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5700000033

第33章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 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 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燃灯佛是谁?

这一品和第九品是不可分割的,说的还是“灭度”本愿的来历。来历也就是无来历,谁都不能完全说清它的来历。《佛说无量寿经》说是起自“世间自在王如来”,在《金刚经》中又说来自“燃灯佛”。

对于这些佛名,都不可执着为具体的人,成了佛,成了神。这样的想法不但是迷信,而且也违背了释迦牟尼佛的本意。释迦牟尼佛在经中不是反复强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相无寿者相吗?释迦连自己都认为是佛、如来的幻化身,怎么可以给人们再去立一个“真实”的佛、神灵之类的东西呢?

在佛学中,万事万物包括佛、菩萨,都是因缘生,因缘灭,而自性本空,无有自性。万事万物的变化、运动全无常态,又都是通过你的“心”映现出来的,心也无自性,也是任凭因缘生灭的。掌握不了这些基本原则,佛经对你就是一部天书,勉强去解,不是被剥离为所谓的“朴素辩证法”,就是割裂为零零碎碎的心理学的用心方法。心都是空的,本无自性,还谈什么彻底的绝对的“唯心主义”?海外奇谈。但南先生偏要这么说。

“燃灯”这个概念的出现,很类似中国古代《大学》中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人心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因缘成熟的一种“德”。这种德的最基本特性是“知”,离了这种德,宇宙是什么?生命是什么?谁也无法讨论,宇宙生命全是黑洞,黑洞也不是,根本不能说。有了这种德,“宇宙—生命”系统就明了,灯就燃起来了,这就是“明德”,这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根本大德。明白这种“明德”的学问,称之为“大学”。用印度话说,“明”“明德”就是觉悟,就是佛。燃灯佛,就是“明明德”。

在印度称之为“燃灯佛”,在中国称之为“明明德”。二者的含义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由于文化的原因,在印度用宗教文化的概念来表达,在中国用道德伦理文化的概念来表达。早在周代初年,中国人中国文化就走出了原始宗教文化,而在古印度,这种古文化延续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文化与文化不能简单地以“进步”“落后”的观念加以评价,任何一种文化都可以创造自己的辉煌,都有自己在“宇宙─生命”系统中的独特价值。如果依今日我们这个科学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可以说“燃灯佛”、“明明德”以及整个东方文化,就是人认知自身本质力量的“学问”。人只有真正认知了人本身的本质力量,人与宇宙便成了一个真正的自觉的统一体,人便成了“宇宙─生命”系统的真正主宰。“宇宙─生命”系统的“明德”就不会衰败,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低潮,即所谓“末法”时代、末日时代,这才会更有利于生命的生存。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孔子奋斗一生,全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不是让什么个体人成为“超人”、成为神、成为“佛”、成为“圣人”、“贤人”。

明白了这个道理,第十品的内容就不必我们过分饶舌了。

既然燃灯佛就是“宇宙─生命”系统中“明明德”大德至善的呈现过程,那就是人类历史、 尤其是文化史进步的本身了。 也就是说,“宇宙─生命”系统的“明明德”的大德,只能集中显化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史中。在这个过程中,劳动生产、文化交流、社会斗争、宗教文明、 人间情爱……无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存在什么明确的“法”与“法”的传承,即便有某个幻化身——人,直奔主题,想去认识明德的基本特征、特性,由于历史没有到那一步,他们不可能得出完满的结论,必然表现为“邪见”、“偏见”、“错见”。这些“邪见”、“偏见”、“错见”,都可以说是“燃灯佛”的幻化身、显化身,都是人类“明明德”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大学》有一段精彩而精炼的表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于格物。”

这不是什么修行、修养次第,也不是什么道德伦理的教条,后世人全作道德修养解,是个大误会。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承担,即便是孔子本人,也没有这样的因缘。这是指的在当时的时代中,全部的文化活动。这个文化活动就是“宇宙─生命”系统“明明德”的大德的显化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的运动结构,还达不到统一在一个头脑中运动,所以“于法实无所得”。

