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3200000017

第17章 秦、汉时期(1)

赵高指鹿为马试臣心

秦始皇死后,丞相赵高用计杀死了太子扶苏,支持呆傻的胡亥登上了皇位,他就是秦二世。但赵高是实际的掌权者,他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然后瞅机会除掉他们。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还不至于傻到鹿马不分,他一看,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但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毒辣地打量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于是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

“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赵高的倒行逆施,后来也终于得到了报应,他在除掉胡亥后,被继位的秦王子婴冷不防地杀掉了。

知本思义

上面的故事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后来形成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项粱先发制人杀官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秦朝社会开始动荡,楚国贵族后裔项梁和其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的报复,跑到吴中之地。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他为自己的出路,派人找来了项梁商讨。

项梁见了殷通,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现在江西一带都已起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了。先发动的可以制服人,后发动的就要被别人所制服啊!”

殷通听了叹口气说:“听说您是楚围大将的后代,是能干大事的。我想发乓响直起义军,请你和桓楚一起来率领军队,只是不知道桓楚现在什么地方?”

项梁听了心想:我可不愿做你的部属,不如我将你取而代之,于是他连忙说:“桓楚因触犯了秦朝刑律,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的侄子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项羽进来问问。”说完,项梁走到门外,轻声地叫项羽准备好宝剑,伺机杀死殷通。

叔侄俩一前一后走进厅堂。殷通见项羽进来,刚站起身想要接见项羽。但项羽却不等殷通说话,就拔出宝剑直刺殷通,随即砍下了他的脑袋。之后项梁和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佩带着郡守的大印,走到门外高声宣布起义,开始扩充势力,争夺地盘。

后来项梁在与秦将章邯的战斗中被杀死,项羽击败章邯率领的秦朝军队,坑杀了降兵20万,还每每于攻城之后大肆屠杀全城百姓,终因不得人心而被刘邦击败,自杀身亡。

知本思义

本故事出自东汉班固所著《汉书·项籍传》,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动。

韩信忍胯下之辱成大业

“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战将,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最后被吕后诛灭,但毕竟是也一位盖世英豪。但就是这位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早年却受了不少奇耻大辱。

韩信本是淮阴人,出身贫寒。既不能被推举做官吏,又不会从事生产或做生意赚钱、所以常常到熟人家里去混饭吃,但这些人家也都不喜欢他。

他曾经多次投靠在邻乡的一个亭长家里求食,一连几个月都是如此。亭长的妻子很讨厌他,于是有一天很早就起床把饭做来吃了,等韩信到吃饭的时间去吃时,才发现已经没有饭了。韩信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从此便再也不去这位亭长家。

为填饱肚子,韩信到淮阴城的河边去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那里漂洗丝绵。其中有一位老大娘见韩信到了吃饭时间还坐在河边,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知道他没有饭吃,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此后一连数十天都是如此。韩信非常感动,向老大娘道谢说:“我将来一定加倍报答您!”

老大娘却生气地说:“谁稀罕你的报答呢?一个堂堂男儿汉却养不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

韩信听了很感动,立志将来要成就大事业,便开始学文习武。当时,淮阴城有个年轻屠夫很看不起韩信,有一天韩信拿着一把剑在街上走,碰到了这位屠夫,屠夫轻蔑地对韩信说:“别看你身材高大,又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是个胆小鬼!”

韩信不予答理。那年轻屠夫又当众侮辱他说:“怎么你不吭声呢?难道你不承认吗?那好,如果你不是胆小鬼,就刺我一刀;要是你不敢刺我,那就承认你是胆小鬼,从我的胯下爬过去吧!”

