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73900000036

第36章 神奇篇(1)

一、舟楫之利

1、鲁之巧人

早在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4000年前),中国先民已能制造石斧,石锛,用人工取火了。火和石斧、石锛就是远古的造船工具了,使人能制造独木舟。石锛是长方扁形物,刃口斜削,呈刨刀状,石锛可以装柄使用,在沿海或岛屿多用于制造独木舟。这种远古造船工具在我国沿海如广东、福建多有分布。在菲律宾和玻利尼西亚各岛均有发现古代石锛出土,考古学家据此推断石锛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后经百越人逐岛飘航,传至太平洋各岛。

《易系辞下》说,“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就是选一棵大树干,用石斧砍,石锛削,削一个长槽,然后用火烧掉木屑,再砍,再削,再烧,直到长槽能容人坐立,浮水可漂,再以楫划向远方。

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出现铸铜和冶炼作坊,并有青铜锛,凿等金属工具出现。夏代生产力飞跃发展。也有了规、矩、准绳等木工工具。继筏和独木舟后,夏朝以先进的金属生产工具将其革新,改造成木板船。

《论语宪问》有“羿善射,奡荡舟”的记载。羿就是神话“嫦娥奔月”中射下九日的后羿。而奡是古代传说的大力士,是夏朝寒促的儿子,善驾舟船。《楚辞?天问》有句“覆舟斟寻,何道取之”颜师古注:“奡,楚辞所谓浇者也。”《竹书纪年》记云“浇伐斟寻,大战于潍,灭之”故奡即是浇。奡灭斟寻,正是用了水上攻战荡舟的技术。

《吕氏春秋慎大览》记云:“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孟子离娄》亦称:“公输子之巧。”注:“公输子,鲁班,鲁之巧人也。”因是鲁国人,故称鲁班(或鲁般,班、般通用),生于鲁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至鲁哀公初年(公元前494年)之间,寿六七十。能工巧匠鲁班,为后人推崇备至。他发明的木工工具有铲、灺钻、锯、曲尺等,建造宫殿,制战车和车船不计其数,鲁班在海洋船舶建造业中也享先祖之祭。

又据刘向的《世本》记载说黄帝的两个大臣“共鼓,货狄作舟”,发明木板船;颛顼发明桨、篙;帝喾发明舵、橹;尧发明纤绳等。《山海经》说“番禺始作舟”,说明百粤民族已经是造舟发明者。1975年,广州发掘出一处古代造船工场遗址,有三个大船台,规模宏大,据说可同时建造数艘重五六十吨的木船。

岭南地区东南沿海的百越先民经常航行南海,通过航海活动把百越文化传播出去,并在番禺港进行贸易。《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扬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可知番禺是古代越族的一支——扬越人在商代创建的滨海港口,殷商之人可自此远航取得珠玑、犀角、玳瑁等珍物。百越航海于海外所得黄金、珠玑、犀角、象牙等作为贡品向楚国朝贡。

从甲骨文“舟”的字形看,“舟”字上有二或三条横,表示以木板纵横构船的方法。由于独木舟的容量有限,人们在独木舟四周加上木板增大容量,独木舟也就有船底了。圆底独木舟成了船底中线处通连首尾的“龙骨”。木板船原名“舢板”,三板,最简单的木板船莫过于“三板船”了。

人们驱动“船”是利用竹篙,木桨,而在深水区远航,竹篙就鞭长莫及了,木桨增长成为“楫”,上为杆,下为板,两手持楫划船使船行进。广州就有西汉木船模型出土,上坐四俑,各执一楫划船。但楫入水浅,推力较小,乃加长加宽,改为站着划长楫,这就是“棹”。因棹重,不方便划,就在舷侧装上桨座,固定棹的支点,发挥其杠杆作用。棹拨水向后,以反作用力推动船行进。1955年,广州出土东汉墓,椁中有一陶制船模,船分前中后三舱,舱上有顶盖,船头两边有桨架三根,船舱横架梁橹八根,船两侧边有撑篙走道,有舵和锚,说明当时南海沿海已行驶中型船只。

西汉铜鼓上摇尾橹的船纹船的尾橹和头橹

橹是棹演进而成,橹的外形是较大的长桨,把手和板弯形。入水一端弓形,另一端系于船上,系着“橹担绳”,绳下端拴着甲板铁环。橹担绳既可固定橹,又可伸缩长短,调节橹板入水深浅。刘熙《释名》说“在旁曰橹,橹膂也,用膂力然后舟行也。”以示橹的操作及作用。橹须来回摇动,对舟船产生连续推动力。橹由置于舷侧改变到置于船尾,便增加了操纵船的转弯,调整方向,控制航向。

