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09400000007

第7章 中国人的心性观(3)

中国的阴阳文化首先是一种身体文化,即生命是阴阳之气的中和;其次,阴阳文化是一种性别文化,《易经》上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性即阳,女性即阴。一般来说,男性富于力量,有一种阳刚之美;女性面目姣好,有一种阴柔之美。阳刚与阴柔作为两种不同的美学形态就这样确定下来。就思想而言,儒家虽然提倡“极高明而道中庸”,但是,其主导倾向还是以阳刚为主。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以及“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都体现了他对阳刚的呼唤。而道家则具有鲜明的阴柔倾向,老子特别欣赏的是婴儿和水。但是,道家的“柔”包含着以柔克刚的意思。从此以后,中国文学和美学一直处于阳刚和阴柔的变奏之中,如唐诗的边塞诗与山水诗,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等。清代的姚鼐在《复鲁絜非书》中对此作了如下精到的总结: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果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筧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曰,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长期以来,中国民间一直有迷信鬼神的传统,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从大的范围来看,鬼神文化属于阴阳文化的一个分支。因为鬼神属于一种阴性文化,是阴间的主体。西方人但丁将世界分成人间、天堂和地狱三部分;而中国人把世界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活人所在的世间即阳间,一部分是人死后所在的世界即阴间。生活在阳间的人身心俱全,而生活在阴间的人往往只剩下灵魂,被称为“鬼神”。这两个世界也不像但丁的三个世界那样界限分明,而是同时并存,并且可以相互转化。《楚辞》中有一篇《招魂》,诗人表达了把死者从阴界招回阳间的愿望,其中体现的就是阴阳互通的观念。

民间流传着一些冤屈的鬼魂复仇、置人于死地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因果报应”思想。在《红楼梦》里,那个曾陷害宝玉和凤姐的赵姨娘就是“被阴司里拷打死了”。王熙凤也害死过不少人命,她在最后的日子里同样过得颇不宁静,尤其是她病重之际,一会儿梦见尤二姐向她来索命,一会儿又见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要上她的炕。而且,《红楼梦》这部书本身就是把太虚幻境与现实人生融合在一起的产物。这清楚地表明了中国人“阴阳一体、人鬼共处”的观念。

阳间的主体是人,而阴间的主体是鬼。由于阴间与阳间并不存在分明的界限,因此,鬼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人的改头换面,而阴间也就成了生死轮回中的一块栖息地。尽管阴间是人的归宿,但是,它时常鲜明地浮现、穿插于人们的日常现实生活中。中国人相信他们终要到达的阴间跟阳间并无大的差异’再说,他们相信自己毕竟还会重返阳间。中国人就这样通过对阳间的复制,在一代代人的内心当中完成了对阴间鬼魅世界的再造,从而把在时间上前后相承的“生死轮回”转换成了在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人鬼共处”。因此,中国人对阴间并不恐惧,相反,却可能会对它萌发某种亲切之情。这正是造成中国鬼神文化特别发达的根本原因。

总的来看,阴间文化其实是中国人生死观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死亡的认识和态度。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鬼”是个象形字,表示一个长着可怕脑袋的“人”。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说:“《祭法》云:‘人死为鬼。’又《祭义》云:‘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为鬼。’《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说文》训同。”由此可见,“鬼”就是“归”的意思,人死后回到土里,如同流浪者的返乡。但是,在孔子这句话里,“鬼”特指“死去的祖先”,意思是,如果祭奠的不是自己的祖先,那就有献媚的嫌疑。这表明孔子是信鬼神的,只不过他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所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是因为孔子把鬼神和祭祀制度联系在了一起。《中庸》第十五章中记载孔子的话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由此可见’对于孔子来说,鬼神是一种值得敬畏的力量。屈原在《九歌‘国殇》中刻画了酷烈的战争场景,表现了卫国者“首身离兮心不惩”的壮烈风采,赞扬他们“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歌咏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即来源于此。生作人杰,死为鬼雄,这句诗体现了一种贯通阴阳两界的英雄情怀。

但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人认为鬼是存在的,一种人则否定鬼的存在。前者在民间比较流行,以墨子为代表;后者是文人的观点,以王充为代表。墨子在《明鬼》里反复论证了“鬼神之有”的真实性,他认为鬼有三种……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墨子之所以认为这个世界上有鬼,是想让人们相信鬼神长着一双明察世事的眼睛,具有一种“赏贤而罚暴”的力量,从而达到他所谓的“鬼神之诛”这个目的。墨子痛心地认识到他所处身的时代之所以天下大乱,就是因为人们已经不再像古人那样“必先鬼神而后人”了。既然不再相信鬼神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所敬畏,因而也就可以胡作非为了。由此可见,墨子所说的“鬼神”就像王充写的文章那样,是为了“劝善惩恶”。正是由于墨子把鬼神看成了一种规训人们行为的最高力量,因而他才一再论证鬼神的真实性,可谓用心良苦,但这是一剂开错的药方。然而,这并未削弱墨子鬼神观念的影响,后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类的因果报应观念正是萌芽于此。

