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45100000008

第8章 东山再起,乔布斯在外流亡的12年

NeXT公司,乔布斯的下一站

1985年夏天,尽管是苹果公司的创立者之一,史蒂夫·乔布斯还是在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甚至被迫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尽管他的最新发明麦金塔电脑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更在大学校园掀起一阵追捧狂潮,但这个产品似乎注定是个商业败笔。苹果公司曾乐观地预测,1985年麦金塔电脑的月销售量就能达到五万台,可是实际数字只有可怜的5000台,这个结果让人十分的尴尬,之前大肆宣传的产品现在却遭遇了商业滑铁卢,整个华尔街都认为这是乔布斯的责任。而且,乔布斯被赶出公司之后,苹果公司的股价立刻上涨。故而,对于这一结局的解读,外界普遍接受这样的看法:乔布斯被自己千辛万苦请来帮忙运营苹果公司的约翰·斯卡利炒了鱿鱼。在离开苹果后乔布斯曾向众多新闻界人士说:“苹果公司就像是我的初恋一样,就像所有的男人都会想念他们第一个深爱过的女人一样,我也会一直想念我的苹果公司的。在我看来,苹果公司一直会存在于我的心灵深处,因为我曾经在这里工作过,而且苹果公司的价值体系和信念是我从事商业活动的根基。即使我现在远离了苹果公司,苹果公司的其他员工也会和以前一样忠诚,他们仍旧会努力工作,并且还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而我也会感到我的根还是在苹果公司的。”

乔布斯证明了一个商业领袖可以像摇滚歌星那样成为大众膜拜的偶像,但也差点步了很多摇滚明星的后尘,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陨落。他也与大多数人一样,有过迷惘彷徨和自欺欺人的时光,特别是在刚离开苹果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他刚步入而立之年,手中持有的苹果公司股份超过一亿美元。要是为钱,他根本不用工作,而名望也早已是他的囊中之物,他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还被白宫授予过“国家科技奖”。身为普及个人电脑的功臣,乔布斯在美国的经济史上已占据了一席之地。此外,他还是美国流行文化的风向标,是媒体的英雄,是模范榜样,也是青少年眼中的万人迷。所以,在提起美国文化史的时候也不能忘了他。

在经历了一次短暂的迷失之后,乔布斯终于重新听到了自己发自内心的渴望,他渴望证明自己可以当好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渴望证明自己可以再创辉煌,也渴望向怀疑他的人证明自己之前的成功并非只是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巨大巧合。

接下来,乔布斯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他低价出售了自己所持有的苹果公司的650万股股票。要知道,这些股票占据了苹果公司所有股份的11%,价值超过了一亿美元。但是仅仅五个月的时间,乔布斯就将自己几乎所有苹果公司的股票都卖掉了,只留下了一股,因为这一股可以保证,只要在他愿意的情况下就可以列席苹果公司的股东大会。乔布斯这种疯狂的行为在让众人跌破眼镜的同时,也平息了外界一些针对他的谣言。此前,有人谣传乔布斯将会通过杠杆收购(即以少量的自有资金,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作抵押,筹集资金用于收购的一种并购活动方式)重新夺回苹果公司。事实证明,是这些人杞人忧天了,乔布斯压根没有那么想过,这时的他只想尽快走出苹果公司留给他的阴影而已。尽管如此,对于乔布斯出售苹果公司股票的举动,外界又有了各种各样的传言,没有人相信这个30岁的年轻人会坦然接受被赶出自己公司的命运。现在乔布斯手中掌握着这么多的资金,他要用它们来做什么呢?不久,这个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重新创建一家计算机公司。乔布斯给他的新公司取名叫“NeXT”,它的意思是“下一个”,寓意相当明显。乔布斯需要证明自己,他渴望向大家证实自己对未来计算机行业的设想是正确的,苹果公司将他驱逐是大错特错,他可以再次改变世界,而且他丝毫不掩饰这种渴望。

“我认为最能发挥我特长的就是设计新型电脑产品,这也是我喜欢的工作。”乔布斯后来这样说,“因为我喜欢做,所以我能够做得最好。”乔布斯从参与设计“蓝匣子”到设计苹果I和苹果Ⅱ电脑,然后是设计“丽莎”电脑,最后是“麦金塔”电脑,可以说这一路走来他的创造能量都有着释放的渠道,可现在他已离开苹果公司很长时间了。在经过认真地考虑后,他终于振作起来,他想要研发一种新产品,一种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和各大教育机构的新型电脑。这次他要全身心投入,努力地去开拓一条新的道路。

前面提过,乔布斯在招揽优秀人才方面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能力。巴德·特里布尔曾在麦金塔研发组里负责软件开发,当乔布斯计划重新创业时,特里布尔就是他考虑的第一个人选。令乔布斯高兴的是,特里布尔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而且,特里布尔还知道谁能够研发、生产这种针对教育界的计算机。他向乔布斯推荐了苹果公司的几个可能会帮助乔布斯重新创业的人,其中包括了里奇·佩奇和乔治·克劳,他们都曾经是麦金塔团队里的优秀工程师。他还建议找苏珊·巴恩斯,她曾掌管麦金塔团队的财政大权。还有丹尼尔·声因,他成功地创建了苹果电脑大学校园销售联盟,因此在苹果公司重组中,他被提拔为高等教育系统软件市场部的负责人。乔布斯在私下里向他的这五个老部下说明了要创建公司的情况,这些人都同意加入到他的队伍中,这让乔布斯又惊又喜。

