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17000000023

第23章 节俭财政

张居正的改革目标是富国强兵,富国强兵的基础是财政。财政的一方面,自然是增加收入。但收入的增加总是有限的,所以同步进行的,便是节省开支。

相对增加收入,节省开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容易被接受。问题在于说着容易,执行起来却是困难。处处都要花钱,你让我如何节省法?

张居正就要啃这块硬骨头,而且还要先拿皇帝开刀!

其实,节流从皇帝下手,算不上张居正的创举。本来嘛,皇帝作为帝国的主人,就应该有带头示范作用。而且皇宫的开销也委实巨大。比如在隆庆二三年间,每年国家的收入为二百五十余万两银子,支出则是四百余万两,赤字达到一百多万,这是相当可怕的。那么,如何缓解财政危机呢?隆庆年间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削减国防经费,二是削减皇宫开销。

削减国防经费,会带来边疆的动荡,弄不好外敌入侵,就得不偿失了。而削减皇宫开销,相对来说害处小得多,最多皇帝苦一点嘛。

隆庆三年时候,隆庆皇帝明穆宗朱载垕向户部索要三十万两银子做开销。当时的内阁,包括李春芳、陈以勤、张居正等人,他们毫不客气,把当时的收入状况一五一十列出来,然后告诉皇帝:您瞧,这账面上还亏钱一百多万呢,哪里给您找钱啊?省省吧,啊?

朱载垕盯着账目看了看,无可奈何地说:“啊,户部确实缺银两,但我内库也缺少银两,所以我才来取啊。那么,先拿十万两我用,好不好?”

皇帝的索取硬是被减少了三分之二。那时候的内阁也是负责的。

在万历皇帝继位后,年方10岁的他,自然更只有承受张居正的“虐待”了。当然,在张居正看来,这不是虐待,是教育。

比如说,万历皇帝新继位,准备安排一些翰林学士编写他爹当政时候的《穆宗实录》,按照惯例大家是有一顿开工酒宴可以吃的。正当翰林学士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吃一顿时,张居正却上疏请求减免这顿赐宴。他说:现在先帝刚驾崩,国事百废待兴,我们都战战惶惶,那里有心情吃酒宴啊。再说,一顿宴席要花几百两银子,省下来也好。

就在隆庆六年的冬天,张居正又建议万历皇帝,大年三十的晚上,可以把灯火省了,年初一也不必再设宴会。万历皇帝点头道:“早吩咐停止了。我伺候圣母吃饭的时候,也都很简单,逢到节日,一般只准备一些果宴。这样一来,这个春节又节省下七百多两银子。”

万历元年十月,张居正讲历史,说到宋仁宗不爱珠饰的故事。万历皇帝确实聪明,他说:“珠宝什么的最没用了,贤臣才是真宝贝呢!”

张居正大喜,对皇帝说:“对呀,贤明的君主,都是重视粮食而轻贱珠玉。粮食可以活命,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万历皇帝也很配合地说:“宫人们都喜欢珠玉,但是我在赏赐的时候,每次都尽量俭省。”

张居正道:“皇上说到这一点,真是社稷苍生的福泽。”

