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48700000048

第48章 弟弟的厄运(12)

有头部很尖的一种,我们家乡叫“梭蚂角”,多为绿色的,身体细长,雌的有七八厘米长,雄的又细又小,只有四五厘米,雄、雌不成比例。家乡有个歇后语“梭蚂角戴笔帽——尖头户”,就是说的这东西。以前我一直认为这虫子是“螽斯衍庆”的“螽斯”,查一下才知道,不是,与螽斯同纲同目不同科,“梭蚂角”只是一种尖头的蝗虫。这尖头蚂蚱是我小时候捕食的重点对象,当然是捕母的,公的太小,不值当的捕。也是到深秋,母的肚子里有子儿但还没下子儿的时候是最佳捕食时间。

田野食趣

小时候常干一些在坡野里的小营生,诸如割草、拾柴、看庄稼、拾穗、倒地瓜等等。这些活都没有定额,干多干少都行,在坡里有的是玩的时间。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玩各种把戏,其中一项是弄吃的。

野锅子

我们常凑在一起烧东西吃。大家拾些柴草,点起火堆,像篝火一样。烧的东西有地瓜、豆荚、花生、苞米等等。烧熟了,各人争着吃,一个个吃得满嘴满脸满手乌黑乌黑的。其实也不是因为饿,主要是一种童趣使然。

我们渐渐学会了一种“野锅子”的做法。先在地上挖一个椭圆形的窝子,在两端各挖一条沟,然后用干土填平,在干土上盖一层湿润的土,打实,再从两端把干土掏出来,上面的被打硬的湿土就成了悬空的“锅”了。把要弄熟的东西放在“锅”里,一般是放地瓜,有土豆、苞米放上也很好。放好东西了,就用土埋起来,埋得像个小坟一样。再就是烧火了,点着火从一头的沟里送进“灶膛”,把另一头的沟用湿土做成烟囱样,出烟。就这样,烧好一会儿,估计熟了,就把盖的土除掉。那在“锅”里烧出的地瓜,吃起来真不逊色于今天城市街上的烤地瓜。

“烟攸”与“瓜蒌”

小时候我经常挎个篓子,带把镰刀,到坡里去割草,家里养着驴,那驴爱吃我割的草。割草是个累营生,却也有它的乐趣。当在草丛间碰到好吃的东西的时候,那乐趣就来了。

先在这里声明一下:我虽在初中时学过“植物”课,但那课本太简单,没有植物分类知识,以后,我也没读过《植物分类学》一类的书,所以对许多植物的学名不甚了了,本节和下面几节提到的一些植物名,只是些家乡的俗称。

割着割着草,突然惊叫一声,“啊!”前面有棵“烟攸”!只见小树形的棵子上,满是紫莹莹的小浆果,那圆圆的颗粒,比樱桃粒小点,比豌豆粒大点,紫得都发黑了。摘下几颗填到嘴里,一咬,伴有特殊芳香的甜汁溢满齿颊,味道好极了!边摘边吃,我来了个“一光政策”,直到全部“吃光”才歇手。看看手指,已是紫的了,吐口唾沫,也湛紫湛紫的。

以后我再没见过这种植物,可老想着那甜甜的紫色浆果,故乡的草丛中还有“烟攸”吗?

在草丛里另一种快我朵颐的东西,是“瓜蒌”。很明显,家乡草间这种“瓜蒌”不是真正的“瓜蒌”。真正的叫这个名字的植物我见过,结的那果是卵圆形的,像个小瓜,学名又叫“栝楼”,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我这里说的“瓜蒌”,果中间粗两头尖,有四五厘米长,像小纺锤。那植株像小灌木,20来厘米高,开小白花,花谢了,就有小纺锤形的果子留在枝上,渐渐长大。趁它还不老时摘下来吃,有种特别的甜味,很好吃。一摘下来,果蒂的断面有牛奶状的汁液渗出来,一咬那梭形果,白汁会随嘴淌。这果实若没有人摘,到深秋,干了,就会自动爆裂开来,把种子弹出来,像蒲公英似的,每粒种子都有把白色的小伞,带着种子随风飘洒,去寻找新的繁衍地去了。

