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97200000006

第6章 三铭堂——繁华事散逐轻尘(1)

上个世纪初的安溪,物阜民安。镇上多临水人家,门户小巧,淳朴雅洁;也有较为艰难的铺席之家,多深隐在衖堂狭巷里;当然,也不乏殷实大家,或一片宅院甲邸连云,或平地楼房岿然耸峙,最豪华的建筑大概便是现在极少见的走马楼了。所谓走马,通常是一排五间坐北朝南的楼屋、东西左右相对各一间厢房、中间天井,正门处又是楼房,四面的楼房围成一圈,有回廊相通,如同走马灯,不必下楼就能从这间屋转去其他楼屋。当时只有上纤埠的周家和下溪湾的沈家住着这样的华邸。其余殷实人家多为楼屋,但也已很不易了。徽派建筑以精雕细琢见长,赣派以布局独特闻名,闽派以简朴实用为尚,杭嘉湖一带楼屋以浙派雄风崛起,博采众长又独树一帜。有的大家族几代下来,子孙不断繁衍生息,楼房也一进叠一进。层层深入地走进这样的高宅大院,方知“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句诗所描绘的规格。

现在走访镇上一些年长的老人家,他们都知道,曾经在桥北街上,有一座气派的砖木结构楼屋,五开三进十五间,规模不小。白粉墙、青黛瓦,房顶高嵴翘角,檐马随风叮当;榉木的梁柱,浑圆结实;朱栏外安着镂花雕龙的牛腿,燕窝状的红木锁窗上刻着祥云。两侧厢房各设一盘步梯,供主人上下楼,也为防盗安全。宅子的两扇黑漆杉木实榀门上方挂着一块烫金匾额,上书:“三铭堂”,笔力遒劲,篆势飞动。三铭者:铭教诲,继遗志,识妖鬼。这个宅门里,住着沈氏一家及长工仆役二十三人。这九个大字,也便是沈氏子孙所敦行的家训。当时清末“长毛”作乱结束不久,沪杭一带百姓经常东躲西逃居无定所,及至尘埃落定,家谱多已在辗转逃亡中遗失,反不及上八府东阳、义乌一带保存完好。故寻常人家通常上溯不过三代,三代以上,勾索无凭。沈家的故事,即从沈良开始,百年间,正好与整个时代大局遥相呼应。

同治八年的隆冬,沈良诞生在桥北一户小康之家。家中经营着一个小小的豆腐作坊。作坊是当时安溪的一大龙头事业,大一点的酒酱作坊都是厂店连锁,掌柜家里自备器具,小坛装三斤,大坛装五斤,酿酒做酱,长年不休。安溪的豆腐作坊,也兼做腐乳。现在绍兴腐乳行销全国;旧时本地出产的腐乳亦不遑多让。红腐乳、醉方腐乳、油方腐乳乃至臭腐乳,窖藏五年以上,香醇味美。酒浆以及豆腐、腐乳这些,虽系微末食物,然而一年四季家家必备,因而沈家的小本生意也还红火。只是沈良不幸,十岁而孤。二十岁不到,母亲也过身了。他小小年纪,而天地间已再无一人可以相依。可从小,寡母教导他的是:人无刚强,安身不牢。因此,虽然幼年失怙,他反而养成了一种坚毅果决的性格。母亲死后,他更是一心精进于事业。接手铺头不几年,凭着克勤克俭的一贯家风,已经略做出些家业,购置了几亩薄田,三爿豆腐店生意兴隆,兼之为人不修计较,颇为乡里称道。立业之后,理所当然是成家。妻子出身胡林的翁家,家境优渥。夫妻二人夫唱妇随,倒也静好美满。

