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39700000009

第9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包括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也日趋严重。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第一节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高速发展。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在以农业为主的广大农村,生态破坏问题也在不断扩大。两类环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危害更加严重。

一、环境污染

中国人口众多,目前又处在城市化和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主要的环境问题有:

(一)大气污染

全国城市大气总悬浮微粒浓度年日均值为320微克/立方米,污染严重的城市超过800微克/立方米,高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近10倍。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五座城市,都排在全球监测的五十多座城市里污染最严重的前10名之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长沙、赣州、怀化、南昌等地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已成为全国最严重的酸雨区,其中心区域年均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于90%。全国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9%,而且酸雨严重区已越过长江,向黄河流域蔓延,全国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40亿元。

(二)水污染

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超标。据对15个省市29条河流的监测,有2800千米河段鱼类基本绝迹。淮河流域191条支流中,80%的水呈黑绿色,一半以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沿岸不少工厂被迫停产,一些地区农作物绝收。1994年7月,淮河发生特大污染事故,两亿吨污水排入干流,形成70千米长的污染带,使苏皖两省一百五十多万人无水可饮。各地由于水污染导致的停工、停产及纠纷事件频频发生。

(三)噪声污染

主要是指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和社会噪声。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交通噪声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工业噪声声级一般较高,给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建筑噪声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与生活。中国在2002年监测的325个城市中,受噪声轻度污染以上的占96.4%。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

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已累积70亿吨,每年仍以六七亿吨的速度增加,垃圾“围城”现象十分普遍,受污染耕地达1.5亿亩以上。危险废弃物大多未得到有效处置,随意堆放形成重大环境隐患。

除以上四类主要污染外,还存在农村环境污染,如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农膜污染、饮用水污染、大气污染、露天焚烧秸秆污染、大型养殖禽畜场的粪便污染和乡镇工业污染。

二、生态破坏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仍在加剧。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森林面积锐减。中国是一个少林缺材的国家,森林资源很不丰富,且分布不均。目前,中国每年采伐利用、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等消耗的森林资源近2亿立方米,超过国家计划采伐量的2/3.

(2)草原退化。中国原本是一个草地资源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地3.9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但人均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草地质量不高,低产草地占61.6%,中产草地占20.9%。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超载放牧和过度使用,加上气候干旱、草原建设和管理落后等原因,草地逐步沙化。此外,人为采伐、滥挖药材、开矿和滥猎以及草原病虫害等也对草地植被直接造成危害。

(3)土地荒漠化和沙灾。中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因人口增长太快,导致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土地沙化非常严重。目前中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

(4)耕地面积减少。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大量耕地被占。仅1958-1980年的23年间,被侵占的耕地约0.23亿公顷,这使得有限的土地承受着过大的压力。

(5)水土流失。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

此外,由于湖泊淤塞和盲目围湖造田等因素导致的水旱灾害日益严重,由于水资源污染等因素造成的水质性缺水等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任重道远。

(二)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东北、西南、华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森林破坏,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主要表现为草原退化,三江平原、湖滨湖海主要表现为湿地萎缩,林区、草原、近海海域主要表现为生物多样性减少,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主要表现为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西北、华北半干旱区主要表现为荒漠化。

三、中国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对策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环境负荷大,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中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推出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把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环境问题具有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和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仅就环境问题论环境问题,无助于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甚至会出现治理了这种污染的环境问题,又出现另一种污染的环境问题,如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消除了大气二氧化硫,又出现了含硫固体废渣污染的难题。只有以防为主,统一规划,综合防治,强化管理,才能彻底解决环境问题。

污染防治是一项投资巨大、内容复杂、范围广泛的艰巨任务。生态破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是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基本对策。防治环境污染要有资金保证。环保投资与环境目标密切相关。目标过高,投资过大,影响发展速度,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标过低,污染过重,不但危害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只有保证适当的环保投资比例,兼顾环境和发展两方面的目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中国人口数量已大大超过中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合理的承载能力,也大大超过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负荷能力。以自然资源而言,种类繁多,总量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储量或开采量都名列世界前茅,属资源大国。但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低,一些基本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草原、土地、水、矿产等,不但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至1/2不等,属资源小国。有限的自然资源不可能增多,而人口却在不断膨胀。中国每年的新增人口要消费掉20%左右的新增国民收入。钢铁、煤炭、石油、粮食、棉布等主要工农业产品总产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也较低。例如,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400千克。在自然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牢固树立人均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因此,要坚持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优生优育,晚婚晚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以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三)制定和严格实施环境法规和标准

