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63100000002

第2章 轰炸机基本常识(2)

根据杜黑的观点,空军的主力应该是重型轰炸航空兵。杜黑认为,空军必须由轰炸队和驱逐队共同组成。轰炸队接受任务后,采取进攻行动,破坏地面目标,驱逐队要保证轰炸队在空中遇到敌机抵抗时能够继续作战。空军轰炸队的力量越强,就越便于将敌机消灭在地面上,取得制空权。因此,杜黑说:“空军轰炸队的力量应该尽可能扩大。”在取得制空权后,轰炸队在空中完全不会遇到抵抗,能够发挥其全部进攻能力,在敌方国境内尽量进行轰炸,摧毁敌方抗击能力。

在当时,“空军制胜论”成为一些国家组建空军的主要理论依据,促进了这些国家轰炸机的蓬勃发展。

意大利的卡普罗尼航空工程公司在杜黑的积极支持下,于1913年研制成功3发动机的Ca.30式轰炸机。其中,两台发动机安装在两侧尾梁的前端,另一台发动机倒置安装在中央机身短舱的尾端。这在当时单发动机一统天下的年代里,无疑是一种大胆而独特的设计。全机为木质布蒙皮结构,采用当时非常少见的前三点固定起落架,装有10只机轮,机腹下可挂453千克炸弹。Ca.30及其改进型Ca.31~Ca.50等系列机共生产大约700多架。

在航空界看来,“卡普罗尼”系列轰炸机与俄国的“伊里亚·穆罗麦茨”式轰炸机一样,是航空史上最早的重型轰炸机。1915年生产的Ca.32双翼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为116千米/小时,载炸弹850千克。1918年生产的Ca.40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为126千米/小时,实用升限达3000米,载炸弹1360千克;Ca.42飞机为3翼机,最大飞行速度达126千米/小时,载炸弹1450千克。Ca.44飞机为双翼机,最大飞行速度为152千米/小时,载炸弹900千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1915年底起,意大利开始使用“卡普罗尼”系列轰炸机轰炸亚得利亚海岸的敌方港口。为了进行有组织的轰炸,还成立了专门的轰炸支队。意大利的轰炸支队首先轰炸了科托尔的港口,接着于1916年2月18日轰炸了卢布尔亚那,尔后又轰炸了战线后方的奥军司令部。1917年8月开始,对波拉海军基地进行了一系列空袭,仅1918年10月22日,意军就出动轰炸机56架,对该海军基地进行了轰炸。这次轰炸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次大规模空中突击作战。战争期间,意大利根据杜黑的“空军制胜”理论,采用自己研制的“卡普罗尼”系列轰炸机,对奥匈帝国的海军基地、港口、城市及战线后方的指挥部等重要地面目标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空袭,开辟了轰炸机实施大规模远程轰炸的新领域。

在大规模远程空袭方面,英国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把德国飞艇消灭在出发基地,以及对德国本土实施报复性轰炸,英国海军部航空处处长莫里·休特要求发展一种陆基双发轰炸机,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为此,汉德利·佩奇设计了“汉德利·佩奇”O/100式轰炸机。1916年9月,“汉德利·佩奇”O/100机正式交付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勤务队。该型机也是木布结构,装有2台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15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3000米,载弹量817千克。其后,在“汉德利·佩奇”O/100式轰炸机的基础上,英国又生产了改进型O/400飞机。在此期间,O/100和O/400的总产量为657架,其中的107架由美国仿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汉德利·佩奇公司又研制了装有4台发动机的“汉德利·佩奇”V/500式轰炸机,但没有在实战中使用。图16

“汉德利·佩奇”系列轰炸机除装备英国海军航空勤务队外,还装备了皇家飞行队。该系列轰炸机使英国拥有了对德国实施报复性轰炸的手段。1916年10月,英国开始对德国本土的兵工厂、轴承厂、铁路枢纽、城市等重要目标进行远程轰炸。为了增强突击效果,便于组织,英国于1917年10月组建了专门执行远程轰炸任务的第41联队。其后,又于1918年6月5日组建了一支由9个轰炸机中队组成的“独立空军”,其使命是“通过打击生产军火的德国工业系统来瘫痪战场上的德军”。

