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3200000036

第36章 宋、元、明、清时期(1)

杯酒释兵权

宋朝太祖赵匡胤是依靠部下人将他“黄袍加身”才登上帝位的。于是他也很担心他部下将军们被其手下人这么干,为此整天食不甘味,夜不安寝。

有一次,赵匡胤单独找宰相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百年之中竟换了五个朝代,军阀们连年征战,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宋太祖听了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

赵普又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

宋太祖说:“你放心,这两人是我的老朋友,而且我能够登上帝位全靠了他们,他们不会反对我。”

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据我看来,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也把黄袍披在他们身上,怕他们也身不由己呀!”

宋太祖听后吃了一惊,不禁敲敲自己的额角说:“亏得你提醒我一下啊,看来我必须得想想办法了。”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数位老将喝酒。酒过几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者们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我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呢。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他为什么。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啊?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连忙都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是很信得过的,但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那时候你们就是想不干,又能做得了主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直感到要大祸临头,于是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陛下,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啊。”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听了如获大赦,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准备辞职。第二天上朝时,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闲官去了。

过了一段时期,又有一些节度使到京城来朝见。宋太祖在御花园举行宴会。太祖说:“你们都是国家老臣,现在藩镇的事务那么繁忙,还要你们干这种苦差,我真过意不去!”

有个乖巧的节度使马上接口说:“我本来没什么功劳,留在这个位子上也不合适,希望陛下让我告老回乡啊。”

也有个节度使不知趣,唠唠叨叨地把自己的经历夸说了一番,说自己立过多少多少功劳。宋太祖听了直皱眉头,说:“这都是陈年老账了,还提这些干什么?”第二天,宋太祖便把这些节度使的兵权全部解除了。

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以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挑选出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通过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开始稳定下来。

知本思义

上面的故事在宋以后的很多史书中有很多记载,《宋史》记载较为确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于推杯换盏之间便收回了功臣们的兵权,既避免了君臣之间的矛盾冲突,又集中了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真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上策。此语因针对性较强而运用较少,多用于领导者对下属职务的更替,手法较好的话会被形容为“杯酒释兵权”。

范仲淹“割齑划粥”

“割齑划粥”说的是范仲淹的故事,他是北宋时期大家都很熟悉的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范仲淹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存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以前在陕西,后来才到了江苏吴县。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初二,范仲淹在这里降生。范仲淹不到三岁的时候,父亲范墉因病去世了。他的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附近)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咏诵。他诵读不懈的精神,给这里的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过了差不多三年,一个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隐秘。他惊谔地发现,自己原是苏州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度日。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动,愧愤交集之下,他决心脱离朱家,自树门户,待将来卓然立业,再接母归养。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然辞别母亲,离开长山,徒步求学去了。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23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今河南睢阳区),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

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半盂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断薹画粥”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吃的食物非常的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又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自己在那里吃粗茶淡饭,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您这样真的让我们这些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我这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啊!”一旁的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这一番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当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之职,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伟人。

知本思义

范仲淹“割齑划粥”的故事很多古书上都曾讲到,一般用来形容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也忘勤学上进,有时也用来形容某人以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郑氏“画荻教子”

北宋时的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但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生活非常困难。

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小欧阳修从庐陵(今江西永丰)来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些许照顾。

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欧阳修很小的时候,郑氏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

欧阳修稍大些时,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郑氏年轻时在娘家受过几年教育,加上自己酷爱读书,颇有些学识,教儿子识字自然不成问题,于是她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他对读书的兴趣。

家里太穷,郑氏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芦苇),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欧阳修聪明伶俐,很快便学会了识字,并认识了很多字,在母亲的教育下,他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到十岁的时候,他就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

一天,他从一李姓人家的旧纸筐里,发现一本《韩昌黎文集》,打开一看便顿时被里面的文章吸引住了,经主人允许后带回家里,从此便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阅读。宋朝初年,社会上多流行华丽浮躁、内容空洞的文风。而韩愈的文风与之完全不一样。欧阳修被韩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动。他高兴地说,世上竞有这么好的文章,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写得和他一样好。

尽管欧阳修年纪尚小,对韩愈文学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韩愈的文风却为他以后革除华而不实的文风打下了基础。而正是在这种思想启迪下,欧阳修有了学习韩愈、革除当时文坛上坏风气的念头。

