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03000000002

第2章 看孔子的成长历程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之路中最为关键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身体的成长,心理素质的健全,知识的增长,良好性格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完善和充实……都处在巨变的过程中。所以,作为中学生最关注的一个词是什么?是成长,是如何健康且快乐地成长。我们要走上健康成长的快线,走向知识丰富、人格充盈的理想境界,要做到不走弯路至少少走弯路。

我们要顺利地健康地成长起来,一方面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培育和谆谆教诲,另一方面离不开老师的不倦教导和鼓励,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论语》中得到关于成长的有益启示。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其社会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其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相对于今天的时代来说,那是一个知识荒芜的时代。但是孔子为什么最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留下让后人享用不尽的无穷智慧,这是让我们感到好奇的。我们不妨从孔子自己的成长经历探寻他成长的诀窍,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1.终身学习,不断完善

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的人,虽然他的祖先出身贵族,但到他自己,相隔太久了,失去了贵族的地位,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说他早年出身贫贱,因此能做很多种杂活,“鄙事”就是干杂活。他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住在阙里,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家庭境况可想而知,极为贫寒。但是孔子15岁时立志求学,这算是求学比较晚的时候了,孔子学不嫌迟。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中“有”是一个通假字——“又”,“十有五”就是“十又五”,也就是15岁,15岁立志求学,在这里“志”很关键,没有这个志,就不可能学有所成。我们有些中学生在这一点上不太明确,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感觉是父母亲让我学习我才去学的,是老师让我完成作业我才不情愿地完成的,缺少内在的志向。孔子30岁就立足于社会,40岁就不再迷惑了,50岁知道自己的命是上天注定,自己无法改变的。孔子那时候没有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一个宿命论者,他相信天命。60岁的时候别人说什么都能听得进去,70岁时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还不会越过规矩尺度的。前几年我读过一篇文章叫《给堕落一个理由先》,就是说品德修养好的人,偶尔想堕落的时候却很难,因为找不到堕落的理由,实际上是已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了。

这是孔子自己的人生经历,但是后来这个年龄标准就成为我们大家通用的标准。“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几个词就成为人们在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一个个年龄段的代称了。

孔子按智力和掌握知识的不同把人分为四等:“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孔子并不认为自己就是那“生而知之者”,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在春秋时代,应该算是一个知识荒芜的时代,对于博学多识的孔子,人们不禁要问:孔子博学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人就问到这个问题。孔子说,我也不是天生就知道的,我爱好古代文化,我就勤奋地去学习它。看来他是学习在他之前的文化,别的也没有什么诀窍。

孔子一生并不富裕,只不过吃得起饭而已,他本人并不看重吃穿,随身之物几乎都是书,一生都好读书。他好古,是喜好上古三皇五帝、文武周公的圣贤之道。

“敏以求之”,大家要注意这个“敏”,它意味着不僵化、不古板、不教条、不墨守成规。很多人在学习这些的时候,往往就会陷入僵化、古板和教条,这三者是我们学习的障碍。敏以求之,就包括前面的发愤忘食,而且还要孜孜不倦。

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金山银山都蕴含于其中,但是大家却不晓得去挖掘,宁肯在社会上找寻精神快餐,乃至精神垃圾。我们向孔子学习“敏而好古”的精神,这笔前人留下来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笔精神财富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

我有一些朋友已经是大富大贵,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古人的这一套学问非常尊崇,而且也在认认真真地学习,认认真真地修行。那些权力越大、经济实力越高的人,往往越有如履薄冰之感,他们也曾借助于西方文化,但最终他们都会发现还是要回归到我们中国的圣贤之道上,在这上面寻找力量,寻找智慧。大家都可以自我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能如孔子“敏而好古”呢?