桨由船舷移到船尾的正中央成为尾桨,改称为舵桨,后来演进为舵。舵是在东汉发明,1955年广州出土的陶船模就有一支舵。呈不规则四方形,面积较大,不同于舵桨。舵杆以十字形结构固定,从船尾斜伸入船后方,舵把穿过舵杆顶孔中,可转动舵把使舵面自如调节船的方向。

2、海之风

殷商与西周时期,先民除会造“舟”外,在行舟过程中,认识了风,懂得制帆利用风力行舟。甲骨文用“凡”代替“帆”。

春秋时期的戈船即战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海上活动兴起,人们明白“百川归海”道理,开始在沿海巡航。并将中国的海划成“北海”、“东海”、“南海”。

由于木船抗风能力较差,随之帆的发明,增强了木船的抗风浪能力,并能借助风力作远距离持续航行。《淮南子?物原》说禹受到鲎鱼的启发。鲎是一种有甲壳的鱼,形状奇特。身体扁而宽,像螃蟹,有12只脚,尾巴细长,像剑一样,眼睛长在背上,嘴生在腹之下,背上有鳍,高七八尺。有风吹来,鳍就高高挺起,借助风力前进。没有风时,鳍就收拢,如是禹就发明了帆。

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天气状况的字型,诸如:日、月、风、云、雨……皆有象形。《诗经》也有记载着多种预报天气的方法。在《汉书?艺文志》中,有关海洋气象的《海中日月慧虹杂占》有18卷之多。商代甲骨文有“伣”字,《准南子》说:“伣之见风也,无须臾之间定矣”。“伣”即结于船杆顶的一条丝绸带,以测风力及风向。商周先民懂得按风力的大小,将其分为四级:小风、大风、大掫风(大骤风)、大狂风。风力与风向对航海有着极大极密切的影响。在商代,已知东,南,西,北四方风;春秋战国时,又知有八风与十二风。《吕氏春秋?有始》云“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遛风,西北曰大骤厉风,北方曰寒风。”

百越人在航海上已经使用了风帆。船上有了帆,这就大大推进了前进的速度。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这样的记载:“戊戌卜,方其凡”。注释是“戊戌这一天占卜,方(舫,船也)必须挂帆”。“舫”是一种将两船并为一体的单体船,舫的好处是增加船的宽度,提高船的稳定性和装载量。两条木板船并成的舫上使用风帆,就可以因风致远,航海范围可扩至大海深远处。百越人航海实践获得大量的天文地理知识,特别深知海洋气象,是风向对航海安全的重要性。

《周礼》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为十二辰风,不仅有十二个风向而且与十二个月以及春、夏、秋、冬季节联系起来。冬刮西北风,夏刮东南风,揭示了季风变化规律。对于航海预测气象,极为有用。这比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的希巴洛斯发现季风早300多年,比埃及人发现季风早200多年。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二十八星宿和一些恒星有定量观测,对海洋的认识逐渐深刻,对洋流、风力、潮汐,和海上天文、气象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已发明磁石“司南”,及海上测天体高度的仪器,利用太阳和北极星为海上导航标志。

《尚书禹贡》

先秦时期,《尚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从风雨”说明人在认识风同时,对云雨气象也有所了解。《尚书?禹贡》“朝夕迎之,则遂行而上”则说明人对海洋水文、潮汐也有了解。并把海上航行与天文学相结合。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并先后五次巡海,说明秦的航海能力。

秦汉时代,中国人已知观测风向,作出判断,利用风的顺逆。顺水行船,再加顺风,航行快速安全;逆水行船,再加逆风,航行缓慢且危险。舟师并掌握南中国海的季风规律,应用于远洋航海。东汉应勋的《风俗通义》说“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所谓“落梅风”就是梅雨季节后的东南季风。

《汉书艺文志》载,西汉航海占星书有《海中星占验》十二卷,《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等总计一百三十六卷。内容是记录航海中以星座、行星位置测定航线的天文经验。《淮南子齐俗》记“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即说汉代,舟师能凭经验观察星象,以北斗星与北极星来定出航向方位。

汉时,王充在《论衡?书虚篇》已有对潮汐成因与月球运动联系的科学推论,并应用于航海时借潮汐流向进出港湾。而且已能利用“重差法”精确测量海上地形地貌。唐代李淳风《海岛精算》记载了这种利用矩或表进行两次观测,以计算海岛之高度和与船的距离。秦汉造船已能利用季风航行,天文和地理导航进一步提高,对潮汐的科学理解,使航海技术得以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先进航海国家。

