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97300000018

第18章 浮出海面的岛屿

(一)

1939年秋天,胡适从北平经南京去上海,蒋介石听说胡适来到南京,就想见见他,一来请教一些有关美国的问题,二来也确实想会会这个名贯东西的大学者。约定好了时间,宋美龄问蒋介石:“要安排几个人作陪?我好通知厨房。”蒋介石手拍脑门想了想,忽然神秘莫测地笑起来。宋美龄十分奇怪,好奇地问:“你笑什么?”蒋介石拍拍宋美龄的手背说:“夫人,不要太铺张浪费,也不必去酒店,我见适之就安排在家中,就想吃夫人做的上海点心,如果有福尝到,那就是对适之先生的最高礼遇——当然,对我也是一样。”宋美龄一听就笑起来:“好的,我愿意当厨娘来招待适之先生,只是,多少年不做,手生了。”蒋介石一听宋美龄答应了,很开心,马上接过话题说:“夫人出马,自然给足了适之面子,夫人的手艺我是知道的。”

那天胡适如约来到总统别墅,蒋介石正坐在客厅里等他,阳光很好,老蒋并不老,十分精神,宾主相谈甚欢。一会儿宋美龄从厨房出来,可把胡适吓了一跳,只见她身着旗袍装,腰间却扎着个漂亮的花围裙,这可是胡适见过的最漂亮的厨娘,他一时感动不已。很快宾主坐定,仆佣将宋美龄亲手制作的美味佳肴送上来,胡适一眼就相中了那些精美瓷碟里的上海点心,那是求学上海时经常品尝的,至今难忘——蟹黄汤包、萝卜丝饼、枣泥年糕、蟹壳黄,还有一道菜:清汤炖猪手。蒋介石用筷子指着炖猪手道:“适之先生尝尝,此道菜是夫人的拿手好菜,名为‘赛熊掌’,此菜富含胶质,有助于美容,是我百吃不厌的菜品,她可是从不下厨做菜,此是另眼高看适之先生。”胡适连连点头,向夫人敬酒。那天他吃得相当开心,最后宋美龄也回敬胡适先生,宾主尽欢,感情融洽。

这一顿饭让胡适难忘,这样的家宴胡适后来在蒋家参加过多次,蒋介石与宋美龄甚至在家中给胡适做寿,可谓用心良苦。当然,这些家宴全都是“鸿门宴”,次年“七七事变”后,胡适在美国讲学,却收到蒋介石借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之手发来的电报:“介石及弟甚愿借重长才,大使一职,拟由吾兄见屈。”胡适尚在犹豫间,另一封电报又来了,胡适在日记中说:“既不能辞,不如伸头挨这一刀,为之爽快。”

胡适就这样做了国民党驻美大使,在美期间他谢绝一切高薪聘请,放弃全部娱乐活动,日夜奔波“为国效劳”,从不乱花一分钱。

他后来告诉江冬秀:“到纽约 6个月,只看了一回戏,一回电影,连老朋友过纽约都顾不上照应。”四年任期之后,他对蒋介石的独裁专制作风颇有微辞,最后被宋子文逼离大使之位。不久宋美龄访美,媒体说这是蒋夫人的“征服”之旅,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 20分钟演说,并且还身着黑色旗袍,到好莱坞发表演讲,和好莱坞大牌女星,如英格丽·褒曼、凯瑟琳·赫本相会。趁着这股风头,蒋夫人一时春风得意,大耍“女皇”派头,竟然包下了著名的华尔道夫大酒店整个第 12层楼作“行宫”,并且要召见胡适。

那日胡适接到蒋夫

人召见的电话,时间定

在下午 5时,可是总领

馆茶会也在 5时开始,

他对在中间传话的高级将领黄仁霖说:“最快我也要到 6点多才到。”实际上他最后延迟到 6时15分才到了蒋夫人的“行宫”,这时候蒋夫人早已来了,她正在滔滔在美国做外交官时的胡适不绝地高谈阔论:“我这次演说可以说轰动美国,毫不客气地说,我这是在为中国知识阶层造舆论,这样的演说从未曾有过,从未曾有过……”胡适进来,她看也没看一眼,脸上挂着冷淡的表情,一股骄蛮之气把胡适噎得什么话也说不出,与当年做上海点心招待他的那个宋家厨娘简直判若两人。胡适有点灰头土脸地找了个角落坐下来。黄仁霖有点坐不住,找个机会移到胡适身边坐下,想给予一点安慰,胡适只报以微笑,并不给他机会。

