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79700000060

第60章 明史(3)

郑和下西洋开始于1405年,即永乐三年,到1433年结束。他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最远的到达过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在宣扬大明国威的同时和三十多个国家进行了和平友好的交流,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说法之一是,建文帝的尸首一直没有找到,不仅让后来无数的史学家废寝忘食,更让当时的朱棣坐卧不安,如果建文帝还活着的话,就是对他皇位的一个很大的威胁,但是他已经下令找遍了全国,也没有建文帝的影子,所以他怀疑建文帝很可能已经逃到海外去了,所以打算派遣一支船队去和其他国家搞好关系,宣扬一下大明的国威,顺便也可以打听一下有没有建文帝的消息。

因为这件事关系很大,所以明成祖就派了自己身边的心腹太监郑和来担任船队的领导。其实郑和原本姓马,单名一个和,小名叫做三保。父亲是伊斯兰教徒,曾带他到麦加朝拜过,所以对一些异域的文化有一些了解。在靖难之役中,马和为朱棣立下战功,后来朱棣觉得马姓不适合出入朝堂,所以改姓为郑。

在永乐三年,郑和首次率领船队出海开始下西洋,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西洋并不是现代地理意义上的欧洲,而是指当时明朝南海以西的海域。这个船队的规模十分庞大,总共有两百多艘大船,船上的人加起来总共有两万七千多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了。

首次出海,郑和从苏州的刘家河出发,经过福建、广东沿海,继续南下之后经过了占城、爪哇、旧港、苏门答腊、马六甲、古里、锡兰等国。他每到一个国家都会把明成祖的书信给当地的国王,表明友好来往的用意,还送上从国内带来的各种奇珍异宝。这些国王们都很高兴:这么强大的船队并不是来武力威胁的,还有珍贵的礼物,何乐而不为呀,一个个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了。这样一来,他们都知道了明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都非常愿意和明朝建立友好往来的关系。

可是航海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们经过爪哇的时候,正值爪哇国内内乱,东西两王正在激战,他们船上的人到集市去做生意,结果被西王误以为是东王请来的援兵,所以将他们全都杀掉了。之后西王十分害怕,急忙向郑和请罪,答应赔偿六万两黄金。可是船上的人并不领情,坚持要为死去的将士报仇,但是郑和认为这件事情如果闹大了,势必会引来一场战斗,这样沿途的国家会以为明朝是来武力入侵的,这样就无法完成朱棣交给他的秘密使命。而且西王的态度也很恳切,所以他决定奏请天朝,和平解决了这件事情。

后来在船队经过旧港的时候,当地海盗猖獗,听说郑和的船上有很多奇珍异宝,就想偷袭船队抢夺宝物,这件事情被郑和知道后他并没有逃跑,而是将计就计设好了埋伏,等晚上海盗来偷袭的时候被郑和全部俘虏了。

首次出海,郑和花了两年的时间,带回了很多奇珍异宝,还有各国的使节。明成祖听了郑和的汇报,看到带回来的各个国家的宝贝,还有各国使节向明朝朝贡的特产,心里非常高兴。尽管他已经确定建文帝真的死了,但是看到航海不仅能加强和其他国家的联系,树立大明王朝的声威,还能够带回很多明朝没有的宝贝,所以他就一次次地派郑和出海,前后一共去了七次,到达了三十多个国家。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接受明朝的好意,很多国家就不怀好意。比如又一次出海的时候,锡兰的国王看到郑和船上有那么多的宝物就想据为己有。于是将郑和引诱进来,借机敲诈勒索。虽然郑和一向主张和平,但是并不代表他是好欺负的,当他得知锡兰的大部分士兵都不在城里的时候,就率领两千多人攻打锡兰王城,活捉了锡兰国王。当他把锡兰国王带回中国之后,明成祖并没有杀他,而是放他回国,这样一来,明朝的声威在那些国家中就更大了。

