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34700000009

第9章 第三讲(2)

〔无量无数无边众生〕《首楞严经》中讲十二类众生的时候就讲过:“卵为想生。”随妄想而受生。所以胎卵湿化这四种受生,从销归自性来说,就是妄想习气非常重,非常顽固,知见转不过来的这些就是卵生。卵为想生可以说被无明层层裹住了,这就是心理上的卵生。

情感很丰富或者很执著,被爱欲所浸泡,这是胎生。“胎因情有”有感情,然后有胎生。“湿与合感”与境界相合就有湿生。化以应就是与境界相离,舍旧趣新,离开这种境界去到那种新的境界,这是化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也是化生。

“非有想非无想”这是指非想非非想处天,这类的修行人定力已经很深,功夫已经相当好,但他没有真正见性,菩提心没有现前,这时如果有善知识能启发他,他就能开悟,所以必须要亲近善知识来启发他,打破无明,使他悟过来。

比如有一位禅和子去请教赵州禅师,他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赵州禅师就回答:“放下着。”禅和子就觉得很奇怪,没有理解,就问:“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赵州禅师还是说:“放不下,挑起去。”这个禅和子马上言下大悟。

这个公案里“一物不将来”就是说有也无、无也无,他的功夫已经很好了,他是非有想,非无想,但他就卡在一物不将来,这个非有想非无想的关卡里面了,所以赵州就点化他说“放不下,挑起去”,马上就让他突破这个关卡。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修无生无得。无众生可度,无佛道可成,又能时时度化众生,念念上求佛道。这无生无得的妙理要如何来修呢?有五义作观,五种观想:

一、缘生。一切众生都是四大五蕴假合,当体即空。众生就是众缘和合,假名为生。这个名词其实告诉我们这是个虚幻的。众缘和合,假名为生,叫众生。是相有生灭,体不生不灭。能这样修缘生,就能有平等心,一切众生,动物也好,跟人一样都是缘生,都是四大五蕴假合。

二、同体。我与众生相虽有别,而体性相同。如果我们见有众生,就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三、本寂。所谓众生是众缘和合假现的生相,自性本体其实是无生,本来无生当然就本来无灭,哪里有涅槃可得呢?所以是本寂。

四、无念。见有众生,见有众生得涅槃,都只不过是我们的妄念分别,有念就有思想,所以本经里讲要离四见,见就是念头。离四见比前面讲的离四相要微细得多,如果妄念没有了,“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相虽然在,但不碍事,不会妨碍我们。

五、平等。是从体性上看一切众生与佛的体性都是平等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相上来说有天壤之别,但从体性来说是平等平等的,所以说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

总之,性真实,相虚妄。欲成无上觉,当证真实性。我们关键是要能够证真实性,所以说发起无上菩提心,这个无上菩提心就是我们的真实性。

所以《十地经》上说:“如群蜂依蜜,我等亦如是,愿闻甘露法。”譬如蜜蜂采百花而成蜜,既成蜜后,依蜜而活命,同样,菩萨修行亦复如是。修集六度万行的种种福慧资粮以证真,能证真实性,既证真实性以后,依真而住,依真而修,悟后起修是真修。金刚般若的殊胜之处是一下手就教我们发菩提心,教我们依真而修。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这是讲菩萨心无四相,有四相就有分别心,有分别心就是凡夫不是菩萨。迷性见相,离相见性。离不是离开,是不执著,不执著的时候就能在一切相之中直了见性,在生灭的妄生之中能见不生不灭的真性。

我相:执著于有个我能度众生。

人相:执著于有彼为我所度。

众生相:执著于有能度有所度。所以能所相对,宛然存在。

寿者相:执著于有法相授受,我要度众生,教他一个法,恋著不舍,犹如命根,这就是寿者相,如果有四相的执取就会生起颠倒之心。

太虚法师另外一种解释说,比如每个人都自称为我,这就是我相。我具有我的人格,这是人相。我是属于众缘和合而生,是众生相。我的寿命一期,这一期会有几十年乃至于上百年存在于这个世间,这是寿者相等等,都可以说得通。

