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3000000025

第25章 当年,我们播撒文明

杨子迪中坤农场(六师四团)

当年在农场的不少事都忘了,就是没忘的,许多细节也想不起来了。其实,当年的快乐也好,痛苦也好,如今都不重要了。

不过,虽然事情和细节越忘越多,有一个认识却越来越清晰:当年,我们知青对农场最重要的贡献便是在那里播撒了文明。

我的这一认识主要来自我的学生——农场子弟。他们只要有机会和我聊天(当面的、电话的或书面的),都一致表示,当年的知青老师是他们的“恩师”,不但教他们文化,还打开了他们通往外部世界的思想之窗,影响了他们一生的道路。

我的这个认识也来自农友们的认同,通过和他们聊天以及阅读他们的回忆文章,我得到了更多的例证。古国柱就曾经和我谈到过,我的一个学生叫梁粟,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机运连,成了老古的队友。老古是个爱看书的人,大概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放到阅读上了。我的这个学生一直看在眼里。多年以后他与老古相遇,感慨地对老古说:我对你印象最深的是你好学的精神。我原来以为目己好歹是高中毕业生,已经很不错了。但与你们一比,还是差得很远,可是你们仍然很认真学习,我很受感动和启发(原话大意如此)。

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了。

尽管我得到的资料不是全面的,但我可以肯定,我们知青当年对农场子弟的文化精神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种影响不光是通过中小学的教书,还通过宣传队的演出,电影队的放映等一切以知青为主力或骨干的文化活动,以及连队知青的行为影响,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衣着打扮等等。

我大概是最早到农场中学当老师的知青。后来陆陆续续来了聂小兰、冯国珠、周显元、戴广隆、林赞元、廖国钊、蔡淮枫、吴八一、麦漪芙、方亮、李豫、赵厚源、李璟、汤元元(上士)、徐啸(卫生员)等广州知青,以及王文宏、杜兴达、许时清、陈枢善等几位海口知青,还有杭州知青倪启芬(如有遗漏,纯属记忆问题)。

不知道其他知青老师当时对于教书是怎么想的,我开始只不过是把这份差事当作是一份不用在连队出大力流大汗的工作。

虽然一开始对教书还没有一份神圣感,但我也知道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的道理。时间稍微长点,不知不觉就把我们附中的那一套照搬过来了。最典型的便是组织学生种菜。在农场,种菜一直是个难题。但是附中的学生都种过菜,都知道这不是件难事。于是在附中知青老师的言传身教之下,每个班都开辟了自己的菜园,每天下午放学后,学生们都轮流到菜园浇水施肥,精心耕作。到了收获的时候,各班的学生们在向食堂交上鲜嫩的蔬菜时,都笑得合不拢嘴。我们种的菜品种很多,有豆角、茄子、冬瓜、各种青菜等等。由于各种蔬菜成熟时间不一样,所以学校食堂经常都有新鲜蔬菜。后来我还带领我的那个班种花生,结果亩产比连队的高一百多斤。

这些努力说到底只是一种试验,目的是想试图为解决农场吃菜、吃油难的老大难问题找到技术出路。虽然于大局无补,但却使学生们认识到,万事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努力,又有正确的方法,过去做不到的事是可以做到的。

林赞元是个做什么事都极其专注的人,在种菜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他一有空就蹲在菜地观察情况,琢磨办法。在这么件小事上表现的专注精神,学生看在眼里,也是很受教育的。

通过种菜这件小事,学生也更佩服知青老师:这些老师连种菜都这么内行,其他方面就更不用说了。

在培养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办到”这个观念方面,我还做了一件事,就是组织了一个乒乓球队,我当教练,对队员加以训练。我当班主任的那个班里,有几个学生球打得还可以,其中刘道进同学有点无师自通,动作挺像那么回事。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把几个爱好乒乓球的学生组织起来,以我有限的知识和水平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发球、推挡、搓球、削球、抽球……一项一项地练。其结果,队员们进步很快,到后来我这个教练都打不过他们。训练得差不多了,我们就到处找对手比赛,我记得和黄岭场中队打过,和县中学也打过,还赢了他们。当然,这件事对于我们这些大城市的知青不算什么,但对于山沟里的学生就不一般了。至少,通过这件事,他们头脑里增加了“训练”、“正规化”等祖祖辈辈最缺乏的概念,尝到了靠自己的努力可以“走出去”的甜头。

