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01500000025

第25章 靠伯乐——做千里马昂天啸(1)

世间常有伯乐,而千里马不常有!

马是好是坏,也要通过真正的“伯乐”来识辨,“叶公再好龙”也是假的!千里马在未遇着伯乐前也同寻常马没什么两样!倘若是遇着了叶公似的“假伯乐”,那“千里马”就惨了!只会落得掉价为“百里马”或“十里马”使唤了!可见作为“千里马”,宁愿等得久,也不轻易出手跟随一个“假伯乐”。

在竞争激烈的封建官场,有机会被伯乐发现、挖掘的人当然是幸运的,但很多时候既要“千里马”等待机遇,也要“千里马”主动出击,而此中玄机,就在一个“悟”字。

1.等得久,自然有——姜太公钓鱼使“猾”招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每朝每代的官位是有限的,但想做官特别是想做大官的人却是无限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挤我拥竞争是何等激烈?

要想做大官,能有别人引荐当然是好事,怕只怕朝廷无人,这时就要等待伯乐去挖掘、发现自己。

【事典】

一部《封神榜》,把姜太公描述的神而又神乎,区区八十老头,学了道术,出山辅佐周王灭商纣,并且亲上封神台封神……

翻开历史的扉页,姜太公确有其人。

姜太公原名吕尚,又称姜尚,也叫姜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究其源,姜尚是炎帝的后裔,伯夷之后,史料考证,是山东日照人。

吕尚是建立西周王朝第一位功臣,又是齐国的始祖。他的军事谋略和治国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相传吕尚先世为贵族。后家道中落。到吕尚这一代已经沦为了贫民。为了维持生计,年轻时的他曾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又曾到孟津做卖酒生意,不过结果都不甚理想。吕尚虽然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但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非获得较高职权不行,可是像他这样出身卑微的社会底层中人,要爬上去谈何容易!他在朝廷试探过,但纣王昏庸不管事,没有成功。老年时,他决心入周寻找机会,选择了距离周的都邑只有几十里的磻溪垂钓为生,等待机遇的到来。这里离都城不远不近,恰到好处,风景又秀丽,好山好水,符合高人逸士的风度气质,能够借江山之助增强人格的感染力。

附近的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年纪姓名,他平时沉默寡言。虽然他已是80岁的耄耋老年,但精力充沛。于是人们按照对老人的一般尊称呼之为“太公”。又因为老人长长的白眉覆盖下的眼睛,常透露出心事重重、茫然远望的神情,所以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作“望”。(《释名》说:“望,茫也,远视茫茫也。”)合起来就称作“太公望”。

至于吕尚如何从一个平民老者到西周第一功臣呢?这里就有一个人人皆熟的典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而吕尚当时所企盼钓的这条“大鱼”,就是周文王。

周文王,姓姬名昌,纣王时封为西伯,又名伯昌,是周族(传说周族的先世弃担任过舜的后稷之职,负责掌管农事)首领王季(弃的十世孙)的第三子,有雄才大略,善良仁慈,被誉为“圣人”。其父被商纣王杀后,西伯即位号文王。他以岐山下的周(今陕西岐山北)为基地,继承祖先的事业,敬老爱幼,礼贤下士。

一次,文王在野外行走,见路上枯骨累累,心里很难过,马上吩咐把枯骨好好掩埋。随从告诉他:“这些都是无主的尸骨。”文王说:“统治天下的就是天下之主,治理国家的就是一国之主。我就是主,怎能说这些尸骨无主呢?”这件事传出去后,各地的人都称赞道:“西伯对枯骨尚且这样爱护,何况是对人呢?”于是,一大批人才如散宜生、闳夭等都来投奔他。在散宜生、南宫适等大臣和儿子武王、周公的辅佐下,文王将周族的势力进一步向东发展。商纣王为此深感忧虑,就把文王召到朝歌,关进监狱,将其子伯夷考醢尸,强迫文王吃下。静宜生等人为救文王,除贿赂纣王宠臣外,还送给纣王大量珍宝、美女,纣王被这些礼物弄得眼花缭乱,加上宠臣为文王说情,消除了对文王的疑虑,便把他放了回去。这一抓一放,再一次暴露了纣王的昏庸腐败,更加坚定了文王讨伐商朝、取而代之的决心和信心。回国后,他积极发展经济,训练军队,更加注意搜罗人才。一旦发现,就想法罗致,予以重用。