和墨子的观点相反,王充认为世界上并没有鬼:“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并认为疾病是使人见鬼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病则优惧,优惧见鬼出。”在王充看来,鬼其实是“思念存想”的产物,特别是心理恐惧时容易见到鬼。事实上,鬼并不存在于世界上,而是存在于人心里。这无疑是符合事实的论断,代表了中国人对鬼的科学认识。也就是说,所谓的鬼只不过是人们在特定心境中对人的复制,这种复制一般是模糊的。韩非子曾借齐王与客人的谈话表明了“画鬼容易画马难”的道理,原因就在于“鬼魅,无形者”。0这些说法表明鬼其实是一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嵬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种内心的幻象,它产生于恐惧不安的心理。

要从根本上弄清世界上是否有鬼这个问题,关键只有一个:人的肉身死后,精神是否依然存在?因为所谓的鬼产生于肉体消失后的精神。如果精神随着肉体的死亡消失了,就不会有鬼。《神灭论》表明的正是这种观点。范缜认为形神本是一体的,形是神的基础,一旦没有了肉体,精神就会由于无从依附而随之消失:“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在文中,他用刀刃和锋利的关系喻指形神关系,有力地阐发了他的无神论思想:“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也?”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灵魂有无的大论战,最终,包括梁武帝在内的王侯们也没有驳倒《神灭论》。按照范缜的“神灭论”思想,鬼显然是不存在的。

但是,范缜的无神论思想毕竟势单力薄,难以改变大众的俗见。鬼观念的盛行其实源于人们对精神独立自主性的顽固认识。尽管精神是从肉体中产生的,但是,在梦里,人们还能清晰地看到死去的亲人。根据这种日常生活体验,人们普遍认为人死之后灵魂还存活着。正因为这样,鬼观念在民间一直绵延不绝。也就是说,尽管鬼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是,心中一旦意识到鬼,就会把它看成真实的存在。荀子曾写过一个被鬼吓死了的人:“涓蜀梁……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卬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已死……”这里的鬼产生于一个夜间走路者的幻觉:在月光之夜,他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得就像一个鬼躺在地上,仰头看见自己的头发,觉得就像一个鬼站在自己眼前,于是一路狂奔,到家之后就死了。民间把这种情形叫“吓破了胆”或“吓掉了魂”。

所以,鬼神文化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主流文化。西方神话世界中有一个神的谱系,中国人的鬼世界也有一个鬼的谱系。由于鬼世界来源于人们对阳间的复制,阳间的人有善恶之分,因此,阴间的鬼也有类别的差异。尽管人死后都被称为鬼,但是鬼的上层是神、仙,下层是妖、怪。就此而言,神、仙与阳间的善人对应,妖、怪与阳间的恶人对应。何谓“妖怪”?“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干宝《搜神记》)一般而言,妖精呈现为阴性,而魔怪呈现为阳性。何谓“仙”?“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由此来看,仙就是像蝉蜕一样从旧的躯壳里获得飞升而达到不死境界的人,所谓神其实是人们根据想象创造出来却又非人力所能把握的神秘对象。《周易》中说“阴阳不测之谓神”,并认为鬼神是生物的游魂所变:“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盘古就是一个开天辟地的英雄神。由此可见,所谓神、仙、妖、怪其实都是人根据现实世界创造出来的不同类型的鬼。尽管这些鬼都是虚构之物,甚至显得荒诞不经,但是,其中包含着明确的身体观念,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体现了中国人对身体的认知和把握,即肉体虽死,精神犹存。

鬼神文化固然体现了神秘色彩、迷信观念和愚昧思想,但也并非一无是处。鬼神文化中的想象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使中国文学在写实的基础上添加了浪漫主义的新元素,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魅力。由鬼神文化生发出来的神异传统在古代中国一直绵延不绝。神异传统萌生于早期的《山海经》,经过屈原,到晋代的《搜神记》大致成型。从唐传奇开始的中国小说和戏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传统的影响,其中以《西游记》和《聊斋志异》最为突出。就连《红楼梦》这样“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的现实主义著作也用富有传奇色彩的太虚幻境开篇和结尾,这些都表明了中国神异传统的巨大影响。

