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92000000014

第14章 译后记

米沃什的《诗的见证》,我二十年前就买了,我还在扉页上注明“一九九〇年香港辰冲图书公司”,并在内文里划了很多横线和纵线,写了若干眉批。想不到就像一些我看过后来又由我翻译的书一样,这本诗论集的中译竟然又落到我手上。更想不到的是,这本书是如此适合我现在重读、细读、深究,使得我自己成为最大受益者。这是因为,书中很多问题也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尤其是我写诗已有二十多年,心智也已成熟,恰恰来到了有足够基础和经验去感受、领会和体认米沃什诗观的状态。而我不能不说,才华洋溢、智力超群的诗论家实在不少,包括我即将翻译的布罗茨基和希尼,以及我翻译过的曼德尔施塔姆,还有我敬佩的瓦莱里、艾略特和奥登--但是,我真感到米沃什是二十世纪最头脑清醒的诗人,而且也是最勇敢的,简直是孤身奋战,近于先知,至少可以说,他的预见力是惊人的。

我这个结论,如果结合米沃什一生经历和他写作《诗的见证》的背景来看,是一点也不奇怪的。米沃什活到九十多岁,几乎成为一个完整的二十世纪人:童年和青年时代经历两场世界大战,又经历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统治,然后流亡法国,在流亡法国十年间又必须面对法国知识分子替苏联辩护的压力。一九六一年他五十岁时移居美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斯拉夫语言和文学。在美国,他又差不多默默无闻了二十年。这个时期,他仅以《被禁锢的头脑》为人所知。这是一本描述极权制度下作家被权力诱惑的专着。这本震惊西方知识界的书,在中国读者看来,实在平平无奇--这算什么!因为这类情况简直是司空见惯,小菜一碟。但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作家和知识分子都应该好好看一看这本书,因为我们愈是觉得它浅显或不值一提,就愈是可以用它来衡量我们麻木的深度!

直到他一九八〇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才开始引起真正的注意。而这个时候他可以说已是波兰的民族诗人--他的着作在波兰长期被禁,都是通过地下渠道流传的。

米沃什自称是一个神灵附体的诗人,故不轻易谈诗。他写了很多散文和评论,评论所谈的,大多数是广义的文学问题和文学以外的哲学、宗教问题。《诗的见证》是他在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担任哈佛诗歌教授期间写的,这也是第一位斯拉夫人担任诺顿讲座教授。这个时候,他已写了一生的大部分着作,过了七十岁。这本诗论集的一些观点,已散见于他一些散文和访谈,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但这一次他可以说是一方面总结一生的经验,另一方面总结二十世纪诗歌的经验,正式地、集中地、浓缩地谈诗。在诗歌经验方面,米沃什青年时代接受古典主义和神学训练,又接受过马克思主义影响,又去过法国游学。在游学期间他不仅亲眼目睹文学艺术首都巴黎的风貌,而且主要还接受他的远房表兄奥斯卡·米沃什的教诲。奥斯卡是一位杰出但隐遁的法国诗人和神秘主义者,在法国诗坛他可以说是置身其中又置身其外,他留给年轻的米沃什的诗学遗产是弥足珍贵的,因为那是一个真正内行人的诗学。而米沃什本人也变成这样一位真正的内行人。

米沃什提出的问题,概括地说,是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问题,换个角度看,也就是这三者各自构成的樊笼,以及诗人如何应付或突破这些樊笼。古典主义问题在于传统手法变成惯例,容易造成诗人缺乏原创性,因而脱离现实。现实主义问题在于缺乏距离感和容易流于琐碎,以及导致诗人在面对大灾难时变得哑口无言或诉诸陈腔滥调。现代主义问题则是一个更大问题,它音调阴郁、色彩昏暗,为写作而写作,在某种程度上不仅脱离现实而且也是陈腔滥调和自我复制。与此相关的是三条线索。第一,诗人与人类大家庭分离,变成一个孤独者、隔世者,没有读者,没有听众,这也基本上是现代主义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另两条线索,也即(第二)追求真实、正视客观世界和(第三)超越阴郁和颓废的末日论,怀着希望。