“茅根”和“咕荻”

查《辞海》可知,“茅根”是茅草的根茎,“茅草”是俗称,学名叫“白茅”,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很长的根状茎,名“茅根”,富含糖分,可制糖、可酿酒、可作药物,药名就叫“茅根”。花穗有长长的柔毛,银白色。

我小时候在坡野里自采自食打牙祭的“茅根”,正是这种植物的根茎。茅草在我们那里很多,是侵占农田、侵犯庄稼的“害草”,乡亲们经常要专门拿出工夫来刨这种东西。大人们刨出一团团的茅根,这下得了我们的劲了,我们孩子们就挑那粗的水多的吃。这茅根像妇女织毛衣的针那么粗,有节,白白的。说是茅“根”,其实是“茎”,节间长着的细丝丝才是根。我们把这东西放在嘴里嚼,甜甜的,像吸糖水。那时的孩子,很少捞着糖吃,嚼这茅根,就部分地打了馋糖的“馋虫”了。

《辞海》上说嫩穗叫“茅针”,我们不叫这个名字,叫“咕荻”。这东西尖尖的,确实像针。小心地把它拔出来,嚼嚼咽下去,不用像嚼茅根那样吐渣。这东西不如茅根甜,口感却比茅草根好,我们很喜欢吃这东西。不过,吃“咕获”的时间不很长,往往是再想吃时,它已老了,没有甜味白白嚼一嘴渣滓了。没有被拔着吃了的,过些天就抽出穗来,再过些日子,就显出闪着亮光的银白色来,风一吹,一片银浪,十分壮观。成语“如火如荼”的“荼”,就是指这银光闪闪的茅草缨。

米布袋,面布袋

前几年在北京吃“小肥羊”火锅,见那“锅底料”中有几条肉质的根状物,铅笔那么粗,10多厘米长。一看那东西,我马上想起儿时在故乡坡野里挖着吃的“米布袋”、“面布袋”,我怀疑火锅里这根状物就是。

不知这种植物属什么目什么种,总之有点像胡萝卜的特点:把一条粗粗的根竖直地扎在地下,地面上生出一丛叶梗,椭圆形的小叶两两对生排列在叶梗两边。分两种,一种叶面光滑有光泽,我们叫“米布袋”;一种叶面不光滑,无光泽,布满白色的细毛,我们叫这一种“面布袋”。这两种,除叶面的这点区别外,再没有区别,都在叶梗中间长出两三根花梗来,开紫色小花,花谢了,结出小荚来。荚长一厘米多,圆滚滚的,从外面很清楚地可以看到排成一行的种子。也许是这荚像装满米面的布袋子,才有了“米布袋”、“面布袋”这俗名。

我们才不管它什么“布袋”呢,我们感兴趣的是藏在地下的那条小萝卜似的根。那根,挖出来,洗净,吃起来面面的,甜丝丝的,口感好,味道好。几十年不见这东西了,还想着它,想着它的样儿,想着它的味儿。

(2006年3月于北京万科星园)

饥饿年代的大学生

《********》2010年第7期上有篇肖磊写的文章,文中写1959—1961年“************”期间山东省“非正常死亡”31⒐9万人,并说“全省各地,特别是灾害重点县,均发生过人相食的事件”。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那个可怕的饥饿年代。

