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94400000003

第3章 两栖动物的分类

1.两栖动物的分类有哪些?

两栖动物分为三个类型:迷齿亚纲、壳椎亚纲、滑体亚纲。其中前两类已经灭绝,现存一类包括三目:无足目(或称蚓螈目):170种;有尾目:350种,如娃娃鱼;无尾目:3700种,如青蛙,蟾蜍。

2.如何依据牙齿来划分迷齿亚纲?

因牙齿的釉质层在横切面上呈迷路构造,故名迷齿两栖类,又叫坚头类,原因是它们的头骨结构坚固。

迷齿亚纲两栖动物生存在泥盆纪到白垩纪时期,是最古老的两栖动物,是早期两栖动物的主干,爬行动物的祖先也包括其中。

迷齿亚纲的两栖动物身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其头骨的长度大约是20厘米,呈现出高而窄的态势,它们的身体表面有细小的鳞片,身体后部拖有一条鱼形的尾鳍。

虽然它们牙齿的特征和脊椎的形态等都非常相似,但是它们却出现了四肢,在脊椎上长出了叫关节突的东西。这样,动物能弯曲活动。肩带与头骨间不再固定于一块(鱼头骨与肩带是连接在一起的,不能自由活动)。种种迹象都显示出它们能自由活动,可见它们已经开始可以适应陆地生活。

所以,它们是一类很典型的从鱼到两栖动物的过渡型动物。

3.古老的壳椎亚纲

壳椎类生物的种类相当繁多,它们存活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之间。壳椎类两栖动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早期爬行动物,它们的椎骨是直接由围绕在脊索周围的、线轴状的硬质圆柱体构成的,经常与神经弧愈合在一起。

它们的身体分小型和扁平型(笠头螈)。小型的生物生活于沼泽和水边地洞中;对于扁平型的生活环境,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发现壳椎类的两栖动物化石。

4.高寿的滑体亚纲

滑体亚纲起源于三纪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是两栖动物中唯一的一群存活至今的动物。它们的头部骨片偏少,包括无足目中的蚓螈、有尾目中的蝾螈和无尾目中的青蛙与蟾蜍等。

(1)无足目

(蚓螈目)也称为蚓螈,是我们对两栖动物了解最少的一种。蚓螈没有四肢,是现今唯一一种没有四肢的两栖动物,形似蚯蚓,身上有很多环褶,有极其短小的尾巴。蚓螈有一部分是卵胎生,一部分为卵生。大多数的蚓螈喜欢生活于湿润的土壤中,这和蚯蚓很类似。它们的视力并不好,隐藏于皮下或被薄骨覆盖,在鼻子和眼睛之间长有可供伸缩的触突,起到嗅觉作用。蚓螈也是现代两栖动物中唯一有皮鳞的代表。它们属于肉食动物,以土壤中的蚯蚓和昆虫为食物。蚓螈大约有160种,多数分布于澳洲以外的热带地区。

①吻蚓科

吻蚓科又名吻蚓螈,是最原始的蚓螈,分布于南美洲的北部地区。吻蚓螈是以卵生进行繁殖活动的。幼体时有小的外鳃,在水中生活,变态为成体后返回土壤中。吻蚓螈是保留最多原始特征的两栖动物,如保留有尾部,口开在头的前方,头骨数量多,眼睛相对比较大,触突与眼相连,鳞很多,身上的环褶上有很多小的褶子等。

②鱼螈科

鱼螈科是较原始的蚓螈,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鱼螈有很多类似吻蚓的原始特征,所以有人将二者归为同一科。所不同的是,鱼螈的触突位于眼睛的前方等特征,要比吻蚓进步。鱼螈科是以卵生来进行繁殖的,雌螈用身体盘绕着卵直到卵孵出。鱼螈科在我国有双带鱼螈和版纳鱼螈两种。其中,版纳鱼螈曾经被认为就是双带鱼螈,后来才确认为独立的种。它们是无足目在我国的仅有代表。版纳鱼螈身体呈蠕虫状,和蚯蚓极为相似,既没有四肢也没有尾,体背棕黑,体侧具一黄色纵带纹,眼睛隐藏于皮下,可能是由于长期穴居的缘故,眼睛和鼻子之间长有触突,体具环褶360个左右,全长380毫米左右。

