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44300000020

第20章 第三课钱包里翻出经济学(7)

价格竞争中会有一批达不到规模经济或效率低下的企业破产或被兼并。这正是价格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20世纪初美国曾有过100多家汽车制造厂,正是在激烈的价格大战中,其他厂家纷纷破产。只剩下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家。没有当年的价格大战,能有美国汽车工业的今天吗?现在我们遍地开花的小汽车厂、彩电厂、VCD厂、冰箱厂,等等,也要在价格大战中被淘汰,这样,中国工业才能走上规模经济的高效率之路。这也是市场化的必由之路。

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从理论上说,在价格竞争中也有一种掠夺性定价的做法,即大企业以低价格挤垮其他企业,然后实现自己的垄断,再提高价格来剥削消费者。不过在现实中,还没有看到哪家企业是这种掠夺性定价的做法。个别彩电、VCD厂家也许有这种愿望,但它们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以防止掠夺性定价为借口往往限制了正常的价格竞争。应该说,价格竞争在我国刚刚拉开序幕,即使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不是禁止,而是引导。何况我国价格大战尽管激烈,但主流仍然是正常的。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也只能依法来纠正。

当然,企业除了价格竞争之外还要学会运用非价格竞争(服务和质量竞争、广告竞争等)。包括价格竞争在内的各种竞争都应该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谁也不是天生的企业家,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学会竞争。也只有在看似无序、混乱的价格大战和其他竞争中才能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鼓励竞争才是我们经济的希望之所在。

让价格大战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商品由短缺到过剩

记得彩电相当紧俏的时代,有人就是靠“倒彩电”发了财。尽管国家控制着价格,但与当时的收入水平相比,价格还相当高。买彩电凭票,据说有的彩电厂把彩电票作为奖金发给工人,每张票卖到好几百元。之后彩电供求趋于平衡,再以后就是彩电卖不出去,爆发了降价风潮,拉开了中国价格战的序幕。回顾这一段历史我们可以认识到决定价格的另一种因素——供给——的规律。

供给是在每一种价格水平时,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物品的数量。在影响供给的生产要素价格与数量、技术水平和预期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高,供给会越多,这被称为供给定理。这就是说,价格越高,生产者获利越多,当然也愿意供给更多,但是,供给要受供给能力的限制。生产者愿意多供给并不等于它能多供给。供给是供给愿望与能力的统一,仅有愿望而没有能力是不行的。当时中国彩电企业正是这种情况。

随着人们收入普遍增加,彩电成为首选的奢侈品,能买得起1200元左右一台14英寸彩电的人相当多,于是彩电需求剧增。当时彩电价格仍受到严格控制(记得在一次价格风波中,当时有关领导曾保证彩电不涨价),所以,无法用调高价格来抑制需求。彩电生产受到生产能力的制约,供给无法迅速增加,这就产生过度需求或供给不足,为“倒彩电”和彩电票变成货币创造了条件。这告诉我们,像彩电这样的产品在需求迅速增加、价格上升(或变相价格上升)时,供给是无法立即大量增加的。

彩电的短缺刺激了国内各地引进彩电生产线,建设彩电厂。彩电业在全国开花,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彩电厂。这就引起彩电市场走向均衡,甚至很快又走向过剩。这个过程说明在需求增加、价格(或变相的价格)上升后,供给的变动是与时间长短相关的。我们可以用供给弹性的概念来说明这一点。

供给弹性是某种物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程度,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值来表示。例如,某种物品价格上升10%,供给量增加20%,则供给弹性为2。如果无论价格如何变,供给量都不会变,则供给弹性为零,即供给无弹性。如某些已去世画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如果价格既定时,供给无限。则供给弹性为无限大,即供给无限弹性。如用山间清泉生产的矿泉水时就是这样。正常情况下,价格变动百分比大于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为供给缺乏弹性,价格变动百分比小于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为供给富有弹性。

某一种物品供给弹性的大小与生产所需生产要素与技术相关。所以,不同行业产品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所用设备先进、生产规模一旦确定就不易改变的重工、化工、电子、汽车等行业的产品往往供给缺乏弹性,需求增加时,供给难以马上增加,需求减少时,供给也难以马上减少。彩电的情况就是这样。彩电需求激增时,彩电厂受生产规模限制,难以很快增加,但90年代后供大于求时,彩电产量也难以有大幅度减少。正因为如此,这些行业要确定一个最优规模。规模小会失去赚钱的机会,规模大又会形成生产能力过剩,彩电业现在的困境正在于当年遍地开花,生产能力过剩。这种产品缺乏供给弹性,产量减少不易,剩下的一条路只有降价“煮豆燃豆萁”了。

