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69600000015

第15章 紫砂明细(1)

中国人喜欢饮茶,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人饮茶,讲究好的茶具。中国茶具是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进化。紫砂茶具的兴起和发展,是与我国茶叶的产地、饮茶的习俗、煮茶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协调的茶具的变化息息相关,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千年来,每一件精美的紫砂茶具的问世,无不是将生活注入其中,将人们的爱好、追求与审美心态注入其中。因此,妙壶佳茗给予人们的不只是唇齿啜饮间的满足和享受,而且还使人把握一个爱不释手的含有丰富想象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视觉形象。

鉴于紫砂的特殊性能,历史上又多作茶具,因此,中国紫砂茶具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概括了中国紫砂陶器发展史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茶事渊远流长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故中国素有“茶的故乡”之称。

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的古称)而解之。”神农时代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就发现了茶叶具有解毒功用,而被引为药料,生煮羹饮。

殷商时代,中国出现了茶树的裁培技术,茶种得到改良,茶叶作为祭品、药品和茶食之用,见著于古代的文献记载。

汉代,中国的饮茶风气渐盛。据《华阳国志》中有关“武阳买茶”的记载,茶叶作为一种商品饮料,已在社会上流通,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饮料。那时的人们“烹茶尽具",用罐釜一类粗陶煮茶,用耳杯一类细泥釉陶饮茶。

唐代,“茶圣”陆羽总结了中国茶事的经验,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国的制茶工艺和饮茶艺术,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茶农用蒸青法制饼、团茶,使茶品日新月异,于是乎上至宫廷皇家,下至庶民布衣,饮茶风糜于世。嗜茶人把茶具的配置,放在分重要的地位。韩亻屋的《横塘》诗有:“蜀纸麝煤添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之句。“越瓯”是指越窑青瓷茶具。在诗人的眼中,用青瓷茶具,茶香得以透发,茶色清芬可爱,煞是惬意,具有耐人寻味的特殊功效。

宋代,饮茶蔚为时尚,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可见人们一日也离不开茶了。更有情趣的是,那是盛行“斗茶”。所谓“斗茶”,其实是人们用以品饮茶叶质量的一种技艺和方式。参加斗茶的人,自带茶叶及茶具,通过候汤、点茶、品尝等程序,决出胜负,看谁家的茶质最好。斗茶时,为充分显示茶色的透沏、鲜白,故茶具宜黑,以建窑烧制的黑釉兔毫盏最负盛名。元代大画家赵孟兆页创作的《斗茶图》,形象生动的刻划了斗茶时的情景,引人入胜。也正是在宋代,紫砂新品出现在荆溪一隅,开始被少数文人所关注。

明代,中国制茶技术又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品名茶迭出,出现了散茶独盛的局面。明人陈师在《禅寄笔谈》中说:“杭俗用细茗置瓯,以沸汤点之,名日‘撮泡’”刀,说的就是用散茶直接冲泡的饮茶新法,一改唐、宋时用茶饼或茶团研碎成末,再放入釜中烹煮后饮的旧法,省去了研磨和烹煮的麻烦,即简单方便,又能使饮者品尝到各种散茶的原有芳香。因此,与散茶息息相关的瓷壶和紫砂壹倍受推崇。据明大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的记载载,紫砂茗壶的盛行,就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的。“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江苏宜兴产的紫砂茶具,愈来愈被人们所器重。

清代,中国制茶工艺精益求精,茶的花色品类,层出不穷,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花茶、砖茶(又称紧压茶),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真可谓“名茶非凡品,韵味令人忆”。由是中国茶事,又有了更高的境界,并以亲近、自然、平易、世俗的风貌,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精进并具艺术美的紫砂茶具与各种名茶结合,更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情趣。紫砂茶具已不仅是文人墨客品茗和鉴赏的器具,也被宫廷皇室看中,成为了“贡品”。难怪嗜茶如命的乾隆皇帝有“芳茶冠六情”之句,每当“圣上”出京巡视,都要随从携带上题有“乾隆年制”底款的紫砂壶和装在藤编提盒里的成组饮茶用具呢!不难想象,每当你也用上等的名茶,配以精美绝伦、古朴高雅的紫砂茗具,一面细啜品香,一面观赏紫砂器别出心裁的造型艺术时,你的生活艺术境界,美的追求,也必定会得到美妙的陶冶和升华。