③盲尾蚓科

分布在印度,具有进化蚓螈和原始蚓螈的一些特征。原始蚓螈的特征为身体鳞片较多,头骨多和有短尾等,进步蚓螈的特征为嘴位于头部下方,触突已经远离眼睛,身上的环褶不再进一步分褶等。盲尾蚓是以卵生来进行繁殖活动的,有着很短暂的幼体阶段。

④蠕蚓科

蠕蚓科是进步的蚓螈,分布于赤道的东非洲和西非洲。东非的蠕蚓是以卵胎生进行繁殖的,它们没有水生的幼体。而西非蠕蚓的生活习性,在目前则完全不了解。蠕蚓的嘴位于头部下方,头骨减少,没有鳞片和尾巴。平时,蠕蚓的眼睛被薄骨覆盖,但是,触突伸出的时候,眼睛则会露出来。

⑤真蚓科

真蚓科属于进化的蚓螈,真蚓科是分布最广的一科,并且种类较多,分布于热带美洲、赤道非洲、印度和印度洋中的塞舌尔群岛一带。真蚓科既然属于进步蚓螈的蚓螈,那么肯定具有很多进步的特征。它们的体型有大有小。大体型的真蚓科成员居住在南美洲,有汤氏真蚓体,体长超过1.5米。最小的真蚓科成员生长在塞舌尔群岛一带,比如短格兰蚓,身长只有11厘米。

⑥盲游蚓科

盲游蚓科是唯一的水生蚓螈,盲游蚓科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盲游蚓科比较原始的成员是半水性生物,经过进化而达到完全水性的现状,比如泅盲游蚓。盲游蚓没有尾巴没有肺也没有鳞片,如果是水生的成员,则背部有皮肤皱褶形成的鳍,其身体后面侧扁,看起来似尾。

(2)有尾目

有尾目是两栖动物中最不显眼的一目,是终生有尾的两栖动物,大多数有四肢。它们的幼体和成体区别不是很大,并包括各种鲵和蝾螈。有尾目出现于侏罗纪时期,现在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特别是北美洲一带。有尾目的生活环境包括水生、陆生和树栖三种。有尾目成员中的中国大鲵身长可达1.8米,属于最大的有尾目,而墨西哥的一些索里螈身长不到3厘米,是有尾目中体型最小的动物。可以说,有尾目的个体差异是两栖动物中最大的。有尾目可分为原始的隐鳃鲵亚目和进步的蝾螈亚目。

隐鳃鲵亚目主要分布于东亚,有的分布在欧洲北部,是一种原始的有尾两栖动物。隐鳃鲵科和小鲵科是有尾目中最原始的代表,被归入到隐鳃鲵亚目,因为它们虽然在外表上和习性上相差很大,但它们有很多共同的原始性状,如体外受精,并有不少幼态性状。

隐鳃鲵科是北美的隐鳃鲵(美洲大鲵)和中国、日本大鲵。隐鳃鲵科成员终生生活在水中,因而它们的成体仍然保持有鳃裂,体侧有皮肤褶皱,可以增加皮肤面积,用于水中呼吸,令人奇怪的是,它们的前肢有4趾,而它们的后肢有5趾。

隐鳃鲵科中有三个成员,分别是中国大鲵、日本大鲵和隐鳃鲵,它们都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三种两栖动物,中国大鲵身长差不多1.8米,日本大鲵1.5米,隐鳃鲵0.75米。

目前欧洲还没有发现大鲵分布,但据科学研究,史前时期欧洲却有大鲵生活,并且早于在亚洲被生物学界发现的大鲵化石。

在1726年,人们发现大鲵化石的时候,还以为它是诺亚时期洪水中死去的人类的遗骸,所以大鲵也被称作洪水的见证者。

①小鲵科

小鲵科主要分布在东亚,北可达北极圈,西到伊朗。在我国,小鲵科种类特别丰富,包括小鲵、北鲵、山溪鲵等。

根据小鲵科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群,一类是陆栖,包括小鲵、极北鲵、爪鲵等,生活在林间潮湿的地面,到了繁殖的时候,则回到溪流中;另一类是水栖,包括北鲵、山溪鲵等,它们大多生活在寒冷的山溪中,离水源较近。所有小鲵科成员体型都很小,身长不超过25厘米。

