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58200000032

第32章 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近现代阿拉伯人(2)

1888年,穆罕默德·阿卜杜获准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受到埃及人民的热烈欢迎。回国后阿卜杜担任过一些地方的法官等职务,至1899年升任埃及伊斯兰大法官,开始对宗教财政和司法制度进行改革。同时他还在艾资哈尔大学任教,在该校倡导教育改革。1900年阿卜杜创办“阿拉伯图书复兴协会”,赞助出版宗教文化典籍、语言学和科学文化的阿拉伯语著作。

阿卜杜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拉伯世界颇有影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20世纪上半叶的埃及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知识分子都产生了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有《论认主独一》、《伊斯兰教、基督教与科学》等。

穆罕默德·阿卜杜的思想观点主要有:

(1)宗教方面。坚持《古兰经》和《圣训》的指导原则,净化信仰,重振道德,恢复纯正的伊斯兰精神,清除各种异端思想和行为。

(2)哲学方面。强调以理性理解宗教的重要性,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重要权威,同时,理性又不能失去宗教指导。

(3)社会方面。主张改革传统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规陋习,强调把科学技术与伊斯兰思想结合起来,使穆斯林积极进入现代社会。认为发展教育是阿拉伯世界智力变革和文化复兴的基础,因此,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掌握科技知识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使他们成为社会改革的中坚力量。

(4)政治方面。主张伊斯兰世界的所有穆斯林,应在同一信仰的基础上,排除各种纷争,团结起来,共同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建立施行仁政和正义的伊斯兰国家。

穆罕默德·阿卜杜作为19世纪末阿拉伯世界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革新家,其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改革思想对阿拉伯世界来说,至今不失重要的启发意义。

沙漠雄狮——利比亚民族英雄欧麦尔·穆赫塔尔

20世纪初,在英、法殖民者竭力扩张在地中海南岸的势力范围的同时,其他欧洲列强也不甘心眼睁睁看着一块块肥肉被英、法所占有。意大利便是其中之一,公开挑战英、法两国在北非的殖民利益。1911年,意大利开始策划对利比亚进行瓜分。1912年10月,意大利军队连续占领了的黎波黎、班加西、苏尔特、德尔纳、图卜鲁格和祖瓦拉等地中海沿岸城市,接着不断向利比亚腹地开进,企图将利比亚全境置于统治之下。意大利军队野蛮的殖民行径激起了利比亚人民的坚决反抗,举国掀起如火如荼的抵抗运动,其中欧麦尔·穆赫塔尔所领导的反意斗争便是一个典型事例。

1860年,欧麦尔·穆赫塔尔出生在海滨城市班加西南郊一个叫巴特南的村庄,少年时代的穆赫塔尔赴外地学习阿拉伯语、伊斯兰教义、教法,《古兰经》、《圣训》等。完成学业后,被聘为家乡一个清真寺的教长,负责寺内的日常事务,曾一度被苏丹地区的行政长官邀请到苏丹的卡纳克清真寺主持教务,1903年返回利比亚,继续在原来主持教务的清真寺任职,讲授《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义,教授青少年学习阿拉伯语。后来,欧麦尔·穆赫塔尔在利比亚人民反意斗争浪潮的推动下,弃教从戎,参加了武装反抗意大利殖民者的斗争行列,与意大利侵略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22年,意大利新的独裁者墨索里尼上台后,差不多每一年都要向利比亚派遣一位“省督”,加强对这个地区人民的统治。为了强化殖民统治,还向该地区派遣了4万人的军队,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

“利比亚的土地不允许外国侵略者来管理!”、“穆斯林不可辱!”、“把侵略者赶出去!”等口号响彻利比亚的上空。欧麦尔·穆赫塔尔勇敢地投身到反意运动中,动员人们保护自己家园,保卫祖国的领土,号召人民与侵略者战斗到底。他的坚强勇敢和有力号召,赢得了人们广泛拥戴,很快成为由数千人组成的游击队领导人。穆赫塔尔领导的这支游击队,主要成员大都是游牧民,彪悍刚毅,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多次重创意大利殖民军。

1923年,意大利侵略军采取铁血政策,残酷镇压利比亚游击队,致使利比亚游击队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利比亚民族主义运动的许多领导人陆续遭到杀害或被俘。尽管如此,欧麦尔·穆赫塔尔在困境中依然坚持斗争,凭借着游击队对地形熟悉的有利因素,声东击西,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将意大利侵略军托得筋疲力尽,时不时地给侵略军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打击。侵略军万般无奈,恼羞成怒,采取填埋水井、焚烧庄园、砍伐果树、践踏庄稼、屠杀平民百姓等一系列法西斯手段,迫使游击队屈服。意大利法西斯以为,如此残酷的手段一定会有成效,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遭受重创之后,意大利侵略军开始在利比亚各部落之间制造矛盾,使各部落之间产生误解与分歧,进而使他们相互残杀,企图以此来削弱反侵略军的力量。他们还以各种方式威胁、利诱欧麦尔·穆赫塔尔,让他放下武器与意大利人和解。欧麦尔·穆赫塔尔不屑一顾地对前来劝服的人说,回去告诉你的主子,保护利比亚神圣的土地是我们终身的选择!后来,意大利侵略军又采取暗杀手段,但都被欧麦尔·穆赫塔尔一一识破,成功摆脱敌人设下的圈套,继续领导游击队与侵略军作战。

