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98900000020

第20章 勒令回京

一开始是出奇的顺利。

恰好有个秦州今甘肃天水。僧人孝达,在京城(即长安)学习《涅槃经》,功成返乡,玄奘就与他结伴到了秦州;歇了一宿,又遇到一队要去兰州的人马,马不停蹄,来到了兰州;也是住了一宿,又有凉州今甘肃武威。人护送官马回去,就又相伴到了凉州。

所以这一路运气是出奇的好,就像是安排好的一样。可惜玄奘的顺利在凉州结束。

为什么玄奘要选择先到达凉州呢?因为凉州是出国的起点,是西行的必经之路。按照玄奘的出行计划,走天山北路,就必须经过凉州。

凉州这个地方地处河西走廊,是交通枢纽,军事要塞,西域各国商人往来不断。据《慈恩传》的记载,“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

但是越是这种边关要塞,就越是边防重镇,越要重兵把守。

玄奘在凉州这里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按照玄奘的方式,他既然迫不及待地想要“西行求法”,那他就应该马不停蹄地继续前行,为什么要在凉州停留一个多月呢?原因有两个:第一,走不开;第二,无路走。

你要知道玄奘是名人呀,玄奘一到凉州马上就被注意到了。一个从首都过来的“释门千里驹”怎么能轻易“放过”呢?马上就被僧俗各方邀请去做交流,搞讲演,一个都没少。当然玄奘自己也愿意,因为玄奘自己的志愿就说得很清楚,“远绍如来,近光遗法”,这就是一个“近光遗法”的机会。一个人有想法固然重要,但是把想法付诸行动更重要,真正伟大的人是实干家,而不是空想家。这是第一点原因,玄奘走不开。

而且玄奘也没法走,凉州是边关要塞,重兵把守,玄奘没有过所,走“正道”他出不去,弄不好就要被遣送回去,所以他需要小心谨慎,打听路线,寻找机会。

机会就在讲法中。凉州这个地方西域各国往来的人比较多,据说七个城区中有五个住的都是外国人,有印度的、中亚的、西域的。那么这些人来这里干什么呢?做生意。对玄奘来说他们所带来的是什么呢?路况信息、人文习俗和政治环境。

所以玄奘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则,讲演;二则,打听路线;三则,打听这些国家的情况,了解风俗习惯、语言情况、社会情况,以及宗教信仰情况,这些很重要。风俗忌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致命,宗教信仰不同就有排他性和打击性,所以玄奘这叫有理想,有准备。任何事情,若想成功,行动便要到位。玄奘就做得很到位。

他的讲演非常轰动,听讲的人非常多,而且不光听,听完了还给钱,给了钱还跪拜,一边跪拜还一边赞叹,赞叹完了还要回去跟他们君主说。“称叹法师之美,云欲西来求法于婆罗门国此指印度。。”这就无形之中相当于给玄奘打广告、做宣传。所以一个人做事,就要把事情做好,不管什么场合,不管哪一次做事,也不管你的听众是谁,因为说不定下面就有一个懂得欣赏你的人。

如果没有玄奘的认真对待,精彩讲演,就不会有西域各国人“归还各向其君长称叹法师之美”,而这个事情的影响又非常深远,可以说没有凉州的公开讲演,就没有玄奘的西行顺利。这次讲演为他在日后的西行求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便利。其实玄奘没有想这么多,他所想的就是把事情做好,把法讲好。往往这种没有利益算计、不求回报的事情能带来更大的回报。

那么“法师之美”,美在哪呢?

