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88700000030

第30章

苏辙以大中大夫,提举凤翔府上清宫的虚职居颖川时间不长,其兄苏轼就去世了,他在悲痛欲绝之余,把手足之情凝聚于笔端,为其兄写下了一篇用心最深,用力最勤长达7000余字的墓志铭。

这篇墓志铭有两处让世人颇为费解。一是墓志铭不同于神道碑,它规模较小且埋于地下,一般字数都不多,而这篇墓志铭7000余字,实属罕见。二是苏轼作为文坛领袖,其诗文词成就很高,苏辙对此谈得很少,却以时间为顺序,用大量笔墨细细地记述了苏轼一生的故事,好像在道理上说不过去。

从这些反常的现象中,可以窥见苏辙写此文的用意——用它为其亡兄辩诬。苏轼的文学成就人人共知,难以抹煞,但其政治上的功过争议很多,可能后世对此也会存有争议。这一点,苏辙看得十分清楚。苏轼一生的遭遇及蒙受的冤屈他最清楚,即使当代难以为苏轼昭雪鸣冤,也该让后人知道事情的真相,这个担子对苏辙来说就责无旁贷了。所以苏辙在文中尽量介绍苏轼的经历,有意多写他人不知或他文介绍不多的一些事实,从而详于政事略于文学。

为了辩诬,苏辙把事实原原本本记载了下来,以让读者从中作出判断。他以大量事实表明,苏轼不管在朝在外,无论处于顺境逆境,都是光明磊落,为国操劳,为民办事。

这筒墓志铭看似“汪洋淡泊”,却溶人了苏辙火一样的情感。尤其是功绩与迫害、尽忠与排挤之间多次强烈的对比,把苏轼的政绩、精神风貌、艰难处境表露无遗。这篇文章也为后世了解苏轼,研究苏轼留下了重要的资料。

安葬了兄长苏轼后,苏辙看到政局越来越对自己不利,害怕被政敌抓住什么把柄而再次受到陷害打击,就闭门不出,谢绝来访的客人,自号“颖滨遗老”,读书作文。《壬辰年写真赞》,表达了他官场失意的愤懑与无奈:

颖滨遗民,布裘葛巾。紫缓金章,乃过去人。谁与丹青?画我前身,遗我后身。一出一处,皆非吾真。燕坐萧然,莫之与亲。

从“紫缓金章”的官员到“布裘葛巾”的隐居者,这中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但作者却是这样的人。如果给作者画一张前身的像,那也不是真的。因为作者整日默默地坐着,心中所思所想没有一个人可以倾诉。该赞虽短,但构思十分精巧,表面上是厌弃过去,实则发泄自己一腔愤懑。

与给其兄写墓志铭的用意一样,苏辙为自己写了自传—《颖滨遗老传》。该文洋洋洒洒篇幅很长,对自己一生重要经历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这篇自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散文。

正如苏辙担心的一样,朝廷中政治局面渐渐恶化了。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即苏辙居住颖川的第二年,蔡京当了宰相,焚元佑法,苏辙被降为朝清大夫。九月,朝廷把元佑时期文臣执政官司马光等22人,待制以上官苏轼等35人,余官秦观等48人,共120人列人元佑党籍,书其罪状,谓之奸党,请御书刻石于端礼门。

崇宁二年,苏辙这时65岁了。四月,朝廷下诏把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张来、晃补之、秦观等人文集的印版全部焚毁。九月又下诏令,要求皇族宗室不得与元枯奸党子孙通婚姻。

祟宁三年,苏辙66岁。六月,诏颁元佑奸党姓名309人,刻石诸州。三苏父子的姓名赫然在内。

直至崇宁五年,苏辙68岁时的正月,因大赦天下,才把元佑奸党姓名石刻毁去,但政局对苏辙仍然不利。苏辙70岁的大观二年,又大赦天下,苏辙恢复为朝议大夫,迁中大夫。但朝政很混乱。