那个年代我正在曲阜师范学院(今曲阜师范大学)上学,我亲尝了大学生挨饿的滋味,也目睹了在饥饿中的众生相,至今想起来,心里还酸酸的。

我是1958年秋季入校的。那时广大农村都在吃食堂,放开肚皮吃,过着吃饭不要钱的共产主义生活。我们师范学院学生更是管饱,而且吃得还不错。可是不到一学期,就每况愈下了,渐渐地,一些到餐厅晚的就没有饭可吃了。于是,同学们一到开饭时便提前来到餐厅,饭一抬出来,就一窝风似的拥过去抢饭。有一天,餐厅里的学生已经聚满了,一个个手拿碗筷叮叮当当地敲着,眼瞅着那通向伙房的门。终于伙房师傅用大笸箩把热气蒸腾的米饭抬出来了,学生欢呼着尖叫着“呼”的一声拥上去。只见最前面的一个同学被后面的人拥倒,两手带胳膊一下子插进了米饭里,烫得“嗷嗷”大叫。可是他背上压了一层层人,手臂拔不出来。好一会儿那同学才被人拉起来,两手两臂通红通红的,像烫熟了似的。这是我亲见的一幕,直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的。

过了春节,1959年春天,就开始吃定量了。我记得好像是男生每人每月30斤,女生是26斤。当时我们正当年,正是能吃饭的时候,30斤哪能吃饱?每顿吃下那定量,就没有饱的感觉,继续处于饥饿状态,再一活动,就觉腹内空空的了,很多同学饿得不去上课了。后来学校发现了这一情况,就采取了措施:蒸发糕给学生吃。所谓“发糕”,是在苞米面里加上发酵粉,多加水,蒸出来比正常的窝窝头体积大两三倍。一开始,这种增积食品很受我们欢迎,起码当时觉得吃饱了。不过不顶饿,不到半头晌就肚子“咕咕”叫了。

吃了一段时间发糕,以后就不再吃了,大概是觉得这种自欺欺人的法子不是个长法。有一天,突然开全校师生大会,师生们在操场里坐好,一位姓张的副书记讲话了:“老师们,共,同学们,这个共,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共,东北支援了我们两车皮高粱米,共,从现在我们就吃,共,吃高粱,共,米……”很多人有“口头语”,但有“共”这个口头语的,只有我们学院这位张副书记。多少年过去了,当我们曲师老校友聚在一起回忆往事的时候,没有不说到这位“共”书记的。在那次会上,这位“共”书记宣布了全校只有于勋忱院长和另一位老领导吃细粮,还有一位吃一半细粮,其余的师生全部吃高粱米。那次全体师生会好像就是为宣布全院只两个半人吃细粮而召开的。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吃高粱米的生活。吃那东西好像稍稍放开了一点定量,尽管我们不是东北人,吃不惯那东西,可肚子饱一些了,大家都很高兴。但我们高兴得太早了,吃了几天,吃够了难以下咽不说,主要是大家都结干,屙不下屎来,茅坑上蹲得满满的,一个个龇牙咧嘴,“吭哧”之声不绝。一些严重的,只有跑到学校医院求救。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大都是女的,一个个给学生们从****里往外抠屎。

一个多月,东北来的高粱米吃完了,又换成了普通粮食。干是不结了,可更觉吃不饱了。我当时当一个组的组长,我们组有个叫于叶风的青岛同学,瘦瘦的,我们称他“老夫子”,别看瘦,却特能吃。当时都是按月发饭票,饭票一到手,他老夫子放开量吃起来,不到20天,他手里的饭票就所剩无几了。最后10天,每顿他只喝一两票的稀饭。一天3碗稀饭,饿得他头都抬不起来了,看看实在可怜。我针对他这情况跟组里的人商量了一番,就开他的“批斗会”。会上,像斗争什么“分子”似的,大家轮番发言,狠批他不会计划、不会控制。有人上纲到阶级上来,说他存在资产阶级贪图享受思想,一拿到粮票就恢复资产阶级本性享受起来,全不管后10天的“无产阶级”的自己,说他是在用资产阶级的自我虐待无产阶级的自我。大家狠狠地批,他低着头老老实实地听,最后叫他自己表态,他说以后向大家学习,再不了。这时,大家你一斤我半斤地凑饭票给他。我狠狠地向他强调,这都是同学们饿着肚子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下一月你再这样,坚决不管你了!

