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91400000006

第6章 从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

和能够进宫当上侍卫,冯英廉起了很大的作用。

清代的侍卫制度在顺治帝时建立,宫廷侍卫一般要由功勋卓著的功臣子弟或者亲王子弟才可担任。康熙时特设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及蓝翎侍卫等职,又有粘竿处、上驷院、养鹰狗处、善扑营、武备院等处侍卫,皆统于三旗。康熙二十九年(1690),擢武进士之善于骑射者为侍卫,附于三旗。康熙三十七年(1698),增宗室侍卫。雍正五年(1727)定制,武进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二名、三名授二等侍卫,二甲选二等侍卫,三甲选蓝翎等卫。雍正七年(1729),以宗室侍卫并入三旗。这些负责扈从皇帝的侍卫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员额和等级限制,而且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不归领侍卫内大臣管辖,而是专设有御前大臣管理,而御前大臣一般都是勋戚大臣充任,这些侍卫可以说都是皇帝亲信,地位很高。即便是其他侍卫,一般也只从皇帝亲领的上三旗中遴选优秀子弟。这些侍卫归常设的侍卫管理机构侍卫处(也曾改称“领侍卫府”)管理,负责日常的宿卫值班、皇帝出巡时随扈守卫等等,其中领侍卫内大臣由皇帝亲自挑选,为正一品官衔,一般是从内大臣、散秩大臣及满洲都统、大学士、尚书、将军中选授。翎侍卫内大臣统领一等侍卫,为正三品,二等侍卫为正四品,三等侍卫为正五品,蓝翎侍卫则为正六品。像康熙帝时的权臣鳌拜以及协助康熙帝铲除鳌拜的索额图、明珠以及明珠之子清代大词人纳兰容若等都为侍卫出身。后来,侍卫的遴选虽然扩大到了下五旗,但是遴选极其严格,名额又很少。

和属于正红旗,他的正黄旗旗籍是在获得乾隆皇帝的宠信之后被抬旗的结果,在他被治罪后,又被打回正红旗。因此,以他下五旗的身份,是很难接近皇帝的。和能够进入宫廷做侍卫,完全是冯英廉安排的结果。因为侍卫有可能接近皇帝,这是很多贵戚子弟争夺的位子。

和进入宫廷之后,开始的职位是在銮仪卫当差。銮仪卫,顾名思义就是负责皇帝皇后的御驾仪仗等事宜的。但实际上,銮仪卫要负责皇室礼仪的诸多杂务,尤其是各类典礼的安全维护工作,包括乘舆供奉卤簿仪仗等事皆归銮仪卫管理。清人昭在他的……《啸亭杂录·銮仪卫》中写道“本朝銮仪卫相沿明锦衣卫之制而不司缉探之事”。由于銮仪卫能够直接接近皇帝,銮仪卫设置的主官掌銮仪卫事大臣也是正一品的武官,是个十分重要的衙门。但是皇帝的卤簿仪仗是非常庄重的,随扈侍卫太监等甚至都不许发声,以免惊驾,因此一般的銮仪卫侍卫也是比较难跟皇帝有交流的。有人将和的这第一份差事说成是给皇帝抬御轿的轿夫,这是对銮仪卫不了解的缘故。在宫廷中给皇帝抬轿子的主要为由太监组成的“尚乘轿”,一般是由两名八品首领太监和三十二名抬轿太监组成。除了抬轿子之外,还有专门负责清道的太监,明清两代皆是如此。比如《酌中志》记载,在明末的时候,有一个太监叫张明,曾负责过抬轿清道的事情,有一次明神宗去慈宁宫看望慈圣太后。张明便负责用藤条在轿前清道,但是张明眼神不太好,在圣驾快到慈宁宫的时候,张明看到宫门丹墀上有五六尺高的一团模糊黑影,张明赶紧上去驱赶,“圣驾到了,还不躲开”。一顿抽打之后,张明才看清,原来自己驱赶竟是丹墀上的铜仙鹤。这件事情传扬开来,张明便有了“张打鹤”的绰号。故事虽然好笑,但从中可见,宫廷中一般人要接近皇帝的困难。

不能接近皇帝,就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很为在銮仪卫当差不能接近皇帝发愁,他四处活动,终于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获得了一次升迁。《清史稿·和传》记载和被“授三等侍卫,挑补黏杆处”。和对于人生中的第一次升迁,很是高兴,他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纵马凌云去,弯弓向月看。