蒋夫人仍然在口若悬河,突然停下,对孔令侃说:“给我一支烟。”孔令侃忙取出烟卷:“此烟不知夫人习不习惯?”宋美龄说:“你习惯的我必定也习惯。”孔令侃给宋美龄点上了,宋美龄美美地抽了一口,说:“有大学者听得心不在焉,可能另有想法,我这里就说到此,见面另择时机。”宋美龄说着,仍一脸娇贵地坐在那里。她抽烟的样子特别优雅,坐了不到几分钟,就起身离去。

宋美龄这一走,其他人也都跟着走出了华尔道夫大酒店的会客厅,黄仁霖已走到门口了,发现胡适仍一动不动坐在那里,就返身回来,小声对他说:“夫人可能嫌你来迟了,我会对她解释。”胡适说:“我现在是退役的大使,是寓公,无所谓。”黄仁霖说:“你还不知道,夫人一向看不上学者的清高与尊严……”胡适说:“问题是我在夫人面前从来都没有清高,有时候都没有尊严。”黄仁霖说:“别人这样说我认可,你适之先生这样说不妥,夫人为谁当过厨娘,为谁做过菜啊?”胡适说:“我感激她的举动,可是,我从来没有在她面前表现过清高啊?更何况,她的演说明眼人一听便知,有什么内容?你黄仁霖凭良心说说,她的演说有什么内容?”胡适这样问黄仁霖,黄仁霖自然无法回答。

(二)

1949年 4月 6日上午 9点半,上海北外滩公和祥码头阴云密布,胡适在一帮朋友陪伴下缓缓登上停泊在江畔的“克里夫兰总统号”。总统号在浑浊的黄浦江畔停泊了很长时间,细雨开始密密麻麻地飘下,一直到 11时,轮船才悲伤地呜咽一声,然后缓缓地驶离外滩。胡适站在船舷边向岸上的友人频频挥手,望着越来越远的土地和岸上那些林立的摩天大楼,不禁悲从中来——胡适是在被解放军团团包围的北京城中坐飞机逃离的,他将小儿子和大量的书籍资料留在北平,这一年他 57岁,生日那天,蒋介石在黄埔路官邸设宴款待胡适。按着老习惯,宋美龄下厨做了几个蒋家拿手菜,当然少不了胡适爱吃的上海点心。看着满桌精美佳肴当年老上海北外滩的公和祥码头

和酒水,胡适分外感动——因为他知道蒋介石是从来不饮酒的,破例在桌上摆上酒,只是因为胡适。可是因为国内形势急转直下,大家都心绪纷乱,面对美酒佳肴,胡适心里却备觉凄凉。蒋介石说:“此次从北平南下,希望适之先生能去台湾。”蒋介石面对胡适温和的目光,继续说:“适之先生应该明白,形势于我们不利,划江而治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而已,大陆是守不住的,所以我决定‘引退’,派陈诚前往台湾经营,适之先生是国内知识分子之代表,我们没有理由不妥善安顿好。”

那一顿寿宴吃得索然无味,临别时蒋介石送胡适出门,对他说:“我要你到美国去,不要你去做大使,也不要你负什么使命,例如争取美援什么,都不要你去做,我只要你出去看看,将来我们会用得着。”胡适冲蒋介石点点头。几天后他来到上海,送江冬秀与傅斯年之妻同船去台湾,而后他转身赴美。一直到 1950年 6月,夫妇俩才再一次在纽约团聚,然后开始长达 9年的寓公生活。

纽约是世界级的大都会,作为大使的胡适曾在这里风光一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演说或宴游都成为报章电台的新闻。可是风流散尽江山更改,年老时归来多少有点落寞凄凉——这是胡适一生中胡适正是从公和祥码头出国,只身去美国的