蝾螈亚目有尾目的大多数成员属于蝾螈亚目,这个亚目代表有尾目中比较进步的成员。蝾螈亚目分布广泛,主要有分布于北美洲的进化的有尾两栖动物。它们均为体内受精,其中有的成员是胎生,有的是卵胎生,而且它们中有的成员终生都是幼体形态。

②鳗螈科

鳗螈科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东北部,特产于北美洲。鳗螈科身体细长,没有后肢,外形似鳗,终生有外鳃,通过体外受精进行繁殖。鳗螈科有3个类型,大鳗螈身长大约1米,3对鳃裂,4个手指;小鳗螈70厘米,也是有3对鳃裂,4个手指;拟鳗螈只有25厘米,有1对鳃裂,3个手指。鳗螈终生生活在水中,大多数居住在流动缓慢的浅水中。偶尔,鳗螈在上岸后,遇到干旱的时候身体会分泌出一种黏液,形成与非洲肺鱼相类似的硬茧。

③两栖鲵科

两栖鲵科有3种,分布于美国东南部,特产于北美洲。身体细长似鳗,也有人称刚果鳗;四肢非常小,几乎不被人注意到;只有1~3个脚趾,有2个脚趾的被称之为刚果鳗。两栖鲵科永久都是童体型,终生身有鳃或有鳃裂,体内受精进行繁殖,身长最长可达1米以上,但尾巴很短。眼小,无眼睑,有1对鳃孔,犁骨齿保持着幼期状态。它们大多生活在低凹沼泽地、池塘或浅水沟内,几乎完全是水栖科。

洞螈科包括北美洲的泥螈和欧洲的洞螈,它们都是终生有外鳃的水生两栖动物。一般的泥螈身长不到28厘米,而泥螈中的斑泥螈身长可以超过40厘米。洞螈身长不到30厘米,种类比泥螈要多。

从阿拉斯加到墨西哥钝口螈科的分布几乎遍及整个北美洲。其中有些种类终生保持幼体特征,生活在水中,例如墨西哥钝口螈,又称为美西螈,分布在墨西哥的湖泊之中,基本上终生保持着幼体形态,只有非常少数的成员完成了变态。虎纹钝口螈,由于它们所在的生活环境不同,或成员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分布在美国东部低地的虎纹钝口螈会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变态,而分布在西部高山区的虎纹钝口螈则保持着幼体形态。

虎纹钝口螈的身长最大可达到40厘米,是体型最大的陆栖蝾螈之一。

陆巨螈和虎纹钝口螈同属于体型最大的陆栖蝾螈,主要产于北美洲的穴居蝾螈。陆巨螈穴居于地下而只有在繁殖期才会返回水中,也有的会终生保持幼体形态,这一点与钝口螈很相似,所不同的是陆巨螈喜欢在山溪中产卵而钝口螈喜欢在静水中产卵。

④无肺螈科

无肺螈科是有尾亚目中的最大一科,种类非常繁多,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的南部地区,少数分布于欧洲和中南美洲,是中南美洲仅有的有尾亚目。无肺螈科的成员没有肺而用皮肤来呼吸。大都能适应多种生存环境,有陆栖、水栖、树栖和穴居的。它们的体形有很大的差别:大型的如贝利涓螈身长大约30厘米,而小型的如索里螈还不到3厘米。其中,有一拟穴螈属分布于南欧。

蝾螈科是分布最广泛的有尾两栖动物,而且种类繁多。有4个属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它们在陆地上生活;有10个属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其中在亚洲,有少数种类进入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于有尾目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它们都为水生。我国的蝾螈科大多分布在南方地区,其中有些种类,只有我国才有。蝾螈科中的不少成员都带有毒素,例如红瘰疣螈,产自我国的西南地区,还有一些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3)无尾目