对同一种产品来说,供给弹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与时间长短相关。对许多产品来说,当需求与价格变动时,供给变动的可能性很小。例如,即使彩电涨价100%,在很短时期内,产量也难以增加,因为设备与生产能力是固定的,原料与人力也难以增加,除了把库存投入市场外,供给变动不大。这就是说在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是零。在短期内,尽管设备与生产能力不能变,但可增加原料与劳动,产量还是可以增加的,这时供给缺乏弹性,但比短期要大。长期中,设备与生产能力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与价格预期来调整,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彩电由短缺走向平衡正是供给弹性随时间而加大的过程。至于以后的过剩局面则是在调整长期生产能力时预期失误的恶果。

一般来说,企业在投资时要根据长期市场需求和行业规模经济特点确定最优规模。短期中要根据暂时的市场变动做出反应。在作这种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到供给弹性这个因索。彩电市场就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以致现在彩电产量难以随价格下降而减少。恐怕除了开拓国外市场增加需求之外,难以迅速改变彩电市场过剩的局面。

先进未必是好的

据报道,我国邮政要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即用机器代替工人分拣信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们先从邮局的角度来看。

假设邮局作为一个企业引入自动分拣机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自动分拣机的运用能否达到这一目的,涉及两个重要概念: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

当不增加投入(生产要素)就不能再增加产出时就实现了技术效率。换言之,技术效率是产出既定时投入最小,或者投入既定时产出最大。当不增加成本不能再增加收益时就实现了经济效率。换言之,经济效率是收益既定时成本最小,或者成本既定时收益最大。技术效率是生产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不涉及产品与要素的价格。经济效率是生产中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经济关系,涉及产品与要素的价格。

企业利润最大化,既要实现技术效率,又要实现经济效率。技术效率是基础,没有技术效率,就谈不上经济效率。但只有技术效率而没有实现经济效率,也谈不上利润最大化。

假设某邮局引进一台自动分拣机。只需一人管理,每日可处理10万封信件。如果用人工分拣,则处理10万封信件需要50个工人。对邮局来说,这两种情况都实现了技术效率。

经济效率涉及价格。处理10万封信件,无论用什么方法,收益是相同的,但成本不同。假设分拣机一台为400万元,使用寿命10年,每年折旧为40万元,假定贷款利率为10%,每年利息为40万元(400万元×l0%)。再假设分拣机每年维修、用电、人工费用为5万元。这样,使用分拣机的成本为85万元。假设每个工人每年工资为1.4万元,50个工人共70万元,其他支出为5万元。这样,用人工分拣的成本为75万元。在以上假设条件之下,使用人工分拣成本低。所以,用人工分拣实现了经济效率,而用分拣机没有实现经济效率。

在这个例子中,是否实现了经济效率取决于生产要素(分拣机和工人)的价格。如果分拣机价格没变,而工人工资上升到每年1.6万元,则这两种方法都实现了经济效率。如果工人工资高于1.6万元,或分拣机价格下降,利率下降,则使用分拣机可以实现经济效率。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两种生产方法都能达到同样的技术效率,那么,使用哪种方法能实现经济效率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发达国家,资本设备便宜而劳动工资高,使用资本密集型方法(用分拣机)是合适的。但在发展中国家,资本设备贵而劳动工资低,如果使用机器和人工能达到同样的产品或劳务质量,还是使用劳动密集型方法(用人工)更为合适。所以,我对邮局用自动分拣机始终持怀疑态度。

对一个社会来说,用哪种方法还要考虑不同方法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对像我们这样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的国家来说,是否用自动分拣机代替工人不仅要考虑企业利润最大化,而且还要考虑增加就业这个大问题。我总认为,从我们的具体国情出发,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要以扩大就业为中心。用自动分拣机替代的是不熟练工人。这是经济中失业率最高的一个群体,也是最难再就业的失业者。当他们被自动化分拣机代替时,在其他地方很难就业。

