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77700000022

第22章 从政到从心,距离有多远(3)

习之,还有另外的好处。掌握了诗中道理,近,可侍奉父母;远,可服侍君王。

诗中多涉草木鸟兽,认识深刻了,没准还能培养出一批生物学家。

修《诗》还能得到这如许好处,这可是买一赠一的意外所得。

为此,孔子这样告诫他的学生们,必须习《诗》,否则,做任何事情,都好像面壁而立。

以诗开窍,孔子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孔子读《唐棣》时,感到好笑。诗有这样一句:“唐棣花儿,翩跹摇摆。难道我不思念你?实在是因为相距太遥远。”孔子对学生们说,你们说这句诗怎么样?真正的思念,与遥远有什么关系呢?

孔子读《甘棠》时,肃然起敬,说,尊敬一个人,就必定尊敬这个人的牌位。

孔子读《正月》时,感慨万端,说,生不逢时的君子很危险,往往不得善终,因为顺从主上、依附世俗,就会废弃真理;违抗主上、悖逆世俗,就会身陷险境。两种选择,都会危及身心。所以,诗中才警告知识分子:“谁说天很高,走路不敢不弯腰;谁说地很厚,走路不敢不蹑脚。”意思是,上下都别得罪。

孔子读得深,读得细。诗的魂魄,因他而遽然苏醒;他的魂魄,因诗而愈加灵动。我们这些后人,白捡了这两重便宜,却并未深解。

7.沧桑一梦

孔子编撰的,又称《尚书》,是以纪言体为主的政治历史文献。在流传过程中,饱经坎坷、沧桑。

世界上流传最快的东西,是流言;流传最慢的东西,是文化。

若以流言的速度,来传播文化,若以对流言的热爱,来保护文化,的命运,或许就会改变。

然而,这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在鲁哀公的年代,鲁国人对,还怀有谨敬之心。之后,又经历了九代,至鲁顷公时,鲁国灭亡,的流离之路大概就已经开始了。

到了秦始皇的年代,秦国人在区区十五年的历史中,经历了焚书坑儒的不世之举,之残本,愈发破烂不堪。

到了汉景帝的年代,汉代人奉汉景帝之子刘非之命,拆毁孔子故居,从墙壁中,偶见一部之残本,只余二十多篇文章。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年代,现代人重视起了这部流传不易的珍贵典籍,小心翼翼地珍爱它,惜重它,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到处都是监控摄像头的文献室里,馆藏起来——没多少人去读。

即便是出版了翻印本,也没多少人去读。不知道是不是因其珍贵,好多人甚至都“舍不得”去读了呢?总之,他们把它精装成册,放到豪宅中,做了一个提高身份的精致摆设。

唯有寂寥的史学家们,谦恭地拜访它,用目光细细地抚摩它。尽管残本几经增删,但孔子的思想面貌,依然依稀可见。穿越两千多年的尘香,史学家们好像站到了孔子的门前,正与这位千古伟人,欣然一晤。

8.《礼》,古色的遗香

《礼》,是孔子整理、总结的古代社会道德规范。

在孔子心中,礼,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孔子打了个比方,礼如果不行于世,不合礼仪的行为就会堵塞堤坝;堤坝因此会失去作用,因无用,将被毁掉,毁掉后,必遭水灾。

孔子认为礼和仁不分家。

再打个比方,就是:如果把仁与礼看成一株植物,那么,仁,就是礼的根茎,礼,就是仁的花朵,失去根茎,花朵势必凋落,失去花朵,根茎势必黯然无彩。失去哪一种,都会折损它。

所以,孔子精心制礼。

礼有八种,把古语过渡到现代汉语,把书面语翻译成口头俚语,就是:

丧:父母殡葬要庄重有礼,谨慎周到,否则就会助长不孝之风。

祭:祭祀天地、神祇、先祖要有礼节,引申开来,无论是祭祀观音,还是圣母玛利亚,都不能草率,要秉诚致意。

乡:尊敬贤人、养活老人,都不能马虎处之,要酒礼相待,否则就没人重视长幼秩序了,混乱的局面就会形成。

射:在乡里喝了二锅头,或者在政府机关喝了茅台之后,兴头上,要行射,要露两手,但是,断不可草率地拉弓就射。射,不是臭显摆,射,要有射礼,要表现出对各位的尊重,否则就难免交恶,而交恶后,又难免以强凌弱。

冠: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成人礼”,虽然二十岁才“成人”,但这不妨碍一个人在“未成年”的时候,娶老婆,生儿子。