韩信把那年轻屠夫看了好一会儿,又想了一想,居然真的低头俯身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那人哈哈大笑,满街的人也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怕事,其实韩信自有他的道理,他之所以能够忍受胯下之辱,就是要自己知耻而后勇,从而取得成功。

韩信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后来,项梁率兵起义,韩信拔剑从军,但一直没有什么名气,项梁兵败后,韩信又跟随项羽的部队,也只做到郎中官。他多次向项羽献计都没有得到采纳。当汉王刘邦率兵进入蜀地时,韩信从楚军中逃出来投奔了汉军。开始仍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管理粮仓的小官。后来终于得到萧何的赏识,被萧何全力保举给刘邦做了大将。从此韩信率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特别是垓下会战,韩信帮助刘邦彻底打败了项羽。

天下平定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到达封地,找到当年曾分给他饭吃的那位老大娘,赏给黄金一千两作为报答。又找到那位亭长,只赏给他一百钱,对他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最后,他召来那位曾让他受到胯下之辱的屠户,不但不杀他,反而还任命他为楚国中尉,并对将领们说:“他是一个壮士。当时他侮辱我时,我难道真的不敢杀他吗?不是的。但我杀了他就不能成名,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了,所以我忍辱而达到了现在的境地。我真该谢谢他啊,他磨练了我的意志!”

知本思义

这个故事来源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说:“淮阴屠(屠夫)中有侮信(韩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胯下之辱”对一个男人来说算是奇耻大辱,因为谁都知道一句话:“士可杀而不可辱”。但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所以这个词也用来说明某个人能忍辱负重。

项羽破釜沉舟败秦军

西楚霸王项羽,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身长八尺,力能扛鼎,胆气过人。史载项羽:“重瞳骈肋,有拔山扛鼎之力”,眼珠中有两个瞳孔,肋骨不分左右、长在一起,并且天生神力,当时人认为这是能当皇帝的异人之相。项羽自己也这么想,当秦始皇南巡至会稽郡时,项羽和叔叔项梁去看热闹,项羽见了秦始皇在车上端坐着,不可一世的样子,便说:“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说这个皇帝老儿没啥了不起的,我就能取代他!

青少年时的项羽就志向远大,一心要做大事,项梁教他本事,他却“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项梁非常生气,项羽却说:学书足以记名姓就可以了,学剑的话,也只不过能和一人决斗,没什么大用,我想学能敌万人的东西。项梁听了大喜,便教他兵法,项羽学了一段,便略知大概。

所谓时世造英雄,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列国之后人也纷纷起事,早已忍耐多时的项氏叔侄杀郡守殷通响应,开始了反秦和逐鹿天下的军事生涯。

二世二年,冬天,陈胜派遣部将周章率几十万军队进攻秦廷。二世胡亥大惊,负责修筑骊山陵的章邯说:“盗贼已经来到这里,兵众势强,现在调发近处县城的军队为时已晚。郦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们,发给兵器,让他们出击盗贼。”于是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为将领,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隶70万迎击起义军,一战便打垮了周章军,周章率残部逃至曹阳,章邯又追至击破,周章再次败走渑池,章邯又追至大破之,致使周章自刭。接着章邯又向荥阳(今河南省荥阳东北)进发。

荥阳将军田臧派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己带精兵往西迎战秦军,在熬仓与秦军大战,田臧战死。章邯继续进兵荥阳城,攻城,城破,李归等战死。

接下来章邯又连续破邓说、败伍徐,迫陈胜遁走至城父。陈胜命张贺出城西迎战章邯,自己亲自在城楼监战。城西一战,张贺战死。自此陈胜不敢再战,闭关死守。在章邯围城的强大攻势下,腊月,陈胜被自己贴身的庄贾杀死,开城降秦。名的将领都已经死了,章邯以为楚地的敌人不用担心了,就渡过黄河,北进攻打赵地,又大破赵军,将其围困在巨鹿城。秦将王离又在前面帮助章邯围困赵军。

此时,因无大将可用,年轻的项羽已被楚怀王封为楚国上将军,带领3万楚国士卒前往援救巨鹿。项羽以必死的决心,必胜的意志,率领全军渡过漳河,之后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只携带三天口粮,以激励士卒拼死决战,做好了不战胜敌人就不活着回来的打算。

在项羽坚强意志的激励下,楚军一到就迅速围困了王离的军队,截断了秦军的甬道。在与秦军遭遇时项羽也是身先士卒,率领楚军拼死力战,双方打了九仗,楚军九战九胜,杀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并大破章邯率领的秦军。

