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22000000012

第12章

《金瓶梅》表面上是一部文学著作,可实质上它更应该算是一本社会启示录。文学著作带来的不仅是感官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能通过文字认知社会层面上的事物。文化不仅仅是一两个文学研究者之间的事情,它有着广泛的内涵与外延。一种文化氛围之外,透视着这个社会的众多信息;同时在这个文化氛围内,可以了解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1.一场科举定乾坤

月娘把手接着,抱起道:"我的儿,恁地乖觉,长大来,定是聪明伶俐的。"又向那孩子说:"儿,长大起来,恁地奉养老娘哩!"李瓶儿就说:"娘说哪里话。假饶儿子长成,讨的一官半职,也先向上头封赠起,那凤冠霞帔,稳稳儿先到娘哩。"西门庆接口便说:"儿,你长大来还挣个文官。不要学你家老子做个西班出身──虽有兴头,却没十分尊重。"--《金瓶梅》第五十七回

"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读书、科举、当官,似乎已经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自从汉初叔孙通定下的大臣上朝仪式:文官位东,武将居西。这以后,凡是官员觐见都是一个模式。站在东面的不用说就是文官,站在西面的自然就是武官。西门庆说自己是"西班出身",显然说自己是武官了。本来是文武不分家的,但是,无论是历朝历代,自古马上打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理天下。为了使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稳固牢靠,还得需要文官出面。到了这时候,文官就比武官吃香多了。西门庆拿钱买了武官,心里就很不舒服,感觉没有当文官体面。于是,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多读书,争取弄个文官做做。

封建制度社会一确立,国家机器一运转,统治者势必考虑如何选拔给自己干活的人。选取文官的办法自古不同,自从隋代开创了科举考试选拔后,以后的朝代都看到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就相继沿用下来,虽然元代建立后,科举考试进入短暂没落时期,但是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重新认识,引起上层统治者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超过了以往历代,成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明代以前,曾经建立过不少学校,比如汉代有"太学",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到了唐代,在中央与各地方开设学校,这里的大部分学生为官僚子弟。另外也"许百姓任立私学"。每年冬季,官办学校或私学的合格学生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不管是官办还是民办,这些学校只是作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进行科举考试的必由之路,"科举必由学校"。朝廷最高学府是国子监,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也分不同种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在明初,监生可以直接做官。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能够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地方性质的考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地点在南京府、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俗称乡闱。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考试的考场称为贡院。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他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则比乡试高一级,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质的考试。在每次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戌、未年举行。考生为通过乡试的全国的举人们。考试地点在京师,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因为是在春季举行,故会试又称春闱。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不仅仅代表学问的高深,同时也是科举场中的令人佩服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撰修,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不过,科举考试时代,也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洪武三十年,朝廷又开始了一轮科举考试,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可是,到了发榜这天,就乱了。原来这次发榜,高中之人全部都是南方举子,北方举子一个也没有。恰好本次主考官也是南方人,于是,北方举子们认为主考官有作弊嫌疑。举子们纷纷来到吏部,要求吏部对这次科举给个合理解释。当时聚集在首都南京城的南北举子们,因为这件事也是横眉立目,打架斗殴不断。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朱元璋耳朵里。

朱元璋找来主考官刘三吾,这是一个正直的官员。事实上,北方举子没有上榜,并不是刘三吾捣鬼,而是南方举子的答卷确实比北方举子答得好。朱元璋心里也清楚刘三吾没有错,但是,为了平息这件事,就让刘三吾在榜上写上几个北方举子,可这个刘三吾却是个死脑筋,总是认为他没错,北方举子就是不如南方举子,拒绝执行皇帝的命令。朱元璋很生气,二话没说,把刘三吾和其他几个考官撤了职。另派一批人去重新审核试卷。结果,这次派去的人,也是一群死脑筋,看过卷子后,仍然认为还是南方举子好,坚持刘三吾的观点。朱元璋更来气了,指责官员们这是互相包庇,一起蒙蔽自己,盛怒之下,把这些官员们革职下狱,严加拷问,结果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到后来这些官员甚至跟十多年前胡惟庸案件扯在一起,全部问斩。

后来,朱元璋亲自担任主考官,重新组织了一次考试,这次考试的结果,出人意料,与前次的结果截然相反,高中之人全部都是北方举子,南方举子一个也没有。事情闹成一锅粥,朱元璋跟大臣们较劲,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朱元璋规定,从此以后,南方跟北方分卷考试,最后按照南方60%、北方40%的标准取士。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当然,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了。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题目一律用《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回答时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措辞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规范,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还要求必为对偶。

