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03000000014

第14章 智慧的要义

1.真实面对自己的智慧

如何对待自己的智慧?孔子认为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仲由,教给你认识知识(或道理)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与智慧。

大智慧如孔子,尚且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

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阶段又听说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作是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其实,丁肇中教授大可不必说“不知道”。比如可以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糊弄过去,可以说一些不沾边际的话搪塞过去,甚至还可以委婉地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深奥,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但是,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却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而且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绝没有“卖关子”。丁教授坦言不知道,不但无损于他的科学家形象,更凸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与丁肇中“三问三不知”相似的还有帕瓦罗蒂在一个大型演唱会上的表现,他演唱时刚到高潮之际,却突然停顿下来。举座哗然,连乐队都停了下来。帕瓦罗蒂坦诚地说自己忘记歌词了,请求大家原谅,希望大家再给他一次表演机会。在一阵沉寂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事后,有人告诉帕瓦罗蒂:“你完全可以做做口型,而不必承认自己忘了词。相信观众肯定会认为是麦克风坏了而丝毫不会怀疑到你身上。”帕瓦罗蒂微微一笑:“如果还有下次,我同样会认错。因为事实早晚会被人知道,那对我的声誉影响会更大。”

2.做官的智慧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

子张:孔子晚年的弟子;干禄:谋求官职。干:求,谋。禄:官吏的俸禄,官职;阙疑:存疑;寡:少;尤:过错;阙殆:同“阙疑”互文见义;殆:疑问;行:做事。

子张向孔子学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地方,谨慎地说出,就能减少错误。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地方,谨慎地实行,就能减少懊悔。言语的错误少,行为的懊悔少,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这段话,智慧啊!

不错,当初看到这话,我也很喜欢。今天重读,几乎是下意识地想在生活中继续演练。这话,本身就是教人在和人群交往时应该有的表现。这话,即便是在当代,在我们身上,也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说得多好啊——“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促使当事人多多思考,谨言慎行,练就沉稳、老练、扎实的性格,告别浮躁和肤浅而达到心灵沉静。而这样的性格,对成就自己的一生是多么重要。试想想,练就了这样的性格,恐怕人生的苦也会减少许多吧?特别是,在人生的早期得到这话的洗礼和锻炼,尤其显得重要。

我想,孔子的意思,虽是在说谋求禄位,但这话,就不止是在求禄方面有用了,不仅是禄在其中了,什么都好说了吧!什么学识做人都会好了吧!

这章,看钱穆的意思,夫子和子张在谈如何做学问。在我看来,这话既可以用在做人上,也可以用在做学问上。我不否认做人当然是做一切事情的根本。但因为这话,是个实践的方法。既然是实践的方法,那么用的地方就广了。就可以用在方方面面了。

3.不越俎代庖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我们把这句话还原,放在我们这个体系中去看,你就会懂得,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分,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这就是一个前提,先告诉你在其位,谋其政,把你自己应该做的那个岗,先做好了,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所以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很多时候不缺少锦上添花,但我们缺少雪中送炭。有很多人为别人操心。那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你的本职对你的这个岗位来讲,对你这个链条来讲,这个环节永远是雪中送炭,所以有很多话,你站在积极的立场上去解读,就能得出积极的价值,你就会知道什么是位,什么是政,怎么做才好。

一个人承担了什么样的职务,就应该知道哪些是他该管的,哪些不该管。不该管的事情自然会有人去管,如果插手了就叫做“越职、越权”。正确而恰当的做法是,作为当职者的上司,只能直接管理当职的那个人,客观地评判他是否尽职尽责,而不是要去直接过问那件事情的本身。这同样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完整地理解这句话,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但这句话往往会引起人的疑问:这不是提倡自私吗,这不是“本位主义”吗,这不是“自扫门前雪”吗,这不是提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这不是反对“学雷锋”吗,不是要提倡“团队精神”吗……

这些问题,是因为对“位”理解不深,把“位”看成是固定的、唯一的东西产生的。

实际上,位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所谓的“位”,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的职位、身份、地位……即各种各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角色、地位,就有什么样的职责,就应该完成相应的职责。人可以同时有多重角色,这些角色还在不断变化之中,不同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职责,也就是“在其位,谋其政”。

一个人,在家里可以是父亲、儿子、丈夫,在公司里可以是员工、上级、下级,这都是不同的角色,“在其位,谋其政”就是要求他能够认识这不同的角色,根据需要区分、扮演好这不同的角色。