下一月到了20天以后,他又只喝稀饭了。实在可怜,就又开批斗会,再凑饭票。大家慢慢发现了他的心理:反正共产党不兴饿死人。他把我们这些富有同情心的同学当成共产党了。

对这位于同学的“批斗会”开了两三个月,随着“吃表格”的实行,就不用再开了。

显然,像于叶风这样的“管前不顾后”的人,不光我组我班我系,全学院哪系哪班哪组都有。学院领导掌握了这个情况,于是就不发饭票了,而是每人每月发一张卡片,上面印着一个表格,1、2、3、4,一直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一天一格,每天有早、午、晚三列。去打饭的时候,你递上那张表格,伙房师傅就发给你一份饭,同时在相应的那一格上给打个对号,某月某日或早或午或晚的那顿饭就算你吃过了,想多领点或想“透支”把下一顿的也领着,那是不行的。这样,就不会出现于叶风那样的“寅吃卯粮”现象了。我们同学管这办法叫“吃表格”。

一顿吃那么一“格”,显然是不饱的。那时你看看我们这些大学生,一个个就像被霜打了似的,蔫蔫的,全没了年轻人那生龙活虎劲儿。尤其是那些饭量大的,真饿“草鸡”了!幸好,校门两边的“小夜市”应运而生,每到晚上,就有当地的不多的农民蹲在那里,面前摆着十个八个胡萝卜、土豆或者茄子。那些饿“草鸡”了的同学就去光顾那些小摊。东西贵得吓人,一个胡萝卜一两块钱,可再贵也得买。于是就出现了另一种市场,一些同学在校园甬路边摆出了一些书籍、衣物,价钱却低得很。

“吃表格”这办法不知是谁发明的,应该得到奖励!这办法能让全体学生维持在虽吃不饱却也饿不死的水平上。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学院没听说有人饿死,这已经很好了。

最后,附带说说那位“共”副书记。

别看生活那么困难,我们学院却还养着猪。在校园的西部,有一个小型的养猪场,养着大约有二三十头。那年代,人都没有粮食吃,哪有粮食喂猪?到底是高等学府,有能人,不知谁想出一法:用人屎喂猪。这“饲料”猪是爱吃,但有个问题:人粪中往往有寄生虫,猪吃了会出问题。又有能人想出办法:把人粪煮熟了,猪吃了就没有事了。于是在猪场旁支起了几口大锅,像熬稠粥一样黄黄的一锅熬得“朴朴”作响,锅旁站着人用长柄勺子搅动不止。什么是“臭气冲天”,到那里去闻闻就知道了。

同类推荐
  •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对于培养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本书精选了部分中学生的作文,以阅读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提高中学作文写作有很好的帮助。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卷二)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卷二)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 唯有猫能治愈我:没有什么孤独是猫治愈不了的

    唯有猫能治愈我:没有什么孤独是猫治愈不了的

    猫老爹杰克森·盖勒克西可能不符合你对猫专家的期望,他留着山羊胡,身上有纹身,看起来像个地狱使者。然而,即便是最麻烦的猫科动物——更不用说那些生活在它们身后、压力重重的人类——也能被猫老爹驯服,这种能力令人惊叹。《唯有猫能治愈我》讲述了两个破碎的生命——穷困潦倒的摇滚音乐家杰克森和骨盆被汽车轮子轧碎、被主人抛弃在收容所的短毛猫本尼——彼此相依为命的治愈故事。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猫咪回忆录,也不是一本普通的猫咪养育指南。这本书将带你经历过山车般的情绪——愤怒、沮丧、悲伤、快乐,一路上会教你很多关于爱和治愈的故事。这本书是动物爱好者、救援人员、迷失的灵魂及任何在生活中与猫接触者的必读书。
  • 意大利的黄昏

    意大利的黄昏

    《意大利的黄昏》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青年时期的一部域外游记,也是其最知名的一部游记作品。记录了劳伦斯1912-1916年间从奥地利、德国、瑞士到意大利徒步旅行时的所见所闻。本书的特色在于,它具有“画的描绘、诗的抒情、哲理的沉思”。《不列颠百科全书》评论说:“劳伦斯的游记在描写风土人情方面非常出色,令人难忘”。
热门推荐
  • 都市至尊