意大利侵略军只好策划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又提出要与欧麦尔进行谈判。欧麦尔考虑到多日的连续作战,队员们已经十分疲惫,有机会让队员们休整一些日子也好,于是同意谈判。1929年6月,双方谈判开始,意军提出,只要欧麦尔将游击队归于意军领导,欧麦尔本人便能从意政府那里每月获得可观数额的津贴……当听到这些刺耳的声音时,欧麦尔向意占领军提出:归还被占领的利比亚土地,由利比亚人民建立自己的议会,实行民主自治……欧麦尔还提出邀请突尼斯和埃及两国政府作为国际观察员的身份参加利比亚人民与意大利侵略军之间的谈判。侵略军的阴谋被彻底揭穿,开始更加疯狂地对欧麦尔领导的欧游击队进行打击,并在靠近埃及的边境地区架设了长达数百公里的铁丝网,阻止游击队从埃及方面获取补给。即便这样,欧麦尔领导的游击队仍然多次对侵略军以沉重打击。1931年9月11日,利比亚的民族英雄欧麦尔·穆赫塔尔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落马倒地,陷入敌军重围,负伤被俘。4天后,他在两万多名利比亚群众面前被意大利法西斯处以绞刑。

意大利侵略者虽然绞死了欧麦尔·穆赫塔尔,但却无法扑灭利比亚全国熊熊燃烧的反意烈火,民族英雄欧麦尔·穆赫塔尔呼喊出的“我们决不投降,或战死,或战胜!”的豪言壮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阿拉伯人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斗。

阿拉伯诗王——艾哈迈德·邵基

艾哈迈德·邵基(1868—1932年)是埃及现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阿拉伯诗王”。邵基出生在一个多种族成分的家庭,父亲是库尔德人,母亲是土耳其人,祖母是塞加西亚人,外祖母是希腊人。诗人自己说,他的个性是由“四个根源集于一枝”而形成的。邵基的父亲在官府效力,无暇顾及家庭及家人的生活,年幼的邵基自小就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并得到特别的照顾。诗人写道:“我有个外祖母,对我充满爱心。疼爱关切,更胜似我的父亲。”在外祖母家,邵基几乎过着贵族般的生活,很少有机会与平民的孩子接触,更不了解他们的生活。邵基4岁开始学习,15岁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1885年进入开罗法律学校学习。少年时代的邵基已初露诗才,他曾经用诗歌的形式来描述历史、地理等人文科学。1887年,邵基赴法国留学,攻读法律专业。留学期间,邵基多方了解法国及西方文化,经常光顾音乐会,观看戏剧,广泛游览了法国及周边国家的名胜古迹。

1891年邵基回国,在王宫担任欧洲司司长。他经常吟诗颂扬埃及总督及其英明的政策,成为典型的宫廷诗人,受到优厚的待遇。1894年9月,邵基作为埃及代表,出席了在日内瓦召开的东方学者大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邵基因抨击殖民主义行径,被流放到西班牙,在那里,诗人将巴塞罗那作为自己的驻地,广泛接触社会下层,了解他们的生活,追忆阿拉伯人昔日的荣耀,深深怀念着自己的祖国。

诗人从西班牙返回后,政治立场和人生倾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不再与宫廷联系与往来,开始关注民生和民族的未来,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民族意识的诗歌,因此而声名大振。1927年《邵基诗集》再版问世,埃及政府在王室歌剧院举行表彰他的盛大集会,阿拉伯国家代表团一致同意授予他“诗王”的称号。此后,诗人不但埋头写诗,还致力于剧本创作,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年里,创作了《克娄巴特拉之死》、《莱依拉的痴情人》、《冈比斯》、《昂泰拉》等几部影响很大的剧作。正当诗人极负声誉、处于创作的高峰时期,却不幸去世。

邵基不但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作品体裁包括诗歌、诗剧、散文等,内容题材也非常丰富。诗剧除了前述几部,还有《大阿利伯克》、《胡达太太》等;散文方面,有小说三部:《印度贞女》、《拉德亚斯》(又译《最后一个法老》)、《桃金娘纸》,戏剧《安达卢西亚公主》,还有大量短篇文章,有文集《黄金市场》等。

诗人的悼亡诗写得情真意切,痛彻感人,如他悲悼母亲的诗中写道:

对远方慈母的思恋,

像利箭刺蜇我的心头,

我忍痛把苦难承受;

报丧人送来母亲的噩耗,

耳际犹如惊雷震响,

胸中如同利箭穿透;

