登陆注册
25577700000015

第15章 出走的君子,私奔的灵魂(4)

可是,他爱才,却不用才,这就像他有梧桐枝,却不让凤鸟栖落;他不用才,却又不舍才,这就像他给凤鸟复制了一根梧桐枝,不愿凤鸟飞离。

凤是高洁之鸟,它对树枝的选择,是有洁癖的,是有指标的。复制的梧桐,是假的,空的,是不纯净的,有杂质的,凤鸟如何能栖呢?它又不是复制的。

因此,孔子虽受厚待,虽受厚禄,精神上,仍是寂寞,仍是彷徨。

恰逢此刻,孔子收到了一份来自晋国的邀请函,他悄悄地,动心了。

9.晋国,近在黄河岸,远在天涯中

关于晋国,我们先插播一个小故事。

晋国想要攻打宋国,特派出一个便衣,到宋国去刺探情报。这名便衣潜入宋国后,看到宋国的一个领导人子罕,正陷于悲伤中,原因是,一个城门卫士死了。

便衣返回晋国,对晋侯说,宋国不可攻伐,宋国一个城防兵死了,子罕哭得十分伤心,宋国人深受感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面对侵略战争,定会誓死抗战。

孔子对这名便衣,印象很好,觉得他善于观察,觉得晋国有这样的人,也很好。

可是,邀约孔子去晋国的人,并非晋国的好人,而是晋国的叛人。

此人,是晋国叛党的头目佛肸。

孔子满腹锦绣,世人皆知,可是,在他的一生中,召请他出山的,竟然都是叛贼——如佛肸,如阳虎,如公山不狃。而他所尊崇的正统派势,却对他拒之千里——或寂寂若无见,或喧喧欲害命,或眈眈冷眼观。

或许,这就是孔子的宿命吧。

可是,对于佛肸的邀请,尽管孔子动心了,可动身并不像动心那样容易,子路死活不同意他去。

子路好狠斗勇,但在孔子的教化下,他只遵从正统派,只认政府军,不认反政府武装。而相邀之人佛肸,就是反政府武装的代表人物。

此时,晋国国内正在闹内战,大夫们打得风风火火,不可开交。交战双方乃是,赵简子和中行氏、范氏。

起因是,卫国给晋国进贡了一份大礼——五百户人家。赵简子想把这部分移民,从邯郸迁往晋阳,但却遭到了同宗大夫赵午的非难。赵简子盛怒之下,杀了赵午。然而,赵午是中行氏的外甥,而中行氏和范氏又是姻亲,所以,中行氏、范氏联合起来,杀气腾腾地给赵午报仇去了。这一年是鲁哀公元年,也就是卫灵公四十一年。

而佛肸是何许人也呢?这场内战关他什么事?

佛肸乃是中牟的县长,而中牟,正是中行氏和范氏的封邑,佛肸于是为中行氏、范氏助阵,攻打赵简子。赵简子势力强大,是晋国的实际掌权者,很快就将中行氏、范氏打退了。佛肸拒不投降,试图以中牟为依托,抵抗赵简子。

今天,当我们隔着数千年的光阴望过去,当我们静静地审忖着置身在乱象中的佛肸,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佛肸的行为,近乎反叛;佛肸的心,却近乎义。

