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98900000007

第7章 皈依佛门(1)

公元604年和公元605年,即隋文帝仁寿四年和隋炀帝大业元年两年,陈家接连发生两件大事:一是宋氏辞世,二是陈惠辞官。这两件事情对陈祎的影响一是没了母亲,二是没了收入保障,从此家道渐贫。一前一后,犹如雪上加霜。

公元604年,宋氏辞世,辞世的原因是生病,因病亡故,自此五岁的玄奘没了母亲。

但是陈惠为什么要辞官呢?而且时间就选择在宋氏辞世之后。举其原因有三点: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自身原因。

公元604年,隋朝社会也发生了一件大事。从次年年号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公元604年是隋文帝仁寿四年,到了公元605年就成了隋炀帝大业元年。什么事呢?64岁的隋文帝杨坚被自己最宠爱的儿子杨广杀死,其影响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隋炀帝即位。这位皇帝的名声不太好,有人将他与秦始皇、商纣王并列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暴君。隋炀帝即位的结果是隋末社会更加腐败,官场混乱,政治黑暗,这是社会原因。一个好人在这样一个官场上是很难混下去的。如果不同流合污,就只能选择辞官。孔子都说了“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所以这样一个社会,对于陈惠这样一个“英洁有雅操……好儒者之容”的人来说,肯定是辞官隐居。这是由他的自身原因决定的:第一,不肯同流合污,但也无可奈何;第二,没有兴趣,也力不从心。陈惠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也不会在这样一个腐败的官场做官。他看不上,瞧不起,但是又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只能回家。其次他没有兴趣,本来对做官就没有什么兴趣,何况是一个黑暗的官场。而且他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官场上的是是非非对这样一个年龄的人来说,或许有点力不从心。不想干又不能干的结果就是不干,所以萌生退意。

家庭原因是宋氏辞世,陈祎年幼。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如果宋氏还在,陈惠的辞官不会这么快,如果陈祎能够照顾自己,陈惠的辞官或许会推迟几年,可惜陈祎不能照顾自己。宋氏的辞世除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悲痛之外,留下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陈祎谁照顾。一个五岁的孩子如果失去了母爱,又得不到父爱,这个孩子会怎样?这是最直接的问题,所以陈惠辞官。

尽管我们说这个问题也是可以商量的,陈惠是县令,一县之长,面对这上面几个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家庭问题的时候完全能够另外找寻方法。宋氏辞世,陈祎没有人照顾,找个保姆可不可以,带在身边自己照顾行不行?送到“托儿所”也可以,或者如果他相信那个梦那就应该把陈祎送到寺院而不是辞官,对不对?实在不行自己纳个妾、续个弦也可以嘛,这样一来自己有了妻子,孩子也有了人照顾。以一个县长的品牌和号召力,这个事情也不难。

可是有这么多选择陈惠都不选择,而是选择辞官。为什么?为了陈祎,这是他对这个家庭的责任,对陈祎的爱。这个已经没了母爱的孩子应该得到完整的父爱,只有用这种完整的父爱才能稍稍地缓解孩子失去母亲的痛。

何况陈祎生来就有宝相,临产绮梦,凤凰鸣叫,相士说“成就非同凡响”,怎么成就非同凡响?这就需要关心,需要照顾,需要培养,需要爱。现在已经失去母爱了,你还放心把这么一个成就非同凡响的孩儿交给别人照顾吗,别人能教好吗?如何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引导就是教育的责任,关键是给孩子一个怎样的引导,所以孩子的教育很重要,而基础教育更为重要,这是陈惠的担心。

没有纳妾也说明陈惠对这个家庭的爱,对宋氏的爱,对陈祎的爱。而且陈惠也没有在混乱的隋末政坛上挣到多少钱,不是挣不到,而是不想捞,只拿工资不贪污,他能挣多少钱。讲求操守,淡泊名利,在这样一个年代就显得难能可贵。陈惠就给我们做了榜样。

陈惠就坚持这样一个原则,正直,具孔孟之道,行君子之礼,而这恰恰为陈祎做了榜样。综上所述,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自身原因的多重推动,公元605年,陈惠辞官。

