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34200000051

第51章 女性先锋作家的现代主义文论(2)

(一)非理性与理性的结合体

在这一点上,残雪虽然没有出身于科班的文学系、理论系,但是她的自由挥洒的文论体现了杰出的辩证法思维特征。在处理文学创作中潜意识(非理性)和理性之关系时,她特别指出了理性对于潜意识领域的引领和导航作用。她说,现代主义的想象力,需要强壮的理性的引导。在我们这个山穷水尽、千疮百孔的末世文化中,反叛和突围的难度尤其巨大。理性制导下的潜意识领域恰恰是我们发现陌生的自我的途径。这一点对于那些否认理性作用的先锋作家和现代主义作家来说,具有某种纠偏的重要性。

一个作家在创作中,如果仅仅是非理性因素在起作用,那么这种方法在将近一个世纪前达达主义的操作中就应该成功,遗憾的是,他们都烟消云散于历史的长河中了。他们这种“自动写作”的失败原因在于仅凭非理性(潜意识)因素。艺术的法则在于自由与节制之间,就如同语言作为一种游戏一般,无边无际的恣意妄说,就等于语言运用者的自我消解。游戏的参与者如果不按照规则来游戏,那也就等同于取消游戏本身。艺术(包括文学)也是如此。残雪结合自己的创作以及思考而来的文论思想及其表达形式,就非常注意对这一点的反思和批判。虽然不同时期的文学,会有理性因素占主导,或非理性因素占主导,或两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但是完全忽视其中某一种因素,都必然导致此种文学艺术陷入瓦解的地步。残雪通过十余年的创作实践以及阅读、思考,显然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她认为,理性精神(她主要指的是西方的理性传统)和那种无中生有的幻想传统(潜意识领域),而不是中国传统想象力中的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之类,才是“纯文学”的酵母和助推力。残雪认为“无中生有的幻想”是西方文学的优秀传统,而我们的文化精神中很缺乏这种创造力。残雪所用的这个语词与荣格所说的原始意象是大体一致的概念。因此,她所主张的潜意识或幻想力,实际上应该是与强壮的理性精神相联系的内心世界。

残雪总是在试图探索人性最深处的隐秘。她曾经说:“我的写作,就是重返故地,在向黑暗深渊的挺进中解放被制约的欲望,让其转化为纯精神的结晶状态。”在谈到这一点的时候,残雪的文论渗透和体现了某种尼采精神。她重视灵感和本能,她认为艺术家就是将本能通过强力意志(可以理解为强力意志的制约)以达到最高发挥的人。她通过解读卡夫卡,认为他是在建筑“灵魂的城堡”。她自己其实也是这样追求的,她认为自己的解读和创作都是在进行“灵魂的探索”。仅靠本能和挖掘潜意识还远远不够,因此,作为一直追逐灵魂和精神世界的现代主义女作家,残雪创造力的双翼是理性和非理性,两者缺一不可。对此残雪认为,在现代派小说的创作中,应该是有一个“理性的把关人站在黑暗的地狱门口,监视着那些要破门而出的拥挤着的欲望,但这个制约欲望的把关人本身又是受欲望制约的”。残雪这里所表达的思想显得辩证得体。理性和欲望(非理性)的关系在此残雪通过一个比喻表达出来,这里面有一个词组——黑暗的地狱,值得我们注意。如果没有这个意象,那么所谓残雪式的现代派文学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没有了残雪对于现代派文学观念的那种独特表达。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并非仅仅是一种所谓的和谐状态,而是通过这种结合把人的灵魂或精神深处的地狱般的东西揭示出来,从而对传统的文学观进行真正彻底的反思和批判。无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还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这两类传统文学思维表达方式,都在维持一个看似和谐、没有冲突的状态,其实却是或明或暗地传达出了一种文人的献媚作态。其背后是一种封建专制制度下对歌舞升平和歌功颂德的强制要求的屈从,也就是文人狡猾的媚俗的体现。残雪无疑看穿了这一套艺术表达方式背后的支撑,所以她对此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与批判。