朱熹曾经为四书注疏,他的这些想法很适合统治者的需要,用来压抑麻痹天下学子。明朝科举的八股文就是要求考生的答卷必须符合朱熹的意思。在固定的思维、固定的模式下,学子们要完成决定他们命运的文章。这种方式选出的人才很多都是"书呆子"。明朝学者宋濂形容经过八股选出来的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士人为了挣得功名,皓首穷经,揣摩圣贤的言行和时文的笔墨。到了后来,连经书也不读了,只"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而已"(顾炎武《日知录·拟题》)。清代徐大椿有讥刺士人的《道情》说:"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生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几句话,鲜明形象地刻画了当时读书人的可笑与酸腐,道出了八股文对人的伤害。

每件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八股文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比如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曾经写道:"八股文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因为八股文有固定格式,所以写八股文的时候,只要有内容写,依照固定格式,直接向里面填词就可以了,对于初写文章的人来说,八股文也倒是能够作为一个文体写作的基础课程来讲。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说:"明初八股文渐盛,这却在文坛上放一异彩,本是说理的古体散文,乃能与骈体诗赋合流,能融入诗词的丽语,能袭来戏曲的神情,实为最高稀有的文体。"在有明三百年中,八股文名家辈出,如王鏊、钱福、唐顺之、归有光、金声、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新王朝的第一次科举开始了。在全国各直隶、省举行乡试,洪武四年二月,在南京举行首科会试,录取贡士120名。连同各省的举人,立即予以授官。这正是明太祖意欲改变过去元朝官员素质低下的情况,最终实现"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目标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太祖也对敢于反抗,拒绝参加科举,不与朝廷合作的文人采取严厉的镇压。总之,太祖给士人安排了惟一的一条路:就是参加科举,反对的一律杀无赦。一场科举定乾坤,使士人除了为明王朝效力外别无他途。

2.信啥不如信自己

西门庆一日正在前厅坐,忽平安儿来报:"守备府周爷差人送了一位相面先生,名唤吴神仙,在门首伺候见爹。"西门庆唤来人进见,递上守备帖儿,然后道:"有请。"须臾,那吴神仙头戴青布道巾,身穿布袍草履,腰系黄丝双穗绦,手执龟壳扇子,自外飘然进来。

--《金瓶梅》第二十九回伯爵道:"哥若遣邪也不难,门外五岳观潘道士,他受的是天心五雷法,极遣的好邪,有名唤着潘捉鬼,常将符水救人。哥,你差人请他来,看看嫂子房里有甚邪祟,他就知道。你就教他治病,他也治得。"--《金瓶梅》第六十二回

装神弄鬼,扶乩祭天,八字面相,长生不老,这些只不过是江湖术士的骗人把戏。他们投机于人们的无知和追求,胡诌乱说,迎合揣意,故弄玄虚,以此骗些金银钱财,养家糊口。至于灵验不灵验,那就不是他们操心的事情了,这种行当只能算是一种混饭吃的手段而已。西门庆请的吴神仙、潘道士都属于这类人物。

迷信与信仰是有明显区别的,可这种区别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往往人们会很容易把正常的信仰问题,搞成疑神疑鬼的迷信活动,而把一些本属于迷信的东西也混乱看成是高尚的信仰。这种畸形了的信仰,如果只在民间流传,那也只不过是愚民而已,产生的危害范围也有限,碰上哪个英明的地方官,加强一下地方治安,不会发生太大问题。恰恰相反的是,要是统治者本身就不明白的话,率先搞一些异想天开的活动,那整个社会准会"风靡一时"了。

大明王朝的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就是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皇帝。嘉靖后期,明世宗朱厚熜钟情于玄修,痴迷于崇奉道教,他封自己是"紫极仙翁",整日身穿道袍,在宫中开办道场,追求长生不老之术,醉心于道教之内,二十年不理朝政。一些方士、道士们利用世宗梦想长生不死和对灵瑞现象的迷信,屡行诈骗之术,万般愚弄嘉靖。其中有个超著名的人物--道士陶仲文,他鼓吹自己能掐会算,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最关键的是能够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凭借他吹蒙侃煽的能力,深得嘉靖宠信,竟官至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少傅、礼部尚书、恭诚伯、兼支大学士俸,成为一身而身兼数职的显赫人物。