莫嗟行役苦,时接圣人欢。

和知道黏杆处(一般写作粘杆处)的工作并不轻松,但是他还是很高兴,因为粘杆处的工作与銮仪卫的工作相比,更能够“时接圣人欢”。

那么粘杆处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很多书上都说粘杆处侍卫就是负责扶轿打灯笼这些杂事的。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和从一个礼仪部门换工作到一个杂务部门还很高兴的原因了。粘杆处,实际是一个非常有背景的机构。

粘杆处,顾名思义,是专门负责粘蝉、捉蜻蜓、钓鱼之类休闲事宜的服务组织。这个组织是雍正设立的。按照正式的说法粘杆处的名称是“上虞备用处”。“选八旗大员子弟之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但在传说当中,粘杆处实际负责的工作,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当年,雍正皇帝胤禛还是和硕雍亲王的时候,以盛夏初秋季节,王府当中枝繁叶茂的大树吸引了众多鸣蝉,而自己喜静畏暑,便组织门客家丁用长杆黏粘聒噪的鸣蝉,这就是粘杆处的名称由来。但是随着康熙皇帝日渐年老,诸位皇子之间的皇储争夺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胤禛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并没有在皇储争夺战中表现得太抢眼,但是就是这个粘杆处,传说却是他的特务机构。他利用粘杆处的侍卫,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最终成功打倒了其他皇储竞争对手,登上了皇位。登上皇位之后的胤禛没有忘记粘杆处侍卫们立下的功劳,将这一机构正式化,让他们仍旧以负责皇帝巡狩之时的扶舆、擎盖、罟雀等事为名,继续替自己监视天下官员,在后来的野史和小说当中,这一机构不断被恐怖化,成为很多小说中“血滴子”的原型。

有人也依据《清史稿》对粘杆处的记载来反驳粘杆处为特务机构的说法。据《清史稿》的记载,粘杆处的人员主要有:管理大臣无员限(王、公、额驸、满蒙大臣内特简);粘竿长头等侍卫一人(二等内拣补);二等三人(三等内拣补);三等二十有一人(蓝翎内拣补);蓝翎十有五人(拜唐阿内拣补);协理事务头等侍卫一人(粘竿长头等侍卫兼充);笔帖式三人;库掌一人(库拜唐阿内拣补)。但是从这样的人员编制当中,我们难以看到其中的奥妙,并且《清史稿》的编纂者们有相当严重的遗老心态,对于清王朝不利的种种资料,他们未必会采用,想一想康熙朝皇子争储之激烈,实在是清朝最严重的。无风不起浪,关于雍正的种种传说,我们自然不能全部相信,但是从《清史稿》记载粘杆处所干的种种苦差事和八旗贵胄子弟们对进入粘杆处当差趋之若鹜的情况来看,粘杆处这个机构肯定不是粘蝉捕雀那么简单的。

和必然是知道粘杆处的好处。即便这不是一个特务机构,粘杆处时常从事的工作也是一天到晚随着皇帝转的,这比原来只能在仪仗典礼等场合见到皇帝的銮仪卫差事要好得多了。而且和的三等侍卫虽然官衔不高,只是个正五品,但是已经是内廷侍卫。在清代,内廷侍卫的待遇很高,并且因为时常能与皇帝和皇室成员相处,不时能得到他们的赏赐,和的日子开始好过起来。

乾隆四十年(1775),是和喜事不断的一年。一个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出生了,和非常喜爱自己的这个长子;另一个则是这一年的年底,和“直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

在粘杆处工作三年的和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发达之路。这一年,25岁的三等轻车都尉、粘杆处三等侍卫和,被擢升为御前侍卫,并被授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如同前面说到的,清朝皇家侍卫分为几个等次,御前侍卫是最高等次了。副都统的职位更是正二品的大员了。

关于和为什么能够获得乾隆皇帝的赏识,而从普通侍卫当中脱颖而出,各种野史有着不同的记载,比如陈康祺在其《郎潜纪闻》中说是因为和能够背诵《论语》或者《孟子》,而被乾隆皇帝注意。在《清朝野史大观》和薛福成的《庸盦笔记》中都有类似的记载。第二种说法则是陈焯在他的《归云室见闻杂记》中记载的说乾隆问起和有没有参加科举,和将自己当年落第时所作的文章背诵给乾隆皇帝听从而获得赏识的。第三种说法更加荒诞,说和是雍正皇帝的一个妃子转世,当年乾隆皇帝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因为喜欢这个妃子而使她遇害,乾隆正是因为认出来和是该妃子转世而对他照拂一生。关于这三个故事,后文会详细介绍。实际上,这些传说即便是真有其事,乾隆对和的信任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间建立起来的事情。