无尾目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相对于其他的两栖纲要先进些。出现于三叠纪时期,现代绝大多数两栖动物均属此类。广布世界各地,尤其在拉丁美洲最为丰富,其次是非洲。它们的繁殖是离不开水的,卵(蝌蚪)需要在水中变态才能生长,成体后尾巴渐渐消失。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成体的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包括蟾蜍和蛙。蟾蜍多在陆地生活,皮肤都很粗糙;蛙待在水中的时间相对要长,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两种体形极其相似,颈部不明显,没有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相当发达。

始蛙亚目是无尾目中比较原始的类型,因为始蛙亚目的成员有未与脊椎愈合的肋骨出现。其中滑跖蟾类被认为是最原始的无尾目,而锄足蟾类被认为是处于原始类型和进步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始蛙亚目的种类远远没有新蛙亚目的种类丰富。

①滑跖蟾科

被认为是最原始的无尾目,包括新西兰的滑跖蟾和北美洲的尾蟾,有时二者也被列为单独的科,体型小。新西兰唯一的两栖动物就是滑跖蟾,它们生活在近水的潮湿地区,产卵于潮湿的地面上,当卵孵出的时候,卵已经完成变态,形如有尾的小蛙,在成蛙的背上。尾蟾生活在寒冷的山区激流中,雄性尾蟾身后有形如短尾的交接器。蝌蚪嘴上长有吸盘,这样不会被激流冲走。

②盘舌蟾科

盘舌蟾科有4属15种,其舌为圆盘状而不能伸出。被认为是中国最原始的无尾目,包括铃蟾和盘舌蟾,有时候把二者列为单独的科。铃蟾属分布于欧洲到东亚一带。分布于欧洲、北非和中东一带。

③负子蟾科

负子蟾亚目被认为是原始的无尾目,分布于南美洲一带。

负子蟾科包括南美洲的负子蟾和非洲的3属爪蟾。因为3属爪蟾趾端有似爪的角质结构,有时被单列为爪蟾科。负子蟾在繁殖的时候,将卵放在背上的小囊中进行孵化,卵完成变态或接近完成变态时离开母体。负子蟾科的成员完全是水生栖,后肢强劲有力并且有发达的蹼,前肢纤细无力而无蹼,没有舌头。

④异舌蟾科

异舌蟾科仅以墨西哥的异舌穴蟾为代表。分布于德克萨斯到哥斯达黎加地区。异舌穴蟾的分类有时被归入负子蟾科,也会被单列成一个亚目。异舌穴蟾在地下挖洞生活,当遇到危险时将身体膨胀成球状,以此来摆脱危险。

锄足蟾亚目被认为是处于原始类型各进步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

⑤锄足蟾科

锄足蟾科包括锄足蟾亚科和角蟾亚科,有时也把二者列为单独的科。锄足蟾科3属几种,分布于欧洲、亚洲西部、非洲西北部、南美洲等地区,蹠穿发达,适合挖洞穴居。角蟾亚科有7~8属、70种之多,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多生活在山区。有的生活在海拔很高的地区,靠近水域栖息。

角蟾亚科在我国种类繁多,大多分布在横断山区一带并且相当繁盛,有不少是我国特有的种类。锄足蟾科的成员依据各自的身体结构以及种类不同,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水栖,有的挖洞。

⑥合附蟾科

合附蟾科分布在西欧和高加索地区,分类不是很明确,有时会被归为锄足蟾科的锄足蟾亚科。合附蟾在陆地上生活,不挖洞穴居住,外形和典型的蛙类非常接近。

新蛙亚目包括无尾目中96%的种类。其分布范围之广,除了新西兰之外,基本上遍及世界各地,甚至包括一些荒僻的岛屿。新蛙亚目的成员们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和南半球,以拉丁美洲的种类最为丰富。

