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88400000040

第40章 明察秋毫,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多看事实,少听汇报

在资讯异常发达的今天,汇报、宣传已经成为很多人反映成绩的主要方法。但无数实践证明,领导要多看事实,少听汇报。

公元前356年,田齐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齐威王。

齐威王即位之初,沉溺于酒色,不理政事,以至于韩、魏、鲁、赵等国都来入侵。齐国丧师失地,连吃败仗,国势逐渐衰弱。但后来齐威王虚心纳谏,很快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开始励精图治,欲雄霸诸侯。

齐威王首先从治吏入手。起初,齐威王将国家交给了几个卿大夫治理,于是向朝中大臣了解地方官吏的政绩情况,大臣们及身边的侍卫都交口称赞东阿大夫最贤,而诋毁即墨大夫。

齐威王暗中派遣得力之人去实地考察了一番,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于是,齐威王召集大臣,并特宣即墨、东阿二大夫入朝行赏。齐威王对即墨大夫说:“自从你治理即墨以来,所有人都说你治理无方。可我派人到即墨视察后,却发现那里良田遍野,民风淳朴,百姓丰衣足食,人民安居乐业。”当场便加封即墨大夫万家之邑。

齐威王又对东阿大夫说:“而自从你驻守东阿以来,所有人都在我面前说你的好话。可我派人去东阿视察后,却见那里土地荒芜,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当赵国进攻你管辖的甄城时,你却不去救援;当卫国夺取邻近的薛陵时,你却不知道。因为你贿赂了我左右的人,所以他们在我面前总是说你的好话。”齐威王当即便喝令武士将东阿大夫投入堂下沸鼎之中。

然后,齐威王又训斥了那些平日里极力颂东阿、贬即墨的朝中大臣及近侍数十人:“你们在我身边,不思尽心报国,贪图贿赂,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误国殃民,留尔何用?”传令一并将他们投入沸鼎之中。

此后,齐国的大臣们都为国家认认真真地办事,诚诚实实地做人,再也不敢文过饰非了。

过了几年,齐国得到治理,国势逐渐强盛。齐威王发兵夺回了曾被魏、赵、卫等国夺去的城池。从此,齐国便威震天下,各诸侯国20多年都不敢对齐国用兵。

齐威王治吏的故事为我国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启示,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

1.正人先正己,己不正难以正人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齐威王即位之初,正是由于他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大臣和官员们才敢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以致国人不治。而当齐威王翻然醒悟,励精图治,“一鸣惊人”的时候,欺骗造假便没有了市场,所以人们也就“莫敢饰非,务尽其情”了。

上行下效,上有所求,下有所好,古今如此。哪位领导者喜受人吹捧,下属们多是阿谀奉承;哪位领导者好大喜功,下属们必然大造“形象工程”;哪位领导者不讲实事求是,下属们就会刮造假浮夸之风。

因此,领导者应该认识到,上面实行什么政策,下面就会照着去做。领导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在团体文化建设中,领导应该十分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出公私分明、任劳任怨、干事创业的优秀管理人才。

2.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从齐威王治吏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知错就改、求真务实的实干家。试想,如果当时齐威王只是听了左右大臣的汇报就妄下结论的话,这一结果恐怕会是截然相反,受处罚的肯定不是东阿大夫,而是即墨大夫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齐威王的治吏改革不但达不到扶正压邪、扬善除恶的目的,反而会助纣为虐;官场不正之风不但得不到遏制,反而会愈演愈烈,改革就会失败。

领导是决策者和指挥者,如果一旦出现决策、指挥错误,受害的是整个团体。领导应该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为了事业的发展,应该注重调查研究,不偏信,多兼听,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的决策。

以小见大,用心考察人才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古郑国(今华州一带)的姑布子卿,因高超的相人之术而在列国出名。

晋国卿大夫赵简子很想知道在自己的几个儿子中,究竟哪一个可以继承自己的爵位和事业,可他自己当时又难以判断,于是就派人把姑布子卿请来,为其决断。

赵简子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召集到厅堂里,姑布子卿看过之后,没有表态。他却对厅堂外站着的衣着平常的少年表现出很大兴趣,这位少年是赵简子与婢妾所生的孩子赵毋恤,即赵襄子。

