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58200000028

第28章 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存在原因(2)

1959年王家乙导演的《金玉姬》中,历尽艰险、斗志弥坚的女战士金玉姬回到延吉,见到了久别的战友小李子。1961年黄祖模导演的《风雪大别山》中,郑从义、吴红英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小龙,林天祥、绣珍夫妇和他们的女儿小芳,分别经历了战争的腥风血雨和骨肉分离,十几年后在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斗争中,他们与自己的儿子、女儿战斗在一起却并不相识,一直到全国解放,他们两家人方才重逢于北京天安门。1964年武兆堤导演的《英雄儿女》中,王芳与分别多年的父亲在朝鲜战场重逢。1965年水华导演的《烈火中永生》,华子良与分别了15年的老伴双枪老太婆团聚。1978年向霖导演的《冰山雪莲》中,由藏族同胞抚养长大的央金在西藏解放后与自己的解放军父母重逢。1978年李舒田导演的《蒙根花》

中,蒙古族的战斗女英雄蒙根花新中国成立后与当年失散的儿子沐伦重逢。

1978年王亚彪导演的《瑶山春》中,我军指战员与多年前失散的、由瑶族同胞收养的女儿阿丹凭借一角梅花巾重逢。1979年张一导演的《挺进中原》中,方妈妈与已经成为师长的儿子和已经成长为勇敢的解放军女战士的孙女重逢。1984年张勇手导演的《祁连山的回声》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团长吴姐发现眼前的田林正是自己没有见过面的未婚夫。1982年李华导演的《妈妈,你在哪里?》中,地下党员闵雯由于斗争的需要,被迫和刚出生的儿子亮亮分开,母子二人经历了一系列艰难险阻,影片结尾闵雯终于和儿子拥抱在一起。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再次旧貌换新颜,出现了一大批表现由于50年代的反右斗争和十年“文革”所导致的悲欢离合故事的影片。

如第一部“文革”反思片《泪痕》就是以赵县长一家人在“文革”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为叙事主体。《小街》则叙述了两个纯洁的年轻人在“文革”中受到的心灵伤害。《巴山夜雨》中以秋石这位杰出诗人的“文革”遭遇为叙事主线,叙述了他身陷囹圄、妻子死去、女儿流浪的悲惨经历。1980年傅敬恭导演的《燕归来》

中,林汉华、路燕这一对相爱的夫妻在50年代的政治运动中被迫分离,时隔22年之后,他们才再次相见。1980年白德彰导演的《但愿人长久》中,“文革”使才华横溢的欧阳毅死于非命,“文革”结束后欧阳毅的好朋友呼延与乔梦以及老人和两个孩子组成了一个五姓家庭。1981年张建佑导演的《水晶心》中,“文革”成为对几个年轻人心灵的考验,来之清与唐鸣在“文革”结束后意外重逢,谁才真正拥有一颗水晶般的心呢?影片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回答。1981年江世雄导演的《舞恋》中,向峰与曲木阿枝这一对酷爱舞蹈艺术的恋人历经“文革”的动乱和误会、迫害,在新时期得以重新开始他们所热爱的事业和重建破碎的家庭。1986年谢晋导演的《芙蓉镇》中,胡玉音与秦书田经历了一系列的迫害,终于在“文革”结束后团聚在一起。“文革”时期以及“文革”之前政治运动频繁的时期,中国社会发展陷入了非正常的状态,生命个体的要求被忽视,个人被历史和社会运动的潮流裹挟而去,因此,“文革”也成为90年代以来以对生命个体意义的思考为主体的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所热爱的故事背景,《活着》、《美人草》、《霸王别姬》、《芳香之旅》、《电影往事》等影片都以主人公在“文革”中的遭遇作为叙事重点,通过刻画个人愿望与历史现实的冲突来传达一份深沉的命运感慨。