乔布斯找的这些人有相当一部分都不是原先麦金塔研发部的核心成员,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都聪明过人,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但不像他们的领袖乔布斯那样个性鲜明,爱出风头。他们和乔布斯年纪差不多,30岁出头,都是年富力强、风华正茂,而且都是名校毕业,有着一流的教育背景。他们都希望能够参与创造出了不起的电脑产品,能够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创造的电脑连在一起,而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是不能够让他们实现这种理想的。正如特里布尔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想参与创业,我们都希望能够创立一家小型公司,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场所,而且还能够创造某种奇迹。”于是,乔布斯的一声号令,促使这些人又开始了新的创业,就好像回到了苹果公司创业的初期。他们信任乔布斯,乔布斯为他们铺的“路”,怎么会失败呢?大家一致同意加入新公司的确是出于盲目的信任,仅靠着对史蒂夫·乔布斯的信任,对他的领导力、创造力、驱动力和意志力的认同,他们都愿意投身这项充满风险的新事业。

就这样,好似一夜之间,乔布斯就“挖”去了苹果公司的“内核”。于是,苹果公司一纸诉状把他们告上了法庭,指控乔布斯一手策划了整个阴谋,其目的就是妄图偷走苹果公司的技术,破坏它的生意。但是在乔布斯宣布成立新公司四个月后,苹果公司就不得不撤销了对NeXT公司的指控。因为苹果公司的管理层发现这样剑拔弩张的讨伐自己公司的创始人——一个传奇人物,对自己的公共关系和形象没什么好处。苹果公司已经有了完美的“创世纪”,那么就不应该再给“亚当”泼脏水了。另外的原因是,苹果公司的指控还带来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惹上了官司,NeXT公司一直占据头版头条,使得这个刚起步的小公司俨然成了苹果公司的重要竞争对手。而且,对于NeXT公司的五位创始人和领袖乔布斯来说,遭到前东家的控告和诋毁,竟然让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更让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NeXT公司做出名堂。所以官司还没结束,他们就开始紧锣密鼓打造新公司了。

乔布斯要用无穷的精力和执著的精神来创立一家完美的公司,而且他似乎有取之不尽的钱和用之不竭的时间,所以他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的问题。这首先表现在,他付了十万美元给耶鲁大学70多岁的艺术老教授兼设计大师保罗·兰德,邀请他为NeXT公司设计商标。这笔设计费高得令人瞠目结舌,尤其是在NeXT公司还处于刚刚起步,没几个员工,没有产品,更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但乔布斯一意孤行,他要给他的新公司一个“开门红”。兰德给出的方案是一个黑色立方体的图像,以28度的角度斜立着,上面用鲜艳的橘色、黄色、绿色和紫色写着“NeXT”。那个显眼的小写字母“e”代表了“教育(education)、优秀(excellence)、专业(expertise)、杰出(exceptional)、激情(excitement)以及e=mc2。几乎所有的美国媒体都对这一商标设计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从中不难发现,公众仍然痴迷于乔布斯,对他的下一步动作充满了好奇,商业媒体也都很想知道乔布斯的下一步会怎么走。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哪个刚起步的科技企业能吸引那么多人的目光,承载那么多人的期待的。1968年英特尔公司创建时,几乎没有引起任何美国媒体的注意,即使它的创立人鲍勃·诺伊斯发明了硅芯片这一革命性产品。乔布斯是第一个像摇滚明星一般的商人,媒体渴望一窥他的新公司的庐山真面目,这样的态度就好像追星的青少年,梦想着能混进歌星的录音棚一探究竟。”

在为新公司聘用人才的时候,乔布斯就更加狂热了。他说,如果最后要录用一个人,那就得先面试100个人。他的面试条件相当苛刻,但总有天赋极高的人前赴后继地涌来,因为大家都想在乔布斯身边工作,并且和他再创辉煌。这样,乔布斯就可以在各路天才中随意挑选了。这些应聘者都是有理想、有激情、有干劲的年轻人,在他们看来,NeXT是一个立志改变全世界的团队,谁不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它的领袖已经证明了他可以改变世界,谁不愿意追随这样的人?而且,乔布斯的口号也很有诱惑力:我们在为教育事业而生产计算机,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工具,通过教育这一最强大的力量改变未来。我们已经找到了最有力的那根杠杆,现在就等着把它放到最合适的支点上。乔布斯甚至宣称,他们正在研发的新计算机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或许,它可以模拟微生物实验过程,不需要造价高昂的实验室,一个普通学生就能用计算机解开癌症的谜团。总之,乔布斯就是有这样的号召力,他们决定听从信念的召唤。