流血的心儿已无法医治,

受创的精神再不能复初。

同类推荐
  • 中华起名全典

    中华起名全典

    本书通俗系统地介绍了姓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起名的标准、构思、原则、方法、禁忌等,重点则落在起一个好名字的具体方法上,并专门编写了起名参考,通过欣赏古今佳名、分析男女好名实例,参阅男女起名常用字,在酝酿名字、选音择字寓意时,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本书广搜博纳,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可谓美名之列锦,文化之汇流,知识之集萃,数典论事,包罗宏富,雅俗并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适合城乡广大起名者和姓名学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 生活的儒学

    生活的儒学

    本书为作者自编文集,主要围绕“生活的儒学”这一主题展开,具体涉及礼乐文明、人文美、风俗美、饮食文化等。此外,作者近一年来以相同主题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讲演,颇受欢迎。本书初步目录具体如下:一、当代思想文化变迁之路;二、在现代社会重开礼乐文明;三、生活儒学的面向;四、人文美学的研究;五、人文美的道路;六、风俗美的探讨;七、生活美的追求;八、饮食男女之道;九、饮馔的政治学;十、生活的艺术化;十一、另类生活美:隐逸;十二、日常生活的审美思维。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古代军事思想、自然与文化遗产

    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古代军事思想、自然与文化遗产

    本书分为古代军事思想和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综述、先秦军事形势的变化及兵家群体的出现、长城、故宫、颐和园等。
  • 中华哲理故事精编

    中华哲理故事精编

    中华古代哲理故事历史悠久,丰富多彩,这些作品熔哲学、文学、艺术干一炉,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智慧的思辨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凭借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叩动读者的心扉,带给人们借鉴和启迪。
热门推荐
  • 少女福尔摩斯3:冰雾山庄杀人事件

    少女福尔摩斯3:冰雾山庄杀人事件

    天气预报,未来一周将有暴风雪,复仇者微微眯起眼睛告诉自己:时机已经成熟,一出名为“血债血偿”的杀人剧目,很快就能把这幢富丽堂皇的别墅染色成为地狱之绝望血色……贝克街的少女福尔摩斯夏落和他的女版“华生”,兴高采烈地去雪乡开始三天两夜的旅行,却不小心掉入复仇之网。死者的女友,表面不和却像是刻意为之的两个男人,沉默寡言的大叔、美颜的姑娘,还有女佣,凶手就在他们之间!而冰雾山庄里的人还在一个个死去,凶手的围猎还在继续……
  • 星球保卫战:让蓝天成为白云的家

    星球保卫战:让蓝天成为白云的家

    曾经,整个地球都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景象。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草地,天空和大海都是一片蔚蓝的颜色,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鱼儿在水里快乐地游着,其他的动物在陆地上快活地奔跑着。而如今,这种景象或许只有在电影当中才能看到了。森林被大量砍伐,河流污染,野生动物遭到屠杀,自然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
  • 我和幽灵少女

    我和幽灵少女

    少年与学园幽灵美少女的故事.。。。。。。
  • 我有传送阵

    我有传送阵

    这是一个普通人得到一个流弊传送阵的故事。
  • 巴山夜雨(4)

    巴山夜雨(4)

    《巴山夜雨》写于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开始连载,1948年底载完历时三年多,是张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笔触,在控诉曰寇的战争暴行同时率先对民族心理进行探索,小说以主人公李南泉为轴心,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蜀东山村众生图。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幽默犀利,在小说的描写功力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 剑破冲霄

    剑破冲霄

    一个本是山中猎户的小子,却获的那至强剑修之法。且看立下重誓的他,在那险恶的环境中,人挡杀人,妖档杀妖,皆是其脚下的垫脚之石,如何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我还是个新手,一个普通的新手,若是有错误之处,大家多多包含。最后说句就算你的留言只是张\(^o^)/~,那也是对新人最大的鼓励!
  • 天台通玄寺独朗禅师语录

    天台通玄寺独朗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陌离别

    陌离别

    她为了寻找抛弃自己的父母,为了自由,逃离了那个囚禁自己八千年的青丘妖族宫殿,来到自己陌生的人界,没想到在自己最狼狈的时候遇到了年幼的他,在他身边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快乐时光,可却不知遇见自己将会是他噩梦的开始……为了他,她三次放弃了自己的自由,一次比一次痛,痛的她明白了——人便是人,妖便是妖,人妖注定殊途。她愿牺牲自由,换他幸福……
  • 幻向着

    幻向着

    平时自己经历、想象、感慨和随时随地的灵感写作。没想着要出名。只想过过瘾。
  • 毕业第一年

    毕业第一年

    你是否也曾和我一样,也曾渺茫地穿梭在各大招聘场;你是否也曾和我一样,曾是职场小白,从学校里的懵懵懂懂到社会上的头破血流;你是否也和我一样,肤不白貌不美还没人爱。你是否也曾和我一样,过着九九六的生活,每天挤着公交车上班下班。刚毕业一年的我,比去年这会儿相比,唯一的收货就是身上那几斤肉,你们呢?这一年过的还好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