然而翁氏过门之后,每次归宁接她回桥北时总是难掩一段愁容。问明原委,原来是媒婆说亲时把沈良夸成年轻有为身家万贯。年轻的小姐,抱着满怀的期待做了他的新娘,嫁过门来却发现夫家不过几间瓦房,全然不似大家。前后心里有了落差,虽不至于遇人不淑这样叫人绝望,然而在看重田产地皮、楼屋房产的年代,一位小姐感到委屈是情有可原的。沈良知情后,轻描淡写地说“你要高楼广厦,眼下就可以盖起来,只是你以后不要后悔。”那时候,盖楼屋是件浩大的工程,耗去三四年的功夫才成,不仅要有足够的财力作为源源不断的后劲支撑,还要转圜好人际关系,把泥匠、木匠笼络得服服帖帖,才能省心又省钱。当时雇人造房还有一样不成文的规矩,即东家要为工匠师傅们煮饭做菜伺候伙食,以示诚意。不过那时家中没有请厨娘,翁氏只好亲自充起了伙头役。厨房里用的是灶头,烧的是松木竹排,在灶膛前坐久了,她的眼睛常常被燻得泪水直流。沈良没有食言,他确实有那份雄厚的财力,前后三进十五间楼房,三年始成,一时无两。“桥北沈家”这响当当的声名儿,也似这一片鸳瓦般巍峨崛起。正厅、堂屋、内室、厢房,摆设的都是上等红木家具,正大堂皇。雕花窗格,檐马叮当,外围夯实的护耳山墙上稳稳地砌着三阶马头墙,六月里最肆虐的龙风(即台风,钱塘一带旧时俗呼“台风”为“龙风”)来也不怕。近百年后,红卫兵策划各项运动的“司令部”,还是沈家的祖产(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充公,改为安溪乡镇府。曾经不慎失火,幸赖那堵高高的马头墙,才不致火势蔓延成灾)。

那个时候要建一片体面的楼屋,折成银圆大致需要两万。没有相当的积蓄轻易不动工,建到一半财力难以为继的很多。沈良单靠三家豆腐店,经营再合理,持家再勤俭,终究难以做出这一番事业。那么,他究竟何时存了那么大一笔款子?又存了多久?其实他看似满不在乎,是因为早已胸有成竹。当他云淡风轻对妻子撂下那些话的时候,心里怕早已高屋建瓴描好蓝图了,不过一直深藏不露而已。国人财不露白的藏富情结并非于今为烈,而是在昔已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凡事总是中庸的好,低调的好。招摇过市,邻里见妒,素来为忠厚长者之大忌;何况旧时游手实繁,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围墙再高,庭院再深,怕也只有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钱多了寝食不安,倒还不如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此外,更有一层:财多罪重——也不无道理啊,荣华富贵了,总忍不住惴惴不安地扪心自问:一个人要有怎样的德寿,才配坐拥这样的福禄?唯恐自身功德不够,运祚难以久长。故此,红楼梦里宝二爷的名讳丫鬟小厮都叫得,老祖宗年高望重对待刘姥姥依然不失怜老惜贫的心肠。大抵古人“富而好礼”那一份恭敬谦诚里多少包含着一点位不配财受之有愧的惶恐。钟鸣鼎食的大家尚且恭敬如此,何况沈良的意外横财只是交运,言谈举止间,更是不敢稍有放肆。直到起了楼屋,家财才外露了。

桥北街上往来行人经过时,总不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他这些钱究竟是怎么来的?坊间传闻是沈良年轻时,有一年夏天在广济桥上摇着蒲扇纳凉的时候,看到对面的东渡池里一片沙渚上有一群小鸡荧荧发光。本镇老话说,能看见这异象的人必定有非常的命格,或是飞来横祸,或是时来运转。沈良正当盛年,壮着胆子偷偷掘地三尺,果然有猫腻——竟然是一个古墓,年深日久,不知朝代。挖到深处,打开棺材,还有许多陪葬的各色金银珠玉。安溪土、良渚玉,早在乾隆年间古董收藏方家中,便已声名鹊起,这一笔横财的价值,约略可以想见。至于其中辗转的折算变卖、银钱往来,时隔多年,已无从查询。兼之那时人们聚富敛财讳莫如深,更使这一段颇具传奇性的发迹如深宫秘史一样成了永远的故事。

历时三年,楼屋终于毕工。然而翁氏因为常年忙于操持家务,特别是坐在灶膛前生火做饭,燻坏了眼睛。虽然急忙征缓召和请医调治,终不见好转。而她自己也因心中愁苦啼泪不断,天长日久,渐渐地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再后来,没有享几年清福,便过早地去世了。只留下了两个儿子:长子沈樵,字品泉;次子沈桢,字玉泉。

民国以前的旧式传统女子,犹如笼中之鸟,一饮一啄都受命于人。翁氏是这样的女子。她是一位小姐,自小儿家中教导的,是坐起端正举止莫轻,在家要从父,出嫁须从夫,而唯一一次丈夫从她盖起了华屋,她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作为回复。“你不要后悔。”夫君的话,言犹在耳。她有过后悔么?——柔弱双肩挑起千斤重担,她用三年默默的隐忍和坚持一笔一画写下了自己的答案:体面的家声和名誉,是一个女子无悔的选择。