虽然郑和下西洋加强了和周围国家的联系和交往,也能带回很多奇珍异宝,但是由于是以宣扬国威的目的而出海,并没有商贸上的来往,他带出去的东西全都是国库开支,这样一来次数多了,朝廷就无力承担巨额的航海费用了。在郑和第六次出海回来时,明成祖病逝,很快明仁宗也死了,即位的明宣宗由他的祖母和大臣掌权,以航海费用巨大,国库已经无力承担为由终止了郑和的航海事业。尽管如此,郑和下西洋在我国航海事业史上的地位以及在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性都是不能抹杀的。

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十四年(1349年),明朝北边边境的瓦剌部落开始强大起来,不断地进犯明朝边疆,为此,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瓦剌打败,并被瓦剌俘虏,历史上将这一次事件称为土木堡事变,又叫土木之变。这一次事变让明朝陷入了建国以来的最大危机。

之所以会有这一场危机,还得从明宣宗说起。

宣宗年间,宫中有一个名叫王振的太监,因为早年间读过几年书,能认字。当时宫中的太监很少有能读书识字的,宣宗认为他很特别,就命他服侍太子,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宣宗死后,英宗即位,但是英宗由于年幼,什么都不懂,只好把从小就在自己身边的王振看做最知心的人,还任命他担任司礼监,帮助皇帝批阅奏折。由于明英宗贪玩,不爱处理政事,基本上所有的政事都是由王振帮他处理的。当时还有三位辅臣,碍于他们的威望,王振还不敢乱来,等到辅臣老死或者病死之后,王振就开始原形毕露了,由于他执掌大权,大臣都不敢得罪他,只要有谁敢得罪他,杀头、充军就是下场。但是明英宗却把王振当做老师一样尊敬,对他的话言听计从。有一些唯利是图的官员为了荣华富贵,不断地去巴结王振,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正在宦官当道的时候,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了。也先继承了瓦剌的王位之后表面上臣服于明朝,实际上则是对明朝虎视眈眈。借着贸易之名,为了多得到一些赏赐,谎报了做贸易的人数,被王振发现以后,谴责也先欺瞒朝廷。这样就给了也先进攻的借口,发兵攻打大同,镇守大同的守军根本抵挡不住瓦剌的进攻,节节败退,军情十分紧急。

明英宗本来已经派了四万兵马去增援大同,可是因为大同是王振的家乡,他担心家乡的人遭受瓦剌的蹂躏,又想着建立奇功伟业,所以极力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对英宗说只要是皇帝亲征,瓦剌人很容易就会被打败。虽然兵部尚书邝埜和兵部侍郎于谦认为亲征的条件并不成熟,极力反对,可是无奈,明英宗只相信王振的话,还是决定亲征。

皇帝御驾是一件大事,当然不允许有一点马虎。王振安排的排场倒是很大,一共有一百多个文武大臣和十几万士兵一起出发,不能不说是浩浩荡荡。但是对于其他的安排却是一点儿也不充分,不问敌情,也不问有什么作战战略,只是将北京交给自己的弟弟留守,连基本的后勤工作都没有安排好。而且半路上又遇到暴雨,军队的士气十分低落,有人劝英宗取消御驾亲征,但是反而被王振一顿臭骂。

也先知道英宗亲征的消息后,主动开始向北撤退,很明显就是想要诱敌深入,但是王振一意孤行,非要挥兵北上。直到他的亲信告诉他这是敌人的计谋之后,他才停止追击,开始准备撤退。结果谁料想在撤退的途中也先的部队却突然杀了过来,负责断后的吴克忠和吴克勤都战死了,朱勇和薛绶率兵前去增援,却陷入敌人的包围圈,也战死了。这时候王振才感到害怕,下令赶紧撤退。当时,王振下令取道紫荆回家,这样以便途经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向家乡父老显示自己的威风。但走了四十里以后,王振忽然想起,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开始往回走。前方将士用生命换回来的宝贵的撤退时间就这样被他给糟蹋了,没等他们走多久,瓦剌的部队就追上来了。

匆忙之下,大臣建议去怀来,可是王振却带着大军来到土木堡。土木堡的地势很平坦,一旦瓦剌发动进攻,连防守的城墙都没有,但是王振却认为还有一千多辆的辎重还没有到,坚持在土木堡等待。邝埜向英宗建议前往居庸关,但是被王振赶了出来。