佛肸或许也是这样想的吧,所以,他请孔子到中牟帮他筹划,以便使他的抗拒更有效力。

中牟位于卫国以西,渡过黄河,再行走大约五十公里的路程,便到了。

孔子斟酌着,想去。

子路拦截着,不让去。

子路的理由是,他记得孔子说过,君子是不和做坏事的人共事的。现在,佛肸还想发动持久战,还想长期造反,君子是不能到这样的人那里去的。

孔子表示,自己是说过这样的话,但他也说过,坚硬之物磨不薄,洁白之物染不黑。他到中牟去,不是帮佛肸反叛,而是帮晋国平息战乱,使百姓免遭涂炭。

“我难道是瓠瓜吗?成天挂在一个地方,瞅着好看,却不被食用?”孔子缓缓地说。

这寂寂一语,道出了他在卫国被当成摆设的苦衷。

可是,尽管如此,孔子最终还是放弃了中牟之行。或许,在他心里的万顷碧海中,也是不平静的吧。

在赵简子刻不容缓的穷追猛打中,中行氏最终退出了春秋政坛。

这段杀伐史,仿佛一枚压缩饼干,被压缩到了历史的缝隙中去,把更多的空间,让给了更多正待发生的故事。

关于中行氏的消逝,子路是有很多疑问的。

一日,孔子讲论治国之道,说道,治理国家,需要尊重贤人,轻视不贤之人。子路听了,不禁想到,中行氏也具备这种品质啊,可是,他还是灭亡了。于是,便问孔子,这是怎么回事。

孔子回答道,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重用他们;轻视不贤的人,却不撤换他们。结果,他身上便聚集了两重恨,一重是贤人的怨恨,一重是不贤的人的仇恨。这是国内的恨,国外还有恨,邻国的军队就驻扎在近郊,虎视眈眈地窥视着他,他如何能不灭亡呢?

子路若有所思。

他或许是忆起了他拦阻孔子前往中牟的事情吧,或许也忆起了那个名叫佛肸的造反分子吧。

他尚且不知,多年后,他也遭遇了一场内乱,他也处于和佛肸一样的社会地位,一样的境况,他也是出于一个“义”字,仗剑挺身而出,并最终死于非命。

唯一不同的是,在他看来,佛肸是站在非正统的势力方面,而他,至死,都站在正统的势力方面。

孔子终是来到了黄河岸边。

他不是为佛肸而来,而是为赵简子而来。既然赵简子是晋国正卿,不如去投他好了。

可他,临到渡口,却沉思不前了。

夕阳西下,古渡沉寂,他默默地望着浩荡流水、滚滚逝波,良久无言。

奔波日久,时序交替,节物变迁、人事升沉离合,何其匆遽,何其沧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终于开了口。

在这千年前的一刻,不知道这一句感叹,是喃喃自语,还是慷慨浩叹。不知道他是面色平静如昔,还是面含悲怆和怅惘?

唯知,暮色愈加沉落了。

远处,几丛稀疏古树,几个茕茕的孤影,点点归雁,缕缕晚烟,将凝视的目光,拉得更长了。

夫子为何止步不前了呢?他为何只是伫望着逝水呢?

他看得是那样不舍,那样全神贯注,那样浑然忘我,究竟为何?

我们套用卞之琳的诗歌《断章》来形容观赏流水的孔子,应该是这样的:

夫子站在川上看流水,

看流水的人在远处看夫子。

夕阳装饰了夫子的牛车,

夫子装饰了别人的梦。

但问题还在,夫子为何缱绻于水呢?

这个问题,问起来很无聊,得到答案后,很深邃。

子贡也产生过此等念头,他看到孔子逢大水必驻足,想必有深意,便询问个中玄机。

孔子于是这样解释道:

水如德,因为它不停地滋润万物,却不居功。

水如义,因为它在流动时,无论地势起伏高下,它总是遵循地理。

水如道,因为它浩浩荡荡地奔流,永无穷尽之日。

水如勇,因为它可以赴百仞深山,万仞河谷,无所畏惧。

水如法,因为它盛装到容器中,是平的。

水如志,因为它自源头流出后,坚持不懈向东流淌。

水如明察,因为它看似柔弱,却可以抵达任何犄角之处、细微之处。

水如教化,因为它可濯洗万物,使其干净洁白。

……

在我们眼中,水是H2O,在夫子眼中,水是美德。

所以,我们视水,把水停留在生活层面;夫子视水,把水升华在精神层面。

夫子乐水,从他的言辞中,还可以寻到另一种解释: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子一世,内心动,外表静,既常乐,又长寿,或许,这与他既乐水又乐山有关吧。

浑浊的河水,翻腾着奔涌。它一刻不停地重复着每一次翻涌,覆盖着每一片大浪。如果每一片大浪,都是一片饱满的鱼鳞,那么,二十四小时中,黄河要翻涌出多少片巨大的鱼鳞呢?

