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79200000018

第18章 秦汉时期的音乐传播(2)

西汉时期的尊儒思想以董仲舒为代表。《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载:“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董仲舒一生事学,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将阴阳五行思想杂糅以进,其“新儒学”思想中还有一些法家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是汉代统治者争取长治久安的主要思想工具。《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载:“后董仲舒对策言:‘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大者,在于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天使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董仲舒的思想以阴阳五行为架构,盖因如这里所说。董仲舒认为阳为德,治世当用德教,用德教化天下之民,认为秦朝之所以失国,是因为秦朝使用刑罚治世,而刑罚是属于阴的,阴不能用以治世。关于治世之德的具体内容,董仲舒大肆引进孔子的礼教思想,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用礼必须得用乐,对于民要“导之以礼乐”,然后“民和睦”。

关于音乐和政治的关系,董仲舒认为圣王以道行事,而“仁义礼乐”是其行其道的工具,他说道:“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王者未作乐之时,乃用先五之乐宜于世者,而以深入教化于民。教化之情不得,雅颂之乐不成,故王者功成作乐,乐其德也。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于骨髓。故王道虽微缺,而管弦之声未衰也。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董仲舒的以乐正风,以乐教民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认为王者在功成之后当作乐以歌颂其文治武功,要用音乐来教化世人,并且教化世人、改变民风的音乐应当是雅颂一类的音乐,雅颂乐可以弥补统治者政治上的缺点等。

除了董仲舒,刘向也是汉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刘向认为音乐就是承载圣人之德的,因而他认为音乐天然就应该是雅乐,对郑卫之声和民间音乐加以否定。

儒家的乐以正风、乐以化民的思想在《乐记》一文中也有阐释。对于《乐记》究竟是什么时期的著作,从来就有两说,一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一说是西汉时期的作品。因为《乐记》中有几百字与《荀子·乐论》中的文字完全相同,一部分学者猜测《乐记》应该早有问世,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乐记》应该是西汉的作品,其雷同部分应是后人抄袭《乐论》中的文字。《乐记》全盘肯定孔子的音乐思想,认为雅乐是好的音乐,褒扬《韶》《箫》,极力贬抑郑卫之声,也反对墨子的非乐思想。《乐记》还对音乐的本质进行了讨论,其《乐本》篇说道:“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嘽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认为音乐本身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内容,是由声音所决定的,而最终是由人的情感所决定,因为人的情感不一样,所发的声音就不一样。人有六种心境,这六种心境不是天性决定的,而是根据不同环境所感发的,这六种心境是哀、乐、喜、怒、敬、爱,所发的声音分别是凄怆的低鸣,缓慢的歌唱,散漫的哼唱,厉声的吼唱,谨严的诉唱和柔缓的倾唱。《乐记》还对音乐的要素一一给出了概念性的讨论,认为快乐的乐是心为外物所感而生的,而音乐则是受到外物所感而发出来各种声音的组合,因此声音成为音乐的有形外在,而音乐本身承载了德这一命题,音乐能将德带给听众。

《乐记》是汉代多人所合著的著作,其中的音乐思想也继承了儒家的思想。除此之外,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等著作也体现了儒家的音乐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汉代官方所认可的主导音乐思想。

2.道家音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在西汉时期,道家音乐思想集中地体现在《淮南子》一书中。《淮南子》一书为刘安及其门客所著。《淮南子》继承了老子的“大音稀声”和庄子的“至乐无乐”的思想,《淮南子·原道训》说道:“无音者,声之大宗也”,又说道:“是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即认为无声才是声的最高境界,无声可以生五音。

《淮南子》对庄子的“至乐无乐”的思想进行了阐释。《淮南子·本经训》言:“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对于沉溺于声色之乐的人,《淮南子》进行了否定和批判,其《精神训》说道:“耳目淫于声乐之乐,则五藏摇动而不定矣。五藏摇动而不定,则血气滔荡而不休矣。血气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这段话将声色之乐与祸福相互联系了起来,认为如果沉溺于声色之乐,那么是福事或者祸事就会随时有可能降临,其原因是因为如果沉溺于声色之乐,那么人心就会失去平静,于是人就会亢奋,于是就会神不守舍,当人处于一种神不守舍的状况,就会惹来许多的祸事。

对于声乐的作用,《淮南子》给予了一定的讨论,认为声乐能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吉庆和欢乐,雅颂之乐可以达到改变民风和民俗的作用,能够使得君臣和睦,社会安定。但是认为对于任何音乐,都要有节制,不能沉溺其中。