和做侍卫的时候,乾隆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他身边的皇子们都小心谨慎,但却没有一个人能陪乾隆皇帝说说话,皇子们都知道,自己的命运都掌握在年迈的皇阿玛手里。早年辅佐乾隆皇帝的大臣们退休的退休,去世的去世,满朝的新面孔不说,臣子们都奉行少说话多磕头的原则,让乾隆愈发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宫廷中的太监侍卫们,文化程度都不高,说白了都是些奴才,也不敢跟皇帝多说话。天下之主的皇帝,在最需要人陪的年纪,竟然连个说话的人也找不到。乾隆皇帝时常感到孤独,而这种孤独感与他作为皇帝的威严一结合,便使得他的脾气显得古怪了许多,如此一来,太监侍卫和文武臣工更是不敢跟他多说话,谁都怕言多有失,一不小心冲撞了皇帝,前途事小,要是弄丢了脑袋就真是太冤枉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孤独老人,独自一人坐在万民之主的皇帝宝座上,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唯有乾隆皇帝自己才能体会得到。

和的出现,就像是一粒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摆在了乾隆皇帝面前。和聪明伶俐,又自小练就了察言观色、体察别人心意的本领,时常是乾隆皇帝话还没说出口,和已经把事情做好了,和又饱读诗书、口才极好,不像一般的侍卫那样,见到皇帝只会哆哆嗦嗦地磕头,皇帝不问就不说话,甚至有时候连皇帝的问话都答不上来。和不但能够迅速领会乾隆皇帝的意图,而且还能陪乾隆皇帝说话解闷,甚至下棋作画、吟诗作对。对于晚年的乾隆来说,和就是医治孤独的一剂良方,总能够让乾隆开开心心的。时间一久,这剂良方自然就离不开了,和也因此慢慢获得了皇帝信任,被擢升为御前侍卫。

但是如果和只有这些拍马屁的功夫,他可能就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了。毕竟御前侍卫已经地位很高,即便再是良方,如果只是一个只会拍马屁的奴才,乾隆皇帝也不会昏聩到一路提升和坤成为朝廷要员的。

和从三等侍卫擢升为御前侍卫用了三年时间,但是在当上御前侍卫、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之后,和就如坐了火箭一般升官。乾隆四十一年(1776)正月,和当上御前侍卫刚两个月,又被授为户部侍郎;三月,入军机处行走;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的副总裁,并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并赐紫禁城骑马。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和变成了一品大员。和这一年所任的官职都不是虚衔。

户部侍郎,即户部的二把手。户部是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财政等事宜的中央机构,除按地区划分了江南、浙江等14个清吏司之外,并设有八旗俸饷处等机构,办理八旗俸饷、捐输等事。基本上天下钱粮仓储等都归户部管辖,是一等一重要的衙门,户部的一把手户部尚书是从一品的高官。和刚从内廷侍卫转到外廷就被授予户部侍郎的职位,可见乾隆皇帝对其能力的认可。

三月,和又被任命军机处行走,成为军机大臣。在清代,军机处始创于雍正七年(1729),当时雍正皇帝对准噶尔部用兵,为了方便处理军机大事而特设。但后来由于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便成为皇帝直接掌控、乾纲独断的执行机关。军机处并不设置专官,只有皇帝的亲信才会被任命入军机处行走,成为军机大臣。由于军机大臣直接参与一切军国大事,因此成为整个朝廷权力的中枢。和成为军机大臣,也就进入了权力的中枢。

总管内务府大臣这一职位的任命则充分显示了乾隆皇帝对和的信任。内务府是承办皇帝家衣食住行各项事务的衙门,甚至连主管皇宫内事务的敬事房都归内务府管辖,其主官总管内务府大臣一般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也有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的。乾隆皇帝将这一位置交给和,让和替自己理财,这当中不仅仅是信任,更多的是对和能力的认可。