陈惠好儒者之容,熟悉的是儒家经典,教育当然也是从儒家学说开始。在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有两本必读书,一本是《论语》,一本是《孝经》。《论语》是儒家经典,《孝经》是道德典范。“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也。”孔圣人这句话把“孝”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孝经》就成了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主要教材之一。汉代的时候,贵族子弟入学首先读《论语》和《孝经》,到了唐代以后,就成了家庭必读书,人手一册,学校里还要进行深入学习。

陈祎八岁的时候,陈惠开始讲授《孝经》。第一章就是曾子避席原文是: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呼?”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大概的意思是说,孔子和学生曾参在屋子里聊天,孔子问曾参说:“你知道什么是孝吗?”曾参一听老师问话,马上站起来双手放在胸前恭恭敬敬地说:“不知,请老师教诲。”孔子说:“孝是德的根本。”一看,曾参还在那站着呢,说:“你坐,坐下来我慢慢跟你说……”然后就具体说什么是孝这一类的话。

那么曾子为什么要站起来呢?尊重。按照古人的礼仪,“凡师有问,必避而起答”,这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实际上就类似我们现在学生上课提问要举手,回答问题要从座位上站起来是一样的,是一种礼貌和美德,表示尊重。因为古人不像我们现在上课有凳子课桌,古人都是席地而坐,所以听老师教诲的时候就站起来,这叫做离席,恭恭敬敬地侧立在旁边,这叫做避席。

陈惠刚讲到曾子避席这儿,正要接着往下讲,陈祎马上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陈惠就看不明白了,你什么意思,你要干吗,上厕所还是哪里不舒服?陈祎说,“避席”,曾子一听老师问话都马上站起来避席而立,我现在听父亲教导,怎么还能坐着呢?这是什么领悟力啊,举一反三,学一知十,活学现用,是真正学到了精髓上。就连陈惠自己都没有想到。所以《慈恩传》用了七个字做记载:“父甚悦,知其必成。”

从这个记载中,我们有三点发现,第一,陈祎聪慧;第二,陈惠讲的都是儒家经典,至于佛理学说,陈祎从来没有学过,陈惠也从来没有讲过,至少我们从现有史料中没有看到;第三,陈惠对待宋氏那个梦不以为然,他认为陈祎的青春绝不应该由一个梦来做主,否则他应该讲“佛经”而不是《孝经》,应该送到寺院里去学习而不是辞官做家庭教育。而这种儒家思想的教育对陈祎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即便后来出家为僧,在他的思想里面也有非常多的儒家思想。

童年的陈祎早早就明白事理,表现的不是一般孩子的幼稚,而是一个人的认真。《慈恩传》的记载是“不交童幼之党,无涉阛阓音huánhuì,指街市。之门;虽钟鼓嘈于通衢,百戏叫歌于闾巷,士女云萃,其未尝出也”。不受干扰,不凑热闹,管你外边天大热闹,敲锣还是打鼓,唱歌还是演戏,跟我没关系。也不交童幼之党。什么叫童幼之党呢?就是那些不学无术,整天比谁家的车子好,谁家的房子大,谁的玩具多,谁的老爸老妈有钱的那些人。这些人陈祎是不交的。这其实也符合了儒家学说的原则,孔子就说过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第一1.8、子罕第九9.25。这句话的翻译存有诸多争议。杨伯峻先生对此的解释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说“古人对这一句发生不少怀疑,因而有一些不同的解释,译文只就文字译出”。李泽厚先生对此的解释是:“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应看到朋友的长处,即别人总有优于自己的地方,并非真正不去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或所交朋友都超过自己。如是后者,在现实上不可能,在逻辑上作为普遍原则,任何人将不可能有朋友。”因为你按照这个原则去交比你强的朋友,别人也按照这个原则不和你交朋友,因为“无友不如己者”,别人也要结交比他强的朋友。苏东坡就说过“如必胜己而后友,则胜己者亦不与吾友矣”。就是这个逻辑。,可见儒家学说对陈祎的影响。那么陈祎他不看热闹干什么呢?学习。学习也不是什么都学,有原则,“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备通经典,爱古尚贤”,都是向那些大圣人看齐。这就是陈祎小时候的性格和原则。这种性格和原则对他后来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童年,就有不一样的成年。这种差别当时看不出来,慢慢就会体现出来。

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中,陈祎完全是一副儒家做派。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一个儒家做派的孩子,他是怎么出家的呢?