(2)战略轰炸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杜黑的“空军制胜”理论也被德国人所接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专门组建了第三联队,运用“哥塔”G系列双发轰炸机对英国首都伦敦等地实施了连续轰炸。这次史称“第一次不列颠之战”的空中作战行动被航空界视为战略轰炸的“雏形”。

1915年1月,德国哥塔机车车辆厂研制成功了“哥塔”GI式轰炸机,之后经过改进的“哥塔”GIV式轰炸机于1917年4月交付部队,“哥塔”GIV式轰炸机于1917年8月交付部队。“哥塔”G系列轰炸机总产量为500架左右。该系列飞机可挂弹450~500千克。通常挂50千克的炸弹6颗。

1917年5月25日。德国第三联队出动23架“哥塔”GIV式轰炸机首次空袭伦敦。至此,德国开始用飞机取代飞艇,对英国进行持续轰炸。从1915年8月开始,“哥塔”GIV式轰炸机经常以10~22架的大编队对英国实施昼间轰炸,作战半径可覆盖南部英格兰的大部地区。这种毫无顾忌、肆无忌惮的大编队远程持续密集轰炸,首开了人类航空史上战略空袭之先河。从1915年9月开始,因英国加强了歼击机的空中阻截,德国“哥塔”GIV式轰炸机转入夜间轰炸,到12月底共对英国实施了19次轰炸。图1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又研制生产了翼展长达40多米的“巨人”R.V式超级重型轰炸机,该型机装有5台183.75千瓦的发动机,载弹量大为提高,是“哥塔”G的4~5倍。在实施空袭时,这种大型轰炸机飞行在“哥塔”G大编队的中心位置。

1918年5月19~20日,德国对英国实施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在这次空袭中,德军共出动“哥塔”G式和“巨人”式轰炸机43架,其中有13架飞抵目标上空,并顺利地投下了炸弹,取得了很好的作战效果,在当时影响很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对英国实施了长达一年的空中袭击,共计52次,出动轰炸机435架次。轰炸机与飞艇一起,共造成英国1300人死亡,3000人受伤,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损失达300万英镑。德国的轰炸行动不仅牵制了英国作战力量,而且也使英国的工业生产逐步下降。尤其是英国国民,更是对轰炸产生了极大的恐慌心理。在英国的首都伦敦,“哥塔”成了家庭主妇们的口头禅。在德国轰炸机开始夜间轰炸后,伦敦的百万居民中每天有1/3的人不得不跑到郊区过夜。图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轰炸机的速度已达到180千米/小时,载弹量300~2000千克,升限达到5000~6000米,并装备了机内挂弹设备和机械瞄准投弹装置。这时的轰炸机已有重型和轻型之分。这些最初的轰炸机,基本是双翼机,木结构,布蒙皮,采用活塞式发动机,载弹量少,航程短,在战争中实施空中轰炸的规模并不大。但是,轰炸机作为战争舞台上的一支新军,其威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初露锋芒。这时的轰炸机除了对战场上的敌军实施轰炸外,也开始对战略后方的敌方机场、军事工业、交通枢纽、城市、港口等进行远程战略空袭。这就使得战争中的空中威胁不仅在传统战场附近随时存在,而且也随时出现在远离战线的战略后方。比飞艇和多用途飞机更为机动灵活的轰炸机载弹量大、速度快,给敌方造成的威胁更加现实和严重,民众对从天而降的炸弹的反应更是慌恐不安。

随着轰炸机数量的不断增多,一些国家先后组建了轰炸航空兵部队。1914年9月,德国组建了“奥斯坦德”中队,法国组建了轰炸机中队。1914年12月,俄国组建了重型轰炸机大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轰炸机部队逐渐装备了同型轰炸机。