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苏辙终日默坐,不出大门一步。当地的官员嫌弃他是元佑党人,老百姓畏惧他曾在朝中当过大官,都不与他来往。他为了避祸,谢绝一切来访的人。有个四川乡党不远数千里路来看望他,被看门的挡在门外将近一月。客人与看门人混熟了后,请看门人给他想个办法见苏辙一面。看门人说宅南有丝竹,竹间有小亭,苏辙有时在风和日丽时去竹间小亭散步,你可在那里等待。过了几天,客人果然在此处见了苏辙。苏辙当时吃了一惊,把客人安慰了一番。然后说:“你且在这里等我一下。”就回了家,到夜里都没有出门。客人无奈,只好快快地回了四川。

就在朝廷下诏毁去元佑奸党姓名石刻这一年,尽管政治局面还不明朗,但已有了暖意。苏辙已“身世相忘,俯仰六年”,受到这个信息的鼓舞,尽管“然已老矣,目眩于观书,手战于执笔,心烦于虑事,其于平昔之文益以疏矣,然心之所嗜,不能自己,辄存之于纸。”写下了《历代论并引》。历代论共有45篇,分5卷。这些都是苏辙在居住颖川之后,“洗然无所用心,复自放图史之间。偶有所感,时复论着”。写作的目的是发掘古圣贤处身临事之微意(微妙的用意),把先前先儒有所未悟的东西阐发出来。所以,《历代论》对各种历史人物或现象,都有其独到的见解。

在隐居颖川期间,苏辙在思考“古今成败得失”的同时,钻研佛法、道学,写了《春秋集解》、《古史》、《老子解》等文章,也写了大量诗文,是个“少以文字为乐,涵咏其间,至以忘老”(《亲城后集引》)的老人。他亲手编定自己的文集:《架城集》五十卷,收嘉佑四年至元佑六年的诗文;《架城后集》二十四卷,收元佑六年至祟宁五年的诗文;《架城三集》十卷,收崇宁五年至政和二年的诗文;《架城应诏集》十二卷,收早年所写进论、进策、秘阁试论。

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朝野人士都同情元佑党人,为他们鸣冤昭雪的呼声高涨。苏辙这年73岁,不需要默然坐于家中避祸了,他不由得思考起自己最后的归宿地点来,把思归故里而不得,只好随遇而安的心境写进《卜居赋并引》中去。序言中说他被贬滴岭南之时,为解除后顾之忧,留一子在颖川居住,当时目的是“姑糊口于是”。岭南七年归来后,要回到故乡还有数千里,全家人根本无法回去,只好“姑寓于此”。住了五年以后,政治形势有所好转,就又买田筑室,耕地面积比原先多了几倍,说:“可以止矣。”不想到别处去了。他想到父亲苏洵生前要求他们父子三个都要归葬故乡的遗言,知道“异日当追蹈前约,然则颖川亦非予居也。”可他研究道学30多年,在其随遇而安思想的影响下,决定“惟所遇可也”定居颖川,作《卜居赋》以示告者。该赋写道:

吾将卜居,居于何所?西望吾乡,山谷重阻。兄弟沦丧,顾有诸子。吾将归居,归与谁处?寄籍颖川,筑室耕田。食粟饮水,若将终焉。念我先君,昔有遗言。父子相从,归安老泉。阅岁四十,松竹森然。诸子送我,历井扣天。汝不忘我,我不忘先。庶几百年,归扫故歼。我师孔公,师其致一。亦入瞿昙(佛王代称),老聪之室。此心咬然,与物皆寂。身则有尽,惟心不没。所遇而安,孰匪吾宅?西从吾父,东从吾子。四方上下,安有常处?老腆有言: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这篇赋言简意丰,蕴含的思想深刻而广远,文笔圆滑自如驰骋舒放,表现了一种凝重沉郁的情绪。

政和二年(1112),苏辙74岁了。这时的政局对他十分有利,在他的请求下,朝廷同意他转大中大夫致仕。苏辙心情好转,一反常态,有时躬耕于田间,有时出外游山玩水,《自写真赞》就是表现了苏辙此时的心情:

心是道士,身是农夫。误入廊庙(朝廷的代称),远居里间。秋稼登场,杜酒盈壶。颓然一醉,终日如愚。

这篇短赞很有情趣,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闲适心情。

苏辙“杜门幽居,无以自适,稍取旧画阅之,将求古人而与之友。盖于三国得一人焉,曰管幼安。”他从管幼安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慨颇深,挥笔写成《管幼安画赞并引》。管幼安是个何等样人呢?文中说幼安少时遭到战乱,就渡海居住在辽东,37年以后才回到故乡,躬耕于田庐,不接受朝廷的任命;幼安虽老不病,戴白帽、穿布衣;其宅后数十步有流水,热天能拄着拐杖到水边洗手足,观看花草;每年按时祭祀他的先人,每次都跪拜成礼,84岁时去世。对于这么一个“功业不加于人”的人,苏辙却大加赞赏,就是因其“明于知时,审于处己,以能自全”,即能在乱世中得以保全自己。为了说明管幼安处世方式的正确,苏辙列举了东汉末年颖川孙文若、彭城张子布、平原华子鱼、汝南许文林4位贤人的遭遇,证明在乱世之时“直己者,终害其身;而枉己者,终丧其德”,而管幼安“明于知时,审于处己”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是很明智的了。苏辙为此赞管幼安道:“少非汉人,老非魏人。何以命之?天之逸民。”《管幼安画赞并引》写的是管幼安,实际上是自己当时处境和心境的真实写照。苏辙晚年“杜门幽居”颖川“十有三年”,回顾了自己宦海浮沉的经历,最后终于大彻大悟,认识到了平平淡淡过一生的可贵,以此文向世人交待了他“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宋史·苏辙传》)的原委。

这一年,苏辙破天荒地游览了颖川西湖,写了记游诗《游西湖》: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鸟亦惊猜。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诗人十年多不出门了,到西湖游览仿佛梦境一般。走过街巷是人们虽然争相问候,但没有人知道诗人是谁,就是西湖的游鱼鸣鸟也惊疑猜测(当地人不知这位旧日副宰相的长相,只凭着传言猜测)。这时元佑旧人大都离开人世,举目一看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得人,更没有人与人在湖上饮酒论文,只能索然无味默默回家中,掩屏睡在床上,希望与旧友在梦中相会。这首诗名曰“游西湖”,却没有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只写了游西湖时的心情,充分表露了诗人晚年孤独、悲凄的心境,读来令人伤感。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十月三日,一代文豪苏辙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74岁。十一月,朝廷追复苏辙为端明殿学士,特赐宣奉大夫。淳熙中,谥文定。政和七年(1117)三月二十五日,苏辙夫人史氏卒,与苏辙同葬汝州郏城县上瑞里,即当年安葬苏轼的那块地方。

苏辙有三子:“伯曰迟,仲曰适,叔曰逊。”孙6人:简、策、籀、范、筠、筑。苏辙6个孙子的“名”与“字”都是由其兄苏轼给起的,含义全部出自儒家的经典之中,可谓“无一字无来处”。苏辙晚年在《六孙名字说》文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以鼓励孙辈求学上进。苏辙的后代状况史书记载得不多,据《苏氏族谱·苏氏源流考》称:“其曾孙继芳于宋建炎间,诏还党籍,入官爵为铜陵邑令莅四载,思乡谢职……东石城县由时达次子忠良(苏辙第十九世孙),宋宁宗朝配公主,拜驸马都尉,生子裕泽,赘夏将军女,迁居长林益山分居湾里。”

《宋史·苏辙列传》中说:“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淡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着《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架城文集》并行于世。”又说:“苏辙论事精确,修辞简严,未必劣于其兄……然至论轼英迈之气,阂肆之文,辙为轼弟,可谓难矣。元佑秉政,力斥章、蔡,不主调停;及议回河、雇役,与文彦博、司马光异同;西边之谋,又与吕大防、刘挚不合。君子不党,于辙见之。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独其齿爵皆优于兄,意者造物之所赋与,亦有乘除于其间哉。”