(二)自省的自我与批判的思想

对自身创作状况或心理进行自我分析和研究,是残雪文论表达的一种方式。残雪的文论不同于一般批评家或理论家的文论,她往往是依托于自己的创作体验而提炼出对文学的理论认识或总结。这种自我分析式的文论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无论小说家还是文论家,当代的中国小说不应该总是关注外部世界,它应该将视线放到人心的深处。作为现代主义小说家来说,则意味着他(她)要将笔触深入到自我的内心世界。他(她)不仅仅是一个世俗之人,他(她)还承担着一个重任,这便是考察、探索、描绘当代人的内心世界。他(她)不是表面地浏览、扫描和记录,而是要有穿透人的生存表象的能力。所以,残雪才说,“自我反省是创作的法宝”。这种反省是运用冲创意志进入深层心灵世界,加以展现出来以便与表层世界形成对应和比照。在这一点上,残雪的思维方式似乎存在一个两极对应的世界图式。她往往在肉体与心灵(灵魂)、世俗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等等两相对照的范畴中,试图通过前者发现其可以对后者进行勘探的路径。她甚至极端地认为,艺术工作者就是要否定自身世俗的、肉体的存在的渴望,而进入到一个纯然神与物游的境地。

与文学创作中的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相适应,自省的自我是一个“善于自我批判的”人,此时理性起着主导的作用。据残雪的理解,这里的理性并非算计性和利害性的实践理性,更非儒家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之为人的,并且克服了“丛林法则”的高贵的理性。实际上这种理性就是一种人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由于残雪设置的伟大作品的标准是“内省的、自我批判的”,她总是反对那种表面写实的,局限于所谓“民族经验”表层的文学。在残雪看来,甚至内省的、自我批判的文学便是伟大的文学的代名词,反之亦然。在自我反省的同时,残雪意识到我们民族文学自古迄今的特点便是独立自由精神的缺乏。由此她对当代流行的文学观念进行了毫不留情的猛烈批判。她评价古代文学是一种“依附的,向外(即停留在表层)的文学”,甚至《红楼梦》这样的作品,也因为不是促使人自省,而是让人流于肤浅,因此它属于人的幼年的文学。关于伟大作品的标准,内省的、自我批判的文学为首要的一条。第二条,在残雪看来为“彻底个人化”的作品,“因为人只能在真正个人化的写作中达到自由”。人格的独立、超越物质世界、专注于认识并拯救自身,这些是迈向伟大文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所以,她的批判是从两个方面发起的,是双重的,即对自我的反思、批判和对社会、文化的批判。

除此残雪还专注于对上帝所赋予人的创作力的运用的论述。能够创作出伟大的永恒性作品的作家,在残雪看来应该是具有神性的、类似于“先知”的人。她引用莎士比亚的话来加以说明:“上帝造我们,给我们这么多智慧使我们能瞻前顾后,绝不是要我们把这种智能,把这种神明的理性霉烂了不用啊。”这又表明残雪开始建立某种宗教观或神学观,虽然她不是用基督教神学的术语来表达其注重精神、灵魂、神性、信仰、伟大等等文学观,但是她通过揭示和阐发了上帝作为造物主的伟大与人所创作的文学的伟大的标准,已经透露出了一定的神学文学审美思想。但我以为她在解读卡夫卡时并没有发现犹太—基督教精神对卡夫卡艺术创造的深刻影响,这一点是令人遗憾的。

(三)分裂又统一的自我

残雪特别强调自我的分裂,如果没有自身的分裂,就没有强烈的艺术创作的冲动。一个单一维度的自我如果要获得创造力,需要外力的冲击,进而分裂出不同的维度或多层面的自我来。这就像古人所讲,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但是分裂的自我还需要某种冲创力使之统一起来,而非“同一”。残雪对此有自己精深的体悟和理解。她说,“一个人,如果他要在面对世俗强权的威胁时仍能保持他内心领地的完整,他就只有不停地分裂自身,不停地进行高难度的灵魂操练,以使自身胜任在那片无疆的国土上进行不懈探索的工作。”这些操练工作包括立足世俗而紧盯天堂,经过灵与肉的分裂而获得自我的张力,灵战胜肉进而爆发出技艺,欲望转化为精神,而写作是实现精神超升的途径,等等。残雪在《期待同谋者出现》一文中,重复地表达了她自己对于艺术(文学)的见解:个体要在分裂中获取能量,首先从世俗中汲取力量,然后在语言的艺术中加以表达。所以这个自我就必须分裂然后再统一起来。理性和非理性,意识和潜意识,世俗和灵魂,先由分裂而致统一,人类的生命和艺术都必然要经过这样的过程。

