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33600000003

第3章 宅到低调奢华有内涵(1)

社交恐惧症

先说明,宅并不完全等同于社交恐惧症,只是作为大众心理学普及,我们先从传统心理学入手,了解社交恐惧症是什么。

在心理学命名史上把神经症叫神经官能症,其中一种就是社交恐惧症,指的是在团体中不希望被关注,否则就会感到不自然,躯体症状一般会脸红、心跳加速、眼神躲避、手抖、恶心甚至有尿频感,而面对的对象多半是异性(或自己喜欢的人)、严厉的领导或父母等。

这样的人群的自我评价一般都不高,不自信,害怕被批评,情绪多半会低落,伴发抑郁焦虑现象,有的甚至会通过一些依赖(如酒精等)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与抑郁。

一个国王的社交焦虑

《国王的演讲》是一部描述英国某届君主口吃的电影,获得了那届奥斯卡最佳电影等几项大奖。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经典地反映了一个社交焦虑者的心路历程。口吃会让一个人很好地回避与人交流,因他有比较好的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而口吃本身会让他远离人群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可想而知,他多半时候都比较宅。

温莎公爵爱美人不爱江山,退位后把这个口吃的弟弟推向了社交前台,作为一国之君,可想而知这对他来说有多难。

后来通过剧情发展了解到,口吃是个防御机制,一方面是弟弟死于癫痫后那种来自家族保密原则的压力转化到了口吃上;另一方面作为皇位继承第二顺位的自己不想去面对来自于整个国家期待的压力。不能舒舒服服地做自己,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煎熬的,而恰恰这样的身份不得不要求他严于律己,失去了很多作为自然人的乐趣。

于是你看,他为自己发明了一个功能,就是口吃。话说“病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看到这里你不妨对自己提问,当你感觉不爽、怒或其他负面情绪时,会不会很容易感冒或者哪个部位感觉不舒服,比如头、胃?那都是情绪的信号。

这个国王虽然严格意义上还不是社交恐惧症,但起码是社交障碍或焦虑,口吃是外显的途径。他的心理治疗师就是通过精神分析,让他本人叙述那些难以启齿的情感和过往事件来逐渐把情绪释放,然后通过一次次实践来缓解焦虑,建立信心。注意,前提是一定要先处理情绪,再去训练,仅靠行为训练是不够的。恐惧和焦虑才是要被关注的,换句话说,他和自己要建立一个连接,才能更好地和他人建立关系。

最后,他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成为了一位子民爱戴的国王,那最经典的演讲场面让人不禁落泪。

社交恐惧

英国国王这个故事只是社交领域出现的心理问题的一种,算不太严重的。而表现严重的在临床中也时有发现,社交恐惧者在公共场合感觉如洪水猛兽般似乎要吞没自己,那是份无法言说的恐惧。

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公共场合说话了,有的人甚至因此索性就不出门。曾经有个男孩子因此来求助,其实他与人单独说话并不算困难,一对一虽然也算社交的一种,但显然,一个人会让他感觉放松,没那么大压力。而他来咨询的目的是下个月就要大学毕业,面临走入社会、面试、找工作等,只要一想到这些,他就无法控制地精神紧张。

我纳闷他是如何一路上到大学的,他说,高中因此休学过一段时间,就是因为在人群中完全找不到感觉,觉得自己和别人格格不入,不被喜欢,被排斥,那种压力太大了。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出色,用他的话说,他把用来和人打交道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

后来为了不让父母过分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就硬着头皮去上学。其实,这种长期闷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化的退缩,是诊断抑郁症的一个标准,只不过他的其他指标都还好,那时还真是考量过他的其他指标以排除抑郁。他给自己的心理暗示是,尽量少接触人,大不了一句两句带过。

高中环境相对封闭,将就着过去了,可一到大学就糟糕了,各种社团活动、开放的人际关系让他备受煎熬。他出色的成绩帮他躲过了很多社交活动,他可以一个人泡图书馆,和老师或同学一对一讨论问题,他甚至一度想读研究生,这样起码可以不用去工作,外面的世界让他感觉简直太恐怖了。

说到这儿可以大胆且负责任地说一句,不停求学可以很好地规避走入社会后要面临的不确定、未知、社交困难等问题,学习是很好的烟幕弹,我们身边不乏读书的精英,但仅仅是“读书”的精英。我经常会碰到对书本知识倒背如流,而唯独和人沟通时反倒成了述情障碍的人。

述情障碍指“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它不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