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落差,NeXT公司成立已经三年了。三年中,这家公司几乎没有做出任何一件属于自己的产品,但是花钱如流水。公司里的人都这样打趣自嘲:“三年了,唯一的成就是卖出去了几件文化衫。”尽管这样,乔布斯的“信徒”仍然没有失去信心:毕竟,麦金塔电脑不也是比预期晚了很久才最终推出吗?但也正因为麦金塔电脑的大器晚成,苹果公司现在才能每年赚到数亿美元。任何想要怀疑乔布斯的人,只要看一下微软公司仿制的麦金塔电脑的界面就能打消疑虑了。1988年,当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用户都必须面对一台黑屏电脑,瞪着单调乏味的加粗字体时,苹果公司的电脑却是以操作简单而著称,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鼠标,点击屏幕上的图像和窗口。与之相反,其他电脑的用户即使想要做些简单的事情,也必须先在键盘上敲击一串晦涩难懂的命令。微软公司的程序设计师企图模仿苹果电脑界面的外观与感觉,但是他们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问题却是层出不穷,让人无法信赖,更谈不上美感,所以在当时备受嘲笑,也没多少用户。比尔·盖茨的团队费了好大劲才迎头赶上乔布斯还在苹果公司时的成就。1992年,微软花了整整四年才推出Windows%操作系统,而且是一个差强人意的Windows操作系统,之后他们又花了三年,Windows95操作系统才首次登上历史舞台,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操作系统与当年的麦金塔电脑是惊人的类似。

即使如此,苹果在科技上的遥遥领先并不能说明乔布斯就可以永远轻易领先于盖茨,因为这时盖茨的财富已经开始让乔布斯黯然失色。回想当初,1980年,苹果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时候,乔布斯是持有价值过亿的股票的民间英雄,而盖茨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之后,以盖茨向IBM的个人电脑提供软件为开端,一路上可谓是势不可挡。到了1986年,微软公司股票上市时,盖茨手里的股票价值也能够以亿为单位了,作为计算机业冉冉升起的新星,他本人也登上了《财富》杂志的封面。当时,乔布斯的财富却急剧缩水。虽然都是计算机业年轻有为的领军人物,但这俩人对待商业和科技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盖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他敢于发布漏洞百出的糟糕软件,接受市场的批评和谩骂,接着他会在该软件的下一个版本中修补一些问题,再推出新的版本,然后再更新,如此循环。他会坚持己见,不懈努力,直到最后终于推出了一款优秀的软件。虽然这一路走来,荆棘遍地,让人愤怒、焦虑,甚至沮丧,但事实证明这个方法确实有效。盖茨重视行动,只要公司能卖出占领市场的产品,盖茨就会引以为荣。而乔布斯则大大的不同,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他每次推出的新电脑,一定是革命性的产品,必须要“技惊四座”。用乔布斯自己的话来说,新产品必须“好到不行”。他渴望巨大的飞跃,而不是一点点渐进式的前进。他希望能推出大家喜爱的产品,而不是那种因为没有别的替代品,用户才勉强接受的产品。他认为自己手下的工程师都应该是艺术家,在苹果的时候,这些工程师甚至还在麦金塔电脑的内部签字。他经常会用一句印度教和佛教的祷文来勉励自己的工程师:伟大的艺术家总会有出路的。毕加索的作品一定能卖出去。

然而,乔布斯想卖出自己的产品时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就像之前,麦金塔电脑固然是创造性的成功,但比他预期的时间多花了好几年。乔布斯本来计划在NeXT公司成立的18个月内,也就是1987年春天推出新公司的第一台电脑。但直到1987年年初,他们还远远没有完工。而且,乔布斯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不满足于在这台新机器上只实现一种突破,他想要的是革命式的产品。所以,在计算机软件方面,他换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从零开始,要争取写出最完美的软件代码;在产品的工业设计上,他也要独树一帜,最起码要像他自己的黑色保时捷那样的尊贵典雅、闪亮迷人;就连工厂也要修得体面气派,要和世界其他一流工厂一样实现全面自动化。总之,NeXT公司的产品必须集麦金塔电脑的所有优点于一身,而且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麦金塔电脑,作为乔布斯最早的作品,它的面世历经种种妥协,最终成品也并非十全十美,而这一次乔布斯有充足的金钱和时间,他要做出完美无缺的产品。而且,离开苹果的乔布斯再也不用想着如何去应对其他人的问询了,因为在NeXT公司里没有独揽大权的董事会,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他指手画脚、横加干涉。在这里,他一个人说了算。

但是即使是在自己的公司,乔布斯想要肆意地独裁也是要有代价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乔布斯投进NeXT公司的700万美元几乎用完了。公司的钱花得像流水一般,700万美元只支撑了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乔布斯的确还有一部分积蓄,再追加部分投资也并非难事。但是当时的NeXT公司最需要的是其他的投资者,这样不仅能给它提供资金,还能帮它在行业内树立起信誉。而NeXT公司给别人感觉是:这只是富人烧钱的消遣。乔布斯之前设想自己一人出资,这样就可以独揽公司的大权,避免发生像在苹果公司时那样的争斗。但是现在他明白过来了,让那些“精明人”给新公司投资一部分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于是他开始接触各类风险资本家,这些人专门投资科技业的新公司,他们会评估风险,最终决定是否注资。乔布斯表示愿意出让自己10%的股份,来换取300万美元资金。但之前踊跃的投资者们现在却踌躇了,因为NeXT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卖出去一件产品,更谈不上有任何收入。迫于这种压力,即使是自诩为毕加索的乔布斯也不得不加快了NeXT电脑的研发进程。