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有烦恼痛苦,就有分别执著。世俗谛之中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胜义谛之中不应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可以有四相的执著。有这四相是因为执著于实有,认为有情实有,然后才会去分别这四相,这是凡夫的执著,有这个实执就有颠倒,就有轮回。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宗有位国师是不空三藏法师,经常应皇帝的迎请进宫说法,当时的皇帝特别宠信一个宦官叫鱼朝恩。有一次,不空国师正在跟皇帝讨论佛法,鱼朝恩就跑过来请教国师:“国师啊,弟子每天喜欢读《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读到上面有一句不理解,想请国师为弟子解答。《普门品》上说:‘如果有人去入海采宝,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念观世音菩萨就能免离罗刹之难’,弟子请问什么是黑风吹到罗刹鬼国去呢?”

国师马上就很严厉地回答他:“你不配问这个问题。”然后不理他,回过头跟皇帝说话去了。鱼朝恩气得脸都黑了说:“我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竟然说我不配问你这个问题!”

过了一会儿,不空国师回头看他脸都黑掉了,笑一下就跟他说:“刚才你就是被黑风吹到罗刹鬼国去了,因为你有我相、有实执,所以就起了瞋恨心,起了瞋恨心就是被黑风吹到罗刹鬼国去了。”

我们要知道四大本空,五蕴非我。能看到所有的一切相统统都能放下,因为知道都是虚幻的,都是空花相,能统统放下就是修行。对于认为万法是实有这种执著是我们解脱道之中最大的障碍,如果有四相的实执,就不可能证得真实的佛果。

《入菩萨行》上寂天菩萨开示:“非身非异身,非合亦非离。彼无少实故,有情性涅槃。”就是破我们的人我执。补特伽罗,数取趣,一个修行的有情众生,补特伽罗我既不是身,也不是身外的法,不是与身和合,也不是离身而有,无有少许实在的法可得。有情的自性就是涅槃,所以说性即涅槃。有情的体性就是不生不灭。通过这个辨析就能知道本体、体性就是不生不灭,生灭是虚幻的相,当然也不存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为有实执才会分别这四相。

总结起来说,发菩提心的菩萨不但要有度众生的大悲心,还要有般若妙智慧,以般若妙智慧在悲愿度生的实践之中能彻见自他空寂,无我人四相可得,就是降伏其妄心。度尽众生而无所度,是降伏常见;虽然无所度而常度众生,是降伏断见;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是不著于空;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不著于有;度众生是大悲;不著度众生之相是大智;空有双遣,悲智双运,不落二边,是名菩萨。

第四分妙行无住分第四是伏心菩提。

前面说明了无住于相,无住而住是正住。

大乘正宗分第三讲降伏其心的方法是度众生成佛在而离相。

降伏凡夫妄心的实修方法在第三分里就有具体的实践方法,就是要能具足四心:广大心、第一心、平等心、不颠倒心。

一是广大心。就是菩萨普度一切众生。度三界九类一切众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这一切众生都要度他们。

二是第一心。就是令入无余涅槃,乃至于度到等觉菩萨都还不够,一定要帮助他们圆满成佛。

三是平等心。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正如《维摩经》上说:“一切众生,毕竟寂灭,不复更灭。众生如是,我亦如是。既不复更灭,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一切众生本来就性自空寂,不过是启发他,让他明白本来性自空寂,让他能够实证自己性自空寂,他是本来就毕竟空寂,所以不复更灭,当然就实无众生得灭度。这是平等心,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