《续高僧传》的说法是“少罹穷酷”。“少”就是年幼;“罹”就是有苦难;“穷”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贫穷的意思,第二种解释是无路可走,走投无路的意思,这里两种意思都有,而且相辅相成,互相增进;“酷”是用来形容“穷”的程度,非常,极其的意思。就是说正是因为陈祎年少,又遭受苦难,实在是走投无路才出家。

那他爸爸呢?死了。公元609年,陈惠辞世。灾难又一次降临在年仅十岁的陈祎身上。

悲痛是迫不得已,生死离别谁都不愿意。五岁失母,十岁丧父,童年的陈祎又一次经历了生死离别这人世间最大的苦痛。

陈惠辞世除了带给陈祎巨大的悲痛之外,留下一个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就是陈祎的生存问题和教育问题,十岁的陈祎谁来照顾?这个事情落在了在净土寺出家的陈素的身上。失去双亲的陈祎只能被回家奔丧的二哥陈素也就是长捷法师带往净土寺。这便是与佛再结缘。

从此,十岁的玄奘开始走进寺院,但这个时候陈祎还并不是一个僧人,只是随二哥入住净土寺,顶多算一个少年行者行者指出家而未经剃度的佛教徒。,留发不剃发,着俗服不穿僧衣。也就是这个时候宋氏的那个梦才隐约有点影子,看到点可能。

但是走进寺院并不代表步入佛门,宋氏的这个梦要变成现实还有两个问题,第一,陈祎想出家吗?第二,出家容易吗?

出家容易吗?不容易。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出家,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出家。出家是有条件的:

第一,国家要许可,出家要办证:不是你剃个光头就是和尚,穿个袈裟就是僧人,要有证,只有经过许可才能出家,私度要受惩罚,是犯罪。证书由谁颁给呢?国家。所谓国家就是朝廷,朝廷也就是皇帝,就是说出家要得到皇帝的批准。那为什么出家还要皇帝批准呢?说来话长,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隋文帝时期,佛教之所以能够盛行,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得益于当局的支持,也就是隋文帝杨坚的大力扶持和发展。汤用彤先生在《隋唐佛教史稿》中就说“佛教之再张,实有赖于隋之高祖”。那么杨坚为什么要发展佛教呢?因为杨坚与佛有缘,“早信佛法”。

据说杨坚出生的时候红光流照,紫气萦绕。紫到什么程度呢?紫到所有人的衣服都变成了紫色,简直就是一派帝王之象。其实是傍晚时分,落日余晖。杨坚出生的时候正值三伏天,天气很热,母亲给他扇扇子,可是这孩子不嫌热却怕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寒甚几绝”。天明明很热,这孩子却冷得不行,这可把杨坚父母吓坏了,刚才还是帝王之象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这不开玩笑吗,有没有搞错呀,怎么办?正在这个时候从东边来了一个尼姑,“无因而至”。来了干什么呢?跟杨坚父母要孩子。说你们不用担心,这个孩子不是一般人,有佛祖保佑,罗汉护身,不会有事,只是不能生活在俗世间,需由我带去抚养,给我吧。然后就伸手抱孩子。杨坚父母会给吗?当然不会。你谁呀?没人会把自己的孩子给这么一个来历不明的陌生人抚养,杨坚父母也一样。可是杨坚喜欢那尼姑,一看见尼姑就笑,一不见尼姑就哭。没有办法,杨坚父母只能让这个尼姑来抚养。但是有条件,你留下来带孩子,不能带到山上去,否则谁知道你会对孩子怎么样。于是杨坚父母就在自家宅院里划出一块地来做寺院,开一小门相通。但是条件互相讲,尼姑同意也有条件,小门可以开,但未经允许禁止入内。这样杨坚一出生就被尼姑带着,过着出家人的生活,吃斋奉佛,一直到十三岁。

