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09300000025

第25章 文体流派(1)

古体诗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而“歌”、“歌行”、“引”、“曲”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顺序是:《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渊明诗歌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歌行体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等。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歌”、“行”、“引”、“曲”、“吟”等字。歌行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于是以后就有了“歌行”体。

四言诗

四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最早形成的诗体。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为主。上古时期的诗歌,如《诗经》所收的诗歌,多为四言诗。东汉后,五言诗崛起,四言诗渐趋衰微。

五言诗

五言诗是由五字句构成诗篇的诗歌体裁,起于汉代,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发展,逐渐占据诗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五言诗包括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等。

七言诗

七言诗是由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的一种诗歌体裁。旧说七言诗始于《柏梁台诗》。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纯粹的七言诗。自唐代始,七言诗大为发展。七言诗与五言诗同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主要形式。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等。

格律诗

格律诗在唐代叫“近体诗”或叫“今体诗”以示和古诗的区别。格律诗的押韵、平仄、对仗称作“诗中三味”,也就是格律诗三要素。格律诗有固定的句式,句中有定字,字中有定音,音分平仄。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八句中都分为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格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五律”、“七律”、“排律”、“绝句”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诗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诗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杂体诗

杂体诗是指古典诗歌正式体类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诗体。这些诗多把字形、句法、声律和押韵加以特殊变化,成为独出心裁的奇异之作,一般带有文字游戏性质的诗,其他如藏头诗、神智体、辘轳体等都属于杂体诗。杂体诗多为汉魏六朝时文人所创制,虽表现出一定的巧思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但一般不能列为正规的文学作品。

叠咏体

《诗经》大多数篇章在结构上都采用重章复唱的方式,每章仅更换少数词语,各章结构、句式、语词基本相同,造成形式的整齐统一。这种“重章复唱”的艺术形式被称为“叠咏体”。这一样式的最初形成是因为便于唱歌、记忆和传诵。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305篇诗中占了一半以上,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楚辞体

战国末期,在江汉流域的楚国,出现了一种瑰奇雄伟、深沉真挚、悲壮奔放的崭新诗歌,这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开创的楚辞。作为一种诗体,楚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浓厚的地方色彩。它被称为“楚辞”,就是因为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物”。屈原以后,在楚国和汉代都有一些人用“楚辞”这种诗体来进行创作。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汉赋”与“楚辞”

西汉王朝建立后,楚歌、楚辞也获得了新的地位,逐渐流传和影响到全国范围。对于楚辞和汉代新兴的辞赋,当时人都通称为“赋”或“辞赋”,但两者还是有明显差别,楚辞虽有散文化的因素,但仍旧是一种感情热烈的抒情诗;而汉赋已经演变为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以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体。

什么是“乐府”

“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被称为“乐府”。同时,魏晋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也一概称为“乐府”。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宋元以后,“乐府”又成了词、曲的别称。“汉乐府民歌”是一种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形式自由灵活的杂言体诗,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一百多首。

鼓吹曲

乐府诗的一个大类,是在汉代传统的中原音乐的基础上,融合边疆少数民族及国外音乐(北狄乐和西域乐),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乐曲。另一种说法是鼓吹曲源于北狄乐。鼓吹乐是以击乐器和吹乐器演奏为主的一种音乐。汉代有鼓吹之乐,却无“鼓吹曲”之名,直到汉末三国时代才明确提出。

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分为“吴歌”和“西曲”两大类。前者产生于六朝都城建业(今南京)及周围地区,这一带习称为吴地,故其民间歌曲称为“吴歌”;后者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今湖北江陵)、郢(今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县)等几个主要城市,因为这几个城市是南朝西部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西曲”。“吴歌”、“西曲”后来在汉乐府分类里被称作“清商”。吴歌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其中主要曲调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读曲歌》《懊侬歌》《华山畿》《神弦歌》。“西曲”今存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大部分是舞曲,小部分是倚歌。倚歌是古代乐歌的一种,其伴奏有鼓吹而无弦乐。

