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98900000029

第29章 被困高昌(2)

估计麴文泰回去根本就没睡,只是掉了个头就回来了,因为第二天天亮,玄奘还没起床,麴文泰就已经站在门口了,率着妃子数十人就来礼问,说:“弟子思量着这一路艰难险阻,师傅能一个人来实在是太令人惊奇了。”说完就自己感动得先哭起来了,一边流泪,一边赞叹,“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礼问之后就设宴款待。然后又亲自送玄奘到皇宫道场居住,专门派一些净人伺候。“净人”不一定是阉割了的人。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寺院中担任守护及杂役的俗人”。

麴文泰倍献殷勤,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让玄奘留在高昌。所有这一切都只是手段,目的是感动你,留下你。感动之后就该说明来意,马上说客就到。

麴文泰精心挑选了一位自己非常喜欢的高僧叫彖法师,《慈恩传》的记载是“王珍之”,这位法师在长安学习过,而且“善知法相”,熟悉佛典,麴文泰认为这就是共同语言,可以跟玄奘对话。让他去做玄奘的思想工作,可是这位高僧刚进去马上就出来了,出来就跟麴文泰摇头。

麴文泰一看这不行啊,马上安排一个更有分量的人,一是年龄上有分量,年逾八十,长者为尊,老人的话你不好反驳吧;二是级别上有分量,高昌国的护国法师“国统王法师”,无论学识、修养都是一等一的;三是方式上有分量,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和玄奘一起睡,一起吃,一起住,抽着空就说,没事就谈,有时间就劝玄奘留下来,“勿往西方”。

但是这怎么可能呢!玄奘的目的是“誓往西方”,你现在让他“勿往西方”,不但不可能,反而会让他早早离去。待了十多天就要跟麴文泰辞行。

但在麴文泰的国家从来都是麴文泰说了算,岂是你想走就能走的,麴文泰想问:“已让国统王法师咨请法师,不知考虑得怎么样了?”

有些事情考虑都不用考虑,想都不用想,直接可以回答你。“留住实是王恩。但于来心不可。”这是玄奘的答复。这句话说得很明确了,实际上就是委婉拒绝。

但是麴文泰不这么认为,麴文泰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不对口的条件,留不下来无非是诚意不够,条件不厚,筹码不多。麴文泰说:高僧我见得多了,看得上的没几个。想当年朕与先王游隋国,跟隋帝游历东西二京,燕、岱、汾、晋之间,也多见名僧,可是没有一个让我心动的。但是自从听到法师的名字之后,我就“身心欢喜,手舞足蹈”,开心得不得了。所以我把法师请到这里来,目的是希望法师能够接受弟子的供养以终一生。而且我可以“令”一国人都为师傅的弟子,僧徒虽少,也有数千,希望法师能够体察我的这份诚心,不要再以西游为念。

方法从来都是有两个,胡萝卜加大棒,两手准备。麴文泰的这句话表面上是求,实际上是令。看似是诱惑,实际上是逼迫。麴文泰这句话是想告诉玄奘,我的地盘我做主。你不要忘了,我是国王。其中一个“令”就能说明问题。为什么麴文泰能“令”一国人都为玄奘的弟子,就是因为他有这个权力。而且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权力还大着呢。

而且我并不是把你囚禁在这里,是让你在这里讲经授业,“僧徒虽少,亦有数千”,到底多少呢?交个底,八千。按照640年唐朝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高昌人口三万七千人,僧徒占八千,20%还多的比例,不少了。也就是说五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是僧人。而当时大唐的僧徒比例是多少呢?0.35%。按照这个比例来说,高昌的僧徒比例是大唐的五十倍还多。所以为什么高昌要对僧侣征税,就是由他的国情决定的,僧徒占人口比例太大,如果抹去,那失去的是20%税收的机会。除此之外,另外四个人还要养活一个僧人,这是他的实际情况。中国为什么不征,就是因为比例太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高昌这样一个国家来说,麴文泰说“僧徒虽少,亦有数千”,也是很有诱惑的。

但不管你是诱惑还是逼迫,对玄奘是没用的。玄奘的态度是三点:

第一,“王之厚意,岂贫道寡德所当。”这就在立场上首先不与麴文泰形成直接对立,不说麴文泰不对,只说自己才疏学浅,这是顺势而下,是谦虚,也是策略。有时候就得把自己缩小才能逃出那个笼子。

第二,告白。“但此行不为供养而来”,只是因为本国佛法不周,经书不全,存有疑惑,所以我才舍命求法,誓往西方,目的就是“请未闻之旨”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我这个决心“只可日日坚强,岂可中途而止”。

第三,表结论,请大王收回诚意,“勿以泛养为怀”,不要见到谁都想收养。

麴文泰怎么认为呢?装,继续装,你不就是装吗,不就是摆谱吗,我让你装。

麴文泰认为有些人就是卖关子,摆架子,要面子,非得再三请求,千呼万唤才出来。明明要干这个事情还要犹抱琵琶半遮面,非得你请,你不能人家一说,就马上答应,这样不好,不庄重。你要让他再三地求你,要吊足了胃口,摆足了架子,卖足了关子,这样显得有面子。

这是自以为是。玄奘真不装。玄奘从来都是真性情,不装蒜。

玄奘说你不懂。麴文泰说我懂,我怎么会不懂呢?你不就是怕我的诚心不够吗,那我告诉你“明明白白我的心”。麴文泰说“弟子慕乐法师,必留供养,虽葱山葱山,今帕米尔高原和口客口刺昆仑山脉的总称,也叫葱岭。可转,此意无移”,希望法师就不要怀疑我的诚意了。

可是这跟葱山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道理要讲给讲理的人,你跟一个不讲理的人讲道理结果只能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有时候让一个人明白是很难的,但是玄奘万万没有想到让一个人明白怎么就这么难呢!玄奘说我都告诉你了这不是诚意问题,第一句我说“于来心不可”,第二句我说“此行不为供养而来”,你现在还在跟我扯什么诚意问题,那我告诉你这不是诚意问题,我重申:大王的诚意没有问题,但是问题是我不是来感觉你的诚意的,我是来求法的,“法既未得,不可中停”,希望大王能够体谅。而且大王你现在权贵一时,位为人主,那是佛祖保佑,前世修来的福分。现在,不光苍生要仰仗你,佛法的弘扬也需要你的支持,而我恰恰就是去弘扬佛法,你理应支持,怎么还能阻碍呢?

这话有情、有义、有理。可是让一个人承认错误有时候是很难的,很多人不但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会找一堆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辩解。麴文泰就认为自己没有做错,麴文泰说你说得有理,我也做得没错,我国家没有导师把你留下来指点迷途,我有什么错,我这不是在“助扬”佛法我是在干什么?

这话也没错啊,看似也有三分道理,但是问题是你不能强迫。这不叫执著。固执和执著是两个概念,执著是做正确的事,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坚持不懈,以对为前提,固执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不断向前,结果越走越远。麴文泰现在就越走越远,他认为他是在爱,实际上他是在实施伤害。

有些人也讲理,但他讲的不是道理,没有从大义上去考虑,而仅仅是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麴文泰就是这样子。

两个人都在证明自己的决心和诚心,只不过是在相反的方向用力,结果是僵持不下,不管麴文泰怎么说,玄奘就是不同意,也不管玄奘怎么说,麴文泰就是不同意,结果步入一个僵局。玄奘越是不同意,麴文泰越坚持,麴文泰越坚持,玄奘越不同意,一个坚持要留,一个一定要走,结果矛盾升级,谈话谈崩。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情况,要么不说,要么胡说。最终的结果是麴文泰大怒,玄奘大哭。

麴文泰袖子一甩甩下一句狠话:“你以为你走得了吗!我告诉你我有办法治你,要么留下,要么遣返回国,你自己选,依我看还是留下来好些!”