苏辙写的诗数量不少,但出色的诗作不多。他有一首《南窗诗》,受到了苏轼的称赞,说“人间当录数百本”,应广为流传。他的景物诗也有不少佳作,如“白龙昼饮潭,修尾挂石壁。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射。”(《玉龙峡》)就写得清新、淡雅、别致。苏辙的词作不多,存词也少。

苏辙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从少年时跟着父亲、兄长学知识,而“父兄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历代论并引》),苏辙受此影响,擅长于评史议政。他写的许多评史议政文章,都成了宋代散文中的名篇。父子三人都各作一篇《六国论》,苏洵论“弊”,苏轼论“士”,苏辙论“不知天下之势”,议论的视角各异。苏辙在该文中认为六国对付秦国的上策应是“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但六国却不这样办,使“韩魏折而人秦”,战略上的失误,导致了六国的灭亡。苏辙写这篇文章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北宋看似强大,但民贫兵弱,在对付辽、夏强敌的侵犯方面束手无策,没有一个长远且正确的应对谋略,其形势与六国相类似。所以,苏辙虽然是论史,但隐含了对边患的忧虑。

苏辙的记叙文一般是借事明理抒怀,几乎很少记事。他的《黄州快哉亭记》、《东轩记》、《武昌九曲亭记》等文章都是这种写法,在散文中堪称佳作。苏辙的《墨竹赋》盛赞文与可画竹的神妙,全篇采用主客对答的方式,对其画技及高洁的人格极尽颂扬。这篇赋构思新颖别致,行文挥洒自如,是苏辙赋中的代表作。苏辙的记叙文大都写得摇曳多姿,挥洒自如,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有一波三折之妙。

苏辙的书信虽不多,但《为兄轼下狱上书》、《上两制诸公书》、《上枢密韩太尉书》等文也是有名的佳作。如《为兄轼下狱上书》,他婉转地替兄长表明心迹,希望皇帝能够开恩,免除兄长的死罪,并愿意“乞纳在身之官”来为兄赎罪。书中还引用了堤萦救父的故事,增强了感染力。这封上书言辞凄切悲伤,用词委婉有度。

苏轼评论苏辙的文章说:“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苏辙的散文虽没有苏轼那样的气势,但在平易中见真情,在徐缓中露风骨,在淡泊中含洒脱,以其独特风貌卓然自成一家。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文学上都有建树,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被号为文坛三巨匠。他们的文章各有特色:“比渊偶坐明月中,使二三子取次朗诵,敛枉而听焉。中若老吏断狱,隐伏毕见;若晓骑行沙漠间,粹莫敢犯,此其老泉(苏洵)已乎?泛泛乎骊龙出海,飘飘乎鹤在片云,此其东坡已乎!澄湖浸天,轻舟自在,平沙细草,媛烟乍凝,此其颖滨已乎!以言乎气,老泉其浑也;以言乎才,东坡其雄也;以言乎理,颖滨其近也。盖皆有以尽天下之故,挽秦、汉之风也。”(《眉山县志》赵渊语)父子三人以不同的文风,写下了千古不朽之文,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对于三苏为文为政的功过评论,涂长发在《渴三苏祠》中说得十分中肯:

眉山父子植英奇,崛起西南今不朽。

老泉晚学收名远,辨奸论似蒲牢吼。

二子名说定终身,昆弟奇才重朝右。

长公高世物争仇,箕张其舌牛奋口。

劲节凌霄千丈松,笔端气挟风云走。

次公谨重承家学,贤相预储施未久。

一门忠义贯坤维,不独文章夸九州。

同类推荐
  • 黑白古天乐

    黑白古天乐

    "他演活了很多角色,但最成功的一出大戏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强大的内心、机遇、聪明、努力、坚持……他有的是什么?背水一战选择了主动面对公众承认自己的过失,赢得了机遇,带给他“知错能改”勇气的力量来自何方?
  • 名人传记丛书——文天祥