“君、臣、父、子”是不同的角色,“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讲的就是不同角色的行为标准,使人“在其位,谋其政”。

一个企业有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的人如果能认清自己的岗位职责,“在其位,谋其政”,完成自己的职责,企业自然能够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像某企业流传的那样:董事长干总经理的活,总经理干部门经理的活,部门经理干员工的活,一般员工在考虑:公司该怎么发展。那注定是做不好的。

那么,“团队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如何理解呢?实际上,这些话都是在强调平时容易被忽略的角色。团队精神是提醒一个人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一个企业的员工这一个角色应该互相帮助。但角色应该区分主次,一个员工,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同样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在国家危亡的情况下人对自己公民角色的职责的认识,曹刿论战就是一个典型。

一个人要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履行该角色地位的职责,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其位,谋其政”,专心完成自己的职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分散精力,不互相干扰,不互相掣肘,不“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工作效率一定是最高的。一个家庭、组织、社会如果能够让人都明确自己的位置,安心完成自己的职责,和谐社会也就不远了。

4.一以贯之也是智慧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赐(子贡的名为端木赐),你以为我是广泛学习并且记住各种知识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啊,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有一个中心思想来贯穿所有的知识。”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万世师表,不仅因为他才华出众,更因为他始终坚持做人的根本道理。“仁”者爱人,我们中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很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做一个现代的文明人。

子贡以为老师年纪大,书念得多,记忆力不错,然后出来教学生,好像一个有脚书橱。但孔子认为自己不仅如此,他说我虽然有很多学问,却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来贯穿。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中心思想把他的学说连贯起来,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呢,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哲学家呢?可惜子贡没有接着请教老师,到底什么是您一以贯之的东西。这个事情就变成公案,不了了之。

我觉得孔子心里大概很想找个机会公开说一下自己“一以贯之”的道是什么。他教五经六艺,教礼乐诗书,却不能教自己的思想。因为学生跟老师念书是希望将来做官,做官只问你知识学会没有,不问你有没有学孔子的思想,因为孔子当时还活着,还没有成为大家推崇的哲学家。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人生观是由一个中心思想贯穿起来的”。曾参说:“的确如此。”孔子出去后,别的学生就问曾子:“老师所指的是什么?”曾子说:“老师的人生观只是忠与恕罢了。”

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他一日三省其身,他对于道的理解,已经随着对世间事物的细致观察和身体力行而日趋精深,但是对于事物的本质还没有能够透彻掌握。所以孔子喊着他的名字告诉他说:参啊,你明白我所说的道吗?天下之事有千万种变换,天下之物有千万种分别,但是他们的道理却是同一个道理。如果在每一个事物上细细讲求,肯定会头绪万千,找不到下手的地方,不是讲求根本的方法。

我认为天下的事物,只用一个道理就可以贯通,任凭千变万化,都能合乎这个道理而没有丝毫的不符,具体到每件事上都没有不恰当的。比如河流,即使分成千万河汊,也都是由源头流出来的。比如树木,即使长出千枝万叶,也都是由同一个根长出来的。扩展开则博大精深,总结起来又十分俭约,这就是我所说的道。曾子听了孔子的话,恍然大悟,就回答说:唯。曾子的功夫已经很深厚了,见识相当高明,所以不再有疑问。

圣人传授心法,只有曾子领会到了真谛,而其他学生都不明白。孔子出去之后,大家就围着曾子问:夫子说的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曾子回答说:夫子所说的道理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是忠恕而已。一个人的心就是千万人的心,自己心中渴望的,就是其他人心中渴望的。如果心中每个念头都出于忠,就能够推及他人,如果心中每个念头都出于恕,就可以理解千万人的想法。只是这一个心,就可以遍通一切,一以贯之,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圣人所传的心法,而忠恕是着手下工夫的所在,没有其他更多的道理。

这段文字是《论语》中最玄妙的地方之一,和佛陀拈花一笑有异曲同工之妙。心法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孔子和佛陀一样,用玄机传授心法,曾子和迦叶尊者一样,都领悟到了心法的绝妙。面对同门师兄弟的疑问,曾子用忠恕来解释,不过是应对之法。忠恕近乎道,而非道。对不能领悟的人讲,这样说已经算很恰当了。尽己之谓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正是我们应该下工夫的地方。至于一到底是什么,拈花一笑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靠自己慢慢领悟了。

5.凡事多思考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待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怒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这九种思虑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样,都是规范一个人言行的顶上功夫,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儒教的清规戒律。

试想,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视一听都要自我省察一番,想想对不对,那不是活得太累了吗?