欧阳修长大后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当欧阳修20岁的时候,已是当时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

母亲为欧阳修的出众才学而高兴,但她希望儿子不仅文学成就出众,为人做事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欧阳修的父亲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过管理行政事务和司法的小官。他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不断地将他父亲为官的事绩讲给他听。

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财物接济别人。母亲的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脑海里。

其时欧阳修官职并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二字。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之后,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替范仲淹说话,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他们捕风捉影,强加给欧阳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作品《醉翁亭记》。

欧阳修当地方官时尽力民生,使人们生活安宁富裕。天才我材必有用,欧阳修当了十多年地方官后,终于被宋仁宗想起,把他调回了京城,担任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是个文职,欧阳修上任伊始,便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摒弃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文章,并且他还十分注意发现和提拔人才。许多原来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经过他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等六个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而“欧阳修”则被公认为是此“八大家”之首。

欧阳修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为自己备尝艰辛的母亲。皇祜五年,欧阳修的母亲以73岁的高龄病逝于南京,欧阳修将母亲遗体运送到故乡安葬,为追悼母亲,他写下《先妣事略》,字里行间透出他怀念母亲的绵绵深情。

知本思义

“画荻教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教育故事,这个故事流传开去后,常被用来形容穷苦人家不忘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在艰苦的条件下教育孩子的情形。

苏轼感叹世事如“冒泥鸿爪”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若从学问这个角度来看,苏轼算不上是一个很严谨的学者;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苏轼却是一个变通的能手。

虽然后来苏轼在文学上取得了不斐的成就,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却坎坷多舛。早在青少年时代,聪颖好学的苏轼便“奋厉有当世志”,具有报国安民的雄心。北宋神宗嘉佑二年,年仅21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苏轼的母亲病故了,苏轼立即与父亲、弟弟回乡奔丧,并在家守丧两年。

继母亲去世以后,苏轼接着又经历了丧妻、丧父之痛,仅仅当过三年多的凤翔府签判。接着,王安石变法,尽管苏轼主张革新政治,却力主渐进,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了新党的不满,他们常常想办法孤立苏轼。后来,新党中的投机政客以“谤讪新政”的罪名将他逮捕,企图将他置于死地,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经过多方营救,苏轼被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但是不得签书公事。这是他在政治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神宗死后,哲宗嗣位,高太后控制朝政,以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苏轼才被重新起用。

世事难测。由于旧党尽废新法,苏轼却有所保留,主张兼用所长,这又引起旧党的不满,他只好一再要求出任地方官。高太后去世后,哲宗亲政,早已变质的新党重新得势,苏轼连连遭到打击,先后被贬到广东惠州、海南儋州,成为被放逐到天涯的孤臣。直到元符三年,他才受命由儋州渡海北返,次年便离开了人世,享年65岁。总之,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的夹缝之中,几起几落,饱经忧患。虽然他任地方官时有所作为,但却远远没能实现其富国强兵的抱负。晚年的他,更是境况凄凉,令人悲叹。

同类推荐
  • 爹的那辈人

    爹的那辈人

    一本家传的药谱,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吸引了盗贼等组织的眼球,甚至惊动了日本组织,各方力量为了得到这本药谱开始了血风腥雨的争夺。那么,这本普通的药谱里究竟藏了什么秘密……
  • 历史由我推动

    历史由我推动

    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事件,都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推动着。也许是一个组织,也有可能是一个人,谁知道呢?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长生不老的家伙,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 谱唐

    谱唐

    一个现代法医因为雷击穿越到唐朝,却不想再做法医工作,励志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理想是混吃等死,无忧无虑的过完这一生,却又阴差阳错的成为大唐这台超级机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看主人公怎样在唐朝生活
  • 大宋王侯

    大宋王侯

    一块奇异玉佩,得以梦回北宋初期,鲜血浸染了边关,杀戮遍及南北,华夏江山四分五裂,异族的铁蹄占去了半壁江山,此恨何及?此憾何结?我的故事只有金戈铁马的热血豪情,江湖厮杀的精彩绝伦,官场争斗的惊心动魄,儿女情长的荡气回肠。
  • 一戟平三国

