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32600000010

第10章 南海雾(2)

洛古倒欣赏这位戴黑边眼镜的小个子,觉得他有股闯劲,热情待人且知识面广。他来南门是准备干一番事业的,研究收集了好些资料。全世界有近两千个自由贸易区,大大小小,有加工贸易免税自由港等类型,他都分门别类整理好各类型的功能特点及优劣态势,进行数学模式的比较,更难得的是还根据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经济生产结构向亚太地区调整的趋势所呈现出的经济浪潮,提出了对南门经济特区走向的设想。颇有心得。他特别欣赏南门经济特区的定位,认为经济特区这个名称起得实在太好了,极具长远的战略目光。这无疑是一个自由的经济综合体,它的嬗变性可塑性可持续发展性的变数如此灵活。后来他才从洛古口里得知这个经济特区起名的故事。

省委书记向中央汇报了试办贸易加工出口区的设想,邓小平同志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闯,杀出一条"血路"来。"当时,省委只是想参照其他国家的出口加工区之类,听了之后都认为办特区实在是太好了,几经斟酌推敲,觉得特区应该是对外的一个窗口,一个开放的门户,便定名为经济特区。这可以说是一个创新。至于"血路"一条,该怎样去理解领会,那的确是发人深思的。这无疑是远远超出经济领域的了。

洛古感到高兴,见着了何元展这个人才。原先他担心调来南门的大都不是能力强的干部,因为好的干部原单位哪里肯放?小个子何元展的出现,应该说有眼光有胆识有闯劲的干部才争先到南门经济特区来。这才是剥皮鱼饭堂值得留念的意义。何元展是学工科的,是个工程师,后来到市计委工作,熟悉经济业务。他懂英语,平日注意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向,颇有研究。

洛古任人唯贤,让何元展负责办公室工作,兼顾经济洽谈的事。万事起头难呀!

虽说南门经济特区还未正式宣布挂牌,但消息传开,外商接踵而来咨询,尤其香港那边来的人颇多。于是,出现了一门新兴行业--兑换港币,男男女女也分不清是从哪儿来的,在口岸火车站围着香港客兑换港币。港币很吃香,可拿去中英街购物,也可当外汇券使用。那情景真是酸寒寒的。

困难的不止这些,街上没公厕,也没公共汽车,更不用说的士了。港商要到经济洽谈办公室,只有搭单车尾,走在坎坷凹凸的路上,颠颠簸簸,惊险百出。不时还得下车步行度过险段。洽谈办公室设在工人文化宫的娱乐室里,这是市里唯一宽敞明亮的房间,离火车站才三四公里远。但港商抵达那儿下车时,双腿已麻木得不晓得走路了。至于饮茶用饭,连茶楼也没多一家,有的外商索性包着个汉堡包过来,当日就来回。虽然如此艰苦,但来访者依然络绎不绝,足见香港同胞的爱国心。

何元展没想到区区一个经济洽谈办公室,也可以说是个临时应急工作,居然热闹非凡。娱乐室原先是乒乓球室,摆满了十多张方桌子和折椅,方桌铺上一块塑胶花布也还见干净。然而客人多了,也就显得拥挤了。好个何元展,他一面招呼客人满足咨询,一面开了个快餐店,供应盒饭茶水,让客人解困,心情也安落了。

当时,敢于首先过河的蚂蚁大都是中小港商,他们把在香港的毛织厂胶丝花厂表链厂拉链厂制衣厂搬了过来。毛织厂还是手工绳拉织机,叽叽嘎嘎地响个不停。有人指责引进这等夕阳工业,更有甚者说是垃圾工业!何元展听多了,只是坦然地说了一句,我们还不是拿牛栏仓库祠堂去盛下这些东西吗?彼此彼此。我们没钱没房没料就将就些儿啦。凡事都有个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先低后高的过程嘛!说实话,接受办厂的公社村子可高兴了,清理出一间仓库牛栏就有了一笔大收入,厂租管理赞工资等,且都是外汇进账,更不用说人气旺了带来的收益。他们跟厂商都热情合作融洽相处。且这些中小港商不少是在七八十年代逃港过去的,熟络之后,扯谈起来还是挺投机的。这大抵就是南门的地缘人缘的所谓缘分了。