君臣之间这段一唱一和彩排般的对话结束,显示了万历皇帝的圣明。这年内承运库太监申请拨一笔款买金珠的时候,张居正就老老实实的把这奏章给他驳回去了。

不过,万历最初的节俭,是出于乖孩子听话。随着年龄增长,对生活的质量开始挑剔起来,开销也增大了。本来宫中的花销,是每年由户部拨款一百万两。从万历六年开始,增为一百二十万两,万历七年以后,皇帝又开始得寸进尺。这时,张居正就拿出老师的姿态,向万历皇帝解释说:“万历五年收入为4359400两,支出为3494200两,结余80多万两;而万历六年收入只有3559800两,支出倒有3888400两,倒亏欠了30多万两。古代的贤王,大约每三年的收入,应该可以积蓄下一年的支出,才算有储备,现在一年入不敷出,怎么得了?万一发大灾了怎么办?发生大规模战争怎么办?那时候仓库也空了,老百姓也榨取干了,国家也就危险了!所以,希望皇上把这笔账放在桌子上,没事就翻翻,自己计算一下咱们国家的经济,能省则省,一定要使得每年收入大于支出,这样国家才能靠谱。俗话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额外的索要被拒绝了,万历皇帝又想让户部多铸造一些钱币,来供给自己使用。张居正又出言劝谏,告诉皇帝,咱大明帝国现在是银本位,之所以要铸造钱铜币,是为了方便老百姓买卖时候当零钱用的,不是说铸造钱币供皇上您挥霍的。您之前下令铸钱,已经让民间的通货发生了混乱,要是再滥发钱币,金融秩序会被扰乱,老百姓生活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请您收回铸造钱币的圣旨吧。要铸造,也等过几年,民间的钱币不够了您再铸造。

那么眼下的经济困难怎么办呢?张居正还是那句话,能省则省。不然,“以有限之财,供无穷之用,将来必有大可忧者。”

万历皇帝被张老师这么一顿劝说,也只好又收回了铸钱的圣旨。一次小规模的通货膨胀得以避免。

就这样,在万历的年龄和贪欲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张居正不断与他的贪欲作斗争,纠正万历皇帝的奢侈行为,保证他的俭省。在他的严厉督促下,皇室开销大为减少。比如说光禄寺(掌管皇帝膳食)的开销,在嘉靖末年,每年是十七万两银子左右,而在万历初年,减少到了十三四万。中间节省出来的差额,几乎相当于每年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一了。

不但对自己的学生万历皇帝严格,张居正对于皇太后也不放松。

万历五年五月,宫内口传圣旨说,慈庆、慈宁两宫,有些陈旧了,要求拨款翻修一新。张居正认为没有必要,所以立刻就拒绝了。他说:治国之道,节用为先,而消耗钱财的事情,土木工程最大。对于土木工程,必要的,花多少钱都要修,不必要的,就一定要节约。慈庆、慈宁两个宫殿,是两位皇太后的住处,要是不够气派,那根本不用等圣旨,我们做大臣的早下令翻修了。不过如今这两个宫殿,是万历年完成的,当时我们都曾去参观,真是金碧辉煌,巍峨华丽的很。现在才不到三年,壮丽如故,何必再翻修呢?再说,翻修就要花很多钱,很多人力。我知道皇上您有孝心,但两位太后希望皇上积福爱民,大概也不会以穷修乱建为孝吧?今天这事,省一分,则老百姓受一分好处,天下的黎民万口同声,都祝皇太后万寿无疆,这才是皇上的大孝啊!希望您将前项工程,暂行停止,等几年后宫殿有所损坏,然后重修未晚。

当时万历皇帝年幼,实际权力掌握在皇太后手里,张居正知道这次修理两宫,是皇太后的意思,但是为了国家着想,他还是在皇太后面前顶了一下。结果,皇太后和皇帝对张居正言听计从,也就把工程停止了。

慈圣太后毕竟是一个中年妇女,关心自己和儿子的健康幸福,总有些迷信思想,她常想起要搞一些宗教活动,或者做一些“功德”。万历元年,慈圣太后和皇帝说,要在豚州的胡良河、巨马河,建立两座大桥。皇帝对张居正讲了,张居正说:“皇上您才即位啊,应该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修桥太费民力,又费银钱,恐怕国库拿不出来,怎么办?”