昏:在遭遇了爱情,并兴奋地昏了头,要结婚时,一定要行庄重婚礼。若不重视婚礼,婚姻关系就会淡漠,一淡漠,就会出现不正常的关系,一不正常,就会增长淫乐之风。

朝:君臣之礼,万不可轻忽,领导与下属会面时,不要连吆喝带呼号,像赶牲口似的。言谈举止,要合乎体统,否则就难免有僭越不忠之风。

聘:诸侯邦交时要讲礼节,外交人员代表国家,即使不阅兵,不唱国歌,也要以各种礼节彰显尊严(孔子的这个观点,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共识,现在,每个国家都在这方面下工夫)。

八礼不多,渗透的心血不少。

孔子搜集了散佚、流落在外的夏礼、商礼、周礼,然后,逐一思虑、斟酌、取舍。

今天,我们可以考察到的,是孔子的取舍思路。

他先是这样推理:我能讲述出夏代的礼制,也能讲述出殷代的礼制,但夏代人和殷代人,并无相应的文献流传下来,所以,我无法证明自己的讲述。而周代的礼制,我既能讲述,又有周代人留下的文献,证明我的讲述,所以……

所以,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周礼是继承殷礼而来,殷礼是继承夏礼而来,在这长达几百年的传承中,被继承的,是不变的精神本体,被改变的,是文采形式,所以……

所以,他又得出一个结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他遵从了周礼,来编订道德规范。

这还不够。孔子不是书呆子,不是为了编书而编书,不是为了制礼而制礼,他的目的,是实用,是传播,是普及,是人人平等地、自愿地接受。

所以,他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广泛听取学生们的意见,让内容雅俗共赏,既不板着脸,又不涎着脸,既不高处不胜寒,又不粗俗鄙薄。

孔子最小的学生公西华,在拜见孔子时,提意见说,《礼记》中,条目又多又细,语言又很专业,对非专业人士来讲,吸引力不大,不如把专业词语,都改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他们的大白话,对于我们来说,相当于深奥的文言文;他们的专业术语,对于我们来说,应该相当于《山海经》了吧?

公西华的提议,如果站在现代书商的角度来看,颇有文化市场化、商业化的前瞻意识,孔子在几千年前也前瞻性地表示了满意,采纳了公西华的建议,欢喜地夸赞公西华:“你提得真好。”

9.《乐》,永远在湮灭

诗、礼、乐三位一体,乐,附着于诗,用之于礼,所以,孔子在开展工作时,把诗、礼的整理同步进行。

在整理乐的时候,孔子是万分焦急的,因为当时没有乐谱,没有专门的音乐理论著作,没有无线电等传播渠道,也没有电视等媒介,一支乐曲的发明、流传,完全依靠乐师的口口相传。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

乐师因生计原因,因王官失守原因,因战乱原因,因亲朋原因,因各种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原因,都流散到远方去了,流散到人烟罕至的僻地去了。

乐师不同于现代的歌手,他们没有全球定位系统,没有经纪人,他们萍踪缥缈,无处可寻,乐曲自然也就随之而佚散。

乐师因情绪原因,因天气原因,或者因为吃咸了、齁嗓子了等原因,因各种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原因,有的,已经罢唱了,乐曲就这样随之湮灭了。

所以,孔子急得直搓手。他因为许久梦不到周公,会急得搓手,现在,又为保护音乐的传承,而急得不堪了。

他是在为后人着急,后人是否知道呢?

为了抢救正在消失的古乐,孔子夜以继日地工作,不知疲倦地搜寻、整理,终于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声音。他自己,也沉醉其中。

孔子是个演奏家,会演奏乐器,不是一种,而是多种。无论琴、瑟,还是笙、磬,金石之声,裂云之音,敲击吹弹,搞得很热闹。

孔子是个歌手,放歌在山东大地上,草木有情,鸟兽回鸣。从他擅长的乐器类型推测,他大概属于美声唱法。

孔子是个音乐鉴赏家,推崇音乐有前奏,有正曲,有尾声,就像写小说一样,有序,有正文,有跋。音乐开始时,先是众乐齐奏,热烈喧腾,然后是纯一和谐之声,如行云流水,清晰明亮,最后是袅袅余音,不绝如缕。

孔子是个音乐学者,知识丰富,深通乐理乐意,对音乐的分析和阐释,动人心弦。

然而,今天,我们已无幸聆听这远古之声。

由于没有乐谱记录的原因,由于朝代更迭的原因,由于音乐不能当饭吃等原因,由于各种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原因,传统音乐逐渐失去了社会地位,逐渐地走上了消亡之路,孔子辛辛苦苦所整理的《乐》,人多不识,不喜,从而,也逐渐被冷落,被遗忘。

