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73900000049

第49章 神圣篇(1)

一、伏波将军

1、大瀛海

古人认为海“从水从晦”,汉人刘熙《释名》中注“海,晦也”。所谓晦,是指月朔,或言日暮,昏暗之意。晋人张华《博物志》中又有更进一步的说明:“海之言,晦昏无所睹也”。在古人心目中,海洋是一片阴森可怖,荒蛮无际,昏晦凶险,暗昧幽冥的地域。许慎所著《说文》认为“海,天池也”。是说其很广大,无始无终,难测其垠,难穷其境,难探其深。古人对海洋的认识充满茫然,充满敬畏和恐怖。把海与苦难联系起来,称为苦海;古书中有“四海犹四方”的说法“,海”是方向,认为海是天下的尽头,天涯海角之谓也。

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就是说海是远离人世,茫然不知其终的境地。古人有此空间概念,正是因为“海”字的声训“海者,晦也。“海者,晦暗无可知也。由于缺乏航海能力,先民面对茫无际涯的大海,唯有望洋兴叹,不知其详。更无从得知大海之外另有新大陆,所以将海看作是天下尽头。

华夏先民居黄河流域中原,便认为是天下中心,故称为中国。而中国四周的异族被认为是处于大地边缘,近于海,又被称之为“海”。《尔雅?释地》说“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法。这一来,“海”就成了“中国”的界限;古人以“海内”、“海外”看天下,似乎有点坐井观天了。与中原文化发达地区接壤的岭南和闽越统称为南海,以别于东海。东海和南海的划分,实际是以中原文化的疏密程度,对海洋划分“等级化”。西海和北海,更因为荒蛮僻远,之地,就以“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盖而言之。

“等级化”是中华民族整体文化和海洋文明之间互相影响的结果。古人在航海实践中,还对海洋进行细化,以区别其位置和特点,便于进行掌握。小的海区称为“洋”,大洋称为“大瀛海”。如黄海海域有“黄水洋”、“青水洋”、和“黑水洋”之分。台湾海峡又被称为“横洋”,台湾到澎湖列岛称为“小洋”,澎湖列岛到厦门一带称“重洋”,浙江外海区称“浙洋”;而广州珠江口外称“伶仃洋”。小海区也称“海”,如“琼海”。

海又被称为“大海”,比海更大的是“大洋”。南海只是太平洋中的一个海。是我国最大的海疆,岛屿星罗棋布,滩礁最多,大小共达150以上,分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二百多个大小不等、露出水面或潜伏水中、主要由珊瑚体构成的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总称为南海诸岛。南海诸岛分布在中国南端,孤悬海外,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中国先民伟大的南海航行实践和航海技术革命,加深了对南海诸岛的认识。并以南海诸岛地形特征,创造了为其后各朝代广泛采用的“长沙”、“石塘”等南海诸岛古地名,以及专南海诸岛某一群岛的专称地名。自秦汉以来,此三沙群岛即已属我国版图之内。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武功极盛,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国威远播,震耀南海,东领黄海、渤海、东海暨朝鲜,西括临洮羌中,南抵日之南,封日南郡,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淮南子》载:“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公元前211年,秦皇发五十万大军,从大庾、桂阳、都庞、萌渚、越城五岭进兵,沿海南挺。《史记》“南越尉佗传”说,秦始皇兼并天下,八年后平越,即开置三郡:桂林、南海、象郡,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年,以适遣戍,使中越同化,以利统治。秦之攻越,水陆并进,三沙群岛亦在征讨之列。三沙群岛归属我国,已1700余年了。秦始皇雄才大略,统一中国,大业甫成,注意边疆,略取越南,收辖三沙群岛,归入中国版图。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地,功不可没。秦破灭,赵佗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2、马伏波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灭项羽,中国恢复统一。公元前196年,即高祖十一年五月诏立赵佗为越南王,为和辑百越,并派陆贾为汉使至南越劝说,赵佗仍然位踞南越王。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开海,要在海上开拓一条继张骞出使西域通往西方经久长盛的丝绸之路。秋,派遣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率十万师,驭楼船分由水陆四路。次年冬即破南越,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伏波将军路博德接着又平定西南夷,再平东,皆置郡县。自合浦徐闻入海,得大洲,东西南方千里。至是百越之地,皆入汉朝版图。《梁书》卷五四,“南海诸国传”记云:“海南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相去近者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其西与西域诸国接。”