万历皇帝只好说,我母后自己出钱买材料,自己出钱募工人,不要官府出钱,也不要老百姓出力。这样张居正才同意修桥。于是慈圣太后自己拿出五万两银子的私房钱,由工部派员监工,在万历二年正月修成两座桥。

完工后,慈圣太后又要在豚州建碧霞元君庙。再以后,万历二年建承恩寺、海会寺,三年修东岳庙,四年建慈寿寺,五年建万寿寺……慈圣太后做了这许多功德,张居正也很有原则:只要您花自己的钱,我不反对。

等到万历七年二月,皇帝发疹。慈圣太后很是担心,就准备请大批僧侣开坛做法,普度众生,以便用这些“功德”,保佑皇上早日痊愈。张居正随即上疏说:“开坛是祖宗法典禁止的,怎么能再开端?皇上有病,在郊庙、社稷祈祷就是,这样名正言顺,神仙也会保佑,何必再开戒坛?”于是戒坛也只有停止。到三月初,万历皇帝的病体也就大愈了。

万历八九年间,慈圣太后又在五台山建大宝塔寺,并且不断的搞施舍。张居正还要劝告说,您与其拿这些钱来修庙,不如拿来赈济灾民,这样的功德,难道不是更大么?

张居正对皇室费用的节省,简直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万历九年四月十八日,张居正向皇帝报告华东地区遭遇灾害,难民蜂起的现状,并建议赈济灾民,严惩那些刻毒百姓的贪官污吏。万历皇帝同意了。

张居正顺势进言说,今年水旱灾害频繁,估计财政收入会大受影响,所以希望皇上“量入为出”,再厉行节约,宫中的一切用度及衣服、车马之类,可减者减之,可裁者裁之。

万历皇帝说好吧,今年宫中的用度都节省点,就连逢年过节的赏赐,也只照常例,不再有额外增加。

张居正说:“皇上你所谓的‘常例’,其实也是近年相沿的,并不是祖宗的旧例。实际上以前的皇帝都是更节约的。”言下之意,您还得更省。

就这样,张居正硬着头皮,一点一点从皇帝的牙缝里,抠下白花花的银子,省出来用在边防建设,兴修水利,或者其他方面。

除了从皇帝皇太后那里“抢钱”,张居正还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政府开资。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对驿站的整顿。

明代从北京到各省的交通干线,沿途都有驿站,就是官办的招待所,供往来的公务人员休息,以及获得交通工具。驿站有政府派的主管官吏,还有从民间征集的马、驴、夫役。牲口的草料等,也都是民间征集来的。

这种政府设施,既是庞大帝国维持中央和地方关系必要的制度,同时也意味着对老百姓的掠夺。最初时候,驿站的夫役还能够免除纳粮,从嘉靖二十七年后,这点特权也给取消了。

正因为驿站对老百姓负担这么大,所以在明太祖时代,关于使用驿站的规定非常严密,只有军国大事才能用驿站,而且即使是达官贵人,将军都督,也最多只许带一个随从。这样,老百姓的负担还算有限。

但是随着朱元璋死去,对驿站的使用限制越来越宽松。首先允许使用驿站的条例,从太祖时代的六条,增加到嘉靖三十七年的五十一条。各部门在发布驿站通信证(勘合)的时候,又非常大方,而且领用通行证的人也没有缴还的限期,甚至还可以转送他人。

这样一来,驿站附近的老百姓就算是掉进了地狱。长年累月,都有大群手持通行证的官吏或者官吏亲友,蝗虫般来到驿站,百般勒索,粮食、柴炭、酒席、蔬菜、民夫、牲口……有时被征用的民夫,愿意缴纳一些银钱,换取他们放走自己。这个恶例一开,部分官员更开始了等同于绑票勒索的罪恶勾当。驿站的工作人员和地方政府,一方面拿着国家的财产去接待过往的官僚,为自己拉关系寻求好处,另一方面则对附近的民众百般征索。国家财产和老百姓的生活都被糟蹋着。

目睹这一切,张居正再也无法容忍。万历三年,他提出整顿驿站的计划,简单来说分为三条。

首先,是对使用驿站的人员做严格的限定,什么人,什么事才能用驿站,而且人数也有规定。不在规定接待范围的,不许去驿站投宿,驿站也不许接待。凡是违反的,一律严肃处理;知情瞒报的,检察部门也要一体治罪。