虽然暂时比较安全,但是明军经过长途的跋涉,又渴又累,而且土木堡没有水源,唯一的一条河已经被瓦剌占领了,无奈之下只好挖井,可是挖了十几米还是连水的影子都没有看到,这下子陷入了绝境,英宗决定派人求和。

王振听到也先接受求和非常高兴,下令让士兵自己找水喝,就在明军都去找水的时候,也先的部队却突然发动进攻,明军一下子就乱作一团。一个禁军的将领终于忍不住自己的怒火,将王振一锤打死,英宗看见自己的军队已经乱作一团,完全没有胜利的希望了,干脆就坐在地上等死了,最后被瓦剌俘虏。几十万的明军几乎全军覆没,这次土木堡事变让明朝陷入了绝境,差一点就失去了祖宗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

于谦卫都

说到于谦,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首家喻户晓的《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是于谦在十二岁时写下的明志的诗,就在于谦还只有7岁的时候,就有一个和尚惊异于于谦的相貌,说他将来会成为救世的宰相,可是并没有人在意。

于谦的声音非常洪亮,而且气势十足。当时汉王朱高煦谋反失败以后,皇帝命令于谦宣读圣旨来指责汉王的罪过。于谦声色俱厉、义正词严地训斥朱高煦,平时很狂妄的汉王竟然被骂得趴在地上发抖,皇帝对于谦的表现非常满意,决定重用于谦。

在三位辅臣还在的时候,对于谦也非常重视,他的建议往往都会得到批准,但是在王振执掌朝政之后,因为于谦刚正不阿,得罪了他,所以他就陷害于谦,把他投入监狱,还想杀了他。幸好当时于谦在民间的声望很高,老百姓知道后纷纷联名上书要求释放于谦,有的诸侯王也替于谦说好话,王振这才迫于舆论的压力放了于谦。

由于王振的错误判断,导致土木堡事变,英宗被俘,形势变得非常严峻。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立刻下令由留守的郕王朱祁钰为监国,代替行使皇帝的职权,马上召集群臣商讨对策。这时候有个叫徐有贞的大臣说他夜观星象,发现星象有变,应该向南京迁都,否则就会遇到大难。于谦听到厉声说:“主张逃跑的人都该杀!京城是国家的命根,只要一跑,国家就会立刻完蛋,南宋就是一个教训。”于谦的主张得到了郕王和大多数大臣的支持,于是对于京城的防守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于谦身上,郕王将他升任为兵部尚书,主管一切军中事物,这样一来太后和郕王都稍微安心了一点,但是摆在于谦面前的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由于英宗御驾亲征、京城最精锐、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已经被英宗带走,并且都已经在土木堡失陷了,剩下来的疲惫之师不到十万,人心惶恐,都没有必胜的信心,于谦马上请求郕王调动北京和南京以及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甚至连江北和北京的运粮军都调到北京来了,这样才稍微安定了人心。

面对严峻的形势,于谦一点都不敢松懈,一面加紧部署防御的兵力和将领,一面还加紧捉拿瓦剌的奸细,下令让各地的诸侯王尽快进京勤王,最后宣布王振的罪状,捉拿他的同党,这样一步步来安定民心。

就在于谦一步步部署防御的时候,瓦剌挟持英宗开始向北京逼近,因为英宗在瓦剌的手上,所以沿途的守军都不敢放手去进攻,这样瓦剌的进攻速度大大加快,很快就打到了北京城下。针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太子又还年幼,于谦等人上书要求监国的郕王立刻即位做皇上,把英宗奉为太上皇,这样就可以消除皇帝在瓦剌人手上的不利影响,同时国家有了皇帝,也能够稳定军心。