何元展想过,设身处地为对方想过,第一批敢过河来吃螃蟹的人是独具胆识的,他们是冒着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风险而来的。大陆政策多变,说不定某时某日来个清算那就人命也不保了。人心未安定你还想吃天鹅肉,引进来先进技术设备的大项目?我们一厢情愿的事太多了。到头来落败了,谁也不用引咎辞职,且还升官了呢!因此何元展对洽谈工作做得热情细心。来客多了,他干脆让附近的公社派代表驻洽谈办公室办公,双方直接对话,这就方便多了。

南门引进的第一间来料加工厂是毛织厂,也就是有些人不屑一顾的垃圾工业。有了头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就会跟着有第二个第三个。

何元展对此是乐观的。当然压力也很大,这不是引进资本家来剥削工人农民吗?江山变色。何元展读过政治经济学,现在试验的是市场经济学,区别就在这个"政治"和"市场"的认识上。你要引进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这都是老板手上的东西,能不引进老板资本家进来吗?能不引进剥削来吗?至于对这个剥削的理解,那就先不要去管了。这些他总得心中有数呀!这个洽谈办公室的头头也不是好当的,确实是浸在老板资本家的染缸里。他对洛古说过。

洛古显然思索过这些问题,可他只是淡然地说,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吗?

何元展轻声地添上一句,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千真万确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政治与经济互动的典范。后来就这样一步摸一步地过河,形成了所谓"三来一补"的模式--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港商过河设厂也组合了前店后厂的格式,在香港设计经销,在内地生产,充分发挥了两边的优势。此路是可行的。这是后话。

穷有穷路,富有富道。不管是夕阳工业垃圾工业也好,同世界市场经济接轨就是这样不起眼地开始了,在摸着石头过河了。

流言四起

清晨,南门街上还见清静,青砖街面也扫得干干净净。街口的大榕树下也是空落落的。

眨眼之间,街上的行人见稠了,而且越来越多。看来又要出事了。

边防禁区是个异类地域,要么平静如水,要么混沌一片。只要人稠了,突然稠密满街,那就要千万小心了。

近午,通往边界河的中山路挤满了人。人流往前拥去,靠近了南门桥,望见了对岸竖起的那面米字三色旗了。

听说是开放边防,机会难得。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不约而同。有人匆忙得趿拉着一双拖鞋。人稠了,可人声并不嘈杂。

南门是久经考验的边防区,经历了两次大逃港潮,成千上万的人拥过了界河。小的外逃更是不断。不同的是这一回人们不像以往那样紧张惊惶拼搏,而是平静得多了。人流缓缓地往界河压去。他们都想冲过河去,又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似的。也许这个莫名的等待,正是使人流显得比较平静的原因。

事情像一触即发的火雷,随时都可能爆发出个石破天惊!这一点不足为奇。

林方朋早已注意开放边防的流言了,这是个信号。他,南门县县委书记,不惑之年,但已有丰富的边防工作经验,经历了两次逃港大潮。林方朋一脸英气,踏踏实实,对人宽厚随和,看上去像个学者。凭经验他预计迟早要出事的,早点比迟点好。人心浮躁,有点风吹草动便惹起浪潮了。他把自己的预料对洛古说了,便又忙着绸缪去了。反正他兼边防武警支队政委,事情好办得很。

林方朋中学毕业后,参加了土改,之后一直留在农村基层打滚,熟悉群众工作。四清运动时才调来南门任县委书记,上面把他作为一个接班人来培养。他少说多做,不为人先,遇事心中有数,给人的感觉是细心谨慎,时而又与众不同。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告诉他,贯彻党的政策必须同群众利益相结合,千万别干伤天害理的傻事。比如搞深翻改土栽弯改直的农田建设,明知是劳民伤财有害生态之举,他便推说边防区缺劳动力情况特殊给拖延过去了,争得了积肥犁霜的时机。又比如推广密植三造稻,得不偿失,他也用劳力不足搪塞过去了。他惯用边防地区特殊的遮掩,虽然自己落得了一顶保守的帽子,但保护了群众,群众也信任自己的林书记。南门县十八个公社一百七十二个大队,他都走遍了,熟悉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几乎老人小孩都认识林书记。

因为他有这个特性,有人认为此人只宜守业不能闯业,乃庸人一个。就像绵里藏针,煤堆埋金块一样,日久了便明白了。

林方朋习惯地来到横吉公社,后来撤销公社之后叫横吉镇。这是内地人逃港的必经要道。往东走上梧桐山,下山就是海边了。朝南行直达边界河,过了河就是彼岸了。边检站就设在横吉公路边。一个边防军荷枪实弹,两个民兵协助,很见威严。

