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3500000005

第5章 风雨历程(2)

秦武王是个短命君王,公元前306年就死去了,在位仅仅4年。他的异母弟接位,为秦昭王。昭王的母亲是楚人,自然便想联楚以提高自己的地位。亲秦派一看时机来到,便怂恿怀王利用这一关系和秦国修好。恰好此时秦国的贵戚、楚人向寿当上了丞相,楚怀王和亲秦派更是兴高采烈,于是,两国于公元前304年,楚怀王二十五年在黄棘签订盟约。秦将上庸让给楚,两国婚姻正式实行。

楚、齐断交,亲秦派胜利了。由于秦楚联盟,屈原自然再度受到排斥。由于他曾坚决反对与秦结盟,怀王此时便解除他的左徒职务,改为“三闾大夫”。表面看来,三闾大夫掌管王族的三姓,地位也很显赫,但不能参与重大国事决策,实际是又一次被排挤出朝廷,大大贬了官。而且,怀王命他到原国都宜城去执掌公务。

屈原就第二次离开了郢都。这一年,屈原36岁。

政治眼光敏锐的屈原,知道“黄棘之盟”是楚国致命的错误。从此,楚国必将被强秦遏制,无可挽回地衰败下去,自己也从此被排挤出政治舞台。眼看厄运降临在祖国头上而无能为力,他犹豫,他彷徨,他痛苦,他忧伤,他艰难地思考着……种种矛盾和冲突在胸中翻滚。屈原把这段心迹抒发出来,这就是《离骚》。

《离骚》全篇368句,近2500字,它是屈原用激情、热血以致整个生命熔铸的伟大诗作,是屈原一次痛苦的心灵大搏斗的产物。

贯穿于《离骚》全诗的,是几对基本矛盾: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与国家、理智与感情。集中归结起来就是坚持操守还是随波逐流。诗中女、灵氛、巫咸三者对屈原的责备、劝告,实质代表了不同类型的人的意见,这些意见通常是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例如四方干谒,以求明主,合则留,不合则去,是战国时代策士们通常的做法。这些观念对屈原不可能没有影响。《离骚》中,屈原远游的方向是西北方,甚至明说指“西海以为期”。而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秦国正在楚的西北方,这暗示屈原若离开楚国,很可能将去秦国效力。当时此举并不特殊,也不会遭来非议,楚人向寿就在秦当丞相。但屈原在感情上却受不了,到一个被自己视为虎狼的敌国去俯首称臣,尽管只有在这个国家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也实在于心不甘。屈原最后毅然决然留了下来,决心把生命献给自己的祖国,正是在这个高度,放射出伟大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光芒,使全诗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离骚》具有一种悲剧美和悲剧精神。它展现了那个时代,高尚的个人与黑暗的社会的激烈冲突,这种斗争虽然最终以个人的失败结束,但整个过程所放射出的理想和人性美的光芒,将给后人以永恒性的启迪。从存在方面说,屈原是失败者;从时间方面看,屈原却毫无疑问是胜利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离骚》的精神为中国文学史树起了一面大旗,历代的杰出诗人如陶渊明、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等都聚集在这面大旗下各领风骚。

《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之源(细一点划分,它更接近表现主义)。屈原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将种种上古神话融入诗歌,让想象的骏马插上理想的双翅在天国翱翔。全诗或人或神、或奇或幻,呈现出浑涵汪洋的气势和波谲云诡的色彩。创作心态时而沉静,时而昂奋;时而欣悦,时而忧伤;时而清醒,时而迷狂……使诗篇具有奇妙的令人目眩的艺术魅力。

《离骚》手法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诗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象征体系。

屈原以香草祥鸟象征贤臣,以杂草恶禽象征谗佞,以“求女”象征君臣遇合,以“众芳芜秽”象征人才变质。屈原选择象征形象注意民族的传统和习惯,他选用的形象后来成为中国诗歌固定的传统的象征,如香草、美人、众女等。而《离骚》中的象征方式也比较丰富,有直接象征,有间接象征,有集中式,有分散式。