汉光武时,另一位伏波将军,乃马援马伏波。《晋书》称“林邑国,其南为马援铸柱之处也,去南海三千里”,《梁书》云“伏波马援将军开汉南境……汉元鼎中遣开百越,置日南郡,”《前汉书?地理志》记“中置象林郡,马援植两铜柱,表汉界也”。所谓林邑,自汉日南郡象林县名得来,而象林之名,又从秦之象郡得来,日南郡所属五县,象林最南。汉献帝初年,以象林为都城,简称林邑。至《大清一统志》云:“占城在西南海中,为周越裳地,秦为林邑,汉为象林县,属日南郡。”可见今之越南,终汉之治,尚为我国版图。当时我国声远播,四夷咸服,海南诸国朝贡不绝,紧接南越之三沙群岛,处南海交通之要冲,自然仍为我所领有。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其中“涨海”即谓南海,“崎头”则是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

汉亡,魏、蜀、吴三国鼎立,吴终据交州,如《三国志》卷十五“吕岱传”云,“岱既定交州,复进兵讨九真,斩获以数万计,又遣使南宣国化,暨徼外扶南林邑明堂诸王,各遣使奉贡,权嘉其功,进拜镇南将军。”受孙权所遣中郎康泰、从事朱应航海出使,历游南海诸国。归而著《扶南传》称“扶南国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湾中,去日南可七千里,在林邑西南三千里……涨海中,倒珊瑚洲,洲底有磐石,珊瑚生长其上。”涨海即南海,出访航线为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所述与今珊瑚岛地形相符。晋代对南海诸岛记述更为详尽。裴渊《广州记》谓“珊瑚洲,在县南五百里,昔有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

晋武帝篡魏后,泰始七年(271年)遣薛翊陶璜将廿万大军伐交趾。《晋书》五七卷“陶璜传”云:“武平九德新昌土地阻险,璜征讨置三郡,及九真属国卅余县。”其后宋齐梁陈各朝对海南诸国之经营,亦不遗余力。

隋唐对海南诸国恩威并济维护藩属之系,隋炀帝大业末(618年),《资治通鉴》卷一八五“唐纪一”云:“东自九江,西抵三峡,尽交趾,北距汉川,萧铣统之,”《新唐书》卷九十“邱和传”云,“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邱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斐矩亦荐之,遂拜交趾太守,抚接尽情,荒景之。”唐高祖武德四年李靖破江陵,降萧铣,交州刺史邱和,于是交趾之地尽为唐所有。唐代徐坚《初学记》第五卷,称石“石塘、石床”。“石塘”指礁石包围的水塘,浅湖之意。石床有别于石塘,是指平坦如床的礁盘地形。唐宋年间,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继命名为“九乳螺洲”、“万里石塘”、“千里石塘”、“石塘”、“万里长沙”、“千里长沙”、“长沙”。唐人姚思廉《梁书?海南传》有载,“海南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及吴孙权时,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通焉。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

3、南海澄清鱼弄月

宋太祖赵匡胤立国(960年),视交州为中国之一部,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北宋《武经总要》载:“广州南海郡……命王师出戍,置巡海水师营垒在海……至屯门山二百里..从屯门山用东风,西南行七日至九乳螺洲,又三日至占不劳山。”宋以后,不只有石塘之称,还有长沙之名。对长沙和石塘的环礁及其岛屿的记述,冠以“千里”或“万里”。以示石塘和长沙分布的广大。

1178年,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载:“海南四郡之西南,其大海曰交趾洋,中有三合流,波头愤涌,而分流为三……其一东流,入于无际,所谓东大洋海地……传闻东大洋海,有长沙、石塘数万里,尾闾所泄,沦入九幽,昔尝有舶舟为大西风所引,至于东大海,尾闾之声震汹无地,俄得大东风以免。”此述宋人之脱险经验,大西风吹歪航路,向东入石塘海区,强大的东风吹回航路才幸免于难。西沙海域水浅礁多,有浪花带,故三礁名浪花礁。北礁环礁浪花带涛声訇然,风静时,十里可闻。其“长沙、石塘”乃南海诸岛。首次把南海诸岛的珊瑚岛看成由以沙岛为主的“长沙”和把珊瑚礁看成以环礁为主的“石塘”组成。