但是,在这个现实的文化运动过程中,“燃灯佛”们越修炼越进步,“明明德”的大德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历史也就越来越进步。“平天下”的曙光就越来越明朗。

真正到了人类全类似于释迦牟尼这样的人的时代,“燃灯佛”便无任何神秘感,而是像我们现在白天见到太阳一样浅显、明白;“明明德”就成了许多人明确的追求,乃至常识。

谁也不知这个过程有多么长,也许地球没有产生前,这个运动就开始了,需知这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之德呀!法身本有之德呀!黄果树瀑布是壮观的,但谁又知道黄果树瀑布的全部成因呢?

黄果树瀑布毕竟是存在。“明明德”的历史运动过程毕竟存在。叫它“燃灯佛”,又有何不可呢?因为“明明德”就在我们每一个生命的心中,不断放着光芒。

至于“明明德”、“燃灯佛”是不是集中显化在某一个圣人身上,这并不重要,因缘彻底熟了,这种可能也是有的。有与没有,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有了,这位圣人,也莫过是“明明德”、“燃灯佛”的幻化身。没有,只是因缘还不熟,早晚会出现的。没有出现,也不要紧,因为“明明德”“燃灯佛”就是显化在了某一个圣人身上,这功劳也不是只属这位圣人。其心,也是心本无心,因缘合和而生心。他自己的主观追求并没有什么作用,实现不了,是妄想;实现了,是天地之大德的功劳,他如果认为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便是贪天之功的“天贼”。

既然如此,释迦牟尼佛“当年"于“燃灯佛”所, 有什么法可得呢? 只能是“实无有法可得”,但毕竟是有法可得,得而又未得。这便是历史的真实,这便是实相。所以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一个婴儿降生于世以后,和一个小猪,小羊降生于世以后,在生物学的角度差异不大,但从文化学角度说,差异便太大了。一个婴儿可以成人、成圣、成专家、成学者……猪、羊没有这个可能性。“婴儿——人”的知识可以要人去教,但其接受知识,接受智慧的能力是人能教得了的吗?从这个角度,你便理解了“实无有法可得”的道理了。

南老在解释这段经文时,讲得非常含糊,借了丹霞禅师的一副对联“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但是这个“心空”到底是怎么回事?南老没有告诉我们,只是说心空即心净,心净又是什么呢?前文我们已经向大家反复介绍了,南老所谓的心净,莫过是去除“见思惑”,去除“贪嗔痴慢疑”五毒……最后的结论还是修心。修行、修养、修炼,就是修心,还是道德领域的事。这是一个大陷阱。大量的学佛人、修道人都掉到这个陷阱中,每日在那里作谨小慎微的君子,生怕自己的心灵上出现一点“见思惑”,出现一点“贪嗔痴慢疑”,缩手缩脚,小心翼翼。实不知,越是如此,“见思惑”越重,“五毒”越泛滥,最后不知所措,好似一个神经病患者。不光如此,有人还要修什么“功夫”,见光、见佛、见神、见鬼、见西方极乐,最后精神分裂,成为一个废人。

后者见到的不多,而前者几乎成了一种民族意识。真该多谢“五四”运动作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冲决,继之而来的是近百年的革命运动,终是把中国人这种民族的普遍痼疾根治了,不然,真不知中国会成什么样子。

“燃灯佛”点亮的灯,几乎是奄奄一息了。

东方文化在宋以后之所以一直衰败,就是由于这种痼疾在不断的弥漫、弥漫……

直到今天,我不知绝大多数中国人、东方人是否真的走出了这个陷阱。

弄清了“燃灯佛”的名号的真实来历,这一品经文基本算是解完了,为了让人们更清晰一点,还是随着经文讲下去。

再说“菩萨”