《离骚》的语言富于文彩、瑰丽多姿。它的对偶句的广泛使用,双声、叠韵词的频繁出现以及独创的三字状语(纷、芳菲菲等),不仅增加了抒情的力度,也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离骚》的多方面艺术成就,对后来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303年,就是屈原贬汉北的那一年,齐、韩、魏三国因楚国背叛“合纵”,与秦和好,共同起兵伐楚。依楚当时的实力,哪能对付得了这三个国家,何况还是自己理亏。没办法,怀王只好请秦发兵相救。但秦王迟迟不出兵援楚,为了救燃眉之急,怀王只得把太子熊横送到秦国去作人质。这下秦国才发兵相救了。三国一看形势不妙,便退了兵。但楚国的太子在人家手里捏着,终归是个祸患。

第二年,太子熊横在一次格斗中杀了秦的一位大夫,避罪逃回了楚国。这一下秦国找到借口了,它积极备战,外交上也大肆活动,准备了一年,于公元前301年邀同齐、韩、魏三国合力攻楚。楚国对付一个秦国都吃力,怎能抵御四国的进攻。结果楚国大败,将军唐战死,重丘被秦军占领。

几经挫折,楚国在军事上已经衰弱不振。秦国抓紧时机,又于公元前300年攻楚,楚军死亡20000多,大将景缺被杀。

一连串血的教训,使怀王多少醒悟了一些。凡是外交上采取亲秦路线,楚国就孤立,军事上就失败。凡是联齐时,秦国就害怕,不敢轻举妄动。他感到屈原的联齐抗秦路线方是上策,想与齐重归于好。他也担心两次失信于齐,信誉已降到最低点。便将曾取信于秦的方法如法炮制,把从秦逃归的太子熊横送到齐国去作人质。但怀王这时又犯了一个错误,不知是朝中亲秦派的阻挠呢?还是不好意思见面,他没有和屈原商量,当然也就不会派屈原随太子赴齐。怀王没有想一想,这次已非前两番可比,即使齐国出于外交的考虑和实力平衡的需要,再与楚结盟,它还可能真正支持楚国吗?此时,齐国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齐宣王已死,齐王接位。他吸收其父的教训,虽然同意再次恢复邦交,但不愿实际地从军事上对楚提供援助。这一点,秦昭王很快就打听清楚了,也看准了。于是,他以楚背叛联盟为由,命令云集在楚国西北边境的军队大举进攻,一口气又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

这期间,屈原写了《抽思》。“抽思”是“抽绎心中之愁思”,即是把胸中的痛苦抒发出来,把愁苦郁结、一团乱麻似的思绪理一理。

秦国在夺取了楚的八座城池后,害怕楚就此与齐结成牢固同盟。于是军事上停止进攻,施展外交手腕,采取怀柔政策。

首先,秦昭王按照原定的婚约,与楚王室的一个女儿结婚。接着,为进一步笼络楚国,把一名秦女嫁给太子熊横。看到和亲手段生效,两国仇恨缓和一些以后,昭王开始了早已计划好的重大行动。

秦昭王派使节送给怀王一封信,约请怀王前往秦的武关会盟。信中说:“开始我与你相约结拜为兄弟,在黄棘结盟,你以太子为人质到秦,令人十分高兴。

后来太子竟将我的重臣杀死,不辞而逃,我实在忍不住愤怒之情,派兵侵犯了你的边界。现在听说你又令太子到齐国作人质,以求平安。我国与楚相邻接境,所以婚姻相通,由来久矣。而今秦楚关系不好,则无法号令诸侯们。我愿和你在武关相会,结盟再分手,请务必前来。”

这封表面措辞客客气气,内中处处潜含威胁的来书,使怀王左右为难。去吧,怕是秦国设下的圈套,上当受骗。与秦打了多年的交道,怀王终于相信屈原的话——秦乃虎狼之国。不去吧,又怕得罪了秦国,又发兵攻打。过去得罪得起,现在是得罪不起了。怀王拿不定主张,只好叫群臣商量。

群臣商量的情况可想而知。朝中大多为亲秦派,当然劝怀王赴会。有的说秦有诚意,有的说得罪不起。而此时郑袖的儿子子兰已经长大成人,秦昭王为拉拢他,也嫁了一个秦国女人给他。子兰很想凭借秦国的势力继承王位,于是生怕秦楚关系再紧张下去,力主父亲去武关。

在这关键的时刻,屈原出现在郢都。他向楚怀王进谏:“秦国是虎狼之国,从来重武力而不讲信义,大王无论如何不能去!”当时的令尹昭雎,也是位颇有头脑的政治家,他的看法与屈原相同,也劝怀王不要去。并说秦国有并吞诸侯之心,建议怀王加强边境的防卫,以备不测。