章邯率秦军残部退至棘原驻扎,平定陈胜后,章邯率兵继续向东,项羽驻扎在漳河南岸,双方之后又交攻打魏咎的魏国,在临济城大败魏军和来援的齐军,迫使魏咎自焚,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齐王田儋,接着又在栗县(今河南夏邑县)战败项梁的别将朱鸡石、余樊君等,并追击田儋的堂弟田荣至东阿。此时的章邯自率兵以来未曾一败,他率领秦军以过人的军事才能重重地打击了起义军的力量,俨然已成为秦王朝的守护神。

后来章邯又率秦军夜袭定陶之楚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至此楚地有战一次,项羽率领军士在河水上攻击秦军,又把秦军打得大败。之后章邯迫于项羽的军威和秦朝廷的政治压力而投降项羽,秦朝的军力遂灭,而各地诸侯军也都归附项羽,使其军力增加到40万。

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也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此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也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而项羽以3万兵士破数10万秦朝大军,如此悬殊的战果,以及项羽在此战中表现出来的超人勇气,杰出的军事才能,都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后来项羽率军进入咸阳,杀秦三世子婴,火烧阿房宫,分封天下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实现了他将秦始皇“取而代之”志向。

知本思义

破釜沉舟的说法,

《孙子兵法·九地》中就曾说过,其中说:“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但还没形成典故,上面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直接造成了破釜沉舟成语的形成,后人们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去做某事,不留退路,义无反顾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刘邦约法三章得民心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进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当时秦朝已无兵可防,秦三世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便向刘邦投降。子婴“以素车白马,系颈以绳,封皇帝玺符节,从咸阳城中出来降轵道旁。”诸将见了,有不少人都说杀了他算了,刘邦却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降子婴的秦王之位为普通官吏,自己率军西人咸阳。

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为了不至于失掉人心,下令封闭王宫,还从樊哙、张良谏,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并当众宣布:“秦朝的严刑苛法,把老百姓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即: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依所盗之物判罪!”关中人民听了无不拍手称快,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同时刘邦还派人到各县乡村广而告之。

这件事刘邦就做得很有分寸,关中百姓听说之后都大喜过望,纷纷献上牛羊酒食犒劳刘邦军士。沛公又推辞不受,日:“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之后他撤出咸阳城,还军霸上,并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这样一来,关中百姓见刘邦不取百姓分文,还怕士兵给老百姓造成麻烦,就更加高兴了,唯恐刘邦不当王。

刘邦善待关中百姓这一举动,项羽的谋士范增看得十分清楚,他对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于财货和女人,现在进入关中后,却不贪财好色,说明他的野心不小啊!刘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做事很有分寸。这与项羽每攻城破阵后杀人和“收其货宝妇女”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知本思义

“约法三章”的典故就是出自于上面的故事,首见于西汉司马迂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它相当于订立了大家必须遵守的法律。现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仑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个地消灭他们。

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刘邦是最难对付的对手。早些时候,楚怀王曾经跟他们俩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附近),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

关中即今天的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甘肃东南部一带,是秦国的本土,由于秦国的大力经营,关中不但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力量和军事工程也有强大的基础。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都在今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项羽想就这样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则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同类推荐
  • 极品山贼劫天下

    极品山贼劫天下

    一不小心穿越了!唉!没办法!狗血事情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别多!既来之则安之吧!可当刘梦清醒以后才发现自己竟成了败军的将军,被身边仅有的二十几个溃兵抬着向大山里跑!老天呐!你让我穿了也就算了,这又何必呢?!进山就进山吧!好歹还可以当个山大王!杀杀人!放放火!倒也逍遥!然后发展发展势力呀!要挟要谢皇帝呀!统一统一中原什么的!没办法!谁让山贼是很有前途的职业呢?
  • 天下锦衣

    天下锦衣

    他本是一介书生,一心科举,日夜苦读只为,有朝一日入仕为官。然而一场意外,却使他性情大变,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他出身锦衣世家,承袭锦衣卫官职。历尽千辛万苦,拨开重重迷雾,终于揭开父亲惨死之谜,此后重振锦衣卫。他提督锦衣卫,兼领东厂,权势滔天,杀人无数。他诛反贼,惩贪官。手段之毒辣,力度之强,前古未有。他力排众议,重操‘张居正’改革,利用手中的权利铁腕治国。使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达到了繁荣的顶点。林寒人称“林不眨”,安平人称“笑阎罗”,申明人称“申不吝”他们的绰号从何而来,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娑婆世界,几度春华。缇骑四出,锦衣天下……………………
  • 革命1792