在一篇宣言式的文章中,残雪等人提出了“对于自身的挖掘和批判”的极端重要性,她认为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只局限于挖掘而不敢进行自我批判,那是一种新式的犬儒主义。残雪从不这样满足于自我设限的鸵鸟主义。她的文论用语表达充满了尼采式的任性、霸气和决绝性。她这样称鲁迅之后的中国文坛是被“乌烟瘴气所遮蔽”,“先驱者已经死去,留下成千上万的庸人”。她称自己以及同道们是生活在黑暗领域,她追求“隐没在最深最黑”处的“潜意识”,并认为这是一个“奇妙的王国”。她承认鲁迅是一个自我解剖的人物,是敢于对自我进行批判的人士。除了鲁迅,她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的任何一个文人都看不上眼。在1990年代初的一次答问中,残雪这样表白自己的文学意识:“(在小时候一个美丽的南方夏日中)对于蛇、蜘蛛、鬼等,我有独特的感受,虽然恐惧,但更多的是渴望,那是异常美丽的意象。”她有老庄似的美丑辩证法,又拥有现代西方理性精神与非理性探索的品格,所以她往往能发他人所未发,言他人所未言。“凡是那些最褴褛、最‘负面’的人物,往往是最本质、层次最深、凝聚了最多激情的。”这样的认识多么像庄子笔下的丑陋而高贵的形象啊!只是残雪不同于庄子靠幻想来开拓想像空间,她是靠潜意识与理性的交织而来的灵感,也就是主要依靠“高贵的理性”来完成艺术的创造:“用高贵的理性去观照你灵魂的搏斗,这就是艺术。”残雪一再地表达她欣喜地发现的写作新大陆:“我只对内在的世界有兴趣,我要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排除表面世界的干扰。”为了维护难得的个性独立性,“我在用异国的武器对抗我们传统对我个性的入侵”。残雪承认自己的写作属于现代主义。一方面她讲,“从一开始我就凭直觉感到了彻底非理性的写作是最好的写作。”另一方面,她又说道,“我的写作是理性和感性合一的产物。”所以她又主张当务之急是将西方“那种核心的、经典的理性精神”思想引进来并加以消化,以此来创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新的文学。

残雪的现代派小说艺术观就这样悖谬但又在极高或极深的地方统一起来。这说明她所追求的意象或美学竟然如此令人恐惧又让人神往,其中充满着二律背反的思维方式。这构成了残雪的矛盾和深度。换言之,残雪的创作及文论表达了鲁枢元等人所倡导的文学的“向内转”诉求,并且成为这一文学转向的典范性精神存在。

(四)涉及潜意识领域,强调灵魂的深度

按照邓晓芒的看法,21世纪的文学应该由国人几千年来从不匮乏的“诗”走向“思”,也就是有哲学的根基在里面。作为浸透着现代哲学思辨和沉在底层成长起来的先锋作家,残雪的文论具有哲思的深刻。90年代以来她自己的创作首先体现出了这一点,对此邓晓芒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残雪的长篇小说“《历程》进一步把灵魂的自我解剖深入到了个体内心的最隐秘处,挖掘到了不仅是中国文化、而且是一般人性的最深的根,这就使在生命力的韧性的凝视中灵魂的自我否定和在自欺中挣扎的本性展露无遗”。人性在每一层面上都有一种惰性,“但只有一种恶魔般的幽默才能看出,人性并不是某种静止的‘境界’,而是一个困难的‘历程’”。残雪等人的此类创作就是要克服和突破“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自以为老成的幼稚,自以为纯洁的肮脏,自以为赤诚的虚伪,而建立起个人独立的、不是为了向世人显示而是为了自己行动和成为‘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这种带有现代存在主义意味的话语与创作向传统意义上对人的认识和界定(完人、赤子或圣人等)发起了思想的猛攻,所到之处攻城掠地,对传统国学及其所设定的人的概念进行彻底的批判。这可视为哲学与文学、哲学家与文学家的联合作战。

同类推荐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瓦尔登湖》记述了作者在简单生活中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
  • 金克木译天竺诗文