农场子弟都是些很憨的孩子——其实那时候我比他们也大不了多少,只因为比他们见多识广,所以觉得他们还挺小。但他们也不是傻憨傻憨的那种,不少人还是很有潜质的,只要稍加点拨,便会在认识上有质的飞跃。在这方面,我最大胆的一个举动便是身为英语教师,打报告在团中取消了高中英语课——真是枉被送去兵团师训班“深造”过半年,辜负了农场一片厚望。

那是我在团中的最后一年。当时整个中国的中学教材和“文革”前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了。数学题居然有阶级斗争的内容,生物课已经不叫生物课,叫农业基本常识(是不是这么叫,已经记得不大清楚了)廖国钊调侃道:“这么实用?不如教学生如何买便宜货算了。”

英语教材充斥着打倒帝国主义、毛主席万岁一类的政治词汇,根本就没有什么文化可言。而学生公然对我念“学好ABC,还是锄头加粪箕”一类的顺口溜。

我想,与其强制学生学些根本不是英语的“英语”,不如大家都省省心。于是我就向学校打了个报告,谎称在广州探亲时,了解到广州的高中部已经取消英语课了,只是初中学一点就行了(我不能说初中也取消了,那就砸了戴广隆的饭碗),建议我们团中也照此办理,英语课取消后,我集中精力当好班主任,多给学生做政治思想工作云云。这个报告居然就被接受了,我成了团中唯一不用上文化课的老师。

我之所以这佯做,并不是因为想偷懒,而是想腾出时间教学生一些别的东两。上面说了,我看出不少学生很有潜质,便想在世界观和思想方法方面对他们进行系统训练。当时我认为,在思想大混乱的年代,这才是育人的根本途径。

我要教他们的便是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一本“文革”前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读物”的书。但在当时,除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著,其他政治思想方面的书籍不是被禁就是被束之高阁。所以教这么一本书,好像有点不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大胆就拿它教学生了。

要教这本书,我开始也没有把握,但我相信在那个充斥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的年代,这本书的内容会带给学生一丝清新的思想空气(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至于现在对这本书的评价,甚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评价如何,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没想到,学生很接受这本书的内容。我打着开班会的旗号,一周讲一节(有时是两节),不少学生居然听得很入迷。可以看得出,他们感到这本书给他们的思想打开了一扇门,使他们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这个效果是我乐于看到的,这种反应却是出乎意料的。

我想,向学生灌输思想的知青老师大有人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厉害之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他们课上课后有意无意在学生面前流露的思想、观点、情绪。甚至我们以失学青年的身份期望学生珍惜机会好好学习的劝谕,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思想影响。

我是个不太容易动感情的人,一来是因为崇尚理性,二是因为遭遇使然:“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我父亲就成了“黑帮”,我一下于就成了“黑七类”子弟,直到上山下乡,父亲还被关押着。至于在农场,更有许多挫折和打击,几年下来,心硬得都长出茧了。可是当我在离开农场,和学生告别之际,我看着在教室里坐得整整齐齐的学生,心里不禁思绪万千,眼泪夺眶而出,临别赠言还没说完,就离开教室了。我想,我只要在教室里多呆一秒钟,我的感情就会失控了。

当然,正如本文前面所述,对农场子弟的思想影响绝不是只限于当老师的知青。在知青大规模到农场之前,农场子弟不但没有去过大城市,连县城都没去过。就算他们之中有人有一次半次机会,到了城里也是傻头傻脑的,也接触不了城里人,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但知青到了农场就不同了,农场子弟不用进城就能天天和城里人在一起,还能和他们交朋友。大家想想,农场子弟和知青们如此近距离接触,能不耳濡目染吗?能不潜移默化吗?正是从知青们那里,他们知道农场之外还有一个更糟彩的世界,了解了外部世界的人,燃起了他们心中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也就是对文明的向往。可以说,通过知青们多层次多渠道的影响,他们逐步有了“走出去”的认识,逐步做好了“走出去”的思想准备。据不完全统计,我教过的三届高中生中,有不少人在“文革”后考上了大学;就是没有考上大学的人,也通过各种方法走出了山沟,有一半人现在在海口、深圳、广州定居,成了城里人。

同类推荐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半条被子

    半条被子

    “半条被子”,恒久温暖;鱼水浓情,千古流芳。《半条被子》讲述红军长征时期,三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连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红军走了,徐解秀惦念了五十多年,也将这个感人的故事在心头珍藏了五十多年。红军战士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首先想到老百姓的需求,展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和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 禁毒专班

    禁毒专班

    作品以省公安厅禁毒人员侦办的十多起毒品大要案为主线,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示了缉毒民警出色的表现,用文学的笔法还原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民警察形象和令人敬佩的英雄群体,展现了人民警察敢于担当,恪尽职守、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
  • 风景无价

