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仔细留意,如今在其他商业部门,消费金额大的客户和一般顾客所享受的待遇是绝对不一样的。比如你到商场购物,购买金额较大的家电等商品,你只需交款,商家就会为你提供搬运、免费送货、安装调试等“一条龙”服务;而购买金额小的顾客则不会享受到这一待遇。再拿去饭店吃饭来说吧,在大厅点上几个菜和去包间吃高档宴席所享受的服务和待遇也是不同的。就连坐火车,坐优质优价列车和普通列车也不一样,花钱多的卧铺车厢和硬座更是两重天——几乎所有的商业部门都在根据客户为其带来的效益情况,而“看人下菜碟”,实行不同的服务,且大多数人都理解和默认了这种有差别的服务方式,并对这一商业行为习以为常。
二、“看人下菜碟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再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在所有银行客户收益中,80%的收益是由20%的客户所创造的,另外80%的客户不会给银行带来收益甚至会亏本。因此,国外银行非常注重为20%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至于那80%的客户,要么加收形形色色的手续费,要么不花费过多的人工来服务。瑞士银行的服务是出了名的,但它的优质服务也是有差别的。如果一个国外大客户要去存款,你只需打个电话,瑞士的银行会准时在机场接你,然后你会被安排到银行的休息室,银行职员为你办完存款手续后,把存单或密码交给你,如果你想在这旅游,瑞士银行还会提供相应服务;小户则不同了,对于国外的小户还要收你的保管费。在这些完全商业化的国度,“看人下菜碟”对银行来说是很正常的现象。
当然,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是服务社会大众的,不能喜大厌小,但股份制银行或国有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它不是政府的福利性机构。经商言利,无可厚非。银行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赖客户来创造利润,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效益这个中心。因此,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完善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是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为广大居民提供普遍优质服务的同时,为给银行带来较大效益的重点客户和大户实行更加优质、更加完善的差别服务也是银行业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差别服务离我们已为时不远
包头市商业银行率先实行差别化服务,通过“小企业贷款模式”、“锻造新型客户经理”等方式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差别化服务。这些改革措施给包头市商业银行带来的不仅仅是巨大的经济效益,综合实力的大大提升,更让包头市商业银行贴近百姓,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近几年来,随着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业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涉足“差别服务”。首先,各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开始注重员工效益意识的培养,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让员工能从一个商业银行员工、一个经商者的角度去对待客户,并通过自身体验其他商业部门差别服务情况,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使大家明白:能给我们带来利润的客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就应该为其提供一流的服务。员工的效益观念和差别服务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其次,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各银行争相出台政策,完善大户服务。比如南方某些股份制银行已经推出了专门的大户室,存取款达到多少万以上者,可以在安全、舒适、方便的大户室办理业务。我国的多数银行对存款大户也开展了上门服务,包括上门拿单送单、上门收款送款、上门对账等服务。有的银行还为存贷款大户配备专职客户经理,制定吸引大户的政策和措施,为大户建立服务的“绿色通道”,确保为其提供存贷款、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同时,对于一些不能带来收益的小规模代收、代付等业务,有些股份制银行则推行了全面成本管理,主动放弃无利可言或无发展前景的业务品种或服务专案。
再次,有的股份制银行已经开始考虑进行前台的改革,对外服务的会计、信贷、存款等部门由目前按银行业务种类划分柜组,逐步改为按客户对象划分服务柜组,即分为企业大户、一般客户、私人重点客户等。这样,针对不同的客户对象,银行将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制定不同的服务方针,实施不同的服务策略。
看来,在不远的将来,“差别服务”会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这种有差别的银行服务也会逐步理解和适应。当然,差别服务的前提是对大众的服务水平不降低,差别服务不但不会影响服务质量,反而会促进银行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居民来说,随着银行服务的改革和创新,今后会享受到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的金融服务。
金融超市:21世纪的金融服务
包头市商业银行发行的“雄鹰卡”就是金融超市的一种,它实现了存取现金、转账、余额查询、修改密码以及挂失等业务一体化,持“雄鹰卡”的客户甚至可以在全市的商场和酒店消费。真正实现了金融超市一卡通的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服务的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就像上节内容论述的那样,以前我国的金融服务要求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现在则要进行“差别化服务”。同样地,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以前可能主要进行存款、贷款服务就可以了,而现在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就必须把自己建设成“金融超市”,才能满足广大客户的需要。
