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60400000076

第76章 德国

德意志的历史

“德意志”(Deutsch)与日耳曼(German)一词一样,都是外人所给予的。据说“德意志一词源自古日耳曼语 Diutisc(由 T heoda,即部族民一词而来),最初只指生活在法兰克王国东部的古老部落和部族所讲的方言,时间大约在8世纪。Diutisc首次出现在拉丁语约于公元800年的法兰克人教会文献中,指的是莱因河彼岸部落与部族所讲的方言。860年,第一位有姓名可考的日耳曼诗人奥特弗里德(Otfried)在其拉丁文写的有关方言的著作中提到T heodiscus,说这是法兰克方言。只是到12世纪时,T heodiscus一词的含义才扩展到包括部族民的意思。但从9世纪以来,还出现另一个称呼这些部族民的词Teutonicus,这个词由条顿人Teutone一词派生而来,并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T heodiscus这个词,这也许这些部族民中不少是以前条顿人的后裔,或者这些部族民仰慕条顿人的英勇,总之后来这些拥有共同语言的部族民,就把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称作Teutsch‐deutsch,即德意志了。

构成早期德意志人的主要部落或部族包括弗里斯人、撒克逊人、法兰克人(主要是东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图林根人、士瓦本人和巴伐利亚人,后来还融入了东南部边区的奥地利人和东北部边区的勃兰登堡—普鲁士人。这块德意志人的土地基本上没有被罗马人占领过,也没有受到罗马化的影响。

843年,凡尔登条约三分查理帝国,日耳曼人路易据东法兰克王国;870年又订立墨尔森条约,东法兰克王国大约包括今荷兰、西德、瑞士与奥地利,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左右。9世纪末,德意志形成五大公国: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图林根、士瓦本和巴伐利亚,他们的首领是加洛林王朝的伯爵和侯爵擅自改用公爵的称号而来的,其权威的基础是军事。911年,加洛林王朝在东法兰克绝嗣,康拉德一世(911—918年在位)在位时德意志各大封建主之间激烈争权。919年,萨克林公爵捕鸟者亨利争得王位,次年他将法兰克王国改名为德意志王国,这可以作为德意志历史的开始。

公元10世纪以降,德意志逐渐封建化,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936—973年在位)为了巩固王权,赐予教会以“奥托特权”:即授予教会封建主在其领地内享有司法权、行政权,目的是利用教会封建主牵制世俗封建主,并加强王权对教会的控制。这一措施把王权与教会利益连结在一起,使教会一度成为支持王权的力量。其结果虽然暂时巩固了王权,但随着教会封建主势力的增强,反而加剧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奥托在巩固了国内统治之后,把注意力转向意大利,951年,他开始入侵意大利。961年,罗马教廷为了摆脱罗马贵族的控制,向德意志国王求助,奥托即率军征服意大利大部地区。962年2月2日,教皇约翰十二世(955—963年在位)为奥托加冕为“罗马皇帝”,自从查理曼帝国瓦解之后,在西欧土地上再次出现“罗马帝国”,这个帝国在1055年改称为“神圣罗马帝国”,一直存在到1806年。但对德意志国王来说,“皇帝”这个头衔不是自动传给每一个德意志国王的,而是必须由罗马教皇加冕才成的,未加冕的只能称为“德意志国王”。这种状态构成西欧政治上特有的两元体制,也给德意志与意大利的国家统一带来极大的影响。每一个德意志国王要成为帝国皇帝,必须先巩固德国内部的统治,然后越过阿尔卑斯山征服罗马获得教皇的加冕,因而皇帝过分重视许多与德意志民族利益很少相符的事务上,使得大封建主有机会放手追逐自己的政治利益,不断扩大独立性,最终延误国家的统一。

政教斗争

1073年,教廷改革派人士希尔特布兰德当选为教皇,称格里高利七世(1073—1085年在位)。格里高利登位不久,即于1075年颁布枟教皇敕令枠27条,宣称:①教皇权力至上,“一切君王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黜皇帝”,“教皇有权解除人民对邪恶统治者效忠的誓约”,“教皇可以命令臣民控告他们的统治者”;“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教皇永不受审判”等。②“惟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惟有教皇一人有权制订新法律,决定教区划分、设立新教区的权力”;不准世俗册封,反对买卖神职。③主张教士独身,禁止教士婚配。凡不遵从者不得担任神职。

教皇敕令在贵族中、教会内赞成,也有反对,反响强烈,引起普遍混乱。年轻的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1056—1106年在位)特别反对教皇否定世俗君主封立主教之权,即主教叙任权。在德意志,自奥托一世以来,主教、修道院长拥有巨大权势。世俗册封权的禁止,打击了德意志皇权的基础。但在1073-1075年间,萨克森诸侯叛乱、人民起义,亨利四世忙于用兵,无暇他顾,未能对付教皇。1075年6月,乱事平定,国内统一。1076年1月,亨利召开沃姆斯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希尔特布兰德,你不是教皇,而是假僧侣”,指责格里高利靠狡猾手段和金钱拉拢,才爬上教皇宝座,并滥用权力、荒淫放荡等等。决议结尾写道:“你呀,我们所有的主教以及我们大家都宣判你有罪,滚下来!离开你不配占有的使徒座位!应该让另外一个不用神圣的外衣来掩盖暴行而以圣彼得的教谕教导的人来登上圣彼得的宝座。朕亨利,上帝恩宠的国王,以及我们主教们全体都对你说,滚下来,滚下来!”

格里高利的答复是“中世纪最著名的教皇敕令”,他于1076年2月在罗马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除亨利四世,并下“绝罚令”,解除臣民对皇帝效忠的誓约;支持亨利的主教,或停职、或受开除出教的威胁。亨利四世势力迅速削弱,萨克森动乱又起。同年10月帝国会议上决定,如一年以后亨利所受的“绝罚令”未被解除,其君主应被废黜。

亨利四世走投无路,为了摆脱困境,他于1077年1月赶赴意大利向教皇忏悔。当时格里高利正前往德国奥格斯堡途中,他驻扎在北意大利亚平宁山的卡诺萨城堡。亨利四世在城堡外,赤足披毡,一连三天恳求教皇接受他的忏悔认罪。1月22日教皇接受了他的忏悔,撤销了“绝罚令”。亨利四世回德意志后,重新组织力量,同以士瓦本公爵鲁道尔夫为首的反对派贵族作战,并取得优势。格里高利七世于1080年承认反对派贵族推选的鲁道尔夫为皇帝,并再次废黜亨利,再度将其开除出教,但这次已不能发挥多大作用。1080年7月,亨利四世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格里高利七世,另选教皇克力门三世(1080—1100年)。鲁道尔夫败死后,亨利进军意大利,1084年,围困罗马两年。教皇向诺曼人求援,诺曼军未到,亨利已攻陷罗马,格里高利随诺曼人南逃。1085年去世。