姑布子卿很坦诚地对赵简子说:“你的毋恤虽出身地位卑贱,但他才是一个真将军。”其实,赵毋恤从小就敏而好学,胆识过人,早就引起姑布子卿的注意,他这一次便乘机举荐了赵毋恤。

从此,赵简子便开始有意考察毋恤的能力。

一次,赵简子将训诫之辞刻在几个竹简上,分别交给每个儿子,要求他们都必须认真习读,领悟其要旨,并告诉他们三年后要逐一考查。然而,当赵简子考查时,几个儿子都不能背诵出来,甚至连竹简也不记得遗失在什么地方了。只有毋恤能够流利地背诵竹简上的训诫,而且始终将竹简携带在身上,时时反省自己。

于是,赵简子开始相信姑布子卿所说的话,认为毋恤最为贤能。几个儿子长大成人之后,赵简子又对他们进行了更深入的考察。

一天,赵简子召集齐儿子们,并对他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常山之上,你们现在就去寻找,先得者有赏。”

于是,儿子们纷纷乘骑前往常山寻宝符。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找到宝符,只得空手而归。只有毋恤说自己得到了宝符。赵简子听说后,便问他宝符在何处。

毋恤说:“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赵简子听了,异常高兴,顿觉只有毋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赵氏大业难得的继承人。遂破例立毋恤为继承人。

公元前478年,赵简子去世后,赵毋恤接任其位担任了赵国的六卿之一,在当时声名远扬。

姑布子卿识别赵襄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知人者不仅要勤于考察,还要善于见微知著。如今,在选拔人才时也要非常注意这一点。

一次,美国加州大学招聘校长,最后挑选出四位候选人。于是,学校便特发邀请函,请四位候选人及其夫人一起到学校住几天,对他们的实际生活加以观察。原来,校方认为:如果校长夫人没有高尚的品格,那么校长在实际工作中将会受到很大影响。通过考察这一点,校方又淘汰了一名候选人。

日本一家银行在招聘干部时,总裁曾出过这样一个题目:“当本行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有人回答“应以银行的利益为重”,总裁认为这样回答的人不能录用;很多人回答“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总裁认为这样回答的人仅仅及格,不足录用;而有一个人这样回答——“对于国家和本行利益不能双方兼顾的事,银行应该绝不染指”,总裁这才欣慰地说:“卓有见识,加以录用。”

这些事例对领导应该如何知人用人都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其实,早在三国时期,被认为是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就十分强调领导者要善于知人。他认为人“美恶悬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伪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的确,人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并不都表现在情绪和脸上,所以也不能通过观其脸色或是从一般的表现上看出来。有的人表面看来温良,而实际却十分狡诈;有的人外表谦恭,而内心虚假;有的让人感觉勇不可当,实则非常胆小怯懦;有的人处在有利的环境时能够尽力,而一旦处于逆境、环境变化时就不能忠于事业和信仰了。

因此,用人应该知其性格如何,知识面宽窄,应变力如何,勇敢与否,意志是否坚强,是否廉德,信用如何,等等。领导者要亲自考察自己直属的下级,切不可凭个人的感情和印象用人。

对于领导者用人,诸葛亮的“知人”方法有很大启发性。其方法为: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领导者在与下级讨论对各类事物是非对错的看法时,通过观察对方的观点、立场、信仰、志向等了解他是否意志明确坚定。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领导者就工作中某些现实问题的处理意见,与下属进行辩论,在此过程中提出质疑,以此来考察下属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领导者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谋略和决策方案,要不断地询问下属,以考察下属是否有能力和见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领导者可以跟下属说明其可能面临的灾祸和困难,来识别对方能否临危不惧,勇往直前。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领导在与下属一起欢聚时,可以劝其饮酒,来观察下属是否贪杯,酒后能否自制以及表露出怎样的性格,是否表里如一,等等。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领导者可以将下属安排在有利可图或是可以得到非分利益的工作岗位上,观察他是廉洁奉公、以人民利益为重,还是贪图私利、见利忘义,或者只顾小集团的利益。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领导也可以委托下属去独立完成某种工作,看他是恪尽职守、克服困难,最终想办法把事情办好;还是欺上瞒下、应付了事。以此来考察下属是否忠于职守、恪守信用。