在美国做寓公的胡适面对人生风雨,胡适始终微笑面对最暗淡的岁月。东城 81街 104号是他从前租住的小公寓,在这里他曾经度过穷学生的青涩时代,没想到到老了又重回旧地,依旧是灯红酒绿的纽约,但他看起来十分陌生,他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有一天站在窗口眺望灰蒙蒙的纽约城,忽然无比绝望,拿起电话拨通了国民党政府驻美使馆,取消一切约会,不会见任何政府或政党要人。挂掉电话他回到书桌前,拿起那本线装的《水经注》,他打算从此远离政治作他的学问。

封闭自己是可以的,逃避现实也是可以的,但是生活是最实际的,问题很快接踵而至:没有经济来源让他的日子过得十分窘迫,江冬秀乃一乡村女子,没有任何生活能力,来到美国语言不通,又不会开车,连探亲访友的机会也没有,日常除了打麻将,没有别的消遣。这可苦了胡适,一向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现在一日三餐要自己打理,而且连生活费也常常没有着落,那种日子过得有多狼狈。江冬秀每天吃罢早餐就叫上几个流亡太太来家里摆围城,心情好时就煮一锅茶叶蛋让胡适吃一天,心情不好或输了钱,茶叶蛋也不做,胡适只好亲自上阵,外出采购柴米油盐,然后回来煎炒烹煮。为了省钱,钟点工也不请,洗碗刷锅扫地抹桌,全他一人包了。当然家里也没车,出门采购就坐公交车,常常在车上挤得东倒西歪。有时家里没人来搓麻将,江冬秀在家闲得无聊,还要发脾气,砸锅摔碗的事情也做过。胡适小心赔不是,然后四处打电话帮她联系麻友——江冬秀手气好,尽赢不输,后期家中日杂开销全靠江冬秀赢钱来支付,难怪小脚女人脾气看涨。

有一次胡适学生唐德刚过来看望老师,到吃午饭时看到胡老师端来一盆茶叶蛋,他心里非常难过。后来唐德刚说:“胡适老师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足见其困顿与颓唐。

(三)

1956年 12月 17日,胡适在纽约悄悄过了他的 66岁生日,当天到场祝寿的朋友 20多位,胡适端起酒杯说:“希望我们大家能在胡适与江冬秀在美国

不久之后回返自由大陆,重建残破家园。”江冬秀听得这话挖苦胡适:“做你们胡家媳妇真要命,在海上跑来跑去。”胡适说:“你祖父当年发誓不把子女嫁给我们绩溪人,可是还是将你嫁给了我,真是活该,活该!”

胡适说出这番话显然是有备而来,自来美国后,他一直“不舒服”,“烦躁不安”,大病一场之后,甚至提前留下遗嘱,让身边来往的朋友十分吃惊。似乎感到来日不多,他铁下心要回到台湾去,对好朋友赵元任说:“我有一点小小的积蓄,在美国只能活二三年,如果在台湾,则可以坐吃十年还有余。台湾更吸引我,大陆搬迁过去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里那些书对我更适用。”他打算定居在台北郊区,自己造一幢房子,幽居下来潜心作学术。蒋介石知道后,表示愿意乐观的胡适先生江冬秀与胡适在一起

从他的著作《苏俄在中国》的版税中拨款建屋一座赠于胡适,并电任胡适为“中央研究院院长”,原计划中“中研院”区域里的那座房子追加拨款 20万,建成一座占地 50坪的小洋房,给胡适居住。胡适表示他只要一个学人的私人住房,而不是中研院院长的住宅,他马上寄去 2500美元作为住宅建造费。

1958年 4月,胡适自纽约启程返回台北,江冬秀什么都要带走,包括那张破旧的双人木床,胡适劝不住她,只好同意。结果那张木床从纽约运到台北让搬家工人吃尽苦头,所需的工钱能买上好几张这种廉价木床,而江冬秀不依不饶,就是认为这张木床好,只要看到这张木床,她倒头就能睡。不久后爆发的《自由中国》雷震案让他与蒋介石隐藏多年的冲突公开化,这是一代学者与政治强权的分歧所在。