    风景无价

    《风景无价》是姚岚的第二本散文集。收录了她近十年间的散文随笔作品80多篇,这些作品都曾见诸报刊。分成六个单元:风景无价、善待生命、最高境界、流水与梦、芝麻飘香和紫薇花开。
  •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文坛名家林海音女士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
热门推荐
  • 王牌修武者

    王牌修武者

    异界大陆,修武世界,看,魅影逍遥!武动乾坤,斗破苍穹,谁,与我争锋?…………朱鹰出生在一个异世界,这个世界是个修武的世界,人们以武为尊,以武为本。修武者共分为七个武阶:武民,武士,武师,武王,武圣,武帝,武尊。武阶由武幡来决定,七个武阶分别对应黄,青,绿,红,白,紫,黑七种武幡,武幡在修武者体内,由修武者召唤出,武幡是用来区分修武者等级的。一般的新生儿的武阶都为武民,但也不抛除一些例外。武阶的提升是靠比武大会来提升的,较为间单,但意义不大。修武者每个人都有武魂值,但武魂值的提升极为艰难。一般来说,新生儿的武魂值都为10左右,但也不抛除一些例外。朱鹰天生武尊,但武魂值为零,没法修武,为了修武,他辞别故土,踏遍三山五岳,最终终于修成真正的武尊!
  • 这个夏天你出现在我眼前

    这个夏天你出现在我眼前

    作者暑假遇到了一个女孩子围绕着遮盖女孩子来写的
  • 诸天万界第一仙宗

    诸天万界第一仙宗

    穿越者萧景开局成为万界仙宗继承人。万界仙宗,管理万界之地,拥有创造和调节万界一切资源的力量。你是灵剑宗宗主?不好意思,你的功法来自于万界仙宗。你有镇国仙器?不好意思,这把仙器万年前由万界仙宗打造。你是仙兽凤鸟?不好意思,你当初偷吃了仙宗的果子才修炼成仙兽。养几个女徒弟倾国倾城,教几名男徒弟称霸一方,创几门功法众人来求,造几把神兵天下无双。慵懒宗主一不留神成就诸天万界第一仙宗。
  • 妖孽少爷的独家小甜心

    妖孽少爷的独家小甜心

    “死丫头,你是打算让我现在就地解决,还是想我们今晚回家你再给我吃掉?嗯?”“这,这个,可以都不选吗?”“那我就就地解决了哦?”说着,手探进了她的衣服里,“额……我不要在这里,赶快回家啦!”“好啊!”说着,大手一挥,捞起她扔进了车里,翻进车里,狂飙到家,呵呵,这死丫头真好骗!!!
  • 随身带个镇妖塔

    随身带个镇妖塔

    丢了工作,意外获得修罗塔,里面关的全是妖孽,还能像游戏一样升级解锁召唤妖孽,沈秋从此一飞冲天,美女房东、靓丽总裁、高冷女经理、失足少女、泼辣女警都等着他去拯救……多年以后回头看,沈秋轻声感慨:“其实我也纯洁过。”
  • 重生日本当神官

    重生日本当神官

    岛国,东京都区,丰之崎私立高中二年组B班的教室内,如同往常一样迎来了学生们的嬉闹声。“神官大人,神官大人,我们一起去探索校园怪谈吧!”“鬼啊!!!”
  • 这个学渣我罩了

    这个学渣我罩了

    未婚夫和闺蜜的陷害,让宋离离受尽折磨,最终惨死。一朝重生,竟回到以前。这一世,宋离离决定好好挣钱,过好自己的日子,顺便再找前世那个遇不逢时,与她有过短暂且不幸婚姻的毁容丈夫报恩。只是……谁能告诉她,面前这个唇红齿白、不服管教的少年,到底是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婚不由己之娇妻诱人

    婚不由己之娇妻诱人

    曾经她是方家恶女。十八岁更是仗着财势棒打鸳鸯,硬把小竹马逼进了洞房里!谁想好景不长,因为伤人她“哐当”一声进了监狱。抛弃大小姐的身份,她沦为下仆,离婚吧。可却被总裁卓然拒绝,在前有腹黑继兄,后有小鲜肉守门,他开始了他艰辛的追妻之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说一声爱你,我很想听

    说一声爱你,我很想听

    原来,曾经两人不经意的话,变成了对方心里的刺,当要坦诚面对时,才发现,拔刺的过程那么歇斯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