有述情障碍的人,人际关系往往难以深入,因为他们无法向对方表达自己,就谈不上让人了解。所以,社交困难的人也常常伴发述情障碍。

听到他的描述,我看到一个深陷一种无法挣脱的困境的人,显然他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因为他知道人是具备社会属性的,这种封闭早晚要被打破,可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造成社交恐惧和焦虑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一般会探索原初的社交模型(也就是说和养育者的关系,这个希望大家通过看书已经建立了某种思维方式,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土壤或者“子宫”,在那里,我们慢慢长成了今天的样子)。

回到这个故事,男孩子在母亲的养育下成长,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是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一个人带孩子有诸多想象不到的压力,但她都一个人扛着,很少有朋友,一门心思工作,做到企业较高的位置,也就是人们说的女强人。

于是,男孩子虽然有别人没有的优越教育环境,但在高期待下成长,对评判超级敏感,得到母亲一句赞美足够让他美上一年,可见他自我评价的世界里多么缺少阳光雨露。可想而知,学习不到怎么和人打交道的技巧与感觉,这样下去要么成为一个讨好型的人,通过不断付出来换取关注,要么就干脆关闭了和外界的通道。

还有一种可能并且很有可能是在第一次面对众人表现自己时遭受了失败或挫折,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所以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鼓励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当然了,也别过分,不然,就是一种对孩子个性的强化张扬,也有后患。

而往往如果第一次的表现被贬低、嘲笑、否认、忽视,之后人会很容易彻底否定自己,因为那种大庭广众下的记忆太深刻了,对自恋是很深的创伤,所以,工作中,要尽可能地探索造成社交恐惧的原因,然后帮助当事人用成人的视角重新去看待,体会,重构,修复,而咨询关系显然是修复的土壤。

写到这里你是否了解了社交恐惧的临床表现和成因?

社交恐惧症与社交焦虑障碍,两者有交集经常可以混着用,但里面又有细微区别。

两者基础都是在社交层面的困难,而前者属于恐惧症的一种,后者则是焦虑症。可不管恐惧还是焦虑都是情绪功能的失调,无法稳定地去面对现在与将来。焦虑多半是指向未来的,对没有到来的事情的莫名紧张,或预期糟糕的结局等,严重者有躯体症状、流汗、本能回避、头晕等。而恐惧是种更深的害怕和难以形容的担心,似乎要失去自己或者被外界剥夺什么似的,这是一个关于存在的议题。

两者的相似之处是显然都没有具体的根据来支撑自己的焦虑和恐惧,因为外界远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糟糕。

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

简单点说就是,内心充满矛盾且无法停止的一种莫名的恐惧,知道那明明是不合理的,就是有点控制不住去想,去害怕,从而导致身体也跟着有不良反应。

插一句,所谓的“身心一体”就是这个道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紧张时上厕所的经历恐怕大多数人都有过吧,情绪会带动身体感知,信号会化作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应被身体解读从而释放。再比如紧张时手心出汗,手脚发冷,偶发都属于正常,若经常在同一情境下持续出现就是问题了,够不上恐惧也起码是焦虑。

诊断要点:

1.符合神经症性障碍的共同特点。

2.以恐惧为主,同时符合以下4项症状: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3)出现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明知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无法控制。

3.对恐惧的情景和事物的回避行为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病程持续1月以上。

5.导致个人痛苦及社会功能损害。

6.排除广泛性焦虑障碍、疑病症、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排除躯体疾病,如内分泌疾病。

如何缓解社交恐惧?

治愈系:请在你感觉紧张和焦虑的时候保持哪怕一分钟的安静。用最舒服的姿势坐或躺着,放松身心,和自己的心灵同在,感知它的每次呼吸,在呼吸间逐渐放松,感谢此刻的你有如此鲜活的生命体征,感恩这些感觉。与它相处,不加任何评判和比较,就是接受与相处,你会发现紧张已经慢慢远离或缓解,留下的是一份全然的当下与存在。

这个练习不仅在紧张和恐惧时才做,平时也可以做,目的是用静坐的方式放松身心,把不切合实际的想象回归到现实的身体感受上,那样才不至于被幻想牵着走,人们感知的病痛有些不在于身体真实发生了什么,而往往是被自己无限的想象影响了。