⑦细趾蟾科

细趾蟾科分布于南美洲地区,种类多达52属、800种,是两栖动物中最大的一科,包括外形与蛙和蟾蜍相似的种类。细趾蟾科的众多成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的相貌也各不相同,有的像蛙,有的像蟾蜍,有的树栖,和雨蛙很相似,还有的进行穴居。

⑧龟蟾科

龟蟾科分布于大洋洲,是细趾蟾在大洋洲相对应的成员,也有人将其归入细趾蟾科。龟蟾科有大约20属、100种左右,和细趾蟾科一样,它们的成员中也有的像蛙,有的像蟾蜍,也有不少是进行穴居的。它们的成员中数胃育溪蟾最奇特。胃育溪是将卵放在雌蟾的胃中孵化,最后雌蟾将小蟾从口中吐出,这是20世纪才发现的。奇怪的是,胃育溪蟾在20世纪80年代突然消失,距离被发现的时间只有十余年。它们的灭绝成为不解之谜,至今人们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

⑨塞舌蛙科

塞舌蛙科分布于印度洋中的塞舌尔群岛,分类地位不定,有人认为它可能与龟蟾有一定亲缘关系。塞舌蛙科是小型的陆栖蛙类,卵产于陆地上,卵直接孵化成小蛙,或者将蝌蚪背在背上直到变态成小蛙,而这些附在背上的蝌蚪,没有嘴,不进食。

⑩沼蟾科

分布于非洲最南部开普敦一带的山地急流中,分类地位不定,有人认为可能与龟蟾有一定亲缘关系。成体的沼蟾趾端有吸盘,其蝌蚪的吸盘长在嘴上,吸盘可以附在岩石上,以免被激流冲走。

(1)雨蛙科

雨蛙科是两栖动物的第二大科,有40余属,超过700种。绝大部分分布在美洲,特别是美洲热带地区,有的分布在大洋洲。分布在大洋洲的成员,有时把它们单列为一科。还有的分布在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北部,我国境内有9种。雨蛙科作为一个大科,它的成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除了典型的树栖蛙类外,有的在美洲地下以穴居生活,有的在大洋洲陆地上生活。特别要强调的是,雨蛙科没有完全水栖的成员。雨蛙科主要是以树栖蛙类为主,它们趾端膨大成吸盘,是美洲和澳洲主要的树栖蛙类。雨蛙科中的不少成员有很好的保护色,有的与环境混为一体,色彩鲜艳。

附蛙科分布在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附蛙体长7.5厘米,生活在多岩石的瀑布中,并在岩石产卵,卵附着在岩石上。小的附蛙体型非常小,多数不到3厘米,大多属于树栖蛙类,在树叶上产卵。附蛙科成员们的腹部皮肤为半透明,能够隐约看到内脏。

疣蛙科属于南美洲的小科,疣蛙科仅疣蛙一种,是小型树栖蛙类。疣蛙科的分类地位尚不明确,有人猜测可能与蟾蜍科、细趾蟾科或者雨蛙科有一定亲缘关系。

短头蟾科分布于巴西东南部的海岸森林中,属于南美洲的小科,是体型最小的两栖动物。最小的一种不到1厘米,其他稍大的则刚刚超过1厘米。短头蟾的身体为明亮的金黄色,四肢非常细小,每肢只有三个脚趾有功能。短头蟾在陆地上产卵,卵直接孵化成小蛙。短头蟾生活在森林地面的落叶层中。

达尔文蛙科分布于南美洲西南部的温带森林中,属于南美洲的小科。达尔文蛙身长3厘米,属小型陆栖动物。值得一提的是,尖吻达蛙将卵放在雄蛙的声囊中进行孵化,等到变态完成后,雄蛙将小蛙从口中吐出。

多指节蟾科分布在南美洲北部、东部一带的低地水域,属于南美洲的小科。因为多指节蟾的蝌蚪要比成蛙大很多,所以又名为不合理蛙。成蛙身长7厘米,蝌蚪25厘米左右。多指节蟾是水生蛙类,若遇到干旱,把自身埋在泥穴中度过干旱时期。

