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89000000010

第10章 张培刚(1913—)

第一节 农家之子的哈佛之路

个人简介:

张培刚,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兼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发展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

1913年生于湖北黄安。1934年6月武汉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后,被选送到北平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1939年任浙江大学农业经济系讲师。1940年夏,张培刚考取清华庚款公费留美工商管理学科,于次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专业,1945年底完成《农业与工业化》论文,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该论文荣获哈佛大学1946—1947年度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还被收入《哈佛经济丛书》第85卷,于1949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不朽的博士论文暨专著,奠定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农业国工业化)的理论基础,被国际上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1948年,他出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和研究员。1949年他毅然辞去联合国的职务,并谢绝哈佛大学的邀请,重返武汉大学。新中国建立初期,张培刚曾任武汉大学新校务委员会常委、总务长兼经济系主任。1953年,任华中工学院建校规划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1957年任该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由于长期以来左的干扰,特别是十年浩劫,张培刚的学术工作一度中断。粉碎******后,年逾花甲、身为共产党员的张培刚,以惊人的毅力,著书立说,传道授业。20世纪80年代,面对西方发展经济学正在走下坡路,而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并未发展起来的现状,他再次扛起开拓创新的大旗,全面系统地提出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的思想,引导发展经济学走出困境。著有《清苑的农家经济》、《广西粮食问题》、《浙江省粮食之运销》、《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等。1992年,他主撰的《新发展经济学》,将发展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1913年7月10日,张培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的他一边随家人从事放牛、砍柴、插秧、割稻谷等各种农活,一边在乡下读私塾和小学。1925年春,小学毕业后的张培刚告别家乡,进入当时由董必武任校董兼国文教师的私立武汉中学学习。1929年春,只读了一年半高中的张培刚又跳级考入国立武汉大学的文科预科班,成为当年武汉大学唯一录取的文科预科生,并于第二年顺利地进入武汉大学经济系。当时的武汉大学集中了周鲠生、杨瑞六、皮宗石、任凯南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教授,张培刚因此在大学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国语、外语和专业基础。

1934年张培刚以优异的成绩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即被选送到当时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农村经济研究工作。在随后的6年时间中,他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走遍了河北、浙江等数个省份的乡镇和农村,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相继撰写了《清苑的农家经济》等四部著作,发表了40多篇农村经济、货币金融等方面的论文,这对他以后撰写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及其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941年4月,张培刚考取清华大学第五届庚款留美公费生。庚款留学是美英等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退还《辛丑条约》强加给我国的本已多收的巨额赔款,用于培养留美、留英中国学生的特殊留学项目基金。1933—1943年举办的六届庚款留美考试和1933—1947年举办的九届庚款留英考试是当时最著名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公费留学考试。张培刚是武汉大学考上清华庚款公费留美的第一人,也是该次考试所录取的仅有的两名文科类(分别为工商管理和经济史学科)考生之一。1941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但他始终在思考的是像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工业化的问题,于是一年后又由工商管理学院转到文理学院经济系学习经济理论、经济史和农业经济等课程。在哈佛期间,他师从蜚声国际经济学界的大师熊彼特、张伯伦、布莱克、汉森等。在这些大师的指导下,张培刚深入学习和研究当时经济学最前沿的理论。他在武大时就掌握英、法、德三门外语,使得这位中国学者能用最短时间闯过语言关,得以如饥似渴地博览经济学诸位名家的著作。当时官方公费每月只有90美元,战时又打八折。在极其艰苦的情形下,张培刚和他的中国同学吴于廑(历史)、韩德培(法律)凭借智慧和超群的毅力赢得同窗的尊敬,被并称为哈佛三剑客。1943年冬,张培刚获得了哈佛硕士学位,并取得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为了实现从小就立下的志向,探索贫穷落后的中国如何走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张培刚选择了《农业与工业化》这个题目作为博士论文。在这之前,世界上尚无一本著作甚至一篇论文,用一种系统的方法来探讨农业与工业之间动态的演进关系。为了能够方便地取阅任何书刊,通晓5种外国语的张培刚申请获得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房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阅读了大量德文、法文、英文等历史文献和统计资料,又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于1945年完成了这部20多万字的英文论文。这年冬天,张培刚顺利地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47年,张培刚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了哈佛大学1946—1947年度经济学科最佳论文奖和大卫·威尔士奖。