2.一切秘诀在于好学

孔子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惑,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他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思考,但是并无什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看来只去空想,而不去更多地吸取知识智慧,是没有益处的。这是孔子自己亲身体验所得出的感受。

孔子是一个极为谦虚的人,当有人问到他学有所成的诀窍时,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意思是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看来孔子的博知还是得益于自己的好学。

孔子的好学达到怎样的境况呢?孔子对此有过阐述。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孔子从读书学习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看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自己的学习体会。同时从养生学的角度说,“不知老之将至”,就是常保年轻的心态,也是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

发愤忘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寝忘食的精神,但孔子废寝忘食不是为了玩耍娱乐,而是为了学习。孔子一生谦虚谨慎,唯有对自己学习的态度毫不自谦。他曾在多种场合公开表示,自己一旦学习,就一定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往往有渊博的学识,这些无一不是从学习得来的。因此我们说,要成大事,需要从学习开始。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他的父亲竹亭老人曾经长期苦学,却为科举考试所困,43岁时才补为县学生员。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壮年后悔过,因此对竹亭公督责最严,往往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大声地呵斥儿子。至于竹亭老人,他的才能既然得不到施展,就发愤教育儿子们。曾国藩曾经在信中提到过这样的事:“先父……平生苦学,他教授学生,有20多年。国藩愚笨,从8岁起跟父亲在家中私塾学习,早晚讲授,十分精心,不懂就再讲一遍,还不行再讲一遍。有时带我在路上,有时把我从床上唤起,反复问我平常不懂之处,一定要我搞通为止。他对待其他的学童也是这样,后来他教我的弟弟们也是这样。他曾经说:‘我本来就很愚钝,教育你们当中愚笨的,也不觉得麻烦、艰难。’”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曾国藩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曾国藩9岁时已经读完了“五经”,15岁时,受教读《周礼》、《礼仪》,直到能够背诵。还读了《史记》和《文选》,这些恐怕就是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基础。曾国藩在14岁时因一首诗而得了一门亲事。他之所以少年能早早显达,推究其根源,实在是靠家学的传授。

不过从根本上来说,他一生的成就还是源于他自己的苦读,正是他一生的学习不倦,才成就了他多方面的辉煌。

对曾国藩来说,美服可以没有,佳肴可以没有,华宅乃至女人也可以没有,但是不能没有书,不能不读书,读书成了他生命中的最重要部分。

曾国藩从小就特别喜爱读书,1836年的那次会试落第后,他自知功力欠深,便立即收拾行装,怅然赋归,搭乘运河的粮船南归。虽然会试落榜,却使这个生长在深山的“寒门”士子大开眼界,他决定利用这次回家的机会,作一次江南游,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宏愿。这时曾国藩身边所剩的盘缠已经无几。路过唯宁时,遇到了唯宁知县易作梅。易作梅也是湖南人,与曾国藩家是世交,也认得曾国藩。他乡遇故人,易知县自然要留这位老乡在他所任的县上玩上几天。在交谈中得知这位湘乡举人会试未中,但从其家教以及曾国藩的言谈举止中,便知这位老乡是个非凡之人,前程自然无量。他见曾国藩留京一年多,所带银两肯定所剩无几,有心帮助曾国藩。于是当曾国藩开口向易作梅知县借钱作路费时,易作梅立刻借给了他一百两银子,临别时还给了他几两散银。经过金陵时,他见金陵书肆十分发达,留连忘返,十分喜爱这块地方。在书肆中曾国藩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更是爱不忍释,自己太需要这么一部史书了。一问价格,使曾国藩大吃一惊,恰好与他身边所有的钱相当。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部史书买下来,而那书商似乎猜透了这位年轻人的心理,一点价都不肯让,开价一百两银子一钱也不能少。曾国藩心中暗自盘算:好在金陵到湘乡全是水路,船票既已交钱定好,沿途就不再游玩了,省吃少用,所费也很有限。自己随身所带的冬季衣物在这初夏季节也用不着,不如送去当了换点盘缠。

于是曾国藩把一时不穿的衣物,全部送进了当铺,毅然把那部心爱的《二十三史》买了回来,此时,他如获至宝,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平生第一次花这么多钱购置财物,这就是书籍。此一举动,足见曾国藩青年时代志趣的高雅。在曾国藩的一生中,他不爱钱,不聚财,却爱书,爱聚书。

家中的老父得知他用上百两银子换回一大堆书的消息后,不怒反喜:“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还债),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父亲的话对曾国藩起了很大作用,从此他闭门不出,发愤读书,并立下誓言:“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就是不孝。”

曾国藩发愤攻读一年,这部《二十三史》全部阅读完毕,此后便形成了每天点史书十页的习惯,一生从未间断,一部《二十三史》烂熟于胸。

曾国藩读书还讲究一个“恒”字,读书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事情,日日读书,日日写作,真正是活到老学到老,勤奋不息。