    名人传记丛书——文天祥

    他本是一介书生,却在生命最后的几年,成了一个手握雄兵的统帅。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逆臣,并誓死不愿变节,最后慷慨殉国。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本书分为乔治·马歇尔、古德里安、切斯特·尼米兹等部分。
  • 石勒传

    石勒传

    本书以传记文学的手法,系统演绎了后赵皇帝石勒跌宕起伏,风起云涌的一生奋斗历程。作品以故事形式再现了西晋八王之乱所引发的“五胡乱华”,促成了石勒、刘渊等枭雄的先后崛起,讲述了石勒创建后赵帝国的全过程。石勒以耕奴身份起于微末,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远见卓识的为政理念以及光明磊落的人格风范,至今仍有可贵的现实借鉴意义。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狼牙山五壮士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他们所在的部队——第一分区,也传遍了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司令员在军区的一次会议上,高度地评价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行为。他说:“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要继续下去,发扬光大。”为了悼念为国捐躯的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3位烈士,一分区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在会上宣读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发出的训令,训令要求全区各部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勇敢顽强的精神,以战斗的胜利来纪念他们。
热门推荐
  • 如果一切可以

    如果一切可以

    30岁的陆添,在上海有房有车,有钱有势。虽然一切都依靠姨妈的遗产,但她仍然少走了不少人的路。可是她的生活并不那样光鲜亮丽:继父的大男子主义,让她始终无法正常地谈恋爱;无血缘关系姐姐的欺凌,令她至今心有余悸;初高中老师的虚伪,让她不能和别人敞开胸怀的往来。她在上海活得高级而孤独,可她还是想与过去的一切和解。与自己和解,与那些误会和解。
  • 末世逆袭:傲娇男神拐回家

    末世逆袭:傲娇男神拐回家

    末世来临,卿央带着一条大白狗与奇葩组合的众成员肆意潇洒,混得如鱼得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师姐是修仙界标杆

    大师姐是修仙界标杆

    陶嘉月是宗门人人尊敬爱戴的大师姐,有一天大家都变了,大师姐有什么好的,还是小师妹更香。再后来,陶嘉月也变了,然后,大家发现,小师妹永远都是小师妹。但,大师姐也可能不是大师姐,她会是……师叔。甚至会是师祖。更甚至还会是曾师祖……于是整个修仙界都变了……
  • 谁为我的青春买单

    谁为我的青春买单

    当命运的此轮开始不停的旋转,陈小泡知道自己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顺应天命。当打击一拨拨袭来,面对好友背叛,面对小贱离开,原本想坚强的心,瞬间崩溃。原本以为自己找到安全港湾,才发现,这只是一个骗局。自己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影子,想去弥补时,却发现误会重重。
  • 金龙登神记

    金龙登神记

    托瑞尔费伦大陆,金色的巨蛋内,一头金龙,向整个世界发出了第一声啼鸣。别人都是玩帝国时代和全面战争,我玩的嘛……大富翁!——太古金龙哈尔斯注:书友群建立了,群号:689331468
  • 唠斋志异

    唠斋志异

    唠斋是讲故事的地方,谈天说地讲的尽是鬼故事!看故事品人生,一壶老酒尝尽世间滋味……欢迎光临唠斋!
  • 镜翡蝶

    镜翡蝶

    万物皆有命,是非乃因果,心定不惧邪,浩然皆正气......
  • 殒落的知更鸟

    殒落的知更鸟

    一个逗比的小警察,突然被一个女神喊老公!昨天还是一个小警察,没几天就成了大元帅?这一切的一切问题的根源……你自己去看,懒得理你,我去更新了
  • 洪荒妖兽志

    洪荒妖兽志

    三个来自不同世界的少年,因为厉王血祭汇集一起,机缘巧合之下,走出了不同的修行之路。家仇、国恨,交织在一起,共同掀开已经沉寂百年的血雨腥风。厉王府如何三分归一?经化府如何绝地反击?霸王陵又如何从中渔利?魂父、魂母万年世仇,如何终结?十大神器最终归向何处?一切尽在洪荒妖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