不过很快,新的生活气息就吹进了中国影坛。表现华侨、港澳台同胞或者国际友人来到中国、与亲友团聚一时成为影坛热点。1980年董克娜导演的《第二次握手》改编自同名小说,以爱国的海外科学家丁洁琼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主题,据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说,“小说主人公苏冠兰的原型,就是我的舅舅”[18]。可见原创小说及影片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庐山恋》则有着另一番特殊的意义,周筠不仅是一个美国华侨,而且是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女儿,她怀着对祖国的向往和背负着父亲对家乡的怀恋回国旅游,从而与共产党高级将领的儿子耿华相恋。然而这一对恋人在“文革”中注定不会有完满的结局。一直到5年之后“文革”结束周筠和耿华这一对恋人再次重逢在庐山,而周筠的父母也受到了祖国敞开胸怀的接待。1980年张其昌导演的《叛国者》中,归国科学家牛玉声在“文革”中饱受迫害和怀疑,妻子和女儿也被迫与他划清界限,但他的赤胆忠心感化了监视者,他也得以和妻女重逢。1980年王为一导演的《一个美国飞行员》中,美国飞行员爱泼斯坦终于再次来到中国和自己的中国朋友相会。1980年张凤翔导演的《玉色蝴蝶》中,君代和秋桐这一对跨国夫妻在阔别40多年之后重逢。1982年于洋导演的《大海在呼唤》中,陈船长发现自己从孤岛拯救的病人正是自己怀念多年的外国友人巴勃罗。谢晋导演的《牧马人》中也有旅美华侨企业家许景由回国与儿子团聚的情节安排。1982年黄健中导演的《如意》中,金绮纹的前夫从国外归来找她。1983年刘斌导演的《望穿秋水》中,史伯言回到祖国,与兄弟、乡亲以及昔日战场上的对手史海良相认。1984年黄天翔导演的《将军与孤女》中,长大之后的树子来华访问,会见在抗日战争年代曾经救助过她和妹妹的中国恩人。1984年王褆导演的《一往情深》中,和女主人公谈玉雕生意的海外商人竟是她断了联系将近30年的哥哥。黄蜀芹导演的《画魂》则是根据旅法画家潘玉良的真实人生经历改编的,这位才华出众却经历坎坷的女艺术家怀着满腔对故土的热爱客死他乡。据说,潘玉良在侨居法国期间给自己订了三个原则:不谈恋爱,不卖画,不改国籍。她逝世之后,其作品通过她的朋友全部运回了祖国。

电影《画魂》对潘玉良两度去国有着深刻的刻画。尤其是第二次,观众知道潘玉良此去将再也没有机会回来。此时,影片用一个长镜头久久凝视渐去渐远的潘玉良的身影,而她则在镜中频频回首,颇有中国传统送别诗词“渐行渐远渐无声”

的韵味。1990年吴贻弓导演的《月随人归》,中秋佳节,离家36年的张汉元带着女人区玉芬从台湾回来探亲。1991年谢晋导演的《清凉寺钟声》中,身为明镜法师的狗娃在20多年后去日本讲经、与自己的日本生母重逢,但是他仍旧回到了养育他的中国。1991年孙周导演的《心香》中,莲姑的丈夫40年前去了台湾,现在又有了音信。1993年赵元导演的《穆斯林的葬礼》中,饱经忧患的梁冰玉在80年代初回来了,然而,故国虽在、人世沧桑,她思念的女儿和曾经冷酷无情的姐姐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新中国成立之后,海外科学家、华侨满怀激情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联系增多,多年音讯隔绝的亲朋好友重新相见,这都是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只是因为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文化语境使这一真实的社会历史现象基本上处于缺席的状态,只有到了国门大开、放眼世界的新时期,这类表现离别多年的国际友人、海外华人与中国亲朋团聚的影片才如雨后春笋一般繁荣起来。

海峡两岸的阻隔更是制造了许多家庭、亲人离乱的现实,报刊上对此的报道一直都不绝于缕。例如,《悲欢离合半世情》这篇文章讲述的就是沈氏兄妹六人,其中有四人在五十多年前去了台湾,他们彼此思念,却无法联系和见面,改革开放之后,他们终于寻到彼此的下落,兄妹几个在白发苍苍的暮年才得以团聚[19]。

《生生世世割不断的亲情——海峡相离近半世纪的姐弟俩团聚的历程》则是讲述被海峡阻隔了近半个世纪的湖南陈氏姐弟终于在他们的出生地长沙相见的一个真实事件[20]。这些由于历史原因而导致的、海峡两岸骨肉亲情被迫分离的事实正是许多影片创作的源泉。《归宿》是此类题材中比较早的一部作品,《城南旧事》之所以会深深打动观众,除了影片本身的艺术质量之外,根源于历史和现实的这一份真挚的离别之情也是其魅力的源泉。《城南旧事》的原作者林海音在生命垂危之际仍然魂牵梦绕着她的北京城南的情景就是对电影和同名小说的最好诠释。“今秋10月林海音在病榻上的一幕:语言、认知已被病魔夺去的她,在听到北京记者询问‘您还记得北京吗?记得您的城南,记得香山红叶吗?’竟点了头。当记者唱起《城南旧事》里的这首歌时,眼泪奇迹般地涌出了老人的眼眶……”[21,P26]。影片《台湾往事》的“创意起步于将近四年前。黄丹、马宁从广东、福建到黑龙江,搜集了几十位老台胞回忆当年的台湾故事,经过反复构思形成一个故事大纲,后来,又揉进了张克辉先生以亲身经历撰写的电影剧本《一个台湾人的两岸情》,多次磨合修改,变成现在这样一个本子”[22]。影片《云水谣》也是根据张克辉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张克辉表示“他创作的《寻找》,历史背景是真实的,人物和故事也是‘真人真事’,主人公的故事是根据三位老台胞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甚至剧本中的一些人物还用了真名”[23]。可见,影片中所传达的那一份离愁别绪正是来源于真实的人生感受。