双方斗争还在继续,格里高利的克吕尼派选举新教皇乌尔班二世(1088—1099年),两派教皇对峙,乌尔班得到法、西、英三国的支持。1095年,乌尔班发动组织十字军。权势日增,而亨利四世则被其子亨利五世(1106-1125年)所谋杀,亨利五世继续与教廷作斗争,曾于1110年进军罗马,迫使教廷承认所有德国主教,并放弃政治、经济权益,但叙任权则归教皇,教皇为亨利五世加冕。教皇又拒绝为亨利五世加冕,亨利五世就囚禁教皇和枢机主教们,迫使教皇帕斯卡尔二世(1099 -1118年)交出授任圣职的戒指与牧杖,且为亨利五世行加冕礼。后遭到教会内部强烈反对,教皇又申明废弃此协定。最后教皇卡利克斯特斯二世(1119 -1124年)于1122年9月和亨利五世签署妥协的沃姆斯和约。在德意志,皇帝亲自出席下,主教、修道院长和各级神职人员由教会内部选举产生。如选举时有分歧,皇帝有权干预,当选主教由皇帝授予世俗权力,以权标为象征;教皇授予宗教权力,以戒指和牧杖为象征。在勃艮第、意大利则在选举后6个月内履行上述仪式。

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政教斗争以双方的妥协告一段落,教会为自己取得叙任权,获得了基本胜利。但教权的巩固,还得经历一个斗争过程,世俗封建主和王权强大时,罗马教廷仍受威胁。而且,教廷内部受世俗势力影响,亦有不同意见。在1130年代,由于意大利两派贵族对抗,每派都运动枢机选举各自的教皇。1140年代,仍有两个教皇对立。12世纪50年代,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一世(1152—1192年在位)强大,曾五次进军意大利,并选立教皇;1176年,腓特烈一世的军队被北意大利以米兰为首的伦巴德同盟军队打垮,才不得不承认由选举产生的教皇。1179年,教廷基本上获得自己的选举权。

教皇权力于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在位时登峰造极,但英诺森三世去世后,原由英诺森三世扶翼成长的德意志腓特烈二世(1212—1250年在位),又同教廷展开斗争。1250年,腓特烈二世死,德意志皇帝权力衰落,斗争停止。

德意志皇权衰落以后,德国的诸侯们的政策就是阻止皇权加强的任何企图,德意志王国陷入小邦分裂状态,1356年颁布的“金玺诏书”从法律上承认了这种状态。1346年,出身卢森堡家族又是波希米亚国王的查理四世(1346—1378年在位)登上了皇位,查理四世主要致力于扩大自己皇室的权力。因此,他在1356年颁发一项诏书,文本因用金印戳盖,故称“金玺诏书”,它以立法承认七大选帝侯的身份和特权。它们是捷克(即波希米亚)国王、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侯爵、巴拉丁(或称普法尔茨)伯爵、科伦大主教、美因兹大主教与特里尔大主教。“金玺诏书”称七大选侯是帝国的“柱石”和“七只烛台”,它们“共同发出的光辉照耀这个神圣的帝国”。“金玺诏书”不仅承认德意志选侯有选举国王——皇帝的权力,而且承认他们有绝对的君主权力——他们拥有司法权、行政权、关税权、铸币权和宣战与媾和等特权,并禁止城市同盟反对诸侯。

“金玺诏书”是德意志王国整整100年来政治—法权发展的总结,是诸侯对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皇权的胜利。查理四世虽然以这道诏书换得由他的儿子继承德意志皇位的允诺,却确认了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损害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德意志诸侯后来在这道诏书的基础上不断扩充本邦的统治权,加强本邦的势力。德意志皇帝的权力和威望越来越下降。当1438年哈布斯堡王朝继承卢森堡王朝时,这种情况也没有改变。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Reformation),是指西方基督教世界内16世纪导致几个新教教会出现的运动。Reformation这个术语来源于拉丁文Reformare,意为“更新”,在中世纪用来表示试图改革教会和社会的活动或意愿。“宗教改革”这个词在16世纪的使用表示一种观念的转变,即关于正确地解释基督教信仰的冲突。新教实际上相信罗马天主教会在神学上的错误(Error),而不仅仅是某些错误的(M istaken)观点。宗教改革派历史学家主张:宗教改革是恢复真正的基督教信仰(故加尔文宗有“归正宗”之称)。反之,天主教会则认为宗教改革是一次反叛与革命。天主教学者分析:宗教改革是神学上与宗教上的越轨,是近代宗教世俗化的一种反映。宗教改革这里采用它的习惯的表达方法,即新教对罗马教会的反叛;而实际上宗教改革这个词更适合于指一场革命。但所谓“新教的反叛”(Protestant Revolt)这个术语被创造出来还没有获得普遍流行,尽管事实上它比旧形式的“宗教改革”这个词更精确。为了排除旧的不合适的术语,“反宗教改革”(Counter Reforma‐tion)、“天主教宗教改革”(Catholic Reformation)均被采用。这些术语的使用,更多的是依据稍晚的学者以本国的天主教为基础对天主教宗教改革的研究,以及对仅仅少数地区有新教的反叛的现实出发而提出的。

抗议宗(Protestant)这个术语则指宗教改革时期,1529年在斯拜尔宗教会议上路德派信徒反对会议废除三年前的宽容敕令而提出的“抗议”,有6位新教诸侯和14个帝国城市退出的会议。以后路德宗和其他新教都被称为“抗议宗”。新教各派的分支有路德宗、加尔文宗、再洗礼派、安立甘宗(现代新教诸派还包括浸礼宗、公理宗和卫斯理宗等)等。历史上宗教改革一般聚焦于新教各派各自强调的神学主张与传统观点之间的分歧。

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16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商业活跃,采矿、冶金业尤其发达,像科伦、奥格斯堡等城市十分繁荣。农业上,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作物品种增多,处处可见谷物、葡萄、蔬菜、亚麻。城乡间点缀着漂亮的别墅、华丽的教堂和市政厅,清澈的河流环绕其间。德国还是欧洲南北通商要道。德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水平与西欧发达地区基本持平,但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受到了阻碍。

德国的金银财富,飞越阿尔卑斯山,源源落入教皇金库;教廷每年从德国搜括去30万金币,约占教廷全年收入的一半,故德国有“罗马教皇的奶牛”之称。它使德国资本原始积累缓慢,因此,城市市民反对教会与教皇。