在1989年,姗姗来迟的NeXT电脑终于亮相了。因为这种电脑的技术含量相当高,所以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它的优点是,采用了页面显示软件,所以显示器的屏幕显得简洁、活泼,字体也显得格外清晰。然而不幸的是,当客户打算购买的时候发现,较它的优点而言,这种机器的缺点同样的明显,那就是能量明显不足,而且使用的还是黑白屏幕的显示器。因此,NeXT公司生产的这种新电脑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多么大的波澜。在当时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IBM公司的OS/2操作系统之间的竞争一直在激烈地进行着,而NeXT公司独家生产的、独具一格的NeXTSTEP操作系统好像与这场争斗没有任何关系。最终,NeXT公司只是向一些大学的计算机系销售了少量的电脑,而且始终没有将这种电脑的应用软件开发出来。相比之下,苹果公司一天卖出的电脑数量都要比NeXT公司全年卖出去的多。NeXT公司挥霍资金,造成巨大亏空,接下来乔布斯又经历了信任危机,他从神坛上摔了下来,似乎所有人都要离开这家公司了:销售经理、市场部负责人,甚至就连当年和他一起创业的五个人也走掉了四个。眼看着20世纪80年代就已接近尾声了,NeXT公司的电脑在开始时显得前景美好,但现在它好像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长河中无足轻重的“小东西”。

在NeXT公司总部的会议上,乔布斯望着人越来越少的行政团队里那些留下来的残兵败将,用痛苦而又欣羡的语气说道:“这里的每个人都可以离开公司,除了我之外。”1993年2月10日,NeXT公司宣布关闭工厂,停止计算机业务,并裁掉了大部分的员工。许多回收商和二手家具交易商来到NeXT公司的工厂,竞价买走了剩下的东西。他们出价买下了上百样摊在水泥地上的拍卖品,还以极便宜的价格买下了工厂的椅子、垃圾桶、碎纸机和超大显示器。

一家报纸的记者来到NeXT公司总部采访乔布斯。这位记者开门见山地问道:“关闭工厂,这一举动是否意味着NeXT公司已经彻底失败了?”之后,《华尔街日报》也用头版报道了乔布斯,报道是这么写的:“史蒂夫·乔布斯从巅峰跌落,一蹶不振,但他仍徒劳地奋力挣扎,想证明自己仍然在计算机业举足轻重。”这无疑给了他残酷的一击。此时,乔布斯的梦想宣告流产,他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到1993年年底,乔布斯已经彻底离开了公众的视线。难道史蒂夫·乔布斯真的已经失去“魔力”了吗?

皮克斯,当技术和艺术相遇

对乔布斯而言,NeXT公司的失败,使一切都糟糕透了。追随者弃他而去,朋友不再信任他,就连曾经对他青睐有加的媒体也开始对他大肆批评了。他的钱用光了,一大笔财富就这么挥霍殆尽了。回想过去的几年,他赚了好几亿美元,而如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短短几个月内,什么都没有了。他20多岁时,腰缠万贯,享誉全球,如今他三十几岁了,却成了什么?过气人物?是个一时走运、没法从头再来的家伙?或者是由于傲慢自大而自毁前程的落难英雄?他曾发誓要证明自己,年纪轻轻在苹果公司取得的成就绝非侥幸,董事会把他踢出公司是错误的决定。他完全可以再立门户,创建另一个大公司,再一次用革命性的产品改变世界。但是,经过七年的痛苦挣扎后,乔布斯新投资建立的NeXT公司却为他迎来了在美国商界最令人震惊的惨败。无论从精神方面、心理方面,还是从经济方面来看,乔布斯都处于悬崖边缘,处境岌岌可危。他觉得自己进退两难,如果放弃了,就等于承认自己无法从头再来,无法独自干出一番事业,就等于承认之前的成功或许都是靠运气取得的,这么一来,乔布斯又觉得颜面尽失,他不甘心。

就在短短的两年后,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乔布斯以胜利者的姿态重新回到聚光灯下。他的钱又回来了,而且比以前还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帮助乔布斯东山再起的竟然是他名下的另一家公司——皮克斯。这家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在1995年11月推出了首部由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后,轰动一时。就在该电影发行的第二周,皮克斯公司上市了,投资商争先恐后地购买该公司的股票。持有该公司70%股份的乔布斯的身价立刻飞涨,高达十亿美元,这比他在苹果公司上市时的身价要高得多。假如说乔布斯仅仅创建了一个纯粹的计算机公司,比如说NeXT公司,他可能会真的走向失败,而事实上他开创了一个领域。

如果有人想要涉足一个以前从未涉足过的产业领域,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呢?让史蒂夫·乔布斯来回答我们吧!这位计算机产业界的精英,又是如何成为好莱坞电影界的一个角力者的呢?