不晓得是守卫得严,还是干旱得可怕,横吉穷得像块焦干了的蕃茨,没一点儿油水。一条小小的横江河,流到横吉边上又掉头往东边流出海去。说来你也许不相信,堂堂的边防区的横吉,人均年收入才四十五元,比东边山区的公社还少三元。人穷志短,都解放几十年了,就是穷得没了点声气。后生都去河对岸和欧洲了。

横吉出名大抵是来了个公社书记周大成,此人年满三十,英俊伟岸,身板结实,就像个举重运动员,那双粗厚的手一看就知道是个农活里手。他工作踏实,求真务实,很得社员尊敬。他爱说的一句话是,工作要有磁吸。意思是要为群众讲真话办实事,群众才相信你,像磁吸作用那样吸引着群众。他初中毕业便留在家里驾牛耕田,埋头农事。同年的朋友都外逃去了,大抵就剩下他了。好相貌却没出息,亲朋都为他惋惜叹气。听得多了,他只说了一句,家乡总得要有个人留下来吧!人各有志。

他来横吉做了两件事,一是带领社员修了个小水库,蓄起了横江河水;二是农忙时节少抽人去堵逃港,保证农业收成。你别看是小事一桩,尤其后一件事是要冒政治风险的。那年月谁敢干这顶风的事!

那天,天气很热,没有风也没有云,闷沉沉的。突然吹起了少见的东北风,这无疑是逃港的好天时。

周大成接到上面的电话通知,火速派所有的民兵上山堵外逃。正值双夏农忙时节,劳动力走光了,势必使早造报废晚造落空,这一年缺粮怎么过?他没多想,只派少数人上山,留下大部分劳力全力抢割抢插。

省工作组大发雷霆,居然有人敢在风火口上顶风,下令周大成撤职检查,下去劳动。他二话没说,便下周屋围村驶手扶拖拉机去了。反正双夏基本完成了,也心安理得,倒觉一身轻松。工作组找他谈话,要他检讨犯错误的原因。他说了一句话,我不忍心看着社员缺粮。抓革命促生产,你不懂吗?这是个原则问题,该开除党籍。加上他下去时周屋围的社员家家户户请他吃饭,热情极了,他竟也上门了。这显然又触怒了工作组了。

开除出党这非同小可,他理所当然顶撞起来了。当时,林方朋任县委书记。他理解周大成的心情,迟迟未讨论处分的事。只希望周大成好好检讨,以减轻处罚。岂料这位公社书记又说了一句话:"你我心里都明白,但我学不了你的样!"给林方朋喷了一脸儿灰。他宁愿死去也不做违心的事。林方朋强忍住了说:"你我都得理解,要顾全大局。"周大成还是被开除出党了,林方朋也保不住他。

一年之后,风头火势过去,公社也解体了,改为镇,政策也见宽松了些儿。林方朋极力为他平反恢复了党籍。他哪儿都不去,就是要留在横吉镇任镇委书记。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人非草木。他终于明白林方朋的慈和心肠,一心爱护着他。他忍不住对林方朋说,我没有大错,你做的也有道理。他看到林方朋想方设法保护下面的干部,避免了好些冤案,对他由衷地敬佩。林方朋也觉得他是个值得信任的好干部。因此,有事无事林方朋都爱来横吉,听听这位倔脾性的朋友讲讲真话,听他与众不同的出格的见解。

林方朋下来横吉是想了解两件事,一是看看外逃的迹象。因为这里是个外逃的敏感地域;二是观察晚造谁割谁收造成的影响。周大成很注意这类磁吸效应,心中有数。

他对林方朋说,既然开放边防的流言很旺,人心浮躁,逃港潮定会到来,但山路僻野很少见有外来的人,这就得多注意本地人了。至于谁割谁收之举,他坦言这起了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你看看,倒三七分成、倒二八分成都没人理睬,难呀,收了谷子公家占二私人占八也无动于衷,无术。人们对大锅饭早已深恶痛绝了,无望了。