关于“石床”的记述,1225年,赵汝适著《诸蕃志》成书,其序有曰“汝适被命来此,暇日阅《诸蕃图》有所谓石床、长沙之险,交洋、竺屿之限。”卷下《志物》附海南条称“至吉阳(今三亚市),迺海之极,亡复陆涂。外有洲,曰乌里,曰苏吉浪。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这里不但指出了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是我国的南海诸岛,而且也说明,早在唐代已经将西南中沙群岛划归海南岛的振州(宋时改为吉阳军)管辖。

宋代航海事业鼎盛,广州商船已能用“牵星术”绘成“海图”航海,横渡印度洋,赵汝适所阅《诸蕃图》,已有石床、长沙等珊瑚礁绘出。《宋史?真宗纪》有载《玉海》记知广州凌策上报《海上诸蕃地理图》,为后来元、明海图所据之本。

宋末靖康二年(1127年)虽北方入侵,外患不绝,而安南犹入贡不绝,而群向越南及南洋各岛发展,国威亦随之远播,如《宋史》记事本末有云:“元将刘琛攻帝于浅湾,张世杰战不利,奉帝走秀山,至井澳,陈宜中遁入占城,遂不返,十二月丙子,帝至井澳飓风大作。舟败几溺,帝惊悸成疾,旬余,诸将士稍集死者过半,元刘深袭井澳,帝奔谢女峡,复入海,至七里洋,欲往占城不果,”宋端宗被元张驻范追赶下南海,驻跸七洲洋,准备逃亡占城。《宋会要辑稿》“占城国”条载:“国人诣广州,或风漂至常,则累岁不达矣。”同书“真里富国”条载:“欲至中国者……数日至占城,十日过洋,傍东南有石塘,名曰万里,其洋或深或浅,水急滩多,舟复溺者十七人,绝无山岸,方抵交趾界,五日至钦、廉州。”据方位,“石塘”在占城东南,指今西沙群岛。石塘即今之永乐环礁,余为大筐华光礁、二筐玉琢礁、三筐浪花礁。海诸岛的珊瑚礁分为环礁和台礁两种,其中以环礁占多数。“环礁”是由四周连接如环的礁圈围成浅湖形成,“石塘”即环礁的俗称,是礁石围成池塘的意思。故“石塘”是以其地形形态主要特征泛指南海诸岛或其中一、二个岛群。

西沙群岛乃南中国海诸岛中四大群岛之一,在距海南岛东南三百多公里海面。有宣德、永乐两岛为主,还有如永兴、赵述、珊瑚、甘泉、中建等,多为楕圆形珊瑚岛、礁。珊瑚永兴岛有土地庙,有门联:

春亦有情,南海澄清鱼弄月;

人其得意,东风和畅鸟迷林。

珊瑚岛上的土地庙的门联:

金浪碧波朝圣庙;

银滩沙聚立古庵。

永兴岛有孤魂庙,门联是:

兄弟感灵应;

孤魂得恩深。

和五岛和孤魂庙对联,写道:

前向双帆孤魂庙;

殿后一井兄弟安。

《琼管志》载:“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述:“吉阳(吉阳军)地多高山,峰峦秀拨……其外则乌里、苏密、吉浪之洲,而与占城相对,西则真腊、交趾,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吉阳军即今海南岛崖县,“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在其东,也就是南海诸岛。而海南岛万宁县南面海滩,滩险浪急有惶恐滩之称,文天祥诗《过零丁洋》中“惶恐滩头说惶恐”乃咏此。故在海边石山镌有对联:

危滩共指名惶恐;

古县空闻号万安。

二、冼夫人

1、岭表豪酋

海南岛五指山为黎族主要居地,古称“俚人”,讲“俚话”。而大陆徐闻、高州、电白亦通黎话。说明为俚人后代,乃随历代征伐海南岛时,迁移的俚人之后。俚人于沿海广泛分布,各成土国,称“岭表豪酋”,各属郡县所辖。