第二条线索也是米沃什关于诗歌的定义“对真实的热情追求”的核心,这真实,在某种程度上即是现实主义,但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而已。因为,尤其是在中国语境中,现实主义已变成一个陈腔滥调的肤浅概念。米沃什心目中的真实是世界的真相。因而,它可以说是无边的,而现实主义如果我们正确地理解,应是一种无边的实现主义,而不是我们现时所见的中国新文学以来的狭窄现实主义或中国新文学以来对外国现实主义的狭窄理解。在米沃什看来,现实如果不是完全无法捕捉的,至少也是非常不容易捕捉的。事实上可能正因为如此,古典主义才那么吸引人,甚至可以说,现代主义也才那么吸引人。正因为现实是如此难以捉摸,我们才必须警惕掉入肤浅的现实主义的陷阱--这方面,米沃什以波兰诗歌的战时题材为焦点,做了非常令人信服的剖析,证明现实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容易陷入跟古典主义相同的陈规。我们常常听人说,诗人要关注现实,尤其是发生大灾难的时候。可是米沃什提出警告:“我们也不免要怀疑,某些现实区域究竟能不能成为诗或小说的题材。”他指的是一些非常残酷的现实例如大屠杀。但是,与现实保持距离,需要巨大的勇气,米沃什在诺贝尔文学奖演说中就说:“对现实的拥抱如果要达到把它一切善与恶、绝望与希望的古老纠结都保存下来的程度,则可能只有距离才做得到,只有飞升至现实上空才做得到--但这样一来,又会变得像是道德背叛。”

第三条线索是超越阴郁的悲观音调。在本书中,米沃什有两个似乎互相矛盾的说法。一方面他说诗歌就应当是末世论的,另一方面他对现代诗的末日论音调表示不满。我的理解是,末世论是怀着期待和希望的,相信一切阴郁的事情过去之后,将会有人性和文艺的复兴,而末日论则是深陷于主观性之中,看不到任何未来。这就像我们都深陷于某种长期的困境或黑暗中,很多人完全被这个环境所左右和摆布,但也有少数人坚韧不拔,在同样的困境中挺住,不仅怀着希望而且为新的复兴做好准备。米沃什非常动人地说:“如果解体就是发展的一个功能,如果发展就是解体的一个功能,那么两者之间的竞争也许很有机会以解体的胜利告终。在很长时间内,但不是永远--而这儿正是希望进入之处。”正是在这里,米沃什显示出他的智慧。而他坚韧不拔的生命历程,本身即是这种希望的见证。这智慧,也见诸米沃什在刚才这段引文中对阴郁音调的充分理解,如同他在本书别处也都对他诗学的对立面有充分理解,因为他也常常站在他自己的对立面中。他并不是简单地站在绝望的对立面提出希望,而是他本人就站在这绝望中,他的希望是靠消化大量绝望来维持的,因而像他这样一种怀着希望的人是要比绝望的人艰难好几倍的。美国诗人、米沃什诗歌长期英译者罗伯特·哈斯曾说,米沃什“对生活有着巨大的胃口,但他见过的恐怖是如此多,以致他不觉得他应该喜欢生活”。

作为中国读者,我们不免要问,一个中国诗人,站在中国写作的语境中,该如何对待米沃什这本书中提出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对待现代主义呢?首先是对真实的热情追求,这是肯定的,我们整个古典传统中的伟大诗人也都是真实的热情追求者。由于真实的含义是非常广的,我们恰恰可以利用它的无所不包来修正和拓宽我们对现实和现实主义这些概念的理解。例如当我们看到人们说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时,我们从人们谈论的内容看,他们所谓的现实主义只是社会承担而已,而社会承担是一个十分狭窄而且常常是太过功利的概念,米沃什对此也是十分警惕的。但如果我们说杜甫的诗是对真实的热情追求,那就完全正确了。

至于古典主义,我们新诗是告别中国古典主义诗歌的产物,它的语言是相对幼嫩的,它主要是受外国浪漫主义和一小部分现代主义的影响,到八十年代以后才较大部分地受外国现代主义影响。外国古典主义如同中国的古典主义,对新诗影响似乎不大,部分原因是外国古典主义的格律和音韵难以翻译过来,外国古典主义的“传统手法”,包括大量典故,也不是中国读者熟悉的。在这种没有外国古典主义作强大后盾的环境下,外国浪漫主义对中国诗歌的影响基本上是无效的,如果不是负面的。如此一来,剩下的就是现代主义了。而纵观新诗的成就,主要正是现代主义影响的结果。没错,米沃什眼中负面和消极的现代主义,在中国恰恰是正面和积极的。在四十年代的战乱和五十年代以后历次政治运动的压力下,新诗所使用的语言很快就变成教条语言。现代主义对语言的关注一方面使新诗语言坚固起来,另一方面有效地抵抗了官方教条。即使就绝望而言,在官方的虚假希望和虚假乐观主义统治之下,绝望恰恰是更真实的,甚至可以说还绝望得不够深。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绝望或阴郁主调反而变成对真实的热情追求。但更幸运的是,绝望和阴郁音调并非中国现代主义的主旋律,反而是对语言的可能性的探索,对语言的魅力本身的追求。这种对语言的重视,或者一定程度上对“纯诗”的重视,本身反而变成了对真实的热情追求的一部分。