    革命1792

    一个大时代的开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来,我见,我征服。
  • 红衣少年末日漫游记

    红衣少年末日漫游记

    末日到来前夕,一个对人类失望的艺术家为了寻找值得人类为之延续的希望而走上漫游的道路。在漫游的途中他遭遇到各种离奇而令人悲哀的经历,终于对人类绝望,隐居到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
  • 旧时长安新雨凉

    旧时长安新雨凉

    讲述的是《史记》流传的爱恨情仇一部奇书,两代人的著述,三代人的努力传承这是一场博弈,不过是荣誉与荣誉的对碰,却最终不可调和,我只不过希望父亲书稿流传,名留青史,如果注定有人牺牲那么我愿意走上祭坛.....
热门推荐
  • 绅士的萌宠

    绅士的萌宠

    乔乔一直觉得,她人生中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在网恋奔现失败、两人分手前将能占的便宜都给占了。咳咳,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能天长地久,也要曾经拥有。”说的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只是……看着一脸愤怒的谢承亦,乔乔有些懵了。明明是个有经验的成熟男人,为什么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扑上来让她负责?!
  • 断罪的圣者

    断罪的圣者

    一对从末世出来的兄弟,哥哥带着守护弟弟的挚情,重生到了另一个位面,新的历练压迫着他们,哥哥追求那所谓的天道,走了不少的弯路。殊不知,一花一草,皆为天道……万世沉浮,众生化为尘埃,千百万年瞬息而过,兄弟之间的羁绊经历了数次轮回,那封印终于出现了一点破碎……问天道为何物?望天地之间,道亦永恒,道亦瞬息。亿万年来,一代代天骄都无法逃脱那天地之间的束缚,任你逍遥天下,任你风华绝代,最终也只能化为天地之间的尘埃。兄弟手足之情,在那虚无缥缈的天道面前,难道真的没有一点价值吗?
  • 你是我无止境的梦

    你是我无止境的梦

    如果有些事、结局注定了是幸福的,那么、这过程痛苦一点、又有何妨
  • 万象天地

    万象天地

    万象,道家术语,释义为宇宙内外一切事物或景象。心有万象,念及苍生。秦飞为守心道,甘愿为魔,持杀伐压四方,只为弱者护法,为凡人持道,翻九天击十地与天抗衡,与仙神争锋。奔马悲歌十三骑横纵天下。从此弱肉不可强食,犯秦令者,其尊必诛。——万象之上。
  • 墓中无人:鬼丈夫

    墓中无人:鬼丈夫

    相恋十年的男友诡异失踪,尚在美国就读的她即刻放下学业回国寻踪,却发现男友遭遇车祸全家遇难,他虽幸免但却惨遭毁容。她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与之同眠,却在蛛丝马迹之中发现枕边这个被毁容了的男子实际上并不是自己的男朋友。他究竟是谁?为何借由车祸掉包二人的身份。她尚不知道已经被卷入了巨大的阴谋黑暗中等待她的会是什么呢?越来越接近真相的她,是否还有命见到明日的朝阳……【请继续支持新书《画皮:少女捉妖师》】
  • 九天皇途

    九天皇途

    当封印被揭开,肩负的使命便重归而来,这场浩劫注定要有人终结。多谢过客好友,自此往后,我便只能孤身一人。
  • 异案惊奇之人间

    异案惊奇之人间

    异案惊奇第一部《人间》已经完结,请继续关注第二部《起源》,可在“作者其他作品”中点击链接。
  • 三十岁的我无所畏惧

    三十岁的我无所畏惧

    一个自诩为御姐的丫头,一群性格迥异的伪年轻人,为着梦想冲鸭!
  • 我穿越到网游世界做魔王

    我穿越到网游世界做魔王

    阳光宅男蒅秋,意外穿越到了一个修真的时代,误打误撞的学会顶级功法。。。
  • 路边樱花

    路边樱花

    异能行者也可以和麻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只是若是异能行者很闷骚,麻瓜很倔强,那么,就一定要来点外界的刺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