二、宜兴紫砂何时兴起

宜兴,位于江苏省的太湖之滨。距宜兴东南约十五公里的丁蜀镇,自古盛产陶器。近千年来,紫砂陶器经过产生、发展的历程,经久不衰,在江西景德镇“瓷都”之外,又形成了江苏宜兴“陶都”,从而享誉中外。

宜兴,春秋战国时称“荆”,“”与“溪”字相同,源于境内苍山的一条清溪得名。秦统一后,改称“阳羡”。晋惠帝时,又易名“义兴”,封给功臣周王己,因他曾三起义兵救晋,故得此封赏。到北宋太宗时,为避讳帝名,逐将“义”字改用发音相近的“宜”字,才称“宜兴”,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我们常见宜兴产的紫砂器上刻有“荆溪”,“阳羡”款铭的,便是展示其古代地名的。

紫砂陶器,是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烧制而成的无釉细陶器,称作“紫砂器”,又简称“紫砂”。其颜色多呈紫褐、朱砂红和葵黄等色。它的产生,晚于陶、瓷,属澄泥陶系。

宜兴紫砂陶器的兴起,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传,很早的年代,有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来到宜兴境界。

他每天都要去一些村庄,大声地叫卖富贵土:“谁来买富贵土呀?买了就会大富大贵!”村子里的人,以为他是个疯子,讥笑了之。

后来,僧人改换了叫卖的方法:“卖富贵土啦!富土不贵,买了保你发财!”谁不愿发财致富呢!由是有一些村民问他:“从哪里搞来的富贵土?”僧人便把村民引到附近的青龙山、黄龙山和白砀山中,并指给大家说:“这些山中的洞穴里,都埋藏着富贵土。”

说罢,僧人披上锦缎伽娑,云游而去。

经过僧人指点,村民们果真找到了富贵土。从此,这里的人们便用富贵土烧制各种陶器器皿,开创了宜兴紫砂陶业的非凡史业。

历史上的传说,往往有其可信的深刻内涵和现实的意义。富贵土的传说故事,给人以肯定的启迪,那就是宜兴蕴藏着丰富的制作紫砂陶器的原料,并很早被人们发现和利用。宜兴紫砂泥料奠定了紫砂陶业经久不衰的坚实物质基础。

富贵土,当地人称五色土。它深藏于地下二千米的岩石层下,紧紧夹缠在一种称为甲泥的泥层之间。开采出来,经过精选、炼泥,成形、烧窑,才能成器,供人们享用。

紫砂原料色泽多变。本身的颜色已有多种,经过烧成,又会呈现各种色彩。如“紫砂泥”呈紫红色和浅紫色,肉眼可见含有云母微粒,烧成后为紫黑色或紫棕色;“绿泥”呈灰白色和灰绿色,烧成后为浅灰色或灰黄色;“红泥”呈红棕色,烧成后为灰黑色。

若以行话说,紫砂器的成型颜色有几十种之多,如海棠红、枣红、朱砂紫、葵黄、墨绿、白砂、梨皮、淡墨、沉香、水碧、冷金、闪色、葡萄紫、榴皮、豆青、紫铜、青蓝、琅王于翠、铁灰铅等等。因此,紫砂器即便是不施釉色,仅凭自身的天然色泽,就很高雅质朴,光泽艳美。

紫砂原料含铁量高。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岩相分析的结果表明,它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最高含铁量达到百分之八点三八。一般烧成温度在一千一百度至一千二百度之间,采取平焰火接触,氧化气氛较重。成品的吸水率大于百分之二,说明它的气孔率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从器物的显微结构看,周身满布气孔,是由团聚体所致。团聚体大量是由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矿物构成,少量为高岭石等单一矿物构成。团聚体内部有闭口气孔,而包在它周围的气孔群,则属于开口气孔。紫砂陶器在烧成的过程中,这种特殊的团聚体产生较大的收缩,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开口气孔群,使紫砂陶器的显气孔率约百分之五。所以,这种质地的器皿,用以泡茶,色香味俱佳;用以培栽花木,透气性和排水性良好,不易烂根。