怀王没有轻易否定屈原的意见,可惜最终还是相信了自己的儿子。正当怀王举棋不定之时,子兰又来撺掇:“父亲,无论如何不可违逆了秦的好意,伤了秦的欢心!”于是,怀王在儿子的怂恿下犹犹疑疑地向武关出发了。

怀王一进武关,埋伏在那里的一支秦军就封锁城关,切断怀王退路。秦昭王根本未到武关,只派他弟弟前来会面。谎称昭王有病,要怀王去咸阳相会。

楚怀王情知不妙,但在对方兵力的威胁下,只好随其弟到了咸阳。秦昭王根本不以国君的礼仪相待,把怀王视作番邦之臣一般,使楚王怒不可遏。

楚怀王这一次是彻底地后悔了。他后悔没有听屈原、昭雎之言,落到如今阶下囚的地位。而与楚打交道以前次次占强、次次如意的秦,这一次也失算了。秦昭王以为,过去怀王在楚尚怕秦,现在捏在我秦国的手心里了,难道还敢不听任我摆布。

于是,昭王威胁怀王,要他将楚国的巫郡(郡治在今四川省巫山县)和黔中郡(郡治在今湖南省沅陵县)割让给秦国。可怀王不是以前的怀王了,“知耻而后勇”,他坚持要结盟,而秦国坚持要先割地。怀王大怒回答:“你秦国设圈套欺骗我,又用武力威胁强要我地,太无信义!”坚决予以拒绝。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国不可一日无君”。要解除这个危险,必需马上拥立新的国君。郑袖、靳尚等人,挖空心思想把子兰立为国君,令尹昭雎坚决不同意,他说:“大王与太子都困在别的诸侯国,现在又违背王命立庶子为国君,这不合适!”昭雎很高明,违背王命的罪名谁也担不起,郑袖、靳尚的阴谋未能实现。昭雎亲往齐国迎接太子。齐王要楚献出东部500里地,才放熊横回国。迫于困境,昭雎先假意应允。为保住东部500里地,楚国又向秦国求救,秦国以武力相威胁,齐国只好放弃了这个要求。

公元前298年,太子熊横回楚即位,即是顷襄王。

怀王上当被扣于秦,屈原自然十分痛苦,而太子熊横立为新王,又使屈原心中升起新的希望。

在这种痛苦与希望交织的心理状态下,屈原写了《思美人》一诗。

现实中感情无法传递,屈原又只好寄托于幻想。他想托浮云传话,但遭到云神丰隆的拒绝;想托鸿雁传书,但它飞得又高又快,难以相遇。屈原感叹高辛氏有玄鸟做媒,最终得以娶简狄为妻,自己却毫无办法。而他又不愿改变初衷,屈心抑志,宁愿怀忧抱冤而至死。接下,屈原指出,必须吸收以前失败的教训,任用贤臣,方能克制强秦、报仇雪耻。屈原又以象征手法,以采摘白芷和水洲上的紫苏暗示自己未遇贤君。又以佩环中恶草相互缠绕,使芳草凋谢枯萎暗示朝中贤臣受到压制。于是,屈原在诗中表示暂且观望不进,细心观察楚国君臣那些不正常的态度。他本想自己私下寻乐,暂时丢开愤懑,但无论如何办不到,这样反而引起了不安。

最后,屈原表示将为实现既定的计划而坚持不懈地努力,虽身处远离京城之野,仍要抓紧时机奋斗,即使再孤立,也要以彭咸为榜样,坚持到底。

然而,屈原和楚国人民的希望又一次落了空。

顷襄王上台后,首先就干了一件大蠢事。他听信谗言,免去了昭雎令尹之职,让庶弟子兰接任。

顷襄王的昏聩无能,很快就被秦国看准了。秦国出兵压齐,并不是真心帮助楚国,而是怕齐国占了便宜,对自己不利。一看顷襄王不像个有作为的君王,便抓紧时机进攻。就在熊横登位那年,秦国又从武关发兵攻楚,斩首5万余人,夺城池15座。此举显然也是给这位昏庸君王一个下马威,逼其向秦低头,同时也意在给楚的亲秦派以支持。