一、何谓“金融超市
金融超市这个概念是相对于消费者而言的。每当消费者进人集储蓄、信贷、中间业务、投资和保险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地方时,他就如同进入了大型超级市场,凡是申请信用卡、银行服务、抵抒贷款、投资顾问、投保甚至纳税等问题,都可以得到满足。这个地方就被称为“金融超市”。
对于银行来说,能够提供这种金融超市服务的系统被称之为银行综合业务系统。21世纪国际金融业的流行模式将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逐渐融入一体化的架构之中,形成所谓的“金融超市”(或称“全能银行”、“金融百货公司”)。美国旅行者集团首席执行官斯坦福·韦尔就曾经说过,成立的新集团将愿为全球的金融机构树立榜样,通过产品齐全,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由于这些未来的金融超市将极有可能会改变世界的金融格局,重新划分21世纪的金融版图,因而对其产生与发展进行分析与研究也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金融超市的形成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急速发展,忽视不同金融产品之间的有机联系,限制不同金融服务业之间所存在的互相渗透,维持原有的法规已不切合实际。在新的世纪即将来临前,世界金融业已展露出了新的生机。先是日本在80年代末的“泡沫经济”崩溃后,为摆脱困境,金融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银行可以发行债券、经营股票经纪业务;保险公司可以兼营银行业务,从而加快了放松金融管制的步伐。无独有偶,1995年美国也正式废除了《1933年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取而代之的是《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互相渗透并参加市场竞争。此举措使每一个美国人通过一家金融机构就可获得全方位的系列服务。这些变革彻底打破了过去几十年来金融业分割经营的局面,越来越朝着金融全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金融超市的构筑铺平了道路。
金融超市之所以形成,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原因:一方面,在世界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大量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从而大大降低了金融融合经营的风险。这就使得解除银行不得兼营其他金融业务的禁令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投资组合已成为成熟的投资者的理性选择。于是,对提供便捷的一体化金融服务以降低其资金在不同领域的转换成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使监管者和金融机构感到固守制度壁垒已不可能。于是,各类金融机构一方面保护着自己的传统领地;另一方面又向其他领域渗透,以迎合顾客全方位的消费需求。较高的渗透成本最终促使银行以金融超市的姿态出现,以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在其自身金融领域的优势和整体的规模优势,以较低的经营成本为顾客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服务的一体化。
三、我国金融超市的雏形
随着我国金融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四大专业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金融机构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激烈。“工、农、中、建”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一改往日“朝南坐”的面貌,注重改善管理和开发新产品;各省市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凭借地域优势,努力争夺当地市场;外资银行亦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抢占着中国金融市场。
金融竞争的加剧,使金融创新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关键和动力源。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技术创新。信用卡、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络银行相继出现,并产生了较大影响。以信用卡为例,目前我国信用卡总数已超过7000万张,信用卡在功能和服务领域方面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存取现金、消费结算上,而是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延伸和推广。其二是业务创新。银行在提高传统业务经营水平之外,普遍重视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包括各种形式的代收代付、代理保险、代客理财和政策性银行代理业务。此外,商业银行还尝试着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非股票买卖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项目融资、顾问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为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提供全面服务。
目前,金融超市这种经营形式在中国已初露尖尖角。北京、上海、浙江、大连等地纷纷建起了金融超市。如果你曾在工商银行的网点交过寻呼机费、水电费,或者你曾经需要在几个柜台完成的操作现在只需在一个柜台即可完成,那么,你实际上就已在接受准金融超市的服务了。如果你还能在一家银行网点办理保险、交纳所得税甚至通过银行可以炒股,那么你就在接受着金融超市服务,它操作起来就如同你在超级市场购物一样方便、快捷。另外,一些银行正在推出的一卡通、一网通等新型业务实际上都是未来金融超市在今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