话说姜子牙在渭水之滨,天天到磻溪钓鱼,他一面耐心等待,一面把自己的志向和对形势的分析编成歌谣,教渔人、樵夫等传唱,以期引起文王的注意。

冬去春来,花红柳绿,春草萌生,景色宜人,正是游玩的好时节。一天,文王带着散宜生、南宫适等人来到渭水之滨游玩,君臣游兴正浓时,一伙渔民作歌而来。这伙人唱道:

忆昔成汤扫桀时,十一征战自葛始。

今经六百有余年,祝网恩波将歇息。

悬肉为林酒作池,鹿台积血高千尺。

内荒于色外荒禽,可叹四海沸呻吟。

我曹本是沧海客,洗耳不听亡国音。

日逐洪涛歌浩浩,夜观星斗垂孤钓。

孤钓不如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

听那歌词,饱含着商朝将要灭亡、乾坤必定更替和隐者避世逍遥之意,文王大为惊奇,命南宫适叫来这伙渔民,问道:“请问,这歌是你们编的吗?”一个渔民答道:“我们是打渔的,不识字,哪会编歌呢?这是一个叫姜子牙的老翁在磻溪垂竿钓鱼时唱的一首歌,他每天都唱歌,还教我们唱,我们听久了,也便学会了,其实并不解歌中之意。”文王听了,当即前往磻溪,寻找姜子牙。

来到磻溪边,只见一棵柳树下,有一块光滑平整的大石头,石头旁边的鱼竿飘在水面上,姜子牙却无踪迹。求才心切的文王耐心地等到夜幕降临,仍不见人影。散宜生一语提醒文王:“求贤聘杰士,应该心诚,今天我们突然闯入,说明心意不诚,行为不恭敬,因此,贤人才故意避开,我们应当另择吉日专程拜访才是。”文王认为言之有理,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磻溪。

回宫后,文王命令文武大臣不得回家,都住在宫里,斋戒三日。第四天,大家沐浴整衣,抬着礼品,前往磻溪。沿途惊动了无数百姓,扶老携幼,观看迎贤盛况。队伍行至树林边,文王命令队伍停下,不准喧哗。

文王下马,同散宜生步行入林,只见一老翁背坐溪边,文王猜想此人一定是姜子牙。两人悄悄来到老翁身后,不敢惊动。的确,文王猜得不错,此人就是姜子牙。其实,姜子牙早已发现了他们,而且,前几天他也是故意躲开的,他想考察文王,看看他是否是真正的明君,是否真正求才若渴。

今天,他还想考察一番。他明知文王已站在身后,却假装没有看见,自言自语道:“世人垂钓以诱饵,老夫泪眼视空钩;王公卿士无人识,面对流水度春秋。”

文王听罢,更觉得姜子牙是个奇人,再定睛一看,又发现了奇怪的事:姜子牙的鱼钩不在水中,而是高出水面三尺多,钩是直的且无鱼饵。文王忍不住,低声问道:“先生可就是隐士姜子牙?”姜子牙假装不认识文王,慢慢扭过头来说道:“小民确为姜子牙,但不过是一村野匹夫,并非隐士。”文王想了一下,又问道:“别人垂钓均有诱饵,钩入水中。先生如此钓法,能钓得住鱼吗?”

姜子牙借题发挥:“休道钩离奇,自有负命者。世人皆知纣王无道,可是,伯邑考就甘愿上钩;纣王自认为才智高超,能识破一切谎言,可硬是让散宜生的奇钩钩住,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文王。”文王听了,更加敬佩,诚恳地说:“不瞒先生,我就是您说的文王。祖父老太公生前就盼望我得到一个协助我兴邦立国的贤臣,现在我得到了,您就叫太公望吧。请先生收拾行装,随我进宫。”

姜太公见文王确实是谦虚待人、礼贤下士的君王,也就没有推辞。文王非常高兴,立即将他迎上马车,姜子牙于是永远离开了磻溪。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姜子牙终于钓到了“大鱼”,等到了赏识自己的明君。这一年,姜子牙年已80。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渭水垂钓”,其钓者之意不在鱼,而在乎人也。