北朝民歌

北朝的民歌现存六十多首,大多收录在《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鼓角横吹曲是军乐,也用于仪仗、典礼、娱乐等场合。这些歌曲从北方流入南方,为梁朝的乐府机构所采录,所以在乐曲名称上冠以“梁”字。其中以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的歌谣为多,也有一些出于汉族。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最显著的特色。

“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起于唐代,盛于宋代。“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91字以上的称为长调,58字以内的称为小令,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调。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散文”的起源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各国间的史实,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春秋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就是流传到现在的《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后来,散文发展成为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什么是“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铭文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祭文”的分类

祭文是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祇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古时的祭文在内容上可分四类:哀悼死者,祈求降福,驱除邪魔,祈祷降雨。用于哀悼死者的祭文一般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序”和“跋”

序也作“叙”或称“引”,就是现在的“引言”、“前言”。“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序”和“跋”可以是说明文也可以是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论辩文

论辩文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这种文体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彩,如《原毁》《过秦论》《讳辩》等。

“原”、“赠序”、“辩”

“原”是推究本源的意思,它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进行考察、探讨的文章,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古代送别大都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的《送石处士序》。其后凡是惜别相赠的文章,只要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赠序的内容一般是赞许或勉励之辞,如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辨”就是辨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杂记”、“游记”的类型

杂记包括山川、景物、人事杂记和笔记文。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多种,《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是“游记”。

“书”和“说”的差别

“说”是古代议论文、说明文等文章的总称。它与“论”差不多,所以后来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如《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等。“书”指一般书信。“书”在内容上往往同“说”相同,辨析事物,解释义理,二者都常常在叙述中表明观点、见解,如《捕蛇者说》《答李翊书》《报刘一丈书》等。

行状

行状,汉朝称“状”,元代以后称之为“行状”或“行述”、“事略”。这是一种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提供史官立传的依据。著名的行状有《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袁中郎行状》《司马温公行状》等,另有“逸事状”只记逸事,富于文学色彩,是行状的一种变体,如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

经义

经义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经书中的文句命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宋代的经义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在代圣人立言这点上,已奠定了八股文的雏形。经义后来吸收了南宋以后的散文和元曲的一些成份,到明初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八股文体,明成化以后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遂演变成为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

八股文

八股文也称“时文”、“时艺”、“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

诗话

诗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论诗的文体,狭义的诗话是指诗歌的话本,即关于诗歌的故事、随笔体,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广义的是指诗歌的评论样式,崛起于北宋,是中国古代诗歌体制特别是唐代律诗高度发展的产物,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原有的格局。

词话

中国古代评论词作、词人、词派以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作,始于宋代。今人所辑《词话丛编》汇集宋代至近代六十多种词话,颇有价值。另外,“词话”也是元、明的一种曲艺形式。词话的表演形式有说有唱。今见最早的词话刊本是明成化年间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花关索出身传》等十六种,均为中长篇。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出现的弹词和鼓词,是词话的直接发展。明代章回小说中夹有诗词的,也称词话,如《金瓶梅词话》等。

诸宫调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故称为“诸宫调”。诸宫调曲式包括:单个曲牌的只曲;由一支曲牌反复或多次反复再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形式;用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套曲形式。这几种曲式,视故事内容情节的需要,用不同的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以说唱长篇故事。

套数

套数又称“散套”,或者“大令”,它是从宋、金时期的诸宫调等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不同曲牌的曲子连缀在一起,少则数首,多则十几首,甚至几十首,构成一个庞大的整体。这些连缀的曲子可根据需要在同一宫调中进行选择,但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且一韵到底,且末了都用“煞调”和“尾声”结束。

时调

时调是小调类民歌中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类型。时调的特点是流传时间悠久,传唱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有一般群众歌唱,还有职业或半职业艺人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唱。由于艺人演唱的商业性,为争取效益,艺人下工夫对时调进行加工改造,使其具有严谨规整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细致讲究的润腔等。时调常被戏曲、说唱及民间器乐吸收,成为曲牌。

“元曲”的起源

元曲即“元代戏曲”。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为何能独得乐曲之名?这是因为元曲与音乐的关系比乐府、诗词更加密切。宋词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宋末,民间出现更多新乐曲,宋词渐渐无法满足当时的需要,以致“词”在声乐上的地位就逐渐被“曲”取代。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