与他同样获得过大卫·威尔士奖的还有后来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扛旗人的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这之前,担任张培刚庚款留美考试指导老师、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大师陈岱孙先生也曾竞争过该奖,但最终还是与之擦肩而过,那年获奖的是张培刚在哈佛大学的老师兼经济系主任张伯伦。大卫·威尔士奖是哈佛大学最高奖,被经济学界尊称为小诺贝尔奖。张培刚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经济学家中唯一获得该奖者,也是迄今为止华人经济学家中获奖级别最高者。

第二节 85岁当上博士生导师

对中国经济落后状况的切身体会加上美国求学的经历,使张培刚先生深深体会到,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关键在于重视人才和教育,因此他愿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1945年年末,刚从哈佛大学毕业的张培刚就接受了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的邀请,决定回国任教,任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在他的号召和影响下,一批留美的同学和朋友随他回到武大任教,其中包括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的哈佛大学中和他并称哈佛三剑客的中国优秀留学生韩德培(国际法)、吴于廑(经济史),以及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现在依然是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的谭崇台先生。由于有了以三剑客为代表的海归派的充实,武汉大学经济系在全国盛极一时,大有超过当时国内经济学的头号学府南开大学之势。

1948年1月,为了亲自了解和搜集有关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情况和资料,继续研究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张培刚征得周鲠生校长的同意,应聘担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兼研究员。1949年2月,为了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张培刚毅然辞去了联合国的职务,并谢绝了他的两位哈佛大学导师布莱克和厄谢尔的邀请,从曼谷再次回国来到母校,继续担任经济系教授及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总务长、法学院代理院长。

然而,正当他准备施展自己的抱负时,历史却无情地和他开了个玩笑。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实行重大的院系调整,根据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精神,中南行政委员会决定在武汉建立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而武汉大学经济系等文科专业则停止了招生。这时有人推荐正在北京马列学院学习还没有卒业的张培刚担任华中工学院建校规划办公室主任兼基建办公室主任。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作为发展经济学之父的张培刚完全脱离了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干着与他的专业毫不相关的校园规划设计和基建工作,整天与沙石砖瓦打交道,几乎一天到晚都在工地上,也因此劳累成疾得了肺病,还出现肝硬化。

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开始时,张培刚在自我反省中说自己搞基建是不务正业,希望回到教学研究岗位上去,学校于是让他担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自此以后当了近10年的政治课老师。1966年**********爆发后,张培刚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受大肆批斗、抄家,他在哈佛大学当排字工赚钱买来的大量外文书籍和重要的文献资料也因此被毁了。而就在此时,美国又将《农业与工业化》一书再次出版发行,他的外国同行们的学术研究也正如日中天,并屡获诺贝尔奖。如曾与他同样获得大卫·威尔士奖的萨缪尔森因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获得197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79年刘易斯和舒尔茨又因在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他们的观点张培刚早就提出来过。

直到**********结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张培刚才得以重返阔别了近30年的经济学界。他以老牛奋蹄的精神,通过著书、讲学、频繁地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全面介绍西方经济学、西方管理科学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继续从事他钟爱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78年5月,张培刚被借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参加我国第一部《政治经济学辞典》的编撰工作,负责主编近30万字的外国经济思想史部分。第二年秋回到原华中工学院,担任社会科学部主任。张培刚说,自己一直站了30年,总算有张凳子可以坐下歇歇脚了。20世纪80年代初,将近70岁的张培刚在重病卧床的情况下,从抽屉里找出他的学生曾启贤和万典武早已翻译完却一直被藏了起来的《农业与工业化》,花了近10个月的时间将其修订、整理出版,使埋没了半个多世纪的这本书终于有了中文本,并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同。经济学家胡鞍钢在定期给政府部门编写国情资料时,就经常引用张培刚的理论。