古地理书《三辅黄图》说:“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所指汉武帝的建章宫上有两只观风的铜凤凰。西汉刘安《淮南子》说:“辟若伣之见风也,无须臾之间定矣。”东汉许慎注“伣”这种测风仪为“綄,候风也,楚人谓之五两也。”何以“五两”?重量须在五两,不然太重难以吹起,太轻飘旋难定风向。李白人诗《送崔氏昆弟之金陵》有“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句。后有船桅顶挂“鲤鱼旗”乃由“伣”演化,可为测风之用。

东汉丹阳太守王震著《南州异物志》,叙述了当时南海舟师的风帆驭风技术。“其四帆,不正前向,皆使斜移,相聚以取风吹.风后者激而相射,亦并得风力.若急,则随宜增减之。斜张相取风气,而无高危之虑,故行不避迅风激波,所以能疾。”汉代南海海船的驶帆技术,海船驶风,随风向顺逆不同,使帆位不同,即船工“船驶八面风”之说,沿用至现代木帆船。制帆有丝织最奢,有布帆,更有竹蔑、草蓆所织,皆软帆。因无横向支撑,只能“风正一帆悬”;另有硬帆,以帆竹支撑,有效地利用风力。《后汉书?马融传》记元初二年(公元115年),东汉马融作《广成颂》对风帆有生动的描述:“然后方余皇,连舼舟,张云帆,施霓帱,陵迅流,发棹歌,从水讴,滛鱼出,蓍蔡浮,湘灵下,汉女游”。

《南州异物志》对航行于南海帆船驶风描述道:“其四帆不正前向,皆驶邪移,相聚已取风吹,邪张相取风气”。说明航行南海已拥有四帆帆船,并掌握“邪张相取风气”的打偏驶风技术。在印度洋上航行,甚至有七帆帆船驶风航行。

汉时已可造高十余丈,高大的三层楼“楼船”,并已配备如桨,橹,船尾舵,风帆等,船行驶的工具。甚至有有16支巨棹,以舷上圆孔为支点,形成杠杆,可轻松自如划动楼船行进。汉武帝《秋风赋》中“萧鼓鸣兮发棹歌”就是描写水手们边划边唱的情景。

汉代造船技术的先进,犹可从1955年在广州出土的那只东汉陶制船模管窥一斑。从船模上可看出船有八横梁,船甲板下有前,中,后三舱,两侧纵向铺设木板,有撑篙走道,有舵有锚。船体隔成九个严密舱,即使有一两舱漏水,船也不会即沉,有时间抽水,边堵塞漏洞或修理,还可继续航行。横梁和隔舱结构造船技术,提高了在大风大浪中航行,船的坚固性和行驶的安全性。这种技术,一直为后世造船沿用。

东晋末年,自隆安二年至义煕七年(398—411年),孙恩,卢循于海上起事,以海岛为基地,经常驾船海上,用兵数十万众,纵横东南海12年之久。所造战舰数万,战艇不计其数,并创高10余丈四层楼船“八槽战舰”;还有如飞云船,苍隼船,金舡,飞鸟舡等战船。虽失败,然英勇奋战,坚强不屈,虽败犹荣。尤其雄厚的造船基础,快速高超的造船能力,准确娴熟的航海技能和雄壮威武的战舰实力,为我国造船航海史留下光辉的篇章。

隋唐五代时期,航海技术更加成熟,船民更熟练运用季风航行。无论对天文、地理、潮汐,均有较水平的认识,并应用于航行。开元年间天文学家憎一行已用“复矩”仪器测量北极星距离地面高度。这是人类首次对子午线的实测,并应用于航海的定位导航。仰测两地北极星的高度,可确定南北距离变化。“广州通海夷道”应用这大地测量术,对航海方向、距离、时间,相对具体测定;并对某地区地理位置或地形特征也可作明确的地文定位描述,还可对远洋航行中的人工航标记录。随着数学的进步,航海家用勾股定律以两次观测计算的“重差法”来测量陆标,提高海岸测量水平。

唐大历年间,窦叔蒙著《海峤志》描划出潮汐运动与月亮运动的同步规律,对潮汐形成原因、大小潮出现的时间、计算方式、潮汐循环周期等也有详细论述。人们还能利用北起日本海,南至南海有规律发生的“信风”航行。高僧义净就是借南海季风、北印度洋及孟加拉湾季风,并掌握洋流规律,乘船到达东南亚室利佛逝国,再回中国的。这时,南海船民掌握了海洋气象知识,并能利用赤云,晕虹预测台风。

