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34100000025

第25章 发展篇(6)

胡雪岩帮助王有龄解决漕米解运困难的异地买米计,就是一次典型的打破成规的灵活变通。

王有龄刚刚坐上浙江海运局总办的位置,便遇上解运漕米的麻烦事。

漕米的漕,本义是以舟运谷,特指将江南征收的稻谷由运河运往京城,以供应宫廷及新官俸禄。因为这些稻米都由运河北运,所以称为漕米,漕米解运就称漕运。由于浙江上半年闹旱灾,钱粮征收不起来,且运河淤积严重,河道浅,旱季甚至断流,没有办法行船,因此浙江漕米至九月还没有启运。同时,浙江负责运送漕运的前任藩司桩寺,由于没有理会巡抚黄宗汉4万两银子的索贿,被黄宗汉抓住漕米没能按时解运的问题狠整一顿,以致自杀身亡。到王有龄负责漕运时,漕米由河运改为海运,就是先由浙江漕运到上海,再由上海从海上运往京城。现任藩司因为有前任的前车之鉴,将这件事推给王有龄去办理。漕米是上交“公粮”,每年都必须按时足额运到京城,哪里阻梗,哪里的官员便要倒霉。所以,能不能完成这桩公事,不仅关系到王有龄的官场前途,甚至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更加麻烦的是,如果按照常规办理,王有龄的这桩公事几乎没有完成的希望。一是浙江漕米欠账太多,达30多万石之巨;二是运力不足。本来漕米可以交由漕帮运到上海,但是由于河运改为海运,等于是夺了漕帮的饭碗,他们巴不得漕米运不出去,哪里肯下力呢?到时你急他不急,慢慢地给你拖过期限,这些官员自己也该丢饭碗了。

这桩王有龄几乎无法解决的麻烦事,被胡雪岩一个异地买米之计就给化解了。在胡雪岩看来,反正是米,不管哪里都一样,朝廷要米,看的是结果,并不管你的米是哪里来的。只要能按时在上海将漕米交兑足额,也就完成了任务。既然如此,浙江就可以在上海买米,差多少买多少,这样省去漕运的麻烦,问题也就算解决了。异地买米,解决漕运麻烦,严格说来并不是生意,但是从这里却看出胡雪岩遇事思路开阔,头脑灵活、不墨守成规的能力。黄宗汉、王有龄,以及浙江藩司等人,只会想到漕米欠账太多了,一时难以筹足,只会想到由河运改海运之后漕帮会作梗,即使筹足米数,要按时运达上海也难,就是想不到漕米改海运后,实际上为同时解决两个问题提供了契机,因而只能在那里一筹莫展、干着急。究其原因,也就是他们拘泥于漕米必须由征收地直接上运的办法,而没有想到情势不同还可以有新的运作方式。

生意场上,各种情势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此时可用且行之有效的招数,彼时不一定用之有效;一种情势下绝不能采取的做法,移到另一种情势下,也许恰恰适用。一个生意人要想在商场上大展鸿图,必须要有随机应变的意识。

99做事不要“驼子跌跟斗”

有这样一句谚语:“驼子跌跟斗,两头落空”,说的是做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几件事平均用力,反倒一件事也做不好。

胡雪岩做事就很善于分清轻重缓急,力求避免“驼子跌跟斗”。

有一次,郁四的独生儿子阿虎暴病而亡,胡雪岩得到消息,立即在百忙之中赶往湖州,想安慰一下老朋友郁四。到了之后才知道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原来阿虎还有个姐姐阿兰,阿兰年近三十,本就是个十分厉害的角色,加上他的丈夫十分厉害——一个刑房书办的儿子,子袭父业做了书办,这对夫妇凑到一起,能够造些什么麻烦,也就可想而知了。阿兰见弟弟死了,娘家没有可以承续香火的人,就思谋着回娘家夺家产,终日在娘家闹腾。独生儿子暴死,郁四本就痛不欲生,加上女儿这一闹腾,更是万念俱灰,整日在家里“孵”着,连历来世袭户房书办的差事,也不想再做下去了。

郁四不仅是胡雪岩交情很深的江湖朋友,还是他在湖州做生丝生意和代理湖州府库的托靠。无论是就生意而言,还是就个人感情而言,胡雪岩都不能不管这桩“闲事”,他不能看着郁四就此消沉。但是,对胡雪岩来说,要管这桩闲事,确实又有困难,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没有时间。胡雪岩原计划在湖州待三天,因为他在上海、杭州方面的事情不能耽搁。上海方面,生丝销洋庄正在洽谈之中,买好的军火正待启运,许多具体操作上的事都要他去拿主意;杭州方面,则主要是钱庄刚开张不久,虽然刘庆生人不错,但毕竟太年轻,有些事情无论如何还得自己照应。显然,要把这桩闲事理清楚,三天功夫一定来不及。