古代新音乐的兴起,也加速了传统音乐的流失。

古代的新音乐,或许,相当于现在的通俗音乐吧?如《千里之外》,如《老鼠爱大米》。其传统音乐,或许,相当于现在的民族歌曲吧?如《翻身农奴把歌唱》,如《茉莉花》。

如果古代也有春晚就好了,根据硬性安排,或许,还可以给传统音乐更多的时间段。

如果古代也时兴老歌新唱,根据歌手的再创作,没准儿也可以七扭八拐地把阳刚有力的传统歌曲,唱成昏昏欲睡的靡靡之音,或者“说唱”成“现代快板”,这样,也算是将就着保存了一些。

如果一切皆有可能的话,没准儿,孔子苦心孤诣整理出来的《乐》,可以通过春晚得以保存;或者可以通过翻唱,得以间接地保存,虽然面目全非,但至少还有些往昔的依稀模样。

但一切皆无可能。历史刚迈入汉代,汉代的乐官对于《雅》乐,就只能“纪其铿锵而不能考其义”了。

到了东汉末年,《风》、《雅》之乐,已是十分陌生的腔调了,寥寥的几人,尚还可以吼上几嗓子,也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没人感兴趣,权当是练声了。

之后,古乐被忘得干干净净了。

如此伟大的古乐,被彻底地遗弃了,有谁忍心去面对夫子呢?哪怕在九泉之下。

10.《易》与“易中人”

《易》,即《周易》。孔子年轻时,对它并无格外的兴趣,无数次与它两两交错,擦肩而过。直到他初入仕途时,做了中都宰,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和它相遇了,不早一步,不晚一步,他们恰恰好好地相遇在清风中。

那次,孔子手拈蓍草,为自己算了一命,得出一个陌生的卦象。百思不得其解,遂请来“易中人”,点拨迷雾。

“易中人”引颈一瞧,一句话就概括了孔子的命。

“先生,你有最高的智慧,却没有相应的地位。”

一句话,如醍醐灌顶,一句话,如禅宗的棒喝,孔子感慨良久。就在这风云顿起、大浪拍岸的一刻,孔子和《易》,磁石般相吸了。

一个光耀千古的人,一部光耀千古的书,在天地间,完成了一次庄重的对视。

孔子在深刻地感觉到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神秘和哲思后,开始潜心研究《易》。

在春风沉醉的夜晚,孔子在《易》中沉沦了。

好像沉沦于黎明的云气中。

好像沉沦于黄昏的清醴中。

晚年的孔子,编排了《易》中《彖》、《系》、《象》、《说卦》、《文言》的次序。同时,也更加勤奋地研读《易》,并鼓励学生们都去读。他的推介语和书评,只有一句话,这是一部好书。

夫子刻苦的程度,非“感动”二字可形容:连接竹简的牛皮绳,被翻断了很多次;用来指字的铁棒——或许是教鞭的鼻祖,被用断了好几根。

夫子无私的程度,非“敬重”二字可形容:他说,如果让我再多活几年,我对《易》的文采和内容的阐述,会更深入,更透彻。

夫子清楚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末端,但他没有安坐在斜阳下,而是,与时间竞走,希图多留给后世一些福泽。

这是一份额外的恩德,一份重大的恩德,夫子没有把它留给自己,而是留给了世界。

11.《春秋》,雄踞古代畅销书排行榜

孔子为什么要修《春秋》呢?

孔子的解释是,夏朝不衰亡,商朝就不会产生;商朝不衰亡,周朝就不会产生;周朝不衰亡,《春秋》就不会编撰;而《春秋》撰写以后,君子就知道周朝的衰亡史了,也就知道政治衰亡的规律了。

孟子的解释是,乱世乱象,世衰道微,到处都是邪说,到处都是暴行,有大臣杀害君主的,有儿子杀害父亲的,孔子惧之无道,遂修订《春秋》。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鲁国史官依时次所记的大事录。大事起自鲁隐公元年,终至鲁哀公十四年;活跃在大事中的,共有十二位鲁国国君。

夫子修《诗》,是庄重的;

夫子修,是谨敬的;

夫子修《礼》,是正襟危坐的;

夫子修《乐》,是焦急的;

夫子修《易》,是欢喜的;

夫子修《春秋》,是严肃的。

严肃到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严肃到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次异常变化,每一种天文现象,都可以制作一档“实话实说”栏目,其中所涉及到的年月日,都一一精确无误。

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孔子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他派子夏等十四个弟子,或上山下乡,或走街窜巷,走访了上百个诸侯国,广泛搜求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史书,共抄回来一百二十个诸侯国珍藏的史籍。

艰苦的梳理工作开始后,孔子立场鲜明地表达了或褒或贬的观点。对于不合乎周礼者,如,吴楚两国的国君都自称王,按照周礼,只有天子可以称王,而吴楚国君在受封时都是子爵,所以,这也是僭越。孔子虽然未能在现实中将二人从“王”贬为“子”,但在书里,他痛快淋漓地这样做了。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当有违礼制者,当野心僭越者,看到《春秋》后,心中都不约而同地唱起了一首名叫“忐忑”的歌。