    金克木译天竺诗文

    本书收录金克木先生翻译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文学作品,包括《摩诃婆罗多初篇》《印度古诗选》《三百咏》《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我的童年》《控诉》等,作品以诗歌为主,译文优美大气,注释详尽可靠,为读者了解印巴这两个熟悉而又神秘国度的文学架起了桥梁。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尤以为“清风”呐喊的篇什多些,故而作者许咨新把书名取为《呼唤清风》,也表达了本书的倾情关注,寄托了笔者的真诚愿望。全书分为三辑,共99篇。“清风篇”,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劲吹清正廉洁之风的杂文、时评。“随想篇”,多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感而发、不妨一说的杂谈、随感。“拾贝篇”,则为杂文、随笔、散文及数篇初涉文学的萌芽之作。
  • 每条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

    每条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每条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精选了当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热门推荐
  • 末世之进化起源

    末世之进化起源

    人类可以死,可以忍,可以卑微,可以懦弱,但绝对不能从这个地球上消失,这是我们的家园,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 序乱之地

    序乱之地

    背负着“禁忌”的命运,受过别人冷眼相待,也试过被世界追杀的孤立,也尝过受人恩惠的温暖。弱小不是逃避的理由,有时候成长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 夏末恋爱

    夏末恋爱

    想从这种短篇写起,写一写自己想看的故事,给你们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老鼠开始无敌

    从老鼠开始无敌

    陈宇发现自己穿越了?还变成了一支小的不能再小的白老鼠?就在陈宇无望之时,开启吞噬进化融合系统。从此一路碾压万界之中至尊的存在。你是凤?给我趴着你是龙?给我盘着嗯?你是圣神之子?一巴掌拍死嗯?你是七星帝王?大脚丫踩死……这万界之中,唯我独尊
  • 锦衣夜夜行

    锦衣夜夜行

    一个秉持靠个人奋斗上位的女人,却被裹挟进命运的洪流。卷入凶杀案,千里寻父,新的恋情与新生命的出生,都将她推上人生的另一个未知......
  • 异族恋歌

    异族恋歌

    一朝穿越,成为虫族女王。两方斗争,是存还是亡。异族之恋,究竟如何发展。白依纯表示,谁都不能拆散她两个。某人宠溺的摸了摸白依纯的触角,表示赞同。里边不止一对儿。新书现言《重生之笼中雀》可以在QQ阅读和潇湘看到哦
  • 天书之大风起兮

    天书之大风起兮

    轩辕黄帝不是人,呃,搞错没?亚历山大是女人,嘶,你信吗?释迦牟尼在玛雅,你,你等会儿,什么跟什么啊?俺说的都是《三界天书》里的事儿啊。本书将仙侠传奇融入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不但带你领略战国和秦汉时期的风采,还会让中国的修仙者同欧洲的圣骑士,西亚的哈里发,埃及的法老,印度的佛陀,美洲的祭司进行亲密接触,讲述一段奇幻历程。本书将会通过种族,民族,国家,门派,爱情和战争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欣赏到一部荡气回肠,惊心动魄,亦真亦幻的仙侠历史。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三界仙书》,你越看越上瘾的,不信你读着瞧。
  • 做皇子真寂寞

    做皇子真寂寞

    李柷穿越到了大幽皇朝发现他竟然成了一个皇子,并且大家都叫他秦王殿下!秦王?我又不是李世民。好吧,只是怎么王妃要怼我,皇上要怼我,连身边的小太监都要怼我?深受宫廷剧荼毒的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看李柷如何身着金甲银剑,举秦王帅旗,御外辱,抗内乱,一步步成贤名,建大业!“父皇能不能先给点银子?我王府屋顶漏了。”李柷如是说道...新人新书,阿娜达们不要吝啬手里的收藏和推荐票,每天保底6000字,不定期玩命更新!
  • 阿娇翁主

    阿娇翁主

    陈阿娇不愿陷入这争斗中,陈家因窦太主而成为诸侯,因陈阿娇而成为外戚,故刘彻终会除之。为了保的陈家注定仅剩的血脉,为了能够离开那座皇城,她宁愿一步一步的退,一步步出卖着自己的仅有。她与刘彻妥协着。曾经深爱刘彻,却因为刘彻的不爱而放弃在感情上对他的追逐,一次次的伤害,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虚与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