这是一个欢愉的问题。可是,我们相信,夫子内心,并无这样的欢愉。

他站在一川烟霞中,站在寒色微敛的草影中,想着的,是一个悲伤的事件。

在渡河之前,他听到一个消息,晋国的两个贤人,窦鸣犊和舜华,死了。非自然死亡,而系他杀,杀人者,就是赵简子。

窦鸣犊、舜华是晋国的社会名流,他们在赵简子徘徊在弱势群体中的时候,伸出了热情之手,全心全意辅佐他成就大业,是大义;而赵简子在得势后,为实现他独断专行的目的,却反手杀了他们,是不义。

所以,孔子视水多时,不再前行。

许久,他叹息了一句:“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流淌的黄河水啊,多么美啊,于今不能过河,应是命运的安排吧。

然后,他告诉学生们,回吧。还回卫国去。

子贡不解其然。

孔子对他说,如果有人把有孕的动物剖腹,把胎儿取出来,那么,麒麟就不会出现在他周围;如果有人放水竭泽,把小鱼崽都捞干净了,那么,龙就不会调和阴阳、行云布雨;如果有人掏鸟窝,把鸟卵磕破了,那么,凤凰就不会出现在他身边。因为他杀害的是幼弱,是君子的同类,是不义。

“连鸟兽都知道避开残忍不义的行为,何况我孔丘呢?”孔子说。

于是,这些天涯孤客们,又取道折回。依然是深山荒径,依然是草木野藤,幽幽复萋萋。

途经一个叫陬乡的地方时,距离卫国帝都,只有38公里了,他们在星光下歇宿。孔子作了一首琴曲《陬操》,隔着滔滔的流水声,遥遥悼念窦鸣犊和舜华。

夜凉,重了。

10.放弃唯一的工作机会

此次返回卫国,在我们看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略嫌尴尬。

就起行来说,卫灵公并未赶你走,是你自己不满,主动要求离开;就返归来说,卫灵公也并未请你回来,是你自己不顺利,自顾自地回来了。

客气点儿说,你是拿卫国当做第二故乡了,当做避风港湾,产生亲情了;直白点儿说,你就是拿卫国当做自己家的旅馆了,想待,就诗书吟唱地待着,想走,就立刻拔腿走了,似乎又很冷淡,很寡情。

不知道这种尴尬,是否为孔子所介怀?是否陡增了他的悲凉?

即便他未曾介怀,怀才不遇的焦虑、寻求明主的挫败,是否也会让他心生苍茫呢?

到了帝丘,卫灵公貌仍和蔼,只是不甚热情,有些爱搭不理。

孔子对卫灵公纵容南子干涉内政,并导致太子蒯聩流落他国一事,仍生着气,所以,神色严正,也无欢色。

隔天,卫灵公见孔子,问他军队列阵的问题。孔子对卫灵公不重礼制而重杀伐,更加有意见了,直截了当地说,我只知道礼乐祭祀方面的事,至于军事问题,从来不知。

此前,孔子明明讨论过军机大事,现在却如此作答,摆明了是故意为之,与直接表达不满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卫灵公颇是不乐。

次日,两个人又见了面。大概是在露天地里交谈,孔子正说话时,空中飞过一行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那倾斜的翔姿,好像一种诗意的抒情。卫灵公的目光,追随着大雁,须臾不离,不仅浑然忘我,更把孔子浑然忘掉了。

孔子知道,卫灵公已经对自己了无兴趣了。

回到居所后,孔子敲击石磬作乐。有一个背着草筐的人,从门前经过,顺路听到了,大声说,这个击磬的人,是有心事啊,敲得这么响亮,这么急促,好像在诉说没有人知道自己一样。没人知道自己,又有什么呢?那就自己安顿自己呗,水深,就穿着衣服过河;水浅,就撩起衣服过河!

