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96900000029

第29章 《礼记》对古代易学发展的贡献(2)

可以看出,《礼记》论礼之本原,其思维里路与《周易·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之宇宙生成论是完全相同的。其所使用之“天地”“阴阳”“四时”“鬼神”等范畴均为《周易》之常用熟语,诸如:《周易》所言之“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阳不测之谓神”;“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等等,不胜枚举。此惟“大一”有别于《易》之“太极”。何为“大一”?据《吕氏春秋》知,“大一”即“太一”。《吕氏春秋·大乐》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此与《周易·系辞》之意一脉相承。而“太一”又为何?孔颖达《周易正义》言:“太极,太一也。”可见,《礼记》之“大一”与《吕氏春秋》之“太一”及《周易》之“太极”乃同意而异名的同一哲学认知对象。而“大一”、“太一”、“太极”究系何物?据班固《汉书·律厉志》“太极元气,涵三为一”及孔颖达疏《礼记·礼运》“大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来看,《礼记》之“大一”与《周易》之“太极”乃自然宇宙最高实在之哲学范畴。《礼记》以《周易》的宇宙生成论释礼,把礼之起源纳入《周易》之宇宙生成系统,体现了《礼记》对宇宙大化及人道本原的深刻领悟。

其次,《礼记》运用《周易》的宇宙演化学说阐述礼的产生,提出了“礼生于分别”的历史哲学命题。《礼记·乐记》言:“天地尊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大小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矣。”又言:“礼者,天地之序也……序故群物皆别。”此与《周易·系辞》之“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志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的天地分化论及《周易·序卦》之“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的宇宙演化论是完全相同的。

在《礼记》看来,混沌元气的“大一”时代,是宇宙的初始阶段,在那个时代,天地未开,人物未分,男女未别。正是随着混沌元气“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的分别,随之产生了礼。这是因为,有天地之分别,才有阴阳之别;有阴阳之分别,才有男女之别;有男女之分别,才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之分别,而礼正是产生于天地、阴阳、男女、夫妇、父子等等分别之需要。正因如此,《礼记·经解》言:“礼为大,非礼无以节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属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之自别于禽兽也。”可以看出,以礼为标志的天地阴阳之分别,是人及人类历史的起点。正由于礼的产生,才使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出来,从此开始了“人文化成”的人类历史,形成了人对自然宇宙的认知和思考。《礼记》以《周易》之天地之分,阴阳之别的宇宙演化论论礼,透视出了《礼记》对人及人类历史的终极体认。

再次,《礼记》运用《周易》的人类起源论论述礼的形成,提出了“礼始于男女”的伦理哲学命题。《礼记·昏义》言:“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礼记·郊特性》言:“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生义;义生然后礼作。”此与《周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故“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的人类起源学说是完全一致的。在《礼记》看来,人与天分别,是人及人类社会的起点,而人与人分别则是人伦初始的开端。而人与人之分别始于男女之分别,没有男女之别,也就没有人及人类历史。

所以,男女之别直接关乎到人类自身的延续及人伦秩序的建立。而所谓男女之分并不是指自然状态下的性行为分工,而是指人类夫妇之伦的诞生。正因为如此,《周易·家人彖》有“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所以,《礼记·内则》言:“礼始谨于夫妇,为宫室,别内外。”《礼记·中庸》言:“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事实上,男女之分,夫妇之别,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从此,人类告别了蒙昧,步入了文明,这正是《礼记》礼论的根本精神和本质意义。《礼记》以《周易》的人类起源论论述儒学礼论,把礼看成是宇宙分化、人伦初始、社会文明的结果,为儒学礼论奠定了坚实的自然伦理哲学基础。有鉴于此,《礼记·乡饮酒义》明确指出:“古之制礼也,经之以天地,纪之以阴阳,参之以三光,政教之本也。”只有以礼约束社会生活,规范人伦纲纪,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宇宙和谐的理想秩序。故《礼记·曲礼上》言:“夫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诉,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从而使儒学礼论得以充实和完善。

当然,《礼记》以易学充实完善儒学,并使易学借助儒学得以弘扬和发展,不只表现在礼论上,其天人学说、中庸学说、大学学说、大同学说等等,无不表现出这一基本特征,因本文篇幅所限,不一一赘述。

三、《礼记》明确了《易》在儒经中的位置

《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古今公认的儒学经典。然而,正是《礼记》把《易》纳入了儒经之序,明确了《易》在儒经中的位置,从此,儒家经典中有了《易》的名目。