第一,相貌美。据《慈恩传》的记载玄奘“形长七尺余,眉目疏朗,美丽如画”。尺有多长?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尺寸所表示的长度越来越大。比如商代一尺合16.95公分,秦代一尺合23.1公分,唐朝一尺合30.7公分,到了今天三尺为一米,一尺合33.33公分。按照古人布指为寸,布掌为尺,舒肘为丈的说法,这就说明中国人的手掌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好,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国力越来越强盛,其实也是一个进化和发展的过程。所以玄奘的身高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算,两米三还多,按照唐朝的标准来算,两米多。两米多的身高,而且“美丽如画”,玄奘是个标准帅哥。而且是一个集东方美和西方美于一体的帅哥,因为说他美的不光是中国人,印度人也说,吐蕃人也说,西域人也说,都说,是个世界公认的美男子。

第二,形态好。有些人长相好,气质不行,据《慈恩传》的记载玄奘“端严若神”,气质好。“言谈雅亮,听者无厌”,声音美,从形体上无可挑剔。

第三,品质好。形体上无可挑剔,品质上也绝对高尚。《慈恩传》说他或对徒众、或对嘉宾“一坐半朝,身不倾动……始终如一”,这说明玄奘严格要求,表里如一,不因受众不同而改变自己的原则。讲法散会之后,众人施舍丰厚,金钱、银钱、良马无数,但是玄奘只拿够燃灯钱,其余都给当地寺院。这也说明他品质好,不贪财利。

第四,学识高,学术态度好。有些人学识高,但不愿意做普及,尽管知识丰富,却糊弄群众,随便搞个讲演,敷衍了事,这样的人没品。百姓可能知识比你少,但智商不一定比你低,智慧不一定比你少,经验也不一定比你差,关键还是要拿出真本事。从玄奘荆州、凉州讲法就可以看出,玄奘知识丰富,《涅槃》、《摄论》、《般若》都讲过,每一次都认真对待,态度端正,有学有识。

第五,志向高。独自一人“欲西来求法于婆罗门国”,这是一般人想也不敢想的。

所以这些人称叹玄奘,因为玄奘值得称赞,他德才兼备,有学有品。

就这样,玄奘在凉州这次公开露面带来两个结果:第一,扬名海外;第二,难出国门。

这是个好消息也是个坏消息。好消息是玄奘还没迈出国门西域各国的君主就准备夹道欢迎。坏消息是玄奘出不了凉州城,到不了西域。海外虽然一片飘红,但是他出不去,这是个问题。

扬名海外玄奘并不知情,难出国门他倒是很快就感觉到了。因为马上凉州都督李大亮就来找他了。

李大亮是在贞观元年调任凉州,出任都督一职。李大亮调往凉州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凉州重要;二是李大亮可用。

凉州是个边防重镇,国门第一道防线,所以必须防,而且要严防,重防。重地需要重将、重兵把守,所以对职守这个地方的人就有两点要求,第一,可信任,第二,有能力。这个人就是李大亮。

李大亮这个人有胆有识、有情有义、有勇有谋、德才兼备,值得信任,而且深得信任。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是:“兼资文武,志怀贞确,有臣若此,朕复何忧!”贞观十七年,李大亮调任工部尚书,护卫两宫,李世民就说有大亮在此护卫“我便通夜安卧”。

李大亮这个人就不光是对上负责,而且对下也负责,是个好领导。李大亮在上任凉州都督之前,是个地方官,有一年,百姓饥荒,盗贼猖獗,他就卖掉自己的马分钱给百姓,鼓励他们种田,才得以丰收,又亲自抓捕盗贼,才得以安定。这就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

后来胡寇侵犯边境,李大亮兵少不敌,结果自己单枪匹马直入敌营,“召其豪帅,论以祸福”,结果是不战自胜,敌人“相率请降”,这叫做有胆有识。

隋末的时候,李大亮有一次作战,因为兵少,寡不敌众,兵败。当所有人要被处死的时候,敌人首领张弼看见李大亮,眼前一亮,“异之”,觉得这个人非常特别,就把李大亮单独释放,招致幕下谈话,从而建立幕下友情。后来因为战乱,大家分散,李大亮一直念念不忘张弼的恩情,苦苦寻找,但是找不到。后来有一次在路上给遇见了,握住张弼的手哭啊,泪流满面,恨找到得太晚。要把自己不多的家产赠送张弼,张弼不要。后来朝廷多次犒赏,李大亮都建议朝廷给张弼,这叫有情有义。