1449年,瓦剌抵达北京城下,驻扎在西直门之外,准备随时发动进攻。守将石亨认为敌人兵强马壮,不适合硬拼,应该先把军队撤到城内,凭借着城墙的优势来死守,瓦剌如果久攻不下,就会退兵了。但是于谦认为这是示弱于敌人,会增长敌人的气焰,所以坚持主动出兵,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这时候于谦就把部署在各个城门的部队都安排到城外准备作战,并且关紧城门,就像项羽破釜沉舟一样有进无退,还下令说如果有人想要临阵脱逃,无论是上将还是士兵,都可以就地正法,这样既表明了于谦誓死保卫京城的决心,也严明了军纪,鼓舞了将士的士气。就在这个时候各地勤王的军队也已经陆续赶来,都在京城的外围驻扎下来了,加起来一共有二十二万多,这样就更加坚定了将士们必胜的信念了。

这个时候于谦设好埋伏,让骑兵去诱敌,敌人果然中计了,发动了冲锋,结果中了于谦的埋伏,损伤惨重。这下彻底激怒了也先,他命令部队直接攻打西直门和彰义门,结果又被守城的将士击退了。看到这种情形,受到于谦爱国精神的鼓舞,很多太监也冲出去追击敌人,却把自己军队的阵型打乱了,瓦剌则趁机反攻,老百姓也爬上城墙,对着瓦剌的军队扔石头和土块,把瓦剌人砸得头破血流,这样的战斗持续了五天,瓦剌军才开始退兵。等到挟持英宗的部队走远之后,于谦下令开炮,炸死了不少的瓦剌士兵。就这样京城的保卫战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这时候英宗对于瓦剌来说也没有了利用价值,瓦刺趁机勒索了明朝一大笔银子之后就放英宗回去了。

后来郕王去世,英宗复位之后对当年于谦扶持郕王当皇帝非常不满,再加上被于谦训斥过的徐有贞和石亨在旁边说于谦的坏话,就给于谦找了个谋反的罪名将他杀害了,听到于谦的死讯之后,老百姓都跟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悲痛,直到多年以后,英宗的子孙才给于谦平反。

明武宗贪玩误国

可以说明武宗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位皇帝,他的一生更像是一部轻喜剧,很多人都认为他荒淫无道,怪诞无耻,是很少见的暴戾昏君,但是近些年的一些史学界的研究让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了一些改变,觉得他是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非常富有个性色彩的一位皇帝。

明武宗名叫朱厚照,是孝宗皇帝的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一出生便是天然的皇位继承人,避免了和其他的兄弟上演皇位大战。原本他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孩子,但是由于身边的宦官的影响,养成了很多坏毛病,成天只知道贪玩,不务正事。在朱厚照15岁登基之后,就开始宠信宦官,其中就以刘瑾为首,趁着皇帝沉迷于玩乐,逐渐使朝政大权落入他们手中。

同类推荐
  • 遇见你,在最美的流年

    遇见你,在最美的流年

    爱上一个人,从来都是瞬间的情事,千人万人的芸芸众生里,她就在那里站着,平平凡凡,普普通通,而他,一眼就看见了她,冰冻千年的心,突然在这一刻湿润如玉,温柔如水,桃花一样盛放,灿烂。没有徘徊,没有犹豫,没有想过要义无反顾地无可救药,也未曾打算海誓山盟到时地老天荒,只是,这一切都来得如此——天经地义。
  •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

    本书收入了我国第一位在以色列获希伯来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的钟志清女士在过去十余年间发表的38篇学术随笔、文章与论文。
  • 在川北

    在川北

    本书是个人散文集,记述了四川北部偏远地区人情世故、山水风景、文化古迹等。反映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 饥饿的灵魂

    饥饿的灵魂

    叶向阳编著的《饥饿的灵魂》共分七卷。A卷《我有责任叫醒你》;B卷《风吹斜的诗行》;C卷《你把我送出七月》;D卷《被诗思索的山河》;E卷《大海在一滴水中漫步》;F卷《饥饿的灵魂》;G卷《挽歌》。诗集以近作为主,兼收部分旧作。对历史复调式的思考和对未来赋格式的畅想构成诗集的主题。所收诗作冷峻而又热情;深沉而又高亢。体现出诗人融音乐于诗歌的功力。
  •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由赵毅衡所著,大部分篇幅,都是讨论叙述形式问题,过于深入到细节之中。为了醒目起见,我把《苦恼的叙述者》的分析原则在此作简要说明。在全书开头讲这问题,有先人为主之嫌,实际上,下面的讨论应是全书的结论。建议有兴趣的读者看完全书后不妨再读此节。
热门推荐
  • 影客修悟录