封建主领地收入,受教会侵蚀、搜括,故反对教会。在教会内部,贫富悬殊,中下层教士反对教会上层、反对罗马教廷的横征暴敛、腐化挥霍。

德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为广泛的反封建革命运动。这个运动的斗争锋芒,首先指向封建制度的强有力支柱——天主教会。德国宗教改革便是这场斗争的开始,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最先发难者。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1483—1546年),出生于德国艾斯勒本,半年后全家搬到工业重镇曼斯菲尔德。父亲汉斯开始当矿工,以后成为小矿主、镇议会议员。家庭宗教气氛浓厚。路德7岁在当地一家拉丁文学校,以后转往马格德堡、埃森纳赫就读,1501年,进入埃尔富特大学,1505年拿到硕士学位后,继续在校攻读法律。

一次遭遇改变了路德的一生,那是1505年7月的一天,他在埃尔富特附近的斯托滕海姆旅行,遇到一场暴风雨,雷电交加,路德恐怖地大叫:“救救我,圣安娜!我将去做一个修道士。”这时,天空中出现了圣母玛利亚之母——希伯来女神圣安娜。虔诚的德国人认为:作为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安娜在她的子宫里孕育着独一无二的宝藏;同样,在矿工辛勤工作的铜矿和银矿里,也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所以,圣安娜成了德国矿工的保护神。路德在暴风雨过后,平安地回到了家。他不顾父亲的忧伤和同学们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进入一家埃尔富特的奥古斯丁修道院,潜心修习神学。1512年,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被聘为维登堡大学圣经学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他反复研读枟罗马书枠,认为人的灵魂得救仅靠个人的虔诚信仰,而不在于遵行教会规条。这就是以后构成路德的核心教义——“因信称义”的神学理论。

1517年,当教皇利奥十世派特策尔在德国兜售赎罪券时,这种巧取豪夺、无耻欺骗的行径遭到德国各阶层群众的广泛谴责。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在维登堡教堂正门贴出了用拉丁文写的枟关于赎罪券功能的辩论枠(全文共有95条,故通常称为枟九十五条论纲枠),反对兜售赎罪券,并要求在维登堡大学就他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马丁·路德的行动揭开了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的帷幕。

枟九十五条论纲枠一出,有如火星落入火药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论纲被译成德文,争相传抄,不胫而走,两个星期内传遍全国。一个当时人说:“它四个星期内飞传整个基督教世界,好像天使在传送它们。”马丁·路德得到广泛的支持,萨克森选侯腓特烈也庇护他。1518年8月,教皇命令路德到罗马受审,等待他的将是监禁或死刑。萨克森选侯利用自己的影响,使审判改在奥格斯堡。10月,审判由枢机主教、多明我会会长、教皇特使卡杰旦(Cajetan,1468—1534年)主持。法庭上,路德引经据典,慷慨陈词,驳得卡杰旦无言以对。他事后对同伴说:“枢机主教像驴子弹竖琴。”当时有谣传说枢机主教将下令逮捕路德,朋友们劝说他赶快离开奥格斯堡。路德给教皇和枢机主教写了一封信后,乘着夜色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逃回维登堡。卡杰旦则要求萨克森选侯送路德到罗马或将他驱逐出萨克森。1519年,教皇派特使米尔蒂茨(M iltitz)请求萨克森选侯支持,特使同意选侯在赎罪券收益上可获得更多利益作条件。特使同时与路德周旋,企图把路德骗离萨克森以惩治他。路德则一面表示对教皇屈从,但坚持自己是在拯救腐败的教会;一面拒绝离开维登堡。7月,路德与神学教授约翰·艾克(Johann Eck)在莱比锡就教皇权等问题进行辩论。辩论会由耳弗特大学和巴黎大学担任裁判。艾克是一位辩论老手,他将教会已定罪的案例如威克里夫和胡司等案重新提出,把路德引入“异端罪”。路德则毫不妥协,公开抨击教皇神权,肯定圣经权威,并为胡司辩护。他说:一个有圣经装备的普通平信徒,要被视为高于一个没有圣经装备的教皇或议会。至于教皇关于赎罪券的谕令,我要说,教会或教皇都不能设立信仰的条款。这些条款必须来自圣经。为了圣经,我们应当拒绝教皇或议会。有关胡司,他指出:在胡司的信仰声明中,我发现许多明显是基督徒的和福音性的,是普世教会不能定罪的。并说,议会并没有说胡司所有文章是异端。后来路德坦然地说:我现在赞同胡司的文章,比在莱比锡的时候更多。我们都是胡司派,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辩论进行了18天,后来双方还以小册子为武器,继续争论不休。而两个仲裁的大学,耳弗特大学一直没有作出判决,巴黎大学则过了两年才有报告出来。这时的宗教改革运动已趋向高潮。

1520年,马丁·路德先后发表3篇文章:枟致基督教贵族的公开信枠、枟教会的巴比伦之囚枠和枟论基督徒的自由枠,阐述了自己的神学观点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原则和礼仪规定,为路德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2月10日,许多学生和教师聚集在维登堡城外,高唱赞美上帝的歌,路德当众烧毁了教皇限他在60天内认罪、否则开除教籍的通谕,以及各种支持教皇权的著作和教会法令集,尤其是艾克的著作。1521 年,教廷正式开除路德出教。1521年初,皇帝查理五世(1519—1556年)在沃姆斯主持帝国会议,召路德到会。会上各地诸侯纷纷发泄对教廷的不满,提出上百条意见。路德拒不认错,还在会上宣传自己的宗教主张。查理五世面对如此形势,只好让路德先逃离沃姆斯,然后再下逮捕令。萨克森选侯则暗中派人“绑架”路德到瓦堡,大家心照不宣。路德在瓦堡避居期间,把枟圣经枠译为德文。1522年9月德文本枟新约枠出版;1534年,全部枟圣经枠译完,1542年出版。德文版枟圣经枠的发行,对宗教改革、新教传播和德意志民族语言的统一都有重大贡献。

路德本人未能看见路德宗的胜利,他于1546年2月18日死于他的出生地艾勒斯本,安葬在维登堡教堂。路德一生著作很多,后世陆续整理出版。据权威魏玛版,共有83册,包括论文、讲道词、圣经导论、注释、圣诗和笔记,以及圣经释文、桌上谈和书信等,内容涉及神学、灵修、伦理、教育、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路德发动了德国宗教改革,并使得宗教改革在德国取得成功,建立了民族教会——路德宗,打破了天主教会的一统天下的局面。路德翻译枟圣经枠成德文,不仅为宗教改革运动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也为德国语言的统一作出重要贡献。诚然,由于农民战争的失败,建立统一德国和消灭封建制度的任务未能完成,但是,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席卷西欧,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终胜利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托马斯·闵采尔

从1521年开始,群众性宗教改革运动风起云涌。在托马斯·闵采尔领导下发展为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路德在1522年回到维登堡,连续作了8次讲道,反对暴力和流血来维持新教福音的观点,呼吁和平,甚至要诸侯无情地镇压农民起义。这样主张以暴力进行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人民群众运动就与路德的温和的宗教改革路线分道扬镳了。