而且李大亮这个人,不贪财,不谋私利。从一个地方小官做到凉州都督,做到巡省大使,做到尚书,领太子右卫率,宿卫两宫,身居三职,这样一步步走来,他一直很清醒,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没因地位利欲熏心。在身居三职这样一个名望下,李大亮仍然“居处卑陋,衣服俭率”。以至于去世的时候,家里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他陪葬,只有“米五石音dàn,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同“担”。、布三十端古代布帛长度单位,两丈(或六丈)为一端。”。而且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还抚养“亲戚孤遗十五人”,照顾他们就像照顾自己的父亲一样,所以这是多么清廉、高尚、值得尊重的一个人!当他生病的时候,李世民亲自为他调药;当他去世的时候,李世民亲自为他举哀,“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在国基尚浅的时候,李世民把李大亮放在国门第一线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放心;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他把李大亮放在身边,安心。

所以李唐有这么一个人,幸;但是玄奘碰到这么一个人,不幸也幸。

不幸在哪呢?李大亮恪尽职守,玄奘他出不去。在凉州公开演讲后,就有人打报告打到李大亮那里,说“有僧从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符不符合事实呢?基本符实。

到底谁打的报告呢我们也搞不大清楚,但是凉州这个地方特殊,是边关要塞,所以就需要有人搞情报工作,就有很多特务潜伏在这里,搜集点情报。很可能就是这么一类人报告的。这一汇报,李大亮就很紧张。

李大亮为什么紧张呢?李大亮是都督呀。

抵御外侵,监控外逃,这是他的职责。而且新官上任,不容出错,出了错是要问责的。而且对一个负责任的人来说,恐怕自责要多于他责,因为他想的不是出了问题怎么办,而是如何不出问题。所以出了错那不是要等着法律、等着国家来惩罚他,而是自己惩罚自己,自己就不原谅自己,所以这样一个人是不怕惩罚,就怕出错。所以李大亮紧张了。

而且玄奘要干吗李大亮不知道!因为情报工作本身就有问题,不明确。说得很清楚:“有僧从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不知道要干什么,搞不清楚玄奘是支援西部大开发,还是云游讲法,是蓄意外逃,还是私通敌情,所以这就要防,就要监管,就要问清楚,就要拿来问事。

玄奘被举报了,这是不幸。

可是不幸也幸,幸在哪呢?幸在他是被李大亮盯上了。李大亮文明执法,这是他的幸。要换成别的个什么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来再说,一旦抓起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就不知道了,那对玄奘来说才是不幸。

李大亮怎么做呢?一不抓,二不拿,三不请,而是自己跑过去问,你到底来干什么呢?这够意思了吧!

为什么李大亮要自己跑过去问呢?尊重,对法律的尊重,对大师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

首先,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玄奘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因为举报也只是说“欲向西国,不知何意”。特务自己都没有搞清楚,玄奘到底想干什么。总不能因为一个想法对人抓捕判罪吧,这就“莫须有”了。但是也不能真的让它发生,明知有事情可能发生但是不予以制止,这叫不作为、不称职。那么怎么办呢?搞清楚,防范和让对方打消念头,让他彻底死了这条心。这是最好的做事方式,有案必破,但是防止案件发生比破案更加有效。所以李大亮上门询问,这是对于法律赋予自己神圣职权的尊重。

其次,玄奘是高僧,是文化人,是公众人物,有地位,有影响。而且这个时候也只是一个嫌疑人,甚至连嫌疑人都不是,只是一个怀疑对象,只能调查,不能抓。这是对大师的尊重,对人的尊重。

再次,李大亮个人品质好,尊重文化人,尊重玄奘。所以登“门”拜访,而不是抓来问话。

所以李大亮就跑过去问,问什么呢?“问来由”,你来这里干什么?你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结果玄奘怎么回答呢?毫不隐瞒,实话实说,“欲西求法”。

这个回答着实让我们都替玄奘捏一把汗,人家就是因为不知道你要干吗,就是因为怀疑你要出国才来问你,结果你的回答是“是”。这不往枪口上撞吗!那为什么玄奘还要这么讲呢?事实如此,出家人不打妄语,而且对于玄奘这样的有德高僧来说,更是如此,这是戒律,也是个人品质。

当时两人的见面场景我们不知道,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不知道李大亮有没有表明身份,不知道他是官服还是便装,明察还是暗访,也不知道他有没有使用谈话技巧,或者采用某种策略,更不清楚玄奘是否知道问话的这位就是凉州都督李大亮——专门来调查他、防范他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玄奘这样回答,我想唯一的原因就是“实话实说”,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我要么说,要么不说,但是我要说,就实话实说。

玄奘的诚恳让李大亮听了很踏实。

“哦!有过所吗?”