总之,现代主义遗产是中国新诗的营养液。但现代主义包括纯诗和对语言的关注,如今在中国似乎也已来到穷途末路,进入米沃什所担忧的处境。这也正是米沃什这本诗论集对我们的意义所在。米沃什在一篇论文《反对难懂之诗》中说:“西方诗歌已如此深地走入主观性的道路,以致它已停止承认客观规律。它甚至似乎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只是感觉,没有客观世界这回事。在这种情况下,你爱说什么都可以,完全失去控制。”他在诺贝尔文学奖演说中则对为写作而写作或者说“不及物”写作的政治后果提出警告:“在文学作为书写的理论,也即语言以自身为食的理论,与极权主义国家的增长之间,似乎有某种隐蔽的联系。”他进而说:“一个国家没有理由不容忍一种只包含创造实验性诗歌和散文的活动……只有当我们假设一个诗人不懈地努力把自己从借来的风格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他才是危险的。”

我认为,现代主义已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一样,是既成事实,而且就像我所说的,对我们新诗来说还是一份重要遗产。因此,拒绝它是徒劳的。我们完全可以继续活用它,就像我们已经做过的那样。这继续活用,在我看来就是把现代主义当成像西方古典主义那样来训练诗人的基本功。这训练无疑将充满各种现代主义的“传统手法”和陈腔滥调,但这儿也是希望进入之处:一、在经过长时间训练之后,诗人也许会像波兰诗人科哈诺夫斯基那样,在个人生活发生巨变时顺势写出足以留传后世的真实的诗歌,但这仍是被动的,尚有更主动的,也即二、在经过长时间训练之后,诗人有意识地突破自己的学徒训练期,朝着“对真实的热情追求”努力和奋进。当诗人已站在“对真实的热情追求”这块坚实的土地上时,尚有更广阔的领域等待他去开采,这就是尽可能吸取中国古典主义和西方古典主义的丰富成果。这个处方,也即寄居现代主义,然后立足“对真实的热情追求”,以及进一步迈向古典主义,还可以作相应加减:立足“对真实的热情追求”,兼顾对现代主义和对古典主义的热情吸取;或仅仅立足“对真实的热情追求”,兼顾对古典主义的热情吸取。

米沃什的“希望进入之处”,是非常迷人的说法,这本身就给人以希望。虽然他针对的是二十世纪西方诗歌,但是非常有可能的是,这希望并不是在西方现代诗的阴郁或绝望之处进入,这复兴也并不一定产生于已有过文艺复兴的西方。这希望,这复兴,完全有可能产生于中国,而此时此刻的我们,可能正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好一切准备。至少,我是一直这样相信的。

感谢魏东先生约我译这本书,使我得以深入了解它;感谢编辑们提出很多有益的修改意见;感谢朋友邓宁立小姐帮我找出个别漏译的字眼。

译者

二〇一一年九月于香港

同类推荐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在编写体例上,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兼及诗文体裁,从周秦诗音写起,包括诗经、汉魏辞赋、乐府诗、魏晋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每章先录原文,后是注释,紧接着是赏析文字,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诗词曲赋的创作背景和寓意情感。
  • 纳兰性德全集第二册:词集

    纳兰性德全集第二册:词集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一、二册为词: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阙外,另增加了四十九阙,并附《纳兰成德传》(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一篇。
  • 海的寻觅

    海的寻觅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陈世旭关于丝绸之路的散文精选。陈世旭的散文如同一幅幅中国画,寥寥数笔之外是广袤的留白,言外之言、意外之意,令人浮现联翩。他的文字简洁洗练,刚健沉雄,大气磅礴,既浸淫着寥廓的古意,又充满了蓬勃的现代感。他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从美学和世界观的高度阅读大地文章、寻觅大海,延续了中国文字自古以来洋溢着的无限张力和灿烂传统。
  • 大家小书:给少男少女