    影客修悟录

    “老周,你说这个大陆能修悟?”小童问。“可不是咋地,那神威榜上的大修悟者老厉害了,能划地成河、冰封千里。”老翁答。“这么牛波?那些飞来飞去的剑侠怎么样?”“剑阁主有言:持剑能何?杀人救人!为世间装波第一名言。”“曾有水系剑侠一剑烟雨十六州”“哇塞,老周你看我能当剑侠不?”“等你这句话好几年了,给,拿好这把剑。”老翁热泪盈眶。“这特么明明是个匕首啊?”小童拿着那把小匕首。“哈!剑客、刀客、侠客那都是招摇过市的花拳绣腿,唯有影客才是修悟录上的最强者!”“啥?啥玩意是影客?”“顶级刺客称之影客!”
  • 极品校草爱上我

    极品校草爱上我

    “你们所谓的爱我就是这样的?你——冷爵阳说你爱我可你却骗我!拿我当猴耍好玩是不是?而你慕皓辰说爱我就是看着我被他当猴耍!你们可以啊!”当真相大白时蓝星雨心如刀割,她决定离开,离开这个让她狼狈不堪的两个人,她转学....可是在新学校开学当天慕皓辰居然也在这个学校:蓝星雨同学,好久不见!”这次到底是爱情还是又是一场游戏?
  • 宁若芷兰

    宁若芷兰

    满城尽繁华,孤院独凄凉......(新宝开坑,望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元婴修士转生后的日常

    元婴修士转生后的日常

    元婴修士苏和因被妖魔两道联手暗害,却发现自己转生了。转生就转生吧,竟然转生到一个女子地位低下的世界,好在上辈子功德深厚这辈子转生成了男子……本文就是一个修士的日常,种田、修炼、然后养老?不不不,养老是不可能养老的,这么多坏人要抢我的鱼,应该要战斗!!(新坑《农家小福星》正在连载,欢迎入坑!)
  • 少女召唤大师

    少女召唤大师

    我叫张落,我穿越了。穿越到了异界,我成了乞丐+废柴+家族私生子。没有错,就是所有小说中出现就必定会是传说中的装逼男主角属性,我以为我是主角,但现实狠狠的给了我一脸。……小说设定什么的全是骗人的。瞬间感觉,人生真是苦涩啊……直到某一天,我捡到了一个大师球,我发现原来我的人生还是有意义的。但是……怎么回事?大师球,那说好的神奇宝贝,说好的神兽呢?为毛大师球里面冒出了一只二小姐。这发展是不是有点不对啊!
  • 始源漩涡

    始源漩涡

    《恐怖游轮》,《前目的地》,悬疑,烧脑,俄罗斯套娃。短篇小说,正常完本,看了不亏。
  • 胭脂烈之五福临门

    胭脂烈之五福临门

    “忍无可忍?重新再忍。”“救命之恩,涌血相报。”为豪门霍家收养的小孤女五福,从福星变灾星,逆来顺受,甚至割肉奉亲。大少爷急了:“你还有多少血肉可以糟蹋?”红发王子笑了:“长大了?来,来,跟我走吧!”好吧,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 象棋俗人

    象棋俗人

    如何是好呢?棋盘上的棋子已经少了一半,年迈的棋手早已病入膏肓。他抬起头,看着秋天的落叶,带着腐朽的气味,一片一片,盖在垃圾场里那台破碎的电脑屏幕上。他有些忧郁的拿起了一片片落叶,放在棋盘上,凑齐了那早已找不到的棋子。他哈哈的笑,像极了那棋盘上的落叶,也像极了地上那迎风飘扬的杂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