【评议】

姜子牙韬光养晦,默默积蓄力量,终获成功,这在世人看来,也是识得千里马的伯乐周文王的成功。古代政治就是这样,彼此为取相互所需,帝王臣子才能言谈投机。

2.得一知己足矣——鲍叔牙主动让位给管仲

朋友原有“益友”与“损友”之分;也有“道义之交”与“酒肉之交”之别。孔子告诫世人要交益友不可交损友。当然益友有所谓“刎颈之交”,“生死之交”,这是友情的最高境界。故古人常以“得一知己足矣”而感叹。

益友得道,友人享福。在封建权力场上,若益友一朝得势,朋友常能搭便车,不费多大力气走做官捷径。

【事典】

春秋时代,鲍叔牙和他的挚友管仲(名夷吾)分别做了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管仲为了自己所辅佐的公子纠能当上国君,曾箭射公子小白。然而,公子小白却在鲍叔牙的辅佐下当上了齐国的国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登位后,一方面重用鲍叔牙,欲用他为相,另一方面要报一箭之仇,欲杀死管仲。

然而,高风亮节的鲍叔牙却不愿接受相位,他深知管仲的奇才,是能够帮助齐桓公称霸天下的良相,因此,竭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一天,鲍叔牙入宫见桓公,先向他表示慰问,后向他庆贺。

桓公问:“为了什么事向我慰问呢?”

鲍叔牙说:“子纠是你的哥哥。您为国而灭亲,实在是不得已,臣怎么敢不来慰问?”

桓公又问:“那么,你要向我庆贺什么呢?”

鲍叔牙说:“管仲是天下的奇才,臣已经把他带回来了。您得到一位贤相,臣怎么敢不庆贺呢?”

提起管仲,桓公咬牙切齿,早已按捺不住,鲍叔牙刚一说完,他便气汹汹地说:“夷吾射中我的带钩,差点要我性命,他的箭我还留着。食其肉、寝其皮也不解我心头之恨,难道还可以用他吗?”

鲍叔牙说:“做人臣的各为其主。夷吾射带钩的时候,知道有子纠不知道有您。您如果任用他,他可以为您射得天下,岂只是一人的带钩呢?”

桓公怒气仍然未消,说:“看在你的面子上,赦免他的罪,不杀他。我不想用他,你不要再说了。”

鲍叔牙只好退了出来。他将管仲接到家里,朝夕谈论,伺机再荐。

齐桓公论立君之功,高国世卿都加封了采邑。他想授鲍叔牙上卿之职,任用他来处理国政大事。鲍叔牙说:“您对我施加恩惠,使我不受冻挨饿,我知道这都是您赐予的。至于说治理国家这样的大事,就不是臣所能胜任的了。”

桓公说:“寡人了解你,你不要推辞。”

鲍叔牙说:“您所说的‘了解’,只是知臣做事小心慎重,循礼守法而已。这些只是一个平庸臣子的德性,不是治理国家的大才。那些治理国家的大才,能内安百姓,外抚四夷,有大功于王室,布恩泽于诸侯,国有泰山之安,君享无穷之福,功垂金石,名播千秋。这是有王佐之才的人才能担当的大任,臣怎么够得上呢?”

桓公听后,兴趣大增,促膝向前,问道:“像你说的那种人,当今还有没有?”

鲍叔牙说:“您如果不需要这样的人,就不说了;一定要用的话,难道不是管夷吾吗?”桓公默然不语。鲍叔牙又说:“臣有五点不如夷吾。”桓公抬起头看着鲍叔牙。叔牙接着说:“对民宽缓,施恩于民,使其安定,臣不如他,这是其一;治理国家不丧失根本,臣不如他,这是其二;用忠和信使百姓凝聚,臣不如他,这是其三;制定礼仪制度,使四方之人效法,臣不如他,这是其四;拿起鼓槌,站在军门擂鼓,使百姓增加斗志,奋勇向前,臣不如他,这是其五。”

桓公听后,停了一会,说:“卿可与他一起来,寡人要考察一下他的才学。”

鲍叔牙说:“对于非常之人,一定要用非常的礼节来对待。您应当选择个吉日,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天下的人听说您能尊敬并礼遇有才能的人,不计私仇,谁不愿意到齐国为您效力呢?”