    都市至尊

    凤城,是G国重要的黄金地带。人人都知道凤城是一个流氓的世界,在这个流氓的世界里没有道理可讲的,只有猛虎强势和虎落平阳之分。然而究竟是登上天堂,还是滚下地狱?那就要看你的拳头硬不硬,拳头才是硬道理。当他一次又一次的遭到殴打之时,他没路选择,只有挥起拳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之爱你无悔

    TFBOYS之爱你无悔

    爱你十年,却只换来你的冷漠;爱你二十年,却换来你的你心中最低下的位置;爱你,真的就无回报吗?我想,我只是一片三叶草,爱了,是不会有回报的。友谊十年,朋友相待;友谊二十年,对你无所动心;对不起!我真的只是把你当朋友看待。知己十年,倾诉无数;知己二十年,不懂你心……我们多久之后才能再见?闺蜜十年,助我无图;闺蜜二十年,和你闯荡。却不懂你对我好……我还能,得到你的原谅吗?我只能一个人流泪在寒风中行走,转身,你们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我一个人……你们在哪里啊!我终于明白了只有你们才最懂我!真心对我好!我不该一意孤行!忽略了你们!真的,对不起……这就是我的人生,一段悲惨的人生……但是,爱过你,我不后悔……
  • 倾世枭凰

    倾世枭凰

    她贵为将军府七小姐,才华卓绝,艳冠群芳,明明可靠脸蛋吃饭,却为了所谓的真爱,帮他出谋划策,智斗群臣,稳保江山。然而最后换来的确实她将军府通敌叛国,被满门抄斩,最后她也被刺瞎右眼,挑断手脚筋,惨死他那些女人手中。重活一世她只想保护家人,让害过她的人都付出代价。她把一切都计划好了,却遇到了一个计划之外的人。他说:你要杀的人,我帮你杀!你要谋的国,我帮你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约会大作战之第十二精灵

    约会大作战之第十二精灵

    接受那来自约战执行官和王者峡谷的馈赠,化身为第十二精灵〈战车〉的林羽,降临到了天宫市!“虽然我也想成为后宫王,但是比起精灵们的安全,果然无法选择前者吧!”林羽感叹道。“如果想伤害精灵们,那么请先打败我吧!”“如果因为我的出现而造成精灵们不该有的伤亡,那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自己!”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的战争〈约会〉吧! (终究还是开学了,开学之后只能进行周更,非特殊情况下2~4更。)
  • 伪圣之道

    伪圣之道

    一个小家奴,一缕大神的神识。看刘文如何在乱世中混的风生水起。
  • 时先生的小葡萄

    时先生的小葡萄

    林萄离开的那一时遇缩在书房的一角哭的像个孩子他第一次尝到了心痛如绞是什么感觉,也深深地知道了林萄的那一句“我只给你一次机会”是什么意思…两年后—时遇惊慌无措的站在墙边面对林萄的注视,时遇紧张的犹如情窦初开的大男孩知道林萄不记得他的那一刻,时遇紧紧的抱住她,在她耳边轻生说着对不起还有喜欢你“时遇,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林萄看见时遇的眼神充满戾气,抱着她,嗓音低沉的像好听的大提琴,却说着最残忍的话“如果哪天你不在人世了,我就把人间玩成地狱”林萄知道,他不是开玩笑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大狼狗\怕受伤害的小仓鼠这是一个甜!甜!甜!文,有一丢丢丢丢虐
  • 余生欠你一颗糖

    余生欠你一颗糖

    苏柚就是转了个学,怎么就莫名其妙地被学校风云人物追,还被班主任的儿子喜欢。被班主任惦记着真是太惨了……
  • 你是我仅有的心动

    你是我仅有的心动

    “等我毕业了,我可以追你吗?”他点了点头。看着余乐欢欣雀跃离开的背影,他的心疼的都揪成一团了。“对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