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59800000007

第7章

梅兰芳在艺术成长的道路上,得益于很多师友的帮助,到了成名以后,他也永远忘不了他们的恩德。这跟时下不少演员成名以后,不把以往的老师放在眼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日为师,终生为师”,这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美德。一个人的成名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以外,怎能忘记老师的教导呢?梅兰芳和许姬传合作写下的《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中,专门列了一章:“请教过的几位师友”,被他提到的,除吴菱仙外,还有伯父梅雨田、陈德霖、王瑶卿、路三宝、茹莱卿、钱金福、杨小楼、李寿山、乔惠兰、谢昆泉、陈嘉梁、丁兰荪、俞振飞、许伯遒、徐兰沅等。在另外两集《舞台生活四十年》和其他文章中提到的名字,更有数倍于此的。特别是谭鑫培、余叔岩和杨小楼,还列了专章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他跟他们的交往和友情。

在剧本编写和唱腔设计方面,梅特别提到齐如山先生和陈彦衡先生。

齐如山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戏曲理论家、编剧家。他有深厚的古文修养,又精通德文、英文、法文,曾游历欧洲,对外国戏剧活动和剧场组织均很有研究。他对梅派艺术深感兴趣,看了梅的演出,多次给梅写信,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他们从书信往来中结成了艺术上的知心朋友。1916年后,他与李释戡等陆续为梅兰芳编写了40多部剧本。由他编写的有《牢狱鸳鸯》、《一缕麻》、《嫦娥奔月:K《洛神》、《红线盗盒》、《廉锦枫》、《天女散花》、《太真外传》、《黛玉葬花》、《俊袭人》、《晴雯撕扇》等。齐如山为梅兰芳编写新戏方面也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功绩被梅兰芳一再称道。

陈彦衡先生是著名乐师,擅长京剧胡琴,对京剧生、旦唱腔均有精深的研究,谭鑫培、言菊朋的不少著名唱段均是由他设计的。他为梅兰芳设计了不少优美的旦角唱腔,为梅腔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梅在第三集《舞台生活四十年》中,专门写了一节“与陈彦衡创造新腔”来表彰陈彦衡先生的功绩。陈不为梅设计新腔,修改旧腔,还为他拉琴伴奏。除不但主张旦角唱要革新,论上提出了“腔无所谓新旧,悦耳为上。”要懂得“和为贵”的道理,注意避免“怪”、“乱”、“俗”。这些精辟的理论,使梅腔艺术达到了“音色甜润、优美动听”的最佳境界。

齐、陈二人可算是梅艺术上腾飞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

3.怀若谷

梅兰芳成名以后,在艺术上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这种精神令人感佩,这也是他不断取得成功的决窍之一。不论是本界同行或外界朋友,不论是知名人士或无名小卒,不论是中国人或外国人,只要你提得对,有道理,他无不认真研究或乐意改进。

上文中提到的齐如山先生,可算是最突出的例子。齐如山成为梅的知音,是从通信开始的。据齐如山的儿子齐香在他写的《我的父亲齐如山和京剧》一文中,详细描述了齐如山和梅兰芳的认程。齐如山当时算不上是一位名人。有一次他看梅兰芳的戏,认为梅是一位有天才的演员,无论扮相、表演、唱腔、身段,各种条件都极好。一天,他看梅演出的《汾河湾》,觉得柳迎春在薛仁贵窑外唱那一大段时,柳却面向里休息,毫不理会薛仁贵所唱内容,觉得不妥。他于是给梅写了一封长信,指出这不符合国剧的规则。因为按规则不允许在台上有人歇着,连配角都须有相应的表情和动作。柳迎春是主角之一,对方是否是自己的丈夫,全在对方的一番话,因此注意听,并配以各种表情如:难过、好奇、悲痛等是十分必要的。齐如山这封三千余字的信,引起了梅兰芳的注意,他经过认真思考,接受了齐如山的意见,下次再演时,果然加了很多表情身段,结果大受欢迎,齐如山从中也受到鼓舞。以后每看完一次戏,就写一封信提出改进意见。两年多中,先后写了百余封信,从此二人成为莫逆之交。梅兰芳把齐的信小心保存下来,装裱成册,封面还有罗瘿公的题签:“文书堆案正如山”以纪念他们二人的友谊。这些珍贵的信件后来存放在“国剧学会”而遗失掉了,深为可惜。