公元1546年,陕西三边总督曾铣上书皇帝,提出收复河套地区,解决蒙古骑兵对明朝西北边境威胁的战略。嘉靖皇帝拿不准,命令兵部讨论此事,兵部官员也是一些酒囊饭袋,也拿不出一个好建议,又把球踢给了曾铣,让他跟其他西北边疆大臣们一起商量着办。当时的首辅夏言认为曾铣的说法还是个好事,建议皇帝采纳曾铣的建议,反正嘉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听夏言这么一说,就接受夏言的意见,并且嘉奖了曾铣。可是,正准备具体实施的时候,不想意外事情发生了。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七月,陕西发生山崩,古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征兆--预示"分崩离析"。

十一月初五,皇宫突然起火,皇后尚在宫中,嘉靖皇帝却让想闯进宫中救人的太监赶快去找人救火,致使皇后连烧带吓,很快就死了。

十二月以后,嘉靖督促曾铣的提案尽快实施的时候,北京却连连刮起大风霾(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沙尘暴),这在古人眼里,大风霾是边境要有刀兵大起的凶兆。

接连发生的事情,让嘉靖皇帝很不舒服,恰好此时,道士陶仲文出现了,他说山崩是要应在皇帝身上的,要想化解掉,只能用宰相和边防大将去"顶缸"。于是,嘉靖就把夏言和曾铣逮捕,后两人都被处死。实际上,陶仲文出现并不是偶然经过,而是有预谋的。陶仲文跟严嵩是挚交,当时严嵩与夏言正争夺首辅位置,是死对头,此时夏言被杀,跟严嵩大有关系,陶仲文则是中间起决定作用的关键人物。

历史非常巧合的是,严嵩被罢官,也是因为有个道士从中起了决定作用。有个叫蓝道行的道士,受到徐的收买,嫁祸严嵩。蓝道行会扶乩,有一次在给皇帝扶乩的时候,蓝道行就借助神仙之口攻击严嵩。《明史》记载:帝问"今天下何以不治?"蓝道行假借神仙之口回答是因为严嵩的罪过。"嘉靖问:"果尔,上仙何不殛之?"答曰:"留待皇帝自殛。"帝心动。会御史邹应龙劾嵩书上,帝即放嵩还。"徐借助道士的"胡诌",解决掉了对手严嵩。这个邹应龙上书弹劾严嵩也不是恰好赶上的,而是他无意中听到宫中太监谈论这次扶乩之事,知道皇帝要除去严嵩。于是,第二天,直接上书弹劾,嘉靖皇帝也顺坡下驴,治了严嵩。

同类推荐
  • 十诗人

    十诗人

    《十诗人》是翟永明、韩东、杨黎、周亚平、吉木狼格、王敏、石光华、乌青、何小竹的诗歌作品合集,九位诗人都是当代诗坛的具有代表性的重量级人物,这一诗歌选本也是一代人诗歌风格的集中展示。为了集中呈现这九位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我们特编辑、出版《十诗人》这部诗歌合集,为将来有兴趣关注和观看“十诗人电影”的读者提供一点诗人们的背景资料,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拍不一样的电影”。
  • 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本书分亲人篇和朋友篇两部分,收录了作者《喝酒》、《我不是个好儿子》、《相思》、《荒野地》、《哭三毛》等作品。
  • 孟子今读新解

    孟子今读新解

    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孟子》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孟子》一书的作者,是孟子本人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孟轲)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可见,孟子是《孟子》一书的主要作者,他的弟子万章和公孙丑等人参与了该书的编撰工作。
  • 中国经典诗文集-长生殿

    中国经典诗文集-长生殿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诗人就写出了美丽的《诗经》和《楚辞》;以后,他们又创造了更加灿烂的唐诗和宋词。《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著作,则在塑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既是联接所有中国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本书收入112篇纪实文章,分为开创时期、改革年代、新的世纪三部分,记录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经历与情感。同时辑录了四川区地质调查人员创作的散文、诗歌、小说等20篇。
热门推荐
  • 韩世纪