这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而是说给孔子听的。

能从乐声中,听出一个人的心思,可见,这不是一个背草筐的农民兄弟,而是一个背草筐的哲学家。把他的哲学语言翻译过来,中心思想就是,既然乱世难为,就甭操心了,算了吧。

孔子答道,要做到那个样子,又有什么难的呢?

他不是不能,而是不想,不忍。

他不想放弃自己的仁道主张,不忍坐视苍生陷于疾苦,既然身有济世之才,为什么不把自己贡献出来呢?

他锲而不舍地追求仁与礼,其坚忍执著、奋发图为的精神和气魄,之于后世,不也是一面可照鉴的明镜吗?

孔子觉得,自己无法去说服那个草筐哲学家,因为对方已经彻底绝望了,已经想通了,放下了,洒脱了。

孔子还放不下,还不够洒脱,可是,这却恰恰显示了,他还够伟大。

孔子继续延居于卫,继续接受卫灵公的招待。卫灵公的情绪,时而腻腻歪歪,时而和和切切,时而叽皮酸脸,时而诚恳有礼。孔子无合适的去处,唯有接受。

在孔子的一生中,他与卫灵公的关系,始终处于变化中,若一对欢喜冤家。

卫灵公既景仰孔子,又严防孔子步入他的政治帷幄;既闲置孔子,又不愿孔子彻底远离他的身畔。他坚定地拒绝孔子,又热情地召唤孔子。

这种似是而非的暗示,若即若离的招惹,给了孔子忽隐忽现的希望,让孔子始终抱有一丝幻想,直到公元前493年的到来。

鲁哀公二年,卫灵公四十二年,早春4月的一天,卫灵公奄然病故了。

孔子那细如游丝、扑朔迷离的希望,倏地断绝了。

就政权归属问题,卫国政界再度迎来了强烈的动荡,随之,就爆发了争夺君位的战争。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想让她的另一个儿子郢,继承国君之位。然而,郢是位贤人,尊重长幼有序。按照礼法,政权应由他的兄长、前太子蒯聩继承,因为蒯聩刺杀母亲南子未遂,正在晋国政治避难,所以,郢推荐了蒯聩的儿子辄,作为国君人选。辄,还是个青青少年,在思想上,行为上,都容易控制,所以,南子很称心,把这个小孙子扶上了君位,史称卫出公。

蒯聩看到自己的儿子得到了继承权,非常不甘心,在晋国的支持下,跑回卫国,要夺回继承权。他娘南子,他儿子辙,立刻出兵,劈头盖脸地痛击了他一顿,连卫国的大门都没让他摸着。

没混进卫国大门,蒯聩并未放弃,因为卫国的反对党在积极支持他回国主政。反对党的理由是,卫出公主政,有违礼制,拒父亲于国门之外,有悖孝道,是没羞没臊。

为了平息这种乱象,卫出公和南子决定把孔子推举出来,让孔子安坐在庙堂之上,以他的德高望重,来增加卫出公执政的合理性。但他们并不知道孔子是怎样想的。

孔子是怎样想的呢?

他是站在卫出公一边,还是站在卫出公他爹蒯聩一边呢?

这是让我们好奇的问题。

但孔子的学生更好奇。子贡自告奋勇地提出,由他以委婉的外交辞令,打探孔子的心意。同学们一致叫好。子贡于是矜矜然地去见孔子了。转眼也就出来了,寂寂然地说,夫子不为也。

其实,子贡并未直截了当地询问孔子,而是别有深意地问了孔子另一个问题,即,伯夷和叔齐,这两位大贤人,最是仁义礼让,但却活活饿死,怨乎?