当他的NeXT公司迅速垮下去,很多人都预料到他会身无分文地流落街头的时候,乔布斯却绝处逢生了。因为,他碰上了很好的机遇——计算机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电脑动画制作,并意识到了如果想要获得真正的成功,可以依靠的不是计算机的硬件,也不是软件,而是用户的体验、感觉,因为这才是成功的根本。事实上,也只有当乔布斯身处技术领域之外时,他才能重新发现自己的巨大能量。就像在他的带领下设计的麦金塔电脑不但在个人电脑世界里独树一帜,而且也引发了用户在电脑使用方式上的变革一样,接下来,他要通过创建皮克斯动画电影公司来改变一种文化、娱乐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但找到了重新走向辉煌的“秘诀”,也再一次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乔布斯”。那么,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1985年的夏天,当时的苹果公司正处于失势的境地。苹果公司的员工艾伦·凯建议他一同拜访自己的朋友埃德·卡特穆尔。卡特穆尔当时是乔治·卢卡斯电影制片厂电脑部门的负责人。卢卡斯影业电脑部门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个团队研发定制电脑,使之能够将实景电影胶片上的图像数字化,并融入特效;还有一个负责制作动画短片的电脑动画团队,这是皮克斯的前身。所以,皮克斯的历史远比公众认知的长。当这家小公司还是乔治·卢卡斯的电影公司旗下电脑动画部门时,便始终在电脑绘图应用上进行着创新。然而,乔治·卢卡斯在看过该团队制作的动画短片《安德烈和威利的冒险》后,认为人物设计过于简单,情节也非常单薄,以至于他无法从电脑动画的原始状态想到它未来可能的样子。因为他需要的是能够直接运用的技术,也希望他的绘图团队能够制造出电影制作工具,而不是电脑动画电影。后来由于乔治·卢卡斯陷入了一场由离婚案引发的财产纠纷中,这个电脑部门在他的理念中又显然是无所适从,所以他决定将这个电脑部门包装成电脑硬件公司并找下家卖掉。

1985年的秋天,卡特穆尔和皮克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阿尔维·雷·史密斯决定由他们自己买下这个部门并寻找投资者。多方碰壁后,他们打电话找到了乔布斯,乔布斯表示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决定:由乔布斯出资购买多数股权,并担任董事长,但要由卡特穆尔和阿尔维来运营。“我之所以想收购这个部门,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计算机图形。”乔布斯后来回忆道,“看到卢卡斯影业电脑部门这些人的时候,我意识到,在融合艺术与技术的领域,他们真的是走在了其他人的前面,而这个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兴趣所在。”1986年1月,双方达成了最终协议。协议约定,乔布斯投资1000万美元后,可持有该公司70%的股份,其他股份分配给埃德·卡特穆尔、阿尔维·雷·史密斯及其他38名创始员工,包括前台接待。因为该部门最重要的硬件就是皮克斯图像电脑,所以新公司便以此命名,皮克斯公司诞生了。

在皮克斯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乔布斯没有进行过多干预,而是让卡特穆尔和阿尔维自行掌管皮克斯。但是,由于个性使然以及控制本能的驱使,乔布斯很快就变成了强势的角色。他一直都很欣赏硬件和软件的整合,皮克斯的图像电脑和渲染软件就是如此。针对皮克斯公司硬件和软件的未来,乔布斯提出了一堆想法,有的合理,有的古怪,但大都缺乏现实性。比如在硬件方面,最初,皮克斯图像电脑售价12.5万美元,乔布斯要求皮克斯开发一款成本更低的图像电脑,售价在三万美元左右。他想要把皮克斯的电脑卖给大众市场,然而,从始至终,皮克斯电脑从未完全进入普通消费者市场。因为它们售价太高,而且专门为之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也不多。在软件方面,乔布斯认为,皮克斯的软件也应该像硬件那样,尝试进入大众市场,而不是仅限于专业市场。在他的要求下,皮克斯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语言和界面,名为Render Man。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普通消费者对这种能让他们渲染出逼真图像的昂贵软件并无兴趣,Render Man也没能成功进入大众市场。

皮克斯的硬件和软件产品线都失败了,为了防止公司亏损,乔布斯下令进行一轮大规模的裁员。他缺乏对待他人的同情心,冷酷地执行了这一决定。然而,他坚持保护皮克斯的动画制作部门,而且在后来的几次最艰苦的危机面前,他也没有丝毫的动摇,最终,他这一举动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后来乔布斯表示,回首过去,如果当时自己能知道得更多,就会更早地专注于动画,而不会费心去推动皮克斯的硬件和软件应用。但如果乔布斯早就知道硬件和软件都不会赢利,那么他也不会去接手皮克斯了。正如他所说:“命运似乎诱骗我去做这件事,而这也许是为了把它做得更好。”

乔布斯在1986年低价收购了卢卡斯电影公司旗下的电脑动画部,也就是后来的皮克斯。十几年过去了,皮克斯建立了自己的动画王国,用逼真的动画形象影响了世界观众。细数背后的艰险和故事,乔布斯到底为皮克斯带来了什么?他是如何把一个小小的动画部打造成举世瞩目的动画王国的呢?