四是不颠倒心。就是菩萨能不着四相。

妙行无住分第四

第四分妙行无住,是讲修持菩萨道的行者在止息尘劳妄心以后,如何来安住其心。方法就是应无所住,行于布施。第三分就是回答云何降伏其心,第四分就是回答应云何住。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第三分大乘正宗分,主题讲度生离相,发四弘誓愿,接下来讲由大愿而起大行,整个经的脉络非常清晰,次第非常完整。前面讲发大心灭度无量的众生,但没有讲到具体度众生的方法,这里进一步讲度众生的方法,即“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并且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在广修六度四摄的现实生活中心无所住,在一切穿衣吃饭待人接物之中心无所住,同时又能修六度四摄。

〔菩萨于法〕这是释迦牟尼佛进一步开示须菩提,此法是指一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都包括在内。

〔应无所住〕就是正面回答应云何住,直接回答应无所住。住就是执著,有住就是无明,就是堕在空有二边,凡夫是堕在有边,小乘阿罗汉灰身灭智,是堕在空边。无住就是般若,能入不二法门。所以有住是无明,无住是般若。

〔行于布施〕已发度众生成佛的弘深誓愿,应修菩萨的六度万行来广兴布施,饶益众生。见到贫乏的人施之以财物;见到迷昧烦恼痛苦的众生施之以佛法的清凉智慧;见到被迫害逼恼的众生施之以无畏。时时对众生拔苦与乐,是行于布施。

弥勒菩萨的《金刚经颂》有首偈概括:“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此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是说六度中一一度可以含摄六度,布施度可以把六度完整地包括起来。

“此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一是指资生布施,即六度里面第一度布施度,以资生的财物来施与众生。二是指持戒度、忍辱度,属于无畏布施。因为我们能够持戒,众生就不会担心我们会伤害他,因为我们能够忍辱,众生如果无心做错了,也不用担心我们会报复他,这都属于无畏布施。

后面的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都属于法布施,以精进力不疲不厌启发众生;以禅定度观察众生的根机,应机说法;以般若度来应病与药,断除众生的无明。都属于法布施。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行于布施已经圆满地包括了六度,虽然只是八个字:“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但菩萨行的愿行、悲、智都包含在其中。

应无所住是不住有,行于布施是不住空,空有两边不著。

应无所住是菩萨内心清净,远离一切分别执著,就是与佛教里两大律里面的无我律相符合。

行于布施是菩萨不舍世间的现实生活,更加积极有为,大雄无畏积极地去修集福慧资粮,这与佛法之中两大律里面的因果律相符合。所以应无所住就是无我律,行于布施就是因果律。

我们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法皆空是从性上、从体上来说的。因果不空是从相上、从事上来说的。万法皆空是无我律,因果不空是因果律,我们修持用功修学《金刚经》能同时把握两大规律:无我律、因果律,就能空有两边不著而行于中道迅速成佛。

应无所住是般若道。透过开发自性本具的智慧成就佛心,成就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心。行于布施是方便道。我们通过六度万行的菩萨行来成就佛的圣身。佛陀的智慧身也可以归纳为法身与色身,我们行于布施成就佛陀的两种色身:报身与化身。我们应无所住而成就佛陀的法身,所以整体的佛法也就是般若道与方便道,《金刚经》里这八个字就圆满概括了。

合起来就是说,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我们的生命?如何使我们的生命价值最大化?答案就是要能以智慧和慈悲活在每一分每一秒里面,就是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不应执著于色相来修布施,也不应执著于声音、嗅觉、舌味、触觉和法相而行布施,菩萨应于一切相不执著而行布施。

那么究竟应如何无住而修一切法呢?佛陀开示说,我们要能不住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佛陀对于迷心的众生说五蕴法;对于迷色的众生说十二处法;对于色法、心法俱迷的众生说十八界法。所以蕴处界其实都可以归纳一切万法。

这里就举六尘来摄一切法,要不住一切法,无住而行于布施,乃至于不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修布施来说,如果是为争自己的面子,就是住于色而行布施;如果是为了令人知道而行布施,是住于声而行布施;如果是为了令人听到他的美名,有名誉,这是愿众生要闻其美名,是住于香而行布施;如果是为了让人人口中都来称道他行于布施,是住于味而行布施;如果是为了得到后来好的果报而行布施,是住于触而行于布施;如果是有心为之,是住于法而行于布施;用心在分别我应该怎么做,这个布施功德才大,是住于法而行布施。