再举作家宋云彬为例。有一次宋先生看了梅的《游园惊梦》以后,在上海新民报上写了一篇文章:《谈迤逗就正于梅兰芳先生》,为了弄清楚“迤”的读音问题,梅在读报的第二天就分别写信向俞振飞、许源来(许姬传弟弟)请教。这种在艺术上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十分令人赞赏的。

再以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先生为例。有一次邵看了梅的《宇宙锋》,听赵女责备赵高念道:“你乃当朝首相,位列三台,连三纲五常都不懂了么!”邵觉得“三纲五常”不妥,梅接受了邵老提出的意见,将“三纲五常”立即改为“羞恶之心”,这一改更加突出了赵女的反叛形象。

宋、邵两位可算是知名人士,可是梅对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同样能够虚心对待。例如,有一年梅在上海演出《游园惊梦》,一位文工团同志看了以后提了个意见有没有方法去掉睡梦神的上场”梅回家以后认真考虑了这个意见,觉得去掉睡梦神反使情节更加合理和紧凑,以后演出就把睡梦神去掉了。这样改动一下,反而增加了梦中迷离恍惚的情调,效果更好。

对待外国人的意见又是怎样呢?

外国人提意见很容易说一些外行话,可是,梅也能够认真听取,择善而从。如印度诗人泰戈尔看了梅演出的《洛神》以后,对“川上之会”一场的布景提出了意见,泰戈尔认为这个美丽的神话剧,应该从各方面来体现伟大诗人的想象力,而现在使用的布景显得平淡,他建议道:“色彩宜用红、绿、黄、黑、紫等重色,创作出人间不经见的奇峰、怪石、瑶草、琪花,并勾勒金银线框来烘托神话气氛”。梅接受了泰翁的意见,重新设计了那幕布景,果然取得可喜的效果,此后就一直沿用下来。

象以上这类例子是屡见不鲜的,他从不以艺术大师自居。他结交了许多朋友,除了许姬传兄弟,他还有许多外界的朋友,如戏剧家、文学家、画家、考据学家、雕刻家、新闻记者,他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的话:“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教育我,培植我,鼓励我,支持我,这些人都是具有不同的性格,独特的天才,为我作了种种的设计,无微不至。我得到了他们的启示和指导,使我艺术一天天丰富起来,这都是我不能忘记的。”梅兰芳一生有不少“一字师”。他讲过一句名言:“善于学习,人皆可师。”他这种虚怀若谷的精神,在当今是更值得提倡的。

4.行相亲

“同行相忌”似乎是演剧界常见的现象。“老子天下第一”,瞧不起别人,这也是普遍现象。更恶劣的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得“红眼病”,希望对方倒霉,甚至造谣诽谤,无所不用其极;更可怕的,还有用卑劣手段制造毁容事件,甚至置人于死地。梅兰芳却始终保持“同行相亲”的精神,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品德。他早年成名以后反串小生跟程砚秋(饰丫环)、尚小云(饰东方氏)同台演出过《虹霓关》。以后四大名旦齐名时,他还和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小翠花、王幼卿同台演出《六五花洞》,这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梅还虚心学习其他旦角的唱腔艺术来丰富自己一国画大师吴昌硕80大寿时,梅和荀慧生前去拜寿,吴昌硕酷爱京剧艺术,他亲自点戏要梅、荀同台演出,当时梅唱了荀派名剧《拾玉镯》,荀唱了梅派拿手好戏《麻姑献寿》和《审头刺汤》,成为艺坛佳话。