林方朋明白他是说了心里话,也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只不过他自己言不由衷罢了。他随口问道,是哪个村子起的头?周大成醒了醒神,此事儿戏不得,是属分配到户刮单干风,罪大之极。他没兜出敢为人先的周屋围,只是平静地说,事情出在横吉,要处分就处分我好了。覆水难收。林方朋也只淡淡地说,这得看大气候了。他的心情是沉重的。

两人两种心情一个心境,冬天快过去了,春天还远吗?泥土里的所有生命都轻轻地蠕动发芽。

逃港潮

南门界河边上。

人潮黑压压地挤在界河口上。路口上一排排木三角架栏横挡着。武装边防军警列队严密防卫着。人流一直铺满了整条中山路,而且越挤越稠密。有人开始躁动了,情况是危急的。只有困难时期的那年,才见过如此规模的逃港人潮。

界河路口的电线杆上挂着几个高音喇叭。一辆脱了漆的红色消防车停在路口上。这是南门唯一的防暴机械设备。车顶上站着边防军警支队丁政委、林方朋、洛古三个人。

丁政委再三劝说人们勿听谣言,回去搞好生产。县干部也在人群中做劝说工作。可是人们只是听着,没点儿散去的迹象。人们似乎相信人多了站久了待长了,关口会松开让他们走过去的。

情势已异常紧急了。

千万双眼睛全都盯着消防车上站着的洛古、林方朋和丁政委这三个南门巨头。

林方朋真的担心要出事,一旦有人蛮横冲击,情势不堪设想。洛古初来乍到,情况不熟。林方朋着重交待丁政委切实地护着,便对洛古说,我先喊话了。

"社员乡亲们,我是林方朋,南门县委书记林方朋。开放边防是没有的事,这是谣言。请大家不要信谣言,扰乱边防,做出违法的事。外逃是犯法的,触犯国法。请大家立即回去搞好生产。改革开放不是开放边防,可以开放经济政策开放生产开放过境贸易开放探亲政策,但绝不是开放边防……村干部立即带领社员回村去……"

他的喊话引起一阵骚动,很快又平静下来。高音喇叭还在不停地重复播放着他的喊话。

下面人群里议论开了,"是林书记在喊话","是林叔的声音"……人们都习惯称他林叔,相信他的话。人们似乎等候到他们要知道的信息了,希望落空了,等待也落空了。犹疑了好大一会儿后,人群便缓慢地松动了。突然人群中又是一阵骚动,躁动地往前拥挤。

站在车顶上的丁政委和洛古禁不住心头一紧,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千万不可崩堤啊!

高音喇叭响了,只听见林方朋的声音在喊:"现在请南门市委书记洛古讲话。"

同类推荐
  • 乡村的背影

    乡村的背影

    本书是作者谢耀西的一本小说集,本套书为2010年东莞文学艺术系列丛书之小说散文卷,作品文笔细腻、生动,是东莞市文学艺术界得丰硕成果,体现了东莞市的文学艺术水平。
  • 栽种光明

    栽种光明

    天哪,这哪里是电梯,这就是个鬼门关啊!这竖起来的道儿不就是个棺材盒子吗?要是哪天把我儿放在这么个黢黑不透气的盒子里,不憋屈坏了啊!儿啊,说啥也不让你走,只要娘有一口气,娘就让你活下去,花多少钱咱也不怕,娘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治好你的病。病好了跟娘回家种地去,咱再也不干啥工程了。婧婧刚成了家,妍妍还没毕业,她们都不能没有爹啊!老天爷,是我造了孽就来惩罚我,让我走吧,别让我儿来顶债,他还年轻,好日子才开头,这个家不能没有他啊!
  • 解放宁夏

    解放宁夏

    我的前半生几乎是在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战场上度过的。2009年9月23日,是解放宁夏60年纪念日。60年前,宁夏曾是我为之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回想起当年我率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在进军解放宁夏的路上,宁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和那里的各族同胞,当年对解放军的滴水之恩,在我耄耋之年的脑海里是挥之不去的。
  • 李果村叙事

    李果村叙事

    该书作者以叙事的形式回顾了自己家乡的历史变迁,以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实,形象描绘了一个农业小村跨世纪的沧桑变化。它不仅仅是一部回归历史真实、形式别出心裁的“村志”,更体现了我县离退休干部“不忘初心,夕阳更红”,用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 德恒高中谋杀档案