“没有!”

“那就请拿了过所再来!”

怀疑变成肯定,剩下的问题是怎么解决。两种选择,一,抓;二,放。

放是肯定不会放的,不然李大亮不会追着来问。玄奘没有过所,而李大亮执法严明,既然已经知道玄奘没有过所还放行,这叫执法犯法,李大亮不会干。但是李大亮也没抓,李大亮干什么呢?勒令返回。至于你干什么,我不管,宏图大志,我不想听,原则很简单,有过所,过;没过所,回。按规则办事,绝不妄情。

实话实说的结果是返回京城。《慈恩传》的记载是“亮闻之,逼还京”。这就有点警告的成分,胁迫的意思,没有商量的余地了,目的是让他知难而退,打消念头。对于玄奘,李大亮的态度是:不能等到他犯罪了去抓捕他,而是在他“犯罪”的道路上制止他,既不法办,也不纵情,而是让他悬崖勒马,知难而退,好自为之。实际上是网开一面,所以李大亮的政策是回京城去吧。

回京城干吗呢?那是你的事,要不安分守己好好待着,要不拿了过所再来。反正就不要想着偷渡的事了,这是违法乱纪,如果执意要行,那就只能秉公执法。

这下就麻烦了,由“疑似”变为“确诊”,成为专门的防范对象,并且被勒令返回。玄奘的西行求法难道就此打住,他会怎么办呢?他会回去吗?不回去他又能“走出国门”吗?李大亮接下来又会对他怎么做呢?

同类推荐
  • 玛丽莲·梦露:我不止性感,还有从底层溯流而上的努力

    玛丽莲·梦露:我不止性感,还有从底层溯流而上的努力

    梦露,一个熟悉的名字,熟悉的形象。全世界几乎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见过她那些著名的照片,并记忆深刻:那张穿着白色裙子在纽约大街上,裙子被地下热气吹得张开了喇叭的黑白照;那张面对镜头两眼微阖、双唇微翘的;在沙发上裸露那双美腿的……这些照片不再是照片,而成了一种特殊情感的传达,一种纯真性感的定格。对几代人来说,梦露就像这些照片,是永恒的定格。虽然梦露以性感闻名于世,但她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努力从底层突围的勇气,令人钦佩。这是本书着重阐述的内容。
  •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她们是爱情与婚姻中的第三者,在爱里挣扎迂回。林徽因、王映霞、孙多慈、高君曼、蓝妮、何蕙珍,徐志摩、郁达夫、徐悲鸿、陈独秀、梁启超……才子与佳人,阴谋与爱情。她们的故事或悲痛或哀伤,或热烈或倾力,用毕生写一个情字。当爱情败给世俗,当激情输给岁月,谁来为爱情买单,谁来为佳人嗟叹?
  • 大改革家雍正:反对利益集团实录

    大改革家雍正:反对利益集团实录

    铁碗重拳猛击利益集团,深改严革成就震世伟业。雍正帝在执政期间,勇敢吹响了向贵族利益集团、士绅利益集团等各种利益集团斗争的号角,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贪墨的吏治之风得以根本扭转,康乾盛世得以继续。雍正帝的一生,勤政务实,政绩杰作,是一位勇敢反对各种利益集团的大改革家,是一位真正的治世之君。即位后各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小利益集团的纷纷倒台,种种新政的陆续出台,无不反映出这位大改革家睿智、勇敢、坚韧、勤政和进取本色。没有雍正帝的整饬和改革就不会有后来的乾隆盛世。
  • 细说汉初三杰