这种童年生活对杨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最直接影响就有三个:一,不好色。古代皇帝不好色的很少,杨坚是其中一个。后宫三千佳丽,杨坚与独孤皇后终守一生,可以讲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是杨坚非常骄傲的一个事情,杨坚说,“前代皇帝内宠太多,我的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必然和睦相处,不会像前朝那样发生争权夺位”。但是事情哪里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不但不和睦,自己还被儿子杀死。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过苦日子。简朴的原因按照杨坚自己的说法是“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长久者”。表面上看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江山永固,政治稳定。但其实是为了供奉寺庙,“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这就是童年生活对他的第三个影响,信佛,杨坚信佛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以至于后来当了皇帝,不好歌舞,“乐闻钟声”,有事没事就想敲钟。

同类推荐
  • 土司王朝(上)

    土司王朝(上)

    清初顺治、康熙、雍正年间,武陵山地最大的土司——容美土司田氏家族,在群雄逐鹿中原之际偏安一隅。但是,随着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到来、清军入关、大明灭亡,容美再次陷入了历史无情的旋涡之中。几代王朝更替,土司田渍霖忧愤而死,田既霖在对嫂子梅朵无望的爱情中抑郁而终,田舜年遭长子背叛,而渔翁得利的田明如最终成为了容美最后一位土司……爱恨情仇中,展开一幅湘西少数民族雄奇诡谲的风俗画卷,写就一部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
  • 传奇李泽楷

    传奇李泽楷

    李泽楷以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无惧强者、敢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盈动现象”,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远见和胆识,李泽楷已成为香港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也是全球企业界涌现的又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认为,李泽楷赚钱的速度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快十倍!有人预测:李泽楷的大脑潜能发挥超过常人的5%!他是华人的骄傲。假如你不是李泽楷本人,那你就无法重演他的故事,也不可能复杂他的神话。
  • 元功之首:邓禹

    元功之首:邓禹

    本书是一本邓禹传记。邓禹早年虽与光武为布衣之交,但在中兴功臣中,他既非首事之臣,也不如后来吴汉、贾复等人功绩显赫,其所以居中兴功臣之首,盖以运筹帷幄之功居多。他曾协助光武,初定取河北以成帝业之谋。后来以知人荐贤名世,并在一系列决策性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 三国谋士今日观

    三国谋士今日观

    三国,一个让我们今人无限遐想的时代,本书聚焦三国历史,从那个时代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谋士进行介绍,兼顾各家史料,以成一家之言。主要分析了各个谋士怎样选择君主并被所选择的君主信任重用,以致最后建功立业的过程,这些无不对我们今天的职场中人有一定的启发。不虚美,不隐恶,对人物的论及兼顾能力与人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真实的三国谋士群像。
  • 忏悔无门

    忏悔无门

    雨城的死刑系列小说,描述了各种身份的死刑犯和司法人员的艺术形象。其中,有现实题材,也有历史人物,有死刑犯和畏罪自杀的贪官,也有着力描述的狱医、法官。但不管如何,作者总是把主要笔墨用于描述、揭示各种人物各不相同的心理活动轨迹:或对死亡的畏惧,对求生的渴望;或呈现浑浑噩噩的麻木状态;或忏悔图报,恳求偿还情感债务。因而,读罢作品,见识了一个个死刑犯的面容,熟悉了他们的心理活动之后,我们也就自然地拥有自己独到的感悟:这些死刑犯大都是本不想死或不该死的;如果不是贫穷、愚昧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不是偏狭的个性压抑了他们的理性和道德,他们也许会像平常人一样生活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
热门推荐
  • 独宰万古

    独宰万古

    聂家废柴公子,昏迷醒来,脑海之中忽然多了部功法!自此无敌功法,绝世法术,强大战斗经验,炼丹、炼器之术都依次出现在脑海中……体制问题?绝世传承?还是命运使然?这里有,太古万族;这里有,绝世逆天王体;这里有,神灵强者传承!天地昏暗,且看聂辰以一己之力,拯救万古,还一个朗朗乾坤!无尽寰宇,大道万千,独宰万古,谁与争锋
  • 时空二十四小时