自当年留学美国接受了西式民主之后,美国式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一直潜伏在胡适的血脉之中,早在离开大陆赴美之际,他在海轮上就决定要在台湾创办一份自由主义杂志——《自由中国》,并草拟了刊物宗旨:向全体国民宣传“自由”与“民主”的真实价值,督促“政府”革除弊端,把台湾变成真正的“自由民主”的社会。轮船在《自由中国》创刊号美国檀香山停泊期间,胡适发了一封信给先期到台湾的“国民大会”

副秘书长雷震,将拟好的《自由中国》刊名、宗旨一并寄上。后来胡适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民主和极权的冲突》一文,胡适说:“民主生活的本质‘是个人主义的’,民主传统是由一般爱好自由的个人主义者联手创造的,这些人重视自由胜过他们的日用饮食,酷爱真理,宁愿牺牲他们的性命”,与此相反,极权主义“根本不允计差异的存在或个人的自由发展。它永远在设法使全体人民,适合于一个划一的范围之内”。后来他在《自由中国》创刊三周年时发表讲话时说,“民主社会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言论自由”,他认为“单单在宪法上有保障言论自由的规定是不够的,我们还须努力去争取,如果我们不去争取言论自由,纵使宪法赋予我们这种权利,我们也是不一定会得到的”。

胡适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生命最高准则,一直以《自由中国》为阵地争取言论自由,当台湾军政当局下令逮捕《自由中国》全体编辑人员时,胡适撰文说:“压制《自由中国》是台湾政治最大的耻辱。”以后几年中,他不断给《自由中国》撰写政论,要求国民党开放舆论自由,规劝当局“当政的人,应该努力培养合法的反对,合法的批判,这样才可以在自由世界占一地位而无惭愧”。这些言论让一党专制的国民党当局如芒刺在背,但是鉴于胡适的声望,他们又无可奈何,只好隐而不发,转而拿雷震开刀,开除了雷震的党籍。

1956年 10月 31日是蒋介石 70岁生日,《自由中国》特别出版“祝寿专号”,批评蒋介石大权独揽,要求国民党限制“总统”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取消军队中的国民党组织——读者反响强烈,杂志再版 11次,发行 100万册,这一下大大触怒了蒋介石,一场围剿《自由中国》的行动在台湾岛铺天盖地展开。胡适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本小小杂志的存亡之争,更是文明包容的文化与落后专制的封建暴政的观念之争,也就在这场纷争剑拔弩张之时,胡适回到了台湾,与雷震一起进行了更过火的行动,筹建“中国民主党”——这其实是胡适一贯主张:在台湾成立一个反对党,以便彼此制约。1960年,在得知蒋介石连任“总统”后,他发表了《蒋总统如何向历史交代?》一文,接着又发表了《从争取言论自由谈到反对党》。蒋介石大怒,以涉嫌叛乱为由,逮捕了雷震等人。胡适更是怒火中烧,不顾朋友劝阻,对记者发表了义愤填膺的话:“太失望,太失望,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11年来雷震办《自由中国》,已经成为自由中国言论的象征,我曾主张应为他们造铜像,不料换来的是 10年监狱,这是很不公平的!”

胡适说最后一句话后,在面前桌子上猛击一掌。

(四)

胡适回到台湾的几年,一直处于舆论中心,一会儿批胡,一会儿保胡,一会儿棒胡,一会儿又捧胡。就在一片汪洋之中的风口浪尖,一个年轻的身影异军突起鹤立鸡群:“东风来了,来自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民国六年的 9月里,北京大学来了一个 26岁的新教授,蔡校长仔细看了看他,然后露出高兴的表情——他找到了,他找到了他最需要的酵母,他立刻喜欢了这个‘旧学邃密’、‘新知深沉’的年轻人……北大添进了新血液,北大开始蓬勃了!”