连日来,孔子斋戒沐浴,正襟危坐,也在思考工作的问题。他已经五十九岁了,入仕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有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了,他应该抓住。可是,卫出公即位,终究于礼不合,他又应该推翻。孔子正踯躅着,煎熬着,忽听子贡发问,就在这一瞬间,他忽地明澈了,宁静了,温温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这句话的言中之意是,伯夷和叔齐,是殷商国君之子,国君死,他们为了让位于对方,跑到深山野林中归隐,当周朝灭掉殷商时,他们不食周谷,以死殉国。他们求的是仁,因此,死而无憾。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孔子,是求道之人,此处道不行,他就要继续寻找,继续流浪,他不能将就,他要保持道的纯洁性,否则,就不是道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很艰苦,可是,他求的是道,因此,苦而无憾。伯夷、叔齐不怨,他也不怨。

这两层意思,第一层,孔子明说了,第二层,孔子隐喻了。子贡虽然只有二十八岁,但极聪明,他立刻明白了内中想法,所以告诉同学们,没戏,夫子不会助卫出公。

子路接受不了这样的回答。他很着急,越过子贡,一个高就蹿进去了,见了孔子,疾声问道,出山后,第一件事要做什么?

“要正名。”孔子说。

正名,就意味着,孔子站在蒯聩一边,意味着,他虽是受卫出公之聘,但他却要说服卫出公迎回蒯聩,而这,也就意味着,他将得罪卫出公,将失去工作机会,失去这个唯一一个出现在周游苦旅中的掌权机会。

子路不禁生了气,吵吵嚷嚷地数落起来,不会吧,您怎么还是这样呢?怪不得人们说您迂腐,您可真是迂腐啊。好不容易逮到这么个从政机会,您还操那么多心干吗!名正不正,跟您有什么关系!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 《希特勒的月亮》

    《希特勒的月亮》

    《希特勒的月亮》讲述了新一轮航天竞争的序幕早已拉开,但回顾历史发现,原来纳粹德国竟然是现代航天的奠基人。美国、苏联以及欧洲的现代航天技术都是在纳粹德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更是重用了来自德国的冯?布劳恩等人才实现了登月计划,圆了希特勒曾经的梦想:用新技术、超级武器控制世界。希特勒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被美国人实现了,但美国人也并非是月球真正的主人,在新一轮的登月竞争中,中国、巴西、印度、日本、欧洲、俄罗斯等都有各自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 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悲情词帝李煜传

    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悲情词帝李煜传

    惊才绝艳的词人,荒唐懦弱的皇帝,似梦非梦的人生,悲欣交集的长剧。在故国的雕栏玉砌边,李煜经历过怎样的春花秋月,留下过哪些令他永生难忘的往事?本书将李煜斑斓悲戚的人生和绝美的艺术才华徐徐展开,让你全景认识这个绝代才子、薄命君王、悲情词人的多面人生,是了解李煜命运、欣赏李煜情词的珍藏读本。
  •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热门推荐
  • 我有一群神仙做后台

    我有一群神仙做后台

    叮~恭喜你抢到了月老的红线一根叮~恭喜你抢到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叮~恭喜你抢到了哮天犬的狗粮一袋齐风的微信自从更完新之后,微信就变异了。(两天一更。)
  • 我是天命非酋

    我是天命非酋

    王光一直自认是天命欧皇,直到那一天,他玩了一款名为和平精英的游戏。刷毒他必定在圈外,落地绝对没有武器,游戏全程开车跑毒,全地图都是伏地魔埋伏……非酋配玩真的配完和平精英这个游戏吗?上天给你关了一扇窗,总会给你打开一扇门,非酋真要想玩游戏啊,还得靠天命系统。现在,主播界称王光为拳皇、雷神、枪王。一切都很好,只是,苦了和他一起跳伞的队友们。队友祭天,法力无边。然而,最奇妙的是,王光突然发现,他从系统那获得的能力,现实中居然也能使用,王光的命运一下子就变得不寻常了……
  • 轮回之宫青月