托马斯·闵采尔(1489—1525年)出身于德国哈茨的施托尔堡一个手工业者家庭。据传说,他的父亲是被施托尔堡伯爵以绞刑处死的。闵采尔在读中学时,曾组织秘密团体反对马格德堡大主教和天主教会。莱比锡大学1506年的学生名册中有闵采尔的名字,1512年闵采尔入奥德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和神学,获文学硕士和神学学士学位,精通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在古代典籍和人文主义著作方面也造诣甚深,尤其熟读枟新旧约全书枠,连他的对手、路德的亲密战友梅兰希顿也承认他精通圣经。1516—1517年,闵采尔在阿舍勒斯本任弗罗塞修道院长,后又到不伦瑞克当中学老师。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闵采尔积极拥护。1518年,他在路德影响下放弃教职;1519—1520年他在魏森费耳斯的博迪兹修道院博览群书,为投身宗教改革运动作准备。

1520年,闵采尔在路德的推荐下,来到茨威考城任牧师,茨威考是工商业繁荣的城市,银矿业与纺织业尤为发达。当地上层阶级与矿业工会之间关系紧张,但闵采尔与矿工和下层人民站在一起,同再洗礼派关系密切。再洗礼派是宗教改革运动中从下层人民中产生出来的新生教派,农民与城市平民是该派的主要成员。他们不承认为婴儿所施的洗礼,主张成年后需再次重行洗礼,故称为“再洗礼派”。该派对封建制度及其支柱天主教会极度仇恨。他们从圣经中关于“千年王国”的说法里汲取思想资料,热切希望在现世实现公平社会;其中一部分人主张财产公有,反对贵族、地主和教会的封建土地占有制度。他们更是德国农民战争的主力军。

闵采尔已逐渐意识到宗教改革必将变为民族革命,在教义上已超出路德的范围。他主张否定教皇权威,取消赦罪、炼狱及消除滥用职权的行为是不完全的改革,要热心改革,必须摆脱其他人羁绊,由上帝的真正儿女组成十分纯洁的教会。他认为路德过分抬高信仰,对实际工作做得太少,而听任人民陷于旧日的罪恶之中。因此,他既反对天主教礼仪,又反对路德的观点,在讲道中站在再洗礼派一边。1521年,茨威考市政当局准备镇压,他被迫离开该城到布拉格。

布拉格是15世纪捷克胡司运动的发源地。1521年11月,闵采尔发表枟布拉格宣言枠,第一次阐明自己的宗教、政治观点,同路德划清界限,他认为基督教讲的圣灵,其实就是理性。圣经对信仰是重要的,但也可能有错误,最重要的是懂得“活的上帝的语言”,即理性。因此,他反对一味死背圣经,认为这种死背圣经比天主教教义更有害。闵采尔讲,天堂不在来世,而在今生,信徒的使命就是在现世建立天堂,那些为在地球上建立天国而斗争的人就是上帝的“特选子民”,而剥削、压迫人民的人就是上帝的弃民。上帝的意志就是为社会谋利益,那些谋私利而害公益的剥削者则是不敬上帝的人。基督就在这个世界上,他同我们一样也是人,不过是先知和师表。闵采尔认为地上反基督的政府终究要被战胜,而这个任务要由平民按照上帝的旨意完成。闵采尔的神学理论充满了革命精神,“个别地方甚至着了无神论的边际”。闵采尔在枟布拉格宣言枠中还主张用暴力实现社会变革,号召把革命推广到德国和全世界。他还表示自己是塔波尔派(胡司运动中的激进派)的继承人,决心不惜为肩负的使命献出生命。他的使命就是他以后宣传和奋斗的,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高高在上和社会成员的国家政权的一种社会。这是一种空想共产主义。闵采尔在捷克受到当局监视,未能立足,不得不重返德国。

1523年,闵采尔在曼斯菲尔德矿区附近的阿尔斯特德任牧师,他的重要教义、礼仪和政治理论都完成于此。闵采尔在枟对诸侯的讲道枠中号召倾向于宗教改革的诸侯结成联盟对抗那些反基督的“恶魔”,保卫和普及他的教义,但未能见效。于是,他更强烈地宣传人民,他在阿斯特德组织一个秘密团体——“基督教同盟”。这个同盟的目的是为人民争自由,为天国争得在人间的统治。他认为应吸收各族人民和所有基督徒参加同盟,进行共同斗争,解放全体基督徒乃至解放自己和世界。在同盟里人人平等、自由,一切财产公有,按需分配。闵采尔同时向各地派出使者,印发革命小册子宣传、组织革命活动。闵采尔以圣经为武器,以宗教为外衣,宣传革命理论,抨击现存制度、教会和国家,使阿尔斯特成为图林根下层人民反封建、反教会的中心,人们从各地纷纷赶来听闵采尔的讲道。这时路德公开出来反对闵采尔了,他请求诸侯镇压闵采尔及其拥护者,称闵采尔是“魔鬼”、“邪恶精灵”和“撒旦的工具”;闵采尔也在答辩中反击路德,称他是“维登堡的行尸走肉”和“说谎博士”,充当诸侯的奴仆。两位宗教改革领袖终于分道扬镳,这给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与农民战争都带来不利的影响,但闵采尔没有妥协的余地。1524年8月,萨克森选侯下令驱逐闵采尔,他来到缪尔豪森。他的助手普法伊费尔正在此城成功地发动群众、领导运动。闵采尔的到来,引起城市贵族的恐慌,他们借助市民的力量把闵采尔和普法伊费尔等人驱逐出城。闵采尔先到纽伦堡,后又前往萨克森、图林根、法兰克尼亚、士瓦本直到阿尔萨斯以及瑞士边境,到处传播他的教义,广泛发动武装起义。闵采尔的许多学生和门徒成为各地起义的领导人,整个德国西南部成为农民战争的中心地区。

1525年春,闵采尔再次来到缪尔豪森,并在此地建立“永久议会”和革命政权。成千上万的农民被吸引到城里来,如饥似渴地倾听闵采尔关于新的天国的布道,笃信他的教义。闵采尔布道完毕,青年男女合唱队高唱:“你们明天要迁徙,主将和你们在一起!”5月,缪尔豪森的起义被诸侯镇压,闵采尔被俘。5月27日,闵采尔在受尽严刑拷打后,被押往缪尔豪森军营,诸侯们站成一圈,要他忏悔。闵采尔慷慨陈词,视死如归,壮烈就义。