“元曲”的讲究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元曲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糅合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杂剧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一级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元杂剧作为一种新型、完整的戏剧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同类推荐
  • 英才炼成记

    英才炼成记

    世界著名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任务在于为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找到一把金钥匙。张丽雪相信,她能为自己的学生找到这把金钥匙。正是怀着这种信念,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地为每个学生寻找各式各样的金钥匙。张丽雪深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质,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各个考入理想的学府,走上英才之路。《英才炼成记》是张丽雪教学生涯的纪实作品,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真实地为读者呈现了班级学生成才的历程。为完成本书的写作,作者殚精竭虑,增删数十次,它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育人书籍,更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学生自主发展之作。
  • 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以苏州为个案

    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以苏州为个案

    本书对城市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城市社区建设相关概念进行的梳理和对国外城市社区建设典型个案的研究提出了可借鉴的国外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社区研究的历史轨迹和我国城市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典型个案,基于城市社区管理体系框架以江苏省苏州市的城市社区建设为个案,从社区、街道、区以及市四个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实证分析,详细阐述了苏州市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对策。
  • 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

    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适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 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洛蘅传

    重生之洛蘅传

    重生之后的洛蘅才发现,原来日子可以过的这般畅快恣意。这一世,她再也不要沦落为别人的棋子。这一世,她一定要嫁到宫外去。这一世,她……某人:真的不考虑下做我的王妃吗?洛蘅:你以前不是说过只拿我当小丫头看吗?某人:……真香!
  • 双面蔷薇:校草的糖果恋

    双面蔷薇:校草的糖果恋

    她是爱撒娇的全能少女,却有着无数家族秘密。一个个困难摆在她面前,她会如何解决?音符标志、神奇空间、甚至是修炼成精、随意穿越,都在她的身上发生了。看神秘少女玩转古代和现代,各种美男争先恐后地向她扑来,灵力爆发打败小三和白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集验背疽方

    集验背疽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关于重生之后想做的那些事

    关于重生之后想做的那些事

    “重生一世,既然老天爷也愿意让我再来一次,那么我又怎能忍心看到你的眼神中再次流露出哪怕一丝的绝望?!”
  • 我的爹地大人是大叔

    我的爹地大人是大叔

    本文纯属虚构,不喜勿喷(这里有可爱腹黑的萌宝,欢迎跳坑)一直以来柒夏都以为自己的儿子只是一个乖巧可爱,智商比同龄人高一些的’正常’孩子,可是,就是这个自己以为很是’正常’的儿子,却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惊吓柒夏不仅仅发现了儿子是天才,还是一个级别比自己高的黑客,这心情怎么就让人这么的郁闷呢!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对象还是自己几岁的的儿子,这打击,太深了好吧,只能时刻告诉自己,儿子是亲生的!发现儿子似乎一直都不喜欢自己的爹地,柒夏耐心的一问:“宝贝,你为什么不喜欢爹地啊,爹地难道对不不够好吗?”“妈咪,爹地年纪太大了,他是在老牛吃嫩草”结果儿子很是认真的回了自己一句……小剧场~某一天“妈咪妈咪,我给你准备了一份礼物,希望你会喜欢”云星浩来到了柒夏的跟前,对着她一说“什么礼物?”柒夏笑着一问“给你妈咪,这是浩浩赚钱给妈咪买的”云星浩从身后献宝似的那出了一叠房产证递给她“儿子,这是不是你在某宝上十块钱一个买的?”柒夏拿起来笑着一问,结果一打开,发现是真的以后,她惊呆了妈妈咪,儿子也太有钱了吧……这让她这个妈咪鸭梨很大啊
  • 好感百分之一百零一

    好感百分之一百零一

    百分之一百的宠爱,以及那百分之一的依恋。
  • 青春期

    青春期

    高考是一个分水岭,改变了原来的生活轨迹。而他一直在寻找:他的爱情,他的公主,最后又能否出现在他的身边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生之事不过三

    人生之事不过三

    波橘云诡,亲身历练,所闻所见,见证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