环境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实施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人与人之间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社会关系,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环境标准是国家根据环境法规和政策,对环境中污染物或污染因素容量,以及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所作的规定,它是确定合法和违法的定量界线。中国从1978年开始制定环境法规,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规体系。

(四)大力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城市化进程。严格贯彻执行“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以乡镇企业为依托,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通方便、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实行农村人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战略转移。

搞好城镇总体规划,对每个城市和小城镇的性质、规模、布局、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作出具体规定和要求,以此来指导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并将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使城市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调整不合理的工业布局,综合治理城市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发展园林绿化,把城市建设和城市综合整治有机地统一起来,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五)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制定和实施国家产业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严格控制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能耗低、节约资源、少污染或无污染、经济效益好的科技密集型的工业;对于污染密集型的基础工业,要改革工艺和革新设备,尽量在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加以清除,即发展清洁生产工艺。

(六)建立以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战略

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利用率,是缓和供求矛盾、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发展煤炭洗选加工,逐步提高煤炭转换成电力和煤气的比重,重点推广城市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积极推广民用型煤、更新改造燃煤设备以及推广煤炭燃烧、脱硫、除尘新技术。在农村普遍推广省柴、节煤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沼气,节约生物能源。

开展植树造林,加速绿化,做好森林生态工程和速生用材林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绿色生态屏障,防治水土流失,保护耕地和草场,防风治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

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工艺,实行计划定额供水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对矿产资源实行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努力提高回采率、选冶加工回收率,并对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实行奖励。

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发展沿岸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七)坚持以强化监督管理为中心的环境管理政策

包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政策及其配套的运行机制——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1.三大环境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它要求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同时,采取积极主动的保护环境措施,力求防患于未然。在工业化过程中,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在城市化过程中,实行城市综合防治,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在自然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政策。它规定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的法人和个人,必须承担相应的环境治理和恢复的责任与义务。

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通过建立环境管理机构,组建监督管理队伍,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标准等,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和教育五种手段,对法人和个人的各种损害环境、破坏资源的行为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2.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三同时”制度: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排污收费制度:对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用于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在建设前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论证评价,提出防治方案,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表,避免盲目建设对环境造成损害。上述三项管理制度是所谓的“老三项”制度。下面是所谓的“新五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规定了各级政府负责人应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法人应对本企业污染防治负责,确定他们在任期内的环境保护的任务目标,并列为政绩进行考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对城市推行综合整治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制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每年评定一次,反映城市各项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水平。排放污染物许可制度:包括排污申报,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排污总量削减指标,核发排污许可证,监督检查执行结果四项内容。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根据中国国情,环境污染治理应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治理作为发展方向。限期治理制度:对老的污染源、区域性综合治理项目和行业污染治理项目等,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分别做出必须采取“四限定”的方法完成治理任务的处理,即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对象、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一个区域或一个生态系统保护得是否完好,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否完好。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水平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物种类极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在全球居第8位,北半球居第1位。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途径。就地保护是指通过区域性生物区系调查和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禁猎区等,通过保护生境的办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是指把物种及其种群迁移到其栖息生境以外的适当地方,例如植物园、树木园、动物园、水族馆、野生生物繁殖或驯养中心等,主要保护物种资源。目前,中国已有61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动植物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繁殖和驯养中心近200个,6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麋鹿、野马、高鼻羚羊等动物经引种繁殖已初步得到恢复。

细说物种多样性

60亿1930年全球人口达到20亿,2000年达到了60亿。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这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

93%有科学家对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人类活动进行了排序:过度开发占35%,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6%,生物工业占1%。其中前3项人类活动占93%,而这些破坏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了物种生态的破碎化,栖息地环境的岛屿化。

1000倍近百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物种正以超过正常速度1000倍的速度消失,其中,在1990-2020年间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可能要占世界物种总数的5%~25%,即每年将损失1.5万~5万个物种。

3万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中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种数近14%。

55.7%有调查表明,中国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其中55.7%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扬子鳄、朱鹮、海南坡鹿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成倍增加,大熊猫数量增加了40%;野外大熊猫分布县比上次调查时增加了11个,达到45个,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增加了65.6%。

2531个截至2007年,中国已建立253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518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9365.6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12%、61.7%。

——张春燕、郑圆,《中国环境报》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和级别比较齐全,已形成了三大系列(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和九种类型(森林、草原和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带、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地貌、古生物遗迹),初步建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是就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最有效措施。到2008年底,中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538个,保护区总面积约14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5.1%,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保护区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了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了科研监测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