当然,如果邮局完全是企业化经营,使用什么方法是他们自己的决策,政府不应该干预。但政府可以用产业政策来影响邮局的决策,例如,对使用人工分拣给予税收优惠或吸收下岗工人的补贴,或者提高购买自动分拣机资金的利率,等等。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不能干预企业决策的,但应该用经济政策引导企业作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最优化的决策。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应该盲目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而应该采用最适于自己国情的技术。如果先进的设备是提高产品质量或实现规模经济所必需的(例如在汽车、石化、电子等行业中),那就必须采用资本密集型方法。如果先进的设备作用仅仅在于代替劳动(如自动分拣机),那还是用劳动密集型方式更合适。历史经验也证明,盲目追求自动化、机械化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总之,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未必是一个好消息。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

在美国,经济学教科书多如牛毛。在我国,翻译的或国内学者编写的同类教科书也相当多。然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曼昆推出的《经济学原理》,在美国初次印刷发行即达20万册,该书中文版问世后不到半年内也销售了8万册。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学教科书市场上,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为什么能一枝独秀,而其他同类教科书也有自己的市场?解开这个谜的关键是经济学教科书市场的结构特征。

经济学教科书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这种市场既不同于生产同质产品的完全竞争市场,又不同于只有一家企业的完全垄断市场。它是一种既有某种程度垄断,又有竞争的市场结构。形成这种市场结构的关键原因是产品差别的存在。

在经济学中,产品差别不是指不同产品的差别。例如,衣服与书籍的差别。而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销售条件、服务等方面的差别。例如,同一种经济学教科书写作质量、出版社与作者名气、包装与封面版式设计,在不同地方出售,或相关软件服务等方面的差别。

产品差别会引起垄断。这是因为每一种有差别的产品都会以自己的特色吸引一部分消费者,从而形成对这部分消费者的垄断。这就使生产这种有差别产品的市场具有某种垄断程度。但有差别的产品又是同一种类物品,相互之间存在相当大的替代性,这些有替代性的产品之间必然为争夺消费者而竞争。这就使这种市场有竞争性。产品差别既引起垄断,又引起竞争,所以,这种市场就是一种垄断和竞争以不同程度混合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短期中有差别的产品可以以自己产品的特色形成垄断地位,从而提高价格或扩大销售获得经济利润,即由垄断带来的利润。但在长期中,其他产品也会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吸引消费者,各种有差别产品之间的激烈竞争会使经济利润减少或消失。在这种市场上,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方法就是创造产品差别。

产品差别有些是客观的,有些则是消费者的主观感觉,甚至客观存在的产品差别也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作为一种产品差别发生作用。因此,这种市场上企业不仅要生产出花色品种不同的产品,还要通过广告宣传使消费者认识到这些产品差别,并愿意购买。

经济学教科书之所以是垄断竞争市场就在于这些教科书是有产品差别的产品。以国外比较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而言,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写的《经济学》以历史悠久(第一版出版于1948年,其结构成为其他同类教科书的范本)和内容全面而著称;迈克尔.帕金的《经济学》以理论体系严谨、内容有一定深度而受欢迎;奥沙利文和谢夫林的《经济学》以通俗易懂,与电脑运用密切配合而畅销……这类书种类很多,但每一部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以这种特色占有一定份额市场,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欢迎。但由于这些教科书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美国经济学家不断修改自己的经济学教科书(一般是3年一版),美国出版商向大学教师赠最新教科书,反映了这种竞争的激烈性。

同类推荐
  • 国际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全球价值链与失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际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全球价值链与失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全球化经济模式出发,借鉴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的分析体系,从基础理论建设出发系统剖析全球化经济的运行机制,以此为条件进行了一次探索与尝试,试图借助成熟的公认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为全球化经济学提供微观基础与宏观证据。
  • 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

    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

    《中国怎么办》作者时寒冰潜心十年力作!人人都能读懂经济趋势的第一书,未来10年财富保值增值必读。《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是一本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透彻分析问题本质而又引人入胜的著作。从整个世界经济大棋局,到中国的股市和楼市这样的小棋局,作者一一剖析,使得很多被掩盖得很深的东西都纤毫毕现。一开始,作者就从货币现象入手,给我们展开了一条由货币超发所主导的趋势之线。在这条线上,政府的决策思路、大宗商品的趋势、宏观经济趋势和整个国际大棋局,都尽现于眼前。
  • 从零开始读懂博弈论

