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50500000010

第10章 咏叹调(1)

凤凰台上忆吹箫

是上帝耶和华毁灭了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伊甸园,还是希伯来人的始祖亚当自毁了伊甸园呢?

据历史学家考证,伊甸园位于地中海盆地东部的某处,这也许是这个盆地集中了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史前人类不折不扣的地上乐园。但伊甸园的毁灭,是因为有一天,真正发生了沧海桑田式的巨变。天降大雨,临近海的海水灌进盆地,文明的萌芽被扼杀在孕育它的自然界的温床上。极少一部分人侥幸逃脱,由于各种偶然原因飘到盆地周围的大陆上。他们面对新的生活以及自然条件远不如前的新的世界。在新的世界里,他们保存着关于伊甸园的美好回忆和洪水灭世的可怕的梦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真实的事情渐渐变成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了。

然而,关于上帝、亚当、夏娃的神话故事,看似虚妄和荒诞,但绝不是想入非非的结果。作者那浪漫、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不仅深深地感染着后人,也感染着艺术家们,并激起他们几许的灵感和无眠的寻思。

其后发生的故事是以喜剧始,而以悲剧终。因此,这篇伊甸园的故事犹如歌剧中的咏叹调,这是作者赋予《圣经》的咏叹调,同时也是希伯来人最为凄美的绝唱。我们只要反复沉吟,反复推敲,它恰似一位王孙公子,坐在风凰台上忆吹箫,回味着,追寻着,可惜,斯人已逝,竟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无奈情景。

1.伊甸园:儿时的摇篮曲那竞是地上的天堂福境:

原来这就是上帝祝福的乐园,系上帝的伊甸东区亲置定。

那伊句之地,起自浩兰,向东逶迤,迤于希腊王建筑的御塔,在那伟大的西流基,或迄于提拉撒,古昔伊甸的子孙居住地。

那其间土质腴肥,他特命百树丛生,树树都饶色,香,味;而百树之中,则有生命树挺然卓异,上生着芬芳仙果,黄金质地。

弥尔顿以优美的笔调描述了伊甸园的无限风光景致。是的,伊甸园无疑是《圣经》中的神话与传说完美结合的产物。这篇作品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准:对人和神的任何赞誉都不过分。它使人类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兴趣不衰,它的魅力并不仅是语言的淳朴、明快、想像力的无比丰富,也不是因为伊甸园的欢歌悦耳和悲剧的苦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是取决于人性在这里得到了完全的表达,以及耶和华爱憎分明、同情善良、鄙视邪恶与堕落及对堕落者的怜悯。作者在这里描述了人性的光辉。

本来,伊甸园既是耶和华安置亚当修理看守的果园,也应当是亚当的儿子亚伯和该隐的儿时的乐园。然而,亚当作为人,却辜负了神的谕旨与寄托。

伊甸园,是属于犹太人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它的具体地点已很难确知,有人推断,大约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流的三角洲上。这里土地肥沃,园子里长着各种各样的可以供人食用的果子,只是其中有两棵树上的果子不能吃,一棵是生命树的果子,一棵是能分别善恶的树的果子。

在伊甸园里,作为看门人的亚当,地位显然不高,他被安置到这么闲适的地方工作,当然是上帝的宠儿。

我们可以想像,在这个别墅里,年轻的亚当曾带着他的妻子,在这如画的风景中漫步或嬉戏的情景。他们在许多的舞榭歌台上行走,到处莺歌燕舞,美不胜收。

我知道一处茴香盛开的水滩,

长满着樱草和盈盈的紫罗兰,

馥郁的金银花,芗泽的野蔷薇,

漫天张起一幅芬芳的锦帷诗句。

可惜,好景不长,一如我国宋代词人柳永所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虽然好景一如我国红楼梦的大观园般稍纵即逝,但大观园到底不同于伊甸园。伊甸园,拿莎士比亚的话说是可以比作一个完全可以重建乐园与家园:

这一个新的伊甸——地上的天堂,这一个造化女神为了防毒害和战祸的侵入而为她自己造下的堡垒,这一个英雄豪杰的诞生之地,这一个小小的世界,这一个镶嵌在银色的海水之中的宝石,这一个幸福的国土,这一个英格兰,这一个保姆,这一个繁育着明君贤主的母体(人们的诞生为世所侧目,他们仗义卫道的功业远震环宇)。

其实,被毁的了不是伊甸园,而是亚当夫妇。可是亚当夫妇又是如何失去如诗如画的家园的呢?

