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67300000056

第56章 陈家祺:携光明同行(4)

这番话袁进第一次听时不太在意,但在随后的日子里,陈教授的话一次又一次得到印证,他才体会到导师的用意。陈教授在入门第一课讲授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医学的范畴,而是蕴涵了人学、哲学和社会学的道理。

陈教授每周出三次门诊,每次半天。由于许多本地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都要挂他的号,每次教授门诊按规定挂的20个号,就成了“非常紧俏品”。病人早早赶来却被告知号已挂完,请下回再来,心中不免沮丧。特别是外地来的病人,人生地不熟,口袋里钱也不多,都恨不得赶紧看好病打道回府,可跟挂号的工作人员磨嘴皮,往往白费力,人家的职权范围不允许,除非专家本人同意加号。

于是病人都往陈教授那儿跑,要求加号的理由很充足,有的人说着说着就掉泪。陈教授一一给开了加号条,病人们一再道着谢挂号去了,袁进粗略一算加号都已经超过了20个。他小声提醒老师:您又得看到很晚了,还是要限号。

陈家祺照例说:这些病人大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早点诊断、治疗,就多一分治愈的希望。我们宁可辛苦一些,也得把这些病人看完。

挂号人数多出了一倍以上,陈家祺却不急不燥,他一个个病人仔细看,耐心答,半天不挪窝,水都不喝一口。等看完所有的病人,下班时间早已过了一个多两个小时。头晕脑涨也就罢了,肚子里面“闹革命”,实在有点儿不好受。

时间长了,袁进有了经验:只要跟陈教授门诊,准得推迟下班。为了不让肚子太受委屈,他和师兄弟们相互提醒:出门诊之前那顿饭,加大分量,吃饱一点。

只是他有点儿不明白,陈教授怎么从来不说饿,精神总那么饱满呢?

跟陈教授上手术台,那就更得打醒十二分精神了。因为来找陈教授的病人,往往是在外地治了一圈不见效的,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广州,钱花得差不多了,眼疾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手术风险大不说,做起来还特别麻烦,单是时间就大多是正常情况下的两到三倍。但陈教授就像绣花似的细心,在显微镜下他一刀一剪、一针一线,是那样准确、轻巧、无懈可击,以至于他的学生最初都有一种被震住了的感觉。袁进跟了陈教授三年多,至今仍然觉得,看陈教授做手术简直是一种享受:享受精益求精的完美,享受留住光明的过程。

学生们都知道,陈教授有个习惯,角膜材料什么时候送到,手术就什么时候安排。因为角膜存放时间越短,手术成功率就越高。2002年国庆节前夕,眼库连续三天晚上都送来了角膜材料,陈家祺就一连三天每晚做几台角膜移植手术,总要忙到半夜两三点才能回家休息。第二天早上八点,他又准时回病区查房,准时出门诊。几个跟着他工作的学生都有些顶不住了,陈教授却还是那样精神饱满。

有人向陈教授建议,角膜材料晚上送到后,先存放好,等白天再做手术,这样既没有超过存放期限,又不会太辛苦。

陈教授对这样的意见不予采纳。他说:“接受手术的都是些病情较重的病人,用最新鲜的角膜来移植,才能争取尽可能好的预后。如果等到白天再做,角膜供体的活性会明显下降,影响移植效果。我们怎么能等呢!”

2005年9月的一个星期五晚上,陈家祺一连做了三台角膜移植手术,因为都是情况复杂、严重的眼疾,花费的时间很长。当他缝完最后一针,挪开显微镜直起腰来时,已经是清晨五点了。

按照惯例,两个小时后,也就是星期六的早上七点十五分,汽车将在眼科中心的门口,接陈家祺去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出一天门诊。

跟着老师工作了一个通宵,袁进知道这有多累,老师已经年近古稀,再好的身体也不能这样折腾啊!明知老师的脾气,他还是忍不住说:您今天别出门诊了,在家好好休息一下吧。我给东莞那边去个电话,取消今天的门诊。

“不用了。”陈家祺很坚决地摆了摆手:“东莞的门诊我一个星期才去一次,好多病人都等着我去复查,不去看我不放心。等会我在车上睡一下就行了。你赶快回去睡觉,下午再回来查房。”