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使《春秋》一度成为了畅销书,也使孔子骤然被推到了风头浪尖上,即便在他离开人世之后。

有一点,是让孔子纠结的。他在书中替天子行道,其本身,就是僭越,这与他反对僭越的原则是相违背的,所以,他留下了这样一句叹息。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慷慨悲歌中,缠绕着丝丝遗憾。

同类推荐
  •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高长虹,山西盂县路家村镇西沟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以耕读为本的小康之家。他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过相当影响的文学团“狂飙社”的主将。是山西一位较早结识鲁迅,并在鲁迅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进步作家。高长虹文学创作生涯前后长达20多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现代作家。
  •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清宫梦里花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清宫梦里花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孝庄文皇后:一个女人的史诗。海兰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董鄂妃:风流只向一人说。香妃:老去的传说。西太后慈禧:红妆照汗青。婉容:末代皇后。
  • 忠武定国:韩世忠

    忠武定国:韩世忠

    本书介绍了韩世忠一生传奇经历,还介绍了宋朝内忧外患的形势,岳飞、刘锜等将领的抗金斗争。具体包括动荡年代、青年韩世忠、女真崛起、靖康之耻、名将岳飞等内容。
  •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的日记,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前后近30年。他去世后,由阎氏纪念会整理,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
  • 乒坛皇后邓亚萍

    乒坛皇后邓亚萍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记录了邓亚萍富有传奇色彩的三十年人生。其中包括邓亚萍如何从一名被省队淘汰的乒乓球手,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世界排名第一的乒乓国手。如何将小学文化刷新为剑桥博士。如何从运动员成功转型为擅长体育经营管理的政府官员。
热门推荐
  • 万能进阶系统

    万能进阶系统

    年度最佳精品,亿人追读,创世第一火书!整条街最靓的仔,偶遇河神相赠万能进阶系统,一觉醒来竟变成了一名小学生,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有系统就是牛!
  • 我的青春果然有所缺失

    我的青春果然有所缺失

    机缘之下获得在多个位面游历的机会,在一次次的经历后主角的青春也渐渐完整,那么他所缺失的是什么呢?
  • 超忆少女

    超忆少女

    大脑里的恶性肿瘤,却让我意外获得了闪电般超人的记忆!生命进入倒计时。我,超忆少女!准备绝地反击!
  • 傲娇小毒妃:鬼王,快躺好!

    傲娇小毒妃:鬼王,快躺好!

    她,兰雪沁,三大古武世家兰家娇宠的大小姐,竟然穿越成一个又聋又哑又痴傻的庶女?祖传异宝显神功,得绝世功法,九卷丹书,从此通晓毒医,修炼绝世功法,炼丹,炼阵,制符,驯兽,全都不在话下!渣妹欺凌,伪善嫡母迫害,打爆渣妹嫡母,打的她们跪地求饶!他,被迫害的皇子,潜藏在兰家的鬼面“亲哥哥”被她视为除了同母的亲哥哥之外最信任之人。“我能治好你脸上的伤。”“哦?如果沁儿能治好哥哥的伤,哥哥以身相许如何?”畜生,我把你当亲哥哥,你居然想睡我!"
  • 南宫熙韩爵

    南宫熙韩爵

    “就你一个厨子也想娶我们家的千金?”高蒙说,“你看看你,再看看我的千金。”“妈妈,他是我们高寒国际公司餐饮部的厨师长呢,不要小看,好不好啊。”高蒙说,“我的宝贝女儿啊,妈妈说过了,你要找门当户对的呢。”“妈妈,你好,我叫南宫爵。”南宫爵给丈母娘鞠躬“别叫我妈妈,你还不是我的女婿呢。”韩熙拿出结婚证,“妈妈,你不得不承认,我和他结婚了!是合法的!”
  • 半身武神

    半身武神

    方朔阳曾是一个天才少年,然而一场莫名其妙意外却让他变成了一个半身不遂的残废。就这样认命了吗?不,就算是只有半个身子我也要修炼到武道至高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缺少不了各种小小的帮助……
  • Murad the Unlucky and Other Tales

    Murad the Unlucky and Other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恋剑倾城

    绝恋剑倾城

    一网吧杨磊等人在玩着一中叫做绝恋剑倾城的游戏.......
  • 深深缘你

    深深缘你

    千落对他说和我共度一生的人必定是呵护我一生,以我悲喜为主的人。而他听到只笑笑不语。。。。。。。这时母亲过来喊他俩吃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