各土国之间常有征战,互相侵略,故曰“越人好斗”。这些古国有乌浒蛮、归汉里君、高凉贼帅、即有俚族首领,称俚帅陈文彻等。在俚、僚、蛮三大族系之中,俚率先接受汉文化,逐步实现俚汉融合。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位杰出的酋帅,她就是被称为“岭南圣母”的冼夫人。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冼夫人诞生于高州电白郡。《隋书?谯国夫人传》说她从小学习汉文化,“善读阃外春秋”,并记“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千余洞。”即说谯国夫人就是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万余家。冼夫人能规谏息怨,完成俚人大联盟,使儋耳俚人归降,成为梁朝立州之基础。

《广东通志》列传一《冯融传》说广东化州刺史冯融,系北燕昭成帝冯弘后裔。他“以礼义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华,士相与为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墟,弦诵日闻。每行部所至,蛮酋焚香具乐,望双旌而拜,迎者相望,辄诫其下曰:‘冯都老至矣,毋为不善以婴罪戮。’都老,犹言官长也。自是溪洞之间,乐樵苏而不罗锋镝者数十年。”“都老”是俚人首领的称号,冯融被称为“冯都老”,可见他已经融入俚之中。其子冯宝,自幼好学,二十岁考取功名,授高凉太守。

省文史馆罗康宁教授所撰《中国珠江文化史》“隋至初唐的汉俚文化融合”这样写道:冯融得知高凉冼氏家族世为酋帅,在这一带很有威望,同时冼家有位抱负远大的才女,便派人登门为儿子冯宝求亲。冼家欣然同意,两家喜结良缘。当时冼夫人年方14岁。

冼夫人虽然热爱汉文化,但她结婚后并不遵循汉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而是保持俚人女子的习惯,《谯国夫人传》说“每共宝参决辞讼”,协助冯宝治理高凉。同时,以俚帅的身份“诫约本宗,使从民礼”。“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可见冼夫人威望颇高。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八月,爆发了侯景之乱。广州刺史元景仲举兵响应侯景。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陈霸先率兵攻进广州,迎定州刺史梁氏宗室萧勃为广州刺史。后又率兵前往京城救驾。当他的队伍行至始兴,表面支持朝廷的萧勃却暗中命令南康、曲江等地的守将阻挠陈霸先。高州刺史李迁仕认为这正是群雄并起,割据称雄,推翻梁朝腐朽政权的有利时机。他暗通侯景,一面称病不去救援京城,一面招兵买马,准备乘机起兵,发动兵变,割据南方。为了取得成功,李迁仕想取得在岭南拥有强大势力的冯冼家族的大力支持。因为他深深知道冼夫人在岭南俚汉人群中有很高的威望,力量也不小,在岭南可以左右当时当地的政局。

同类推荐
  • 回味元朝

    回味元朝

    蒙古帝国瓦解后,元朝没有能经受住一个世纪的风霜。在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文化冲突中,在大自然给予的无情灾害中,在帝国内部不断的争权夺利中,在统治者的腐化堕落中,元朝退出了历史舞台,最终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今天我们来阅读这段历史,就是希望尊敬的读者们,能在茶余饭后的小憩中,对这段历史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如果能够通过了解历史,了解这些帝王将相的功过成败,得到某些启迪,或者产生某种共鸣,抑或得到一些知识,便使作者心中足感快慰。回味历史,历史早已消失在了昨天,而在那段历史中的无数个鲜活形象,以及那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却久远地记载在春秋史籍中。
  •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本书是响应习近平号召牢记历史的教训,中纪委推介的“2015新年第一书”,王岐山最新推荐!《中国新闻出版报》优秀畅销书榜总榜第一名!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的传世经典,浓缩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独特见解!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这些精神遗产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使其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 纪元前221

    纪元前221

    秦王,汉武,新天下之争,华夏大地,乱世依旧,
  • 历史快餐.十八世纪:觉醒世纪

    历史快餐.十八世纪:觉醒世纪

    18世纪的东方处于一种虚假的繁荣,相比于过去,东方各国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可同时代的欧洲却是突变性的,迎来了一个新时代,东方各国仍停留在盛世繁华中自我迷醉,以至于越来越落后于时代。西方国家进入了启蒙时期。伏尔泰等人揭开了一个平等自由时代的序幕,法国大革命则彻底宣告平等自由时代的到来,而《独立宣言》的发布是这个世纪的最高潮。思想的解放带来了科技的飞跃,蒸汽机的诞生使历史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类走进了大工业时代。
  • 长平风云