袁进想说我们年轻人不要紧,您一定得多保重。但话没出口,鼻子一酸,喉咙也有些发紧,只好使劲点了点头。

那天早上,陈家祺照常坐上了去东莞的车。

有幸成为陈教授的学生,几年过去收获是多方面的:良师的指点,慈父的关爱,益友的帮助。

陈家祺教学生,从来没有保留。他总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太小,怎么也没法满足病人的需要。我国还有很多眼疾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得不到及时和更好的治疗,以至于有些可以挽救的眼睛最终失去了光明。这是一个眼科医生最痛心的事情。所以,他希望他的学生们,包括从各地医院来短期学习、进修的学生,都能尽快地挑起大梁,让更多的病人受益。

有位东北来的进修医生到角膜病区跟着陈家祺学习了三个月,临走时提了个要求,希望陈教授送给她一个临时人工角膜。当时国内的厂家都不生产这种产品,而临时人工角膜对于某些角膜手术又非常重要。陈家祺自己改良和设计制作了一款PMMA人工角膜,但由于手术损耗只剩下一个了。旁边的同事了解陈教授的性格,担心他把这唯一的一个送了人,今后要用的时候不方便,当着那位医生的面又不好说,于是直跟陈教授使眼色。陈家祺看见了,也明白同事的好意,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满足了那位东北医生的要求,把使用步骤和技巧也全部告诉了她。

不管是门诊,还是手术,或者是查房,陈家祺总会根据每一个病人的实际情况,不厌其烦地把自己的诊断和应该采取的治疗措施告诉学生;在科研中,在写论文的时候,陈家祺总是思维敏锐、见解独到,起了一种当之无愧的引领作用,但署名时,他要学生署在前面:你们年轻,这样对你们的发展有好处。

陈家祺的学生来自各地,家大多不在广州,开始生活总有些不习惯,陈家祺非常关心他们,细微之处都不会疏忽。有位学生因为个人的一些事心情很不好,饭也吃一顿没一顿。陈家祺那么忙,居然多次抽时间和他聊天,还买些可口的食物送到他手里。今天,那位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想当年,依然很感谢导师带他走出了迷茫。

刘祖国是陈教授带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也是第一个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又一直在陈教授身边工作,近20年了,师恩重如山。他说有一件小事至今萦绕于心: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刚到中山医科大学读书不久,一个闷热难当的夏夜,10点多了,他正在9楼的宿舍看书,陈教授一手打着手电,一手提着一袋荔枝找来了。老师顾不得一脸汗,笑着说:你是湖南人,家乡吃不到这么新鲜的荔枝,快尝尝吧!

吃着岭南佳果,刘祖国嘴里甜心里更甜,老师挥汗送荔枝的那一幕,从此定格在他心底,时间愈久愈清晰。这一类的例子,每一位弟子的心里都有珍藏。

博士生孙明霞和其他一些弟子经常在周六跟陈教授去东莞出门诊,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专业知识,有临床经验,也有做人的道理。他们说,跟陈教授一天门诊,比上一个正常班辛苦多了,脑子里的弦绷得紧紧的,总在围着病人转,但他们心甘情愿。有一次小孙累了一天,回广州的路上面包车里挤满了同事,空气比较差,疲劳加晕车,小孙感到很难受,脸色也青了。陈教授很着急,车到广州后他看着小孙吃了药,又嘱咐司机把她送回家,让她好好休息。

到家后躺在床上,小孙觉得舒服多了。没多久,有人敲门,打开一看,竟是陈教授!原来小孙走了之后,陈家祺想想不放心:小孙家在外地,大老远地来广州求学,周六不休息去出门诊,肯定是累坏了。他不顾自己的辛劳,决定马上去小孙家看望。提着水果和营养品,导师足足找了半小时。这件事着实让小孙和家人难以忘怀。无以回报,弟子们唯有用自己的工作成绩来表达对导师的感激之情。

其他的学生,也都得到过导师那种慈父般的关爱。一位叫徐军的学生不会照顾自己,陈教授多次帮他定饭,给他送汤。临走前,他看着亲爱的导师,好一会儿才说出一句话:“我要毕业了,以后就没有人给我买饭了。”话刚出口,喉咙就硬了。