仅看第十品,你会发现这段经文跳动很大。第一段说释迦于“燃灯佛”所实无有法可得,第二段便跳到菩萨是否庄严佛土,第三段又说须弥山王,“佛说非身,是为大身。”

这三段几乎是无联系的文字,串联在一起,讲解起来确实是困难的。但是, 如果你懂得了我们上面讲的“燃灯佛”的道理,再把这一段与第九品的小乘四果联系起来,道理就非常明白了。《金刚经》及《金刚经》的主旨“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正是从这里产生的。《金刚经》及“灭度”大愿,是无量菩萨都曾为“明明德”奋斗过、追求过的结果。虽然“明明德”是法身本有之德,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本有之德,但毕竟是通过无量劫的因缘,才趋于成熟的,才使“灯”点燃明亮的。要弄清这个过程,可参看前文所引《佛说无量寿经》中关于阿弥陀佛成佛过程的解释。

这无量劫来,有多少众生参与了“明明德”? 这是永远也说不清的。这“明明德”,终于导致了《金刚经》及灭度大愿的产生,至此这一过程告一段落,这就是说:“宇宙—生命”系统从“明德”阶段进入了“明明德”阶段,我们现在正是在这个阶段中。此前的过程在《佛说无量寿经》中,称之为“具足五劫。思惟究竟。摄取佛国庄严。清净之行。”在这个法身本有之德漫长的显化历史过程中, 一切有缘者,都可谓是“菩萨”,包括小乘四果,都介入了这个因缘。

因缘中人、因缘中众生未必是自觉的,大半是不自觉,即便是自觉,如小乘四果,如中国人说的圣人贤人,他们的具体行为也未必有什么贡献,未必为世界添了一块瓦;即便有贡献,也大半是出于自己的生存需要。如果细研他们行为的动机,也出不了“贪嗔慢痴疑”的五毒范围,也出不了“四相”的范围。

整个宇宙自然不去说它,据有据可查的人类史看,哪有半点“庄严”?哪有半点“清净”?不能说是充满了“杀、盗、淫、妄、酒”,但绝对是充满了“贪、嗔、 痴、慢、疑”五毒。可是,就是这样一部人类史,毕竟是产生了《金刚经》及彻底解脱生命之苦的“灭度”大愿。就是这样一部人类史,毕竟使生命进入了现代,脱离了野蛮,脱离了茹毛饮血,脱离了乱伦的愚昧……

你说,在“明明德”的历史长河中,诸菩萨庄严了佛土吗?不也。世尊。

谁是菩萨?凡介入了人类进步,参与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众生,在“灭度”大愿产生之后,都是“菩萨”。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他们不是菩萨吗?

菩萨们,你们不认识自己,不知道你们都成就了菩萨的大业。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菩萨们,你们还不明白吗?正是由于你们那些并不庄严的生命活动,庄严了佛土。佛土者众生心也,众生的文明程度在你们并不庄严的生命活动中庄严了、提高了,终于寻找到了使一切众生脱离“苦海”的法——“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而实无众生灭度者。”所以还应称作是“庄严”。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没有你们这些并不庄严的生命活动, 佛土——众生心,无庄严可说。那些自认是庄严者的圣贤们,反而是“非庄严”。 诸位菩萨,你们还看不出来吗?还理解不了吗?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段话是历代大师们作文章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量学佛人绞尽脑汁,想开悟的地方,为了生这个“清净心”,不知折杀了多少英雄豪杰、圣人贤士。

我们把这段话,直接翻译出来,实在是一点也不神奇,一点也不玄妙。

你们应如是生清净心,不要光看到这人世间的奢侈豪华,人心的险恶歹毒,人格的卑鄙下流,人品的声色犬马。这个世界搭眼一看没好地方,一部生命史、一部人类史便是一部残杀史、一部丑恶史、一部五毒俱全史。但是如果你不停留在这些表面,从发展的眼光,运动的、变化的眼光看,不停留在一个具体的点上,具体的事上,从这里生心,你会发现,正是这五浊恶世生出了可以令众生永离苦海的灭度大愿,生出了《金刚经》,这污泥中生的莲花。莲花正在生长,你看眼前的“净土”,眼前的人类,眼前的社会生活,如果你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无所住而生心,你会发现世界是越来越美好。眼前的西方人、东方人、中国人、外国人都是在进行着“明明德”的事业呀!人们,你能“应无所住生其心”,就全明白了。