桓公点了点头说:“寡人听你的。”于是让太卜择好吉日,准备去郊外迎接管仲。

鲍叔牙先将管仲送到郊外的公馆里。到了日期,三次洗浴,三次用香水涂身。所用衣帽袍笏,和上大夫一样。桓公亲自去迎。

百姓们听说国君去迎一位贤人,都出来观看。远远地见仪仗中间拥着几辆车子,马头两边红绸飘舞。乐声、串铃声和马蹄声,越来越响。中间一辆车上,有一人同桓公并排而坐,身躯伟岸,气度不凡。近前一看,却认得是射桓公的管仲,个个惊讶得半晌合不拢嘴。

管仲同桓公入朝后,稽首谢罪。桓公上前扶起,赐坐。管仲说:“我是一个被俘要杀的人,能赦免大罪,实在是万幸了!怎么敢受您这样的礼遇?”

桓公说:“寡人有问题向您请教,您一定要坐下,我才敢问。”管仲于是拜了两拜,坐了下来。

桓公以国事相问,管仲为其陈霸业之策,字字投机。两人连语三日三夜,全不知倦。桓公大喜,决定重用管仲。

鲍叔牙对桓公说:“我听说‘地位卑贱的人不能够和高贵的人共事,贫穷的人不能役使富有的人,和国君关系疏远的人不能管制和国君关系亲近的人。’您要用管仲,必须委以相位,给他优厚的俸禄,并待以父兄之礼。”

于是桓公准备任管仲为相。管仲推辞不受。桓公说:“我采纳您的霸业之策,想实现我的志愿,所以拜您为相。您为什么不接受呢?”

管仲回答说:“我听说建成一座大厦,不是靠一根木材;茫茫大海,也不是只有一条流向它的河流。您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愿,请用五杰。”

桓公问:“五杰是谁呢?”

管仲说:“进退有礼,动静有仪,善于辞令,臣不如隰朋,请任命为大司行。开荒辟地,充分地利用地力,多打粮食,臣不如宁越,请任命为大司田。于旷野之中,能使车马整齐,士卒听令,擂起战鼓,三军将士能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成父,请任命为大司马。能公正地判决官司,不错杀无辜,不诬陷好人,臣不如宾须无,请任命为大司理。犯颜直谏,不顾自身利害,不为富贵所屈,臣不如东郭牙,请任命为大谏之官。您如果想治理国家,加强军队,那么,用这五人就可以了。如果想成就霸业,臣虽不才,勉强可以完成您的使命,以效微劳。”

桓公让人准备好牛、羊、猪三牲大礼,贡于太庙,然后同管仲一起来到这里。他让管仲面东站着,自己面西站着,对着祖先神位郑重地说:“自从我听到先生的教诲,更加耳聪目明,不敢独占,愿把先生荐举给祖先。”举行过这样一个庄严的仪式之后,桓公才任命管仲为相国,并把国都一年的市租赐给管仲。隰朋等五人,根据管仲所荐,一一任命,各司其职。

桓公虽有大志,却不愿过分约束自己,失去生活乐趣。他试探地问管仲:“我不幸染上游猎和好色的毛病,这是不是有害于霸业呢?”

“这没有什么妨害。”管仲肯定地说。

桓公心里一喜,又疑惑地问:“那么怎样才妨害霸业呢?”

管仲说:“不知道谁是贤能之人,会妨害霸业;知道了,却不能任用他们会妨害霸业;任用了,又不能给予相当的职务,会妨害霸业;给了相当的职务,又不信任他们,会妨害霸业;信任了,又让小人参与其中,会妨害霸业。”

“说得好!说得好!”桓公连连点头。于是,一心一意任用管仲,并尊他为仲父,给予最高的恩惠。他又对大臣们说:“国家大事,先告诉仲父,再告诉我。有要办的事,全部让仲父决断。”又禁止国人,不论他地位高低,不许触犯“夷吾”之名,一律都称他的字——“仲”。古人以称呼别人的字来表示尊敬。

管仲以自己的杰出才华,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然而,人们在赞美管仲才华之时,从未忘记过鲍叔牙,正是由于鲍叔牙这位伯乐的高风亮节,竭力推荐,管仲不仅免于一死,而且从此踏上了平稳的权力之路,最终成就了辉煌的人生。

【评议】

同类推荐
  • 天坞少年

    天坞少年

    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揭竿而起,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清兵借机入主中原,剃发圈地,大肆屠戮,施行他的民族压迫政策。其间,涌现出许许多多,有如留守瞿式耜,捍将李定国,以及“领南三忠”等等,名留青史的抗清英雄;而主人公僮俊,以及天坞村一群少年,名不见经传,只在当地县志上留下廖廖几笔。但在当地人心中,他们早已成神。其事迹,广为流传。其庙宇,至今香火鼎盛。那么,他们究竟做了哪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去看看吧……
  • 透视大清王朝秘史:军机处