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一战时期的轰炸机所实施的轰炸行动规模不大,效果也有限。但是,轰炸机作为一种新的战争手段,它所进行的远程轰炸尝试在军事学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同时也验证了战略轰炸所具有的强大威力。

一战后的轰炸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老式重型轰炸机被改成了运输机、邮政机,在一些国家继续使用。这一时期,航空活动极其活跃,出现了横跨大西洋、太平洋的飞行。这些轰动一时的空中冒险,引发了新的航空热潮,并推动了航空技术和航空工业的进步。

一、轰炸机的大发展

各军事强国承受了战争的惨痛教训,都认识到了轰炸机尤其是重型轰炸机所具有的巨大军事价值,纷纷开发和装备新型轰炸机,人们开始根据其所执行任务的不同,将轰炸机分为战术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或按照吨位的大小,把它们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轰炸机,中型轰炸机的载弹量已达到4000多千克。在机载设备方面,有了电动投弹器、协调轰炸瞄准具等辅助装置,无线电技术也被广泛用于空中领航、通信等方面。图19

在一战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轰炸机占军用飞机数量的比例不断增加。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轰炸机的数量,1918年分别为268架、116架、472架和496架,占军用飞机的比例通常在16.6%左右。这个比例1925年为25%,1930年为33%,1935年为38%。二战爆发前的1939年,上述各国轰炸机的数量分别为2200架、1100架、1100架和1179架。各国轰炸机的比例先后达到或超过50%,英国1936年为57%,前苏联1936年为60%,法国1937年为50%,德国1938年为57%,意大利1940年为50%,美国1940年为52%。

二、轰炸机设计新潮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航空科学技术有了明显进步,各国空中力量的技术装备有了较大改观。轰炸机同其他用途的飞机一样,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段时间里,一战时期的蒙布覆盖双翼机、开放式座舱、以外置方式携载炸弹的轰炸机布局,逐渐被配置伸缩式起落架、机组人员密封座舱、以内置方式携载炸弹的悬臂式下单翼机取代。新式下单翼布局轰炸机成为当时的主流机型,随之带来的是轰炸机结构强度和操纵性能的大幅提高。

在机体空气动力布局设计方面,圆形或椭圆形流线型机体取代了飞行阻力很大的平侧壁式机体;随着航空材料技术的发展,强度大、重量轻的钢、铝、镁合金得到更多使用。另外,全金属技术,硬壳、半硬壳式机身技术,金属螺旋桨技术得到了普及。普遍采用全金属框架应力蒙皮结构代替木布结构。

20世纪20年代,汉德利·佩奇公司发明了可收放起落架技术,将起落架收入机身或机翼内,减小了飞行阻力。襟翼技术的采用,使飞机低速飞行时的升力得到提高,从而使飞机的着陆速度可以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缩短了起飞滑跑距离,从而降低了飞机起降时的事故率。

技术的进步使飞机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飞机的最大速度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220千米/小时左右,提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580千米/小时;飞机的航程从800千米左右增大到1100千米。另外,飞机的装备也有了很大改进,飞机担负任务的分工也日趋明确与完善。这些都为飞机的作战使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活塞发动机技术日益成熟。装备活塞发动机的轰炸机,无论在性能还是在技术上,与战时生产的“伊里亚·穆罗梅茨”、“汉德利·佩奇”V/1500、“施塔肯”R.V1等飞机相比,已有了长足发展,其航程、载弹量、轰炸威力等已成倍增长:最大航程达2000多千米,最大载弹量增至4吨多。

为了不断满足军方作战的需求,各个公司从发动机设计细节出发,研发出性能更卓越的各型活塞发动机以及变距金属螺旋桨和发动机增压器,改善了发动机的高空性能,为提高轰炸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创造了条件。

这些技术的发展在下面几款轰炸机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霍克“雄鹿”轰炸机应用泵式输油系统取代重力输油系统;采用铝材整体浇铸汽缸组取代了以前的单独整铸缸体,使发动机重量减轻大约27千克,而且使发动机能够承受更强的冲力,使新型发动机能够向更高功率快速发展。图20