常常忍不住怀想这位年轻小姐的音容笑貌。想到弥留之际,她的嘴角在泪水中弯起了一个好看的弧——纵然面对两个幼子眼中噙泪,想起这片家业,她也是嘴角带笑的吧。那一丝微笑,美丽而凄然。

发妻中道夭亡,沈良理所当然为她风光大葬,亲友中三老四少都到齐全了,一家老小长工仆役,披麻戴孝浑身缟素地把棺椁送到民嘉圩入土为安。“沈氏孺人”的灵厝,南面西险大塘,背枕瑶山祭坛,眼前是一马平川的沃野,再远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桑林。清风吹过,叶子沙沙作响,仿佛还在隐约耳语追寻着她的传说。“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如果人真的死后有灵,她一定不曾远去吧。这片楼屋是她的家,家里有她的牵挂,幽幽芳魂化作了烟化作了灰,终要陌上花开缓缓归……

来年来了,去年去了,日子就那样无波无澜地过去,一转眼,已经十年了。十年间,沈家顺风顺水,家宅平安。郭璞在《葬书》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细按来,翁氏的青石大坟靠山临水,有水以界之,无风以散之,果真是无意中应了好风水么?还是冥冥之中她泉下有知,去后仍然牵挂着家人?

沈良此时已经富甲一方。家大业大,不能无人主内,就续弦再娶了一位姨太太,生第三子沈杰,字庆泉。兄弟三个五行缺木缺水,故而名和字中都有一个木字和水字。事业有成,人丁兴旺,而那时的沈良虽已年过不惑,然而才智和精力都处在人生巅峰状态。这时安溪桥北的沈家,就犹如一艘刚刚起航的大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放眼望去,尽是大好的一片海阔天空。那接下来的整整二十年,是他们最风光的岁月,而坊间关于沈良的轶事也很多。据说沈家每年岁末除夕祭祖,沈良总要取出一块长六寸宽三寸的金砖,大红绸缎包着,恭恭敬敬地供奉于祖宗灵前,这样东西,大概便是那笔横财的冰山一角。

此外,他常年服用胡庆余堂的全鹿丸。当时安溪镇上的国药店大致有三家:裕生堂、同春堂、壶天堂。店内高高的柜台,药架直抵房顶,桌几清爽,布置雅洁。大夫们送往迎来,温文有礼。走进门面,一股中草药的清香弥漫在店内,并不沁人心脾,但也决不触鼻,陈陈的,很古雅的味道。门口有一锅热气腾腾的决明子中药茶,常年免费施于路人,颇有古时悬壶济世的医者情怀。三大药店经营着各种传统中药材,也兼营庆余堂和京城同仁堂的名药。店内膏、药、丸、散,色色齐全,还有许多高档药材如高丽别直参、参茸丸、羚羊犀角粉等等。到了冬天进补的时候,各种阿胶、人参、蛇酒等“十全大补”也陆续上架,这些都是年老之人的恩物。胡庆余堂的全鹿丸,名号响亮,因为当时药店逢年过节,总会牵出一头梅花鹿,披红挂彩,游街一周,以示货真价实、店家恪守诚信。那些欢天喜地的吹吹打打,大概算是最早的广告了吧。镇上的人,也以服食全鹿丸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经年累月,沈良财多位高,也渐渐地参与决断地方上一些大事。时光倒流回宣统三年,那一年的六月、闰六月,惊雷炸电急走奔腾,持续两月连降暴雨,苍穹似豁开了一道血口子,滔滔洪流就从那口中倾泻而下,激烈的雨势昼夜不息,导致苕溪水位猛涨,西险大塘也决了堤。气势汹汹的洪水排山倒海般破堤而入,大水一直浸漫到官庄上。安溪至今有民谣为证:宣统三年,水没寮檐。洪水淹没了低洼的贫家陋户,随之淹没的,还有四乡之民的全年口粮。到官庄上、民嘉圩走一走,极目四望,千里废耕,野无人烟。可是法不两适,秋风起时,各家各户依然要纳税完粮。天怒人怨,许多贫苦佃农日子实在苦得过不下去了,就铤而走险——以潘加雨、卜阿正为首的良渚“稻草帮”发动了起义,纠集了百来号人,腰中系上稻草以为标记,浩浩荡荡向着桥北——安溪镇首富闻老松家进发。上房掀瓦片,进屋砸家具,打开粮仓分发白米,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有了天道,还要什么王法?接着,他们又去了开大药房的陈家,路过之处,凡殷富之家无一幸免。形式十分危急,安溪街上的诸位地方乡绅,选出了几位场面上人物出面与“稻草帮”谈判,沈良也在其列。

