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0400000007

第7章 盛世才子的无奈愁绪(6)

东方朔(前161-约前89),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惠民)人。天性诙谐,言辞敏捷,滑稽多智,常常在汉武帝面前谈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因此,后世称他为“滑稽之雄”。

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诏令各地推举人才。一时,成百上千的人纷纷上书自吹自擂。东方朔也不甘寂寞,上书极言自己文韬武略和道德人品俱属上上之选,“臣朔年二十二……可以为天子大臣矣”(《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大奇,果然留他在公车署待用。等了一年,仍不得召见,他便生出一计:诡称武帝要诛绝天下侏儒。由于侏儒们拦路而哭,武帝当然要追问原因,这正中东方朔的下怀。面对武帝的责问,他回答说:“侏儒身高三尺,我是九尺,可俸禄却没有区别。侏儒吃得胀肚皮,我却饿得要死。如果我还可用,就给加些俸禄,否则,就让我回家,免得白白耗费长安的大米。”武帝听后大笑,便让他移居金马门,待遇略见好转。不久,武帝赐肉给大家,可掌管饮食的官员迟迟不来宣诏。东方朔等不及,便私自拔剑割肉而去,还大言不惭地说:“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武帝听说之后,不但未加怪罪,反倒又赐给他许多酒肉,并任他为常侍郎。

建元三年(前138),武帝想将长安城南大片土地辟为上林苑。东方朔闻讯,急上《谏除上林苑》,大讲三不可。武帝给他赏金加官,对他的意见却充耳不闻。但数年后,在处理寡居的馆陶公主私幸董偃的问题上,武帝却不得不作出让步。因为东方朔给董偃的鉴定是私侍公主、伤风败俗、蛊惑人主,这三大罪状可是非同小可。结果,董偃真的由此失宠。

因为东方朔滑稽善辩,武帝有时就故意为难他一下。大约在元狩二年(前121)左右,武帝问他:你看我是什么样的帝王?东方朔马上回答:

臣伏观陛下功德,陈五帝之上,在三王之右。而且,您的文武大臣也都是贤能之辈。武帝笑着反问:你比起当今的公孙丞相、董仲舒等贤官硕儒又怎样呢?东方朔又一通大言不惭:“臣朔虽不肖,尚兼此数子者。”说自己一身兼有他们数人的优点和本领。

昭平君骄横,杀人当死。因其母隆虑公主生前曾为他预赎死罪,所以武帝为此犹豫再三。后虽依法准杀昭平君,但内心哀伤不已。这时,东方朔却祝贺说:“圣王赏不避仇,诛不择亲,陛下行之。臣再拜上万岁寿。”武帝虽不快,但因东方朔捧得太高,还是将他命为中郎。此前,东方朔曾因在殿中小便被贬为庶人。

太初元年(前104),由于统治者的奢靡,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很糟,武帝就问计于东方朔:我欲教化百姓,你可有好办法?东方朔回答说:远古圣贤的节俭我说不清,但近世的孝文帝的俭朴却是人所共知的。

他虽贵为天子,却仍穿粗布衣和生皮鞋,天下自然仿效成风。可陛下日日扩建未央宫,还嫌太小,又在城外营造高大的建章宫,饰物和狗马都要用锦缎来包裹……您自己淫奢如此,要百姓不奢靡怎么做得到呢?

大约在太初(前104-前101)、天汉元年(前100)之间,东方朔又上书陈述“农战强国之计”,因为“其言专商鞅、韩非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诙谐”,所以“终不见用”。于是,东方朔就写下了名赋《答客难》,“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

先是“客难”东方朔: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意,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既是德才兼备,怎么就是不能发达呢?对这种问难。东方朔百感交集,就从三个方面作了回答:

一是“时异事异”。苏秦、张仪之所以为卿为相,是因为乱世出英雄,所谓“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故说得行焉”。而我却是生于汉武盛世,所谓“圣帝流德,天下震慑,诸侯宾服……物无不得其所”。根本用不着什么人才来辅政。对于人才来讲,当今之世“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贤不肖何以异哉”?假如让苏秦和张仪生于今世。恐怕连个我这样的常侍郎也捞不到呢。