在翰林院,曾国藩已经是一个做了高官的人,许多人到了他这样的地位,早已觉得功成名就,可以放下书本了。可是他却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而且还非常认真地定下了一份详细的读书计划。

“读书读熟十页,看应看书十页,习字一百,数息百入,记过隙影,记茶余介谈一则,右每日课,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古文一艺,右月课;熟读书:《易经》、《诗经》、《史记》、《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应看书不具载。”(《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不仅靠勤奋读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且能沉醉于读书之中,把它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不少政治家、学问家对曾国藩有很高的评价。

蒋介石也把曾国藩视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在其任黄埔军校校长时,把《曾胡兵书》列为黄埔军校的必修课目之一。

蒋介石经常向其子蒋经国讲述自己在学习曾国藩时所获得的心得和体会,并再三叮嘱蒋经国要终身对《曾国藩家书》进行学习和研究。

所以,勤奋学习是我们成就事业、顺利成长必要的条件。

3.学无常师,广泛求教

生活于战乱的春秋时代,孔子为什么这样博学,他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有一个人提出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卫国的公孙朝。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文王、武王之道,并没失传,还在人间。贤人能了解其中的大道理,不贤的人只能了解其中的小道理。到处都有文武之道。孔子处处都学,哪有固定的老师呢?”

当公孙朝向子贡提出问题,要查询圣人的师门时,遭到了子贡雄辩而有力的反诘。按照子贡的说法,圣人无处不可以学习,无人不可以学习,只要是合于文武之道的就行。这种看法在唐代韩愈那篇著名的《师说》里得到了发挥。韩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因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就是子贡在这里描述孔子学习的状况。

孔子到了周公庙,事事都向人请教,有人讥笑他不知礼,他却说,不懂就要问,正是礼。

善于广泛地吸取知识,广泛地向别人学习,这是孔子好学的表现,也是他善学的智慧。他曾经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见贤思齐是个多步骤的系列过程。首先要具备识别贤与不贤的眼光,才能见贤;其次是见而生爱,欣羡不已,有歌中所唱“多年后,我就成了你”的强烈内心向往;最后则是以榜样为标杆,紧盯目标,付诸行动,孜孜以求。

米开朗琪罗说,“当我看到一个具有才能或思想的人,或一个为人所不为,言人所不言的人时,我不禁要热爱他,我可以全身心托付给他,以致我不再是我了。”

无视自己的成就和名望,衷心诚服于另一个人,将具有卓越才智和高尚美德的他者,作为自己的表率。在向之看齐中,浑然忘我,甚至丢掉了自身的存在,潜心其中,身体力行,向目标步步追赶。这本身就是一种仁德之行,非贤人不可操之。

而孔子提出的后一项要求更高。

见不贤,不是拂袖而去,或远远躲开,再忿忿吐口唾沫以示不屑,而是“内自省也”。将不贤当做一面镜子,反观自照,检查自己身上是否也有这种毛病。

有容乃大,所有圣人的心都郁郁葱葱,疆域无边。

《浮士德》里,与浮士德博士结伴而行的靡非斯特,是阻止追求真、善、美理想的恶魔,他一次次邪恶诱引,阻碍向善,最终却都成了浮士德不断追求、自强不息的反向动力。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仅用夫子半句话,歌德就为世界创造了一部永远不朽的诗剧。真是伟大。

孔子向哪些老师学习了呢?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识气象、精音律、通历法,常与周景王应对星象吉凶征兆。孔子久仰其才,于周敬王2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专门造访苌弘,因对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而虚心求教。

还有个老师是师襄。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听了孔子的演奏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要继续练习这首,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再弹给老师听,师襄又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还要继续练习这首曲子,这样反复了数次。孔子认为只是弹出乐曲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它的内部逻辑,还要深刻理解曲意,抵达乐曲的意境。师襄正是利用学生学而不厌的精神,让其发挥主动。

老子和孔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也都被列入世界100位历史文化名人。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档案馆馆长。老子和孔子基本同处一个时代,孔子又比老子稍晚。老子博览群书,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礼乐制度,闻名当朝。用今天的说法,他是当时“天下第一”的大学问家。老子和孔子的缘分,在于孔子曾多次问礼于老子,这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佳话。