现在的报纸上新闻里,民事纠纷或者夫妻离婚,动辄诉诸法律对簿公堂,屡见不鲜。然而几千年下来中国百姓一直是最忌见官的,且不说公然的分庭抗礼,即使一丝丝的瓜葛,也尽量能免则免。“为士为农有闲各勤尔业,或工或商无事休进此门”,旧时的衙门口常常贴着这样的楹联,以刑措不用、狱讼清简为治世。而国人对官府亦素来持抵触情绪,“不愿进那不明不白的地方”,还有“屈死不告状”一说,能够私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最好的。如果那时他们双方可以谈和,其实可以免去很多无谓的流血。只是不幸谈崩了,“稻草帮”的声势日益壮大,沈良他们一众绅董于是联名上告,一纸状纸呈到了钱塘县衙。当时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已经蓄势待发,清廷上下犹如惊弓之鸟,战战兢兢草木皆兵。钱塘县官府派出了大批官兵血腥镇压。起事的一众,势力犹如笋剥,很快被平息下去,三个领头人物也当即枭首公堂,在瓶窑三仙角伏法。此事在《杭县志稿》有载。

在大家遗老理直气壮的讲述中,我听到的是暴民造反罪有应得;而在一本乡土教材中,我看到的是农民起义壮烈牺牲。出于历史原因,人们总是习惯带着阶级斗争的有色眼光同情弱者,几千年来为富不仁的偏见更是根深蒂固。其实抛开是非曲直不提,隔了一个世纪的烽火烟尘,即使有过切身之痛,也已经“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了;白骨如山忘姓氏,再深的冤屈,再多的怨愤,也都该两讫了。百年间人事皆非,唯有清江默默,依然无语东流。不必再去刻意地追究谁对谁错,也无须费劲地判定谁工谁丑,故事怎样传说,我们也就怎样接受……

再后来,改了民国。帝都里一系列的戮力、喋血、奏凯,在新闻报纸都未普及的年代,多少有些遥远。国家高层权利的交接,相比历朝历代总算平和,也因此,除了男子不必再剃头、女子不用再缠足,偏安一隅的小镇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苕溪依旧日夜不息地穿镇而过,大桥依然优雅地横跨两岸,小镇的人们,穷吃素,老看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如千百年来一样,清清淡淡地生活,平平安安地死去。自古多少文人士子因为怀才不遇而不得不“卧龙在野”,相比这种身不由己又心不在焉的“归农”,或许,镇上的小人物们才是真正鼓腹而歌“帝力何有于我哉”的羲皇上人吧。

同类推荐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流传了2500年的小故事,培养出无数哲人的大智慧!在人类文学史上,《伊索寓言》是2500年来人类生活智慧的结晶,它用动物世界映射现实社会,用简单的故事讲述人生哲理,成为影响人类文化的一百本书之一。一年365天,每天一篇寓言故事,收获一个生活智慧!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伟大哲人都曾受到《伊索寓言》的影响!据柏拉图记载,苏格拉底在狱中等候处决期间,曾试图用诗体改写伊索寓言。柏拉图曾在他的代表作《对话录》中数次提及伊索。亚里士多德十分热衷于搜集“伊索寓言”,并将其分门别类后昭示门生弟子。《伊索寓言》有永恒的价值,对每一代人都有益。——林海音(中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城南旧事》)“龟兔赛跑”“狐狸与乌鸦”“狼来了!”这些你熟悉的哲理小故事都在其中,传世两千余年经久不衰!
  •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

    为了让广大读者增进对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艺术遗产的了解,我们从元明清杂剧中选取了十部具有代表性和较高艺术性的喜剧名篇,分别为关汉卿的《救风尘》、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郑廷玉的《看钱奴》、施惠的《拜月记》、高濂的《玉簪记》、康海的《中山狼》、李渔的《风筝误》、吴炳的《绿牡丹》等以飨读者。
  • 我们说好不走散