箭毒蛙科分布于拉丁美洲从尼加拉瓜到巴西东南部和玻利维亚一带。箭毒蛙属于拉丁美洲的小型蛙类,毒性强烈且色彩鲜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箭毒蛙科的成员都是有毒的、色彩鲜艳,并且有毒的成员的毒性也千差万别。大多数的箭毒蛙体型很小,最小的只有1.5厘米,只有少数成员身长可达到6厘米左右。

(2)蟾蜍科

蟾蜍科是分布广泛的大科,在我国也很常见,但澳洲、马达加斯加和一些大洋岛屿除外。蟾蜍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可以生活在高山、草原、密林、荒漠等地。蟾蜍科中超过一半的种类都属于同一个属,即蟾蜍属,其成员分布也相当广泛。蟾蜍属的成员体型差别很大,但是样貌习性都比较相似、有些行动缓慢,跳跃能力很弱。由于它们的皮肤粗糙而高度角质化,使蟾蜍的耐旱性很强。蟾蜍分泌出来的毒素就是制造蟾酥的原材料。尽管蟾蜍可以消灭很多害虫,但是它们天性贪吃,同时又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蛙科是无尾目的第三大科,是分布最广泛的两栖动物,几乎遍布各个大洲。一些岛屿上也有出现,最北到达北极圈,但在澳洲则只出现在最北方。蛙科中最大的成员是巨蛙,分布在非洲一带。

树蛙科分布在亚洲、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在马达加斯加岛上也能看到。

树蛙科的外形和雨蛙非常接近,但它和雨蛙没有亲缘关系,却和蛙科亲缘关系比较接近。最著名的树蛙当属亚洲的几种飞蛙,如黑掌树蛙,脚掌大,脚蹼发达,可以在空中滑翔。

非洲树蛙科的种类繁多,分布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并有一个特别的种类,分布在塞舌尔群岛。非洲树蛙体型小,栖息方式有树栖也有路栖,有穴居,还有水栖:一些成员生活在沼泽地区,攀附在芦苇等植物上。

节蛙科种类较多,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地,有时被归入蛙科。有些节蛙的卵浮出来时,已经是完成变态的小蛙,有些则变态不够完全,还保留着尾巴。壮发蛙是节蛙科中很有趣的一种,它们分布在喀麦隆到刚果一带的热带雨林中。到了繁殖季节,雄蛙的体侧和腿上长有毛发状皮肤衍生物。

姬蛙科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温热带地区,种类很多但属于小型蛙类、只有少数的成员身长可长到8~9厘米,大多数的成员身长还不足1.5厘米。它们中的很多成员生活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如非洲的短头蛙,平时很难见到它们出来,只有到了降雨期它们才活动频繁。一部分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成员,有一些是树栖,一般在马达加斯加和信几内亚可以看见它们。生活在澳洲和新几内亚的一些成员,它们在植物上产卵,孵出的下一代不用经过蝌蚪的变态,直接是小蛙。

5.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区别

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两个阶段:幼体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没有成对的附肢;幼体变态后成为成体,有成对的附肢支撑着身体,在陆地上爬行或跳跃运动,这时是用肺呼吸。

两栖类动物的皮肤光滑裸露,没有鳞片覆盖,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或称冷血动物),有夏眠或冬眠现象。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方式以卵生为主,极少数是卵胎生,代表动物:青蛙、大鲵(娃娃鱼)、蝾螈、蟾蜍、鱼螈、鳗螈、泥螈、洞螈、肥螈极北小鲵、蚓螈、虎螈、姬蛙等。

爬行类动物的特征:身体表面覆有鳞片或角质板;运动时采用典型的爬行方式即四肢向外侧延伸,腹部着地,匍匐前进。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在严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热的夏季要夏眠。爬行动物是有脊椎的冷血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爬行动物的心脏只有3个心室,不像其他动物,有4个。绝大多数爬行动物是卵生,也有个别种类,卵在母体中先孵化再出生。现在,世界上的爬行类动物有5700多种。

6.四足动物和两栖动物

四足动物指具有4个附肢的脊椎动物。所有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都是四足动物,其中包括附肢退化的一些种类(如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鱼类不是四足动物。

现生的两栖动物有4000多种。它们生活在除南极洲以外、各大洲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可分为3大类:无尾两栖类,俗称“蛙类”,它们的成年个体没有尾巴,并因此得名。但北美的尾蟾是个例外,雄性成年时保留一个短小的“尾巴”。有尾两栖类,俗称“蝾螈类”,包括大鲵(俗称“娃娃鱼”)、蝾螈等。还有一类不常见的两栖物——无足两栖类,俗称“蚓螈类”,它们通常生活在热带,大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

7.乌龟是两栖动物吗?