    从零开始读懂博弈论

    博弈论是在西方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信息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思维利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博弈,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都能够运用博弈论来寻找最佳的解决之道,用博弈智慧来指导生活决策。《从零开始读懂博弈论》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运用,通俗易懂,饶有趣味,并寻求用博弈的思维智慧来指导生活和工作。读者可以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中轻松领会博弈思维的精髓,获取开启人生智慧的金钥匙。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本书内容包括: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新进展、资本市场问题讨论综述、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讨论综述等。
  • 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

    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

    本书从一个中国学者的视角,以翔实的数据,缜密的铺排,剖析21世纪中国在达到阶段性颠峰后有可能实现第二次起飞的种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合理内核,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的新制度再创新、新农村运动、城市化进程、新消费群、新生活方式观、新经济增长点、新主导产业群等,都作了精辟的分析。本书还对21世纪中国经济何时赶上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后的地位的问题做出了创见性预测论证。
热门推荐
  • 《我怕我把世界都忘了》

    《我怕我把世界都忘了》

    如果所有的故事都有始有终,那么我希望能够一直一直的记着你。可惜世事无常,太多的过去被模糊,被逐渐的取代,以至于心里所有的难过都像是城市的雾霾一样烟消云散。我怕我忘了你,就像我怕我忘了世界,因为那是我藏在心底最深的思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四季养生家常菜

    四季养生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1辑):四季养生家常菜》让你在自家的一片小天地,就算足不出户,也同样能够享受一次次美食盛宴,为家平添几分温馨的气氛,不仅能带给您丰富的味蕾体验,更给了精神味蕾一次精彩又刺激的奇妙之旅,这便是美食的诱惑、美食的精神、美食的天下。
  • 灵感应

    灵感应

    听,是鬼魂在说话!我是梅琳达·戈登,刚结婚,刚刚来到这个小镇。对,是鬼魂在说话。我自出生以来,就拥有能够与同亡者交流的能力。祖母将他们称为地缚灵,他们留在世间是有自己的夙愿还未完成,而我的职责,就是帮他们完成他们未完成的愿望!
  • 吃货不贪食

    吃货不贪食

    某次拍摄,镜头聚焦到阮慧舒,导演看了几分钟,终于忍不住抬头道:“慧舒啊,你是不是最近没做好身材管理啊,我怎么觉得你脸又圆了呢?”这话,只要是女生,听了十有八九会觉得扎心。但是!“是吗?”阮慧舒摸了下自己的脸,害羞地说道,“都怪我老公啦,做饭实在是太好吃了,我忍不住多吃了点。”“咳咳。”导演内心:o(╥﹏╥)o关爱单身狗,人人有责!本文又名《微胖少女追爱记》《邻居家哥哥》
  • 万古为魔

    万古为魔

    “我为魔,理应葬于此”一个傲骨凛然的少年,倔强的将自己埋葬于此。万载后,他奇迹的从葬魔谷复活,机缘巧合练成万古以来无人可修习的《轮回道经》“世界这么大,我该去看看”少年怀着梦想,走出了山谷,在这个极致璀璨的乱世中搅动风雨。
  • 快穿之天帝需要急救

    快穿之天帝需要急救

    天界中,没有一个人知道,酒神暗恋天帝已经足足有二十万年。当酒神为了那个男人不要命的大开杀戒,甚至不惜堕入深渊时,他们才知道,原来,一个神仙,也可以变成柠檬精。二十万年前,白瑾谦征战时闲的没事儿顺手救了君姬尘;二十万年后,君姬尘为了白瑾谦,不顾一切的闯进了大千世界,只为寻找他的一丝踪迹。
  • 我的小狐狸啊

    我的小狐狸啊

    天地初始混沌初开,她灵魂就存在,她不知其本身,只知世人称她——暮白帝君。初见,只一眼,那只有万千情丝中的一根为他而动青丘家的老幺——墨亦卿,排第七,出生便是九尾狐,千年难遇,碰巧就在这老墨家碰着了,从小就是万千宠爱,也从小就调皮捣蛋初见,只一眼便情定终身,再难相忘到最后,原来是天命已注缘来是你,也定是你——冷白一眼情注,终不悔——墨亦卿——ps:简介无能,请多看正文,以正为为主
  • 青春味的柠檬没你甜

    青春味的柠檬没你甜

    女学霸黎郁柠与慕恬玥等人从小学到大学的情感奇遇,分分合合,相爱相杀,酸酸甜甜都是你。是竹马还是天降。暖暖的校园热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