二是虽眼下不能闻达,但“苟能修身,何患不荣!”通过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的道德臻于完善,也可名垂千古。

三是“客难”有误,在于“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像许由、接舆、范蠡、伍子胥这样的贤人“寡偶少徒”以及“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那是“与义相扶”,“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至于“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一句话,个人的穷达,主要是由时代造成的,你为何偏偏怀疑我有什么缺点呢?今非昔比,我当不了大臣,这能怪我吗?

此赋表面上是东方朔解答“客”的问“难”,他引经据典,纵横古今,讲了一大堆道理,实际上却是什么道理也没讲出,因为无法讲出也不能够讲出,他只不过是委婉地出了一口怨气罢了。他的不遇和他的盛世之悲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的开国的雄主,是把‘帮忙’和‘帮闲’分开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武帝连赋家司马相如都不用,又怎么可能起用身为俳优的不祥之物东方朔呢?还是刘勰说得对:“原兹文之设,乃发愤以表志:身挫凭乎道胜,时顿寄于情泰。”

(《文心雕龙·杂文》)此赋上承宋玉《对问》之体而又有所光大,其“设客难己”、反话正说、“托古慰志,疏而有辨”(《文心雕龙·杂文》)的风格特色,直接影响了后世汉赋作家杨雄《解嘲》、班固《答宾戏》、崔驷《达旨》、张衡《应间》和蔡邕《释诲》的写作,从而形成辞赋中的一种特殊格式,《文选》名之曰“设论”。

借鹦鹉之口,诉悲痛之情

祢衡,东汉末年名士、辞赋家。字正平,山东人。幼时聪敏好学,少有才辩,长于笔札,性情刚傲,好侮慢权贵。其代表作《鹦鹉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

东汉末年,朝廷暗弱群雄割据。面对统一天下重整纲纪的时代课题,那些凭镇压“黄巾”起家的大大小小的军政头头,个个野心勃勃欲夺天下,为此一时好像都求贤若渴、广纳贤才。可实际上个个又都唯我独尊,顺者昌逆者亡。黎民百姓惨遭涂炭,文学之士也屡屡失意。而作者因“气尚刚傲”,不畏强暴,故不为权势者所容。他曾辱骂曹操,曹操顾忌他是名士,不愿背上“不能容人”的恶名,于是就遣送他到荆州刘表处,借刀杀人,企图让刘表去杀他。在荆州,祢衡又与刘表不合,被刘表送到江夏黄祖处,也同样是想借刀杀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请他就鹦鹉作赋,他也就借此机会,发泄了自己心中的感慨。字面上是替鹦鹉诉衷怀,实质上是倾诉了自己内心的悲哀和痛苦,全文情调凄怆,悲凉感人。

本文是托物言志的抒情赋。全篇用拟人手法,在行文上常常是人鸟合二为一,使人难以分辨。如赋中写道!

感平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

前四句分明是指人事,后面又全是鸟的口吻。何焯论此说:这“全是寄托,分明为才人写照。正平豪气不免有樊笼之感,读此为之慨然”。

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被赦返回时,眼望鹦鹉洲而触景生情便也吟得《望鹦鹉洲悲祢衡》,对作者祢衡的钦慕怜惜之情尽染笔端:“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鹦鹉赋》是汉代咏物小赋中的优秀之作。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倾诉了作者个人的忧怨和悲愤,还反映了才志之士在封建乱世中屡遭迫害的现实。尽管作者在篇末表示对黄祖父子感恩戴德,自己愿尽辞效愚以委曲求全,却仍然难免被杀。这更使它长期博得后世正直之士的同情和共鸣,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萧瑟的秋,孤寂的影