郁四的事情于情于理都不能丢开不管;杭州、上海的生产也耽误不得,这让胡雪岩大费踌躇,如处理不好,就会“驼子跌跟斗,两头落空”。

面对这一难题,胡雪岩经过一番权衡轻重缓急的思索,决定留下来,先帮忙料理好郁四的家事。胡雪岩这样决定的理由有三:

第一,郁四的事也是大事,且比较而言,它比上海、杭州方面面的事情更大,不仅因为连着朋友的情分,而且关系到湖州的生意。同时它比上海、杭州方面事情都急,上海、杭州方面的生意毕竟已经有了大致的计划,运作上也有了大致的眉目。

第二,这里的事情如果没有自己的运作,将很难圆满解决。而上海已有古应春、尤五打点;杭州有刘庆生在照应,他们都有相当的能力,只要不出意外,一般说来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可收拾的大事。

第三,自己本来就已经到了湖州,不如索性多花一点时间将这里的事情解决好。耽搁下来,以后再来处理,多费一道周折不说,还有可能错过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增添许多新的麻烦。

就这样,胡雪岩避免了“驼子跌跟斗,两头落空”的局面发生。反思胡雪岩避免“驼子跌跟斗”的考虑,关键有两点:一是当处于两难甚至多难的境遇中时,要分出孰轻孰重、孰缓孰急。二是要行事果断,不能犹豫不决。

100无为而治胜有为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这是一句充满大智慧的哲音圣语。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心术的人犹如凤毛麟角。在名利权位面前,人们忘乎所以,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然而到头来,这些争得你死我活的人,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赴黄泉。

古时候江南有个大家族,老爷子年轻时是个风流种,养了一大群妻妾,一下一大堆儿子。眼看着自己一天天老了,他心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是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到底交给哪个儿子好呢?老爷子一时犹豫不决。于是,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或互相攻讦,或邀功争宠。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地站在一边,只帮那老爷子端菜送饭,端尿送药,从未参与争斗。老爷子看此情景,终于想明白了:如果把钥匙交给这群争权夺利的儿子,这一大家业很快会化作一江春水。因为这群争权夺利的儿子,只想凭祖上的荫庇过花天酒地的生活,怎会保护这份家业,发展这份家业呢?并且争来争去,造成家庭不和,更会加快家业的毁灭。最后,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那个不争家产的儿子。

不争而胜是为上。在争夺家产的事情上是如此,在商场上也是如此。在商场上应避免与对方直接相争。商人重利趋利是千古不变的常理,但如何获利却是千差万别的。在商场上最怕的莫过于与对方展开恶性竞争,最后彼此都元气大伤,被第三者趁虚而入,造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胡雪岩驰骋于商场,总是以不争为上。

有一次,胡雪岩听说有一批军火质优价廉,便亲自与洋商谈判,以胡雪岩在军火界的地位和影响,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笔军火生意做成了。但随后他得知,这一笔军火早已为另一名军火商与洋人谈好,价格比自己的低,只是在那位军火商还没有付款取货时,被自己以较高的价格买走了。胡雪岩对自己的贸然行事感到惭愧,随即便找那位军火商商量,如何处理这事。那位军火商知道胡雪岩在军火界的影响力,怕胡雪岩在以后的生意中为难自己,不好开列条件,只好推说这行生意既然让胡雪岩做成了就算了,只希望以后留碗饭给他们吃。事情似乎就这么轻易地解决了,但胡雪岩不然,他主动要求那位军火商把这批军火“卖”给他,同样以外商的价格,这样那位同行就吃个差价,而不需出钱,更不用担风险。事情一谈妥,胡雪岩马上把差价补贴给了那位军火商。那军火商见胡雪岩如此侠义,自然对胡雪岩敬佩有加。

胡雪岩是个商人,商人行事自然以获益为出发点,胡雪岩虽然重利好利,却深谙获利取利的方法,不像一般商人那样如苍蝇闻着臭鸡蛋就一轰而上,一般商人获得的是蝇头小利,而胡雪岩获得的却是富甲天下的大利。一般庸商与名商的手段高下就在此分别。

做生意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事事与人争,该放手就放手,集中力量做大事。

同类推荐
  • 犹太商人大智慧

    犹太商人大智慧

    "财富之道;翻开这本书,你将真正踏上百万富翁的成功之旅;如果看完这本书,你还不会挣钱,那你将一生与财富无缘。成功之道:人人可以成百万富翁,为什么不是你呢?!绝对不要怀疑自己,你一定行!但你必须要谦虚学习犹太商道!"
  • 有些事你现在不懂,就会一辈子吃亏