    韩世纪

    这本书满足男人的所有梦想,热血与荣誉。这本书满足女人的所有需求,浪漫与爱情。
  • 史上最牛公务员面试攻略

    史上最牛公务员面试攻略

    这是一本教大家如何考公务员的书。作者是两名80后的省直机关公务员,非常擅长公务员考试,每次笔试面试均是第一名。他们从自身的备考、考试和之后组织公考面试的经历出发,梳理出考生最需要的心得、经验、方法和答题思路,整理出备考最实用的复习笔记,让广大考生在轻松阅读中快速掌握公考的高分秘诀。
  • 仙不可为

    仙不可为

    自上元世纪开始,在宇宙众修士的耳中便流传着一个传说——仙不可为!!无数修士嗤之以鼻,不断尝试,多少盖代者葬送仙劫中,也未能看到有一人成功…少年自幼立誓成仙,一人踏上征途,等待他的将是尸骨与血堆砌而成的路!他,能否成功?
  • 此非江湖

    此非江湖

    一句玩笑话,将他卷入了一场惊天大案之中。阴谋布置,机关算计,每一步踏的都是死亡的边缘。将计就计,以局应局,两个当世最顶尖的天才在江湖上掀起了何等的风浪?这个江湖又会有何种的宿命?残阳沽酒凭一醉,人生何处不江湖?江湖啊江湖,至少,此非江湖!
  • 妃来横祸:赤焰妖孽寒冰妻

    妃来横祸:赤焰妖孽寒冰妻

    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一朝穿越,成为了世人口中缠绵病榻的呆儿。刹那间,锋芒外泄,霸气四散。宫宴上,未婚夫誓死退婚:“臣弟自认为配不上夜家三小姐,请皇上收回赐婚的圣旨。”却有人替她回答:“轩王说的对,确实配不上。”面对退婚的羞辱、死缠烂打的追求,身世的未解之谜,她终究不能淡然处之......
  • 隋末唐初那些事儿

    隋末唐初那些事儿

    隋末,罄南山乏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隋炀帝在位期间,年年不断地大兴土木、大肆巡游、发动战争、挥霍财富,毫无限度地给百姓强加徭役、兵役,征敛财富,因而使原本富强的国力迅速消耗,原本安定的社会很快动荡,以致崩溃,使隋朝成为历史上继秦王朝之后的又一个短命的王朝。隋末农民战争元沦在扫除社会发展路障、创造客观翻件方面,还是在制约、影响统治阶级的思想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与君言欢

    与君言欢

    初遇陆行周时,他是燕国派来大齐的质子,她是辛者库掌事嬷嬷的养女。狼狈不堪的陆行周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她巧笑晏晏:“我叫沈愿。”陆行周回燕的第三天,大齐传来消息:沈愿,殁了。七年后陆行周继位,改国号为周,娶了大齐的公主,沈言欢。又是一年春天,陆行周亲自上了周齐的战场,却在千钧一发之际,被她的皇后暗算,撒手人寰,周王朝,败。沈言欢一尺白绫,香消玉损。你所看之处,皆为假象。1v1,架空,结局并不是文案中的那样,文案是我乱编的。
  • 生引子

    生引子

    有些人不能去庙里拜拜,我就是其中一个。我从来都没想到,简单的一次去庙里拜拜,会让我就此陷入逃不出的棋局,也让我知道,从我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我只是个等待被启用的生引子。当诡异事件在身边层出不穷,当往事真相摆在面前,当频临随时没有明天之境,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圣芒使.zero

    圣芒使.zero

    夜空中的寒月如同心脏一般的跳动,在它碎裂之后,地球上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一场豪华盛宴的展开,带来的除了死亡的恐惧,还有绝强的进化,人类将跟随神的脚步……而脆弱的他如何面对这样的世界?“Red,成为我的bluelighter,你后悔吗……”風飒问道。
  • 双面王妃幸福史

    双面王妃幸福史

    苏小小穿越异世,成为将军府大小姐慕容雨烟。学医术,练武功,斗斗姨娘、整整庶妹,重拾温暖亲情。什么?还要和伪善美人较量,再打倒无良贵妃?更要寻找盅人凶手,闯苗疆去异国,被阴险男配绑架……慕容雨烟望着老天爷郁闷嘟囔:穿越而已,能让我的生活安稳点么?某王爷在旁边淡定答曰:能!~~~~~~~~~~~~~~~~~~~~~~~~~~~~~~~~~~~~~~~~~~~~~~~~~~~~~~~~~~~~~~~~~~~~~~~~~~~~~~~~~~~~小泣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会有人进来吗?478280774,这是读者群群号,不管有没有人,小泣会一直在,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