这是最后的底牌了,这道题是个难题,难就难在它两个答案都不是正确答案,两个选择都不是玄奘想要的选择。没有选择的时候你选择什么呢?什么都不选,自己作答。

玄奘说:你留下我的人,留不住我的心,“玄奘为求法而来,今天遇此障碍,只可尸骨被大王留下,决心绝不在此”。说完这话玄奘就哭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泪流满面,“呜咽不能复言”,话都说不了。

为什么哭呢?三种可能,第一,后悔,我干吗要到这里来呢,没事非要跑这来干吗!我不来,你们偏让来,来了又不让人走。第二,遗憾,西行之路难道就此终结,自己的理想难道就此受阻?第三,装可怜,麴文泰是这么想的,麴文泰认为玄奘的哭无非是苦肉计,为博得同情装的。这纯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哭最主要的原因是玄奘认为他的西行就此了结。因为在玄奘的信仰中,追求是可以付出生命的。

这么一来的结果是两人从此不说话,只做,都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

麴文泰做了两方面工作,第一,让玄奘死心,“勿往西方”;第二,让玄奘起心,留在高昌。这是很多人常用的两个方法,一方面击垮你,另一方面拯救你,把你的精神世界摧垮,再构建一个新的精神世界。让你死心之后重新起心,那么麴文泰认为现在第一个目的已经达到。剩下的问题是心已死怎么救?麴文泰认为人分为三种,一种是精神型的,一种是物质型的,还有一种是既物质也很精神型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只要双管齐下就必有一管见效,所以只要条件开得合适,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凡是人,就有办法解决。无非是增加筹码的问题。就像现在有些人认为,大不了给钱吗,100万不行200万,200万不行1000万,拿钱砸,再摆出一点怜悯的姿态,从物质和情感两方面着手,总有击破你心理防线的时候,也总有把你砸死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价值,价值不一定要用价钱来衡量,玄奘恰恰就是这么一个让麴文泰不相信的人。

麴文泰的筹码就是诚意和待遇,一方面增加供养,另一方面亲自服侍,每天亲自端盘子递碗送饭,这应该诚意是够了吧。我可是一国之君啊,都这样了,你还要我怎么做,真诚所至金石为开,何况你一大活人呢。但是在玄奘这儿就是不奏效。因为这是麴文泰一相情愿的想法。

玄奘没有死心,倒是差点死了,让麴文泰逼死。

麴文泰在证明自己的诚心,玄奘也在证明自己的决心。玄奘的方法是你让我死心,我先让你死心,你送饭我不吃——绝食。因为玄奘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只可日日坚强,岂可中途而止……只可尸骨被大王留下,决心也绝不在此”。那么现在麴文泰这样做的结果就只有一个,不是感恩戴德,而是逼上绝路,逼着玄奘这样去做。

玄奘为什么要绝食呢?没有办法。玄奘只能用这种方法告诉麴文泰人你是留不住的,留的只能是一堆白骨,有什么用!玄奘是想要告诉麴文泰,你不用证明给我看,我证明给你看,你告诉我这就是你的决心,我告诉你这就是我的决心。而且玄奘恐怕是真的连死的想法都有了。法不能求,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玄奘“于是端坐,水浆不涉于口三日”,也不跟麴文泰说话。房间内唯一的变化是麴文泰每天进进出出,饭菜每天有所不同。但是玄奘依然端坐在那里,不说话,不吃饭,麴文泰认为玄奘这是做样子,结果玄奘是玩真的;麴文泰认为你饿了总会吃的,结果玄奘就是不吃。但是不管玄奘吃不吃,麴文泰每天都是换上新鲜饭菜,放在玄奘身边,唾手可得。

到了第四天早上,麴文泰来送早餐的时候推门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究竟麴文泰看到了什么?玄奘性命如何?他的西行能否继续?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舒伯特

    名人传记丛书——舒伯特

    他对音乐执着追求,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时常陶醉于创作之中。他虽然一生总是遭遇困境与贫乏,但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之作,他谱写的一曲曲乐章都是旷世名曲。本书生动客观地讲述了音乐巨匠弗朗茨·舒伯特短暂又充满传奇的创作生涯,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韧顽强的精神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 读懂蔡元培

    读懂蔡元培

    《读懂蔡元培》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蔡元培先生的全貌,是一本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蔡元培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蔡元培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蔡元培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蔡元培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蔡元培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蔡元培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蔡元培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千古枭雄朱元璋