众所周知,在孔子的教学科目中没有《易》。孔子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为《诗》《书》《礼》《乐》。《论语·泰伯》言:“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故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故司马迁言:“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荀子虽言《易》,但也没有将《易》纳入儒经之列。《荀子·劝学》言:“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又言:“《礼》《乐》法而不说,《礼》《乐》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荀子·荣辱》言:“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夫《诗》《书》《礼》《乐》之分,固非庸人之所知也。”《荀子·儒效》再言:“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以上有关荀子谈论儒经之话语均未提及《易》,看来并非偶然之疏漏。

另外,《商君书·农战》亦有对儒经的排序,即《诗》《书》《礼》《乐》《春秋》,惟独没有提到《易》。在先秦子书中,惟《庄子》对儒家经书的名目及其内容之论述最为完备,且将《易》纳入儒经之序。如上所引,《天运》言:“孔子谓老子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自以为久矣。”《天下》言:“《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别,《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然如上所言,《庄子》真伪难辨,其说不足为证。事实上,《易》在先秦只是作为卜筮之书,并没有纳入儒经系列。正因为如此,秦始皇焚书也不把《易》列为对象。《汉书·艺文志》“及秦焚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而不绝”即为证。以此而言,秦汉以前,《易》并没有成为儒家经典。

而为儒家后学公认的儒学重要文献之《礼记》,其有《经解》一篇,假托孔子之语专门论述了儒家经书的排序及其内容,从而把《易》纳入儒经之序,明确了《易》在儒经中的位置,遂有儒学“六艺”之称流行于世。《礼记·经解》言:“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清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正因于《礼记》的倡导,儒家六艺有了《易》之名目。

可以说,《礼记》的出现标志着《易》被纳入了儒学思想体系。于是,汉人论说儒家经书,无一例外地沿袭了《礼记》之成说。诸如:西汉贾谊《新书》将儒学六艺排列为《诗》《书》《易》《春秋》《礼》《乐》。《道德说》言:“《书》者,此之著者也;《诗》者,此之志者也;《易》者,此之占者也;《春秋》者,此之纪者也;《礼》者,此之体者也;《乐》者,此之乐者也。”《淮南子·泰族》将儒家六艺排列为《诗》《书》《易》《礼》《乐》《春秋》。《泰族训》言:“温柔惠良者,《诗》之风也;淳庞敦厚者,《书》之教也;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恭俭尊让者,《礼》之为也;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刺几辨义者,《春秋》之靡也。”及至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将儒家六艺之序更排为《易》《礼》《书》《诗》《乐》《春秋》。《易》一跃而成为六艺之冠,群经之首。

西汉董仲舒对策之后,汉武帝因其《乐》有谱而无文,故改六艺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易》乃为五经之首,被立为学官,随之汉代治《易》之风大起。故班固著《汉书·艺文志》沿承司马迁之意以《易》为六艺之首,群经之冠,并以《易》为诸经之源总结各家学说。其于《易》十三家之后概括道:“《易》曰:‘密牺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翼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焚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而不绝。”于《书》九家之后以《易》总结道:“《易》曰:‘河出图,络出书,圣人则之,’故《书》之所起远矣。”于《礼》十三家之后引《易》总结道:“《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有所错。’而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于《乐》六家之后引《易》总结道:“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故自黄帝下至三代,乐各有名。”于小学十家之后引《易》总结道:“《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决……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并进而在“道家者流”章言:“《易》之兼兼,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在“兵家者”章言:“《易》曰:‘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用上矣。”在“天文者”章言:“《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在“蓍龟者,圣人之所用也”章言:“《易》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者,莫善于蓍龟。’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在“杂占者,纪百事之象”章言:“《易》曰:‘占事知来,’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在“数术者,皆……史卜之职也”章言:“《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正因如此,班固在“凡六艺一百三家”之总括中指出:“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源。”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在“法家者流”章言:“《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在“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章言:“《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志,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流裔。”如此等等,在班固看来,《易》为六经之源,而六经又是诸子之源,把《易》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从而使《易》又获得了六经之源的殊誉。可以说,从《礼记》到《史记》再到《汉书》,儒学对《易》学的运用达到了普及的程度,而《易》学借助于儒学也得到了空前地弘扬和发展。综上所述,《礼记》对古代易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类推荐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复杂、曲折的漫长过程,在强调作为革命思想武器的实践性的同时,必须辅之科学性的保障,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中国的民族语言表述,才能做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而科学性的要求,在这一“中国化”过程中,又是一个薄弱的方面。
  • 菜根谭(插图版)