同类推荐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 纳家户旧事:纳耀庭麦加朝觐记

    纳家户旧事:纳耀庭麦加朝觐记

    《纳家户旧事:纳耀庭麦加朝觐记》是一幅塞上江南的风情画卷,是一首穆民朝觐的浩然长歌,更是一部灵肉至诚的信仰文学。小说以纳耀庭的麦加朝拜的前前后后为主线,其中写到了纳家户的婚丧礼仪等民风民俗,写到了回回穆民虔诚的信仰、折射人性光华的爱情故事,写到了如诗如画的塞上风光。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取名

    取名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良名。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涵了人的精、气、神,姓名,传达着天地之玄机。姓名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好名字透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助你树立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你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人的一生。如何为孩子取一个好名字?当名字成为自己人生的阻碍时,如何去改名?当你打算筹建一个公司或企业时,又如何为它取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革命烈士诗抄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革命烈士诗抄

    本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收集了革命烈士的大量诗抄。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热门推荐
  • 小生有才无钱

    小生有才无钱

    才华横溢的文科生羽迟,曾在入学当天发誓:老公不找理科生,孩子不生理科生!可是……“律云轲这个心机、幼稚、死傲娇、毒舌的腹黑男!”不知何时有人说了这么一句。“啊?”全场一片愕然。“看吧,”律云轲略显得意地挑起眉梢,看向气急败坏的某人。“没人会信的。”
  • 他眸里撒满星星和糖

    他眸里撒满星星和糖

    西城日报:头条:姜家的大小姐姜胭杀了自己的弟弟!宋之白:姐,听说你到处说我死了?姜胭:…西城娱乐报:真瓜:大名鼎鼎的环月老板是个男的!众艺人:老板你变性了?姜胭:??西城商报:爆料:陆家太子爷和贴身特助被神秘人棒打鸳鸯!陆浔:心肝儿,是你到处造我的谣?姜胭: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关于用一颗糖定情的故事~
  • 沧海非水巫山非云

    沧海非水巫山非云

    故事从一只蝴蝶开始,一如庄生晓梦,了却了心头,暗淡了落红。一个节奏总是慢半拍而孩子气的男孩遇到一个沁暖人心而略带调皮的女生,一个从高中嬉笑怒骂到大学乱七八糟,一个略显俗套却源于生活的故事,没有富家子弟,没有吹牛放屁,只是记录下那些年我们一起疯过、笑过、爱过、恨过、浮夸过、放弃过的青葱岁月,以及我们曾执著过的青涩情愫!
  • 改变决定人生

    改变决定人生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对普通人而言,工作是他们最普通的生存状态。人之为人,都应当乐意并有能力去工作。诚实劳动的人认为要生存就必须工作;其实,对于一切生存着的和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来说,同样如此。当别人辛勤劳动的时候,怎么会有人游手好闲呢?那他怎么能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赢得荣誉并承担责任呢?工作是最好的老师,它迫使每个人和其他人以及现实的社会打交道。如果我们研究名人传记,就会发现:那些最伟大的人都是那些在工作中最勤奋刻苦的人;都是那些在科学研究中孜孜不倦的人;都是那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的人。实际上,人类的知识、才干和社会的进步、文明,都源自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 鬼族杂谈

    鬼族杂谈

    阳魄散,阴魂出,阴魂散,天地融。生命可贵只此一程,阳、阴双寿耗尽,乃是人之最后一程。人有人道,鬼有鬼律,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百鬼夜行疾,倒履相迎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破之无上灵道

    斗破之无上灵道

    【魔改斗破同人小说,原著党勿入】书友QQ群:677546914一朝穿越,化身远古八族灵族少族长灵道,灵道却发现这方斗气大陆似乎与原著有所不同,除了中州一塔一殿二宗三谷四方阁外,大陆四方皆是有着超然大势力坐镇,北岭天下盟,南洲澹台氏,东林五神域,西荒厚土,一条条错综的关系线交织出了一张庞大的巨网,浩瀚大陆,背地里似是有着一双大手推动,是远古八族?还是另有他人?一切尽在《斗破之无上灵道》!
  • 完美就无敌

    完美就无敌

    吴极完美地转身,获得奖励“福缘+1”,吴极完美地下蹲,获得奖励“修炼+1”吴极完美地吃饭,获得奖励“根骨+1”吴极完美地……礼包拆出“完美小辅助”,自此,吴极只需要保持时刻做一个完美的美男子,就能轻松无敌。
  • 乱世之潇潇雨歇

    乱世之潇潇雨歇

    复国三年,复国七年,平国七年,天国五年两件大事,两件小事一个起因,一个开始,一个打断,一个结束
  • 全能强化

    全能强化

    带着三十年前的果汁畅游都市的奇幻世界!喝果汁打怪,强化能力,和妹纸谈人生……扮猪吃老虎,赚赚小钱,和首富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