孔子一生曾多次向老子问礼。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成为官方圣典,一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汉代画像中出现孔子虚心好学的题材“孔子问礼于老子”也就成为不足为奇的事情。老子创立道教,孔子创立儒教,儒道两家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若明若暗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由以上历史事实,我们分明看到一个不仅仅依靠书本还善于广泛地向别人学习的孔子。

圣人无常师。我们这些平庸之人还有什么不可以随处拜人为师的呢?由此想到,那些到处炫耀师门,炫耀是某某名牌大学名牌系科毕业的人,说来真是浅薄。孔子没有师门,没有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不也照样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了吗?考证历史,许多真正为人类、为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大多还真的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真的像孔子一样“无常师”呢!

4.坚持不懈,甘于贫贱

学有所成还有一个必备的条件,那就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个观点孔子也有自己的切身体会。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比如堆一座山,只因为差了一筐土,这座山就堆不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是在学问还是道德上,都应该坚持不懈,做到自觉自愿。

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持之以恒地挑战挫折,你就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让压力成为你冲向终点的动力,一个绝境就是一次挑战、一次机遇。只要坚持一下,总有一天你会成功。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坚持是走向成功的唯一秘诀。

有一个科学家,经过了808次试验,终于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药物。这种药物的发明,让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一次,记者采访他:“你在这808次的实验中,哪一次的实验让你感到最痛苦?”

“当然是807次失败的那次试验了。”科学家这样回答。“那么,哪次实验又使你最感到快乐了呢?”

“当然是808次成功的那次试验啊!”科学家笑着回答。

“那么请你谈谈,在这项发明中,你体会最深的又是什么呢?”

“事实证明,在科学实验中,当我感到最痛苦、最无奈的时候,也就临近了最快乐的时候。这,就是我最深刻的体会!”

科学家的话,在人群中久久回荡,激起了经久而热烈的掌声。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看到,科学家的坚持不懈,让他在经过了漫长的艰辛实验后,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其实,有时成功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关键时刻,也正是再添一把柴的时候。再添一把柴,99摄氏度的水就能达到沸点!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这样。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和打击,能够坚持下来的,最终一定会得到梦寐以求的幸福的果子。我们不缺乏时间,我们缺乏的是耐心和坚持下来的持久性。

你可以追逐成功,但记住,一定要坚持,你会因此而生活得更好。

孔子做学问,特别能超越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不足,专心于志学。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九夷:古时对东方民族的称谓。北称戎,东称夷,南称蛮等。孔子见中原无明君举用他,遂有居住于九夷之意。或:有的人。陋:僻陋,指夷地僻陋,不通于礼义。

孔子想要住在偏远的地方,有人说:“那里很僻陋,怎么办呢?”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的理想国,永远都在前方,所以孔子永远都是在路上。这或许就是孔子的宿命。凤凰总是不来,河图总是不见。孔子就只能是在路上孤独地走着。用某些人的话来说,孔子就像丧家犬一样在奔走着……但是,孔子仍然不断地在寻找着……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里很自信很自豪地引用了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篇末点题的收束: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孔子是最好学的学生。透过时间的氤氲,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风尘仆仆地奔波于求职路途上的好学不倦者的身影。

同类推荐
  •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下)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下)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组织心理与行为管理概论

    组织心理与行为管理概论

    以人为本,促进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是实现组织持续创新的关键。本书从人是管理的核心入手,紧紧围绕着工作环境中的员工,循序渐进地以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展开对人及人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剖析和探讨。本书根据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实效性的训练,将工作情景中的管理者与员工的内隐心理与外显行为改善有机结合为一体,以创造创新型组织。本书的重要特色在于全面考虑组织中人的各类心理表现,既从管理学的视角来揭示心理预测行为,又从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人的心理微妙变化以及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心理与个体心理表现的不同,是从管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来阐述心理与行为的。
  •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本书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民族精神的培养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民族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中外微型小说精选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中外微型小说精选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漫步私募星图

    漫步私募星图

    讲述一位工科女生,如何一步步成为一名成功的基金经理,在以男性为主的金融世界里,绽放自己的光芒
  • 最美的时光遇见了你

    最美的时光遇见了你

    青春生活中,我们总有高兴犯傻时,青春生活中,我们总有悲伤哭泣时,青春生活中,我们总有离别和再见,当你坐上青春这趟列车时,你忽然想起,你并没有问,并没有问这趟列车要开去哪,而你也并没有想在哪站就下。你应该去选择,为自己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青春回忆录小说,回忆属于自己的青春。)
  • 看星星摘星星