    大家小书:给少男少女

    《给少男少女》中所收的文章是1944年李霁野到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前后为同学做的六次演讲,被誉为是“亲切坦白的教育”,围绕读书与生活,爱的艺术,大自然的乐趣等话题娓娓道来,对年轻人的身心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开启心智,启发智慧,并对生活自然抱有温暖热爱之心,作者知识渊博,人生体验丰富,思路流畅活泼,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 纳兰性德全集

    纳兰性德全集

    《纳兰性德全集》汇集了纳兰成德全部著述,囊括了其诗、词、赋、杂文、渌水亭杂识、书简和经解诸序及书后七部分,共分为四册,是第一套简体横版纳兰容若全集。内含史学大师张荫麟撰写的《纳兰成德传》,助你了解纳兰多情而短暂的一生;还有闵泽平老师的独家纳兰词赏析,带你走进纳兰容若的内心世界,轻松读懂纳兰词。他是人间惆怅客,匆匆三十载便一去永不回,但他留下的刹那光华足以照亮世间的污浊与阴暗,穿越时空,温暖你我。翻开此书,让我们在缕缕凄美与缱绻中邂逅最美的纳兰容若。
热门推荐
  • 逆天魔女:魔皇驾到

    逆天魔女:魔皇驾到

    她,无法修炼法术,一介废材,在讥笑中长大。他极高天赋,世家少爷冷酷无情,遇上了她。一场意外他们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有什么,她依沫的人生注定不平凡!
  • 等待星花绽放

    等待星花绽放

    这本书是根据我个人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也许,你会从书中看到你自己的影子:也许,这本书能够治愈你的内心。我用最平实的文字写下我的故事。
  • 大道牧魔
  • 影视世界大穿梭

    影视世界大穿梭

    (古惑仔)骆驼:“从今天开始东星五虎变成东星六虎。”(战狼)老猫:“求你不要杀我,我发誓以后不再踏入华夏境内一步。”(武状元苏乞儿)苏灿:“我觉得丐帮应该由你来当帮主。”(功夫)老乞丐:“你骨骼惊奇我这有几本绝世神功,便宜卖你。”(我和僵尸有个约会)马小玲:“你是什么人?怎么会召唤我马家神龙。”(西游降魔篇)空虚公子:“有你在,我不空虚。”-------------------------这是一个人行走于影视世界的故事......(PS:每天暂时一更,偶尔二更。能签约的话就固定二更起。新人新书,请多支持。)
  • 杀手的手

    杀手的手

    华城有地千万亩,我只耘你一分田。被遗忘在过去的黑暗生涯,杨璨永远不想提起,可是他又不得不面对杀手党的追杀,不得不面对华城日益壮大的黑帮势力,不得不面对政府四面楚歌一样的通缉。就算会有一天,岁月无情,容颜迟暮,青春不在,情怀已改,我也会在你身边,牵你的手,从少年到白发,从风华到迟暮,从生命的开始,到死亡的来临...
  • 怦然心动的青春

    怦然心动的青春

    依依和子宸对视笑了笑,子宸觉得依依灵动大眼睛的像发亮的黑宝石,扎着丸子头的圆脸显得十分可爱,子宸发自肺腑的对依依说:“依依,你好可爱呀!”依依一听,脸涨得通红。乐海看向依依,他其实也有这种感觉,笑着朝着子宸说“你也真是够了。”
  • 爆笑宠妃:姐不稀罕你

    爆笑宠妃:姐不稀罕你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一直坚信这个信念,但是遇到他之后我之前所有的信念都破碎了,一直把他当做我的天,而他呢?竟然和我的好朋友萱萱在一起了,意外的穿越,让我不再相信男人,不再相信爱情,只想好好玩转古代。。。
  • 召告天下

    召告天下

    这是一个召唤者的世界,看废柴少年如何崛起,成就传奇。
  • 嫡女猖狂,棺材里爬出的王妃

    嫡女猖狂,棺材里爬出的王妃

    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剧情大改,此文作废,待得归来。
  • 猛葵遇上猫

    猛葵遇上猫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我们的女主祝佳葵是个沙雕女主,整天好吃懒做,无所事事,她的人生就像是一杯白开水,平平淡淡,无色无味。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另外一个还是我们的女主,她是个做事认真,从不马虎半点的死脑筋,为什么说是死脑筋呢,因为她认定的事,从来都不改,哪怕是错的,她也要理直气壮的说:“这事我不服!”直到有一天……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啦~^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