    千古枭雄朱元璋

    少年贫寒,徘徊在死亡边缘;中年称王,终创建千秋霸业;千古枭雄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做过和尚,做过乞丐,终君临天下,成为九王至尊;后人评说,他是明君,惩治贪官毫不留情;后人评说,他是暴君,兔死狗烹杀人如麻,他,被人称为千古枭雄——朱元璋。
  •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
  • 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图说世界名人: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多为简历式的的介绍和事件的记叙与说教式叙述,多从日常生活曲折有趣、多姿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中传达伟人不同的特质及取得成功、成就的道理,把传主不平凡的一生经历,全面、立体、多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于愉快轻松阅读中吸取养分,得到启示。
热门推荐
  • 谁能与我煮酒论天下

    谁能与我煮酒论天下

    天地初开,轮回初起,诞生了无数种族,其中人族脱颖而出,奈何盛极转衰,妖族强势崛起,把人族打落尘埃,为了挽救人族的现状,集众人之智,创出了能够召唤轮回之灵的唤灵决,从而有了与百族对抗的资本。。。
  • 幽古纪

    幽古纪

    幽古纪时期,人鬼同在一界,鬼若转世只有两种方式,放弃前世修为经六道轮回之门重生为人,或者保留前世的一切功法与记忆,经幽冥之树重塑肉身,但是永远不得大道,亦无法再入轮回。一具幼尸奇迹般产生灵识,虽无灵魂,但是却有许多记忆。可是他不是人,不是鬼,不是妖,也不是仙,更入不了轮回,难道就只能受人操控,受人排斥,永远成不了大道吗?看幽古纪,僵尸的传奇~~~~~~~~~~~~~~~~~~~~~~~~~~~~~~~~~~~~~~~~~~~~~~~~~~~~~~~等级介绍:青雷师、紫雷主、黑雷灵、血雷魂、金雷王、双彩雷皇、三彩雷帝、四彩雷神、五彩时空天帝、七彩万法主宰
  • 我想生成翅膀

    我想生成翅膀

    一场阵雨过后,如龙山峦的外衣迎来了又一次洗沭日。躲藏已久的太阳终于出来透了口气——讨厌的乌云终于走了。
  • 沫兮

    沫兮

    当一个全国第一首富冷颜兮和全国第二首富安墨兮遇见TFBOYS两个成员王源王俊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敬请期待吧!我是第一次写小说写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作者QQ:2717333502,新浪微博:@Wang源-dudu
  • 重生:嫡女翻身记

    重生:嫡女翻身记

    “是我的我势必讨回!从今以后,宁做人人害怕的毒妇,也不做被人欺压的懦女!”被亲生弟妹迫害致死,含怨重生,她发誓要把前世受的苦十倍讨回。树威严,寻亲信,灭庶母……爱她的,她让他们富贵荣华,欺她的,她要他们挫骨扬灰!
  • 仅绎知夏之绎夏一生

    仅绎知夏之绎夏一生

    陆绎出狱后,第一眼看到了她!二人三年终于终成眷属,陆绎婚后化身宠妻狂魔!本书有甜有虐,希望大家喜欢我的每本作品!!!
  • 断肖

    断肖

    他已准备了十二年,江湖上许多成名的人物也已丧在了他的刀下。可就在那天,他提着刀,准备去复仇,忽然遇见了那个她……
  • 想象以外

    想象以外

    我原本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直到有一天,我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梦它开始改变我的生活,我的精神逐渐变得不正常。
  • 重生归来之龙少请低调

    重生归来之龙少请低调

    前世被渣男渣女虐而死,重活这一世我定让他们百倍血偿,欺负我者——必死。这一世我拥有前世的记忆。那好,这两世的仇我一起来报。家族我来守,欺负者我让你跪地求饶。
  • 张值诗选

    张值诗选

    真正好的诗歌,完全就只是一种纯个人的文本。纯个人文本的含义指向有二:一是文本的个人趣味;二是指个人的文本意图。就具体的写作而言,在创作欲出现的当下,诗歌写作形而下地表现为码字、分行、标点应用甚至字体选择。写作过程中的“诗意”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各种要素因偶然组合而展露出来的可遇不可求的生趣。我常常对那些故意玄化诗歌写作的理论或经验嗤之以鼻,一些人在描述写作经验时总是把写诗搞得像行为艺术。某种意义上,写作过程中文字和其他元素随机组合呈现出的可能性才是诗人的鸦片。而书写时的直觉、语言惯性和临场处置能力就成为决定诗人段位高低的最可靠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