    我们说好不走散

    金小安的最新文集,收集了60篇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带你体验人生的苦短、甜长。每一段爱情有各自的模样,不变的是我们通过爱情学会人生。无论你是单相思、正在幸福着、还是经历分手的痛苦中,抑或是已经能平静地提起那个名字。都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曾经的自己。作者真实地记录这些感情故事,旨在引导每个人都能全身心地去体验其中苦乐,并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可以倒叙,时光不会倒流;账本可以重写,历史不能重写。我们都无法去改变因为胆怯和怀疑而错过的一切,但是我们知道:来过。别忘记,当初相爱的原因。幸福是什么?是爱到浓时,情人温热的体温?还是在爱过以后,转身离开时的坚定?这本故事集里有很多A小姐与B先生的爱情故事,每一个A小姐,都是平行空间碎片里的我们,究竟,翻越多少个B先生之后,我们才能抵达幸福站点?
  • 细雨轻飞

    细雨轻飞

    本书是一本个人诗集,主要内容为对景物、人物、思想感情的描述,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
  • 挽着春风行走

    挽着春风行走

    作者为人老实,而诗歌却并不见得“老实”,试想一首以抒情为主的新诗里,无论构思、立意还是语言,倘若没有一点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缺乏诗意的新鲜感,有谁会乐意味同嚼蜡地读这种诗呢?“文喜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诗集中读者是绝不会有枯燥嚼蜡之感的,因为像“从此老屋成了患风湿病的老人”这样有趣的句子一点都不缺。
热门推荐
  • 邪王追妻:魔妃不好惹

    邪王追妻:魔妃不好惹

    她是现代的天才少女,无意中穿越,她无数次濒临死亡边缘,无数次身临险境,但她没有放弃,渐渐的,却发现她的穿越并不是偶然……他是九天帝尊,为了一个直觉亲自寻找,遇到她,是他的劫,她把她带到九天,却又发现,他们竟有四世羁绊……
  • 《约翰探长1之古堡探秘》

    《约翰探长1之古堡探秘》

    约翰探长是本人第一本书,预计将会出22部,这本是第一部,初次写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您的关注与打赏。约翰等人受学校委托闯入十几个学生的葬身之地——古堡,开始了第一部的故事,谜题答案将会在下一章公布。
  • 六道魂云问剑

    六道魂云问剑

    一个不为出众的武魂,一个被贬为异族的少年,用自己的魂魄创除了一个被世人接受的宗族,寂寞与屈辱,只为步入巅峰
  • 我的创世纪世界

    我的创世纪世界

    宇宙洪荒,宇宙有太多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看
  • 微囧的缘分

    微囧的缘分

    在生活了大半年的校园里迷路,被迫穿女装被撞了个正着,走错包厢知道后的尴尬……一断断的黑历史,白许看着一直在这些场景中蹦哒的某人,有一种手痒,冲上去的冲动……
  • 狱灵诸神之妖娆邪女

    狱灵诸神之妖娆邪女

    她,帝空邪,异能世界无法撼动的存在。宝石撒金面具遮住的是那摄人心魂的绝世容颜,无人知晓她的性别,无人知晓她的模样,知道的人都已经死了。有一点无疑,她是残忍的,她心如顽石,没有感情没有亲情。除了他,那个她放在心尖上的人儿。突如其来的星辰骤变,巨大能量波动,使他丧命,使她疯狂,一入魔障深似海。醒来后的她,来到了另一个时空。该亚大陆,盛行魔法,武者修行,魔兽遍布,在这个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世界,她将低入尘埃还是光芒万丈呢?*“听说有人打伤了蓝家少主,我要去瞧瞧。”路人甲"哪呀,听说打成废物了,现在傻了。”路人乙“蓝家少主平日里烧杀抢掠,现在有人除恶了,这人是谁呀?”路人丙没有人回答,几乎没有人看到她的真实面容,因为帝空邪讨厌被人贪婪的盯着面容看。除了死人。在她一步步走向强者巅峰时,遇到了她要保护的人和誓要保护她的一群人。本文玄幻为主,感情为辅。^__*)嘻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随笔虐心小故事

    随笔虐心小故事

    这是我偶尔积攒的小故事,可能有点虐。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 妃原跋扈

    妃原跋扈

    你是谁,我为什么会是你。”存在她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可她却无法与人说。三国和平近百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当今亦是如此。三位皇位继承人各自掌握着其中一国的秘密,他们是选择公之于众,开启血雨腥风的厮杀,三分天下重新洗牌,还是让这一代的秘密就此落幕。
  • 恶魔校草停一下,宝贝我宠你

    恶魔校草停一下,宝贝我宠你

    《恶魔校草停一下,宝贝我宠你》是我的处女座,“我喜欢你啊,贺兰”“你不就是校花?你只要把你的初吻给我,我就和你在一起”这,,,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