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79700000053

第53章 宋史(2)

狄青一开始只是一名低级军官,他英勇善战,多次在战争中充当先锋。他冲锋陷阵时,都会将头发披散下来,然后头戴青铜面具,手持长枪在敌营中横冲直闯。西夏人见了,都以为是天神下凡,胆战心惊,无心再战,因此狄青多次立下战功。他在西夏四年,参加了二十五场战斗,身中八箭,但是从来没有半点畏惧之情。有一次,他在安远与敌人作战时,身负重伤,但是看到敌人卷土重来时,他仍旧是一马当先,杀入敌阵。手下人见状,也纷纷跟在他后面杀出。狄青因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快就声名远扬。

康定元年(1040年),经略判官尹洙见过狄青后,对陕西经略使韩琦和范仲淹说:“狄青有大将之才。”在他的推荐下,范仲淹和韩琦接见了狄青。范仲淹对狄青非常赏识,狄青告别时,他拿出一本《左传》送给了他,说道:“为将者如果不知古今,只能算是匹夫之勇。”狄青从此开始发奋读书,将秦汉以来的将帅兵书都熟烂于心,逐渐掌握了用兵之道。

侬智高在云南发起叛乱时,北宋多次派兵围剿都失败了,宋仁宗为此甚为忧虑。

狄青此时刚刚就任枢密副使不到三个月,他听说西南战况后,主动上书请行。他说:“我出身行伍,只有用领兵打仗的方法报效国家。如果陛下给我一支部队,我一定能剿灭叛军。”宋仁宗认为他很有勇气,就将讨伐侬智高的事全部托付给他。

狄青率兵到达云南后,命令部下不要轻易出战。广西将领陈曙藐视军令,私自领兵出战,在昆仑关被敌军杀得大败。狄青知道后,将陈曙抓起来,然后加上临阵脱逃的三十个将领,一起处死。从此以后,军令一出,无人不从。狄青按兵不动,然后虚张声势,佯装要从各地调集粮草,与敌人打持久战。侬智高的军队看到后,以为宋军不打算速战速决,就放松了警惕。狄青趁敌人不备,突然发起攻击,一举占领昆仑关。侬智高出动全部军队与宋军交战,狄青冒着箭矢,手执白旗,指挥骑兵从两侧攻击敌人,敌军猝不及防,被杀得大败。狄青领兵直追,侬智高见大势已去,放了一把火逃走了。有人在火中找到一具穿着龙袍的尸体,就建议狄青向朝廷汇报说侬智高已死。狄青说:“宁可让侬智高跑了,我也不敢以欺骗的行为冒取功名。”

宋朝时,为了防止士兵逃跑,每个士兵脸上都要刺上字。狄青行伍出身,当然也不例外。他后来经过打拼,身居高位,可是他脸上的字还赫赫在目。宋仁宗认为他脸上的字有碍观瞻,准备让人用药水给他去掉。他对皇上说:“陛下不问门第,因军功而提拔了我。我想让字留在脸上,用来勉励部下为国效忠。”宋仁宗对他的话非常欣赏,就不再勉强。因为狄青面带刺字,时人都称他为“面涅将军”。

狄青不但英勇善战,而且有勇有谋。宋人笔记中曾有记载,说狄青为了鼓舞士气,每到战时,都准备好一枚两面形状相同的铜钱。他在誓师时,都会将铜钱拿出来做占卜用。他说:“若是正面朝上,则我军必胜。”结果连掷数次,得到的都是正面。军中将士都认为王师有神灵相助,因此信心大增。

狄青不善言辞,为人谦虚谨慎,知恩图报。曾有阿谀奉承之徒说他是唐朝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听后,正言说道:“我能建功立业,只是机缘巧合罢了,哪敢与狄公相提并论。”那个谄媚之徒听后,灰溜溜地走了。狄青每次打了胜仗,都会将功劳让给别人。他手下的好多将士,都因为他而得到升迁。当年尹洙曾经大力推荐他,尹洙死后,狄青周济他的家人长达数十年之久。

后来,狄青因为嘴上的毒疮发作,病重去世,年仅49岁。宋神宗登基后,希望能重振国威,但是一直苦于朝中没有可用之将。他想起狄青智勇双全却英年早逝,悲叹不已。为了怀念狄青,宋神宗下令将狄青的画像挂在宫中,并厚待他的家人。

范仲淹改革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他两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到朱家,为其取名朱说。他了解自己的身世后,决心要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他在外求学时,昼夜苦读,一天煮一锅粥,困了就用冷水洗一下脸,饿了就吃冷冻的粥块。