认知系:在恐惧和焦虑来临时给自己打分,一般0~10分由轻到重,然后体会看看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声音?那多半是你的自动思维,如做这个事情是危险的,这个人是不可信的,我是不可能完成它的,我是无能的,我是不可爱的等。识别这些不适应的自动思维,去检验它,意思是尝试去求证自己的判断,比如在别人眼里自己是不是不可爱的。不合理的认知一般有如下几种:以偏概全、灾难化、贴标签、非黑即白等,看看这些认知是否存在于你的心理上,若有,请注意了。

行为系:刺激源由浅入深地去适应让自己感到焦虑和紧张的环境。可以先将想象的带入情境中,然后在现实里去做练习,若遇到困难马上停止,反复几次。不建议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置身于让自己恐惧和焦虑的环境里,这与满灌疗法有本质区别,显然在真正临床中这种疗法也已过时,最好的办法是人本地遵从一个人变化的规律来改变其行为。

宅人和社交焦虑者的对话

永远别忘了社交后面那个描述情绪的词儿,如恐惧、焦虑,都说明基于社交而产生适应不良的情绪,而一般意义上的宅人则没有。

怎样理解宅与社交焦虑的区别,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社交焦虑的人恰巧和一个宅人同屋而居,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宅——Z,焦虑——J:

Z:喂,明天该咱们组报告结果了,你来吧,你是这次的主力啊。

J:呃……呃……

Z:呃个屁呀!

J:还是你去吧!

Z:为什么?

J:我害怕当着那么多人说话!

Z:我去……怕个鬼呀,又吃不了你。

J(眼神略无辜状):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我。

Z:大哥,可我不知道你竟然这样害怕呀,那又怎样呢?大胆说呗,又不怕错,如实地告诉大家就好了。

J(沉默一会儿):你们都信任我能做好?

Z:什么话!!当然了,你是这个项目的老大啊,去复述我们都做了什么而已,我们只会更欣赏你,给你加油还来不及呢。

J(带有某种调皮的挑衅和最后的争取):你为啥不去?

Z:我没空,明天想在家待着。

……

话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心理健全的人——或许除了佛陀。而佛陀的得道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想当初他也是个苦行的强迫症患者,要不是深知死亡一步步逼近,肉身还是很重要的。不然,根本谈不上后来彻悟,可见有弹性地调整自己的生命步伐才是大智慧。

宅人的智慧有时是难以想象的,除却不出门一项,你很少看到一个宅人自己只是发呆的(哦,除了网络断了的时候),否则恐怕就有抑郁或精神分裂嫌疑。你一定会在某个时刻发现这个人一直在跟外界以各种方式保持联系,他们所使用的社交网络可不仅仅局限于聊天工具。

真正走出家门困难的人在宅群体中肯定不多,而回顾这些一下子把姐带到了刚学习心理学的时候,那时对各种临床诊断大家都喜欢对号揪着不放,就是因为宅人的独立性、安静、单纯、简单。和他一起可能会觉得无趣,可这个无趣是表面的,内心到底怎样,当事人不说,我们只有推测,而更多时候是往负面情况去猜,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需要去分析分析。

社交恐惧的诊断标准其实说得很清晰,和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宅有很大区别,千万别混淆,不然,大部分宅人都会被冤枉。

话说此刻又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机会建立一种区别于传统精神分析诊断学意义的亚文化——宅文化。

不怕你不宅,就怕你不会宅,而这话显然不能简单复制成“不怕你不社交恐惧,就怕你不会恐惧”。

宅家族的分类已经细化到了这般地步:御宅族、纯宅、虚无宅、二次元宅、异次元宅、萌宅(ACG宅)、电脑宅、技术宅。这些稀奇的名词显然比简单的一句社交恐惧鲜活得多,可见,这又是与社交恐惧不同的地方。

一个宅人就算再怎么不出门,该出门时还是会出去的,不过就是所谓的不合群,可只要你找对了话题和场所,宅人的活跃性会吓到你的。

宅人充其量比不宅的人少了些接触外界的机会,不是不能,而是想不想和时机对不对的问题。

一旦接触了他们,你会觉得自己的所谓开放是多么“肤浅”,因为自己不够宅,没有安静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习、沉淀、创造。对,创造,很多拥有艺术天分的人有几个是整天咋咋呼呼的。

可话说回来,历史上一些杰出的艺术家的确拥有特殊的个性特质,那种游离在精神分裂与神经症边缘的精神状态才能帮助他们创造出杰出的艺术作品,比如梵高、米开朗基罗、海明威。

我喜欢用梵高做例子,他的宅和精神分裂的过程如此鲜活的反映着一个人是如何从救世主的位置崩溃后走入抑郁封闭、分裂位的,而他内心当中的纯净是如此吸引人。

咱们一方面是分析现象,更重要的是分析大家没有想到过的联系,咱不照搬别人的,也无从搬起。尤其对于腐道来说,把涣散的现象聚拢到一起,反观它们的意义,才是我们要去做的。

宅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宅是什么?想到这个字你最先的感觉是什么?