听说楚国又一次丧兵失地,怀王在秦忧心如焚。他是彻底醒悟了,顷襄王即位的第二年,在随从人员的谋划下,怀王从软禁的地方逃脱。昭王发现后,立即封锁了通往楚国的一切道路。没有办法,怀王只好逃往赵国,请赵王保护他回楚。

时机不凑巧,此时赵惠王初立,代父行王事,根基不稳。他怕秦国报复,不敢让怀王入境。怀王准备再逃往魏国,此时秦兵赶到,将他押回咸阳。怀王返楚重振大业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他忧愤致病,于公元前296年,顷襄王三年,客死秦国。

怀王在秦国死去,消息很快传到楚国。

这是一段举国悲痛、愤恨的时期。

还有比这更大的耻辱吗?一国之君被骗入异国,但楚国却没有能力将他救回,直至他含悲忍辱,身死异乡!

还有比这更令人悲愤的吗?秦国对楚一再施以欺骗手段。致使重信义的楚人一再上当,损兵折地,陷于危机之中。楚国人民怎能不同仇敌忾,切齿痛恨!

楚国人民悲痛,屈原心中更悲痛。楚怀王毕竟是信任过屈原并与之密谋过变法的人,也曾经几次采用过他的联齐抗秦的外交政策。后来虽听信谗言疏远了他,并未给他更大的打击。尤其是怀王入秦后,坚决拒绝秦的无理要求,足见已彻底悔悟,这就使屈原更感到他们君臣情义的深笃,从而陷入深深的哀悼之情中。在这种氛围中,屈原写了《招魂》。

人究竟有没有灵魂?灵魂能不能招回?根据《天问》分析,屈原未必相信。

屈原创作《招魂》,不过是借民间的这一习俗寄托自己的哀思而已。而且从引文和乱辞来看,与其说他是在招怀王的灵魂,不如说是在招楚君王以前那种励精求治、奋发图强的精神。

同类推荐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

    李平、翁有利编著的《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对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用最理性的思维解读人物,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故事,用最睿智的目光扫描历史。越是个人的,越是历史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一路走来,道破成功的法则。他跌跌撞撞,成为乱世的赢家。他从默默无闻,最终成为一代霸主。治军之道,亦是为官之道,战场谋略,恰如职场攻略。读懂他的人生,也就读懂了三国。读懂了三国,也就读懂了中国。且看"织席贩履小儿"如何咸鱼翻身,一路坐到蜀汉皇帝!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方志敏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方志敏

    他1年就学完了3年学业,1年读的书是其他学生的3倍。他还练就了一手好字,10岁就能写简单的文章。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发生,虽然民主共和的中华民国取代了封建帝制的清王朝,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贪官污吏照旧欺压老百姓,土豪劣绅照旧横行乡里,劳苦大众照旧过着苦难的生活。方志敏由于家庭困难,实在无钱继续供他上学,加上他在弋阳小学传染上的肺病一直未愈,遂自动退学回家养病。待病好转,他决定去上海,寻求生活出路。
  • 诸葛亮遗书

    诸葛亮遗书

    我最景仰的先贤是帮助齐桓公推行法治、开发经济、“尊王攘夷”、成就霸业的相国管仲和联合秦楚之晋为燕昭王攻下齐国七十余城的燕国上将军乐毅。
  • 百战将星

    百战将星

    用身经百战来形容肖永银将军一点都不过分。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历了鄂豫皖的“大肃反”。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到红四方面军后给徐向前元帅当警卫排长,经历了感天地动鬼神的西路军失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摩下经历过胜利的辉煌,也经历过令人痛心的失败。在建国后,他先在西南,又到金陵与许世友等名将搭档,抗过了“文革”的动乱,组织了擒获林彪死党行动……
热门推荐
  • 十二猫侠

    十二猫侠

    我只是为了缔造我的人生,也只是一个过客,或许我太平凡,却经历了不平凡……做一个侠客!
  • 重生吸血鬼日记

    重生吸血鬼日记

    重生再做一次吸血鬼?!噢买糕的……求别闹!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内容!!偶明明讲的是,一位奇葩的医科生,重生到了吸血鬼日记的世界后,所发生的故事啊……比如吉尔伯特家为何宝物频出?强大的巫师、狼人、血族、何不统治世界?同一时空中,古老的东方怎会如此孱弱?等等等等……让我们边学魔法,边把萌妹,轻轻松松探秘日记的世界!嗯……那个……萌妹暂时只有一个……以上
  • 感谢我的青春有你出席