    长平风云

    传统认为秦国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但本书就彻底否定这一点。不仅如此,本书还将否定赵武灵王、秦惠文王、楚怀王、燕昭王、张仪、李兑、乐毅、赵奢、宋王偃、齐湣王、秦昭襄王、秦国四贵、范雎、白起、吕不韦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的既有形象。及改观我们对秦楚丹阳、蓝田之战,燕国禅让,赵国并中山,燕国拓地,五国伐齐,白起伐楚,长平之战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的认识。
热门推荐
  • 亓渺传

    亓渺传

    如果可以的话,我选择再喝一次孟婆汤,忘掉这一切。———————————————————官宦之家,哪里来的情爱可言。他不信,偏要试一试,哪怕结局是灰飞烟灭。
  • 我变成了学战都市最强萝莉

    我变成了学战都市最强萝莉

    世界突然爆发病毒,被感染者一个个都变成了可怕的怪物,并且会不断进化,获得样貌和智商,甚至感情,而这样的新物种,被称为“天灾”!但通过人类不断的努力,在一个世纪后,人类得以延续。而他,是世界第一强,但却在任务中丢了性命,但后来经过实验,居然,变成了——天灾小萝莉!!
  • 总裁的首席秘书

    总裁的首席秘书

    什么,他要娶她?这不是真。她不相信,可是看到他的表情,她就好难受啊,难道她也喜欢上他了?不可能,不可能,这不是恋爱,绝对不是。“怎么?不相信?”俯身吻上她,对!这是恋爱,绝对是恋爱。
  • 史前地球:恐龙时代的辉煌·侏罗纪中晚期

    史前地球:恐龙时代的辉煌·侏罗纪中晚期

    本书讲述了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中晚期恐龙进化的故事,介绍了兽脚亚目和蜥脚亚目恐龙种类的扩展,每一章都运用了大量的表格、地图、数据和照片来描述早期恐龙生活的环境、栖息地和演变模式。本书是《史前地球丛书》其中一个分册。
  • 神奇宝贝之中二少年与系统

    神奇宝贝之中二少年与系统

    一个叫李巧钰的普通少年和哥们周睿,为了救一个小女孩被车撞死,穿越到神奇宝贝的世界。
  • 孟子选注

    孟子选注

    本书从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哲学政治理论和教育纲领著作《孟子》中选取精华篇章,加以详细的注释和解读,并配以与中学生课堂学习相应的导读、知识链接等内容,使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学生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能够充分了解《孟子》体现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及教育观点,欣赏和理解《孟子》行文的特点和修辞手法,对中学生相关课文的学习是很好的补充,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孟子》的优秀选本。
  • 太古妖祖

    太古妖祖

    太古妖庭之祖被手下帝君围攻陨落,重生在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之后……他一路高歌,践踏天骄,灭杀道子,屠戮神魔……镇幽冥,霸神界,统万妖,御诸天!
  • 拾肆幻锦

    拾肆幻锦

    半妖少女的成长之路,有痛苦、心酸,也有真情、美好。我知道我们都一样,我们的一生中注定要经历太多的舍与不舍,不知真假的爱与不爱,还有那么多的想恨又怎么都恨不起来。所以无论是怎样的人或者是妖我们的成长都是那么不容易,让我们的心再一次的铭记那些过程,天真淳良,迷惘无措,偏激叛逆,从容内敛,以及那些怦然心动和刻骨铭心的爱恋。
  • 秦时明月之缘起缘灭

    秦时明月之缘起缘灭

    跨越千年,轮回数世,命运彼此纠葛;一段预言,一场厮杀,带来无尽阴谋。一段隐秘的旧事,一场情谊的对碰,引发无数的血腥……当阴阳与时间对碰,当爱恨与使命交接。轮回静默,情归何处…
  • 一念凡首

    一念凡首

    一本功法改变他!他一人杀遍三界!终成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