王褒生活在汉宣帝时期,擅长辞赋。明代杨慎不仅在他编辑的《全蜀艺文志》里选有王褒的作品,还专门作了《王子渊祠》诗,诗云:“伟晔灵芝发秀栩,子渊摛藻谈天朝。汉皇不赏贤臣颂,只教宫人咏洞萧。”除了《洞萧赋》外,王褒还有许多作品,如《九怀》等。

尽管王褒擅长辞赋,尽管汉宣帝喜欢辞赋,但王褒在汉廷并不得意。

从《汉书·王褒传》看,王褒未留下任何与当时国家大事直接相关的文字,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想有所作为。身为谏议大夫,理应拾遗补缺。但在汉宣帝的眼中看来,王褒和张子侨等人仍然是文学侍臣,只能作一些歌功颂德的助兴文章。真有事情需要拾遗补缺,汉宣帝未必肯听,王褒也未必有信心去作。

在这样的心情支配下,王褒写下了骚体赋《九怀》。

《九怀》在体制上模仿屈原的《九歌》,内容上模仿的却是《离骚》。全文共九篇,主人公是一位失意的知识分子。东汉学者王逸的《楚辞章句》说《九怀》是追伤屈原而作,观文中有“伊思兮往古,亦多兮遭殃。伍胥兮浮江,屈子兮沉湘”,可见王褒感怀的不仅仅是一个屈原,而是古往今来一大批忠而被谤的仁人志士。

王褒的感怀,与屈原又有很大的不同。文中的主人公感慨的是“极运兮不中,来将屈兮困穷”“林不容兮鸣蜩,余何留兮中州”“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伤时俗兮溷乱,将奋翼而高飞”“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这样的命运不止是屈原所有,也是王褒自己的遭遇。不同的是屈原在求索无门的时候,可以发而为诗,可以愤而沉江;汉代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与思想大一统的时代,则只能曲折含蓄地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他们上天入地,几番挣扎,最终回到原处,把希望寄托于天命垂顾,皇帝圣明:“皇门开兮照下土,株秽除兮兰芷覩。四佞放兮后得禹,圣舜摄兮昭尧绪,孰能若兮愿为辅。”意思是说天门大开,阳光普照下土,为人间扫除污秽,让兰芷那样的鲜花香草能为人们所欣赏。这个时候,凶恶的“四佞”被放逐,夏禹那样的明君应时而生,他继承尧舜的仁德,君临天下,真有这样的君王,我愿诚心实意地做他的辅佐。一个是不肯同流合污,宁为玉碎;一个含垢忍辱,期待未来。态度既有如此的不同,所以《九怀》抒发的虽有对屈原的追思,更多的却是王褒一代人的情怀。

汉代的辞赋作家模仿屈原的楚辞体作品蔚为风气,出现了一批骚体赋作品,如严忌的《哀时命》、东方朔的《七谏》、王褒《九怀》、刘向《九叹》等,以至在辞赋领域形成所谓的“七体”、“九体”。这一文学现象的产生,实与汉代文人的命运密切相关。

同类推荐
  • 曾仕强说中国家庭关系

    曾仕强说中国家庭关系

    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于2018年11月11日19时54分在台湾安详辞世,享年84岁。为了纪念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我们特推出了曾仕强经典语录及系列国学经典珍藏版图书。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孝经》有着深刻的研读和理解。本书中,曾教授以建立良好家庭关系为要义,从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导引出孝治的观念,更是将孝道扩大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曾仕强教授认为:天地是我们的根,父母是我们的本。做人不能忘本,饮水才会思源。相信大家的烦恼、痛苦、恐惧和困惑,或多或少都和家庭关系有关,希望你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探索中国式家庭伦理关系,建立更加和谐、友爱的家庭。
  • 雪隐寻踪——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

    雪隐寻踪——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

    一本关于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的有趣小书,系统地展现了不为人知的那些关于厕所的故事。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上海人的市民精神

    上海人的市民精神

    本书从人文、经商、生活、理财、处世等方面解读上海人的生活处世哲学。
  • 面对中西文化(汤一介集)