如今,很多企业都已建立了一整套特定的、有效的对领导干部进行日常考核、定期测评和员工监督评议的制度和方法。但是,前人的宝贵经验仍是领导者应该吸取的营养。这些方便考察而又能见微知著的做法,更值得现代领导者借鉴。

去伪存真,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的

在识人方面,我国宋代诗人陆九渊有句名言——“事之至难,莫如知人”,认为生活中最困难的事就是知人。在历史上,汉光武帝刘秀被庞荫蒙蔽便是错识人的典型实例。

在汉光武帝刘秀面前,庞荫表现得非常恭敬、顺从、谦虚、谨慎。于是刘秀便觉得庞荫对自己可是忠心耿耿,总是在别人面前赞美庞荫是个贤能之士。

而实际上,庞荫却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表面上对刘秀毕恭毕敬,背地里却伺机而动。掌握军权之后,庞荫便勾结外人,消灭了与他一起奉命攻击敌人的自家兵马。

对于刘秀来说,原来最赏识的人却背叛了自己,不啻当头一棒,被气得七窍生烟。虽然后来刘秀消灭了庞荫,但也由于错用人遭受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

从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刘秀错就错在被庞荫制造的假象所迷惑。

庞荫本来是来自敌方的降将,还没有重大贡献能够证明他的忠心时,刘秀便给予其足够的信任,最后却遭遇背叛,只能怪刘秀当时没有识人的眼力。

众所周知,汉光武帝刘秀其实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并以知人善任、诚信待人而著称,当时有很多人都是由于得到他的赏识而成为东汉时代的英才。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被奸臣的表面言行所迷惑时,再有智慧的人也难免犯下不可弥补的过错,这也证明了识才的困难。

人是最复杂的动物。因此,生活中往往很难从人的外貌看出他真正的内在,尤其是那些表里不一而又善于伪装的人,就更难以辨别了。而有些狡诈奸猾之徒常常将自己的真实目的隐藏起来,将卑劣的野心掩饰起来,摆出一副所谓大公无私的模样,用正直来装饰邪恶,以此来迷惑别人。

虽然人才很难辨识,但如果能察言观色、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地观察、审视一个人,就能看穿这个人的真实模样,这样就不会被奸诈之徒的外表所蒙蔽。

那些披有伪装外衣的奸诈之徒虽然难辨,但毕竟也有其特点,可以从以下特征来辨析:

1.奸诈之徒总喜欢伪装自己

奸诈之徒往往都很聪明,心里明白如果直接赤裸裸地使用卑鄙、丑恶的手段,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自己阴暗的目的,因而他们十分善于伪装,总会千方百计巧妙地“包装”自己。历史上有名的奸诈之徒赵高、石显、王莽之类,就是凭借他们高明的伪装之术,骗得了皇帝的信任之后,被委以重任,逐渐让阴谋得逞。

2.奸诈之徒总喜欢算计别人

所谓算计,是指使用不正当的方法或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暗中陷害他人,损害他人的某种地位、名誉、利益等。

为什么要算计他人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如果算计成功,必定会给那些奸诈之徒带来某种(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或社会上的)利益,这也必然就会给被算计者带来某种损害。奸诈之徒总是在琢磨如何算计他人,寻找算计他人的机会。

3.奸诈之徒总喜欢耍阴谋诡计

其实,任何算计都是一种阴谋。为了达到算计他人的目的,奸诈之徒就只能靠阴谋,靠权术,靠背后的“小动作”,靠造谣中伤等卑劣手段来实施行动。

平时,奸诈之徒往往都是笑脸迎人,似乎永远是一副乐呵呵的正人君子样。他们很聪明,但也很狡猾,对那些他们反对的人的性格特点,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掌握清楚。平时,他们会表现得不露声色,你要什么,他们往往就给你什么,也不会反对,很能迷惑人。例如唐朝的奸臣李林甫,就是一个野心极大、不学无术、口蜜腹剑之徒。为了能够一步步往上爬,他背地里中伤别人,对皇帝谄媚逢迎。就这样,李林甫借助皇帝之手,将其他权臣、重臣一个个排挤掉,逐渐登上了独揽朝政的宰相之高位。李林甫之所以得逞,靠的就是“阴谋”二字。