    透视大清王朝秘史:军机处

    “起家词赋皆先泽,报国文章在此身。书生蝇头钻故纸,不输沙场斫贼刀。”一百八十三年的军机处,一笔厚重的历史,一群出类拔萃的人物,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在《军机处》三部曲之中,我将努力给读者朋友们展示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军机处。
  • 官掠记

    官掠记

    穿越成了一个杀猪屠夫,家里虽不是有钱人家,但也不是顿顿吃肉,前世是销售专业毕业,叶文想这年头光靠嘴皮子,是发不了财的,那就只能当官了。
  • 明末兵王

    明末兵王

    特种兵穿越回明朝崇祯年,本想远离杀戮与阴谋做个纨绔少爷。然而血与火的明朝末年,一旦卷入那些恩怨情仇,谁又能真的可以置身事外?
  • 会穿越的崇祯皇帝

    会穿越的崇祯皇帝

    在后世2019年的明朝历史爱好、研究者,同样叫做朱由检和明末崇祯皇帝一个名字的他,在三亚海中游泳意外溺死……于是他真的穿越成为了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有一个“虫洞”竟然还伴随着他…… (ps:本书为“群穿”类型)
热门推荐
  • 你是我喜欢的那个他

    你是我喜欢的那个他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每一篇小故事,都是一个人的遗憾,可能快乐,可能悲伤,或者遗憾,你有遗憾的人或事嘛?告诉我,我帮你写出来,可能不能挽回什么,至少有人知道你的遗憾……嘘,故事,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条狗道士

    一条狗道士

    “诶?那条蠢狗呢?”“修心不稳,去处理俗世里未了之事去了。”“啊?下山了?”“正是”“切,还想着给它烧一锅当归茴香高汤洗个澡呢!”“......”老道长默言无语。“诶,今日不宜出行啊,估计它会有一场血光之灾”老道叹了一口气。“啊?呜呜呜,我的狗肉火锅~啊!师弟你一定要活着回来啊!”“....大概是可以逢凶化吉的。听天命吧!”“呜呜!一定要活着回来!新鲜的才好吃啊!”师兄不禁拂袖捂脸大哭。“....”另外一边田野花香,温柔阳光,微风习习,蝴蝶翩飞,一只狗兴高采烈地奔跑在田野的小路上。
  • 黑河与无尽启示

    黑河与无尽启示

    一个诡异虫洞突然出现,一个黑色河流潜藏着上万人体,地球异景和外星文明,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 绝地求生之传奇荣耀

    绝地求生之传奇荣耀

    【2020最契合PUBG职业比赛的电竞小说】昙花一现的CSGO天才少年;绿色军营里退役的无名战士;两种身份在绝地求生这款游戏里融合!我叫方乐,为热血电竞、青春梦想,为冠军而来!
  • 星空上的龙王

    星空上的龙王

    【吾乃铸星龙王?奥瑞利安?索尔,无尽星空中的龙王】继承吾的力量,秉承吾的意志,成为新的龙王。
  • 七之罪

    七之罪

    在修仙与修神并存的世界里,各个种族还未有明确的分类,武技,魔法两大文明相互碰撞,一个少年强势崛起,让这个充满动乱的世界有了一丝希望之光。
  • 两界缘由

    两界缘由

    天地之间有大隐秘:传闻上古之时,凡俗亦可撼天,三皇五帝,虽为蝼蚁,可以驱神,今朝世人,终归了了一生,不能惊天动地,前人之能,后辈坤龙,以三世之身,成无上之躯,追溯上古之谜,一界成,一界亡,两界之缘由,留待后人评说。群号:372765985
  • 妖妃求生宝典

    妖妃求生宝典

    她二十二世纪绝世“小美女”,意外穿书,谁知这个系统不仅弱智,还坑爹,一路将女主演绎成恶毒女配,成功将绝世白莲花位置拱让他人,一代天娇,将反套路演绎的淋漓尽致。
  • 横空剑尊

    横空剑尊

    穿越浩天大陆拯救苍生“这一路的艰险历历在目大战影子齐,凤凰公主得传承让他走向不平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