    时空二十四小时

    他是一个不被时空承认的存在,每到午夜十二点,他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痕迹都会被抹除干净:他接触过的人会把他忘记;他的行为会被否认的彻底。就似乎他的每一天都会被刷新,唯独他是不被时空存档的人。既然这样,他为什么存在啊?“她是我在这个时空存在的意义,哪怕……她最终不记得我的存在!”亲爱的姑娘,你有没有一种感觉,有一个人一直存在于你的生命中,但却不是记忆里出现在你周围的任何人?
  • 公爵的跌宕人生

    公爵的跌宕人生

    晨光历五百年,在大破灭之后人族之间结束了诸候割据的时代,在前帝国皇室后裔楚阳明绝对实力的碾压下一统九洲十二国,立国号新,结束了长达五百年的黑暗时代……
  • 冰雪物语

    冰雪物语

    我是凌雪,我的老爸上星期‘挂了’,老妈也在我12岁时‘挂了’,哦,对了,我现在16岁先说说我老妈,贪财?好美男色?劝我找个好对象,她是在外找了个雌雄难辨的美大叔,后来,被美大叔杀了,不过我和老爸都对这件事没有实感。再说说我老爸,在外欠了一屁股债,之后和什么狗屁黑帮加白道签了协议,说把我用来抵债,老天呀,这就不对了,为毛我一个青春靓丽滴美少女会被卖身啊,啊啊啊~~这种在小说才有可能发生地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谁不知道他们是装的?)
  • 都市速写簿

    都市速写簿

    1975年到1988年,是台湾走向开放、社会力爆发的年代。整个社会都在急遽的变动之中,高楼盖入农田,工厂挤进民宅之间,与经济上升同时而来的,还有严重的交通堵塞与空气污染。人心因物欲而躁动,人们在放纵感官的同时,心灵的空虚也一一显现。摄影家阮义忠从小在台湾乡村长大,成年以后,进入台北工作生活。他以敏锐的摄影触感与深切的社会关怀,记录下那个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八十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结束,台湾完成它的蜕变,阮义忠也在摄影中反躬自省,发现他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 妖光之恋

    妖光之恋

    ,,,,,,,,,,,,,,,,,,,,,,,,,,
  • 首席的雇佣娇妻

    首席的雇佣娇妻

    七年前,她是千金小姐,一夕巨变,为了救自己的父亲不得不出卖自己。他是J&K国际唯一的继承人,以小职员身份进入集团实习,却在一次应酬中被上司下药。阴差阳错,黑暗中,他残暴,她无助。一夜迷乱,吃干抹净后他才知道自己搞错了对象。七年后,他以雇主的身份出现在她面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林怪谭

    武林怪谭

    炼尸门是江湖上最神秘,也是最歹毒的门派!为了炼化尸奴,壮大势力,他们不惜掘坟盗墓,甚至肆无忌惮的屠杀生灵!在腥风血雨的黑色恐怖之中,终于,天下各派的正道武林开始了对它的全面围剿!其中,逍遥剑派更是派出大弟子林逍遥等人伺机潜入,欲图将其土崩瓦解!正与邪的斗争一触即发,黑暗背后的阴谋与私欲也将慢慢地拉开序幕。
  • 从斗罗开始颠覆神界

    从斗罗开始颠覆神界

    来自古武世家的关羽,接受了所谓命运的选择,来到斗罗大陆准备迎接一场动荡神界的惊天阴谋,来自地球的父母身份一个比一个特殊!!!父亲是龙域当中最无能的少主,而母亲是龙神坐下第一战将·赤渊金猊,两个人诞下孩儿之后,便把它放在了一个名为地球的世界上,便派出自己的分身过去悉心的照顾,久而久之,一场巨大的阴谋渐渐的笼罩在了神界,而被命运选中的孩童,又即将来到这里创造属于自己的命运。新的身份,新的伙伴,看千仞羽在斗罗世界中创造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 粉丝升职记

    粉丝升职记

    主角李杨,因初恋感情失败,转而爱上女明星,为了追求她,然后通过自己努力和运气,创立自己的公司和巨额财富,然后对女明星展开一系列追求,被拒绝后,利用假身份成为女明星的助理,以此办法来继续追求女明星,就在追求女明星过程中,发现女明星背后隐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