2.有了孤独与寂寞的感觉

亚当当初是孤独的。

耶和华只造了他这么一个男人。如前所说,上帝派他去执行“修理看守”伊甸园的任务。但亚当身兼两职的身份似乎被分派得不伦不类,既是伊甸园的主管,又是伊甸园的门卫,表现了太初的人类远缺乏人事管理知识。因此,只要有一条蛇出现,伊甸园就不安宁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亚当是个小皇帝。因为他是耶和华的独生子。独生子是什么概念?照现今的说法是个“小皇帝”的概念,你们看看当今的小皇帝们,大多令做父母的感到头疼。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独生子女那种我行我素,动辄不满甚至反感的情绪愈来愈明显。有的根本耐不住寂寞,书也不想读,课也不想上,而衣食住行则要样样都比别人优越。

亚当似乎是个例外。因为《圣经》的作者并没向我们叙说他少年时的顽皮。或许作者也像曹雪芹那样,也来个“真事隐去”,不妨“假语村言”。

不过,亚当有着孤独与寂寞的思绪,耶和华却是看出来的了。其实,对于一个没有母亲、没有兄弟姐妹的亚当来讲,孤独、寂寞、无聊、难耐、郁闷等等情绪,是在所难免的。亚当就像是一个打工的单身汉,样样事情都得靠自己。在他所处的环境里,除了“悦目”的果树,和那可以裹腹的果子,再无别的什么了。亚当既然是个人,自然有七情六欲。然而亚当是摆在我们眼前的成年人——一个伊甸园别墅惟一的男子汉。

他似乎向耶和华暗示过自己的孤单难耐,需要一个女人。耶和华虽然认为“人单独生活不好”,却又迟迟不帮他造一个女伴侣。但按考门夫人的看法,这是耶和华上帝在考验一个人。而且,只有当你单独处世时,你才能亲近众神。考门夫人举了几个例子:

①人在独处之时

一个人独处之时,他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感觉:或是感到孤单寂寞;或是觉得幽静闲适。

如果独处而没有父神作伴,那是非常凄凉的;如果父神同在,他就会品尝到天国的快乐!

主的行为已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屡次退隐独处,以便单独亲近父神,对父神的话深信不疑:“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

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的最大神迹,乃是在他们单独亲近父神的时候出现的;以色列人的先祖雅各在单独亲近父神的时候,被赐名为以色列;约书亚单独亲近父神的时候,得到给以色列分派地业的保证;土师基甸和耶弗他在单独亲近父神的时候,受到父神的重要差遣;摩西独自在旷野中时突然见到神的异象;意大利营的百夫长哥尼流在独自祷告的时候见到天使;使徒彼得独自在房顶上与父神接近的时候,受托到外邦人那里去;施洗约翰独自住在旷野,并且独自在拔摩海岛上得到最大、最深奥的启示,写出《启示录》。

我们要深深体会与父神单独相近的益处。如果没有这种亲近,就像树枝失去与主干的关联,就会失去力量的源泉,各种属灵的福分也会遥遥无期。我们不但剥夺了自己的祝福,也剥夺了别人的祝福。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得到祝福,也就不能把祝福分给别人。

单独亲近父神也许要减少一些我们接触外界的工作,却可以大大地增添我们的灵力,奇迹也就出现了,“不见一‘人,只见神在那里”。

②凡被神重用的人

凡被神重用的人,都先有一个特别等待的时期。摩西的40年,保罗的3年,主的30年,都是顶好的例子。可是神给我们安排一个等待的时期、一个安息的地方,我们不能忍耐,我们以为太无聊了。我们常不能了解神的好意,以为自己被神厌弃了。

要知道,神有时给我们工厂,有时也给我们憩所。他给我们出发的日子,也给我们等待的埋藏。无论在工作中、在休息中,他的爱毫不改变;虽然我们看不见、听不到,他的爱依旧。所以安息吧,存着感激的心接受神为我们安排的时问和场所罢!