4.奸诈之徒往往口蜜腹剑

奸诈之徒一大特点就是眼睛只向上看,总是拼命巴结、努力讨好那些有权有势的权贵。在权贵面前,这类人表现出一副可怜的然而却又能使主子欢心的奴才相。可以说,这类人总是不择手段地阿谀逢迎、溜须拍马。这类人惯用的阿谀之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投其所好,只要是权贵需要的,就尽量满足;第二类便是对权贵们灌“迷魂汤”。法国文学家莫里哀曾形象地指出:“谄媚者的艺术是利用大人物的弱点,沿袭他们的错误,永不给予可能会使他们烦恼的忠告。”

奸诈之徒所阿谀奉承的对象往往都是天底下的“大人物”,对其是好话说尽。然而,这些好话绝不是他们发自内心对其所谄媚对象的崇拜或崇敬,而是一种昧着良心的虚情假意。因为他们了解,这种方法不但是最廉价的,还是取得权贵们信任最有效的方法。

5.奸诈之徒往往嫉贤妒能

一般来说,奸诈之徒都是嫉贤妒能的小人。因为他们一般都没有真本领、真学问,若是通过正常的竞争,他们根本无法达到向上爬的目的。奸诈之徒在以非正当手段获取权力或谋取利益的过程中,不断地培植自己的亲信、党羽,但那些有识之士不但不会买他们的账,而且还会想方设法地抵制他们。如果不排除忠良耿直、有才能人的阻挡,奸诈之徒就无法向上爬。而有才之士一般都只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情操比较高尚,根本没有心思去钩心斗角,常常是既没有害人之心,也没有防人之心,因而很容易被奸诈之徒陷害。

一般来说,奸诈之徒往往是以害人为始,而以害己为终。也许奸诈之徒会一时得逞,没有遭到报应,但那是“时候未到”而已,“时候一到”,便会“统统报销”。

所以,领导者可以根据奸诈之徒的这些特点识别身边的人,做到明察秋毫,识好人、用好人。

同类推荐
  • 中国造联想无限

    中国造联想无限

    "柳传志的成功之路为不同行业的经营者所羡慕,研究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思想成为一种时沿,学习柳传志用于推动企业前进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企业管理者的迫切需要。本书从多个角度对柳传志的成功管理之道以及如何赢得市场作了睿智而又精辟了论断,重点分析了先进管理理念与传统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中国企业不能办大的根本原因,特别对企业领导在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何应对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 亚洲怎么了?亚洲金融风暴全景透视

    亚洲怎么了?亚洲金融风暴全景透视

    这场战争早在五六年前就已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之中了,各方‘投资’基金经理、英雄好汉纷纷登场,将资金注入市场,炒起股市。亚太区顿时一片繁盛,建筑工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经济发展如鱼得水,股票市场一片火爆!同时,他们控制的媒体和经济评估机构则不断地捧场喝彩,赞美阿谀,仿佛21世纪就是亚太世界。
  • 和谐管理

    和谐管理

    首先,在该管理者心平气和时,让他知道乱发脾气是不妥当的。并强调公司内不容许个别被管理者破坏纪律,也不会姑息乱发脾气的行为。
  • 中小企业融资新三十六计

    中小企业融资新三十六计

    资金是所有企业发展的血脉,融资问题始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尤其是中小企业。面对缺乏担保、抵押,自身资信不佳,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企业家们如何快速掌握融资技巧,巧用资本力量使企业走向腾飞之路尤为重要。本书结合我国的经济形势和企业的融资实践,提炼出适合中小企业的36种融资模式,既有对融资模式理论和概念上的梳理,操作方法上的介绍,也有最典型的实际案例对融资模式进行更深刻地分析和解释,以便于读者和研究人员把握融资的精髓,也为企业家们掌握融资理财之道提供参考和建议。
  • 情感营销