3、舟如巨室

公元9世纪中叶是宋朝航海史的一个高峰,据清人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说“蕃舶如广厦,深涉南海,径数百里,千百人之命,直系于一舵。”宋廷鼓励富豪打造海船,购置货物到海外经商,为了引导商船与官船,还在海岸线上每隔30里建立了价值昂贵的灯塔导航系统。宋高宗更是亲自寻求商人协助组成了一支舰队,与阿拉伯商人在印度洋上进行商业竞争。

南宋时,经济重心更向南移,海船的体积更大,一般的宋代远洋商务船平均30米长,10米宽,可载百余吨货物、60余名水手;而最大的船可载300吨以上的货物外加500、600人。对比前朝,宋船的设计更显气魄、规模,船体更加巍峨,装修更为华美。宋船头小,船底变窄有如刀锋一般在海上乘风破浪,船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面对狂风巨浪仍然能稳若磐石。宋船还设计了密封隔水舱,配备小船救生艇。周去非著《岭外代答?器用門》“舟楫附104:木蘭舟”记述广西航行于南海的民用海船,“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一舟数百人,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直接开往阿拉伯的海船,船上还酿酒养猪,有街市及纺织业,可见其体积之大。面对茫茫大海、无限航期,宋船上装载美酒、养猪,鲜肉与醇酒成为宋人海上生活的一大乐事。

朱彧的《萍洲可谈》还最早记载指南针,朱彧之父朱服于1094—1102年任广州高级官员,他追随其父在广州住过很长时间。书中记录了他在广州时的见闻。不但记载着广州蕃坊,市舶等许多情况,还记载了中国海船上航海很有经验的水手。他们善于辨别海上方向;“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表明当时舟师已能掌握在海上确定海船位置的方法。

同类推荐
  • 才子会佳人

    才子会佳人

    一个出生世家的考古系学子,在一次相亲成功后,不幸被千年一遇的哈雷彗星陨石击中,穿越到古代一个落魄的秀才身上,没有白胡子爷爷,也没有系统,更没有金手指,全靠智慧闯天下;上天既然让我来这里,那我注定要改变这里。且看秀才如何玩转天下
  • 大民共和演义

    大民共和演义

    当历史系高才生王俞夏穿越清初的那一天起,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便渐渐朝着未知的轨迹开始滑行。。
  • 百年敦煌学:历史、现状、趋势

    百年敦煌学:历史、现状、趋势

    敦煌学仍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主要是揭示敦煌、河西及至我国古代社会、中亚古代社会和中西交通等历史的本来面貌和规律;为研究我国古代某一局部地区的历史、社会状况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典型。樊锦诗先生这样说:敦煌莫高窟以汉地文化为基础,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地吸纳了多种文化,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 镜中黑岩

    镜中黑岩

    鬼谷溪云门授徒十二,分别传下暗杀、兵法、国政、纵横四艺。在第十一年的师门全艺比武中,中期重新定义了暗杀一艺: “尺寸之地取人头颅血溅五步乃暗杀下流,战场百步穿杨射杀大将破情夺势乃暗杀中流,而上流无声无形,朝堂为你对决,天下为你牵动,可称为千里暗杀术。” 与此同时,四弟子李虚无创立纵横三定律:两极双生,对立转化,利弊守恒。其中一个推论是,圣者之道即魔道,这个推论给溪云门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人有意避世,却最终未能避免溪云门的分崩离析。这,便是一个圣魔两极的英雄故事,一段关于同门恩仇的历史,也是一场关于千里暗杀的奇谈,一则关于纵横术道的寓言。
  • 宋朝那些事儿

    宋朝那些事儿

    一场兵变,揭开了序幕,是身不由己,还是蓄谋已久?集体跳海,落下了帷幕,是自该认命,还是另类抗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名门巨星

    重生之名门巨星

    一场家族阴谋,让她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对象。父亲的冷眼相待,继母的恶毒鞭打,让她对生活充满了绝望,最后,连她生命中唯一的一道亮光——疼她爱她宠她的穆白,为了更多的利益牺牲了她,至此,她的世界灰暗一片......再次睁眼,竟回到了八年前,17岁的她立下决心!要让这些欺她辱她之人付出惨痛的代价!从此以后,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星途闪耀的道路虐渣姐,踹渣男,毁渣母渣爹!只是———后面这个男人怎么回事啊!总是跟着他!快滚开!!姐只想好好虐坏蛋不想谈恋爱啊喂!!
  • 废柴娘子成长札记