    看星星摘星星

    这是一个女主倒追男主,男主半推半就从了的故事。高甜!
  • 半世风信子

    半世风信子

    长相清秀的韩翎在高一结识了唯一的红颜知己林若雅,因为一次意外而导致男性器官遭到损毁,天无绝人之路,危急时刻却被发现同时拥有女性器官,只能手术化名为韩翎随母姓的转学亲妹许蝶重新入学读书,在男性时唯一的红颜也是变性后唯一知道许蝶真实身份的林若雅的帮助下逐渐适应女生身份生活,却差点被不知身份的男性时期的纨绔发小夏凌风爱上,却也引发了夏凌风对于许蝶身份的怀疑,经过层层抽丝剥茧,最终获知许蝶身份,却不敢面对,但是却在学生会长慕容影的影响下改变。后来反派乌鸦的突然强势介入与慕容影对夏凌风的表白的拒绝,更是加速了夏凌风的蜕变,而许蝶却不知道她的出现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和身边朋友的青春轨道。
  • 海洋行星

    海洋行星

    在遥远的宇宙中,有一颗蓝色的海洋行星——班卡纳塔星。在星球的海洋中生活着两类奇特的外星人,卡塔人和阿都纳塔人。星球上发生过可怕的“大灾难”,万物湮灭,曾经傲视寰宇的科技文明毁于一旦,外星人遭受灭顶之灾。幸存的人们困居于海底,依靠仅存的史前科技,勉力求生。就在文明缓慢恢复之际,矛盾和危机不可避免地酝酿爆发。外星英豪们开始行动,力图恢复科技,拯救自己;野心和阴谋也蠢蠢欲动,明争暗斗,王霸图雄,一时间风云聚会,怒海狂涛。一个少年却卷入浩劫,最终成为改变行星历史之人,更离奇的是,他竟是一个地球人。他是谁?从何处来,为何孤身一人而不自知?他将如何改变海洋行星的历史?……《海洋行星》,精彩尽在其中。
  • 重回碧蓝之海

    重回碧蓝之海

    一觉醒来……唔姆,怀中躺个小女孩,这兔耳怎么这么熟悉?果然……果然是穿越了吧!怎么看都是穿越了吧!少年曾经许下的愿望,在此时化为现实。在地球上一事无成的他,摇身一变成为了游戏世界的救世主,坐拥无敌舰队。但一切真会如此简单吗?怎么可能!我如是的说道。当原本隐藏在暗中的阴谋渐渐浮现,最终的少年,又将以何种方式面对这个世界?
  • 神殿再造

    神殿再造

    帝都空城的平凡高中生九渊星银,某天与一个奇怪的少女相遇,几经周折后星银获得了少女的全部灵力,而少女因为灵力被吸走的缘故变成了萝莉。看平凡的高中生在萝莉的指引下如何成为帝都空城的最强之人吧!当然怎么可能会是这种结局?总之,女主角是萝莉,是萝莉,是萝莉!如此重要的事情在座的各位萝莉控大老爷还能放过她吗?敬请关注《神殿再造》。
  • 傲娇狼君太霸道

    傲娇狼君太霸道

    臭狼又傲娇了,看来是欠收拾;瞧这小嘴撅的,欠亲亲?想得美,夫君这种东西生气老不好,多半是惯的,打一顿就好了。
  • 半夏小馋:呆萌小娇妻

    半夏小馋:呆萌小娇妻

    〈弃更,详情请看第48章〉【本书有四对主角,四个小故事,愿意入坑就来吧,简介就这么凑合啦嘿嘿。】毕业那年的他,因为承诺,对她格外照顾。毕业后的他,因为喜欢一个人,又怎甘愿做护花使者。爱有时像生理周期,自制力不是取胜关键,心血来潮时,一朝被蛇咬,处处闻啼鸟,一惊一乍往往让荷尔蒙跳跃,当心跳敲开门时,屋里的一切却像被撬过门一样乱得无与伦比,惊喜化成惊吓,解释也只被当做掩饰。转身关上门……
  •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主要内容: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