其次,是规定驿站提供的食宿用品,仅限于粮食、蔬菜、柴火、蜡烛,不许再有额外的东西,否则,索取的和提供的都要治罪。

其三,规定驿站按制度提供车马民夫,此外禁止再向附近的老百姓勒索人力物力财力。

后来又规定了通行证必须按期回收,不许一个人拿了终身享用。

这样的规定,比起明太祖时期已经宽松了很多,也不算什么新鲜玩意,在隆庆年间也有类似的条款,只不过那时候的规定,最后都流于形式。但张居正不怕,他手中有考成法,所有的事务都有登记,他用六科监督巡抚、巡按,他自己在内阁控制六科,所有的章程、条例都要切实执行。

就这样,在“恢复祖制”的旗号下,张居正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心情非常轻松,因为残虐民众的制度,终于恢复成为有节有制的国家交通制度了。

不少人认为驿站是小事,张居正却认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执行非常严格。他的儿子去参加考试,按照规定不在使用驿站的范围,他就吩咐儿子,一定要自己雇车。他父亲张文明过生日,张居正自己忙于公事无暇回去,就吩咐仆人背着寿礼,骑驴回家祝寿。万历八年,张居正的弟弟张居敬病重回乡,保定巡抚好心发给了一张通信证,张居正随即缴还,还附去一封信,强调了一番遵纪守法、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要从根本上维持一个制度,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从上层抓起。所以张居正对有权发出通行证的巡抚、巡按衙门先行整顿。甘肃巡抚侯东莱,是西北地区镇守边疆的一个能臣,他的儿子违反规定用了驿站设备,遭到言官的弹劾。张居正虽然知道侯东莱的价值,但也不能因为一个巡抚破坏国家规定,只好把侯公子的官职革去了。后来在保定检查驿站使用情况,竟发现有十几个官员违反规定。一次要处罚这么多人比较困难,张居正就先把太仆寺和太原府的官员处分了一番。

经过这样严厉的处理,各地官员滥用驿站的问题有所改善,但还有两拨人比较难对付。

一拨是宫中的太监,张居正管不到他们,只有让冯保管束手下。

另一拨是孔夫子的后代衍圣公。当时的衍圣公,是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贤。这位大圣人的后人,每年从山东曲阜入京朝贡,沿途都是骚扰不堪,闹得鸡飞狗跳,民不聊生。而且地方官说了很多次,衍圣公都不听。万历八年,张居正终于忍不住了,他说:

现在驿站管理条例日趋完善,朝廷大臣稍有违反都要问罪,而衍圣公所过,百姓如被虏贼,司法部门也拿他没辙。想当初孔圣人是秉礼为教的,假如他老人家生在今天,也一定会严格遵守朝廷法令,怎么他的后代反而这么不知好歹呢?以后再骚扰,就不必客气,严格按法律治罪!

衍圣公听到风声,也不得不稍加收敛。到第二年,张居正又和山东巡抚商量,把衍圣公入朝的周期,由每年一次改成三年一次。这样一来,山东到北京交通干线附近的居民,也就减少了不少的惊惶。

张居正对驿站简单而有力的整顿,当然让官员和权贵们减少了公费旅行的乐趣,但在节省政府开支和减少民众负担上,却取得了实在的成效。在张居正的主持下,开源、节流两项并行,万历初年的财政状况,基本保持良好。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狼牙山五壮士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他们所在的部队——第一分区,也传遍了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司令员在军区的一次会议上,高度地评价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行为。他说:“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要继续下去,发扬光大。”为了悼念为国捐躯的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3位烈士,一分区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在会上宣读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发出的训令,训令要求全区各部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勇敢顽强的精神,以战斗的胜利来纪念他们。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歌唱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歌唱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歌唱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全书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 你在,世界就在——林徽因诗传

    你在,世界就在——林徽因诗传

    浪漫古典型素心系列,选取了民国风华绝代的人物为主要对象,此为林微因卷。此卷写了一个世人心中有才又有貌并收获完美爱情与婚姻的女子。带我们细味一代才女的文字缠绵,品读文字深处的落寞传奇。爱情、亲情、友情的种种交集,邂逅、相遇、错过的种种选择,构织了一段锦般繁华瑰丽却终归于平淡的人生传奇。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秋瑾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秋瑾