紫砂泥料的分子排列特殊,呈鳞片状的结构,而与一般陶瓷泥料的颗粒状结构不同,非常适合烧制茶具。因为这种分子排列的成品,冷热急变性好,热传导性低,抚摸不烫手,注入沸水及火上煎烧,都不易炸裂,而优于一般的瓷器。

紫砂原料经过澄选、炼制,可塑性好。一般可塑性指数高达十七左右,烧成后不易变形。因此,能够创作出各种精美绝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备的紫砂器具来。

宜兴独有的紫砂泥料及其优良的性能,为其紫砂陶业的发生、发展和繁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物质条件。故明、清以来,不少人盛赞宜兴“世间茶具称为首”、“价埒金玉靠、“人间珠玉安足取,言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一丸土”诚非虚话。

宜兴的陶瓷业,有很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上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汉代能烧造釉陶。唐代一度发展青瓷,由于未发现优质的瓷土,才停烧青瓷而集中力量烧造日用陶器,以缸、瓮、盆、罐、钵一类粗陶为大宗。几千年的陶瓷历史,为紫砂陶器的发展,准备了优厚的技术条件。

那么,宜兴紫砂陶器究竟始于何时?说法不一。以文献文字记载为依据者认为,是在明代中叶,始于金沙寺僧人和供春。以传说推测者则认为,是在北宋。相传,宋代著名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宜兴时,就曾亲自设计过一种高提粱式的紫砂茗壶,并被后人命名为“东坡壶”,历代沿相传制,时至今日。更有宋人梅尧臣的诗句:“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和“小石冷泉留早味,紫砂新品泛春华”为证。“砂罂”即紫砂器,“紫泥”即紫砂泥。诗句不仅说明早在北宋,宜兴一带就开始以紫砂泥料烧造紫砂器皿了,而且,在紫砂陶器出世不久,便得到嗜好饮茶风尚的少数文人的称颂。

1976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发掘古窑址时,在文化堆积层中发现大量的紫砂陶器的残片,依据其地层关系及出土物的印证,最早的紫砂陶器残片是宋代中期的遗物。

经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紫砂残片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的分析,同明、清时代的紫砂器具基本相同。但紫砂胎质与粗陶缸泥相比,则较为细腻,色呈紫黑色,而与明、清紫砂器比较,泥质却显粗糙,手工技术不高,常有火疵现象,说明窑炉的还原气氛颇重,是无钵露烧成器的。

从地层早晚关系和复原的紫砂器形看,早期紫砂器主要是壶和罐两种,以壶为大宗。壶的型制有偏矮的矮颈壶和提梁壶,其制作手法粗犷简练;晚期为六方长颈壶,已向几何形变化。

羊角山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宋代诗人“紫砂新品”的可信性,北宋中期宜兴的蠡墅一带,已能用紫砂原料烧造紫砂陶器了;而且说明,由于紫砂器刚刚出世,还处在草创时期,制作十分粗劣,型制也极少。适时用作茶具,主要是供煮茶或煮水用的,而与明代中叶以后流行的供泡茶之用的紫砂壶区别较大。有苏东坡的诗句佐证:“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提壶”即指宜兴早期紫砂茗壶,诗人用提壶在炉子上煮茶,显然,那时还没有出现散茶,紫砂壶已受到文人的喜爱。当然,这个时期的紫砂茗壶,还谈不上有什么艺术上的审美价值。