皮克斯得天独厚的软硬件开发能力和对艺术家的包容令该公司注定要走上一条与其他电脑公司不同的路。但正因为有了目光独特的乔布斯,皮克斯才得以重生,从一个小IT公司蜕变为征服世界的顶级电脑动画长片工厂。皮克斯的数字动画业务——制作动画短片的团队——最初只是副业,其主要目的是对外展示自己的硬件和软件。由曾在迪斯尼工作过的约翰·拉塞特负责这个团队的运作,他对于艺术的完美追求与乔布斯不相上下。乔布斯入主皮克斯后,拉塞特开始和他分享彼此对于图形设计的激情。“我在皮克斯是唯一的一个艺术家,因此和乔布斯在设计感觉上有很大共鸣。”最后,乔布斯决定,为了展示皮克斯的硬件和软件,应该让拉塞特制作一部动画短片,参加1986年的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绘图专业组大会。当时拉塞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盏台灯,于是他就把这盏台灯用做图形渲染的模型。虽然最后的成片只有两分多钟,但是它讲述了一个故事——台灯爸爸和台灯孩子把一个球推来推去,后来球爆了,小台灯很伤心的故事。

乔布斯特意和拉塞特飞赴大会。《顽皮跳跳灯》赢得了观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并被评为了最佳影片。乔布斯在结束时欢呼道:“我们的电影不仅仅拥有最好的技术,而且是唯一有艺术内涵的。皮克斯的杰作融合了艺术与科技,就像麦金塔一样。”《顽皮跳跳灯》还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虽然最终该短片没能获奖,但是这使乔布斯下定决心从此每年都要制作一部新的动画短片。

1988年春,皮克斯公司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了,资金实在太紧张了,于是乔布斯召集了一次会议,宣布全面深度削减开支。会议结束后,拉塞特及其动画团队向乔布斯要更多的钱来拍摄另一部短片。如果乔布斯同意了这个项目,那就意味着他必须再从自己腰包里掏近30万美元出来。乔布斯问他们是否已经有了故事版本,拉塞特立即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故事以一个单人乐队玩具小锡兵的视角展开,它遇见了一个让自己又爱又怕的人类小宝宝。于是,被这个故事感染了的乔布斯妥协了。当然,回报也是丰厚的,《锡铁小兵》赢得了198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是首部获此殊荣的电脑制作动画短片。这使得迪士尼公司也不得不重新重视起拉塞特这位动画天才了,他们请求拉塞特重回迪士尼。但是,拉塞特感激乔布斯对自己的信任,认为皮克斯才是自己能够创作电脑动画的唯一地方。于是,迪士尼只好反过来开始接触乔布斯这位皮克斯的掌门人,希望可以签署制作协议。

至此,乔布斯已经在皮克斯投入了近5000万美元,占其离开苹果时所拿到钱的一半以上。不过,对于艺术和科技融合所能作出的成就,乔布斯倾注了他全部的浪漫之爱。迪士尼电影部的负责人杰夫·卡曾伯格和乔布斯两人之间光是谈判就花了好几个月。卡曾伯格坚持要皮克斯授权迪士尼使用其专利技术制作3D动画,乔布斯也有他自己的要求:皮克斯要对制作的电影及其角色拥有部分所有权,并共同控制影片版权和续集。卡曾伯格回应说:“如果那是你想要的,我们就不用谈了,你现在就可以走。”乔布斯没走,他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让步。因为当时皮克斯正濒临破产,远远比迪士尼更需要这次合作。1991年5月,双方达成了最终的协议,其中规定:迪士尼将完全拥有影片及其角色的版权,会给皮克斯大约12.5%的票房分成,由迪士尼控制创作权,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很少的违约金为代价停掉这部影片,有权利(而无义务)制作皮克斯接下来的两部电影,也有权(不一定跟皮克斯一起)用该影片的角色制作续集。

在确定和迪士尼合作后,动画天才约翰·拉塞特又有了新的创意——“玩具总动员”。灵感来自他和乔布斯共有的一个信念:产品是有灵魂的,是为了一个使命才被生产出来的。玩具,它们的使命就是供孩子们玩耍,因此它们的恐惧就是被抛弃或被新的玩具所取代。所以,由一个最受喜爱的旧玩具和一个闪闪发亮的新玩具搭档出演的兄弟电影,是极富戏剧效果的。经过反复的讨论,两个玩具主角的名字最终分别被定为“巴斯光年”和“胡迪”。在早期试镜时,皮克斯制作的动画显示了惊人的技术水平,例如有一幕,胡迪在一个梳妆台上,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来,影子投在他的格子衬衫上,而这个效果是不可能通过手工渲染来实现的。

1995年11月,《玩具总动员》上映了,共举行了两场首映式。迪士尼在洛杉矶的埃尔卡皮坦大剧院举办了一场,当晚的活动和邀请嘉宾的名单基本都是迪士尼决定的,乔布斯没去参加。第二天晚上,乔布斯在旧金山租用了与前者不相上下的雷根西剧院,举办了他自己的首映式。到场嘉宾不再是影星,而是硅谷的那些大腕:拉里·埃利森、安迪·格鲁夫等。从这种双首映式的安排上可以看出,有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正在隐约的突显出来:《玩具总动员》究竟是一部迪士尼电影,还是一部皮克斯电影呢?