难怪有人说:陈教授带着这些学生,就像是慈祥的爷爷呵护着自己的孙子。

说来也怪,谁做了陈家祺的学生,都会受到感染;时间越长,受影响越大。眼科中心的医生、护士们说:怎么搞的,陈教授的学生身上,都有陈教授的影子!这是一种真诚的感叹,也是由衷的赞赏。

当官只为民

当官是一种职业,当医生也是一种职业。社会需要的职业成百上千,它们之间没有贵贱高低之分,谁愿意干什么,又能够干好,就是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工作。

陈家祺没想过要做官,当医生当教授当得好好的,他连一点儿当官的愿望都没有。他的脑子里满满当当装的都是眼科医学,他的科研,他的学生,他的临床实践,以及他众多的病人。但没想过的事还是来了——

1987年上半年,组织上派人找陈家祺谈话,说准备往他身上压担子,让他担任眼科医院副院长。

陈家祺本能地表示推辞:“最好能不让我做。我的管理经验不多,再说很多人比我合适。”

他心里更想说的一句话是:我还是喜欢当医生给人看病,当老师教我的学生。

组织是了解他的,但这是工作需要。来人开始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我们的医院也要有新的姿态新的发展,把像你这样思想好、懂业务的同志放到领导岗位上,是党的信任,也是非常必要的。

工作了20多年,陈家祺从来听组织的话不打折扣,何况他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一回也如此,他最终接受组织上的安排,走马上任当了官。

这一当就是12年,前九年当副职,后三年是一把手。

既然当了官,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陈院长就有这么一股劲,全院几百号员工,共同面对的更是数以千万计的病人,他要对得起他们,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期望。

有人说陈家祺不像官,他从来不摆架子,也不会摆。他还是整天笑模笑样,还是那样轻声细语,还是坚持看门诊、下病区、做手术。全院员工他一视同仁,哪怕是清洁工找他,说有个亲戚眼睛有毛病,想请他瞧瞧,他也一准是满口答应。上班没时间看,就嘱咐道:下了班到我办公室来。

病人也不把他当官看,依旧从早到晚找他,堵在电梯口、守在病区里、拦在走廊上,请他看病请他做手术。这些病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来自远方,医院的保安人员都知道,找陈院长的,多是“大小麻袋肩上扛,脚穿破旧解放鞋”的农民兄弟,多是四处辗转求医、患疑难眼疾的普通市民。

有一天中午12点多,陈院长在下班的路上遇见了一位问路的女孩。她从其他医院转诊来找眼科医院。

这下可问对人了。

陈院长不会一指了事,他询问了女孩的病史,得知是戴隐形眼镜后不慎感染上了绿脓杆菌,他又看了看她的病眼,立即意识到如果不争分夺秒用药,那只年轻的眼睛就要永远失去光明。

他怕吓着这个一脸焦急的中学生,说:“别着急,小姑娘,你跟我来。我就是眼科医生。”

门诊下班了,陈院长直接把女孩带到病区,仔细地为女孩做了检查,又为她开药,进行结膜下注射,直忙到快两点才结束。他嘱咐女孩休息一会儿,下午就帮她做手术。

女孩的一颗心放下了,她想这个医生爷爷真好。

陈院长回家匆匆忙忙扒了几口饭,又准时出现在手术室。

女孩的眼睛保住了,她高兴得拉住医生爷爷的手连声道谢。护士告诉她,这位医生爷爷是我们的副院长。

女孩一下子愣住了:副院长是好大的官吧?他怎么一点儿不像官呢!

更多的人说真正的共产党的官就应该像陈院长这样!