1014年,宋真宗去亳州朝拜太清宫时,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城里的人听说皇帝从这里过,都挤到街上去看。只有范仲淹如往常一样,埋头苦读。有人拉他去看热闹,他踌躇满志地说:“将来再见也不晚。”次年,范仲淹果然高中进士。他考取功名后,立马将母亲接到身边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范仲淹。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他见当地海堤失修,坍圮不堪。不仅盐场亭灶失去屏障,而且农田民宅也饱受海潮虐待。他上书给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重修海防堤堰。张纶欣然赞同,他命范仲淹全面负责治堰。范仲淹率领数万民夫,奔赴海滨,捍海治堰。不久,就修成了一道数百里长的长堤,为当地的海盐和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当地的流民重返家园后,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建造了范公祠。同年,范仲淹因为政绩显著,被调回京师做了大理寺丞。

西夏入侵时,范仲淹请求去边疆保家卫国,宋仁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将他派往延州。他到达延州后,与韩琦一起选拔民兵,淘汰老弱,修建壁垒,在边关竖起一道坚固的钢铁长城。西夏军多次进攻延州,都以失败而告终。范仲淹还时常指挥将士,偷袭西夏军,让西夏军疲于应付。以至于西夏军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能轻易攻打延州,小范胸中有雄兵百万,不好对付。”范仲淹文武兼备,治军有方,在他的提拔下,西北军中出现了很多名将,如狄青、种世衡等。他还对羌族恩威并施,让他们取消与西夏的合约,追随宋廷。在范仲淹和韩琦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西北边防局势得到了好转 。

宋仁宗时期,政府财政开支膨胀,百姓负担加重,地方暴动与骚乱频繁。宋仁宗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多次向范仲淹等人征求执政策略。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总结了从政二十多年的经验,写出了一份《答手诏条陈十事》,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改革思想和措施。这份文件中提及的改革内容主要有:一、严明官吏升降制度,对官员实行政绩考勤。二、限制侥幸做官和升官的途径。三、改革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选拔有用的人才。四、改革地方长官制度。五、均衡公田。六、兴水利,重农桑。七、整顿军备,建立府兵制。八、推行恩信,将赦令严格落实到底。九、严肃法令,删减执行法令时冗杂的政治程序。十、减轻徭役,关注民生。

宋仁宗看过《答手诏条陈十事》后,对范仲淹的改革思想表示赞同。他传令下去,除了建立府兵制这一条之外,其他的全部施行。于是,在宋仁宗的大力倡导下,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就拉开了序幕。

新政仅仅施行了几个月,北宋的政治局面就改善了许多:官僚机构得到精简;科举考试中增加了理论性文章的考核,很多有才干的人被选拔出来;那些凭借门第做官的世家子弟,在诸多方面受到限制;农村修建了很多水利设施;全国普遍建起了学校。

新政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他们群起而攻之,污蔑新政和改革派。他们说改革规模过大,容易引起国家动乱。又说一些官员在新政实施过程中营私舞弊,新政中纰漏过多。保守派在朝堂上下议论纷纷,不停地在宋仁宗面前说改革派的坏话,宋仁宗也开始动摇了。他在新政实施一年零四个月后,下令废除新政,终止一切改革措施。宋仁宗不但解除了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务,将其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还将富弼、欧阳修等革新派人士相继逐出朝廷。

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范仲淹清正廉洁、力主革新的思想却永远为后人所敬仰。范仲淹64岁时,病逝于徐州,有《范文正公集》等作品传世。

铁面无私的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包拯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饱读经书。他二十八岁考上进士后,因为父母年事已高,就没有出来做官。父母去世后,包拯直待守孝期满,才出来做官。

包拯起初担任的只是知县一类的小官,但是他同样做得很好。有一天,一个人来到县衙,说自己家的牛舌头被人割掉了。宋朝时,政府禁止百姓私宰耕牛。牛舌头没了,牛就要死掉,而牛主人肯定也要背上私宰耕牛的罪名。包拯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桩陷害案,他对牛主人说:“你回家将牛杀掉卖肉,但是不要说是我让你这样做的。”牛主人回家后,按照包拯说的一一照办。没过几天,就有一个人跑到县衙,控告牛主人私杀耕牛。包拯命人将那个人抓起来,那个人喊冤不止。包拯说:“人家杀牛是迫不得已,要不是你陷害他,将他家的牛舌头割掉,他哪敢如此。”那个人听了,不再狡辩,赶忙低头认罪。从此,包拯神机妙算的名声就传了出去。