    细说汉初三杰

    韩信之死真的是应了那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究竟是谁向他举起了屠刀?张良胸有韬略,胸有奇谋,为什么却没有受到刘邦的猜忌,反而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刘邦的尊重?萧何受到了刘邦的多次猜忌,为什么却一生权倾朝野,名闻天下?本书为您拨开历史的尘埃,解开重重的谜团,却发现这段历史是如此的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莫里哀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莫里哀

    在巴黎热闹的大市场附近,耸立着一幢古老的建筑。这里居住着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叫做约翰·波克兰,是一位有名的室内陈设商。他在大市场开设了一个店铺,另外,在巴黎其他地区还有几处铺面和作坊。在当时,他算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人物。
热门推荐
  • 疾风亚索

    疾风亚索

    长路漫漫,惟剑作伴。剑之故事,以血为墨。荣耀存于心,而非流于形。
  • 酷宝来袭:劫个帅爹送妈咪

    酷宝来袭:劫个帅爹送妈咪

    “宝贝过来,乖乖躺下,关灯的事情,我来!”“那你不准用TT!”男人魅惑一笑,点头答应,黑灯后听到了女人的娇嗔怒骂:“你这混蛋,再来一次!”“宝贝,一次哪够,给你一夜!”六年后,萌宝天价聘爹地,炫酷拽,狂霸吊,不怕蟑螂和老鼠。嗨,你给我当爹地呀,我已经五岁了,不哭不闹,不尿床。去把你妈咪给我抓回来,再喊我爹地!萌宝狡黠眸子一闪说:“帮你追妈咪呀?这个,So,easy!”
  • 酷盖帝少恋爱了

    酷盖帝少恋爱了

    前世,惨遭闺蜜与男友背叛陷害,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放着极品的帅哥不要,最后被闺蜜推下悬崖。重活一世,虐渣男,打脸假闺蜜,玩的不亦乐乎。两世为人的她誓要抱紧大佬的大腿,完成梦想,走上人生巅峰。某男对此淡然一笑:我宠的
  • 情之一物

    情之一物

    男二号、女二号似乎永远都没有爱的权利,也永远得不到爱。本书就想为男二号、女二号正名,让别人看到他们的痛、他们的无奈和他们滚烫炽热的爱。本书有点虐心。爱都是充满曲折,爱是无比艰难,但因为爱,所以他们又即使粉身碎骨,也会去爱,殉情又如何?也是我心中情感淤积所抒发,但成了小说之后,就完全虚构,就是想写一个关于爱的小说,也有对于命运的思考,人与命运的考量。写小说的时候,头脑中想的都是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只能说情之一物,实在虐心。
  • 天歌纪

    天歌纪

    他是个讨债的人。天下很大,他的债却很小。从踏出长陵的那一刻,他便决定,不论天涯海角,都要将欠的债讨回来。
  • 鬼神三国志

    鬼神三国志

    竞技+升级+策略=神鬼三国!魔兽真三!守卫剑阁!吞食天地!曹操传!三国志!三国群英传!还有那些网页三国……没错,这本书就是写给你们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暗影魔皇

    暗影魔皇

    死亡属性的一个废物体内的能量纯度竟然百分之百。偶然的一次机会让一位仙人收为了徒弟。因为,他们两个是同一个属性。偶然与一个血属性的帅哥同一宿舍,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这大杂烩的糟心世界

    这大杂烩的糟心世界

    言欢是个倒霉孩子,心脏病发作死翘翘了,还来不及感叹她逝去的有车有房有存款的人生,就发现她穿书了,穿的还不止一本。这个是古穿今,这个是娱乐圈奋斗史,这个是豪门灰姑娘,这个是逆袭娱乐圈,这个是来自末世的强悍女王……Excuseme,再见!
  • 灵修说

    灵修说

    修仙多难,命运多舛,灵修多犴,世道多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冥冥之中又百般作难。闲看迷途小子如何声名鹊起,坐观聪明傻子如何抱得美人归,赢得千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