《淮南子》还保留了一部分关于音乐是人与天相互交流的语言的思想,并且发展了这种思想,认为天道本身就是按音律之法来行事,因此人若乱用音律,会导致天道失常,从而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祸。《淮南子》因此认为君王应该行事公平,否则会导致天道暴怒,从而降祸。《淮南子·览冥训》载:“昔者师旷《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平公癃病,晋国赤地。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夫瞽师、庶女位贱尚葈,权轻飞羽,然而专精厉意,委务积神,上通九天,激厉至精。”音乐能使君王生病,并能呼风唤雨,而一民女利用声音向天倾诉,也能呼风唤雨,使海水升高,将音乐神化到了具有巨大能量的地步。

《淮南子》还讨论了音乐欣赏时听众与音乐和演奏者的关系。《淮南子》肯定了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情感感染力,而且不同的音乐其感染力是不相同的,比如“《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鸟兽闻之而惊”。《淮南子》还表达了欣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鉴赏力才能欣赏某些音乐。《淮南子·泰族训》说道:“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又说道:“律虽具,必待耳而后听。”《淮南子》不但认识到具备不同音乐欣赏水平的人所能欣赏的音乐是不同的,而且认识到同样的音乐,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去欣赏,其效果也是不同的。《淮南子·齐俗训》载:“夫载哀者闻歌声而泣,载乐者见哭者而笑。哀可笑,笑可哀者,载使然也,是故贵虚。”

《淮南子》继承了荀子等人的思想,认为悲这种情感是不宜入乐的,音乐应该是“宣乐”的。

除了《淮南子》之外,《太平经》也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著述。《太平经》认为音乐是由阴与阳的运动产生的,其内蕴含了天地阴阳五行等万事万物,音乐能够反映这一切内容,也是凭借这一切内容得以表现的。《太平经》认为音乐所承载的应该是快乐的内容,而不应该有愤怒,音乐是阳气的,而不是属于阴气的。因此,音乐应该顺时而作,不同时节作不同的音乐,不同时节也应该演奏不同的音乐。音乐也只能在某些场合使用才合时宜,如喜乐吉庆的时候,在丧葬等场合就不宜使用音乐,音乐所承载的内容是快乐的,音乐是阳气的,与丧葬的气氛不相融洽。

因为音乐是天地阴阳五行的结晶,故而《太平经》认为音乐是天地鬼神的通用语言,使用音乐可以通达天地,感召众神,可以预测吉凶,可以利用音乐来改变吉或者凶的命运。《太平经·卷十五》说道:“故古乐圣贤调乐,所以感物类,和阴阳,定四时五行。”《太平经卷一一六》载:“比若春者先动,大角弦动甲,甲日上则引动岁星,心星下则引动东岳。气则摇少阳,音则摇木行,神则摇钩芒,禽则动苍龙,位则安之引青帝,神则致青衣玉女。上洞下达,莫不以类来朝,乐其乐声也。”这两段话就表达了音乐可以通达天地,感召众神的思想。关于音乐预测吉凶,该篇说道:“故举乐,得其上意者可以度世。得其中意者可以致平,除凶害也。得其下意者,可以乐人也。上得其意者,可以乐神灵也。中得其意者,可以乐精。下得其意者,可以乐身。俱得其意,上帝王可游而无事,乐起而刑断绝,精神相厌也。”

3.其他音乐思想

东汉王充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他极力否认音乐能够呼风唤雨和给人类带来灾祸的说法。针对师旷鼓琴而平公癃病的故事,王充在《论衡·感虚篇》中说道:“传书言师旷奏《白雪》之曲而神物下降,风雨暴至,平公因之癃病,晋国赤地。或言师旷《清角》之曲,一奏之有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坐者散走,平风恐惧,伏于廊室,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癃病。夫《白雪》与《清角》,或同曲而异名,其祸败同一,实也。传书之家载以为是,世俗观见信以为然,原省其实,殆虚言也。夫《清角》,何音之声而致此?《清角》,木音也,故致风雨。如木为风,雨与风俱,三尺之木、数弦之声感动天地,何其神也?此复一哭崩城,一叹之下霜之类也。师旷能鼓《清角》,必有所受。非能质性生也之也。其初受学之时,宿昔习弄,非直一再奏也。审如传书之言,师旷学《清角》时风雨当至也。传书言瓠芭鼓瑟,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风雨之至、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癃病殆虚言也。或时奏《清角》时天偶风雨,风雨之后晋国适旱,平公好乐,喜笑过度,偶发癃病。传书之家信以为然,世人观见遂以为实,实者乐声不能致此。何以验之?风雨暴至,是阴阳乱也。乐能乱阴阳,则亦能调阴阳也。”在这段话中,王充以唯物主义思想为基础,以事实来反驳,对传说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合理的猜测。