    面对中西文化(汤一介集)

    本书是作者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方面论文的汇编。书中分析了中国文化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以及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从中国学术界出现的“文化热”现象反思了文化多元发展的必然性,并通过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批评扩展了这一反思,论述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必定会对双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意义,也抒发了作者对现实文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感受。
热门推荐
  • 青春回忆录青衣篇

    青春回忆录青衣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一篇有趣的文章,里面写道:“我曾有幸遇到一群可爱的人儿,他们填满了我整个青春……”,于是便对作者很感兴趣,就开始了解这个叫谢青衣的人
  • 仗剑掌乾坤

    仗剑掌乾坤

    仗剑行千界,微躯敢一言。曾为仙山客,不负言教恩!我愿以身化剑,斩一切敌!
  • 生魂勿近

    生魂勿近

    别回头,鬼就在你的身后。叶墨被人害死,魂魄系其恶主。此后为了夺回一魂,而走入了一条另类的修行之路。
  • 美女别跑

    美女别跑

    ‘滴滴滴…’这个时候他身上那部诡异的智能终端响了。屏幕上一行小字赫然现于眼前——懂得合理避开敌情,并且善于发现猎物,经验值加十分!(本人已在他站完成过百万字长篇,人品保证,大家放心阅读收藏。)
  • 分离日

    分离日

    一场只是为了散心去的邮轮之旅。第一天,就撞上了死变态总裁,接连着又碰见了青梅竹马。这是什么狗血的剧情?到了分离的日子,她又该如何选择呢?他又为什么忍痛离开?两年后的相遇,她们是婚后甜爱,离开的男人该如何面对。——比起红酒我更喜欢你身上白开水的味道。
  • EXO之你们若不离我便不弃

    EXO之你们若不离我便不弃

    端木雪菲,你永远是我的,不可能是别人的。—吴亦凡菲儿,你知道吗?我从小就喜欢你,可我并没有告诉你。—鹿晗菲,我想告诉你,我喜欢你很久了。——吴世勋小菲菲,你干嘛老是对我不理不睬呢?—朴灿烈小菲菲,是不是灿烈欺负你了,我帮你报仇—边伯贤雪,为什么老是把我当作哥哥呢?我不想当你哥哥。—张艺兴死女人,干嘛老是惹麻烦呢?很烦人!—黄子韬雪儿,你做饭真的好吃,教我做好吗?—都暻秀小雪,你回来行吗?俊绵很想你,回来吧!—金俊绵小菲,包子,想告诉你我一直在你身边。—金珉硕小菲,你真的比我这个睡神还能睡—金钟仁小菲,你干嘛要离开我们,你给我回来好吗?—金钟大
  • 梦行大唐

    梦行大唐

    此书介绍了,一个青年梦中回到大唐,发生的奇闻趣事,希望大家可以和我共游大唐。
  • 侃的怪谈集

    侃的怪谈集

    听说的,冥想的,梦到的。。。。。。短小的灵异故事。攻克怪谈!
  • 权倾天下之冷王谋妃

    权倾天下之冷王谋妃

    没有白莲花,没有绿茶婊,只有被命运捉弄的无奈,只有倾力相守的真情,只是爱情幸福的模样。她,是亡国公主,单纯善良!他,是一心想拥权夺势的弱势皇子,冷漠腹黑又隐忍。茫茫人海中,是命运的注定,他与她相遇,相遇即是缘。相处的日常,她常常被嫌弃,嫌她丑,嫌她傻,嫌她麻烦……但是,他又那么的爱她。他说,你傻没关系;本王聪明就可以了。他说,麻烦也没关系;本王不怕麻烦。他说,但是丑,就没办法了……好在,本王已经瞧习惯了。
  • 摄政王入赘不

    摄政王入赘不

    容玥最大的成就,不是在乱世开荒种田占有一席之地,而是逼得大安国摄政王安睿不得不入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