(2)汉德利·佩奇公司为H.P.50型“海福特”轰炸机的新式发动机配置了更短的排气管道,发动机舱内表面更为光滑,下方管道式吊舱内配置散热器;用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取代了以飞机螺旋桨滑流为动力的发电机;发动机安装于截面积更小的发动机舱内,使发动机舱高度上升0.46米,该变化使飞机重量减轻、飞行阻力减小,同时油耗也降低,最终使飞机性能得以提高。

(3)日本三菱公司Ki-2-Ⅱ型轰炸机属于当时先进的单翼机结构,机组人员实施战术通信,通过通话软管进行联系;燃油分散携带;飞机便于拆卸;在减少外挂炸弹飞行阻力的整流罩的前方安装着陆灯。图21

(4)Ki-2-I型轰炸机采用全封闭式前炮塔,起落架采用油气缓冲装置;操纵性能提高;发动机安装在长弦发动机罩内。飞行员密封式座舱设置了向后滑行盖,以便人员进出;机头射击员位置处安装一个半球形舱盖,以便有效地将机头射击员所在位置转变成为封闭式前炮塔,从而有利于在寒冷天气下投入作战。

(5)费尔雷公司轰炸机的发动机具备截面小、推重比大的特点。飞机飞行速度提高,机体采用流线造型。发动机散热器用相互连通的蜂窝式散热器取代,散热器安装在伸缩式主起落架前方。

这一时期,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德国生产的轰炸机最具代表性,它们多为半悬臂式上单翼机,机身为硬铝矩形结构,配置轻合金外壳,飞机表面为蒙皮覆盖硬铝质结构,采用伸缩式主起落架结构。主起落架机轮配置了机轮罩。采用配置在发动机舱下方的嵌入式散热器,减小飞行阻力。有的发动机冷却方式由水冷转变为乙二醇冷却。

当时的轰炸机基本上采用了伸缩式起落架,该起落架大多采用油气缓冲装置取代橡胶缓冲装置,主起落架机轮还配置了机轮罩,从而提高了飞机的操纵性能。

同类推荐
  • 小天才科普套餐·植物精灵

    小天才科普套餐·植物精灵

    本书收录了植物有眼睛吗、为什么植物的根系都长得很长、植物有经络吗、为什么甘蔗下半截甜、植物有鼻子吗、甜叶菊为什么能制糖、树干为什么是圆柱形的、为什么檀香树旁要种上别的植物、植物有血液吗、桑树为什么不见开花而会长出桑果来、植物有血型吗、皂荚树的荚果为什么能洗衣服、为什么植物的根只朝地下生长等内容。
  • 中学生科普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学生科普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心挑选了众多科普小故事,内容涵盖物理、化学、太空、地球、气象、动物、植物、科技、历史、数学以及人体奥秘等多个方面,既涉及青少年朋友应该了解的科技动态,又包含了一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每个故事之后,我们还附有“知识点睛”等版块,旨在帮助读者在短时间的阅读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更好地掌握知识。
  • 动物植物的故事

    动物植物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复活的木乃伊

    复活的木乃伊

    嫣然和两个伙伴冒险进入死亡沙漠罗布泊。路上,一个赶着骆驼的怪人神秘地告诉他们,在一座古墓中,他见到一个眼睛绿幽幽地可怕幽灵……在古墓里,伙伴们一会被古怪神秘人穷追不舍,一会进入画中的街市斗龙伏妖,一会又与僵尸共赴晚安……最后,当他们被古墓主人逼入绝境时,希望却与绝望不期而至。
  • 世界名吃(学无涯丛书)

    世界名吃(学无涯丛书)

    《世界名吃(学无涯丛书)》本书主要介绍了世界上许多名吃的故事和做法。
热门推荐
  • 卧底新娘

    卧底新娘

    面对一个漏洞百出的卧底女警,戚安只觉得一阵阵的牙痛,为了让她知难而退,自己提出了一个荒唐的想法,让她嫁给自己,可令自己想不到却是这傻妞居然还真的同意了。
  • 战神之魔武记