包拯不仅断案如神,而且为官清廉。他任端州知州时,端州出产一种名贵的砚台,是朝廷钦定的贡品。以前很多本地官员为了贿赂京官,都会以进贡的名义大肆征收砚台。包拯上台后,决心要摒弃这种陋习。他下令工匠们只按照朝廷规定的数目制作砚台,多一块都要造册上交。后来他离开端州时,将自己在公堂上使用的砚台也一并造册上交。当地百姓爱戴他清正廉明,就偷偷在他的船舱里藏了一块砚台。他走到江中心发现后,立即将那块砚台丢入水中。后来,百姓将他抛掷砚台的地方命名为“墨砚沙洲”。

包拯进京后,不久就被任命为谏官。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多次弹劾权幸大臣,在朝廷内外赢得了清名。

宋仁宗宠妃张美人的伯父张尧佐身无所长,但是他通过钻营,被朝廷任命为三司使。包拯上书说:“张尧佐这样的人如果能做大官,恐怕会人心不服。”宋仁宗不悦,又加封张尧佐为节度使。包拯并没有因为皇上生气而罢手,他接连三次上书,终于让宋仁宗罢了张尧佐的官。

三司使张方平依仗权势,假公济私,霸占了商人刘保衡的家产。包拯知道后大为震惊。他在奏章上说:“张方平作为朝廷命官,却巧取豪夺,实在是罪无可恕。不加以严惩,恐怕不足以平民愤。”张方平见状,忙多方打点,但是终被罢官。朝中权贵见了,都胆战心惊,不敢再恣意妄为。

汾州知州任弁,利用职权,动用一百多个士兵为自己制造驼毛绸缎。包拯知道后,在朝中参了他一本。按照宋朝规定,他不但要为自己的罪行做出赔偿,还要被罚充军。宋仁宗念在任弁对朝廷有功的分上,将他判处流放。包拯知道后,力求皇上收回成命,量罪定刑。宋仁宗没有办法,只好收回成命,将任弁充军。

包拯先是被朝廷任命为龙图阁大学士,后来又被任命为开封府知县,总管京城大小事务。他嫉恶如仇、清正廉明,为此,很多权贵非常忌惮他。他见很多权贵私建园林楼阁,侵占惠民河河道,妨碍漕运,就下令将那些楼榭全部拆除。一个权贵见状,赶忙伪造了一张地契,说他用的那块地是自己的。包拯见他妄想用假地契蒙混过关,将他押上公堂,狠狠打了一顿板子,然后又在皇上面前弹劾他。京城那些恶人见了,都噤若寒蝉。

包拯中正耿直,大公无私。他不但爱民如子,而且执法不避亲党。过去老百姓去官府告状的时候,都要通过小吏转交状纸。包拯上任后,为了方便百姓,命令打开官府之门,老百姓可以直接到他跟前告状。京城的百姓都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有人因为他明如镜,清如水,直呼他为“包青天”。他的侄子包勉担任地方官后,贪赃枉法。包拯知道后,怒不可遏,将他依律斩首。他大义灭亲后,又亲自回家向兄嫂请罪。

包拯64岁时去世,死后,宋仁宗为了表彰他忠孝两全、铁面无私,谥其号为“孝肃”。开封的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在开封府旁修建了一座包公祠,四时香火不断。

大科学家沈括

沈括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对医药、天文、地理、农学、化学、数学等都很精通,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在他晚年的时候还编写了《梦溪笔谈》,这本书反映了北宋时期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英国的科学家李约瑟毫不吝啬地称赞说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可见沈括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沈括生于钱塘江的一个官僚家庭,他的母亲出自书香门第,对于他的影响很大。沈括从小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将家中收藏的书籍读完了,在他跟随父亲出去的时候,对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也有所了解,开阔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他的视野,他的聪明才智也开始显露出来。

据说小时候的沈括在读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时,在心里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为什么这里的桃花都快凋谢了,山上的桃花才刚刚开始盛开呢?”为了弄清楚这个疑问,他决定要出去实地考察一番,所以约了几个好朋友就上山了。这时候已经是四月了,山下已经很暖和了,但是等他们到了山上,竟然被冷风吹得一直在发抖。这一下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山上的桃花开得晚一些,是因为山上的温度比山下的要低。他的这种探索的科学精神是从小就养成的,之所以长大后能写出《梦溪笔谈》这样的科学巨著,是离不开这种精神和方法的。