因此,从理论上说,这九种思虑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当你真正面对现实,尤其是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现代生活时,就会感到要真正履行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凡事还是多想一想,多思考。

做到“貌思恭”关键是要有一颗尊重别人的心,把别人看成是一个与自己一样的有尊严的人,打心眼里尊重别人。

风流倜傥的温莎公爵因为不爱江山爱美人而名扬世界,而他善解人意、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更是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有这样一个故事。

19世纪的印度成为英联邦成员之后,有一天,印度各大部落首领前来拜见英国王室。为了缔结友谊,实现英国在印度的顺利统治,英王室决定举行一个盛大的宴请招待会,当时还是王位继承人的温莎公爵奉命主持这次宴会。

席间,宾主双方你来我往,杯光盏影,觥筹交错,气氛热烈。可是在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服务员为每一位客人端来了洗手水,印度人看到精致的器皿中盛满了水,以为这是给客人的茶水,便纷纷端起来一饮而尽。此情此景,令在座陪客的英国贵族们目瞪口呆,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坐在主陪位置的温莎公爵。

这时,只见温莎公爵不动声色地一边与客人交谈,一边端起他面前的洗手水自然大方地一饮而尽。众贵族绅士们自然不敢怠慢,都若无其事地将自己的洗手水喝完了。一场看似不可避免的尴尬场面就这样被温莎公爵巧妙而得体地化解了。

印度部落首领受到了热情款待自然很高兴,宴会取得了成功,温莎公爵也用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和令人佩服的情商与智慧为英国赢得了更大的国家利益。6.通过学习改变人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

从这句话的本意来看,孔子认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才是不可改变的。但后人附会,却把它理解为“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的”,意思完全弄反了。而且把性情附会为等级、地位的世俗的东西,以此证明孔子是封建甚至是奴隶等级制度的鼓吹者,这实在是很荒唐的。

其实,孔子对人性是有着很透彻的了解的。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天性本来是相近的,因为习惯不同而逐渐使他们差距远了。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对每一个人都可以加以教育,没有贫富贵贱等区别。实际上孔子的学生中几乎各类人等都有,他因人施教,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平等对待。颜回可能是最穷的,却是他最欣赏的学生。其实,孔子看人是否卑贱,并不是注重于这个人是否有地位、生活是否富裕,而注重的是德行。

从智慧的角度说,人与人本来就是有区别的,换言之是分等级的,而孔子确确实实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以此为依据将人分等,孔子更是根据不同的人等提出不同的修养方法,并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朴素的理论依据。上人者,可以对其直言天理,直击其心,使其明白“上”,不以名利;中人者,多言规则,强调后天磨练,也可以修养为君子;下人者,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以生前身后限制之,以名利得失约束之,不期望其本质的根本改变,只求其不影响社会的和谐、有序。

所谓上智,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无论身心经历怎样磨难,即使夺其命,亦难夺其志;所谓下智,无论享受如何的安逸,无论熏陶怎样的圣贤,也难以改变其下愚的天性。

不否认众生的平等,同样不否认众生的有序,众生平等是人格、“生命格”的平等,是人与人人格的互相尊重,是生命与生命“生命格”的互相尊重,是彼此互相怜惜、爱护,绝对不能因此而否认其他更大层面的巨大差别。人性也是这样,人性自有人性的共通之处,美好自是美好,灵性自是灵性,无关尊卑贵贱,无关阶高级低;愚昧自是愚昧,笨拙自是笨拙,无关贫富门第,无关歧视、侮辱。

上智落难依然光彩照人,闪耀人格的光辉;下愚当道同样难以遮羞愚蠢、滑稽的表演,难以持久阻挡历史前进的脚步。就如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上有九天之鸟飞于云端,下有肉眼凝眸难以觅其踪迹,大树与小草、巨兽与昆虫,各有各的生存方式,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存在之合理,智慧乃至生命级别的差异绝对不影响众生在“生命格”层次的平等,上智如何,下愚如何,何以不敢面对,何以不敢承认,何以必须以阶级论衡量万物,何以以唯物论强奸天下,何以以某个人的认识取代五千年的文明,乃至取代全人类的智慧?