    战神之魔武记

    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你输,我助你东山再起所有曾是我们受辱的人;都终将被我们踩在脚下!——秦风彩少年随师傅自东方仙术界而来,在这个冰与火同在,欢乐与伤痛并存的世界他忍着全世界的排挤与恐惧,独自奋战在死亡的边缘,却从不停止对希望的追求他左手炎爆毁灭天地,右手长剑破碎苍穹;仙术与魔法交织,斗气与真气共舞为了守护尊严与荣耀,亲人与爱人,誓要轮转命运,将这天地掌控在手中!
  • 红警之索马里

    红警之索马里

    莫名奇妙来到索马里的李岚,却拥有号称一切奇迹的创造者——红色警戒基地车。至此,一场席卷地球的风暴悄然在索马里形成。李岚:“我的存在,除了不断创造奇迹外,就是要挑战世界秩序!”奥巴马:“我们必须加强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特别是亚丁湾,一个航母战斗群绝对不够。”萨科奇:“为了保证地区的和平稳定,必须出兵索马里,推翻恐怖主义倾向的政权,建立亲和西方的政权。”普京:“又多了一个可以拉拢的对象,这有助于俄罗斯在亚丁湾的存在感。”安倍:“谁能告诉我,那些大章鱼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天天在日本周围海域晃悠,而且为什么它们只袭击我们日本的船只。难道我生活在恐怖片里面吗?”中华领导人:“请大家保持克制,相信全新的索马里政府,一定会彻底决解地区和平问题的。”华丽:“天气控制仪、核弹发射井、航空母舰、天启坦克、黑鹰战机……,一个都不能少。”
  • 网游之傲游异界

    网游之傲游异界

    当一位叱咤风云的当代大神,在一次意外中,从云端跌落低谷,从一代大神沦为废材,受尽屈辱和挫折,小小废材又该何去何从?打败安图恩,卢克之后,是否真能成功前往魔界?在一次一行5人前往异界观光500年前的历史,进入异次元裂缝之门的一次意外中,异次元通道破碎,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轻度重口流,轻度升级流,职业平凡流,轻度百合向。注:口味不符者慎入!
  • 洛诗的雨季

    洛诗的雨季

    洛诗为了理想背上背包追寻自已的梦,认识了她此生难忘的恋人,但故事是不是按预期的发展呢?
  • 随身携带召唤系统

    随身携带召唤系统

    既然重生穿越就应该有作弊器之类的金手指吧?超能兑换系统?弗利沙,狮子座黄金圣斗士,佐助。。。我指谁你们就给我揍谁,看谁还不服。
  • 你是我从一而终的深情

    你是我从一而终的深情

    -他是她年少时的喜欢,他是她少年时的欢喜,他和她不是情侣,却胜似情侣。她不喜欢别的女生靠他靠得太近,他背着她拦下不知多少男生写给她的情书。其实他们彼此都是喜欢对方的,只是他们都在为了梦想而努力,谁都没有将那份爱说出口,等到终于有一天,他们心照不宣的想要跟对方开口时,才发现.....
  • 带着地球去飞升

    带着地球去飞升

    莫怕修行前路无光明,我带地球去飞升。且看我的地球金丹,轰碎万界。这是地球人类最后一次机会,这一次失败了,将一切成空,若是成功,地球人类将走向永恒。且看张余如何逆天改命,拯救地球众生。
  • 总裁老公的瞒天大谎

    总裁老公的瞒天大谎

    安幼晴怎么都不知道自己第一次喝酒竟喝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床上,而且这个陌生人居然还是个总裁!更让她觉得狗血喷人的是,自己的妹妹竟然背地里勾搭上了这个让她恨之入骨的总裁,而且还误会自己想破坏他们的关系。
  • 医神小农民

    医神小农民

    偶得神医传承,从此无往不利,纵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