所以经典上说,我们供养无量的菩萨阿罗汉,还不如供养僧次的凡夫僧,也就是说,我们如果用种种的分别心,有心专门来选择菩萨和阿罗汉来供养,还不如按照次第僧次里面的凡夫僧用平等心来供养,都是与不生不灭的真心相应,与佛心相应,功德最大。所以要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行于布施,要能心中一无所住而行布施,才可以真正称之为波罗蜜。

这是指修布施度。

修持戒度、忍辱度等等都是要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比如有一个公案说,有一位学习四分律的律师持戒很清净,他曾经去请教一位开悟的禅师“什么是禅”?禅师应机说法,一句话就说得这位律师开悟了。禅师回答说:“不敬持律,不轻破戒,谓之禅”律师言下大悟。我以前虽然说学戒学得好,但总还是有一个我相,有一个持戒相,自恃持戒。有我相、人相,执著于有持戒相,执著于色而修持戒度,就是住色持戒。

因此一个真正开悟的人是放下有限拥有无限,放下生灭契入不生不灭。虽在生死中,生死不能拘束;虽在六尘中,六尘不能染污;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对于六尘不起喜欢和厌恶的分别心,其实就是当下契入如如自性,还同正觉。内无菩提可取,外无烦恼可舍,这名之为禅波罗蜜。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入菩萨行》之中说:“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蜜。”能施者一边在修布施度,一边同时有这种般若智慧的空性觉照。能施者是无生大空性,受施者也是无生大空性。所施的财物、佛法,所施的财施、法施、无畏施,也都是无生大空性。能安住于此就是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蜜。就是三轮体空地来修布施度,名之为不住于相的出世波罗蜜。

所以说“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此段是讲如果菩萨不执著于相状而行于布施度,内心不迷,外又能修六度,他所招感的福德是不可以心思去窥测,不可以用数目去度量的。不住相而行布施,行布施而不住于相,二边不着乃是佛的境界,所以福德之大不可思量。

同类推荐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星云日记7:找出内心平衡点

    星云日记7:找出内心平衡点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七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不忘初心”、“如何自处”、“找出内心平衡点”、“皆大欢喜”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热门推荐
  • 喂是你吗

    喂是你吗

    我知道,世界上的某处,一定正在进行着更加悲壮的生死离别。但是,此刻的我,一个人,四处皆是回忆。我想把自己连同那些东西放在盒子里一并烧掉,熊熊大火应该很是温暖。肚子上有一个洞,汩汩往外淌着鲜血,然后太阳就会出来了,然后太阳就会出来了。
  • 控气斗念

    控气斗念

    走到了尽头才发现,走的路不对。既然如此,那我就舍弃一切,轮回重修。尽管这样的付出非常大,但是此刻的我还有什么让自己牵挂的呢?
  • 倾世魔仙

    倾世魔仙

    她,21世纪魔法世界的女王能力无人能及却因护法的背叛而死,在坠入悬崖的那一霎出现了一道七色长虹而她也听到了一句话:你该回来了她,秋家庶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一个魔法天才【外面是白莲花,但在家欺负女主的时候就是是一个扭曲的丑八怪】几乎以欺负弱者为乐趣【尤其是欺负女主】她,秋家嫡系小姐秋家的棋子却因不能修炼魔法所以成为了弃子他,魔宫宫主,对她独有情,为她狂,为她痴,为她死……他,一届帝皇,却因她废弃六宫,但他不管为她做什么,换来的只是一句冷冰冰的谢谢与我不需要无数完美的男人为她付出却无法捉住她的心只有他……【我就不介绍他了你们可以自己看哦^_^】
  • 蓬户女长成记事