还有一段佳话也表稞了梅的人品美。程砚秋早年曾拜梅为师,那时程尚未成名,梅每晚演出都要留一张好票让程去观摩学习,后来程根据自身的条件,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程派艺术。梅从不在人前炫耀与程的师徒关系,而是很看重程的才华。从此,梅、程两派艺术,交映增辉。1947年,他们二人一度同在上海演出,梅在前一天都要问清程次晚演出何剧目,他演出的剧目决不跟程重复。在票价上也尽量不超过程。梅兰芳还在程砚秋逝世一周年之际,写文追忆砚秋的艺术成就。他赞扬“砚秋不但演技已达上乘,更值得提出的是他能进入角色,分析人物,把生活环境中自己的体验,总结出重点的材料来,储藏在记忆中,遇到和剧中人有共同点的时候充分发挥出来,就抓住了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这是现实主义的表演法则,也是青年演员应当向他学习的。”这两位艺术大师友好情谊在艺术界传为美谈。

由于梅兰芳谦逊美德的影响,四大名旦之间不是相互妒忌,相互拆台,而是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开展友谊竞赛,更为戏剧界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们四人曾合摄过一张便装照,已成为珍贵的纪念照。他们四人共同为长城唱片公司灌制了一张《五花洞》的唱片,这本身就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合作精神。那四句西皮慢板,谁唱第一句,谁唱第二句,谁唱第三句,谁唱第四句,是很费周折安排的。如果没有相互谦让的精神,根本不可能灌制成功的。他们在艺术上是竞争对手,而不是敌手。他们在京剧舞台上开展竞赛,博得许多行家和观众的好评。20年代以后,他们竞相编排新戏,各自创演了一出“红”字为首的剧目,梅氏创演了《红线盗盒》、程氏创演了《红拂传》、尚氏创演了《红绡》、荀氏创演了《红娘》。以后,他们各自又演出以“剑”字为尾的剧目。梅氏演《一口剑》、程氏演《青霜剑》、尚氏演《峨嵋剑》、荀氏演《鸳鸯剑》。此外,他们还各自排出了一出带有旦角反串小生情节的戏。梅氏有《木兰从军》、程氏有《聂隐娘》、尚氏有《珍珠扇》、荀氏有《荀灌娘》,形成了传诵一时的《四红》、《四口剑》、《四反串》的丰富剧目。以梅兰芳为首的这四位艺术大师在艺术上的友谊竞赛,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已成为“同行相亲”的楷模。

5.广的文化修养

梅兰芳的人品美和他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有关。他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校教育的培养,然而他虚心好学,琴、棋、书、画除棋艺外样样精通。他身旁的智囊团里的人物都是饱学之士,他从众多博学多才的师友中间吸取了许多知识和智慧。他的书法清秀,他的国画秀丽。他姓梅又爱梅,他爱梅又画梅。他画的梅花、仕女画跟他的京剧艺术一样是美的结晶。他最早随王梦白先生学画,他认识的画家有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汪蔼士、陈半丁、齐白石、吴昌硕、丰子恺等。梅兰芳跟吴昌硕、齐白石交往很深。梅从学中国画中体会到中国传统画里那种虚与实、简与繁、疏与密的关系,和戏曲舞台的构图有密切联系。绘画对他的表演、化妆、布景等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如《生死恨》中韩玉娘“夜诉”一场,只用了几件简单的道具:一架纺车、两把椅子、一张桌子、一盏油灯。凄清的电光打到韩玉娘身穿的“富贵衣”上,更显出她身世凄凉的环境。这堂布景的设计,就是梅兰芳从一张旧画《寒灯课子》图的意境中琢磨出来的。他兴趣广泛,喜欢集邮,也学过英语,他多才多艺,不但能歌善舞,也会拉琴。他早年跟余叔岩合作(打鼓),在国剧学会演奏过“夜深沉”的京剧曲牌。他喜爱小动物,养过鸽子,使他的眼睛顾盼有神。为了一只心爱的猫的死亡,他会终日郁郁寡欢。如今的梅葆玖也喜欢小动物,如果你有机会访问梅家,他家的两只小叭儿狗会把你从大门口迎进客厅,还会摇头摆尾地在你身边转个不停,表示热情的欢迎。