    废柴娘子成长札记

    现代小白领穿越到古代,把到如意郎君的奋斗过程。
  • 长生不死三步曲

    长生不死三步曲

    “小友,长生不死有三步,你可知?”“晚辈不知,请前辈赐教!”“第一步:修仙”“第二步:成仙”“前辈,打扰一下,据闻修炼成仙不就可以长生不死了吗?难道不对?”“传闻就是传闻,人传人难免会夸大其词,不可尽信也。”“请前辈解惑?”“算了,多说无益,你一个小小出窍境,离飞升境还有十万八千里呢,还是老老实实的继续修炼吧!”
  • 宋哥哥你好刚

    宋哥哥你好刚

    沈妧这辈子就只有三愿望喜欢消防员喜爱消防员嫁给消防员!后来她真的嫁给了一个消防员!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她看上了人家的颜和身材!——一场大火,一次相遇医院的白净与火灰的黝黑形成鲜明对比“病人二度烧伤,烧伤面积达到百分之十五,局部红肿,疼痛剧烈,已经陷入昏迷,快立即抢救。”沈妧:???要不是他身上还穿着被熏得黑漆漆的安全服还有身上传来的热浪,她可能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喜欢cos的同行。手术结束后,沈妧走出来,看到他坐在一旁的凳子上,坐的笔直。伸手推了推,才发现他已经累的睡熟了一颗心砰砰砰的跳了起来从那以后,沈妧医生就开始了毫不厚脸皮的追夫行动。——后来有人问她:为什么你会选择宋知?沈妧笑着答:因为他是一个高颜值的消防员!朋友看了看,也就普普通通吧沈妧又笑:可是他做的事,并不普通。——你我皆俗人,生在尘世中你守着人民,我守着你。
  • 云自说

    云自说

    那天的星星很多,风卷着灰蓝的云,我们并肩坐着窗台上,轻轻的摇晃着小腿,就像在等待发放糖果的小朋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蓝天梦

    蓝天梦

    他叫杨振宇是空军的后人,是飞鹰航空的传奇机长,只有26岁,是她的教官。她叫张玉晓是他爷爷的战友的后人,是飞鹰航空的新人,是他的学生。两位老人是战友,最终却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敌人。他们,能走在一起吗?两位老人又能冰释前嫌吗?他叫高飞,他是杨振宇的第一个带飞学徒,他喜欢她(赵菁)。她叫赵菁,是空军的后人,是杨振宇的干妹妹,她喜欢干哥哥,为此想成为空姐。他叫赵中天,是杨振宇和赵菁的大哥,他不允许她做空姐,一定不允许。他们二人又能走在一起吗?她又当成空姐了吗?这一切的一切,就在《蓝天梦》中得出结论。
  • 玉明号大铁船

    玉明号大铁船

    (一)童年、少年与青年初期,人生就好象一条小溪或者小河上的一只只小小的纸船,它充满了童真和幻想,也预示了童年和青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象纸一样的小船,难抗风险,此时文笔婉如童话和诗歌。(二)青年时期和中年初期,则象征人生长河里航行的一只木船,随着阅历和涉足社会,人生的经历丰富多彩,它有很多冒险的经历,痛苦、曲折、多变使人更加成熟或接近成熟,人生阶段充满了奋斗的艰辛和苦涩,也有成功的机遇与喜悦,如同那种很曲折动人的小说。(三)中老年时期,则象征着人生大海里的一艘大铁船,它可以驶向更深更广的海洋,捕捉到更多的生活宝藏。这里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和经验,此时文笔老练,是具有哲理性的散文和充满智慧的哲学。
  • 天道

    天道

    百无禁忌,唯有天道!成为天道师,必然会觉醒:怒雷、天火、寒冰、土石、黑暗、光明、邪恶、神圣八种属性中任意一种。主角陈洛作为海冥帝国的元帅之子,却被父亲要求不能接触关于天道师的一切!直到他16岁的那一年,他自动觉醒了极少见的黑暗属性成为了禁忌天道师!因为传说中……黑暗之后再次觉醒天道之力必为邪恶!且看一个为世间所不容的小人物如何冲破一切束缚,一步一步踏上大陆的巅峰!
  • 耳顺的重启人生

    耳顺的重启人生

    耳顺之年却突然变身美少女?瞬间打乱了老李头本该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闹哪样? 难道真的要晚节不保了? ps:保证完本,更新随缘。 某群:81759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