说这话的,是和当年的胡适有几分相像的年轻人,他叫李敖,他界定胡适的真价值是:“我们只消肯定他在文学革命的贡献,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民主宪政的贡献,学术独立和长期发展科学的贡献,我们就可以‘论定’他对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贡献了。”这篇文章标题叫《播种者胡适》——这个胡适曾寄钱给他买裤子的年轻人,这个自称比胡适还了解胡适的年轻人,因为胡适在他心田里播下民主与自由的种子,他最后长成一株苍天大树,成为台湾的另一个胡适。

胡适和李敖成为忘年交。晚年的胡适与年轻时的胡适一样,喜爱交朋结友,他的朋友有作家教授,也有贩夫走卒——曾经就有一个卖饼小贩叫袁瓞,售饼之余还爱读一点书,喜欢与人讨论英美的政治制度到底哪一个更好,一直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于是,便贸然写了一封长信,向大学者胡适请教。

胡适赠李敖的语录

胡适接到这封信,知道他是一位小贩,做得虽然是小得不起眼的芝麻饼买卖,眼光却越过装芝麻饼的铅皮桶,放眼全世界,他十分感动,何况问的又是胡博士最热衷的英美政治问题,他就更加开心,便亲笔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说:“你提出的问题太大,很惭愧,我不能给你一个满意的解答,我只能说,你说的英国制度和美国制度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你信上叙述的那个‘杜鲁门没有带走一个人’的故事,也正和邱吉尔在 1945年离开顿宁街 10号时没有带走一个人是一样的。我很自豪,在我们这里,有一个卖芝麻饼的,每天背着铅皮桶在街上叫卖,风雨无阻,烈日更不放在心上。但他还肯忙里偷闲,关心国家大计,关心英美的政治制度,盼望国家能走上长治久安之路——单只这件奇事,已足够使我乐观,让我高兴——如有我可以帮你的小忙,如赠送你找不着的书之类,我一定很愿意做。”

从此,卖芝麻饼的小贩便成了胡适博士的朋友,有一天他邀请袁瓞到南港的研究院去做客,袁瓞把带来的一个手巾包打开,里面是 10个芝麻饼,黄灿灿的,散发着烤芝麻的清香。他把芝麻饼捧到胡适面前,胡适笑眯眯地拿起一个便吃,嚼得咯支咯支响,脸上现出近几年来少见的欢愉,一老一少聊得畅快,随后又谈到幼年生活。胡适说他喜欢游泳,可是鼻孔里长了一个小瘤,水中呼吸不方便。袁瓞听了觉得很巧,告诉胡适说,他的鼻孔里也长了一个小瘤,恐晚年的胡适先生

怕是鼻癌。胡适听他这样说,便立即给台大医院的高天成院长写了封信,说:“这是我的朋友袁瓞,一切治疗费由我负担。”胡适尽管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富有,甚至连自己看病为了省钱也常提前出院,但他诚心给一个好学的年轻人以帮助,足见他一向乐善好施。

胡适一直记着这位小贩朋友,最后一次心脏病复发住进台大医院时,江冬秀拿了一个芝麻饼送到胡适病房,说:“我给你吃一样东西,这样东西,我相信你没有吃过。”胡适一看是芝麻饼,便笑了,说:“我早就吃过了,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做的。”到底是书生,他太天真了,他以为那么大的一个台北市,所有的芝麻饼都是袁瓞一个人做的。

就在这次出院后不久,

“中研院”第五次院士会议召开,那时候台湾节气已过雨水,到处春光明媚,胡适极其罕见地身着飘逸长衫、满面春风来会见新当选的院士,并致热情洋溢的祝酒辞。晚上 6时 30分,宾客陆续退场,胡适保持着一贯的君子风度,站在客厅门前与友人一一握手告别。就在这时候,他的心脏病突发,面色苍白地在众目睽睽之下倒在地上,倒在这个被李敖称为“睾丸”的海岛上。

胡适去世后,江冬秀在他的遗体旁痛哭失声

胡适塑像

胡适在台湾的墓地

§§第四辑 风雅颂

“我是安徽徽州人,我将来如有工夫来写自己的传记,要用很大的一章来写我那个时代徽州的社会背景。”

——胡适

同类推荐
  • 崛起汉末之兵强将勇

    崛起汉末之兵强将勇

    一叶枯黄的叶子,在瑟瑟的秋风里飘落,夜更寒了,不远处时不时传来马匹的轻嘶声,也似乎带着无尽的倦意与疲惫……赵力慢慢的睁开眼睛,似乎用尽了身上最后的一点力气。天空湛蓝湛蓝的,那双满是血丝的眼里,没有半点神采,就像是已经死去的人不愿意闭上的眼睛……
  • 正说东周风云