“不移”乃智与愚的“不移”,不是所有领域的绝对“不移”,更不是面对“智”与“愚”无所作为。比如穷人有穷人的生存方式,富人也有富人的生存方式,然而贫富可以改变;一个先天智障者,经过训练,可以生活自理,自我生存;一个灵性愚笨的人,只要不改变其尊贵的人格,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没有谁有权利嘲笑之;一个后天遭遇身心灾难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就医,或心理训练恢复常性;而根据科学规律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发人的智慧潜力,适用于各个层次的人。

在“智”与“愚”不移的前提下,做一些小小的移动,谋利益于天下,谋幸福于国家民族,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7.选一个好邻居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里:同……一起居住。处:读去声,居住。知通智。

孔子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不过的事。选住址不顾环境,哪里能算聪明呢?”

孟子母亲为儿子成长选择居住环境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得到好的教育,花了不少的心血。但是由于家中贫寒,他们只能住在墓地附近。由于经常有人出入墓地办理丧事,看得多了,孟子和邻居的小孩也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母亲看到了,非常担忧,她想:“这怎么行?以后我的孩子长大了会有什么出息?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母亲就带着孟子搬离墓地,住到集市里去了。集市里以商铺为主,看得多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母亲看到后又担心起来,她想:“孩子将来做个商人有什么出息?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每天看着那些老师和学生的言行举止,也开始慢慢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了。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才满意地放下心来,她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孟子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环境对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父亲,也曾经为给儿子寻找一个适合基督徒生活的环境而搬家。少儿时期的邻里环境很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都会这样来为子女考虑问题。

但君子自己的居处选择也同样重要。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谈到“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在孔子看来,这都是“小人”环境下的庸碌状态。孔子对君子生存环境的重视,也反映了孔学对培养君子的热诚。

民间还流传着若干类似的谚语,也在说明环境会怎样影响人的成长,如“染缸里拽不出白布来”,“龙找龙,凤找凤,跟着耗子学刨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此类话头或者有所谓“宿命”因素,但它所提供的生存经验却是真实的。

“里仁为美”是一个判断,讲的是邻里。进一步说,就是说要与“仁”周旋,不能一日违乎仁,有好的同伴、好的邻里、好的职业等等,都是美事;“择不处仁”,是说若有选择的话,一定要选择与仁“处”,所谓“不可须臾之间惟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也。因此,后半句可能不仅仅是说“求居而不处仁者之里,不得为有知”(郑注)、“居宅必择有仁者之里”(皇疏)、“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朱注),而仅仅是说求居,或如杨伯峻先生言,亦可能包括择业等等。

儒家的智慧就是如此的平实,而又如此的高明。孔子教给我们很多就是这样为人处世的智慧。这一句大体是关于择邻而居的,其实引申一下很多人想到交友,孔子也教育我们要与仁厚忠信的人为友,所谓: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其现实的人,总是要在现实的世界中展开其生命,如果失去了其现实的人间关系,失去其人伦日用中的行为,人就空了。

而我们与人相处,当然要选择有仁厚之德的人交往,所谓“就有道”也是此意。一时的交往和选择住所尚且要注意以仁厚为标准,当我们选择我们如何度过我们一生的时光,以何种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更应该以仁为依据。孔子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就在于此。

读后收获:

一、读读下面的短文,谈谈韩信受辱时的心理状态。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二、在佛像中,有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佛尊——弥勒佛。有一副对联就赞颂了他超人的胸怀,请把对联补齐。

慈颜常笑,________。

大肚能容,。

三、完成下列名句的填写:

1.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

2.子曰:“巧言乱德,。”

3.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5.子张学干禄。子曰:“,。,。言寡尤,。”

四、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中庸”指的是什么?

2.根据所给的几则材料,请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加以评价。

五、论语中的智慧首先在于学会识人,就是通过人的言行识别人,请你运用这种方法去识别孔子的一个学生——宰予。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①之墙,不可圬②也。于予与③何诛④!”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①粪土:腐土、脏土。②圬: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③与:语气词。④诛:意为责备、批评。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宰我这个人的认识。

2.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孔子评价宰我的言论?