③孤独是圣贤的特征合群是一般人的本性,孤独则是圣贤的特征。一般人喜欢随波逐流,卓越的伟人则特立独行,做中流砥柱。

昧着良心与世俗妥协,为了获利享乐,追随最新的宗教潮流,是普遍的。但牺牲一己的利益,遵行神的旨意,奉献在祭坛上则是反常的现象。“没有人与我并肩站立,他们都离我而去。”当遍体鳞伤的使徒站在尼禄王面前,就是这样用生命回答了他为什么笃信并传播这违反罗马禁令的基督教的。

自从人类脱掉那件永不褪色的光明之袍,换上用枯叶编成的衣裳之后,真理就一直不合潮流了。

挪亚听从主的引导,未雨绸缪,建造方舟,他的邻居都讥笑他迂腐,结果他们都葬身洪流之中,只有挪亚一家得救。

亚伯拉罕衷心地独自敬拜神,不与所多玛人同流合污。他们嘲讽这单纯牧人的忠告,终于引火自焚。

以利亚独自献祭并作见证,以理独自守望祈祷,耶利米独自哀哭并预言未来的灾难,孤单的耶稣则为救世人而牺牲。

④我不孤单

考门夫人自己喜欢孤单,她曾到中国传道,写了一首《我不孤单》的诗:

我不孤单,虽然我选择了与世人不同的道路。我不孤单,我敢说“不”!

我知道我永不迷失。

我不孤单,虽然别人嘲笑我,怂恿我走他们的平坦的道路。

我不孤单,虽然不会以甜言蜜语取悦我的亲朋好友,

虽然别人笑我古怪,

虽然在他们眼中我似乎已经失败,

但我并不孤单,因为我已选择主耶稣的十字架之路。

耶和华上帝显然是考验着亚当的。但他最终发现,亚当是个有血气的男人,不愿亲近这上帝、父神,他有他的人生观。因此,耶和华只好暗自下决心:“我要为他造个伴侣。”这正是亚当求之不得的。

于是,耶和华上帝使他沉睡,当他入睡时,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并用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他把她带到亚当的面前,亚当又惊又喜,由衷地说道:

这是我骨中的骨,

我肉中的肉!——

这就叫做“女人”,

因为他是从男人出的亚当有了夏娃,就不感到寂寞了,他的快乐,正像弥尔顿所描写的:

这一带风景有一种淡雅和质朴的美。但依我看,无论怎样优美的风景,必须有人才算得完美。这可能是因为我长久地生活在荒山僻壤,深知文明之可贵的缘故。寂寞无人的伊甸乐园,无疑是纯真无邪的,但我想只是因为有夏娃在里面走来走去才更加美好。

(《所罗门王的宝石矿》)

但在拜伦看来,快乐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人真是一种奇观,不知何以故,他一生奇得出奇,令人想不通;当然,也怪这庄严的世界:寻欢作乐是堕落,而堕落又是其乐融融。谁一定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无论爱情、财富、权力或光荣,都必经百般波折才能拿到手,而等拿到时,我们死了。

而以后,当亚当赢得了鸟语花香的环境,并且沉浸在温柔乡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将要看见的一场悲剧。

3.伊甸园的同居时代及其他

在《创世记》里,亚当和夏娃是同居者。这是经过耶和华精心设计的,也等于是经过耶和华允许的。当然《圣经》的作者没有明确交代这点,但或许正是因此而促使当代的性解放文化的出现。