陈院长内行。他长期在临床和教学第一线,还是技术权威,说话在理,领导有方。当了头儿,他也从没离开过业务工作。他给自己定了个原则:院长要当好,医术不能丢。再忙再累,疑难手术他仍然亲自做;由于他总是亲自动手,也就成了自然,没有人强调“这个手术由陈院长亲自操刀”。不像当下一些官员,做一点儿分内的事,也弄得阵势很大,说起来前面必定冠以“亲自”二字。

正因为陈院长当领导、当医生、当教授三不误,才有了他退下领导岗位后如鱼得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陈院长大气。他在眼科中心任正职期间抓大事,与眼科中心的其他领导一起,研究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把中山眼科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眼科中心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以医疗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医、教、研、防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直到今天,这些规划还在实施、完善和实现之中。

中山眼科中心在全国声名远播,是公认的国内复杂疑难眼病的会诊和治疗中心,这和陈院长把抓好医疗质量作为他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分不开的。他说,眼科医院就是要保证医疗质量好、服务水平高,为眼疾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光明。这是最大也最重要的社会效益;有了这一条,病人自然愿意来就医,经济效益也就有了。就在陈院长当中心主要负责人期间,1996年,眼科医院成为全国第一家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

当领导那些年里,陈院长致力于人才和管理两件大事。他深知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特别重才。他总是鼓励去国外留学的人员回来工作,并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生活条件,他分别从美国、德国引进曾骏文、顾欣祖、唐仕波等海归派人员,又从北京引进了易长贤等有专长的医生,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眼科中心内部培养使用和送到国外进修的一批人才,也很快成长和成熟起来,其中葛坚教授担任了中华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眼科中心主任,陈院长的学生刘祖国已经是眼科中心副主任、独当一面的专家。现在的眼科中心行政领导班子,是全国眼科界学历最高、整体素质最高的班子,其五位成员都获得了眼科博士学位,都是教授、博士生导师。提起老院长陈家祺,他们满怀敬重和感激——

中心主任葛坚说:陈院长胸怀宽广,提携后辈;看似随和,很有谋略。他把我们扶上马,还送一程。眼科中心有今天,陈院长付出了大量心血;

中心党委书记詹瑛说:早在20多年前我读中山医学院时,陈教授就是我的偶像,我的楷模;

中心副主任刘奕志说:我们的老院长太好了,他甘为人梯,忘我无私,勇推新人,给他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

中心副主任刘祖国说:陈教授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是知识的传播者,人格的好榜样。

……

同类推荐
  • 智读毛泽东诗词

    智读毛泽东诗词

    红色经典:智读毛泽东诗词》一书,近日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60多首脍炙人口的毛泽东诗词加以哲学层面的智慧解读。在感悟诗词崇高而超凡的理念世界的同时,体会诗词的精神内涵,将伟人恢弘的革命气势、浪漫的革命情怀和生动的革命气质用全新感受表达出来,继而展现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和辩证而睿智的思考。
  • 戴望舒精品诗选集

    戴望舒精品诗选集

    戴望舒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雨巷》等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戴望舒作为一位深受中西文学和文化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以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又有西方诗歌中的田园乡愁与牧歌情怀等人间情怀的流露,兼具东西方诗的神韵。本诗集收集了他的《雨巷》《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流浪人的夜歌》等精华作品及翻译的外国名家的系列诗集等。
  • 时间的爬虫

    时间的爬虫

    读赵晓梦的诗集,读出一点诗外之韵。赵晓梦,笔名梦大侠,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自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上百种报刊,入选多种选本,曾获鲁藜诗歌奖、杨万里诗歌奖、2017首届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奖、《西北军事文学》优秀诗人奖等多种荣誉奖项。赵晓梦喜欢写诗养神。诗人赵晓梦有更为重要的社会身份,办报纸,办一份全中国都点赞的《华西都市报》,他的职务是常务副总编。“常务”是什么意思,你懂的,一大堆编辑记者听他的指挥,成千上万的读者跟着他的眼睛看世界。办报纸在网络时代居然也办得风生水起,这种人应是知识界中的“实业家”。办报纸是他作为当代知识精英的“兼济天下”,写诗歌是他的“独善其身”。做事做得好,写诗写得好,这叫健全人生,雄健诗品。
  • 诗人生活

    诗人生活

    每首诗歌都倾注着我发自内心的情感。或许你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或许你有同样的体验,或许你会产生同样的情感。只要遵循内心,只要一路向前,只要每天都设立更好的目标,你就能头脑更聪明,内心更光明,心态更年轻。只要一切都全身心投入,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只会有更多值得分享,只有会更多值得讲述。因为我们是人。
  • 譬如朝露:自然卷