宅好不好?有人觉得宅是病,有人觉得不必这么大惊小怪。

宅人的心理状态是什么?他/她怎么就待得住呢?人不是群居的动物吗,不出去岂不是会憋死?

宅多久是病?

日本的御宅族

同类推荐
  •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本套丛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套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本书为丛书之一。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聪明的心理战术》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处事能力》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本书抱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并将心理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想法,编写成册。收录了工作中和生活中最有用的、和每个人都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再配以众多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数据报告,以及许多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趣味性非常强。
热门推荐
  • 田园喜事:猎户家的小厨娘

    田园喜事:猎户家的小厨娘

    现代食神一朝空难身死,睁眼变成了小石村的孤女。且看她手握食神宝典,食谱灵泉两不缺,家徒四壁没关系,随便买点都挣钱,夫君体弱不用怕,灵泉天天养身体!日子越过越红火,只是这便宜夫君的身份怎么有点不对?说好的山野村夫呢?一转眼怎么就成了皇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真不是神探啊

    我真不是神探啊

    获得一枚运气骰子,抛掷骰子可以改变一整天的运气,从而获得无限接近案件真相的机会,于是,一个神探诞生了。。
  • OMG变身大明星

    OMG变身大明星

    变身前郑可是小运营,在大城市挣扎地努力活着,因为长相平平时常背锅。有一天莫名其妙地变身到了大明星郑可身上,刚好之前的爱豆林承彦一直暗恋这位大明星,于是变成了顶流大明星的她一改以前的傲慢,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温柔善良的明星,赢得了无数粉丝,同时也躲避着经纪人与公司监视努力与林承彦增加接触的机会……
  • 斗罗大陆之神王之子

    斗罗大陆之神王之子

    他是创世神的继承者,那也是白凤神的继承者,他是神王之子,他是古月娜的未婚夫,魂兽的领袖。他是新一代的龙神,《斗罗大陆》的龙神斗罗。
  •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军事系列图书)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军事系列图书)

    狙击战是最神奇、最具有挑战性的较量。狙击手潜伏在战场深处,悄无声息地杀人于无形,人们却不知他身藏何处。狙击手有着死神般的恐怖力量,也有着幽灵般的神秘感。为了揭开狙击手的神秘面纱,哈尔滨出版社为军事爱好者带来《军事系列图书·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
  • 都市之猎杀异能者

    都市之猎杀异能者

    主人公是一个高中生,整天过着逃课上网打游戏的生活浑浑度日。忽然有一天,他发现这个世界充斥着异能者,这些异能者凭借着自身的实力,肆意践踏法律没有人能控制他们。而主人公作为所有异能者的天敌,被制造了出来……
  • 落尽尘世缘

    落尽尘世缘

    世间的缘,便是你取下姻缘树上你我的名字。便是我斩断的那一缕青丝。
  • 白先生,请你和我结个婚

    白先生,请你和我结个婚

    “白先生,请问白太太的性格怎么样呢?”“我家太太温柔贤淑善解人意还特别有爱心。”“那为什么前几天狗仔拍到白太太打了当红小花旦的照片呢?”“这个……说来你们可能不太相信,那天是她脸上有只苍蝇,我太太帮忙驱赶蚊虫,没想到被人添油加醋传成这样。”“白先生,请问你和白太太的感情生活怎么样?”“谢谢大家关心,我和我家太太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感情很好。”“那为什么昨天有狗仔拍到白太太和当红影星深夜外出?”白熠行的笑容慢慢凝结,语气突然变得冰冷入骨:“你说什么?”白熠行一脸寒气,大步流星的走出发布会现场,对着迎上来的秘书开口:“问一下到底是谁,我不想在娱乐圈再听到这个名字!”
  • TFBOYS之时光短暂

    TFBOYS之时光短暂

    那年,他是她的男神,但却仿佛天上的星星,是她觉得难以触摸;那年,他是她的守护神,但她却以将怀抱投医另外一个人;那年他和她是最好的青梅竹马,可是她却离他而去。六人究竟何去何留,那年的爱情到底还算不算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