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请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2.由上述文字能看出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希望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第四章 学习修身

同类推荐
  • 政治军事文化百科

    政治军事文化百科

    智慧创造着文明,知识丰富着社会,好像太阳和月亮,照亮我们绿色的地球。我们都是地球的孩子,沐浴着智慧和知识的阳光雨露。
  •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程)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程)

    全书分14章,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开放性,对于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随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学科的重构而形成的较为成熟的新的教学成果,全部纳入《教程》范围,予以编写出版。
  • 美国语文阅读经典(小学卷)

    美国语文阅读经典(小学卷)

    《美国语文:美国小学课文经典读本(英汉双语版)(套装共2册)》是一套通过道德文字向孩子传授知识、进行美德教育的优秀读本。汇集了狄更斯、华盛顿?欧文、莎士比亚、爱默生、梭罗等名家名篇,通过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故事,将道德教育的内容倾注于作品之中,让孩子在欣赏这些优美文字的同时,从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美德观念。对国内中小学生学习英语一定大有帮助。<br>《美国语文:美国小学课文经典读本(英汉双语版)(套装共2册)》根据全文,按主题进行分类,共分为10篇,亲近自然、动物亲情、正直诚实、勤奋友爱、坚毅勇敢、同情善良、自尊自律、交往处世、求知思考、快乐人生。
  • 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自立成就好人生

    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自立成就好人生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方法

    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更是着眼于所有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培育大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从而有助于在大学生中开展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整个校园处于和谐而稳定的状态之中。有研究表明,和谐校园中良好的人际信任,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热门推荐
  • 匈奴的克星——霍去病

    匈奴的克星——霍去病

    匈奴的克星——霍去病封狼居胥志漠北荒芜孤一军,春风得意弱冠帅。马蹄声徐行军急,鞘中利刃待时抽。是为大汉霍骠骑,至今不世出名将。初战八百奔百里,杀破匈奴四逃窜。瀚海暗云直漠北,藐然封狼居胥山。十万幽并铁骑至,峥嵘雄狮吞戎狄。——来源于拙作《云阁集》
  • 太阳暖男你别跑

    太阳暖男你别跑

    坚强独立的女主为了逃避暗恋两年已有女友的简晟学长而出国却无意结识了阳光体贴的尹晗彬和霸道邪魅的金珉秀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大家可以猜猜男主是以哪位小鲜肉为原型的哦)
  • 煌游记

    煌游记

    九州大地,浩瀚无边,正魔对峙,妖邪共舞,苏煌两世为人,身负太阴绝脉,又如何化腐朽为神奇,集十方神器,逆先天残命,一步步走向仙道巅峰,尽在煌游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少女侦探的日常

    少女侦探的日常

    少女侦探晓雨和另外三个傻乎乎室友的日常生活——
  • 强悍女尊之雄霸天下

    强悍女尊之雄霸天下

    本书承接上部铁血双娇,采用穿越的形式,描写主人公震撼的身世及不平凡的一生。作者呕心沥血的良心之作,不挣钱,不搏名气,只为您真心的喜欢。剧情简介:女主穿越了,成为世上最有钱有势的人。但几年都不肯接受现实,不接受与生俱来的身份,不接受皇位,也不接受男人。。。。。。举国上下为之头痛,且看女主如何驰骋江山与美男之间。。。。。。
  • 无量光

    无量光

    人之一生就在一个劫字,人一生下来就是劫不然就胎死腹中,这就是生劫,无边的天际,浩瀚的大域,不计其数的生灵等待它们的命运又是什么呢,更多精彩尽在无量光。。。。
  • 为他唱的一首歌

    为他唱的一首歌

    叶诗琪在歌房唱歌时刚好被路过的陆逸辰听到,陆逸辰朝歌房一看,叶诗琪的侧脸被阳光照射,陆逸辰嘴角微微一笑,他们的故事开始了。
  • 72号胡同

    72号胡同

    一个初二女生搬进了一个诡异的胡同,里面时常出现一些奇怪的事,直到有一天,录音机里说:某某城市的市中心的天空出现一个大窟窿,里面有许多恶鬼飞出,四处攻击人类,窟窿里的恶鬼不断冒出,许多城市也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想到,第二天,那个胡同也出现了这个现像,林曦在逃亡过程中,无意进入了不存在的72号胡同躲避,没想到那是一个异世界,当她进去后,那个洞就消失了……
  • 多情总裁求爱记

    多情总裁求爱记

    上完床翻脸不认人不是男人的权利吗?为什么这个女人翻脸比翻书还快?但是不管多难追,他,一定要把她追到手!啥米?只做周末恋人?好!你不要带感情的关系,我偏偏要你倾情试爱!这辈子,我们做夫妻是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