画家对梅兰芳的人品都有很高的评价《如漫画家、作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在他的遗作《关于梅兰芳》·—文中,详细记录了他和梅的交往过程。这是一篇很有感情色彩的回忆文章。即使在见《戏文》,文革期间,丰子恺依然敢于和他的亲友畅谈梅兰芳,表现了丰先生的节操,文章的小标题有:迷梅、初访梅、再访梅、赠梅、悼梅、评梅、护梅。他在“评梅”一节中如此评价梅兰芳:“梅兰芳的艺术,也许当今和后世还会有不少,但我对他的敬佩和钦佩,是不能以别人代替的。一个‘戏子’,如此有骨气,敢面对困苦和压迫而坚持节操,难道当今后世还不可以效法吗?”

6.关心弟子,爱惜人才

梅门弟子究竟有多少,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如果把私淑弟子计算在内,数目一定相当可观。过去的艺术界人士思想相当保守,“艺不轻传”,这是他们的老皇历,即使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有时还要“留一手”。梅兰芳胸怀博大,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子女和弟子。梅门弟子如何受到梅兰芳大师的关怀和指导,如果收集起来,可以编成一本厚书。我这里只能举出几个颇有代表性的例子。

先说嫡传弟子梅葆玖。梅兰芳有九个子女,葆玖排行第九,是梅兰芳最小的儿子,也是梅认为最有条件继承他的事业的接班人。梅兰芳教子有方是人人称道的。梅葆玖在《德艺继世忠厚传家》一文中,向访问者谈到了自己的学艺经过和感受。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条:

(1)练好基本功:葆玖9岁开始学戏,梅请来王幼卿先生教他学《玉堂春》、《三娘教子》、《祭塔》、《祭江》、《大保国》、《二进宫》等青衣戏,让他奠定王(瑶卿)派基础。同时又请昆曲名家朱传茗先生教他昆腔戏《断桥》、《思凡》、《游园惊梦:K《刺虎》、《奇双会》等。随后又请朱琴心先生教他花旦戏,请陶玉芝先生教他武旦戏,以后又请姜妙香、茹富兰教他小生戏,请徐元珊先生教他武功。

(2)多学多演:梅兰芳主张学习的面要广一些。他认为京剧演员没有昆曲底子不行,文戏演员没有武功不行,旦角演员没有小生的功夫也不行。等葆玖学有基础,然后再让他学梅派戏,并带他同台演出,如此循序渐进,多参加艺术实践,才能使葆玖较快地成长起来。为了扩大葆玖的视野,还让他的子女听意大利的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欣赏苏联乌兰诺娃的芭蕾舞,阅读欣赏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诗歌。这些艺术上的薰陶,对葆玖塑造舞台形象都大有裨益。

(3)“严”、“慈”结合:梅兰芳教子甚严,在艺术要求上,决不马虎。但他的“严”不是“严厉”使人害怕,而是严格要求。如一个动作学不好,他会从几个角度启发葆玖,让他自己去琢磨,决不实施打骂教育。葆玖、葆月都深感“跟父亲学戏,不害怕,容易学进去,心里也总是轻松愉快的。这是一种很科学的教学方法。”

如今葆玖的梅派艺术已经相当成熟,他的演出格调已大有其父的大家风范了。他已经深刻领会到梅兰芳的艺术是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剧美学等各门艺术于一身的总体表现,是相当深奥的。葆玖的艺术成就不能不归功于其父的教子有方。我们衷心期待葆玖能源源本本接受梅兰芳的丰富遗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创建新的梅派艺术。