国史馆则是记载皇帝实录、纂修国史的机构,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要记录到实录当中,以后作为修史的依据。国史馆的总裁和副总裁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如果不是非常赞赏和在文化方面的才能,那么乾隆皇帝就是派和这个亲信去国史馆监视那些史官们的。当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底,乾隆又恩准和享受紫禁城骑马的待遇。紫禁城,即禁城,是一般人不可逾越的禁地。在清朝,赏赐紫禁城骑马,又叫“赏朝马”,是一种极高的待遇。一般只有宗室和功勋卓著且年龄较尊的文武功臣才能享受这种待遇。而和被赏朝马时,只有26岁,可见其恩宠之隆。

乾隆皇帝自诩为十全皇帝,的确可称得上是一代明君,如果和除了拍马屁一无是处,那么乾隆皇帝是不会交给他这么多必须要得力而又值得信任的人才可承担的职位的。并且,和的加官晋爵之路并未在这里停步,乾隆四十二年(1777),和兼任吏部右侍郎,除了管理户部钱粮之外,又开始管理吏部人事;乾隆四十三年(1778),和又兼任步军统领和崇文门税务监督,并总理行营事务,尤其是崇文门税务监督一职,掌管着天下进京货物的课税,油水极大。而乾隆皇帝喜好出游,和总理行营事务,每次都能筹办得让乾隆皇帝非常满意。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和因办理李侍尧一案有功,乾隆皇帝更是对和从各方面晋封。一方面擢升和为户部尚书兼议政大臣,这是对他政治才能的认可,不久又晋封为御前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领侍卫内大臣,这是将皇室的护卫权力都交给了和;十月,授和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实际上在此之前,和已经奉乾隆的命令参与过《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可见乾隆十分认可和在文化控制方面的能力;同时,乾隆又命和兼办理藩院尚书事务,理藩院是清王朝处理同蒙古、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及俄罗斯等外交事务的机构,正是在这里和经办了中国同英国的第一次外交接触。这显示出乾隆皇帝对和能通蒙藏语言这一才能的认可。这一年乾隆皇帝还与和结为亲家,将和的儿子丰绅殷德指婚为自己最钟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按惯例,唯有皇后所生之女才会被封为固伦公主)额驸。

和被任命的每一个官职,都是能够发挥他的才干的。乾隆皇帝可谓是知人善任。也正是因为和不仅有溜须拍马的功夫,更有这些真才实干,乾隆皇帝才始终信任和,对他委以大任。此后和又历任兵部尚书、国史馆正总裁、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各种职务,同时还有太子太保、双眼花翎等荣誉,加官不断之外,爵位也不断晋升,乾隆四十八年(1783),晋封为一等男爵,到嘉庆三年(1798),更晋封和为一等忠襄公。

从小小的侍卫做起,和到此可算是位极人臣了。

同类推荐
  •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背影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背影

    民国时期卓尔不群的大先生们彼此间是什么印象?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本书选取了两个视角:一是大先生们的他述。即民国时期大先生们相互记录、悼念或者回忆性的文字,这些第一手文字,提供了许多后人无法体味的细节,展现了大先生截然迥异的形象。二是大先生们的自况,亦即他们对自我的描述。这部分内容涉及大先生们自小成长或一生中重要经历的部分,都是极其珍贵的了解他们的材料。品读这些文字,你会发现原来大先生们那么逗,那么可爱,却也那么不合时宜、不近人情……
  • 德川家光第一部:守正出奇

    德川家光第一部:守正出奇

    他是精明的政治家,奠定了日本百年兴盛之根基;他是冷静的军事家,幕府最激烈的农民暴乱由他一手平定;他是无敌的海上霸主,即便是雄霸一时的葡军海舰也闻风丧胆;他的功业震撼了日本百年,是一代代精英竞相效仿的王者典范。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本书为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的收官之作。沿袭“民国清流”系列图书风格,呈现出1946年至1948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分化与转型,客观描写了民国大师与政治或即或离的生存状态,以及面对去留问题时的非常抉择。生逢鼎革,山雨欲来风满楼,站在十字路口,胡适、老舍、沈从文、郭沫若、茅盾、闻一多、张爱玲、林徽因、丁玲、张恨水、曹禺、赵树理、冯雪峰等大文人,不可避免地为历史与时代所裹挟,以坚定的道义和担当、独立的品格和人格魅力,进行着一场影响个人命运甚至中国文化命运的抉择。国统区的文人,努力书写人性的幽曲、精神的觅寻,在与政党、政治的复杂关系中曲折地成长;而解放区的作家,兴奋地以丰富多彩的笔墨为解放战争留下真实生动的文学画卷。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中国文化界何去何从?“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士”,新时代的钟声正激荡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一如既往,作者不囿于固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文坛硬汉海明威