    有些事你现在不懂,就会一辈子吃亏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很早就事业有成,有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差距就是有些事他懂你不懂。人生没有草稿,唯一能让你躲开成功路上的磕磕绊绊,避免失败打击的,就是吸取前人的成功经验,掌握必备的人生智慧。本书围绕生活、工作、修养、人脉、境遇、婚姻、幸福等人生的方方面面,阐述了行走于社会、打拼在职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涵盖了最经典的人生案例、最实用的处世技巧和最深刻的生存法则。年轻人若能很好地加以学习,有助于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找准前进的方向,少走弯路,顺利地迈向成功的人生。
  • 御心集

    御心集

    病者认为它是战胜烦恼和疾病的灵丹妙药;修行家认为它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养生家认为它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体育学者认为它是全新的运动学说,可作为全民健身运动以提高国民体质;经济学家认为它可作为绿色产业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社会学家则认为,国以人为本,人以心为本,这种治心治身的方法有利创建和谐社会。我认为,此学说一定会为千家万户带来快乐和欢笑,为人间春色增添一片绿叶。
  • 财富战争世界优秀管理者的财富密码

    财富战争世界优秀管理者的财富密码

    这是一个追求财富、创造财富、彰显财富的时代。财富对社会、个人都是重要的、有益处的,它把人们从穷苦难解脱出来,使他们走向文明与幸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 有一种应酬叫礼仪

    有一种应酬叫礼仪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实表现为对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适度的原则是交往中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
热门推荐
  • The Rifle and Hound in Ceylon

    The Rifle and Hound in Ceyl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噩梦掌控者

    噩梦掌控者

    如果有一天一辆黑色的巴士停在你面前,不要怀疑,你肯定已经死了,不过,你可以选择得到第二次的生命,来吧,登上这辆巴士,新的世界等着你……这里是地狱囚笼,不论你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当你踏入这里的那一刻开始,你便是囚笼中的一名囚犯,挣扎吧,变强吧,只有足够强的人才有资格离开这里,当然,那是你强到无所畏惧之后……
  • 追忆今夕何夕

    追忆今夕何夕

    她知道,他永远都不会喜欢自己,所以她就默默的守望着他,他也从未察觉,直到……“苏雨辰,我……我……喜欢你!”她颤抖的说。“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他总是那样面无表情,总是那么冷淡!“没关系,等你想好了再回答我。”她满眼失望,却也想要努力装得无所谓!
  • 异世新王

    异世新王

    穿越当天居然赶上登基!还是个弱小的国家?慢慢发展,逐步变强!国家太多,那就统一大陆!
  • 我会后悔当初

    我会后悔当初

    一个天才少年,为何放弃清华北大而遁入师门?一个奇葩少年的成长经历!是什么让他谱写了开挂般的人生?又是什么能让他后悔当初?!
  • 修仙者在校园

    修仙者在校园

    一个懦弱的穷学生,再一次被同班的恶霸打伤后,被一个老者遇见,老者给了它一本书,随后就消失不见,因为这本书他成为一代强者,在学校调戏美女老师,追班花,追校花,,
  • 只念蔷薇

    只念蔷薇

    一通随手挂断的未接电话,让沈幺的人生翻天覆地陆琛的蓄意接近,许一的精心策划,假装偶遇……最后给了她致命一击,沈幺疯狂逃离……“沈幺,就凭你,也配的上我?”沈幺望着许一冰冷的眼神,瞬间一怔,心里的疼痛顿时卑微到极致“许一,你知道的,我爱上你了...”“你也配说爱?你只配在深渊里活着,看着我一点一点摧毁你的所有”后来,父亲入狱,母亲跳楼,她真的失去了一切,这个男人果然说到做到。只记得那一年,初夏,南城子院柯大片蔷薇花开,她却没能再醒过来……
  • 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而快速地发展,在中国的商业画卷中,零售业毫无疑问是未来中国最具挑战性,也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这一。如何正确地认识零售业,如何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零售业的知识,这是盘旋在每一个对零售业怀有浓厚兴趣的人心中的问题。本书选取了零售巨头沃尔玛的个案,一步一步,以一种全景式的、立体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沃尔玛从创建、发展,到最终成为零售业巨鳄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全过程。崛起的策略、文化的策略、竞争的策略、销售的策略……本书中我们能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沃尔玛在商业竞争中战胜对手逐步走向卓越的众多策略,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本土零售业的启示以及对于中国零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莫砺锋讲杜甫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莫砺锋讲杜甫诗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在南京大学讲授杜甫诗歌的实录,举凡杜诗学的重要问题,如杜诗的流传和接受、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核和艺术特色,以及杜甫本人的诗歌理论等,作者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书中有许多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且结合了大量的具体实例,处处显示作者的研究心得,更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治学门径的指点。不论对于杜诗研究者还是爱好者,本书均为理想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