    秋瑾生活的时代,正值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妄想瓜分中国;清政府政治腐败,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帮凶。而中国人民不甘受奴役,爱国运动风起云涌,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斗争中,爱国志士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自己的生命争取民族的解放。在无数先烈中,秋瑾是近代第一位为革命牺牲的女革命家,她的英雄事迹彪炳青史,永放光芒。
热门推荐
  • 2020年3月的减肥日记

    2020年3月的减肥日记

    找到了以前的照片,以前我真的好瘦。为了回到以前的体重,我决定开始减肥
  • 面具的诱惑

    面具的诱惑

    一个奇怪的面具,一场生与死的追逐游戏,一个巨大的阴谋,一个埋没多年的真相……
  • 圣君之天下归吾

    圣君之天下归吾

    柳家三代废物子弟,即将被淘汰出家族。机遇巧获通灵宝玉,提高天赋走上征途。当上皇帝踏入京门,统领京门祭封神台。世界最强得到高升,你的诺言没人记得。
  • 律政佳人

    律政佳人

    林睿法学硕士毕业后,经导师介绍,到定江区畏法思明律师事务所给大学里的风云人物,师兄章柳做助理。初出校门,心浮气躁,对司法实践缺乏经验,加上惩恶扬善、帮贫扶弱的朴素心理,遭到金牌律师章柳的万般嫌弃。因对疑罪从无的认识差异,而与仰慕的师兄发生争执;年少轻狂,同前来咨询的当事人产生沟通障碍;缺乏保护意识,在狗血的离婚现场惨遭连累……波折、挫败,观念转变的艰难,使得这个初出茅庐的女律师心灰意冷,备受煎熬。面对重重困难,林睿能否抵抗住压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律政佳人,在追逐法律梦想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 重逢在走散的青春

    重逢在走散的青春

    《重逢在走散的青春》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张凯和江静的爱情故事。我们谁也没有死在十七八岁,我们谁也无法一直坚持着曾经青春时偏执的对未来的无限幻想。当我们对着镜子,发现逐渐成为年少时自己所不愿成为的世俗的大人时,微微一笑其实已经足矣。很多单纯美好的东西我们记住就好,因为青春本就是—场无果的盛宴。《重逢在走散的青春》由张凯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给我截住节操:不要跳

    给我截住节操:不要跳

    阡之之一本正经的胡扯:我们那嘎哒就我不谙时事,每个人都虐我千百遍,可最后都被我的天真折服,于是,我最常听的一句话是呵呵哒,因为我流行新新人类,呵呵太土了所以加个哒,我就是如此不同。bulabulabula……众人默:姑娘,你真能说!T_T
  • 从深山到魔都

    从深山到魔都

    乔少宣自小被山村一夫妇收留,16岁跟随同乡来到魔都讨生活,机缘巧合下被一个股票操盘手发现其对数字具有超乎寻常的天赋,开始对其进行系统金融训练。两人双剑合璧,在魔都金融圈掀起惊涛骇浪。然而,随着乔少宣的身世逐渐揭开,事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 混沌之世鬼神大陆

    混沌之世鬼神大陆

    “地笑天阔无事做,天笑地广是非多不如做个快活人,游在从林消酒喝”从前世人皆知,要是听到这句话,定是一笑而过,说一句“陆家的疯子,又跑出来了”不知过了多久,只要听到这句话,就必有人死,世人皆怕。
  •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儿子的信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儿子的信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他的独生子菲利蒲的信,成为有史以来最受推崇的家书,被誉为“一部使人脱胎换骨的道德和礼仪全书”。牛津大学出版社更是将其列入该社《世界经典》之一。这本书世世代代流行于英国上流社会,被誉为绅士们的“教科书”。您在通读全书后将会发现,它倾注了世间亲情和人类智慧,是一部教人如何获得他人信任,如何取得成功的经典之作。对于正在融入世界一体化的国人来讲,查斯特菲尔德勋爵传授的这些“入世”知识,列疑会成为你步入“高贵”、取得成功的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