    譬如朝露:自然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继老舍、萧乾之后最优秀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他将细腻、洗练优美于一炉,诗意斐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草地鲜花在他的笔下灵光闪动,浑然天成、富有诗意。作者将生活的感悟通过幽默、生动的语句融入作品中,感怀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省,感叹不已。他是席慕容“最喜爱的大陆作家”。读者在文字中读到“玉散文”,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和天人合一的享受。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爱上了那个校花

    我爱上了那个校花

    一个普通少年,一次意外的遭遇,生活变得危机重重,并暗中保护并不喜欢自己的校花。
  • 宫中有只熊

    宫中有只熊

    熊梓希这个平平无奇的恋爱小天才竟然跟霸道高冷的国民校草宫毅轩在大学中来了一场震撼全校的恋爱……接二连三的被人找茬找茬找茬,非但没有分手,还携手共患难……他宠她入骨,她爱他如命……
  • 爱情曾经百转千回

    爱情曾经百转千回

    这是一个小白领的职场奋斗之路,一路上有单纯可爱的男生给她温暖,有狂傲铁血的少校让她期待,还有深情霸道的上司对她衷情,三个男人的感情,她到底何去何从?而她的职场之路又是怎样跌跌撞撞?最后的最后,她会不会成为傲视职场的女王?而感情的道路百转千回又指向何方?请大家与她一同前进,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 腹黑冷王独宠萌妻

    腹黑冷王独宠萌妻

    一朝穿越,人家魂穿、身穿?她是自由落体!人家嫡女、庶女…,她是宫女,事可忍孰不可忍,凭我现代智商我要谋个好前程,拐个老公傍身总可以护我一时周全吧!奈何遇见的古代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听公公说十五月圆跪在御花园最大最古老的树下许愿很灵验,可是白天好说晚上我怕黑,那就白天一试,云洛东张西望抱住大树道:“唉!大树仙我不要金不要银,愿意短寿十年,跪求苍天赐予我一个英明神武、武功盖世、世间少有、又高又帅、独宠我的夫君吧!”,一道黑影过来:“原来你心仪我,起来吧!本王得胜归来,还未和陛下说好赏赐,我这就求皇上降旨赐婚。”“你,呜呜,这也太灵了吧?”
  • 跋涉

    跋涉

    《跋涉》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坚持正确思想政治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当正确路线占主导地位时,他的工作就比较顺利,容易取得成绩;当“左”的思潮和错误路线占上风时,他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工作也难免受阻,难有作为。个人如此,党和国家亦如此。“文革”时的极“左”思潮将社会引上歧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使国家民族重新焕发青春,欣欣向荣。我们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仙剑问情2

    仙剑问情2

    南海大战几经诡谲波折,终于落下帷幕。远古的大神羲和破水而出,指点张醒言复活梅雪仙灵的道路。历经了人间的名山大川,御剑江湖的小儿女终于要飞举昆仑仙都。号称天墟的众仙之地和那位来历神秘的琼肜究竟有何关联?众仙之长的西王母与他们有无关系?霞飞天外,仙落人间,此时那人间大地的帝苑深宫中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变故。锦衣玉食的公主一朝陷于腥风血雨,她与张醒言的前缘是否就此断绝?要圆满仙路的情缘、烟尘的旧事,张醒言要乘槎天外、洗剑银河!“仙路不知行远近,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绚烂终归于平静,路到终点又回到起点。一段幻丽而温馨的仙剑传奇,就要在本册画上完美的句点。
  • 十寒

    十寒

    一代学子的悲哀,一代教育的腐朽。一个学生代表着一个时代。
  • 波折颇多的一生

    波折颇多的一生

    我想记录我自己以回忆的角度去回忆我的事情,内容很水,不介意观看,越往后会负能量越多
  • 后惊后觉爱上你

    后惊后觉爱上你

    她爱他,他不知道,对她总是淡淡的,在他眼里她笨她丑,脱光了丢在大街上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他以为自己可以这样潇洒一辈子,但是当她离开时,他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却又说不出什么,直到她的归来,身边跟着一个出色的男人时,他才惊觉,原来他不是少了什么,而是丢了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