很多人都会这么问,乌龟是两栖动物吗?回答却不尽相同,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到底乌龟是不是两栖动物呢?

说到两栖动物,它们是人们熟知的一类动物,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体温不恒定;卵生,幼体在水中生活,经变态后,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而湿润,没有鳞片,没有毛发等皮肤衍生物,黏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

而乌龟的主要特征是:乌龟经常会栖息在江、湖的地方,当然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严格地说,乌龟是一种半水栖、半陆栖的动物,而且是爬行动物,并不是两栖动物。乌龟是用肺来呼吸的,也没有鳃。

两栖动物在水中生活大部分是产卵的需要,乌龟的卵是产在陆地上的;乌龟自出生下来就用肺呼吸,而且是变温动物,所以它是爬行动物。乌龟和恐龙是近亲。

因为爬行动物是从两栖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乌龟具有某些两栖动物的特征,也难怪很多人会认为乌龟也是两栖动物呢!

8.鳄鱼和娃娃鱼,谁是两栖动物?

很确切地说,鳄鱼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表皮有鳞片,而两栖动物表皮是湿润的。娃娃鱼是两栖动物,而且是我国珍稀的两栖动物。

根据鳄鱼的习性,我们知道,它是在陆地上产卵的,属于爬行动物,鳄鱼和娃娃鱼的关键区别在于,爬行动物能完全脱离水生活(只是不一定会这样做,可能还会在水中活动),但是两栖动物无法完全离开水生活。两栖动物的卵不具有羊膜,无法在干燥的陆地环境中孵化。但是爬行动物所产的是羊膜卵,因此具有很好的保水能力,且能在陆地上孵化。

同类推荐
  • 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格林童话”,其中的《灰姑娘》、《小红帽》,《睡美人》、《白雪公主》往往还是年轻的爸爸妈妈、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述的第一个故事。它们真可算是流传最广的儿童文学作品。“格林童话”自19世纪初诞生以来,已被译成世界上140多种文字,它们的影响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时代,它们流传得这么久远,可见这些故事有多么好看,有多么大的魅力了!那么,这些故事的作者是谁呢?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 云雀与少年

    云雀与少年

    二十世纪初,在伦敦的一幢简陋的房子里,住着一对兄妹——彼得和克拉蕊。母亲早逝,父亲又总是埋首工作,兄妹俩只能在旧书堆和星空图册中自娱自乐。每一年,克拉蕊都极度渴望着夏天,期待着出发去康沃尔度假的旅程,那里有紫色的荒野,有光芒闪烁的大海,但最美好的部分,是可以见到亲爱的堂哥鲁伯特。时光飞逝,那些充满魔力的夏天渐渐变成了遥远的回忆。她拼命想去留住那些美好,却发现成长的秘密就是要学会面对失去……
  • 看不见的画

    看不见的画

    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冰的童话集,主要包括《老鼠品尝师》、《调色盘市长和绿毛驴》、《米索和万能还原剂》、《大脸猫的蓝色电话机》、《老鼠和造枪专家》、《皮克和牙科医生》、《最后一支曲子》和《看不见的画》等。
  • 吹响未来的哨音

    吹响未来的哨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百思不解的地理谜团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百思不解的地理谜团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百思不解的地理谜团》编排体例合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满足青少年读者的求知欲,激发其探索“谜底”的兴趣。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进行科普教育的参考书,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素质与思想素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诚实求信