    一戟平三国

    没有因就没有果,没有谁天生就忘恩负义,就是三姓家奴。我要活出一个不一样的吕布出来,战乱的三国将会被我统一,无论是英雄还是枭雄,都会倒在我的面前。“我不会再当那个倒霉的三姓家奴,既然成了吕布,那就要活出一个新吕布来。”吕布暗自发誓。
热门推荐
  • 洛云风尚

    洛云风尚

    现代女孩洛纤纤,因欠房租费,在跑过程中不小心启动了三心玉石盒和穿越到古代烨明国洛府二小姐洛云的身上。洛云在洛府地位低下,母亲是妾,常在洛府受欺负,洛云无能为力,被大姐害死,直到洛纤纤的到来,改变了她的一生。洛纤纤与烨明国的四王爷钟齐幽因一纸婚约,被绑在一起,洛纤纤始终寻找回家的方法――三心玉石盒,得知这个东西分别在三个王爷手中,在寻找中与钟齐幽深深相爱......小说情节搞笑,腹黑,爱恨情仇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魂穿越到大明最后一个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以一个狠字贯穿一生。灭流寇,斩贪官,开海禁,扬国威。这个太子很凶残,打仗比女真还可怕,剿匪比流寇还折腾,搂银子比贪官还彻底。我大明,将士铁骨铮铮,文人傲骨长存!——大明天武大帝朱慈烺书友群:641621369
  •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

    本书是俄罗斯、苏联杰出的戏剧艺术家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日记体形式,主要探讨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历史上被证明了的,通过了试验,被演员职业检验过的东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管是国内的北京人艺还是好莱坞的艺术家,都以学习本书为荣。此次翻译的版本是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版本,完全忠实于原著,全面贴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
  • 一世长安:薄凉帝妃谋天下

    一世长安:薄凉帝妃谋天下

    【妖男冷女】她是21世纪神秘的夜氏总裁,是赫赫有名的顶级特工,是人人口中的扫把星,是母亲嘴里面的下流货。一朝穿越,原本已无爱无恨,却家破人亡,不得安宁,卷入乱世。他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幽冥城主,是见不光的影子,永远只能活在黑暗里面,无情无心。一道圣旨,一场阴谋,一次人性的较量,将两个人的命运捆绑在一起,相爱相杀,共谱盛世风华。
  • 小城向日葵

    小城向日葵

    他是囚在笼中的兽,她是折了羽翼的鸟。遇见对方,是彼此的救赎还是彼此的珍藏?命运的齿轮停在相逢的那一刻,宛如桃花明艳春风,亦有细雪弥漫皑冬。“置身纷扰涌动之中,很庆幸你还能保持最初的善良。”“如果你喜欢,我不介意为了你变成我所讨厌的样子。”
  • 半夏花看,君何在

    半夏花看,君何在

    我为你成魔,你为她成人。你本是天地第一天神,为了一株碧莲花妖弃天地于不顾,只为下凡历劫换她三魂七魄。而我为你放弃神位仙道,只求你回位天神。情真叫人入魔,你不负天下不负她,我负了天下负了神。
  • 暗星传承之火狱

    暗星传承之火狱

    努力打造一个完整的世界,或者会有一些苦闷,努力让它精彩。就在你看不到的空间之外,这是一个特别的文明模式,与地球截然不同。如果你认为这里是远离尘嚣的桃源,那么,你错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里也一样,甚至,相对地球来说,这里更光明也更阴暗、更优雅也更热血。
  • 用我一生爱你

    用我一生爱你

    他看她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她,从此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她,无论何时何地。她似蒙尘的珠宝,在成长中光芒四射。
  • 麒麟儿

    麒麟儿

    葵葵起身的速度很快,以致有瞬间的眩晕。她知道这是因为清晨血糖低,自己又蹲得太久了。她握牢水池沿,看到镜里一张青黄的脸,被密实长直的黑发盖掉一半。
  • 香浮

    香浮

    他,一代帝王朱棣宠妃所出爱子,纵使潇洒如风,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身份诡异多变,他背负着母亲的仇恨和嘱托,白莲教步步逼近紫禁城;他,在亲情与权欲之间挣扎徘徊,有所得,必有所失!一个来自现代西洋的女孩,三段纠缠不清的感情,她的抉择,是否会颠覆朱棣苦心营建的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