在中国,性文化别称的同义词是无性同居或异性同居。有人称现在是新新人类的同居时代。

据调查,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无性同居(异性合租)正在成为一种新现象,一份对近4000名白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的白领喜欢与人合租。其中超过85%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有选择地接受与异性合租。

新同居时代的到来,仿佛一夜之间使“新同居”成了一种时尚,泛滥在“新新人类”中,演变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隐私”和“性”,素来都是这个社会最大的卖点。人们热衷于起哄、猜疑和探讨。在网上“新同居”现象刚一冒出来,铺天盖地的“板砖”就砸过来了。

异性合租会“有事”吗?“无性同居”不是和“非法同居”一码事吗?

合法吗?前卫还是过火?

其实,一切都在耶和华的预料中。“同居”对长年受传统观念熏陶的人来说,是一个多么暧昧的词。因为“同居”一度曾是性行为的文雅说法。哪怕当很多人知道此“同居”非彼“同居”后,仍很难消解其中的困惑。孤男寡女,在同一屋檐下,这中间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这个问题早在伊甸园中流露出来了。

城市是寂寞的,城市的人儿是寂寞的,但没人再愿意成为一个传说中的寂寞高手。男人总希望有一个女人看着他,如此他才能觉得很振奋。一个男人是寂寞的,一个女人也是了无生气的,但一男一女在一起,空气里便会流动着许多温馨美丽。然而,耶和华对此似乎不太热心,可是他最终还是容许亚当和夏娃男女搭配。

然而当我们绌心咀嚼亚当和夏娃的同居,却发现他们只是意味着夫妻关系,但耶和华并没主张他们可以不讲廉耻。《圣经》上说:“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不过,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赤裸裸的。他们偷吃了智慧果才能知道美与善恶。可是,这并不是耶和华的初衷——这有点令人费解,他从一开始就向亚当警告过:“园中各种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但亚当和夏娃并未死,只是受到痛苦的惩罚而已。至于男女的婚外恋,同样,也没遭到天谴:

有一天,文士和法利赛人带了行淫时被抓的女人来见耶稣,他们说:“按照摩西法,这样的妇人要用石头砸死。”“夫子,你说把她怎么办?”耶稣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不回答,他们不停地问,耶稣就直起腰来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完又继续弯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那些人听到耶稣的话,从老的到少的一个一个全都走了,最后殿里只剩下耶稣和那位妇人。耶稣直起腰来说:“妇人,没有定你的罪吗?”妇人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4.人生第一课

从耶和华吩咐亚当别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来看,不难想见,亚当是受过思想教育的。但这种教育好像是愚民教育。这种教导已关涉到人性的善恶论。然而对于人性的善恶,我国是从春秋战国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大问题。

孔子最先提出了影响人性的因素——“性相近,习相远”。他认为人的天性都是相近的,但环境和习惯使人的德智相去甚远。后来由思孟学派的孟子发展为性善论,到了荀子又发展为性恶论。先秦的告子认为“性无善恶”。但正统的说法仍然是《三字经》一开头诉说:“人之初,性本善。”

(1)孟子的性善论

同类推荐
  • 培根随笔(译文随笔)

    培根随笔(译文随笔)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他不仅在文学、哲学方面成就显赫,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里同样建树颇丰,被誉为“法律之舌”、“科学之光”。培根的《随笔集》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总共五十八篇短文,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作品之一。英国大诗人雪莱曾在他著名的《诗辩》中称誉道:“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又庄严的节奏,这满足我们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满足我们的智力那样;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的心一齐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
  • 云岳诗选