闵采尔的宗教理论和政治思想远远超越他的时代,恩格斯指出:“正如闵采尔的宗教哲学接近无神论一样,他的政治纲领也接近共产主义。”闵采尔的精神和学说给英国的清教徒、美国和法国的启蒙学者如潘恩、卢梭等人都有深刻影响。闵采尔更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先驱,他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的革命传统及其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德国农民战争

马丁·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已经超越路德所设想的内涵,翻腾的德意志已不能平静。1522年,莱茵兰地区发生了弗兰茨·冯·胡登领导的骑士暴动,反对诸侯。由于孤立无援,暴动当年失败。两年后,1524—1525年,德国爆发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这次农民战争席卷德意志大部分地区,约有2/3农民投入了斗争,在西欧和德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它形成三个中心:士瓦本、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图林根,东部的提洛尔与西部的阿尔萨斯等地也发生了起义。

1524年夏天,士瓦本农民组成了约有3500人的武装队伍,首先举起义旗。起义军以枟书简枠为纲领,指出城乡贫苦人受政府和贵族的沉重压迫,应当团结起来加入“基督教同盟”,采用和平手段或暴力,把自己和子孙后代从苦难世界解救出来。其核心思想是推翻现存统治制度,由普通人掌权。枟书简枠是农民战争中激进派的纲领,显然受闵采尔的思想影响。闵采尔的南德之行对起义的全面爆发起了极重要的作用。1525年3月初,6支士瓦本农民队伍在梅明根举行集会。在农军中,闵采尔革命派是核心和骨干,但人数少,因此温和派占优势。他们通过枟十二条款枠,要求废除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归还被领主侵占的公地,减轻劳役、地租和其他徭役,取消什一税等,反映了富裕农民的利益。诸侯在4月底,以谈判等欺骗手段和武装镇压,击溃了士瓦本农民军主力。

1525年3月,文德尔·希普勒领导法兰克尼亚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规模最大,斗争也最激烈。起义者占领几百个城堡和修道院,惩治了农民最痛恨的地主恶霸;5月,起义军攻下海尔布琅城,随后召开农民军代表会议,通过由希普勒起草的枟海尔布琅纲领枠。纲领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废除国内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和农民可用金钱赎回人身自由等,体现了市民阶级的利益,预测到近代资产阶级社会,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与闵采尔的一些主张一样带有某种空想的性质而未能实现。1525年6月,诸侯军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老办法,镇压了法兰克尼亚的农民起义。

1525年春,由闵采尔直接领导发动的萨克森和图林根地区的农民起义最为坚决,许多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和矿工都参加了斗争。由于寡不敌众,再加上闵采尔本人仅是个神学家、宣传鼓动家,而不是军事家,所以以缪尔豪森为中心的农民起义仍然以失败告终。其领导人闵采尔与普法伊费尔被俘而慷慨就义。

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再洗礼派起了很大作用。农民战争失败后,再洗礼派受到镇压,内部也出现了分化,但这一教派仍在德国、瑞士和尼德兰等地的平民中活动。德国农民战争后,在德国的闵斯特城,再洗礼派贫民又掀起多次起义。1534年,再洗礼派夺取闵斯特城市政权,建立公社;没收教俗封建主财产,并平均分配给城市居民。闵斯特公社在主教和封建主围攻下战斗达 16个月之久,于1535年6月失败。

德国农民战争是西欧中世纪最伟大的反封建战争,由于正向资产阶级转变中的市民还没有形成新的阶级力量,他们软弱、动摇;由于德国的分裂割据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狭隘性;由于城市市民和下层平民和广大农民不能联合起来战斗,农民战争终于失败。农民战争失败后,有10万以上的农民被杀戮;农奴制又在德国再版,不仅南部的农民,而且北部、东部的自由农民,都降到了农奴的地位,担负着无限制的徭役和赋税。由于农奴制的普遍恢复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德国工商业衰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诸侯是惟一从农民战争失败中获得好处的社会集团。他们夺取了天主教会的财产,加强了对农民的压榨。他们的竞争对手贵族和市民,大为削弱,不得不听从诸侯的摆布;诸侯的政治、经济、宗教权力得以大大强化。德国农民虽然以忍辱失败告终,但仍有其巨大的历史意义。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德国的天主教会势力。他们的教堂和修道院被焚毁,财富被没收,再也不能恢复以前的盛况了。农民战争也打击了封建贵族,尤其是骑士,他们的城堡大半被毁,使其日趋没落。农民战争留下的经验教训,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路德宗的产生与传播

德国的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了,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却取得很大的成果。当闵采尔、普法伊费尔等人的头颅被示众时,马丁·路德正与一位修女博拉结婚,以力行自己的教义。

1529年,帝国会议在斯拜尔召开,会上天主教诸侯要求天主教在新教地区享有全权,而新教在天主教地区将不受宽容,禁止教会财产进一步世俗化等。6个路德派诸侯和南德14个帝国城市提出抗议,以后路德宗和所有新教都被称为“抗议宗”(Protestants)。1530年,皇帝查理五世在奥格斯堡召开帝国会议,谋求天主教和路德派和解。会上,路德派提出信仰声明,天主教诸侯反对,路德的战友梅兰希顿答辩,这就是由梅兰希顿起草的、路德宗的枟奥格斯堡信纲枠(路德因受通缉,未能到会)。

1531年2月,7个新教诸侯和11个帝国城市组成施马尔卡登同盟,与皇帝及天主教诸侯作战。1537年,新教诸侯与神学家再次在施马尔卡登开会,由于路德因病缺席,大会由梅兰希顿和黑森的新教诸侯菲力普主持,会议采纳了梅兰希顿起草的枟奥格斯堡信纲枠及他在奥格斯堡帝国会议上的答辩,路德起草的枟施马尔卡登信纲枠未被采纳。后来,路德将自己未被采用的信纲加以修改,并于1538年出版。此文共21条,主要列出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区别,成为路德宗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正式宣言。路德和梅兰希顿为路德宗奠定了基本神学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①因信称义,信徒只要信仰基督就可得救。这也成为新教各宗的理论依据。②圣经权威,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准则。以此否认教皇的权威。③廉俭教会,仅保留两项圣事:洗礼与圣餐。④平信徒皆祭司,反对教阶制。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⑤“天职”观。路德采用了一个德文词“Beruf”(译为“职业”、“工作”),意即完成日常工作,就可在道德上达到最高境界,获得“称义”的目的。这体现出路德重视现世生活,反对修道、禁欲,提倡教士自由结婚。⑥建立民族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断绝组织关系,以德语传教与举行仪式。但路德宗把教会管理权交给了新教诸侯。

1538年,施马尔卡登同盟由于丹麦参加而力量增强。同年,皇帝与天主教诸侯组成天主教同盟。双方战争持续了10多年,1555年达成妥协,在奥格斯堡帝国会议上确认:各邦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的“教随国定”原则,但教会诸侯如改变其信仰就丧失其教会职位;帝国城市则允许两种信仰等,史称“奥格斯堡和约”。路德宗正式获得合法地位。