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愈加繁荣,电影体制改革提上日程。中国电影呈现出主旋律、娱乐片、艺术片和独立制片多元共生的创作格局,这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大合唱阶段业已结束,面对市场、艺术和政治的多重制约,中国电影正在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以来,悲欢离合叙事结构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芸芸众生中的生命个体、更偏重于表达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戏剧式的情节编排方式逐渐向散文化、生活化的叙事形态转变,《站台》、《孔雀》、《美人草》等是这些影片中的优秀之作。由此可见,中国银幕上之所以始终拥有众多的离愁别绪、离合悲欢,而且能够一直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并深深打动观众的心灵,首先是因为它们不是空中楼阁,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与观众的亲身体验、与孕育它诞生的社会历史环境、文化语境息息相关、血肉相连,电影本文正是社会本文的反映和写照。

(第二节)中国文化传统对电影叙事的影响

洛朗·理查森说,“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讲述’世界”[24,P10],而人们的“经验”的形成以及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讲述”的方式显然受到其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因此,要考察中国电影中“离与合”这一“重复了无数次……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同样的路线”[25,P121]的叙事结构模式就不能不挖掘它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的深刻关系。

冯友兰认为,“在思想的时候,人们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他就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26,P14]。身处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中国电影人自然也会深受这片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而且,“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不仅有相应于逻辑思维水平的人类心理层次的参与,而且也包括人类逻辑思维前(原始思维)时代历史地形成的深层意识”[27,P241]。可见,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的思考方式与一个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有研究者“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作为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一)较早的主体意识和浓厚的情感因素;……(二)重视关系(包括人际关系)而超过实体;……(四)强调整体,尤其关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五)认为整体运动是一个圆圈;……(八)喜重平衡均势,强调和谐统一;(九)重视时间因素超过空间因素;(十)长于直觉思维和内心体验,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推理”[28,P212]。这里所概括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十个方面,对中国叙事文学传统的形成以及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广泛存在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的时空意识

我们知道,人类时空意识的形成受到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决定和影响。

“由于中国是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只有以农业为生。甚至今天中国人口中从事农业的估计占百分之七十到八十”[26,P15],而农民为了进行他们自己的工作,对天地自然的变化就必须特别注意和敏感,所谓的日月运行、四时相继,这些基本的自然规律很早就被他们掌握和铭记。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的许多中国哲人对时间的认知无不与这种对自然变化的体察相关,例如“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系辞传》下),“日盈则昃,月盈则食”(《丰卦·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卦·彖辞》),“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易》),“反者道之动”(《老子》第四十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德经》)等等。

自然时间的循环往复塑造了中国人对时间的认知,他们也把对时间的这一认知同样运用到对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认知中来,即“在长期农业社会中思考着的中国哲人以实用理性把自然的循环表象抽象为宇宙的规律,并运用于历史。

以天干地支纪年,60年一个花甲,一个循环”[29,P1718],“就时间而言,从远古数到未来,如果依照邵康节的四个纪元‘世、运、会、元’来推算天地始终之运,顶多也不过数十万年(三十年为‘世’、十二世为‘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元’),当然这四个纪元因周期性的更迭轮转,仍可把时间延伸至无限”[30,P141]。由此,“前进的历史时间转化为循环之圆,历史的发展,三皇五帝,夏后商周,代代有初盛中晚,天下大事,久合必分,久分必合,呈现为不断的循环。历史和时间本来是一条进化直线,但在中国文化的意识中被转化为一条循环之线”[29,P18]。中国历史悠久,历代王朝更迭无不重新改元纪年,似乎每一个王朝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对自然时间和历史时间的认知都趋向于周而复始,这共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时间观念,那就是循环,即“中国宇宙观的最大特点是整体性……中国时空合一的整体性是怎样看待时间的行进,怎样看待运动的规律呢?循环”[29,P17],“依中国先哲之阴阳循环之义,则事物之灭而隐者,恒可依同理而再生,而往者若恒可再来”[31,P76]。