《玩具总动员》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和业界认可。该影片打败了《永远的蝙蝠侠》和《阿波罗13号》,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美国国内收入1.92亿美元,全球总收入3.62亿美元。乔布斯再次春风得意起来,这时对他来说,唯一的问题就是,《玩具总动员》的评论家们谈论的是“迪士尼传统”,而不是皮克斯的出现。乔布斯想要强调《玩具总动员》是一部皮克斯电影,他想说明这个新制片厂的诞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自从《白雪公主》出品以来,每一家主要的电影制片厂都在试图打入动画产业,而到目前为止,迪士尼是唯一一家做出动画长片而且大获成功的,而皮克斯现在成了第二家。”乔布斯立场鲜明地把迪士尼说成是皮克斯电影的发行商。他甚至说:“我们皮克斯的人是干实事的,你们迪士尼的人都是笨蛋。”但是,究竟还是底气不足。为了能和迪士尼平等地坐下来谈判,皮克斯必须有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这样才不会一直受制于人,所以,皮克斯迫切的需要一次成功的上市。

皮克斯股票公开发行在《玩具总动员》上映整一周后进行。那年早些时候,乔布斯还曾经希望把皮克斯卖掉,收回他投资的5000万美元。而股票公开发行第一天结束时,他持有的公司80%的股票价值就已经涨到原来的20多倍,达到惊人的12亿美元。股票上市的成功意味着皮克斯没有迪士尼的资助也能独立的完成电影了。

在皮克斯成功上市后,乔布斯认为自己终于有足够的砝码与迪士尼再次谈判了。他们之前签的是三部电影的合同,皮克斯刚刚制作了一部。双方都有自己的杀手锏。乔布斯说,如果迪士尼不同意跟皮克斯重签合同,一旦原定的三部影片完成,皮克斯就会去跟另一家电影公司合作。而迪士尼手里的砝码则是,一旦那样,迪士尼就会自己制作《玩具总动员》的续集,继续使用胡迪、巴斯以及所有拉塞特创造的角色为自己盈利。最终,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双方达成了和解方案。迪士尼同意皮克斯为将来制作的电影注入一半资金并享有一半利润。到1997年年初,他们签订合同——未来十年制作五部影片。

回首看来,乔布斯是这桩买卖的最大赢家。他在皮克斯最困难的时刻收回了员工股票,凭借惊人的预见性促成了皮克斯与迪士尼的伟大合作。皮克斯虽是卢卡斯的“弃妇”,却被乔布斯捧为“贵妇”,即便是始终对皮克斯若即若离的迪士尼也在后来的十几年里懊悔不已,在2006年不得不以74亿美元的天价买下了皮克斯,乔布斯从此成为手握迪士尼7%的股份的第一个大股东。倘若没有乔布斯,今天的皮克斯可能仍是一个在专业图形图像软硬件领域小有名气的公司。尽管乔布斯与皮克斯后来分手,但乔布斯给皮克斯带来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皮克斯的传奇中包含着许多伟大的元素,而作为投资人的乔布斯在商业上的独具慧眼和老谋深算,不仅仅给了皮克斯资本与精神上的支持,更使得皮克斯在与迪士尼的明争暗斗中壮大了自己。不过,人们最容易忽视的还有皮克斯与众不同的组织形态,这才是皮克斯创造力长盛不衰的基础与核心。正是这些组织形态与企业文化的颠覆性创新,为皮克斯真正震撼好莱坞,甚至全球整个动画电影行业,提供了永不枯竭的能量。

在某种程度上,乔布斯还为皮克斯注入了一股雄狮般的勇气和力量。同苹果公司一样,皮克斯里尽是一群盲目乐观的电脑迷。在乔布斯近乎苛刻的管理下,皮克斯也如苹果一样有了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乔布斯重新打理皮克斯时精简了编制,开拓了销售渠道,调整了结盟力量,并推崇精英人才文化。当皮克斯走入正轨后,乔布斯全情投入到苹果的怀抱。大部分时间里,皮克斯由引领其走向辉煌的约翰·拉塞特掌舵。与乔布斯不同的是,拉塞特尽量给艺术创作者以自由空间,皮克斯的企业文化也有着难得的轻松氛围。皮克斯公司内部更像是个巨大的游乐场。乔布斯希望皮克斯可以发挥在图形图像上的优势,接下制作电影动画任务。乔布斯的实用主义和创新精神始终是皮克斯的制胜法宝。乔布斯早将自己的商业敏感和富有预见性的灵魂注入了皮克斯。所以,离开乔布斯后,皮克斯在他架好的轨道上航行得一帆风顺。

毋庸置疑,乔布斯是皮克斯神话的缔造者,那么,反过来,皮克斯之于乔布斯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1995年感恩节,皮克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该影片以1.92亿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纪录,成为年度北美票房冠军,在全球也缔造了3.62亿美元的票房纪录,还为导演约翰·拉塞特赢得了“奥斯卡特殊成就奖”。除了上述这些辉煌的成就,其实对于乔布斯本人更有别样的意义。这部电影使乔布斯拥有了十亿美金的身价,而当时已经濒临倒闭的苹果公司高管层在看到了乔布斯于“皮克斯”取得的重大成功后,开始恳求这位元老回归苹果重整山河。1996年12月乔布斯终于重返苹果公司,从这之后苹果开始走上了一条新的战略发展道路。这之后的皮克斯作品中,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苹果公司的身影。