    正说东周风云

    《三国演义》开篇词的词牌叫《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它告诉了我们看待历史的一种心态。《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云从龙,风从虎”,本书要讲很多东周时期龙争虎斗的故事并且整个是按照正史,基本上是以《二十四史》的记载跟《资治通鉴》的记载来作为基础,我们尽量抛开小说家的演义和附会,讲历史的本来面貌。
  • 人在远古怎么破

    人在远古怎么破

    文明发展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样的没有人知道,但是宇宙中的未知总是吸引着人们的探索。亚美尼亚,一个高度发展的星际文明;乐尔维亚,一个刚刚起步的远古文明。探索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暗藏着的波涛总是在幽暗深处咆哮。
  • 擎宋

    擎宋

    足球运动员来到唐朝!不料却身陷一桩离奇案件,聪明才智的他竟找出案件的元凶,一时间成风云人物。他从小人物平步青云,自己做坏事,他人背恶声,醉卧美人膝……殊不知,一场危急正等待这他!
  • 北唐天下

    北唐天下

    末世乡飘雪万里,群侯夺世狼烟起诡谋千计定攘夷,犬侯国门忠不弃…… 我很感谢一路支持地朋友,第二本新书已经上路,《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这本书应该可以弥补上一本的遗憾,这本书更加热血霸道,希望朋友们可以喜欢
热门推荐
  • 我穿越为猫的那些年

    我穿越为猫的那些年

    无垠宇宙,无限重叠。世界之海出现变故,使得原本处于两条平行线的平行宇宙开始重合交叉。各个世界开始发生剧烈的动荡,原本永远不可能出现交集的各个文明开始出现激烈的碰撞。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异界并且成为了一只猫。至此,它的猫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书发布,已有一百多万的完本作品,请各位书友大人放心收藏。新书是幼苗,你们每一个点击,推荐,收藏都是仟佰写书的动力,谢谢!
  • 重生之花都狂人

    重生之花都狂人

    “因为我重生,所以世界跟我转!”这是一个妖孽称霸世界的故事。
  • 这不是最后一天

    这不是最后一天

    “帮她活下去”“我会的,我也会活下去,好好活”泪水被强逼回眼眶,她不再是以前的顾卿初了,她是救赎者,也是被救赎者,“把手给我,我会让你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
  • 是我想念的人

    是我想念的人

    许绾绾特别喜欢。。。,都说不要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喜欢上一个特别惊艳的人,因为如果那个人你没有得到,那么他会成为你心上的一块疤,没有办法剜去,只能永远让他留在心上....(啊啊啊啊啊,不要被简介吓到了,是个超甜的小甜饼,1v1,从校服到婚纱哦~)
  • 绝世名医

    绝世名医

    因久婚不育失婚的医生苏澈,偶然遇到上古神兽青龙龟而穿越回古代。遇到超强、超霸道的美男师傅。
  • 第一次做妈妈:全职母亲体验手记

    第一次做妈妈:全职母亲体验手记

    本书以作者的育儿经历贯串全篇,尤其关注育儿过程中的细节,在每一个关键阶段都有综合了专家观点和妈妈们经验的重点议题,还对孕婴用品、婴儿玩具早教图书等的选择和使用提出了建议,并以手册方式提供关键词的快速查找。
  • 神秘王爷病王妃

    神秘王爷病王妃

    意外穿越,她不仅是病秧子,居然还奇丑无比,难怪爹不疼娘不爱。不过那又如何,这些都是她自己的事,何时轮到他这个男人指手画脚?说她无才无德,她一手琴技天下谁人能及!惹毛本小姐,小心一不小心毒死你!
  • 穿越之冷血女王

    穿越之冷血女王

    不好意思,我还不会写简介,还请大家见谅,不过有机会以后一定会补回来。
  • 洛依神迹

    洛依神迹

    这里既不穿越也不重生转世,描述着洛依.雷利尔一个所谓魔能上的缺陷孩子和好伙伴一起冒险下在经历了重重困难的考验下,不屈不恼的精神和传奇故事
  • 耀世之最强王者

    耀世之最强王者

    一个无知少年,经历无数生死考验,他有他的梦想,他有想保护的人。他终将作为一颗最亮的星星登顶大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