说到《梦溪笔谈》可以说是沈括一生成就的总结,也是他最杰出的代表。当然,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科研成果,他还记载了当时别人的许多创造和发明。比如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就是通过他才让世人所了解。可以说活字印刷术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沈括也有功劳。

当时沈括正在钱塘江的老家,他无意间看到一个老工匠用黏土做成了一个个的小方块,还在上面刻上字,之后放到窖里面把这些黏土烧硬,这样黏土上的字就成了活字。虽然在北宋之前就已经有了印刷术,但是非常麻烦,在木板上刻字,如有一个字错了,那么所有的字都需要重新再刻,这样用起来很不方便。这种活字的方法出现之后就方便多了,沈括看到之后非常感兴趣,就将毕昇的发明做了详细的记载,世人才由此得知活字印刷术的来历。

同类推荐
  •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一枚陀螺的勇气,源自它所经历的疼痛;同样,它的释然,也来自对过往深切的理解和深情的拥抱。让我们和作者共同回忆故乡与亲人。
  • 历史的经验

    历史的经验

    谋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又称之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为总结历史的经验,南怀瑾先生就中国古代谋略做了系统讲析。上编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下编是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的逐句串讲。
  • 冰释前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

    冰释前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

    共和国故事主要讲述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六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加以阐述,《冰释前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主要讲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等相关情况。
  • 命脉:中国水利调查

    命脉:中国水利调查

    本书是以抵达现场、独立调查的方式,对中国七大江河水系做出完整的全方位阐述,从水利与文学的意义看,这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这是作者以报告文学的方式为中国水利做出了一份厚重而又诚实的报告。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之命脉,家之命脉,一切生命之命脉。作者并非单纯站在人类立场上看水利,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自我的认知、对生命的追问。本书获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一名。
  • 海上丝路与郑和

    海上丝路与郑和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丹增关于丝绸之路的散文精选。丹增的文字具有自然般的神力,复苏了一个古老大陆的命运和梦想。他用天真隽永、朴素热烈的书写,深情抒发他对自我的呼唤、对生命的勘悟、对永恒的追寻,深情讴歌他对人类命运黄金时代的怀恋和追忆。
热门推荐
  • 玛丽苏今天恋爱了吗

    玛丽苏今天恋爱了吗

    没错,本小姐是玛丽苏,拥有七彩头发的那种,今天是我和未婚夫龙傲天约定好相见的日子…没想到龙傲天居然会这样…!(ps看着本书请不要带脑子看,否则碎三观都是有可能的)
  • 三国乱世之生存路

    三国乱世之生存路

    东汉末年,内乱不止,外患无穷。张歆为家人为自己为天下百姓寻求生存之路。本书节奏慢
  • 苍莫云麓

    苍莫云麓

    即使知道你心里有她,还是阻止不了爱你的冲动。你的优秀,你的美,使我动心不已,以前的我不配全心全意的爱你,只能用她来当作借口,使你离开,而如今的我已经优秀起来,你愿意回来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换不来的爱

    换不来的爱

    该如何收起浑身向外的刺又该如何保护自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有人却选择了……
  • 南宋那些事儿

    南宋那些事儿

    南宋就像一个软弱倒霉的人,跟别人打又打不过,求饶又不甘心……可窝里斗得厉害,一个小权臣刚铲除一个大权臣,就像大权臣那样作恶;一个小坏蛋刚消灭一个大坏蛋,自己就变成了一个大坏蛋。斗到最后,都是一个死,包括朝廷。本书文字生动、故事精彩、分析点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的深度点评中提高自己的智识和判断力。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刚,圆是柔。方是原则,圆是机变。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方外有圆,圆内有方。能方能圆,亦方亦圆。方圆合一,无往不胜。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本书从人际交往、生活态度、人情世故、职场法则等角度出发,结合古今中外的大量经典事例,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为人做事的方圆之道,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并掌握为人处世的方法和窍门,赢得良好的人脉,营造一个和谐的交往和生存环境,从而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业。
  • 离国风云录

    离国风云录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杀手,只因一场荒诞的赌约而穿越,一场无解的生死局,一场人心的豪赌,轮回转世,不变的,是我依旧在你们身边。呵,装猫装久了,本小姐都快忘了,本小姐可是只,不折不扣的,老虎啊~
  • 拐角至爱

    拐角至爱

    他和她拐角处相遇,纠葛牵绊由此展开,他和她之间的缘分早已在冥冥之中注定…
  • 超凡提升

    超凡提升

    新书:种田在无尽海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