在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下,路德宗逐渐传播到挪威、丹麦、瑞典各国,并向世界各地发展。路德宗的广泛传播,说明了欧洲的民族国家日益摆脱了教皇的权力,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目前,路德宗信徒总数近8000万人,约占新教总数的1/4,是新教诸派中信徒最多的宗派,世界上有百余个国家有该宗信徒。路德宗于1847年传入中国。

德国的统一

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存在以普鲁士王朝与俾斯麦力图通过王朝战争,沿小德意志道路的统一方针;和以哈布斯堡家族奥地利一支为代表的大德意志统一方针。最后,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小德意志路线获得成功。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即1864年的德丹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1年的普法战争最后完成的。第一次战争使俾斯麦得以巩固其在普鲁士的地位,并为击败议会反对派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战争把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联邦,永远消除奥地利在德意志联邦中的领导地位,使普鲁士在北德意志的霸权得以确立;普法战争使南德意志诸邦接受普鲁士鹰的保护,俾斯麦把“铁血政策”贯彻到底。俾斯麦在三次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他利用德意志民族运动和民族情绪。

俾斯麦(1815—1898年)出身于勃兰登堡容克的一个贵族世家,普鲁士首相(1862—1890年)、德意志帝国首相(1871—1890年)。曾就学于哥廷根大学与柏林大学。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推行“铁血政策”。他说:当前的重大问题不能靠演说和靠多数通过决议来解决,而须靠铁和血来解决。所以,有“铁血宰相”的称号。

民族运动本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把自己充作全民族利益的代表。但是在德意志,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俾斯麦掌握了民族运动的旗帜,俾斯麦力图通过掌握民族运动的领导权,把德意志民族运动的矛头指向其他中小邦诸侯,指向奥地利和阻碍统一的西方强权。俾斯麦所领导的“民族运动”,一方面在德意志起着革命作用,摧毁了1815年以来存在德意志联邦的全部旧有关系;另一方面包藏着“拯救”和“霸权”的内核,因而在德意志的统一中保留着不少旧的残余。俾斯麦上台后,主张解决德意志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奥地利,他把奥地利说成是阻碍或破坏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力量。

德丹战争

德意志与丹麦因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的归属问题发生冲突。1863年11月,丹麦议会通过新宪法,力图合并石勒苏益格,激起德意志民族感情的高涨。俾斯麦利用这个形势,站出来“为德意志民族而战”,这一次他居然与奥地利采取联合行动。1864年1月,奥地利与普鲁士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取消新宪法,否则采取军事行动。2月1日,普奥军队进入石勒苏益格,经过军事改革的普鲁士军队,在战场上初试锋芒,很快击败丹麦军,欧洲列强调停无果,最后丹麦屈服。后来,依据俾斯麦的主意,1865年8月,普奥两国协定共管易北河诸公国,石勒苏益格由普鲁士管理,荷尔斯坦因由奥地利管理,但普鲁士在荷尔斯坦因保有一条军事通道和电报线路。俾斯麦并没有把这种安排当作最后解决办法,他认为惟一的出路是普鲁士兼并两公国,甚至不惜打一场普奥战争。

普奥战争

1865年8月后,普奥冲突再次激化,俾斯麦提出一个普遍、平等、直接选举的德意志议会来代替联邦议会,以争取小德意志自由派的支持。1863—1866年,俾斯麦的内政、外交政策都是主张对奥地利作战。1866年4月,俾斯麦向联邦议会提出一项法案,要求按照1849年的选举法,在普遍、平等、秘密投票的基础上选举召开全德议会,法案要求由选出全德议会对德意志联邦进行改革,建立铁路、邮政和电报电话事业的全德管理机关,德意志公民在全德境内有自由择居权,确定德意志的公民权,全德的关税立法和商业立法,全德的外交政策,合并全德各邦的军队等。这法案将有助于引起与奥地利的冲突。

俾斯麦是有意识的挑衅,以达到原定与奥地利决裂的目的。6月14日,战争正式开始。普鲁士军队首先开进与其相邻的萨克森、汉诺威等邦,很快普鲁士就控制了整个北德意志。与奥地利结盟的各邦战斗力不足,装备很差,大都没进行什么抵抗就向普鲁士投降了。

战争持续了七周,萨多瓦一役使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7月20日,双方缔结停战协定,8月23日缔结枟布拉格和约枠。在和谈和处理战后事宜方面,俾斯麦施展了极为灵活的政治家手腕,在由普鲁士领导下统一德意志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按照和约,奥地利被排除出德意志事务,普鲁士获得建立北德意志联邦的权利;普鲁士获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承认南德各邦独立;合并了汉诺威、拿骚等邦;奥地利领土完整受到尊重。普鲁士的领土达到34 。71万平方公里,拥有居民2400万。

1866年8月,北德意志联邦成立,普鲁士国王同时是北德意志联邦主席和联邦国家所有军队的最高统帅,俾斯麦兼任北德意志联邦总理大臣。联邦内部统一币制和度量衡,交通、邮政和电报电话,统一主持对外政策和对外贸易。

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是俾斯麦统一德意志的第三步重要措施。与法国战争是俾斯麦心中主要考虑的问题。要使南德诸邦接受俾斯麦的统一政策,只有通过民族保卫战之路才有效率。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同样在准备战争,但俾斯麦的处境比拿破仑三世更有利。法国要阻止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则要把德意志的统一置于普鲁士的领导之下,德意志民族运动向着俾斯麦,汇合成一种反法的巨大民族力量。在国际上,英、俄、意都不站在法国一边,只有奥地利站在法国一边,但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俾斯麦只要找一个借口,并且使人认为法国是侵略者,而不是普鲁士。

1868年,俾斯麦等来机会,西班牙女王伊萨贝拉被军事政变推翻,君主主义者的领袖们在物色一位王位继承者。俾斯麦有意安排霍亨索伦亲王莱奥波德为候选人,目的是挑起法国与北德意志联邦的冲突。1869年5月,法国果然向普鲁士发出警告:认为这是复活查理五世的帝国,使法国腹背受敌是决不能容忍的“头等重要大事”。法国大使贝内德蒂拜会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他们共会晤了四次。威廉答应利用其个人影响劝莱奥波德亲王放弃继承王位。但法国仍然要求普鲁士作出书面保证,今后永远不允许任何一个德意志亲王争取西班牙的王位。7月13日,贝内德蒂紧急要求威廉接见,国王决定把接见推迟到晚上,以便与俾斯麦的来使协商一下。贝内德蒂却任性行事,在公国里拦住国王,要求国王保证今后永远不允许莱奥波德亲王继承王位。威廉通知大使,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不再安排接见他了,并把此事电告俾斯麦,这次事件被称为“德意志历史上最富于戏剧性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俾斯麦发现原定的计划要失败,情绪沮丧;后突然看到威廉的急电,认为大可利用,当普鲁士军队总参谋长毛奇说:“迅速爆发战争比推延对我们更加有利”时,俾斯麦把电报压缩成一短电,读起来成为:“对挑战的耀武扬威的答复”。俾斯麦称之为“将对高卢牛起到一块红布的效果”。果然,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