很显然,乔布斯在为皮克斯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的同时,皮克斯也成了乔布斯事业第二春的推进器。在乔布斯的职业生涯中,他因创造伟大的产品而闻名于世,他创造伟大的公司和品牌价值的能力同样不凡,他创造了这个时代最好的两个品牌——苹果和皮克斯。有人说苹果用艺术创造科学,皮克斯用科学创造艺术。此话不假。简约实用的苹果产品从来不做跟风者,苹果在创新方面肩负着改变世界的责任。皮克斯则通过电影作品不断向公众证实电脑为艺术提供的无限可能。乔布斯已经把自己的印记深深地烙在了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种产业领域里,但是,这才仅仅是个开始,还有更广阔的领域等着他去开拓呢。

同类推荐
  • 大败局(全新修订版)Ⅱ

    大败局(全新修订版)Ⅱ

    《大败局2》解读九大著名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原因:“中国第一饮料品牌”是如何陨落的?家电业最具现代气质的公司,是怎样被肢解和蹂躏的?中国民营企业的航母,为何会彻底沉没?股市庄家如何布下资本迷局?最具想象力的汽车革命为什么会一夜流产?房地产最大的黑马失陷何处?最低调的钢铁公司如何迎来最致命的打击?中药业的领头兵因何溃不成军?资本狂人究竟是在点燃全民的热情,还是在玩火自焚?在《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
  •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最佳企业培训图书,树立和谐与共赢的工作理念,缔造主人翁精神的行动指南。
  • 大客户销售24大妙招

    大客户销售24大妙招

    要赢得这些大客户并牢牢抓住他们,是每一个企业最关键的重要任务,本书行文简洁,同时借助画龙点睛的框架语言,详细论述如何收集大客户资料、制定有效的大客户拜访计划,如何与大客面议洽谈,如何进行大客户关系管理,如何贡献更多的利润,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 如何进城找工作

    如何进城找工作

    本书用讲故事的方法,通过1个典型农民进城找工作的过程,组成7天故事每天讲一个方面,另增加附录——实用信息供查询。
  • 这是CEO的菜

    这是CEO的菜

    本书融商业理念、经营战略、产品营销、制度完善、品牌创建、危机处理、发展趋势于一体,以案例介绍加分析评论的形式介绍了企业经营中诸多不可或缺的基本常识。书中各篇文章均围绕典型实例展开评论,其中不乏乔布斯、杨致远、盛田昭夫、稻盛和夫、凯恩斯、德鲁克、苹果、海尔、索尼、塔塔等众多成功人士和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热门推荐
  • 血月擎天

    血月擎天

    战神起,大地灭,为爱而生,为爱而战。一个少年怎么凭自己的双手把握命运?爱恨交错的世界,魔与神共舞。逆天之剑,谁人与唤?
  • 末世最强生存者

    末世最强生存者

    未知能量入侵,地球爆发灾难。活人变成行尸,动物进化为蛮兽,更有未知文明入侵……人类不再是生物链最顶层,活着变得格外困难。在末世之下,弱者,只会被死神选中。只有强者,才能拥有一切。想活下去,那就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而我,是末世最强的生存者!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只有一个:成为最强的那个人!!!
  • 穿越诸天女尊世界

    穿越诸天女尊世界

    公子颜如玉,美人是无双,男子牧尘穿越时空,来到了女尊世界。
  • 暗恋的一天

    暗恋的一天

    林英从来没想过向张昊告白,喜欢这件事是她一个人的。
  • 天道废材

    天道废材

    凌云镇传奇天才云天,上古神脉,天道传人……
  • 穷水恶谈

    穷水恶谈

    穷山恶水,来自遥远的将来,还是早已尘封的过往,真假自辨。
  • 绝世天主

    绝世天主

    方石于这个仙道大兴的世界苏醒,却发现自己成为了仙门共敌。只因他得到失传已久的传承,成为了新的天山之主。过去曾打压仙道、册立人王的天主们令他举步维艰,万仙来敌,唯有争战。“你曾说不在乎这世界与万民如何,但到了这种时候,还是要一个人挡在前面……这是不是所谓的傲娇?”这是个一个人挑战全世界的故事,主角才不是傲娇也绝不是妹控,只是喜欢的人里恰好有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而已。
  • 花火青春

    花火青春

    一个灰姑娘,一个白马王子,一段父代恩怨,一个忧伤童话……如果灰姑娘褪去华丽的伪装,只有素净模样,他和王子的美好结局会不会来得那么容易……能和你相遇是缘分,能陪你一起到老是幸福,他要她的生命中都要有他……书友们,多多益善,真实的童话故事,可遇不可求,精彩等着你来看,在此谢过……
  • 恐怖未满

    恐怖未满

    亲身经历加上都市传说等于一点点的恐怖。。
  • 天之上

    天之上

    生命若可以重来,她多想自己从来没有到过鄂亲王府,那样,他便可一生不羁,霸道,为所欲为,而不似现在这般,躺在这棕木棺材里头,冷冰冰,孤零零,再也叫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