    蓬户女长成记事

    唐钰娘乍经历由穷变富,由富变穷的挫折,还没回过神儿来呢,朝思暮想好些年的准相公又教堂姐截了胡,河没跳成又闹着剪了头发做姑子,老唐家鸡飞狗跳,鸡犬不宁。有人一旁笑得得意:“呵呵,爷等了这些年总算没白等!小娘子且莫哭,日后瞧爷如何疼你!”一句话简介:明代本土女致富嫁人的曲折故事。本文背景虽为明朝,然因剧情需要,有部分(此部分可大可小)可能与史实不符,考据党勿喷!
  • 无限战争

    无限战争

    极品美女、诱惑御姐,火辣千金……为何会围在一个穷小子身边转?一个穷小子,如何脚踢富二代,拳打官二代!神秘少年得遇传承,高超的身手,只想平凡的他为了保护身边的美女,不得不挥刀崛起,纵横都市!
  • 山海经之离歌

    山海经之离歌

    一袭净白素衣血渍尽染,神力几近枯竭,就连九重之渊都是代由九婴神兽驮上去的。纵使已经油尽灯枯,还是搞不懂小巧稚嫩的脸上怎么会有如此执拗坚毅的表情。她是这世上最后一位龙族神女,龙苓九公主,也是蚩尤族的最后一位神,如今是不是也要像她的父王和姐姐们一样,再也触摸不到长生天。即便如此,即便是死,也要死在九重之渊。就算是直到最后一刻,她只想望着他存在的地方,哪怕一眼。他料定她必会来找他,却无法预测她的奄奄一息。长袖拂地,他一如既往地冷若霜雪,所经之处,斑斓景致凋零成万千灰烬。也罢,也罢,遂了她的心愿吧,他终于肯现身见她一面。“你可愿信我?”她把头点的像捣蒜一般,却不曾想到,竟是这一世最后一次听到他凰银臧说话,亦是唯一的一次。万世轮回,红尘斑驳过年华,她再不是当初的小九,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类,也再记不得他凰银臧。是因果循回吗?惩罚当初他的冷血绝情。是她不想再记得他吗?可他留下的印记还存在于她身。平静的校园,暗潮汹涌。妖神再度现世、远古记忆复苏、蚩尤复仇诅咒、神树结界被毁,看似毫无联系的事件背后,山海经秘闻一书中又会藏着怎样惊人的真相。。。。。。
  • 金蝉问道

    金蝉问道

    混沌开,天衍万物,尊者现,道衍三千,万千宙宇,四海八荒皆道友。菩提树上,蝉鸣千年,一朝化形天地变,是妖是魔一念间……
  • 学霸,请赐教!

    学霸,请赐教!

    得益于二中“先富带动后富”原则,楚焱和齐淼淼非常有缘(孽缘)地被分在同一个班。楚焱在学校是名人!学习好,能力强,长得还贼帅,妥妥的男神一枚。齐淼淼在学校也是名人!学习渣,脾气烂,架打得贼狠。“齐霸霸”以一打十,完全不带怕的!学霸遇上校霸,狭路相逢,是近朱者赤?还是近墨者黑?亦或是……敬请期待!简介无能,有兴趣的自己戳进正文看哈!推荐公子完结文:古言:《一见倾心:妃常冷淡》青春:《教官,你教我呗!》
  • 心有君心意微澜

    心有君心意微澜

    言晓迢这辈子要钱有钱、要颜有颜、要身份有身份,却还是着了某个大猪蹄子的道!上学时,他说:“你和我约法三章却没规定我不能亲你。”同居时,他说:“你是我未来老婆,我做什么不都是应当的吗?”等到最后结婚了,每夜他都把言晓迢压在身下,不符性格的可怜巴巴的说:“春宵苦短,老婆为何要拒我于千里之外?”说着,手中恍然多出三个套套……言晓迢:???-在我眼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你-一种是其他人-星辰不及你眼眸-眼眸不及你情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