王充的另一个思想是承认悲的音乐美学,认为悲情也可以是一种美,悲是可以入乐的。《论衡·自纪篇》言:“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这句话以美貌与悲乐类比,道出了悲也可以是一种美的思想。

班固为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修《汉书》一史。在《汉书·律历志》中,班固将宫商角徵羽与宇宙万物及万物之感联系在一起,其内说道:“五声和,八音谐,而乐成。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纲也。徵,祉也,物盛大而毓祉也。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夫声者,中于宫,触于角,祉于徵,章于商,宇于羽,故四声宫纪也。”当然,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乃是望文生义,玩一种文字游戏而已。班固还将宫商角徵羽与阴阳五行联系起来,《汉书·律历志》说道:“协之五行,则角为木,五常为仁,五事为貌。商为金,为义,为言;徵为火,为礼,为视;羽为水,为智,为听;宫为土,为信,为思。以君、臣、民、事、物言之,则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唱和有象,故言君臣位事之体也。五声为本,生于黄种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相生,阴阳之应也。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族,三曰姑洗,四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亡射。吕以旅阳宣气,一曰林钟,二曰南吕,三曰应钟,四曰大吕,五曰夹钟,六曰中吕。”五声与阴阳五行也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这种说法也许来源于五声与五行都是五五为数,而在古代,音乐又多是用于宗教祭祀的,与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同属于玄幻的原始宗教意识,将二者联系起来,是一种试图用当时的宗教迷信哲学来解释声乐的行为。对于律管的尺寸,班固继续用阴阳五行的观点解释到:“《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受任于太阳,继养化柔,万物生长,茂之于未,令种刚强大,故林钟为地统,律长六寸。六者,所以含阳之施,茂之于六合之内,令刚柔有体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乾知太始,坤作成物。’正月,乾之九三,万物棣通,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以养之,义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故太族为人统,律长八寸,象八卦,宓戏氏之所以顺天地,通神明,类万物之情也。‘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此三律之谓矣,是为三统。”

对于音乐的政治作用,班固坚持西周以来盛行的音乐是用以明尊卑的思想,认为音乐具有改变社会风俗习惯的作用。在《汉书·礼乐志》中,班固把礼与乐二者必然地联系起来,说道:“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之礼;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有尊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乡饮之礼废,则长幼之序乱,而争斗之狱蕃;丧祭之礼废,则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众;朝聘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侵陵之渐起。故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誖,则王道备矣。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而为异;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二者并行,合为一体。”这段表达了班固关于礼与乐相并而治世的思想,他认为无论从人性,还是从规范社会制度,还是从维护君权的角度,都需要礼与乐,而且引用孔子的观点表达了音乐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并且礼与乐者永远是并行的,缺一不可。

对于郑卫之声类似风格的音乐,班固沿袭儒家思想的认识,认为这些音乐对于社会的安宁是不利的,应该予以取缔。在《汉书·礼乐志》中,他说道:“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王官失业,《雅》、《颂》相错,孔子论而定之,故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是时,周室大坏,诸侯恣行,设两观,乘大路。陪臣管仲、季氏之属,三归《雍》彻,八佾舞廷。制度遂坏,陵夷而不反,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并出。内则致疾损寿,外则乱政伤民。巧伪因而饰之,以营乱富贵之耳目。庶人以求利,列国以相间。”在这话中,班固把周室大坏,诸侯恣行等社会混乱现象归结为“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认为“郑、卫、宋、赵之声并出”乃是社会混乱的产物,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更加混乱。

除了王充与班固等人的音乐思想外,在汉代的一些乐赋中也有音乐思想出现。如马融在其《长笛赋》中说道:“是故可以通灵感物,写神喻意,致诚效志,率作兴事,溉盥污秽。”这种音乐可以通神召鬼的思想与《淮南子》接近。乐赋中这些思想仅仅是一些只言片语,没有系统性,并且都是当时存在并流行的思想,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四、秦汉时期的音乐传播活动

同类推荐
  • 环境艺术纵横谈

    环境艺术纵横谈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应该如何经营,环境艺术是什么?本书将为你揭示环境艺术。
  • 古典音乐一本通

    古典音乐一本通

    本书以时间为序,用最幽默、最时尚、最轻松的方式解读古典音乐。资深音乐DJ倾情演绎古典音乐家们背后的故事——“音乐之父”巴赫,“含着眼泪微笑”的莫扎特,“李尔王”贝多芬,“海顿老爹”,“疯人”舒曼,高贵的勃拉姆斯,趣闻轶事和名曲佳作尽在书中,带给读者轻松愉悦的视听体验。大量图片和音乐术语解释,令古典音乐不再高深莫测,以亲切而优美的姿态走近普通读者。
  • 练琴:重回音乐