1981年,原华中工学院为张培刚教授专门成立了经济研究所。他不顾年迈体弱,又开始投入到这所工科院校经济学科的开办和建设当中,并总结出版了《新发展经济学》。1998年,经过张培刚教授十多年的艰苦拼搏,原华中理工大学经济系申请的博士点终于批准下来,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这年张培刚已经85岁了。可以说,以85岁的高龄成为博士生导师在我国还绝无仅有。

启示: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同类推荐
  • 引领青少年的100个时尚生活故事

    引领青少年的100个时尚生活故事

    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现代科学呼唤“理解”科学的人才,现代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更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对待科学知识不但要有横向的了解,还要有纵向的理解,突破平面思维的束缚,到多维空间去邀游。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面广,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
  • 勇敢的小布头

    勇敢的小布头

    小布头是个小布娃娃。起初,小布头可胆小啦,为了成为勇敢的孩子,小布头经历了好多磨难:坐着冰凉的大车流浪,被不知多少个大白薯砸在身上;被四只坏老鼠扔起来又摔下,砰——啪!好几十次呢,疼不疼呀!还被老鹰啄起带到天上,扔到地下,被盖在厚厚的雪下面,冻死人了!可正是这些不愉快的经历,把他磨炼成一个勇敢的孩子。当他独自深入鼠洞救出小黑熊和布猴子,拿着一根大针和四只老鼠决斗时,连老鼠们都想不明白,那个被他们当成香点心的小娃娃,怎么会变得这样凶!
  • 陪伴孩子成长系列历险探秘故事

    陪伴孩子成长系列历险探秘故事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古往今来,它的浩瀚无穷让无数的学者为之苦苦探索,辗转难眠。那么,宇宙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呢?它的浩瀚无穷,到底来自于哪里……
  • 雨果创作出不朽巨著的故事

    雨果创作出不朽巨著的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中华成语故事(第五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五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其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有着历史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
热门推荐
  • 青春有梦你不在

    青春有梦你不在

    青春年华的必经之路,没有狗血,没有梦幻,就是简简单单的再现
  • 想一缕春风

    想一缕春风

    单薄的身体,脆弱的心灵,接受现实的洗礼,我们的心都要从弱小变的强大,只看你怎么面对。
  • 帝国将至

    帝国将至

    一个苦学十年一心只想飞起来的小子,踌躇满志下山之际,路遇化龙老蛇,大打出手的两人灵力尽失,从此结伴,相爱相杀,闯荡天下。这是一个可歌可泣,有爆笑,却又直击你泪点的帝国将至的故事。
  • 我在西游当妖僧

    我在西游当妖僧

    这是一个不信佛的和尚穿越到了西游世界,他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三藏,修魔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级穿越1935

    超级穿越1935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年轻人,因为一件偶然的事故穿越到了1935年。还有两年抗日战争就要爆发了,或许他可以用手中的东西为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做点什么。外星科技在手,还愁干不翻小日本?飞机大炮齐上阵,小日本们抱头滚!张志诚猖狂大笑…………本书正式更名《滇西大军阀》,依旧创世网!请看到的继续支持!
  • 无限重生之魔灵大陆

    无限重生之魔灵大陆

    数万雷霆洗礼大地,生灵险被灭绝迹,千年后,这片大陆再度恢复繁华,并被谓之魔灵大陆。两处绝禁之地,被欺瞒的人类,一个被隐藏的真相。获得无限重生能力的孟心踏上这片神奇土地,开始了一位传奇强者的崛起之路,并挖出了魔灵大陆被掩盖数千年的惊天秘密……
  • tfboys之盛夏的剩下

    tfboys之盛夏的剩下

    身为仇人的他(她)们,明明不可能相爱,为什么老天要这样捉弄他(她)们呢?还有方韵雅和王源的惊天大秘密。
  • 冥王血刹

    冥王血刹

    重生后的龙牧为了变强和他的灵宠一起走上了强者的道路,这条道路上充满了血腥,这是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