所有德意志诸邦都为民族的统一事业而团结起来。全德组成一支50万的军队,德军的优势火力和高涨的士气很快击败了法军。8月底至9月2日在色当进行了有决定意义的战役,10万法军投降,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但俾斯麦继续挥戈巴黎,在普鲁士胜利的欢呼声中,在拿破仑帝国倾覆的废墟上,俾斯麦宣布新的德意志帝国诞生。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厅被立为德国皇帝。1871年4月16日新选出来的帝国议会批准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历时300多年的德意志民族统一运动最终完成了。这是通过俾斯麦“自上”的王朝战争的道路完成的。它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德意志民族不再受欧洲列强的欺压、剥削和宰割,它以一个勤奋的、富有创造性的民族进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德国工人阶级创造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对资本斗争的有利条件。俾斯麦统一道路的历史保守性表现在:①保留了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②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俾斯麦在统一中煽起的民族主义渗入新帝国的各个领域,戕害了德意志民族的肌体;③俾斯麦在统一中割取了阿尔萨斯—洛林,结下德法之间的民族仇恨,促使法国投入俄国怀抱,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霸局面,给德意志民族的发展带来极不利的影响。俾斯麦是德意志民族发展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政治家,他在统一中的成功和历史作用基本上应予以肯定。

威廉二世

人们往往把1890—1918年的德国称为“威廉时代”,它的初期,在内政上采取专制统治,维持容克资产阶级的利益外,还采取“广泛的”社会改革;外交上采取所谓的“世界政策”,与英国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煽起民族沙文主义,采取激烈的扩张政策。威廉早年在卡塞尔大学和波恩大学学过宪法学和政治经济学,受到时代的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但后来在普鲁士近卫军中接受训练,受普鲁士军国主义精神和传统的教育,凝成一种刚愎自用、惟我独尊和崇信浪漫主义封建君主政体的性格。他经常用一种虚张声势的傲慢来掩饰内心的犹豫动摇。

威廉时代整个德国的特点,是灿烂辉煌的物质繁荣和军国主义、海军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的大发展。德国人的主要感情是对政治和工业成就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展望。威廉二世的外交政策,主要代表德国大工业家和大地主把德国从大陆强国变成世界强国的愿望,同时也混杂了思想界对中世纪大一统性质的德意志帝国的怀旧。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和殖民地。这个后起现代化工业强国不能容忍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国占有了最大部分的市场和殖民地。1900—1909年任外交大臣的布洛说:“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与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从1897年开始,德国制订庞大的海军扩建计划,决心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以与英国一决雌雄。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德国第三个工业化高潮时期,这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它导致德国统治者放手发动战争与争霸世界。

1914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同盟国集团,同法国—俄国与英国组成的协约国集团都抱着争霸的扩张的目的,不惜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现代化资本主义大国中膨胀起来的民族经济扩张力之间的世界规模的大碰撞。德国则充当了战争挑起者的角色。

德国在战争初期的胜利使大多数德国人相信,在同年圣诞节前战争就会结束。至年底,东西两线都陷入对峙状态,德国人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地位。战争的延长使最高统帅部成为德国实际的独裁者。兴登堡任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第一军需总监。他们不但掌握军事指挥权,也掌握着一切重大的政治决策权,在大部分岁月里,德国的真正统治者是统帅部里那位无情的、顽固的、精悍的军国主义分子鲁登道夫,他不满足于军事指挥权,也干预民政一切重要事务。有四年时间里,德国实际上没有政治统治,只有军事独裁。俄国因1917年的二月革命而退出战争;但美国因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而投入反德战争,足以抵消俄国人退出战争的影响。战争失利,经济困难,终于导致1918年的“十一月革命”,德意志皇帝退位,霍亨索伦王朝因此结束统治。兴登堡和格棱纳领导的最高统帅部宣布对新政府效忠。11月11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德意志帝国在由它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覆灭。

枟凡尔赛和约枠除了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全部加到德国及其盟国的头上外,主要内容还有:①德国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并将近1/7的领土“让还”给法国、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丹麦等;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德国确认取消布枟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枠。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皆被英、法、日等国瓜分,包括中国青岛被日本占据。②规定莱因河右岸为非军事区,德国无权设防;莱因河左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占领费用由德国负担;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改称“国防军”),海军不得超过1 。5万;总参谋部及其他类似机构均应解散;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等。③协约国把赔款具体细节交由协约国特别委员会决定,但在1921年5月21日前,德国必须支付200亿金马克的现金或货物(煤、牲畜、建筑材料等);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协约国对德国输出入货物不受限制;易北河、奥得河、涅曼河与多瑙河为国际河流。德国因和约一共丧失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和730万人口,丧失75%的铁矿、44%的生铁生产能力、38%的钢生产能力和26%的煤炭产量。德国人民在经受战争的浩劫之后,又遭到了协约国的新的掠夺 。

魏玛共和国是“十一月革命”的产物,它所以能勉强存在,不过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处于一种暂时的势均力敌的状态。双方力量的消长直接影响到共和国的存在。战后4年中出现巨大的革命危机和反革命武装颠覆活动此起彼伏,协约国要求德国偿付数千亿金马克的赔款以及法国占领鲁尔等,使德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中,反为希特勒政权的上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起伏下了契机。

希特勒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年)出生于奥地利的布瑞瑙,父亲是奥地利的海关小官。希特勒少年时,只对历史感兴趣,深受一位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历史教授的影响,成为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他主张奥地利并入德国,组成大德意志,反对多民族的奥匈帝国。他13岁丧父,19岁丧母,他靠画素描、水彩画及出售卡片维持生活。他经常阅读一份枟奥斯特拉枠杂志,它扯起一面卍字旗作为标志,宣扬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是优秀人种,鼓吹排犹主义。希特勒的民族主义结合种族主义成为其世界观的主要内核,种族主义、排犹主义、民族复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与专制独裁主义,构成这样一种思想的综合体。

1913年,希特勒移居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参加德军,最高军职是一名陆军下士。将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归因于十一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党。他发誓要打碎枟凡尔赛条约枠。1920年,希特勒加入一个具有浓厚民族主义色彩和工联主义倾向的小党——德意志工人党,并将其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简称Nazi,即“纳粹党”),希特勒很快成为领导核心,制订新的党纲与党旗——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卍,象征为雅利安人争取胜利的使命,而黑红白是德意志帝国国旗的颜色,表示纳粹党是德意志帝国的继承者。