这种循环的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比如中国拥有发达的史学传统,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修史立言,这种以史为鉴的观念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他们相信历史是循环的,所以过去的经验教训必将为将来所用。

具体到叙事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开篇的“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同类推荐
  •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本书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分五辑:“电影市场与审查制度”,“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和“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与台湾电影中的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以及当前华语电影合拍片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读者奉上当前国内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创见。
  • 画像石·画像砖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画像石·画像砖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该书概括地介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力求简明阐述了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和重要作曲家及著名作品。全书分为六卷,如第一卷古代音乐这一阶段的西方音乐的主要事情及整体状况进行了横向的飞类叙述,最后一卷为现代音乐,介绍了20世纪西方音乐的成就及其多分化发展态势。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茶具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茶具

    本书内容包括:唐代茶具鉴赏、宋代茶具鉴赏、清代茶具鉴赏、古代茶具的传播、紫砂茶具紫壶与收藏。
  • 课外雅致生活-毕加索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毕加索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久

    九久

    他,曾经真爱过,忘了真爱为何她,从未曾爱过,自视对爱情清高冷静他们从一场初中同学会开始,像是两条被各自隔断的线一样慢慢缠绕,她害怕,害怕自己只是他的战利品,一旦爱上就会被丢弃。他们在爱与背叛间渐渐明晰,渐渐靠近……
  • 淞故述

    淞故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可以伐天悟道

    我可以伐天悟道

    “恭喜宿主,斩杀邪道魔主,获得大量技能点,悟道点可提升技能熟练度。”穿越高武世界,成为一下级小国皇子。牧北开始发现每杀一个生灵,便能得到大笔技能点。(模仿一本书写的,但故事绝不简单。不会一样。)
  • 爱你从默默守护开始

    爱你从默默守护开始

    墨琛亦在他15岁时在那个懵懵懂懂的爱情时,遇见12岁的傅彦凝。傅彦凝的爸妈搬家搬到墨琛亦家的一块,他们妈妈互相认识,是大学时的室友。她第一次见到墨琛亦就一个字概括“帅”但他好像不太好接近是傅彦凝第二印象。他们都是豪门~多年后傅彦凝问墨琛,你第一次见到我的印象是什么呀?只见他笑了笑没回答。(墨琛亦和傅彦凝他们的爱情有很多坎坷,但最后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 契约隐婚:总裁缠上小萌妻

    契约隐婚:总裁缠上小萌妻

    白梨岑本来以为一纸契约换来的会是毫无感情的五年,却没想到婚后他却是护她,宠她,爱她,甚至吃了她。他强势又霸道,对她爱入骨髓却从不肯说出口。只是一纸契约将她捆住,把她吃拆入腹。多年以后怀上包子的白梨岑怒道:你就吃定我了,是吧!他淡定微笑道:夫人乖,小心动了胎气。
  • 墨色荼蘼

    墨色荼蘼

    那年的孤儿院,用变故一词不足以形容。然而那年的那个新春,在春晚还在准备之际,平静而又闲散的H市没有迎来新的娱乐消息,却迎来了一封犯罪预告函。习惯了和平的人们一开始并未恐慌,只当是个玩笑,或者说,又是哪个不满社会主义的出头鸟做的事。但当第一个受害者出现时,一切都开始不一样了......一个复仇的花朵正在黑暗中浅浅开放。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回忆,渐渐淡了。夜空里,星星在哭泣,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让往事成风,洒落在空中。藏在角落的暗痕,那神秘的面纱,真相,原来是那么的刺眼。如果一切可以从头,我们会不会不同,会不会,变得不一样......
  • 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

    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

    本书不是教你如何耍奸使滑,奸诈虚伪,而是告诉年轻读者在为人处事上,要有智慧,懂得把握分寸,学会处理与同事、朋友、家人等一切社会关系,在办事上要懂得方圆,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谨言慎行,礼行天下。
  • 初刻拍案惊奇·柒

    初刻拍案惊奇·柒

    《初刻拍案惊奇》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奇书,共有短篇小说40篇,它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其一是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等。其二是描写婚恋的作品,写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贰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如《张溜儿巧布迷魂阵,陆蕙娘立决到头缘》、《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等。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然又合乎情理;人物内心刻划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历来评价甚高。
  • 新世纪爱情

    新世纪爱情

    故事发生在2101年,年轻美丽的女孩沈蓝蓝快要高中毕业了,在考飞机驾照时遇到了飞扬城飞机师路涛,涛和蓝蓝两人都去过月球,已经不是新鲜事。国家全民公选,需要选取两位年轻人去火星家园,火星家园是国人在2090年在火星上建立的适合人类居住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