三、明代中期紫砂盛行

宜兴紫砂陶器创于北宋,至明代中期才开始盛行。

根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等有关的文献记载,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宜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民间紫砂艺人供春,才把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明人吴梅鼎在《阳羡瓷壶赋序》中有如下一段记述:“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吴仕的侄孙。序中的“拳石公”,即吴仕,宜兴人,字克学,号颐山。明朝正德九年(1514年)中甲戍科第二甲进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土人”,指当地的陶工。“供春”,本姓龚,故又称龚春。当年,龚春只是吴仕的一名书童(又说家僮),天资聪明好学。明弘治末至正德初,吴仕读书于宜兴东南四十里的金沙寺,龚春随从服侍。金沙寺有位僧人,喜欢制陶,并与当地陶工交往甚密。龚春闲来无事,常跟僧人去看陶工制陶,于是也跟着学做。他别出心裁,以细泥控制出紫砂壶,造型极美,因之名声大噪,是为“供春”壶也。他制的“六瓣圆囊壶”和“树瘿壶”,造型朴拙高雅,创意新颖,是现存的二件传世供春壶。后者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壶的把下刻有“供春”二字,可作明代中期紫砂器的标准模式。吴骞《阳羡名陶录》上卷,把龚春制的紫砂壶的特点概括为:“栗色阐,如古今铁,敦庞周正”,赞叹不已。因此,龚春壶遂与嘉定濮仲谦的刻竹,苏州陆子冈的冶玉,姜千里的螺甸器,同为明代士人所推崇。

近年来,有关单位对龚春学艺的金沙寺遗址进行过调查,在距寺西北约一公里的任墅石灰山附近,发现一处范围较大的古龙窑群,是一处明代的缸窑遗址,在其附近也找到了少量的紫砂残片。很可能当时这里仍以烧制缸类粗砂陶为主,紫砂器的烧造只是附带性的。

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南京中华门外的大定坊油坊桥,发掘了一座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年)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一件紫砂提梁壶,通高17.7厘米,这件壶的质地、制法,可与羊角山出土的紫砂标本相比较,壶的体量较大,胎质近似缸胎,而质地较细,壶面粘附着“缸坛釉泪”,壶盖背面有简单的十字筋,说明当时烧造紫砂器仍没有另装匣钵。此壶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唯一一件明嘉靖时期的紫砂实物,它对于鉴定龚春时代制造的紫砂器,无疑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龚春之后,明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紫砂艺人时朋,董翰、赵良、元畅,并称“四大制壶名手”。其中,董翰以始造菱花式壶名重于世;赵良以制提梁式壶著称当世。然而,他们的作品,传世的很少。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壶日趋精巧,实用性更加符合明人泡饮所讲究的“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的原则。因此,紫砂茗壶盛行开来,制壶名人巨匠受士人称颂,见于文献记录的有:时大彬、李茂林、李仲芳、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伯荂、陈用卿、陈信卿、闵鲁生、陈光甫、陈仲美、沈君用、邵盖、周后溪、邵二孙等工匠。他们对宜兴紫砂业的发展,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这里只能对几位最负盛誉的陶艺大师作点介绍。

时大彬,时朋之子,号少山,是龚春之后最著名的陶艺大师。

同类推荐
  • 电影编剧学

    电影编剧学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向读者介绍写作影视剧本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写影视剧本不同于写小说,或写舞台剧本。尽管无论是小说,还是舞台剧本,或是影视剧本,它们都包含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但影视剧本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说:一是,因为影视是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造型意识,要学会用镜头去讲故事;二是,因为影视是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掌握视听语言,要学会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去讲故事;三是,因为影视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影视的时空结构意识,要学会用时空的变化去结构剧本。
  • 彭德自选集

    彭德自选集

    《彭德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彭德自选集》分为五个部分:当代艺术论、个案解读、论批评、艺术随笔、艺术史论。作者全方位地阐述了当代艺术的流变,从中可见出我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其独有的特性,详细解读了当代艺术中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作者在打捞历史和思索未来的同时,使当代艺术变得更有厚度。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艺术史话(下)

    艺术史话(下)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71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少儿戏剧表演

    少儿戏剧表演

    本书旨在向学生、教育工作者、父母及其他相关人员介绍儿童教育的趣味内容,戏剧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颇有裨益且具有高激发性的教学方式。本书吸取了欧洲与国内的教育戏剧研究成果,经过大量的教研实践总结发展出的一本适合中国儿童的戏剧表演书册。全书贯穿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可以引导老师或家长学会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法。
热门推荐
  • 《灵士》