    德恒高中谋杀档案

    仅三个月中,T市内已有十七名儿童离奇失踪,此事闹得满城风雨,但警方却束手无策,T城内人心惶惶。T市德恒高中的教师孙志良的儿子孙家明是最后失踪的儿童。孙志良在寻找爱子的过程中,竟偶然发现儿童失踪事件跟德恒高中的校长平耀海有密切关系。于是孙志良请求大名鼎鼎的少年侦探亦天帮忙调查此事。
热门推荐
  • 盛宠奸妃

    盛宠奸妃

    他是罪无可赦的奸臣,她却是大清官的庶女,不料他一指,就选中了她!“本王要娶这个女人!”洛宁磨牙,想娶她,那就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了!自此,奸妃之名盛传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繁世封神

    繁世封神

    姚同和清楚的感觉到了自己生命的流逝,虽然对此刻的来临姚同和早有准备,但是仍然打心底里泛起深沉的恐惧……才二十余岁的青年姚同和面临必死的结局,此刻没有奇迹的发生,没有人从死亡线上把他拉起来,只有一句:抢救无效……这是一部集合了封神穿越武侠玄幻修真科幻死神空间的大杂烩
  • 黎明前的血夜

    黎明前的血夜

    暗无天日,这是属于魔物的世界,一代死灵法师中的翘楚,重生入此地,如何才能成就至尊之位,打破这天地的桎梏,,,,
  • 百年国器

    百年国器

    本书全景式描写以胡雪岩、唐廷枢、郑观应、盛宣怀、马建忠、张謇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演出的传奇故事。他们创立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新型股份制企业——招商局,创立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并购了美国在中国的最大航运公司,夺回被欧美列强骗取的中国第一家大型新式采煤企业,与列强在蚕丝市场进行惊心动魄的商战对决……
  • 陌世之千域

    陌世之千域

    人类因为在无尽的苍穹而显得渺小,可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却使我们开始试着征服。星际流民、雇佣兵、杀手、机器人、黑市,,,这些都只是我们为生活而活的一种方式而已。
  • 战婿当道

    战婿当道

    陈明心思单纯狂放,偶尔还有点二,去给魔都的第一豪门林家当上门女婿,陈明不干,白起这老爷子就一哭二闹三上吊……
  • 匆匆锦年

    匆匆锦年

    【完结】时光匆匆,总有一些记忆刻苦铭心,总有那么一二个朋友陪你疯,总有那么个人舍不得忘记。比如林诗琪有熹微和赵可昕这么二个好朋友陪伴她读完G大,又比如林诗琪有个在远在美国的男朋友,只是异地恋坚持了三年,突然有天就看见他和别人订婚了。之后诗琪决定从世杰的世界里消失。毕业后随暗恋诗琪多年的邓鑫到Z城,在那里顺利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在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上遇见宋世杰,打破了诗琪维持了几年的平静生活,世杰再一次展开对诗琪的追求,可是,还能回到过去吗。//本文是《只想离你近一点》的续集,这个系列文橙子构思了几年,去年才开始从电脑上敲出来,心中的故事,说给想听的你。这是一个很任性的故事,你不点开来看就不会知道有多精彩。//封面by夏阿花
  • 第七种死法

    第七种死法

    杀人屠夫溺水身亡,火焰中的尸体死而复生,沉默的娃娃一直在用画笔杀人……一件件案宗背后,到底是亡灵作祟,还是另有奇因!揭秘荒诞不经的诡案,踏过令人窒息的死亡陷阱,翻开沉睡千年的亡简,梦知三世杀业轮回的因果!——————————————————————在《第七种死法》中:阴阳家能看到道;胆小者会见到鬼;唯心者觉知宿命。
  • 尊武

    尊武

    别人修古,他也修古,你说境界至上,我说有我无敌!一代武学奇才白昊穿越异世,且看他手持方天画戟在这异世界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古修之道!
  • 仙侠奇缘之姽婳

    仙侠奇缘之姽婳

    她是千年前妖界动乱遗落凡间的狐族公主,也是最后的金狐一脉。被狐后用尽千年修为移至人界皇后腹中。降世时,金光普照,满城百花齐放,群兽朝拜,天空出现姽婳二字,故取名姽婳。由于身怀狐后的内丹,所以自小拥有九尾。原本性格单纯,敢爱敢恨,无忧无虑的她,自从在忘忧山初遇仙尊月浮屠时,便注定此生为之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