    练琴:重回音乐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心怀音乐梦想,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忍痛放弃音乐事业,经历多年远离音乐的生活后又重新回归音乐。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本书是献给吉他这门既普及又寂寞的音乐艺术的倾心之作,是关于练琴者及其挚爱乐器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无数职业音乐人和爱乐者的共鸣。
  • 世界戏剧学

    世界戏剧学

    本书为余秋雨戏剧著作《戏剧理论史稿》的首次修订版,作为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曾经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在使用十年之后,1992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颁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世界装饰艺术(上)

    世界装饰艺术(上)

    人类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史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应描述和展现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展现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的艺术长征历程。
热门推荐
  • 豪门风波:情系乖乖牌老婆

    豪门风波:情系乖乖牌老婆

    老天!酒后乱性?怎么会发生在她身上,她可是一向奉行乖乖牌路线的呀。好吧,人不轻狂枉少年,长这么大也就乱这一次,应该不至于罪大恶极,不可原谅吧。当务之急,自是走为上策,难不成傻傻等着被秋后算帐么?原以为这只不过是她人生的小插曲,哪里想到居然还有后续纪念品——受精卵一枚。四年后!想不到还会再次相逢,这是什么孽缘这么深,他居然是公司的顶头大BOSS。这年头总裁当真随手一抓一大把吗?不然她当年怎么随随便便就睡掉一个,实在太过震惊,一时情急,她居然脱口而出:“孩子不是你的。”她是猪吗?这叫做贼心虚,不打自招……
  • 墨道祖师

    墨道祖师

    书墨,本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物质,而这个世界人们改变了这种看法,推崇书墨,千秋万代,人们研习书墨,观察其中的奥秘所在,止至今日,书墨,繁衍至巅峰…………洛言,丹田天生封印,气海却即为神秘,气海,乃是成为符者必要条件,自元始天帝外无人能级,符道不足,洛言是否能成为一代天帝……远古元始天帝首创符道,然而符道不足可却无人修补……
  • 谁令骑马客京华

    谁令骑马客京华

    岁月悠悠,前尘似梦,在后来的日子里,贺云初许多次地想起入京时湛蓝高远的天空......每一次,她都会暗暗地问自己,如果重来一次,是否还会像当年一般,满心雀跃的随着父亲回到京城。
  • 我的星河中恰似有妳

    我的星河中恰似有妳

    第一次遇见秦安染,就觉得,她跟别人不一样,轻狂,却并不使他讨厌秦安染:“我很狂的。”裴南城:“我知道。”秦安染:“那你还喜欢我。”裴南城:“我愿意”外界传闻裴总洁身自好,那日当着参加他婚礼的所有人的面,指了指自己的心“看见没,我早就把他留给了我未来的妻子,也就是你,秦安染。”
  • 我心中的南岸少年

    我心中的南岸少年

    我是第一次写小说,写得不太好,请见谅哦~~【这是关于TFBOYS王俊凯的小说】女主角聂雨希是王俊凯的粉丝,和她从小到大一起玩的闺蜜季晴天和虞子瑶是王源和易烊千玺的粉丝。后来聂雨希和季晴天离开了家来到了重庆,搬进了虞子瑶的新家里。再一次的逛街上和王俊凯偶遇,那么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 新属性时代

    新属性时代

    宇宙一次次进化,不断发展,诞生了一个新属性与一个系统。在某星球上的“难产”少年竟“创造”新物种,而新属性的诞生又将会让宇宙有何变化呢。
  • 蓝灰色的天空

    蓝灰色的天空

    愈来愈多的压力使本来学霸级别的楚晨曦成绩严重下滑,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她落入自我世界,母亲的过分强求使她变得叛逆抑郁。
  • 落樱纷:歌舞炫

    落樱纷:歌舞炫

    一个平凡女孩,一次被拉去当后勤,帮助shy-wing组合顺利完成演唱会而被圣非亚录取。她遇到了酷似哥哥的辰宇曦。小时的玩伴辰陌然,没想到他在学校暂时当医护老师。遇到了小时候的邻居大哥哥百里薰,还有那个很讨厌她的尹泽幻,还有shy-wing的其他成员。就这样她开始了她的明星之路……
  • 暖意总相宜

    暖意总相宜

    原本他们所有人都看好的一对,金童玉女,门当户对;却因为一个人为的“意外”,彼此错过,然而再次相遇……
  • From Crisis to Calling

    From Crisis to Calling

    Through Sasha's own extraordinary story and those of eight other brave leaders from business, government,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nd the military, this book reveals five principles for confronting crucial decisions and inspires all of us to use our moral core as a lodestar for leade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