    《灵士》

    在这个已然崩坏完全不是正常的现代世界里,我们新加入了一些东西。就是妖啊,怪啊,兽啊什么的都有可能在动物园和博物馆里看到,想想都很兴奋呢,说是因为五千年前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所以催生了一些东西,那些兽啊,妖的都出现了,而聪明的人类总是不会被灭绝的,所以..............热血少年的呆萌青春,娇艳少年的幻想世界。而这传奇少年的巅峰之路注定充满荆棘,而谁与他同行。是哪神秘莫测的随缘师傅,还是那儒雅文质帅气大师兄,或是那霸道腹黑邪魅二师兄。也有可能是吊车班那群二货,我想可能是会逆推他的姐姐们,绝不会告诉你们的是那个妖.....或者是你们.....
  • 爱情公寓之不散宴席

    爱情公寓之不散宴席

    十年陪伴,终落下帷幕,音乐声奏响的,是你我青春落幕的失落,又或是涌上嘴边的不舍,这一次,能亲身感受,他,不想带着遗憾退场,他还想这个公寓永远继续……
  • 青春盛世王俊凯我宣你

    青春盛世王俊凯我宣你

    谁愿一生独自度过,总希望能与一个人白头到老。他们经过重重困难,有情人能终成眷属吗?
  • 精灵之全能训练家

    精灵之全能训练家

    所谓暗黑界的传奇训练家,就是个精灵联盟和暗黑势力联手所创的骗局,千末未在被强制戴上这个称号时,就已经隐约猜到他了的结局,所幸,迟来了十几年的金手指,这次终于及时到来,救下了他。在系统的帮助下,重头开始的他,厌烦了暗黑世界那见不得光的日子,决定换一种方式活着。
  • 她的能力来自午夜

    她的能力来自午夜

    女大学生冷然在午夜总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能力,意外进入曾经的世界,开启了开挂之路。
  • 英雄争霸之逆天崛起

    英雄争霸之逆天崛起

    龙刃重生了。这一世他要为自己而活,这一世他要为他所在乎的人而活,这一世他不再会有遗憾!这一世他不在会有愧疚!这一世他......
  • 陛下他总是给我钱

    陛下他总是给我钱

    “想要钱,找朕啊,朕有的是钱!”女扮男装的穿越党陆宁重生开始创业了,结果某皇帝变着方的给她送钱让她升官。于是,大燕国的人都被狗粮齁晕了。“皇上,国库的钥匙真给陆宁拿去玩儿?难道陆宁搬空了您的钱,您也不管?”“搬你的钱了?”“皇上,不好了,陆宁要把皇宫拆了!”“还不去帮忙!”“皇兄,陆宁又欺负臣弟了,你看左眼都给打青了。”“哦,再让她打一拳,对称了好看。”“皇上,小臣想带着家眷去大梁开几个分店,可以吗?”某皇帝神色淡然:“可以。”当天晚上,陆宁被困在一座金屋里咬牙切齿。慕容澈,我跟你没完!
  • 铠甲勇士降灵

    铠甲勇士降灵

    第一次写这种小说,希望大家会喜欢.我会一直更新这部小说的
  • 是丧尸快跑

    是丧尸快跑

    这是一个丧尸末日题材的文。薛汀修在末日爆发之后的幸存者。但好景不长,他被一个进化的丧尸抓破了手臂感染。他被抛弃,在绝望之际用手枪自尽。枪声响起“砰!”薛汀修猛的惊醒,他惊慌的环顾四周。发现他重生回到了病毒爆发的两个月前。薛汀修烦恼:“刚解脱又要再折磨我一次!”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上辈子因为没有准备,自己的好兄弟惨死于丧尸手中,这一次要带着他好好活着!(此文为兄弟同伴解救世界的文吧,别抱太大的期望)
  • 乱世枭雄

    乱世枭雄

    他本是京城豪门贵公子,却为了爷爷赋予他的重任而踏上征程。重临华夏,接手父亲的企业之后,又成为大学里的一名普通教师,暗中却成立了横跨江浙的兄弟盟。且看纨绔大少携无限气运,踏黑道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