    诚实求信

    按照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及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我国的传统美德“诚实求信”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诚实求信》中所展示的人物,既有古代的仁人志士,又有英雄、科学家、文学家、医学家等。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心将使青少年读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书由张海君主编。
  • 乱世之宫锁清秋

    乱世之宫锁清秋

    世间的阴差阳错皆属寻常,不曾停息的错落间,却让她的一生变得非比寻常。新旧权贵前朝相争,后宫一双手翻云覆雨,幸得出身低贱才躲过家族的株连之祸,连夜南逃。十年后为救未婚夫君被迫上京,柔弱女子卷入宫闱的明争暗斗,又引得风起云涌。她曾想,自己或是嫁给舅父的徒弟,或是许给个农夫草草一生,没曾想一次心慈救了落难王爷,又一朝花雨之中,遇到了不得志的圣上。奈何一条性命从来由不得自己,王府宫门深似海,多少权利财富多少身家性命皆系在一人的旦夕祸福之间,无奈间她走上了这条无法回头的路,只能狠下心来,步步为营,剥茧抽丝。她曾月下许愿,但求一生一世一双人,最终却落得富贵荣华满天下,不得知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时间陌路

    时间陌路

    玖月:时间流逝的太快,没等我反悔,那个他就已不见。宇星:时间转换到陌路,没想过不见,那个她依旧不见。玖月:也许不是他的错,但我心痛得无法语言。宇星:哪怕她恨我入骨,但我依旧是不想放手。玖月:我累了,不想漂泊了。宇星:如果累,就来找我吧。玖月:我想要的不是家,是一份安定。宇星:我不知道我能给你什么,只要是你想要,我都愿去努力为你得到。作者是住宿生,更文日期不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本愿无恋无惊过一生

    本愿无恋无惊过一生

    往事不堪回首,一回首悔成狗。鹿言难以启齿的难堪过去就是林萧非定义为骚扰的明恋暗恋多次告白,恐惧成为她对林萧非最后的感情,愿天高地远此生不再相见。
  • 快抱紧女主这个金大腿

    快抱紧女主这个金大腿

    (绝对甜文,1V1)一代阵法天师,因贪玩被自己弄的符阵炸毁,就此陨落,人们为她惋惜,为她祈福愿她能投个好胎。却不知她早已魂穿异世......震惊!!不染红尘气息的商业大佬竟被一不知名的神秘女孩拿下 !!!∑(°Д°ノ)ノ ...… 在一起多个年头后…… 有一天他问她:“九啊,4月7日,又不是什么节日,怎么过得比我们第1次见面纪念日还隆重?” 桃九九忽然严肃:“傅畅,你记住,2019年4月7日,如果没有那一天,也就不会有我们的这一天…” 因为啊…… 四月七。 多一天,少一天,我们都会完美错过。 PS:文笔不是多么成熟,嗯……这本书就当我的一次磨练文笔吧。 虽然题材比较老,但内容很新颖!!希望你们能喜欢。 嗯……就这样。
  • 搜神本纪

    搜神本纪

    喜欢中国古代神话的看官,应该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想要知道中国道教神话中都有那些神仙可以进来转转,这里有他们出处和详细的介绍哦。我不是在写作,我只是道教神仙谱的搬运工。求别打脸~!@_@
  • 于归谣

    于归谣

    “一个人,离权力越近,越是想得到它。若是当初他不进宫,或许,不会有今天。”是,原来都是我...“你阿爹当初被人害得毒瞎了双目,你阿娘识人不明国破家亡,阿娘希望你不要走上这样的路,要眼明心明。所以,我给你取名叫重明。”你是谁?这是哪里?“昭和,我要你从今日起跟着殿下,哪怕他想要我性命,只管帮他来取便是。”“许子若,你没有心肝!”“如果我死了,你是不是也会难过啊……”“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陛下,紧紧地攥着那条带子,好像终于拼命抓到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握不住。”宿命轮回,原来,皆是命中注定。西境有个传说。翻过落雁山,下面的水就是忘川。忘川的水连着地府幽冥,生人若是跳下去,灵魂生生世世囚于水中,永不入轮回。今天这首曲子,叫做《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