    菜根谭(插图版)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1辑)

    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1辑)

    张岱年(1909—2004),河北沧县人,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哲学家。在长达70多年的哲学研究和探索中,张岱年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了“兼和”思想,时至今日,影响日益广泛,对“兼和”的研究成为我们洞悉张岱年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本书是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先生近些年的哲学文集,何先生是当代伦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学者,这本文集是何先生近些年的思考集结。上编主要是何先生梳理伦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的演变,例如“汉立六十余年之‘更化’”,“《天演论》之双重误读”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文章。下编主要是何先生近些年的长篇书评集,例如“平等的平衡”就是对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的评论。
  • 神圣真理的毁灭:圣经以来的诗歌与信仰

    神圣真理的毁灭:圣经以来的诗歌与信仰

    《神圣真理的毁灭》是哈罗德·布鲁姆在哈佛大学诺顿演讲的精华结集。在基督教与犹太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布鲁姆主要从三个角度评论,即对前人的继承,作家所独有的原创性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书中评述了西方文学传统中影响巨大的作家、作品:从希伯来《圣经》写起,到弗洛伊德、贝克特等现代派作家为止,他重读了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布莱克、华兹华斯、卡夫卡等重要作家。同时,他在描绘文学发展的框架中,对信仰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极富启发性的阐释:文学在人性的立场上与神学及宗教抗衡,才能使人的创造力与神的创造力颉颃。
热门推荐
  •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宋琳诗选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宋琳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LOL无限乱斗

    LOL无限乱斗

    走在回家路上的王哲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手机里的LOL沙雕集锦,忽然一脚踩空就哀嚎着掉到了没了井盖的下水道里。“谁TM那么缺德啊!!!”等再张开双眼,他忽然发现有些东西变了。“不是吧,为什么我变成了大宝剑?”什么?只要击杀十个提莫就能送盖伦体验大礼包?提莫这么可爱为什么要杀提莫?不对,体验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传说中的一天体验卡?再往下看看,还能抽奖?卡特琳娜的巫妖之祸,诺克萨斯的黑色切割者,基兰的时光之杖......再接着,虚空入侵,世界线交错,一个个熟悉的英雄联盟角色降临,一个个本该是幻想的世界入侵,他被迫着一步步成长,和LOL里的英雄们抗击未知的敌人。王哲发现自己被卷入到一场场身不由己的无限乱斗之中。既然如此,那就由我来保卫地球吧!
  • 幻能幻想

    幻能幻想

    这是一个幻想成真的故事。当林玄从曾经的应有尽有到如今的专业造梦师。
  • 破天圣皇

    破天圣皇

    帝龙飓影,宇宙至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次任务,空间破碎,入破碎空间,进另一世界,看帝龙飓影如何用经验成为皇级
  • 苍零纪

    苍零纪

    “幻世当空,长路漫漫。”——悟空当我成为超能职业者的时候,我就知道,以后的路会很艰难很漫长,也许会把我给湮灭也说不定!地球巨变,强者当道,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重开轮回,永垂不朽。当神秘文明出现在地球眼前,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当职业者降临在这个世界时,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当这方世界变得不在熟悉时,人类又会怎么改变?我是杨梦麟,跟我一起来领略职业者的魅力吧!这是职业者的时代,跟我一起战斗吧!属于你的职业者称号在这里等着你的到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俊凯与她的唯美邂逅

    王俊凯与她的唯美邂逅

    本文主要将的是一位居住成都的千金大小姐,名为刘雨璇。一次偶然,她喜欢上了tfboys中的一员,阴差阳错她来到了重庆市,遇见了三小只。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哥哥,也找到了一段唯美恋情。
  • 血帝幻想

    血帝幻想

    【十剑】,代表着人类最强的九个人。他们每人都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传奇。言兰作为实力最强的第九剑,他有一个目标。便是掌控或者毁掉这个世界。但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阻碍他的强者。他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在这个名为【末世】的熔炉中
  • 活在乱界

    活在乱界

    一个少年在异世界的旅途[世界由Fate和崩三组成,内容有很大更改]
  • 领闲半步(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领闲半步(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着眼时代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温泉度假成为人民生活的时尚,本书大量吸收国内外关于温泉酒店方面的经验,借鉴其成功思路和做法,纳古容今,事例丰富,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可以说它是一把温泉度假酒店开门的金钥匙。为我国饭店业的同行相互借鉴、互相协助提供了一份学习材料,更是作者对我国饭店业作出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