最后释迦以须弥山王来譬喻,说明“非身。是名大身。”正是希望人们真正认识自己是谁。

这个问题很大,此处不多谈,留下面说。这实质是关于什么是生命的大课题。我们相信这个问题,人类早晚会清楚,早晚会把这个问题变成生活常识。

为什么暂时不说呢?因为经文转题了。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在讲完了只有“宇宙─生命”系统的运动变化,“宇宙─生命”系统的大德至善不断显现的过程,才是真实的生命,才是实相。接着,佛又语重心长地把话题转回来,从一个“多”说起,说到无量。他告诉我们,你的布施的善行,不管有多大,不能说不对,但是其福报比之和《金刚经》结缘,是无法比的。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36:学徒性格

    星云日记36:学徒性格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5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不生气”、“讲清楚、说明白”、“学徒性格”、“欣赏欢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百年佛缘:道场篇

    百年佛缘:道场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是加措活佛首部作品,也是他首度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大力赞赏,并被谢娜等人列为必读书。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全能废柴妃

    全能废柴妃

    【男强女强一对一,爽文宠婚超霸气,你敢不敢跟?】她21世纪杀手之王“邪神”,一朝穿越竟然成了慕容家废柴傻子七小姐。当星眸乍起,锋芒乍现,整个天下我为尊!说姐是废柴,姐让你见识下啥叫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说姐是傻子,姐一巴掌扇你到墙上,抠都抠不下来!说姐太嚣张,不好意思,姐就是开挂来虐人的!说姐没男人要,姐调教的九天十地唯我独尊的帝尊大人怕老婆!男强VS女强,腹黑VS冷血,当腹黑帝尊遇上废柴小姐:“女人,本尊誓要掐断你三万枝桃花,今生今世,生生世世,你都是本尊的人!”“我呸,少打老娘主意,世上美男千万只,何必单恋一枝花。想要娶我,打赢我再说!”“反了天了,等着,要战便战,我还怕你!”“……”
  • 黑杀妖孽浅木缘

    黑杀妖孽浅木缘

    黑杀姐妹在一个晚上来到了地球,开始了她们的刺杀任务,而那,却给她们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 命运如光

    命运如光

    春光啊,有景入画,有香四溢,有美芳菲,有眸流转,有风乱流,有情为诗,有酒如梦,命运如光。光是什么?命运是什么?坚持与信仰是什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时代是什么?我的世界,又是什么?请不辞痛苦与忧愁,不震撼于荣耀与屈辱,与这些珠玉一同看这个世界。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座位有人吗

    这个座位有人吗

    这是真实存在的故事,里面记载了主人公的整个青春,是五颜六色的吧,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 权力的魔法

    权力的魔法

    互联网入行必读!最真实的职场厚黑学!打工小妹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历尽职场的黑暗毒辣和机关算计,逐渐学会在恃强凌弱的职场中生存,依靠智慧和坚守在每一次绝地反击中变得强大,最终在变革中翻身成为圈中大佬。
  • 恩怨皆无

    恩怨皆无

    一场车祸,恩怨情仇一笔勾销。如果再回到当年,我们别在认识了好不好,彼此之间做陌生人,也不会天人两隔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得鹿记

    得鹿记

    被缢死的前一刻,谢恒安倒是冷静得很既没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反倒是觉得嘴里没什么味道,想吃几个她平日里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吃的豆沙汤圆。再清醒时,谢恒安看着十二岁的自己痛下决心:毕竟几人真得鹿?谁爱为鱼谁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