    情感营销

    情感是人类的永恒主题。营销是做商品的商场行为,但其本质却是做人的工作,尤其在商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应该说主要是做人的情感工作。现代营销已经从“量的需求”阶段、“质的需求”阶段转向了“情感需求”阶段。使“情”的投射穿过消费者的情感障碍,再赋予在包装、服务、公关、设计等有关精神方面的内涵和灵性,会使消费者强烈地受到感染或被冲击,激发消费者潜在的购买意识。本书主要对企业如何建立情感营销的框架、情感与消费者的选择标准、消费者的价值偏爱、如何创造顾客情感、建立稳定的顾客交流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热门推荐
  • 帝国1800

    帝国1800

    风云变幻的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一个人生重来一次的普鲁士国王为了改变自己人生轨迹所作出的努力的故事。
  • 至尊无上强者

    至尊无上强者

    他从小就经历挫折,但他从不放弃在这一次次的挫折中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能够站在苍穹的巅峰,成为至尊无上强者,无人能及
  • 这个反派有点儿撩

    这个反派有点儿撩

    苏筱落打死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因为不认同小说里反派男二的结局而被某坑爹系统强制绑定送去小说世界了?我的天,怎么会这么狗!!!不过……妈耶!男神好帅啊!!!——几年后某系统:任务完成了,你可以回去了苏筱落:你说啥?什么回去?我不是临安王府的安禾郡主吗?某系统:呵,女人→_→
  • 你的柳叶眼里有秋波

    你的柳叶眼里有秋波

    188cm挑食症患者×149.5cm布蕾死忠粉两个世界的同居之旅,38.5cm用爱填补。——恋爱前。童觅:“我就算了,这种话别在其他女孩面前讲,显得你特渣。”“那我渣你了吗?”承殊反问。“你要是敢渣我,你现在就是一具死尸。”“那你给我个机会。”承殊笑了,“我看看自己会不会变成一具死尸。”童觅:“……”后来,机会给了,死尸没变成,因为承殊拽住她没再放了。
  • 这世间唯你独甜

    这世间唯你独甜

    简介:曾经很多次,问过自己,后悔的事情有多少?心里的答案一直都是:道理我都懂,但依旧过不好一生,若人生一帆风顺,那岂不是太无聊,太无趣了?记者:那你后悔的事情有?她答:遗憾是常有的事,何不如放过自己,去释怀,让自己过的快乐呢?采访记者又问了一个问题:在你的书中,有写一个自卑的人,你是如何看待自卑的?岑婧笑看着镜头,自信的说:自卑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不上进。我们可以自卑,但是不可以卑贱。
  • 风吟竹语

    风吟竹语

    生活中偶得灵感,吟咏酝酿之后就成了一些诗文——收集在此,作为时光的记录。
  • 源来还有你

    源来还有你

    女主韩若曦和青梅竹马的男主王源会发什么什么奇妙的故事呢?
  • 夙愿:媚色妖颜

    夙愿:媚色妖颜

    猫妖家族因种族变异威胁到人类,被全族歼灭。她唯一幸免,变异后无法复原,只能以人形现身,只有手指上细长的尖刺还收放自如。无法适应人类的快节奏生活,在公园游荡。遇到他,一见倾心。逐渐痴狂。人妖恋,天不容。屡遭劫难。她的爱,恢弘大气。他的爱,细水长流。前世情爱纠葛,今生感情繁杂。她为了他,放弃灭门仇恨,甘愿为人,放下所有配合他的计。他却更深地欺骗了她,一直在隐瞒自己的身份。彼此伤害,彼此欺骗。却是为爱。谁说没有奇迹?时间走了,爱还在等。蚀骨热爱。一个奔跑了许久,与天格斗,不稀突破道德人伦。一个守着微薄的希望,在原地苦苦守候。命运输了……
  • 秦时明月之公子世无双

    秦时明月之公子世无双

    落雨,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谪仙般的外貌,从小众星捧月长大,17岁就结业大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科生,一次穿越,遇见韩国的他,在乱世之中,她该如何生存,又如何保护她所爱之人。乱世之泪,为谁飘零。她和他之间的故事又会是怎样的……
  • 狍仙记

    狍仙记

    青丘有仙兽,其名为狍,浑浑噩噩十二万载,突然有一天狍子说,我不要做兽了,我要成圣,我要娶狐仙小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