至于其他梅门弟子,梅兰芳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不搞一律化。他爱才如命,一旦发现好的苗子,必然倾心相授。现举两例,说明如下:

(1)沈小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请珍惜姗姗来迟的我

    请珍惜姗姗来迟的我

    “你好,我叫范研熙,你是王俊凯吧?”女孩初次见面压低声音小心翼翼的询问。“是的,希望你不要声张。”王俊凯看向女孩。“好的,可以交个朋友吗或者加一下微信你放心我并不是私生我只是想要交个朋友而已!”王俊凯可能不知道这个被他差点误会为私生饭的女孩,会成为他未来生活中的一部分。
  • 凯布什

    凯布什

    ......现在我却无奈的看到,那些以前我们所鄙夷与藐视的一切,尽然全是真的。——亚瑟.凯布什
  • 强宠上瘾:替身娇妻是大神

    强宠上瘾:替身娇妻是大神

    曾经的电竞天才,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冒充陆征未婚妻和他结婚。婚后,陆征防她如防狼,见面就是死亡三连怼。“离我远点。”“别靠近我。”“不想看见你!”她做到了,几个月后,陆征却把她按在墙上。她用他的原话怼回去,这男人非但不听,反而哼着气音,在她耳边蛊惑道“可我想你了。”
  • 扫荡修仙界

    扫荡修仙界

    高仿穿越修仙世界,毅然决然踏上修仙之途。而第一步,就是通过修仙检测,可是高仿没有灵根,幸好关键时刻金手指到账,不仅成功通过检测,还被认为是天才。但自家人知道自己事,不得已,高仿独来独往隐藏自己秘密的同时,费尽心思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天才。由此,高仿踏上了改变自身资质之路,可是因为金手指的存在,慢慢的高仿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间开始了扫荡之旅。而扫荡的对象正是无数修士梦寐以求的机缘奇遇。
  • 玛丽苏学院V

    玛丽苏学院V

    苏玛丽和林玛丽俩人在玛丽苏学院里面担任这一个[心想事成]的社团社长,她们每日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们解决情感问题,以及主持学院的盛大活动碍神苏玛丽&绝缘神林玛丽表示:学生的幸福就掌握在我们手里!你们放心交给我俩吧![弱智向\无剧情\无厘头\不定时更]
  • 人格的潜力与成熟

    人格的潜力与成熟

    目前,学术界出现了一种有关人类疾病与健康的新观念,对自我实现的人加以研究,可以教导我们认清自己的错误、缺点以及成长的正确方向。除了我们这个时代,任何时代都有它自己的典型与理想。我们的文化早已放弃了圣人、英雄、君子、武士、神秘家这一切理想的典型。
  • 刻刀

    刻刀

    这个世界上拥有权利,可以生存的只有实力,也就是说实力是证明一切的源头,而刻刀则是一大每逢大世应运而生的帝王,物竞天择
  • 独宠鲜妻:腹黑总裁太傲娇

    独宠鲜妻:腹黑总裁太傲娇

    她翻墙落院,只想挖点晚会的猛料。没想到偷鸡不成,反到被他压在身下。”女人,你逃不掉的。“他邪魅一笑。从此她踏上了不归路~
  • 具现化世界

    具现化世界

    具现化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子虚乌有。我们不知道,唯心世界里,我便是主宰。而你和他,好像仅仅只能看到一个胖子。冰皮书友QQ群已创建:205015971
  • 洛忆与向阳

    洛忆与向阳

    喜欢向日葵的洛忆儿,在高二那年遇见了向阳,从此两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在校园的时光,是最纯洁美好,却又遗憾的。本故事是根据作者学生时代的的初恋而创作的,有许多情节是真实发生的,我想多多少少会是大家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