    云岳诗选

    本书是作者的韵体诗作品集,作品有:拐杖吟、读《史记》随感、赞玄奘大师、读散文杂感、惦念、长征颂、咏松、庆澳门回归等。
  • 一只狗的生活意见

    一只狗的生活意见

    犯错是人之常情,宽恕乃犬类大德,一只特立独行的狗,笑看世间的大情小物。《一只狗的生活意见》是《普罗旺斯的一年》作者彼得·梅尔最幽默的作品。特立独行的小狗仔仔,自认为与文豪普鲁斯特有共同之处,同为法国籍,喜欢思考,喜爱饼干。对于人世间的似水年华,仔仔也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在它看来,喝酒这件事,人类总要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家猫不过是一群自恃清高、不善交际的毛球,手持家猫照片的女人,真是无可救药;思考神秘事件是有损健康的,大部分哲学家不都以疯狂收场,以酒买醉?……怎么样,想和仔仔一起散个步吗?
  • 云起在他乡

    云起在他乡

    《云起在他乡》收录了谁持彩练当空舞、心恋、往事并不如烟、假如一个人,在冬夜、五月的繁花、秘密、狗眼、梦中梦、那一朵山花的烂漫、紫色睡莲、散文、秋之况味、龙年踏雪、光阴似弦、随笔四则——四季物语、苍耳、沙漏——时间的旅行等文章。
  • 古燕新声

    古燕新声

    本书收录了近十年在固原一中就读的学生作品,分为初中部分和高中部分。
热门推荐
  • 缩小求生

    缩小求生

    苏咕看了那么多末世小说,以为自己有一天如果进入末世还能开发新思路,万万没想到一觉醒来所有人变得只有手掌大小???床变成悬崖,连小猫都变成庞然大物!
  • 锦衣状元

    锦衣状元

    小说作家程恪,一场大病后竟然来到500年前!此时《聊斋志异》《水浒传》等一大批名著尚未出世,发财的机会来了!一时间,他竟成了高产量大文豪!不仅结识达官贵人,更是赢得了妙龄少女们的倾慕……
  • 圣骑士的一生

    圣骑士的一生

    一个寻找正义与美德的圣骑士,所渡过的平凡一生。
  • 江山策:和亲公主

    江山策:和亲公主

    蛮荒人兵压燕国都城,要求迎娶燕国公主。大公主守孝于皇陵,三公主尚未及筓,唯有二公主洛烟姬可远嫁于之。但二公主早已心系于人,怎可嫁?帝王冷笑,无情道:册封凤羽公主,远嫁蛮荒!终究,是携手亡天涯,任凭京都破。还是他孤苦一世,道:汝所惜之,不过这世间人。。。出生帝王家,吾命仅在君王下。浪迹于天涯,道尽一生一世话。双人共白头,携手共度奈何桥这个选择,由公主来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深宫锁黎晚

    深宫锁黎晚

    两人迫不得已被绑在了一起。情是起于梅园踏雪一舞?还是被追杀时的不离不弃,以命相护?或是生辰晚的一场剑舞?或是宴会上的共舞?当情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时,是放手还是囚禁,是留下还是离开,到底该何去何从?都说帝王无情,可帝王无情,却往往也是最易情伤的那个。一入宫门深似海,至此深宫锁黎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哈佛最受欢迎的口才课

    哈佛最受欢迎的口才课

    一直以来,口才作为每一位哈佛学生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它时刻强调精英的思维习惯,倡导真正实用的人际交往理念,让哈佛学生自然发挥潜在的表达实力,在各种场合下挥洒自如。我们希望成千上万的普通人通过学习哈佛课程中阐述的沟通理念,能够成为成功的演说者、有效的判断者、人见人爱的交际家。
  • 永恒决

    永恒决

    我靠“修仙,修神,修圣算什么?老子修的是永恒诀,即使天地毁灭,人,仙,神,圣死绝了,老子依然存在。哈哈……老子还有无数宇宙文明的超级宝贝、超级科技”…………“咦,这是哪呀!我不是正在写小说永恒诀吗?怎么跑到这来了,妈的难道写小说也会穿越吗?我他妈的太有才了,以后多写写,多穿越几次,哈哈哈哈……”星辰愕然道
  • 三国杀之传奇

    三国杀之传奇

    一位热爱三国的屌丝一次无意的醉酒后一个神秘的黑衣人一场奇妙的旅行一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