    感谢我的青春有你出席

    本文作者作此文时仅为一名普通高中毕业生,借暑假闲暇之际,想将自己仍残存的青春插曲付诸笔端,简单纯粹,波澜甚少,任往后余生慢慢回味————致我的年少青春。不知道你的青春中是否有这些:一个脾气好还又努力刻苦以至于让你都不得不走上正道的好同桌、一群大大咧咧跟一群男生称兄道弟的好姐妹、一个像你老妈一样什么都会为你想到的然后你什么都会和她说的好闺蜜、以及那一大堆背后的简单的喜欢.....
  • 心悠青色

    心悠青色

    (1v1甜宠文,甜到能齁死你,你信吗~)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就像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依旧和谐。奉婚约之命,回国上学,在她不在的这几年,他原形毕露,而突然回国的她,把他逮个正着。旁人:呵呵,衿少,我们只能同情你了,谁让你撞枪口上了呢……【一场夹带着青春的爱情之约,愿走过又一个似锦年华~】
  • 剑亦我心

    剑亦我心

    我以心化剑,以身铸剑,斩尽天地混沌。比苍穹、齐云海、渺沧海一粟。一叶草可断天裂地,一柄剑可映我道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儿童情商培养

    儿童情商培养

    当今社会,家长们非常重视儿童智商的提高,但对儿童情商的培养却存在很多误区。本书共分七章,从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成功对情商的依赖、孩子情商不足的表现、培养情商应从出生开始、培养孩子情商的方法及儿童情商培养中的技巧等方面,对儿童情商培养进行了详细解读,为家长们教育孩子提供了知识和方法。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精练,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家长阅读。
  • 梵魄

    梵魄

    “一把剑,一人行,或许,我早以注定一人仗剑”“我恨的,不只是那屠戮我家族的人,更是这不公的乱世”“梦里的一切是虚妄还是真实,我不懂,如果它是美好,便让我沉溺其中罢,我厌倦了无果的挣扎”“从未想过当放下沾染了仇恨的屠刀,我还剩下什么,也许,是消亡。”“青龙,它们说你是坏人,可是,命运让我选择了你,所以,你愿意将力量交予我么?”“世界是什么,是,一场空。”“十年前,我因恨拾起生念,十年后,让我再次拾起它的,是爱。”·······世界的另一角,一个声音在嘶吼着——当燃灯古帝最后一滴灯油耗尽的时候,生灵们,你们还将剩下什么?
  • 君黛

    君黛

    那年顾兮十三岁,选驸马之际,她看到了一个白衣少年,一眼沉沦,百世难忘的少年。那位少年与她缠绵十年之久,少年飞升。顾兮千年沉睡,忘记了那位女扮男装的少年。也没有。少年似乎对她有什么依恋,飞升之后,帝君送剑,长明灯五千,道观三千,万花绽放博君一笑。赠君玉箫,白衣抚琴,箫声若响,千里之外,也会赶来。顾兮白泽瞪人前往无间地狱,白泽献祭为救顾兮。顾兮遇怨生武帝鬼王的侵害,请白泽下凡,白泽不信顾兮能遇到鬼王,白泽飞升渡劫,遇顾兮惊慌来扰,心生不满,与她争吵,顾兮要和离,再是白泽回天庭,安乐闹灾害,白泽下凡,推金殿,砸神像,顾兮所及之事不多,天灾人祸,安乐灾民失魂症,有一所解,杀人便不会死,是毒咒。白泽战败,顾兮砍掉白泽手臂,化为鬼王,报复世间才被白泽封印千年。共生咒,挖心,断臂,是白泽所能为爱人做的。顾兮有些接受不了。原来冥弃离早年也与白泽一样,天之骄傲,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只是爱妾被人推下祭祀台,心不能接受,被白泽与顾兮所打败。教化其心性。让其所与爱人流浪天涯。终是罪人。白泽法力无几,所去桃源养魂。
  • 小县里的十年

    小县里的十年

    呆萌小女孩&中二少年初见时只觉得她软软的呆呆的,不知道捏上去怎么样,只是没想到这一捏就捏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