    文坛硬汉海明威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热门推荐
  • 领地天空

    领地天空

    当地主不行吗?有人说我是神,我不知道神力是啥!手下下有点人,不过不敢放出去。暴力妹子太冲动,横冲直撞。萝莉妹子太恐怖,动不动就准备动战舰炮。
  • 最强军魂

    最强军魂

    【热血爽文】部队里有一个传说,一个没有番号的部队叫做黄泉小队,一个比魔鬼还可怕的代号叫做阎王。他的名字,敌人闻之丧胆。为兄弟,头颅可抛,为国威,粉身碎骨,中华好男儿,持枪驱妄图进犯之虎狼!(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独宠萌夫:王爷,太凶狠

    独宠萌夫:王爷,太凶狠

    陆詹庭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忠于她的世家她不选,偏偏要照先凤后的意思娶自己,听闻自己未来妻主是个暴戾的王爷,陆詹庭心在颤抖……墨媚寒一直在努力,努力靠近自己看上的男人,可是,只要一戴上面具,自家男人总是在害怕自己,真是又气又无奈,墨媚寒只能慢慢来咯……
  • 末世相遇:再见倾心

    末世相遇:再见倾心

    前世,木绵在丧尸中战斗,为保护自己心爱的人,谁知,丧尸功城,危难当头,男友和自己的闺蜜,亲手把自己推向丧尸,在死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的男友在末世前就和白己的闺蜜有一腿,她恨。重活一世,掠渣男、渣女,遇自己一生至爰,平安末世,为人类带来生机。
  • 参观欧洲“豪宅”(全集)

    参观欧洲“豪宅”(全集)

    《浮云流水间:欧洲庄园》,本书以欧洲庄园为主题,共介绍包括La Papessa乡村别墅、干邑区的Chanteloup庄园、丹麦Dronninggaard城堡在内的九个庄园。《尘世闲影中:欧洲庄园》,本书介绍了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葡萄牙法鲁、爱尔兰、德国海德堡、希腊林佐斯、意大利、英国等地的7个庄园。《英国人家:家园尽自由》,充满柔和色彩的墙壁,有伊特鲁里亚式花纹,地板是华丽的大理石,以亚当名字命名的壁炉由小型柱子支撑,而屋外是风景如画的花园,室内则配上碎花或条纹图案的布艺。《眷然归与情:法国人家》,本书作者在法国采访数个家庭后的感悟和体会。
  • 网游之怒焰骑士

    网游之怒焰骑士

    前世是乞丐的他,在一次要饭中遭遇了穿越,进入了游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修技能,开始了职业生涯。有过危险,也有好的际遇,在游戏世界独步天下的时候,打通了与现实世界的通道,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来回的穿越。
  • 炼血巅峰

    炼血巅峰

    炼血大陆,以炼血为道。少年林雨星,身份不详,却身怀九窍玲珑心;为解身世之谜,闯异界,入圣岛;最终发现这一切只是一场阴谋,而自己仅仅是一颗棋子而已……且看他如何披荆斩棘,以无上神威解开这重重谜团
  • 邪王霸宠:狂妃拽上天

    邪王霸宠:狂妃拽上天

    “情债是要用肉偿的。”邪魅狂狷的男子将她扣在怀中,在她耳畔呢喃低语,“去你屋里还是我屋里?”“……”某男瞥向某女胸前,面露鄙视:“一手便能握住?我亏了。”某女眯了眯眼,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手伸到他腹部以下,轻轻一握,然后弯眼笑:“不足一握?我更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 斗星之言

    斗星之言

    她本以为来此地只有她一个人身份不简单,许久她才发现,她错了。不仅是现在,连后来所到之人都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货色。卧虎藏龙之地,一群如星辰般闪耀的人欢与乐,哀与愁。次文案。他以为她是天选之子,其实不是?她以为他喜欢她,结果是自作多情?事实究竟是什么,不到最后谁知道呢。
  • 神探唐铭

    神探唐铭

    因在云起书院签约,这边就不能更了,名字还是叫《神探之唐铭》,喜欢的可以搜,在起点也可以搜到哦。