生物圈保护区的设立就是强调要把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而找出一条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又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人与生物圈计划(UNESCO MAB)始于1971年,中国政府于1978年申请加入该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探讨生物多样性缺失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如何减少这种缺失。到2010年,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成员已增加至141个。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物种基因库”。据估计,全球40%以上的物种生活在淡水湿地中。中国是世界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中国3620万公顷自然湿地中,生存着高等植物2276种、兽类31种、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两栖类300种、鱼类1000多种,这些物种和种质基因资源对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国共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100处、国际重要湿地37处,全国约50%的天然湿地和一大批濒危重点保护物种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

三北防护林工程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560~1460千米。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三北防护林第一、二期工程已经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风沙侵袭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粮食增产10%~30%。12%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10%的沙化土地得到控制,数十万牧民在沙地中安家致富,黄土高原3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10%以上。

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中国仍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思考与练习

1.中国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2.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编 人文地理

同类推荐
  • 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

    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

    《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精选88篇作者多年行走一线学校的观察笔记,围绕思维与课堂、思维与德育、思维与课程、思维与教科研等,提出不少原创性思考,如“聚焦‘课堂革命’”“好课堂只在一念间”“让爱变现”“课题是教师素养提升之道”“让教师发声”等。角度细微,接地气,兼具可读性与实用性。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五)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五)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带家具出租的房子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带家具出租的房子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彩绘注音版)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彩绘注音版)

    本书精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 首。每篇古诗词中,字有注音,诵有节奏。除了诗句翻译、诗意赏析之外,还有“帮你理解”“快乐练习”等拓展栏目,内容丰富,体例新颖,能让小学生爱上古诗词,并轻松背诵。
  • 会展信息管理

    会展信息管理

    本书按照会展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来介绍其信息化的建设和使用,同时对会展现场、会展场馆、客户关系管理与系统安全几个主要模块做了重点介绍。
热门推荐
  • 斗罗之重生归来

    斗罗之重生归来

    叶凡,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却因为自己的玩世不恭,没有一个朋友,哪怕意外死亡,也没有人知道。死亡,他穿越到了一个属于魂力的世界,斗罗大陆,在这里,他结识了朋友,拥有了家的感觉,也拥有了一个系统……
  • 铜铃诡谈

    铜铃诡谈

    自古有“招魂铃”一说,偶然得一铜铃,开启了一场见鬼之旅!每每铃声响起,接二连三的死者现身,恶鬼索命。血色扳指,噬魂砚台,活死人,陪葬物的诅咒之谜,一连串诡异的事情相继发生,这一切指向古棺洞的神秘女尸。以为学技能防身保命,却步入一个“换命”的阴谋!铜铃声响,是招魂,还是索命?在阴鬼路上挣扎求生,究竟谁能存活着回到人间……
  • 妖鬼收藏日志

    妖鬼收藏日志

    龙成偶得一只手背刻有六芒星印的黄金左手手套。妖鬼皆向其臣服。从此,他的生活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站在人类的颠峰,还是平淡的过着小日子。任他选择。
  • 西游世界抽神通

    西游世界抽神通

    重生西游初期,白昊看着眼前的孙悟空,对方的身旁正浮现着七彩斑斓的果子。隐身咒腾云驾雾。。。。。。灵明石猴血脉抽取神通果实
  • 两河经略

    两河经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后一个阴阳天师

    最后一个阴阳天师

    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修道。他的回答很简单:“红颜绝色!”“长生不老!”“逍遥自在!”只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么?在背后,许回说:“要不是被逼无奈,傻子才会走上这条路!”
  • 网游世界里的生活

    网游世界里的生活

    一位羡慕别人靠游戏赚钱吃喝玩乐的小伙子,异想天开学着别人玩游戏赚大钱,花了所有积蓄买了游戏头盔,等他进入游戏里头才知道,游戏不是他梦寐以求的天堂,而且另一个残忍的世界……招别人的玩家白眼,受尽辱骂,他能否冲出菜鸟,名战天下?
  • 圣途无疆

    圣途无疆

    林氏武庄庄主的独子,十三岁时吞食一枚形状怪异的山枣,随后一病不起,在即将下葬时却又神奇的死而复生。从此后他患上了梦游的怪症,由此开启他的传奇人生,披荆斩棘,终成一代圣者,名传万古......
  • 洛克王国第一季:小洛克的故事

    洛克王国第一季:小洛克的故事

    小洛克和他的宠物生涯,惊险刺激,快来阅读吧!
  • 银河SYH星人

    银河SYH星人

    四亿年前,银河13大种族为了保卫银河系不遭到外星系的入侵与干扰,一同用本族最强科技建立了一个以保卫银河系为首要任务的系统。而他却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在一个白色的空间内,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保卫银河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