希特勒重大政治活动的序幕是“啤酒店暴动”。1923年11月8日,当巴伐利亚地方长官在贝格勃劳凯勒啤酒店集会,希特勒率领数百名冲锋队员破门而入,挥舞着手枪(据说朝天开了两枪)登上讲台,宣布“民族革命已经开始”,经过一场讨价还价,希特勒宣布推翻共和国政府,在慕尼黑成立全国政府,希特勒任政府首脑,鲁登道夫任全军总司令。暴动很快被镇压下去了,希特勒被判刑五年,但他在1924年就被释放出狱,重新掀起纳粹运动,这是德意志民族的不幸。

希特勒出狱后,成功地把德国法西斯运动,即民族社会主义(纳粹)运动发展为一种群众性运动,使纳粹党成为1929年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德国的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纳粹党在1923年为5万人,1924年下降到1 。5万,1925年为2 。7万,1928年为10万,1930年为30万,1932年已逾100万,1933年为140万。

希特勒于1933年1月30日正式被总统兴登堡任命为总理,标志着魏玛共和国的覆灭,德国历史进入一个黑暗时期——纳粹统治时期。纳粹建立的第三帝国是一个极权的警察国家。1933年2月27日的“国会纵火案”是纳粹党一手策划起来打击共产党,颁布独裁紧急法令,对全国实行法西斯统治阴谋的重要步骤。1933年12月1日,希特勒政府颁布枟党和国家统一法枠,最后完成独裁统治的所有立法,确立了纳粹党一党专制的国家体制,规定纳粹党是德国惟一政党,是德意志思想的体现者和国家的领导力量。同时,希特勒政府开始迫害犹太人和清除一切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及其信徒。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逝世,希特勒颁布枟德国国家元首法枠,规定德国总统和总理合并为一,由他任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拥有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权。国防军在勃洛姆贝格率领下向元首希特勒宣誓效忠。纳粹法西斯统治体制基本确立。

法西斯主义的核心是反动的民族主义,希特勒利用它来推行复仇反犹,重建德意志帝国和对世界统治,其政策对内实行独裁恐怖专制,对外进行侵略战争。它同帝国主义有紧密联系,与封建主义也有紧密联系。

希特勒上台后,为了对外侵略积极扩军,公开撕毁枟凡尔赛条约枠的军事条款,规定德国陆军在和平时期可以达到50万,并同时扩充空军与海军。1936年3月,侵占禁止设防的莱因区;10月干预西班牙战争;11月与意、日缔结法西斯的三国同盟。1937 年制订侵占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计划;1938年3月兼并奥地利,5月占领捷克苏台德地区,由于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产生,捷克斯洛伐克成为牺牲品。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进行突然袭击,终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法西斯国家猖獗进攻阶段(1939年9月至1942年冬)。②战争转折阶段(1942年冬—1943年冬)。③反法西斯夺取胜利,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覆灭阶段(1944年—1945年9月)。

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德国被瓜分,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主要战犯审判。西占区的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巴伐利亚的基督教社会联盟成为资产阶级主要保守政党,阿登纲为基督教民主联盟领袖。西占区的自由民主党是遵循德国自由主义传统路线的资产阶级政党。在它们的努力下,西占区逐渐走上民主制度。联邦德国的政治制度是议会民主制和社会福利制相结合的联邦制。而在苏占区则推行中央集权制度。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重新统一为一个国家。

同类推荐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篆刻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篆刻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简介(中)

    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简介(中)

    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启迪美好心灵的火炬,对塑造民族文化、弘扬正气有着重要意义。优秀的爱国主义影片具有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有着健康向上、催人进取的思想的内涵。
热门推荐
  • 骑士幻想夜

    骑士幻想夜

    林零是个有点胆小,懦弱经常倒霉的普通女高中生。一张无意中得到的游戏光盘竟让她穿越到了游戏时期的亚瑟王时代,神秘的巫师告诉她,她的任务是聚集著名的圆桌骑士团,帮助游戏中的亚瑟王成为国王,并取得圣杯。林零通过种种磨练逐渐成长起来。但她的骑士道路注定还有很多磨难……
  • 已经有挂的我被拉进了主神空间

    已经有挂的我被拉进了主神空间

    李世道有些懵逼,一觉醒来已是翻天覆地。熟悉的世界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强者可摘星拿月,弱者也能开碑裂石的高武世界。还好,穿越而来的他不但是个大家族的继承人,更有着所有穿越者都会有的”外挂“。只不过——这是个什么情况啊?主神空间?诸天万界?不要啊,我只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继承我家几百个亿的资产啊!
  • 我的青龙宝宝

    我的青龙宝宝

    穿越到月之大陆的柳星遇到了青龙王淡水,其实他们的缘分早已经开始。世界的最初是谁骗了谁。“星儿,你知道吗?我找你找了很久很久。”“这是错的,为什么要这样继续轮回。”“星儿,不要想逃开。”
  • 夫人是冰块

    夫人是冰块

    从小父母双亡,性子冷淡的冷悠然遇到传说中心狠手辣荣成大佬齐墨飞。这画风好像不太对啊!这个又帅又暖又会撩的男人真的是齐墨飞吗?“做我男朋友可好?”“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会?”“不是吗?”“…”夫人有点傻这可怎么办?
  • 九天御灵诀

    九天御灵诀

    自古以来,万物皆有其灵,御灵可御万物,在类似于现代的世界里纵横,在这里沐枫带大家一起嗨皮!
  • 九霄灵录

    九霄灵录

    两大宇宙最强者的角逐,却导致一个角落的世界格局动荡。在这个角落世界的角落,却意外崛起了第三大宇宙最强者。
  • 黑色狼皮大衣的主人

    黑色狼皮大衣的主人

    当灰太狼遇上饥荒,我的世界等游戏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史诗级巨作《黑色狼皮大衣的主人》(原名《灰太狼传记》),讲一一为您讲解!!!
  • 快穿之1452净化系统

    快穿之1452净化系统

    第一次写小说,打算尝试一下快穿题材的,新人可能文笔有些幼稚,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啦
  • 挖历史(第一辑)

    挖历史(第一辑)

    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 失忆女王

    失忆女王

    叶蓁蓁又失忆了,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摆在她面前的是——1.惨遭杀害的外公。2.一大笔遗产。3.深情中二的未婚夫。4.殷勤过头的舅舅舅妈。5.老实巴交的下人。6.高冷的主治医生。7.看上去很难缠的警官。一秒化身名侦探的叶蓁蓁,瞪谁谁可疑。凶手会是他吗?她吗?它……吗?真相只有一个,但犯人远不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