    轮回之宫青月

    昆仑掌门死因不明,看似被人暗算,但是他知道,不是的。“亦然哥哥,你说过永远都不会对我刀剑相向的,你说过的!你说过会护着我的,你说过不会伤害我的!你说过的!可是为什么啊”女子低头望着穿进箭头的他的剑,突然笑了,笑的十分开心“原来,你从未爱过我,是我自作多情了“青月,我带你走,我们走的远远地,不要再杀人了,好不好?”男子看着女子一脸冰冷的用剑一起一落,地上已是血流成河“伊洛,不可能了,我已回不了头了,既然是因为我。。。那我只有这样才可以赎罪”“小月儿,我帮你杀了他们,好不好?只要你可以和我在一起”“沈长琴,我的事不用你插手”“小月儿,为了你,我愿意为你与天下为敌,只要你开心就好了”
  • 室友不简单

    室友不简单

    “老方法不行,始终差一点。”“当然不行了!你感觉不出来那个地方是极煞之地吗!右边的树林里面怨气冲天!现在小逸的命相一直没有回转迹象!你是怎么当哥哥的!”......一次好心的救人,却没想到让安逸陷入昏迷,从此生活中多了一丝异能色彩,可他们到底一直在寻找什么?背负彼此秘密的五个花季少女,因上天指引聚集在一起,相似的身世,相似的项链......杀父之仇,爱情迷雾,友情背叛......她们能否经历万物磨难后层层拨开背后的一切,眼前的幸福又是真的幸福吗?
  • 从蜀山穿越到仙界

    从蜀山穿越到仙界

    蜀山弟子莫天行意外来到了一处修真世界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剑修,所谓的武功,有的是各种各样的法器法宝。妖族,人族,魔族等各种种族。所有修士都以成为仙人为目标,成为仙人真的就是终点吗?莫天行手持诛仙剑独闯东荒会引发怎样的故事呢。
  • 情感诗歌随笔

    情感诗歌随笔

    就是平常生活中写的简简单单的小情诗情歌而已
  • 随君一人

    随君一人

    “我愿随君不负卿”这是何遥对唐君逸的承诺。“世间惜花千百人,唯君一人可追随”这是左绫的心愿“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这是这个时代对唐君逸的期许
  • 这个江湖不见也罢

    这个江湖不见也罢

    游戏终将有一天会说再见,是再也不见的那种再见。
  • 紫微斗数之杀破狼

    紫微斗数之杀破狼

    嘉和元年,春,正月初八,夜,夔国太史令李伯罡观测到七杀、破军、贪狼三星降世。次日,李伯罡如实向夔帝熊珏上报了三星降世之事。七杀、破军、贪狼三星同现于世,预示着天下即将易主,夔帝便要杀尽三星降世之日出生的所有婴儿。夔国议郎修邕之女修容、蜀郡太守叶琮之子叶归鸿、夔国宗室远支熊奕之子熊炳烁皆在七杀、破军、贪狼三星降世之日出生,万幸的是修容、叶归鸿、熊炳烁皆躲过了夔帝的屠杀,后皆入江湖。夔帝熊珏残暴不仁、贪图享乐、好大喜功,夔国大厦将倾。夔国民间门派林立,纷争不断。修容、叶归鸿、熊炳烁的命运各不相同,但皆精彩无比。三人究竟会有怎样的境遇,到底会对江湖有何影响?三人究竟是不是七杀、破军、贪狼三星降世,夔国会不会因此而亡?
  • 唯我狂尊

    唯我狂尊

    世间流传当今宇宙最厉害的事鸿钧道人,无数个纪元都未曾改变!但是谁能知道下一个纪元会发生什么...一个普通的并且超级喜欢奇幻小说的高中生因为一次无意间的追杀而踏入了神奇的修真世界...混沌六界,超级至尊,十二罗刹,奇异的各种魔兽神兽!且看一位在现代都市拥有麒麟血脉的年轻人如何觉醒!一步步踏上混沌六界顶峰!笑傲天下,唯我狂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